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

其中,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恶性肿瘤的数量。

而死亡率则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或特定人群的比例。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而队列研究则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例如,肺癌在吸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另外,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除了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基本特征外,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环境、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也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

针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被确定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吸烟的限制和禁止,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也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

尽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在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总之,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流行病学ppt

肿瘤流行病学ppt

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
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病
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
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19.1.1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在于肿瘤 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免疫组化和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 预防和病因学研究的发展。 3.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 瘤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都有重要意 义。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19.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2001年我国死因顺位 顺位 1 2 3 4 5 城市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农村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损伤和中毒



2)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 如吸烟与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 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病例对 照研究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在解释病例对照研 究的结果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混 杂和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 基因表达缺陷 2. DNA复制缺陷 3. 癌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

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性别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婚育状况
1. 宫颈癌与性行为过早、多性伴、多育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女性感染
HPV的风险 2. 行经时间长、无哺乳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
3. 生殖生育因素造成的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可能与这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死因构成由第一次死因调查的7.4%和第二次死因调查
的16.2%提高至22.7%,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
3.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5岁之前缓 慢上升,45岁以后则快速增长。在任何年龄段,男性肺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Cancer)
缪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目录
01 02 03 05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重点难点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全世界和我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均呈 上升趋势,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恶性肿瘤的 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加以评价,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目的 ※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监测、病因研究和干预研究三个主要部分
肿瘤控制项目,将肿瘤的预防、控制、治疗及效果评估纳入各国的健康服务系
统。政府主导体现在将防控措施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我国恶性肿瘤预防策略与目标
1.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及“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2. 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提高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益 3. 重视农村和部分城镇肿瘤高发区,因地制宜开展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工作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05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与设计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了解某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某地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临 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等进行分析。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向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危险因 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 素。
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恶性肿瘤进行比 较,找出病因和流行趋势。
运用大数据和精准医学方法,发现 和验证新的肿瘤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研究
研究有效的筛查方法和策略,提高早期发现率, 降低晚期发生率。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提高筛 查效果。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肿瘤预防意识和知识普 及。
恶性肿瘤治疗与康复研究
研究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免疫治疗等。
探讨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 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
量。
研究肿瘤耐药性和复发机制 ,提高肿瘤控制的长期效果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伦理问题
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
加强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揭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
加大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的投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肿瘤登记和监测研究
加强肿瘤登记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肿瘤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发展前景
要点一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重视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

肿瘤流行病学 (Cancer Epidemiology)

肿瘤流行病学 (Cancer Epidemiology)

