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诊断基础学
恶性肿瘤诊断基础学

精选ppt
16
MRI影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概念
生物组织对于中等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
(核) 磁 共振
成像
原子核 强磁场 射频发射和吸收 梯度场的空间编码
精选ppt
17
MRI的优缺点
与CT相比,没有电离辐射;不使用含碘造影剂, 不存在碘过敏反应的危险;成像参数多,成像方 法也多,比CT依靠单一的X线衰减值成像获得的 信息丰富;没有骨伪影干扰;多平面直接成像, 从不同断面直观了解病变部位、起源和侵犯范围; 是一种无创性分析体内组织或病变的检查手段。 对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的临床分期 较CT更加准确。但也受设备伪影、运动伪影、金 属伪影的影响,价格较昂贵。
精选ppt
12
肿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透视:胸透,鉴别肿块来自肺还是纵隔 摄片:肺、腹部、骨肿瘤 造影检查:消化道、胆管、泌尿道 选择性血管造影
精选ppt
13
CT的影像诊断
发展历史 1969年英国Hounsfeild发明CT 1972年第一台CT公诸于世,1979年正应 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精选ppt
18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精选ppt
19
定义:是利用超声在不同组织中传播的反射、散射、衍
射等原理进行成 像和诊断的方法。
B型超声诊断法(B超)
肿瘤的超
超声彩色血流成像法(彩超)
声诊断
腔内超声:
具有专用性,针对一定的腔道 、一定的脏器选用一定的
专用探头,包括术中超声(腹腔内超声)。
介入性超声:利用B超和彩超成像技术的监视下,插入穿刺针或
声影。 实质占位性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包膜、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临床肿瘤学-病理学诊断

第一章病理学诊断第一节肿瘤的病理学基础一、肿瘤的一般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长期相互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而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变异细胞过度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组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肿瘤是机体变异细胞的过度增生,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与生理状态下的增生以及炎症和修复时的增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②肿瘤组织的生长与机体不协调,往往不受机体的正常调控,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③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即使在致瘤因素去除以后,仍具有无限制性生长的能力。
由于肿瘤由不同的瘤细胞克隆所组成,使得恶性肿瘤在核型、DNA含量、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标志物、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生物学行为上等很多方面均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不同肿瘤或不同个体的同一类型肿瘤内,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同一患者的同一种肿瘤内,例如肺小细胞癌内可以含有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成分,双相型滑膜肉瘤中可见到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成分,癌肉瘤中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等。
二、肿瘤的发展阶段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当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扩增时,将导致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转化为瘤细胞。
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出现的形态改变,称为先兆或前躯,通常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前者是组织学概念,后者是临床概念。
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些癌前病变会进展为上皮内瘤变,最终发展成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癌。
肿瘤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癌前病变指凡有可能发展为癌的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粘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节性肝硬化和未降睾丸等。
②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以往称为异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或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

乳腺癌
要点一
总结词
乳腺癌的诊断应基于肿瘤部位、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 况的综合评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的恶性肿瘤,诊断需要考虑肿 瘤的部位、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可触及的肿 块,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而 对于不可触及的肿块,则可以通过乳腺钼靶和超声等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此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 择的原则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选择主要诊断的原则 • 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 • 特殊情况下的主要诊断选择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临床医生提供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的指导原则,帮 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准 确判断肿瘤的主要诊断。
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饮食等生活习惯可能影响恶 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
03
择
肺癌: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扩散情况选择
总结词
肺癌的诊断应基于肿瘤部位、大小和扩散情况的综合评估。
详细描述
肺癌是指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需要考虑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扩散情况。对于中央型肺癌,支气 管镜活检或刷检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而对于周围型肺癌,则可以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来确诊。此外 ,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扩散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方式改变
总结词
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发生改变时,应根据治疗方式 及效果选择主要诊断。
详细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从手术转为放疗或化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 通常会根据治疗方式及效果选择主要诊断。例如,如 果一个患者最初计划进行手术,但由于某些原因手术 被取消并改为放疗,那么放疗可能会被选择为主要诊 断。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肿瘤是由于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的疾病,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梳理肿瘤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规律,并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同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肿瘤这一严峻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概括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让读者对后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目的部分将明确文章的目标,即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的综述,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文部分将具体介绍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发生机制以及生长和扩散的过程。
在肿瘤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介绍肿瘤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常见肿瘤的分类方法。
在肿瘤的发生机制部分,将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变异、突变和异常信号通路等。
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部分,将详细解释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在机体内如何扩散和侵袭其他组织。
结论部分将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对肿瘤学基础重要性的总结中,将强调肿瘤学基础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意义和作用。
在对未来肿瘤研究的展望中,将探讨目前肿瘤研究中的挑战和趋势,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
最后,用简短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1.3 目的肿瘤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肿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恶性肿瘤(原位癌除外)

