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苏大-发展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青春期(又称生殖期genital stage 、他恋期,两性期,12岁~成 人),在这个时期,异性恋的行为是明显的,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向 着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方向发展。 个体在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在这 个时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年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 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又称两性期。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 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性爱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青年男子第一次严肃的爱情常常是对一位成 熟的妇女,而少女则常常是对一位有威望的长者。 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 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由于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经验,所以他对潜伏 期和生殖期没有较多论述。




超我,又称道德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世俗教育的产物, 代表着个性结构的道德、良知、理性这一侧面。超我是按“至善原则 (道德原则)”操作的。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良心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 违背良心。例如,它指导人们该怎样活动,当其做了违背良心的事, 就会产生犯罪感。 自我理想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 体为之奋斗。例如,一个儿童希望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自 我理想所引起的。

3、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 又称性器期,3~6岁),(我们的课本 第36-37页将“生殖器期”写成了“前生殖器期”,是不小心写错 了。)

生殖器期的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生殖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 源,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和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

在生殖器期,儿童最显著的两个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 用”。 恋亲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5—6岁这个阶段都有眷恋异性父母、 排斥嫉恨同性父母的潜在心理活动,弗洛伊德将它称为“恋亲情结”。 恋亲情结因儿童性别的不同有“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之分。男 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
2、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

儿童早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在儿童早期,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则儿童逐 渐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树立自信心,并且养成自主的性格;反之,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保护,事事包办,则儿童容易形成缺乏自信的人 格,久而久之,就会使依赖性长期得以保持并使儿童变得羞怯和待人 处事没有信心。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发展观
内容提要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自我,又称现实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 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 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力求避免痛苦、追求满足。
5、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 样等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青年期是新的自我同一感 形成的关键时期。 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 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 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 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认同作用:在另一方面,男孩子因为上面所说的一些想法而产生“阉 割焦虑”,害怕自己的性器会被父亲割掉。为了应付由此产生的冲突 和焦虑,男孩子终于抑制了自己对母亲的占有欲,同时与自己的父亲 产生认同作用,学习男性的行为方式,这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极为 重要。

弗氏认为,如果儿童过分依恋异性父母或异性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儿 童就会出现心理发展滞留现象,就有可能影响他成年后将性爱顺利过 渡到他人(非父母异性)身上去,从而导致恋爱、结婚甚至选择对象 的困难。比如,有的人拖到大龄就是找不到理想的对象,有的人倾向 于寻找父型丈夫或母型妻子,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背景。只是这种心 理背景处于人的无意识层,不能被自己感知,也往往被别人忽视,因 而习惯于用社会因素来解释。

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合称为前生殖期(pregenital period), 相当于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性欲以自己身体为对象,吮吸拇指、排 便和闭便、手淫是快乐的源泉。所以,这一时期也称为自恋期 (narcissism period)。
4、潜伏期(latency stage, 6-12岁),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 期。口腔期、肛门期的感觉和生殖器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 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 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儿童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外界环 境,也逐渐有了探索的倾向。由于这个时期的行为少有与身体某一部 位快感的满足有直接关系,于是乃有“潜伏”的说法。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性欲对象为年龄相似的同性别者,并有排斥异性的 倾向。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同性恋期(homosexual stage)。
1、口腔期(oral stage, 又称口唇期、自恋期, 0~1岁)。吮吸本能也 能产生快感。口的刺激诸如吃奶、吸吮、咬、吞咽是性欲满足的主要 来源。在这个阶段不适宜的满足(太多或太少)会导致口部类型的人 格,具有吸烟、接吻和贪食等过分的习惯。
2.肛门期(anal stage, 1~3岁)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艾里克森(Erikson,1902~1994) 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 >