宿主 病因 环境
种子 土壤 空气
肿瘤流行病的研究范畴 3肿瘤预防措施
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保护及改善环境 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加强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研究 易感人群发现与处理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
研究对象:群体,包括:临床显性肿瘤 患者、隐性患者和癌前状态者。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宿主、病因与环境的直接、 间接联系
队列研究
在研究开始时,按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 危险因素或不同危险水平,将人群分为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两组随访一定时 间,观察、收集两组肿瘤发生情况,计 算和比较两组发病和死亡率。 由因到果,又称前瞻性研究。
三、实验和干预流行病学
研究的设计类似队列研究,它以随机分配原则, 将研究人群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人为地以某 种因素或措施给实验组,另一组则不给该因素 或措施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 组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 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和评价各项干 预措施效果。 包括:临床试验、现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试 验
二、分析流行病学
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所提出的假设,用分 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论接受或 拒绝原先假设,都可以重新提出假设或 对原先假设做补充和修改。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研究) 2)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一组某种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寻 找一组或几组未患该肿瘤的可比者作为对照组, 然后比较两组暴露情况,计算病例组与暴露组 的暴露优势,从而估计患病的优势比,用以推 测一个或数个因素为该病的可能病因。 由果到因,又称回顾性研究 病例组诊断必须明确,对照组与病例组选自同 一人群。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和干预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随着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参加,肿瘤分子 流行病学正在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 手段之一。
一、概述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 合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平台, 通过对有代表性人群从接触危险因素、癌前病 变开展到肿瘤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肿瘤标志物的 研究,可以准确地测量“暴露〞、生物学效应 和遗传易感性,探讨肿瘤发生的机制。
1982年,Perera、Weinstein提出“molecular cancer epidemiology 〞。
一、概述
肿瘤标志物是连接实验室检测和传统流行病学 研究的桥梁,通过对研究对象特定生物学标志 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可以评估致癌物暴露和 机体遗传易感性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Bence-Jones蛋白是第一个被报道的肿瘤标志 物〔1845〕。
在探讨致癌机制的过程中,总有该因素会“选 择〞让一局部人逐步走向癌变,这在考虑暴露 因素施加给宿主的不同免疫压力的同时,更应 该关注宿主遗传易感性对癌变过程的影响。
五、肿瘤发生的易感性标志
〔一〕代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 代谢酶有I相和II相之分。 I相酶主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家族(CYPs),它们催化
具有最高催化活性的是CYP1A1和CYP2A2,参与多环 芳烃代谢,与吸烟相关的上呼吸道、上消化道、泌尿 道和乳腺的肿瘤有关。
CYP2E可以催化外源性N-亚硝胺,其多态性与胃癌发 生风险有关 。
CYP2A6 *2等位基因的479T > A 突变的产物具有较低 激活前致癌物的能力,因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六、蛋白质组学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主要依靠生物化学手段对细胞所有 蛋白质或蛋白质组进行大规模研究,研究蛋白 显微特征、差异显示和蛋白-蛋白交互作用。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通常为1、3、5年)随访后,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用途:①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②评价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
肿瘤生存率
=
经过若干年观察后尚生存的病例数 最初的新诊断病例总数
×100%
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比较各年龄组率的调整或标
化使用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标化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1.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恶性
肿瘤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种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照,利用已有的记录或采用问卷调 查等流行病学方法、实验室检查等手段,了解其过去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百分比, 判断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的恶性肿瘤之间关联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比值比(odds ratio,OR)是病例组中暴露比值与对照组中暴露比值之比。 (2)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
当OR=1时,两者没有关联; 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降低,是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作者 : 乔友林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目录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重点难点
掌握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定义、指标及计算方法,描述、 分析、实验肿瘤流行病学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特 点以及用途等内容。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结直肠 15.87 11.99 18.73 13.76 17.63 11.04 7.18 5.33 20.10 14.38 3.06 2.06
2 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分布 各类肿瘤在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同的,
常有明显的高发区和低发区 3 城乡分布
恶性肿瘤部位
食管 肝 鼻咽 肺、支气管 胃 子宫颈
常见恶性肿瘤地区间发病差异


207.0
139.1
305.5
167.7
合计
166.5 221.9
亚洲/太平洋
群岛人后裔
323.5
246.9
279.3
127.2
83.0
102.3
印第安人 西班牙裔人
175.9
137.3
152.8
124.6
90.0
104.5
323.2
240.9
272.9
130.6
85.6
104.0
二 恶性肿瘤的病因探讨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澳大利亚 印度
男女男女男

男 女 男 女 男女
肺癌 53.15 27.16 48.55 21.06 33.09 9.61
33.21 13.45 36.21 14.03 8.44 1.81
胃癌 4.53 2.33 10.09 4.76 31.24 13.83 27.04 13.02 6.14 3.05 5.26 2.63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一)时间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升有降,以升主。 其主要原因为: 1. 人口老龄化 2. 行为方式的变化 3. 环境的改变
(二)地区分布特点
1世界家、不同地区 和不同种族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有很大差别