放疗和化疗
放疗
使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
化疗
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使用针对特定癌细胞标志物的药物,如EGFR抑制剂或BRAF抑制剂。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中医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
中医药治疗
使用中草药和针灸等传统医学方法来辅助治疗恶性肿瘤。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和超重。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癌 症筛查和医学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异常。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应 立即就医,不要拖延。
配合医生治疗
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应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及时合理的 治疗。
提高公众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和关注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慢性炎症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 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恶性肿瘤 。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辐射等环境因 素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2
生命威胁
恶性肿瘤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扩散至全身, 威胁生命。
器官功能衰竭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侵犯周围组织,破坏 正常器官功能,导致功能衰竭。
分类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恶性肿瘤可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 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根据恶性程度,可分为高分化 、中分化和低分化肿瘤;根据生长速度,可分为迅速生长和 缓慢生长肿瘤。
发病原因与机制
遗传因素
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 关,如家族中有遗传倾向的个体易 患某种恶性肿瘤。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 规律作息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 相关。
恶性肿瘤诊断步骤

恶性肿瘤诊断步骤关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此类疾病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询问首先,医生通常会询问病人的病史,这包括: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接触过化学物质,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高风险因素。
一般来说,尽早发现和确诊可以大大增加治愈的可能性。
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察觉及观察肿瘤可触及肿块。
体格检查应包括特定的区域,如乳房、前列腺、颈部和腹部。
如果有任何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利用X光、CT扫描、MRI、PET-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定位疑似肿瘤的位置,查看其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有侵犯或转移等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更具体地确定可能的恶性肿瘤的情况,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测一些实验室检测,如肿瘤标志物,血液、尿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生化检测,以及基因检测等。
肿瘤标志物浓度提高、生化检测结果异常、发现肿瘤的特异性基因改变,均有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阳性因素。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恶性肿瘤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手术、穿刺等方式采集疑似肿瘤组织,由病理科医生通过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恶性细胞,就可以确认为恶性肿瘤。
总的来说,恶性肿瘤的诊断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病理检查等多个步骤综合分析。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复杂,因此需要病人的耐心和配合。
确诊后的治疗方式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病人的整体状况来定制。
希望所有的患者能在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
肿瘤的病理诊断基础

B细胞
T细胞
原红细胞 原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原巨核细胞
幼红细胞 (早中晚)
早幼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
网织红细胞
幼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红细胞Leabharlann B N E 单核细胞血小板
㈡.肿瘤的分化:是一个病理学概念,肿瘤细胞 本质上都是些未完全分化成熟的细胞,通常所指 的某个肿瘤的分化程度,就是指肿瘤的成熟程度。 瘤细胞分化越好,表示其与相应的起源的正常组 织越近似。分化越差,意指瘤细胞成熟程度低, 偏离常态,形态学上与发源组织差异越大。
最初的肿瘤多无血管生长,主要靠组织液弥散作用取得 营养,但这种营养供给方式在肿瘤长到1~2mm直径后 就会受限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其实质、间质均可分泌释放多 种活性因子诱导、促进血管生成。主要有血小板 衍生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 生长因子(TGF)等。
肿瘤的病理诊断基础
第一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肿瘤的形态与习性的相互关系 肉眼观 良性肿瘤 体表或粘膜表面多呈乳头状、息肉状、
蕈状。 深部多呈分叶状、结节状或囊状,常有
完整的包膜 恶性肿瘤 体表或粘膜的向外呈菜花状、弥漫肥厚状、溃
疡状等形状,深面则呈浸润性生长。长在 深部组织的恶性肿瘤则呈浸润性包块状或树根
第三节 肿瘤的良、恶性
一、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肉眼观察
包膜及边界 常有完整包膜 边界清楚、
边界不清,无包膜或有假包膜
切面
色泽、质地接近发源组织
与 正常差别大
光镜检查
分化与异型性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差,异型性大,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阴建兵)

