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课到15课

合集下载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精卫填海》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

2.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

3.理解“精卫填海”寓意,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畏艰难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勇于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领会《精卫填海》寓意,培养学生解决困难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表达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课本。

2.板书:《精卫填海》、人物形象、寓意、勇气、毅力等。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精卫填海》相关的视频片段。

2.引导学生发表对视频内容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讲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

2.解析故事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第三步:互动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故事中“精卫填海”背后的寓意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引导全班进行深入探讨。

第四步:展示表演(15分钟)1.学生自由组织表演故事情节,突出“精卫填海”的精神。

2.同学们观看表演后进行评价,讨论表演中体现的勇气与毅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卫填海”寓意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敢向前。

五、课堂后实施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并撰写读后感。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精卫填海”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案。

2.对学生在故事理解和寓意领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精卫填海》这一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培养学生勇气和毅力,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和勇敢。

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课程背景: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情节,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精美的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和重点内容。

2.道具:准备学习用品、小道具等,辅助教学。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学生对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有什么观点。

2.展示•展示课件,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主线。

3.讲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及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拓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精卫填海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写下对精卫填海故事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次课程设计,发现学生对抽象主题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下次教学需加强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思维。

以上就是统编人教四年级上语文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朥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 精卫填海》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

•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体会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和精神内涵。

•体会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表达。

•精卫填海精神的深层理解与应用。

教学资源•课文《精卫填海》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创设情境。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与海洋相关的词汇或知识,激发学生的海洋意识。

2.展示与精卫填海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3.提问:“你们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停顿错误。

3.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识记。

4.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分段讲解课文:•第一段(开头至“故为精卫”):介绍精卫的由来和填海的起因。

•提问:“精卫是怎么来的?她为什么要填海?”引导学生回答并理解。

•第二段(“常衔西山之木石”至结尾):描述精卫填海的经过和结果。

•提问:“精卫是如何填海的?她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小组讨论:精卫填海的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5.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

2023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优秀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女娲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从苦难中解救人类,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使学生们感受到:立下志向,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教学建议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自己的儿女遭到巨大的苦难,十分心痛,立志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经过好她勇敢顽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把天补好的志向,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渴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理想,反映了人类在与严酷环境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由学生准备,讲述有关女娲的故事。

这篇课文许多同学都知道对于生字的教学是个重点,可以采用分段独立识字、读书,说一说每段大意。

分段学习生字。

学生之间互相查读书和识字的情况。

对于课后题的教学,对于前一个问题可以对照第二段读书,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后一问对照第三、四段读书。

女娲是怎么做的“,不能只说明方法,应想想女娲所承担的使命多么艰巨,体会她遭受的磨难。

同时复习这两段的字词。

拓展练习一、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

喷()而出日月()辰腰酸背()自告奋()环()四周若有()思昼夜燃()筋疲力()二、根据课文内容排列句子,把序号填在前面的()里。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决心修补残破的天空。

()她又用大龟的脚把天撑起来,天再也不塌了。

()遥远的古代,突然天塌地陷,到处是烈火洪水,人类面临灭亡的灾难。

()女娲熔炼五色石子,填补好了天上的缺口。

精品教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优质教案+类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优质教案+类文阅读

13 精卫填海(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帝、少”5个生字,会写“帝、曰”5个生字。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背诵课文。

4.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重点】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背诵古诗文。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通过文白对照,理解文言文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难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二、资料介绍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板书:精卫填海)【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确。

(1)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3)同学们,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4)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教案+说课稿【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介绍】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

著有《封神演义》。

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

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成语典故精卫填海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

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六、略13 《精卫填海》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金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3.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感受古文语言特点是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他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吧!打开课文,课题是什么?(精卫填海)我们根据课题可以知道什么?(主人公是精卫,主要事件是填海)二、初读古文,疏通字词。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教案一. 教材分析《13精卫填海》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精卫鸟为了报仇,不断地从西山取树枝石头填东海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精卫鸟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精卫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可能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如“的精卫”、“填海”等,需要学生掌握。

2.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课文中有些句子采用文言文表达,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3.对故事精神的感悟: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精卫鸟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故事情节的感悟,引导学生培养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相关神话故事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精卫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 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  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13 精卫填海【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介绍】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

著有《封神演义》。

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

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成语典故精卫填海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

(2)溺而不返。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

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六、略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精选

13精卫填海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展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可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

2.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在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读准确。

(1)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指明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

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听。

师领读2遍)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时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生自由练,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让同学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复述时可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土子东海。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

课文通过精卫鸟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本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感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精卫鸟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感悟。

3.培养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上学生的认读和巩固。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听力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精卫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精卫鸟的特点,从而引出课文《精卫填海》。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精卫鸟填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巩固(10分钟)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5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人们,不畏艰险,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词语释义、句子结构等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的认知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跟读、欣赏。

2.课文插图: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4.PPT:用于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图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了解传统文化中“精卫填海”的寓意。