胃恶性肿瘤课件PPT

胃恶性肿瘤课件PPT

胃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早期症状
如消化不良、胃部不适, 易被忽视或误诊。
进展期症状
如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消瘦等,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
结节、溃疡等体征
通过体检或影像学可发现 胃癌的肿块、溃疡等体征。
胃癌的诊断方法
1
血液检测
2
检测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等在体
内的水平变化,辅助诊断。
3
内镜组织活检
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幽门螺杆菌感染
2 遗传和家族因素
胃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之一,通过幽门螺杆菌 的侵袭和慢性炎症引起。
家族遗传倾向和有关基 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病关 联。
3 饮食习惯
高盐、高脂肪和低纤维 的饮食习惯与胃癌的风 险增加相关。
胃癌的流行病学
全球胃癌发病率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 症之一,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 很大差异。
地理分布特点
年龄分布
胃癌的发病与地理区域、人种、 饮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胃癌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0 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2
如CT扫描、MRI等,帮助确定肿瘤的
大小、位置和远处转移情况。
3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病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组织活检
通过取样检查病灶组织,确定是否为 癌症。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直接观察病变组 织,确定是否为胃癌。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PET等技术结合,确定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胃癌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等。
药物治疗
使用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干扰癌细胞的增 殖和生存。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的一级预防
•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针对恶性肿瘤 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采取的预 防措施。
• 常用的一级预防方法:
–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 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 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肿瘤的二级预防
• 二级预防是指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 早期治疗。
– 分析研究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兄弟姐妹患 病危险度比自然人群高24倍。揭示了遗传 因素在鼻咽癌病因学上的重要意义。
分析流行病学(1 )
• 定义:根据描述流行病学所提出的假设 ,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论 接受或拒绝原先假设,都可以重新提出 假设或对原先假设做补充和修改。
•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肿瘤预防措施和效果评价
– 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 – 保护及改善环境 – 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 加强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研究 – 易感人群发现与处理
研究特点
• 研究特点:
– 研究对象:群体,包括:临床显性肿瘤患 者、隐性患者和癌前状态者和健康人群;
–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宿主、病因与环境的直接、间
分析流行病学(4 )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在研究开始时,按 人群是否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或不同危险水平 ,将人群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两组随访 一定时间,观察、收集两组肿瘤发生情况,计 算和比较两组发病和死亡率。
• 特点:
– 由因到果,又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 观察起点对象:未患病的正常人。
谢 谢!
• 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和评价各项 干预措施效果。
• 包括:临床试验、现场干预试验、社区干预 试验。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第 一 节 概 述
分类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 肉瘤(sarcoma) 淋巴瘤(lymphoma)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流行概况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移民
全世界大约80%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绝大部 分集中在广东省 美国的广东移民,鼻咽癌的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 约20倍 美国白人鼻咽癌死亡率为0.57/10万;加利福尼亚 男性华侨鼻咽癌死亡率为15.4/10万 美国出生的华侨后代,鼻咽癌发病率仍显著高于 美国白人,提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关系更密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分类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肿瘤(tumor)
定义:是一类疾病的总 称,它们的基本特征 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 控,扩张性增生形成 新生物(neoplasm)。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职业
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987年颁布了12种可能引起 人类恶性肿瘤的工业生产行业
1、接触多环芳烃、石棉、芥子气、砷、氡等的职业可
引起肺癌 2、接触苯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鞋业白血病高发,大剂
量X线照射可引起白血病 3、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可导致膀胱癌等