04
内窥镜诊断
内窥镜诊断概述
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体内进行 检查。
内窥镜诊断主要用于观察和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内窥镜诊断方法
常规内窥镜
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体内,观察 器官表面病变。
超声内窥镜
在普通内窥镜基础上增加超声探 头,对病变进行超声检查。
共聚焦内窥镜
利用共聚焦技术,对病变进行细胞 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概述 • 病理学诊断 • 影像学诊断 • 内窥镜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总结
01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概述
诊断的意义
1 2
明确诊断
通过正确的诊断方法,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 和分化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超声诊断可以用于检测浅表器官 和软组织肿瘤,如乳腺肿瘤、甲 状腺肿瘤等。
影像学诊断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
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困难,如肿瘤的异质性、影像学设备 的精度限制、医生经验和解读能力等因素。
对策
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提高医生的经验和解读能力,推广标准化和规范 化诊断流程,以提高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策
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临床医生、病理医生、护理人员 、影像学专家等;同时需要不断更新诊断标准和技术,加强病理学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概述
影像学诊断是指通过各种影像检查手段来检测和识别肿瘤 的过程。
影像学诊断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是 恶性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医学中的肿瘤学基础知识讲解

医学中的肿瘤学基础知识讲解一、肿瘤学概述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和防治的学科,对于认识和了解肿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提高生活质量。
二、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某种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而形成的一类新生物体。
它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局限在原位并不具有转移能力;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常见类型的恶性肿瘤1. 肺癌: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时,可引发细胞突变。
2. 乳腺癌:多发于女性乳房组织,年轻女性也可能患上乳腺癌。
3. 结直肠癌: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4. 胃癌:与疾病菌感染、高盐膳食以及吸烟等有关。
5.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四、肿瘤生成的原因1.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患过癌症的成员,可能增加个人罹患肿瘤的风险。
2. 内外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
五、肿瘤形成机制1. 突变基因:肿瘤细胞内部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2. 癌基因活化:癌基因可以引导细胞进入异常状态并促进肿瘤发生。
3. 抑癌基因失活:抑癌基因控制了细胞生命周期,当这些基因失活时,细胞会无限制地分裂。
4. 基因表达异常:非正常表达通常会导致错误功能的蛋白质产生,从而促进肿瘤形成。
六、肿瘤早期发现和预防1.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任何不正常的变化。
2.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3. 高危人群筛查: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筛查。
七、肿瘤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
2.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3.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阻碍其分裂能力。
4. 免疫治疗:激活机体自身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基础医学知识之病理学——肿瘤

基础医学知识之病理学——肿瘤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异型性和分化程度)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病质)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及早浸癌和浸润癌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或凋亡不足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往往形成局部肿块。
三、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上和组织结构上,与起源组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是判断肿瘤良恶的主要依据。
2.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上和功能上与起源组织的相似程度。
3.异型性与分化程度的关系:肿瘤的异型性越小,则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低。
四、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一)肿瘤生长1.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2.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大多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②浸润性生长:大多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③外生性生长:良恶肿瘤的共同生长方式(二)肿瘤扩散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并继续生长。
2.转移(1)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肝癌、肺癌和绒癌也易经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最常见侵及的是肺,其次是肝。
(2)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脏器官恶性肿瘤的细胞侵入浆膜时,瘤细胞脱落像播种一样,散落在器官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称种植性转移。
癌细胞分化程度高表明A.异型性大B.异型性小C.病理性和分裂象多D.恶性程度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肿瘤的异型性越小,则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低。
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六、癌前病变1.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经久不愈有可能转变为癌。
2.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肝硬化等。
肿瘤内科基础知识