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
(一)婴儿期,出生到2岁,信任感vs不信任感 (二)儿童早期,2岁到4岁,自主感vs羞怯和疑虑 (三)学前期,4岁到7岁,主动感vs内疚感 (四)学龄期,7岁到12岁,勤奋感vs自卑感 (五)青年期,12岁到18岁,同一感vs同一感混乱 (六)成年早期,18岁到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七)成年中期,25岁至50岁,繁殖感vs停滞感 (八)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完善感vs失望、厌倦感
详解>>>
1、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婴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 任感(Basic trust vs. Mistrust)。体验着希望的现实。 在婴儿期,如果父母给予婴儿适当的照顾、关心和爱抚,则婴儿与父 母产生真挚的感情,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并进而发展起对他人 信任的人格;相反,如果父母疏于照顾,甚至对婴儿时有虐待行为, 那么婴儿就会怀疑周围的世界。因此,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任务就是 建立信任感。
本我(id) 快乐原则 自我(ego) 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 道德原则
详解>>>>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 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 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 和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 我、自我和超我的心理结构或 人格结构。

“本我”,即生物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本能的力量, 是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 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例如,我们有性欲的冲动、有贪生 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等。这些本能冲动,我们可以在动 物的身上形象地看到。本我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 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4、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Industry vs. Inferiority),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这时期的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艾里克森 认为,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 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务,就会产生自卑感。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儿童必须勤奋努力,但同时又害怕失败,这种勤 奋与自卑的矛盾构成这个阶段的危机。如果儿童在学习上不断成功、 常受奖励,就会越来越勤奋;如果学习中屡遭败绩、常受批评,就容 易形成自卑感。这个时期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 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
3、学前期,从4岁到7岁


学前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Initiative vs. Guilt),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又称为游戏期,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而且在 游戏中实现着自我教育。 在儿童中期,如果父母\老师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耐心听取并给予回答, 对儿童的思考和建议作出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儿童的积极性和 主动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并可得到加强;相Baidu Nhomakorabea,如果父母\老师对 儿童的问题感到厌烦,或者常常以禁止或讥讽的方式处理儿童的建议 与思考,那么,儿童就容易发展出拘谨、被动或内疚的人格。因此, 这个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就是克服内疚感、罪恶感,发展起积极、主 动的创造性。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使人具有正常的人格。如果 本我和自我过强,而超我过弱时,则个体的社会适应会发生困难。如 果本我是强大的,而且超我是猛烈的或冷酷的,自我就会受到严斥, 有时就会产生焦虑,导致心理异常。
(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生殖器期(3~6岁) 4、潜伏期(6~12岁) 5、青春期(12岁~成人)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发展的实质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四、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 化的发展心理学


课本第39页“合法迟缓期”,第347页“同一性迟缓”,第388页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都是指英语中的Moratorium,因不同翻译而 产生三个名词。以下是英文解释: Moratorium is the status of a person who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exploring different identities, but has not made a commitment. Erikson (1959) believes that adolesc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indulge in (沉迷) a certain degree of experimentation (试验) in their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He refers to this period of experimentation as a “psychological moratorium,” a time when adolescents can try out different roles, identities, personalities, and ways of behaving. Experimenting with roles is an important prelude (前奏) to establishing a coherent (一致的) sense of identity. Without a period of moratorium, the teenagers‘ identity development will be delaye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adolescents’ identity exploration leads to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behaviors, such as sexual promiscuity (性关 系混乱), use of drugs and alcohol, conduct disorders, delinquency (违法), depression, suicide, and teenage pregnancy.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排便时产生肛门区域黏 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也 就是说儿童必须形成卫生习惯。因此,便溺便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 如果幼儿的便溺行为受到母亲的过分夸奖,那么他就会像以解大便来 讨母亲的欢心一样,使人格朝着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慷 慨大方、喜馈赠礼物、乐善好施和慈善博爱等行为,形成“肛门排泄 型”人格。 如果排泄严格训练,幼儿情绪受挫折产生反向作用,就形成循规蹈距、 谨小慎微、整洁、吝啬、小气、对时间和金钱严格预算以及其他过分 控制的行为,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