乳腺癌流行病学分析课件

乳腺癌流行病学分析课件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如避免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通过乳腺B超、乳腺X线摄影等手段,及早发现乳腺病变。
乳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通过乳腺B超、乳腺X线摄影等手段,及早发现乳 腺病变。
自我检查
女性应学会自我检查乳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乳腺癌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提高早期 诊断率。
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
1 2
乳腺癌的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进行 治疗。
康复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 和工作能力。
3
长期随访
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和 转移。
05
乳腺癌的社会影响与公 共卫生问题
乳腺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生理影响
01
乳腺癌可能导致乳房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过程,对患者的
感谢您的观看
乳腺癌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乳房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 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
通过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核磁共振成 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 查进行确诊。
02
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 之间,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
生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心理影响
02
乳腺癌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和生活质量。
经济负担
03
治疗乳腺癌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投入,给患者家庭和社
会带来经济负担。
乳腺癌的公共卫生挑战和应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癌症流行趋势
90年代初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病例数约130 万,发病估计为160万,居死因第二位。癌症 粗 死 亡 率 70 年 代 为 83.65/105 , 90 年 代 为 108.26/105,上升29.42%。调整死亡率70年代 为84.58/105,90年代为94.36/105,上升11.56%。
该药可以引起其它癌(肾癌) 应用析因分析 危险因子处理试验
冠心病:处理控制其危险因子观 察转归停止试验 停止其某项危险因子, 如吸烟,以观察
2、人群现场试验(人群干预试验)
Community experlmental
3、类实验(Quasi-experlmental) 不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随机情况是不严
发展中国家 153.6 127.9
8.2
8.0
全球***
201.9 157.8
10.0
9.2
65岁前全球平均患癌风险为10%。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 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 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 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 胁。
美国癌症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 据1992-1998年报告,美国从90年代开 始,癌症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亡总例数亦开始 下降。
对怀疑或暴露人诊断倍加注意。 2、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t Suspiciun bias)
调查员倾向性问题引起暴露的错分。 3、回忆偏倚(Recall bias)
在病例对照中存在 4、家庭信息偏倚(Family soformation bias)
聚集性研究中容易出现 患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是否有家庭聚集性 往往出现该偏倚
局外因素和内在因素引起的症候
雌激素子宫内膜癌的征候出现仔细检查 发现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引起出血。而并非子 宫内膜癌的本身出血。
肿瘤病人肿瘤科,该科发现病人多
普通内科而发现少
4、易感性偏倚(Susceptihilyty bias) 暴露引起某病:研究结果出现相反情况,
在局外人的联系性更强,就存在与易感性偏倚, 与素质有关健康工作效应。
3、地、时聚集性研究(space/sime cluster)
study多用于环境毒物的研究
4、家庭集聚性研究(Family cluster study)
四、实验研究(Experlmental study) 将处理随机分配到人群中 1、临床试验(Clinlcal frlal)
病因因子试验:某药治膀胱癌
(3)国内外癌谱变化 国外发病: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前列腺癌 死亡:胃、肝、结直肠癌
国内死亡率顺位: 70年代: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 宫颈癌 90年代: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 结直肠癌
(4)累积死亡率(0-64岁)全球平均累积死 亡率为10%
中国大城市累积死亡率为20%,高发区及 农村25%-50%
Non-respondent bias 5、无答复偏倚:Casc-oontrol和Cchort 中出现。 6、团体成员偏倚(Membership bias)
团体成员的构成上有差别、又无法标化而 出现。
二、信息偏倚(Lnformation bias) 1、诊断怀疑偏倚(Oliagnostic suspiciun bias)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21.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11.03 4.71 -6.62 -7.14 17.51 17.21 47.73 39.73 -17.32 19.82 -3.93
东南亚
131.1 120.1
7.0
7.8
西亚
151.1 111.3
8.0
6.9
东欧
290.0 197.2
16.2
12.4
北欧
263.4 235.1