肿瘤内科基础知识肿瘤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疾病。
了解肿瘤内科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肿瘤内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肿瘤内科基本概念1.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称癌症,是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无控制地生长和扩散的肿瘤。
恶性肿瘤有可能侵犯周围组织,也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远处的器官。
2.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检测人体内特定物质或分子的水平,可以协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和预后的评估。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3. 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根据癌症的大小、深度侵犯程度、蔓延范围和有无转移等指标对癌症进行分等级、分期,以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常见的分期系统有TNM分期系统。
二、常见恶性肿瘤1. 肺癌: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类型。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光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常见症状为乳房结节、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乳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
3.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常见症状有腹痛、便血、排便改变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肠镜检查、组织活检和CT扫描。
三、肿瘤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对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方式可以包括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2.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化疗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行。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方法。
放疗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方式进行。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调节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诊断步骤

恶性肿瘤诊断步骤恶性肿瘤是一种可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的疾病。
为了尽早发现和确定肿瘤类型,精确的恶性肿瘤诊断步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参与相关治疗过程。
第一步: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恶性肿瘤的诊断始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病史,以收集相关信息。
体格检查包括触摸和听诊,主要目的是检查肿块、淋巴结肿大等异常现象。
第二步: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超声检查和正电子排泄断层摄影(PET)等。
这些技术能提供有关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的影像信息。
根据病情不同,医生会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肿瘤标记物、血液指标和生物学特征的信息。
这些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能帮助医生筛查和监测某些肿瘤。
而组织活检最常用于最终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第四步:病理学评估病理学评估是恶性肿瘤诊断的关键步骤。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病理学家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肿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步:分子生物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癌症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学变化和染色体异常等。
这些检测结果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第六步:多学科讨论恶性肿瘤的诊断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团队的共同参与。
医生、病理学家、放射科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将在多学科会议上共同讨论病例,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种集思广益的方法有助于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综合性。
第七步:确诊及分期最后一步是根据前面各项检查和评估结果进行确诊和分期。
根据肿瘤的定位、大小、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医生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指导后续治疗措施。
准确的分期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十分重要。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研究和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以及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肿瘤。
一、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指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增殖形成的异常组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皮肤、器官和组织。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肿瘤的发生原因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肿瘤的形成。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对肿瘤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肿瘤相关的因素包括吸烟、饮食习惯、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病毒感染以及遗传突变等。
三、肿瘤的诊断方法肿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目前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等。
临床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和MRI等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详细信息。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肿瘤的诊断。
组织活检则需要采集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四、肿瘤治疗方法治疗肿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肿瘤的切除。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通常用于局部晚期肿瘤的治疗。
化疗使用药物来杀灭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流系统抵达全身各个部位。
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药物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机制。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五、肿瘤的预防和健康管理预防肿瘤的发生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戒烟、健康饮食、定期锻炼、避免过度暴露于致癌物质以及接种相关疫苗等。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

目的和背景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是指通过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获得患者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病理学诊断包括手术活检、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组织印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来源、分化程度等情况。
临床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可以提供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肿瘤标志物等依据,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2023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
目录
contents
引言诊断选择的基本原则恶性肿瘤诊断选择的特殊性诊断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恶性肿瘤诊断的未来趋势结论
01
引言
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是临床医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准确、最有效的诊断方案,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理学、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临床病理学诊断是连接临床与病理的桥梁,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病理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临床病理学诊断能够协助病理医师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病情发展趋势,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病理学诊断的价值
03
恶性肿瘤诊断选择的特殊性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对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对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第三节肿瘤诊断.