•掌握词语“啄食”、“翔空”、“披挂”等的含义。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表达自己对“精卫填海”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注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人生哲理,增强情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坚强意志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精卫填海》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掌握词语词语“啄食”、“翔空”等的含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精卫填海”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好教材《精卫填海》相关内容。

•准备课件,辅助阐述故事情节和寓意。

•准备图片或幻灯片,用于呈现故事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精细一节的图片或故事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故事《精卫填海》,并简单解释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精卫的行为,感悟背后的意义。

3. 文本理解(2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理解关键词语,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4.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就“精卫填海”的主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体味故事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

5. 课堂小结(5分钟)•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再次阅读《精卫填海》,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认识。

•让学生画一幅《精卫填海》的场景图,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于《精卫填海》这一经典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周备课(13——15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周备课(13——15课)

四语上第八周备课(13-15课)主备:陈静学段目标: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

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教学。

要在感知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自然段,结构段的理解:归纳段意,理清段序,了解段式,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还要加强句式应用、段式仿写等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

高年级:重点是句、段、篇教学。

要培养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作出评价的能力,并增加文中基本写法的练笔。

一、课程标准(一)识字与写字目标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本单元要求会认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词。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会默读。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三)习作目标:1、学会编写作文提纲,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参照作家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仿写自己喜爱的动物,并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3、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具体生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优质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优质教案+说课稿

《精卫填海》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教学过程:一、学生预习课文,注意以下问题1、精卫填海这篇文章与夸父逐日同出自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3、“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帝断其首断(2)乃以乳为目为(3)文首,白喙文(4)以堙于东海堙答案断:斩断为:作为文:通“纹”,有花纹的堙:填5、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女娃在东海游泳,淹死在里面,死后化为精卫。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的一项是(A)其他三项都是“的”A葬之常样之山B不能称前时之闻C常衔西山之木石D于厅事之东北角7、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怎样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二、教学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的精卫。

象《精卫填海》这样启迪我们做人,丰富我们情感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让我们课后走进更广阔的神话世界,去阅读更多更好的神话故事。

三、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600字的故事《精卫填海》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精卫填海》,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精卫填海》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5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历经千辛万苦,炼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女娲的善良、勇敢和智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的认知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女娲的善良、勇敢和智慧,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作业:准备相应的作业,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女娲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体会女娲的善良、勇敢和智慧。

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精品教案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精卫的形象,和同学交流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盘古开天地》,感受到了盘古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学习《精卫填海》,感受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课题)2.检查朗读课文。

3.《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以前也学过哪些文言文,谁还记得?(《司马光》《守株待兔》)4.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一步:通过文言小故事培养兴趣。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第三步: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二、指导朗读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溺而不返”中“溺”的意思,根据词义,在“溺”后面稍作停顿。

2.说说“衔”的意思,理解“常衔”的意思,根据词义,在“常衔”后面稍作停顿。

3.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一)学生借助注释,自主梳理句意。

1.借助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少女:小女儿。

故:因此。

溺:溺水,淹没。

堙:填塞。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二)借助注释和插图,讲述故事1.借助注释和插图,学生尝试讲故事。

出示要求: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学生自主讲述。

3.指名讲述,可以借助注释和插图讲述。

(三)背诵课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课文。

四、交流讨论,说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深化,体会精卫的坚韧和执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

《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语文园地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通过“日积月累”,感受动物的成语特色,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从“趣味语文”感受故事中的趣味。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和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抓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3、白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2、检查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

读书交流。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
5至
7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板书:13、 鹅 引吭大叫 高傲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第三课时: 14、白 公 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本文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的步态,写法不同。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三、小结本课
两课作者分别抓住了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第四课时:
15、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猫。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1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猫。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对猫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第五、六课时:
阅 读 课
1、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2、写好读书笔记。

要求: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

4
第七课时:
(喜欢)它。

2、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读第1-3自然段,找一试,用波浪线画出来。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敢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表现猫“古怪”句子,注意自己在品读时的感受。

4、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体会古怪。

(1)抓住“乖”,类比生活体验,品味读好写猫“老实”的句子。

(2)品味猫贪玩表现时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什么方呼唤猫回来?
(3)品味“屏息凝视”
①结合插图先说说什么叫“屏息凝视”。

②“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
③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生练读)
④同学们,我们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

交流感受
⑤体会“一连”“非……不可”:同学们,“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按三个钟头来算吧,三个钟头是多少分钟?(180分钟)我们一节课是40分钟,相当于四节半课长啊。

(4)小结:在尽职这一点上,我们大家都该向猫学习。

5、整体回顾读第1自然段,体会猫的确古怪,但又着实可爱。

6、自由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儿写得好,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7、多种形式理解读含有“蹭、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等重点词语的句子。

8、总体赏读,熟读成诵。

三、小结
1、你认为作者是带着什么感情在写这只猫?从文中举些例子说一说。

2、那么这只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找出有关语句说说。

3、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板书:15、猫
喜爱古怪淘气
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