10.9
13.0
西欧
318.7 230.6
14.9
13.2
澳大利亚/新西兰 358.6 283.2
15.6
15.8
发达国家
301.0 218.3
14.4
12.5
分子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
一、基础设计(Basic designs) 1、现况研究(Cross-scetional study) 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3、群组研究(Conort study)
二、杂交设计(Hybrid dcsigns) 1、双向研究(Ambidirectional study) 结合 Case-contrcl Cohort
由于入院率不同而引起的。可能使待研究的因素分 布有差异。
在地区选出的病例、对照、分布是随机的,就 不存在该偏倚。 2、奈曼比偏倚(Cohort cross)
现患和新发病例之间存在偏倚 新发病人中急死存在,这部分人应看不到,查 不到。 选择现患病例偏倚
研究时点上的幸存者,其易患因素在改变。
3、检出征候偏倚(Qetection signal bias)
三、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研究中存在一些危险因子,其中一些是暴 露变量,还有些外部变量、疾病变量、以及潜 在变量、混杂变量,可以分析主要暴露变量。
另外的危险因子,在非暴露组而引起疾病
吸烟肺癌
非吸烟的其它因子引起肺癌
这个外部变量可以干预主要暴露与疾病的 相关效应,出现混杂效应、效应修正;前者是 偏性,歪曲主要暴露与疾病的程度,效应修正 则是各因子之间的联系效应问题,即增强或缩 小主要暴露与疾病间的关联。
2、研究假设--能否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概括和 检验假设
(1)传染病--特异致病因子、宿主(遗传、免 疫)、环境相关的假说依据;
其中调整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肺癌, 上升111.85%。
其中调整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宫颈癌 下降达69%(见表2)
表2 1991-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癌症 死亡率(1/105)变化
城市
农村
癌症部位
1991 2000 变化(%) 1991 2000 变化(%)
全部 鼻咽 食管
胃 结直肠
2、恶性肿瘤是医学领域一大科学奥秘和一 大科学难题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 的一大类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蕴藏着 人类生命活动中最深刻的科学奥秘及难题。 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因其涉足的因素复杂, 阶段多态、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方式多样 揭示其奥秘及其规律,给科学研究带来了 重大的科学难题。
通过传统的医学研究主要包括流行病 学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揭示人类癌症发生 是环境危险因子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 果,纯遗传病因只占10%。随着人类基因 组计划、环境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计 划、蛋白组学计划及糖组学计划实施、分 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癌症病因及机制 将从基因及分子水平加以揭示,然而它是 艰巨的二十一世纪长期研究,克服现存的 巨大科学难题方可解决。
(5)中国癌症所致经济损失
世界银行测算:1990年我国因癌症造成的 失能调整生命年占总失能调整生命年的9.2%, 高于脑血管6.3%、心血管2.1%。全国因癌症 损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 失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 病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 占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 药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方法
多因素分析方法--描述性研究 1、回归: (1)多元回归 (2)逐步回归,以逐步回归方法应用最多 (3)岭回归 2、判别分析:精度、效率均高于回归分析 方法 Dvserimint arlysis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一、概念和特点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是应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等实验检测技术,测量各 种生物学标志物,同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从 分子基因水平阐明疾病和健康的分布规律及分布机 理,确定其决定因素进而制定出可实施的预防策略 和措施,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王润田
一、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1、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存是一大严重威胁
(1)世界癌症流行趋势
2000年世界癌症发病1,006万人,死亡621 万人,现患2241万人。发病与死亡比10年前增 长约22%。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北 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最高,西非最低。 (见表1)
(2)验证病因假说:从循环医学证据已 累积一定程度时可实施验证性研究,提供 群体无偏估量(即无偏倚的循证因果证据)。
2、研究内容及类型
肿瘤流行病学主要寻求关联证据和因 果证据。在循证医学证据5级分类其研究内 容为:不同设计功能定位不同,存在偏倚 类型不同;统计分析方法不同。
类型:描述性、分析性、实验性、模型及
肝 肺 乳腺 宫颈 膀胱 白血病
123.92 146.61 2.17 2.14 8.94 9.06 19.69 19.94 8.53 11.19 19.63 22.19 32.53 42.08 3.11 4.32 1.49 1.08 1.83 2.26 3.60 3.82
18.31 -1.38 1.34 1.27 31.18 13.04 29.38 38.91 -27.52 23.50 6.11
二、肿瘤流行病学功能定位、研究内容及 类型主要研究成果
流行病学研究有三条准则,一是基于 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二是充分地对比;三 是对比的标志是率。
肿瘤流行病学在上述三准则遵循条件 下,可利用医学和非医学各种方法、手段 实施研究。
1、功能定位
(1)提出病因假说:对病因尚不清楚的 条件下通过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可提出研究 方向、形成假说(如移民研究、出生群组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