氟代脱氧匍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 显像(PET)及PET/CT 肿瘤显像:用正电子 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 即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进行显像。最常用的 显像剂是反应匍萄糖 代谢的氟代脱氧匍萄 糖(18F-FDG)。
18F-FDG PET及PET/CT肿瘤显像主要用于下列几个方面:体内肿块的良恶性鉴 别;恶性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评估;寻找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灶;对治
1、早期诊断途径:
※肿瘤普查 普查对象应是易患某种肿瘤的高危人群
※健康检查 ※对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随访
2、早期诊断的利弊
益处:治疗容易成功率高、机体损伤小、提高生活质
量、治疗成本低……
弊处:过度治疗、过激治疗、错误治疗(假阴性、假
阳性)、诊断手段的副损伤、资源浪费……
第二节、肿瘤的临床诊断
包括: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 局部检查 临床表现
F、转移症状 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分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
张。 骨转移→疼痛或触及硬结,病理性骨折。 腹水,血胸等。
2、全身症状
良性 : 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 早期恶性 :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 恶性肿瘤的特殊临床表现 • 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皮质醇增多症、高钙血症、高低血糖、类癌综
100 0 正常活动 90 1 有症状,但几乎完全自由活动 80 70 2 有时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50% 60
50 3 需要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50% 40 30 4 卧床不起 20 10 5 死亡 0
第三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一、X线 二、CT 三、磁共振 四、超声
五、放射性核 素诊断
六、内镜诊断
肿瘤基础知识

发病机制
获得性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
体细胞基因组突变
物理致癌
病毒致癌
激活促进 生长的癌基因
灭活 肿瘤抑制基因
遗传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
改变后的基因产物的表达 和调节性基因产物的丧失 肿瘤从本质上说是基因病
恶性肿瘤发生
转化和演进过程 多克隆增生
单克隆增生
异质性
WHO警告:今后20年将出现癌症的世界性流行
结肠癌常用化疗方案解读
CAP
L-OHP CPT-11
5-Fu
LV
周期
AE
FOLFOX4
85mg/m2, 静滴2h,d1
FOLFOX6
85mg/m2, 静滴2h,d1
FOLFOX7
130mg/m2, 静滴2h,d1
CapeOX
850~1000mg/m2 130mg/m2, 每日2次,持续 静滴2h,d1 14d
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生存预期
0.7 0.6 0.5 0.4 0.3 0.2 0.1
0 Ⅰ/Ⅱ/ⅢA可手术
ⅢAB/Ⅳ不可手术
转移性NSCLC患者生存预期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预期
手术+BSC
手术+两药含铂 手术+三药含铂
5年生存率 1年生存率
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
• 心理素质; • 癌症恶性程度的高低:表现在其组织学上的分型,是决定
其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 • 发现早晚决定治疗效果和存活时间; • 年龄也是决定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之一;
(四)诊断
• 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CT,MRI,PET-CT,B超,X线 • 病理形态学检查:金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晚期病人,当 CA15-3>100kU/L 时,肯 定有转移,敏感性高于 CEA。
.
CA15-3
39
80%的胰腺癌、71 %的肺癌、64%的卵巢 癌、63%的直肠癌、 28%的肝癌中也可见到 CA15-3的升高。
导管进行进一步诊断或治疗。
介入性诊断:在病变区抽液、检验、培养,吸取细胞学、切取
活检。
介入性治疗:病变区内抽液、引流、注药或引入物理能、化学
能或肿瘤药物。.
20
肿瘤的超声诊断
超声观察分析的主要病变
形态和位置 液性病变:无回声(暗区),加大增益其后
方或后壁明显增高回声。 纤维化病变:呈点状、线状、网状或结节状增高回声。 钙化性病变:表面极强回声,呈点状、条状、斑声状,可伴
声影。 实质占位性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包膜、
周围侵犯程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良恶性肿 瘤鉴别。 管腔阻塞性病变:阻塞以上管腔的扩张及以下管腔的萎陷。
.
21
放射性核素影像诊断
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概念:即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仪。它是利用注入人体的 放射性药物经组织代谢后 在不同组织器官及病灶形 成不同的药物分布,依靠 放射性核素幅射出的射线 (一般是r射线)进行成像。
.
6
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瘤临床表现 十大警告信号
肿块;疣或黑痣; 持续性消化不良; 吞咽不适;耳鸣、 听力减退、鼻塞; 不规则阴道出血;
持续性声嘶、干咳、 痰中带血;便血、血 尿;久治不愈的伤口、 溃疡;原因不明的体 重减轻。
.
7
体格检查
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块:大小、形状、边界、质
地、表面、活动度、压痛
定量
确定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范围,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 转移的情况。
同时检查重要器官(心、肺、肝、肾、骨髓等)功能情况,以决
能否耐受较大的手术、放疗.和化疗。
9
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瘤的临床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
T:原发瘤范围,用T1~T4表示浸润范围的递增,T0表示未 发现原发瘤,Tis表示原位癌;
分类:SPECT和PET
SPECT的肿瘤临床应用:骨 转移瘤、肾上腺髓质组织 肿瘤与类癌、甲状腺肿瘤、 淋巴瘤。
.
22
图像特征
阳性(“热区”)显像
特征:高度摄取放射性 药物和(或)摄取后排 泄延缓形成放射性异常 浓聚
骨转移性病变
.
23
PET肿瘤代谢显像
PET是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 写,译成中文为:正电子发射 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是利用正电 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氨基 酸、胆碱、胸腺嘧啶及血流显 像剂等药物为示踪剂,以解剖 图象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机 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 能、血流、细胞增殖和受体分 布状况,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生 理和病理方面的诊断信息,因 此,称之为分子显像或生物化 学显像。
3
肿瘤的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肿块 肿瘤引起的阻塞症状:喉癌、舌根癌,肺癌,食管癌,小肠、大 肠肿瘤 肿瘤引起的压迫症状:纵膈肿瘤、转移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 肿瘤破坏所在器官的症状:骨肿瘤,脑肿瘤,肺癌,胃癌, 肠癌,膀胱癌 疼痛:肝癌,肺癌,胃肠、泌尿道肿瘤,胰腺、胃癌和直肠、宫 颈癌浸润神经丛,骨肿瘤、骨转移癌 病理性分泌物:鼻咽癌,肺癌,肠癌,宫颈癌、阴道癌,乳腺导 管癌,泌尿道癌 溃疡:皮肤癌,唇、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宫颈、 阴道、 外阴癌
(Attenuation correction) 产生高质量的功能-解剖同机
融合图像 全身、快速、早期、精确
.
26
CT-PET
.
27
内镜诊断
内镜诊断的方法:
形态诊断、放大观察 染色、荧光 病理活检 细胞刷涂片 穿刺细胞学诊断 介入超声诊断
.
28
内镜诊断
内窥镜分类:食管镜、支气管镜、胃镜、 结肠镜、膀胱镜、腹腔镜、 关节 镜等
最初认为是一个结肠癌标记物(60%-90%), CEA与CA242联合应用被认为是对结肠癌的最佳 标记物的搭配。在整个直肠癌治疗其间,CEA是一 个有效的监视指标,是发现复发的理想指标,其敏 感性高于X线和直肠镜。以后发现在胰腺癌 ( 80% ) 、 胃 癌 ( 60% ) 、 肺 癌 ( 75% ) 乳 腺 癌 (60%)也有较高表达。
原子核 强磁场 射频发射和吸收 梯度场的空间编码
.
17
MRI的优缺点
与CT相比,没有电离辐射;不使用含碘造影剂, 不存在碘过敏反应的危险;成像参数多,成像方 法也多,比CT依靠单一的X线衰减值成像获得的 信息丰富;没有骨伪影干扰;多平面直接成像, 从不同断面直观了解病变部位、起源和侵犯范围; 是一种无创性分析体内组织或病变的检查手段。 对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的临床分期 较CT更加准确。但也受设备伪影、运动伪影、金 属伪影的影响,价格较昂贵。
CT血管成像:静脉内注射以强化靶血管,结合螺旋CT容 积扫描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血管,用于:
血管病变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CT检查技术
.
15
螺旋CT血管造影
可以了解 肿瘤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
16
MRI影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概念
生物组织对于中等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
(核) 磁 共振
成像
.
14
平扫:多用于肺、骨骼系统、尿路和胆道结石的检查。
增强扫描:静脉内使用造影剂后CT扫描,有常规增强和 多期增强两种。
薄层扫描:指≤5mm的扫描,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囊 性病变性质为主的判断。
CT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术、多层面容积重建术和腔内 三维表面重建术等,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 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低浓度(50~200μg/L), 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的患者, 应视为肝癌的高危人群。
当谷丙转氨酶(ALT)正常, 用AFP来诊断肝癌,可取性可 达100%。
.
33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妊娠期2个月起存在于胎儿消化系统中,如肠道、 胰腺和肝脏中。胎儿出生后其浓度明显下降。
甲胎蛋白
(alpua fetal proteim AFP)
在胎儿发育到六周开始 出现, 在出生一周后消失。 成人血清中含量甚微。
生理条件下,AFP在卵 黄囊的内胚层细胞和胚肝、 新生儿肝细胞中高度表达, 在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中 也有见表达。
.
32
甲胎蛋白
凡AFP >500μg/L持续1个月 或凡AFP >200μg/L持续2个月, 应高度怀疑肝癌,同时应有医 学影像学的证据参与诊断;
内镜的进展: 一是将超声检查术应用于内镜 二是在内镜下开展的治疗技术
.
29
定义
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
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 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
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 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 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
因产物等。
作用
肿瘤的诊断
提示肿瘤细胞的特征和起源
判断肿瘤的预后
.
34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只在肿瘤的中晚期 才有较显著的升高,也 不只局限于某一类肿瘤, 因此CEA对多数肿瘤的 早期发现与鉴别诊断并 无帮助。
CEA 具 有 较 高 的 假 阳性和假阴性,并不适 合用于肿瘤的普查 。
.
35
CA125
80~90%的卵巢上皮癌中CA-125可明显升高,子宫内 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输卵管癌及未分化卵巢癌患者中CA125含量也可明显升高。粘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阳性率则较低。 CA-125在卵巢包块良恶性的鉴别上特别有价值,敏感度为 78%、特异性95%、阳性预测价值82%、阴性预测价值91 %。
肿瘤诊断基础
.
1
肿瘤诊断学
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肿瘤的内镜诊断 肿瘤标志物诊断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
2
肿瘤的临床诊断
病史 年龄 性别 职业:物理化学致癌 生活习惯:吸烟、高脂饮食等 婚育史: 分娩次数、哺乳、妊娠流 产史 家族史: 有些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 既往史: 胃溃疡、乳腺腺病等
.
.
18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
19
定义:是利用超声在不同组织中传播的反射、散射、衍
射等原理进行成 像和诊断的方法。
B型超声诊断法(B超)
肿瘤的超
超声彩色血流成像法(彩超)
声诊断
腔内超声:
具有专用性,针对一定的腔道术中超声(腹腔内超声)。
介入性超声:利用B超和彩超成像技术的监视下,插入穿刺针或
N:区域淋巴结情况,用N1~N3表示转移程度的递增,N0表 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
10
肺癌
.
11
肿瘤的临床诊断
软组织肿瘤( GTNM分期法)
G1:高分化; G2:中分化: G3:低分化; G4:未分化。 G 3 和 4 在某些情形下可以合 并成 “G3-4 分化不良或未分化”
CA-125和CEA联合测定,计算两者比值,可提高卵巢癌 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宫颈癌、宫体 癌、子宫内膜癌43% 胰腺癌50% 肺癌41% 胃癌47% 结/直 肠癌34% 乳腺癌40%。
.
36
CA19-9
CA19-9的器官特异性不强 在各种腺癌特别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