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管理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e4c0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f.png)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重症病人是指因各种原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处于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高度专业的护理与管理,以确保他们安全度过病痛期。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内容和实施要点,以期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内容1.医院内危重症病房设置及建设危重病人需要接受更为专业的医疗护理,因此医院应在临床需要的不同科室内设置危重病人的护理专区。
建设方面需满足通风、采光、供氧等多样化的需要。
同时,设立完善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以确保危重病人在医院内能够得到最高效的护理服务。
2.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为了确保危重病人的身心健康,医院应制定一套详尽的护理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病情评估的详细记录、护理重点的明确、特殊护理技术的培训等。
同时,在护理方案中必须严格遵循基本护理常规,例如清洁、消毒等。
3.开展专业护理培训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危重病人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重病人识别、急救护理、监护仪操作等。
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处理危急情况能力及应急处置水平。
4.严格执行护理制度严格遵守护理制度是提供危重病人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章制度,保证护理质量和手术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同时,护理人员要不定期地检查和整理危重病房内的设备、用品等,确保一切就绪。
5.建立护理质量监管机制医院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管机制,包括设立专业的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不定期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计划、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监管小组能够进行强制性检查和抽查,对护理工作不到位或存在不合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
6.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数据之一。
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操作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护理。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f85e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9.png)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1、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2、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做好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3、保持患者卧位舒适,有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
必要时拉上床栏,实施保护性约束,并有专人监护或家属陪伴。
4、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失禁性皮炎。
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评估,落实压疮防治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
5、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位置正确,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预防管路滑脱。
对精神异常或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及保护性约束。
加强健康教有,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配合。
6、规范膀胱冲洗、肠内营养、腹腔及盆腔冲洗等操作,不得与输液用药同挂于一根输液架上。
特殊治疗应规范使用治疗单,并挂有醒目的标识。
7、鼻饲、吸痰、胃肠减压患者按要求床边备治疗盘,每日更换。
操作规范,不得由家属及助理护士进行鼻饲、吸痰及抽吸胃肠减压等操作。
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定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保持监护仪、吸引器、氧气装置及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要求落实消毒与灭菌工作;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做好交接班,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卫生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卫生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04310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危重病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和治疗,具有较高死亡风险的病人。
第四条危重病人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尊重病人权益;(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科学合理,规范诊疗;(四)严格监控,确保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第六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二)组织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三)监督和检查危重病人诊疗过程,确保医疗安全;(四)协调解决危重病人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负责危重病人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负责危重病人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二)协调相关科室开展危重病人救治工作;(三)组织危重病人诊疗方案讨论和会诊;(四)开展危重病人管理工作调研和评估。
第三章诊疗与救治第十条危重病人一经确诊,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第十一条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二)优先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三)合理应用先进诊疗技术,提高救治成功率;(四)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救治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
第十三条危重病人救治小组职责:(一)参与危重病人救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负责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和救治措施执行;(三)开展危重病人救治技能培训和交流;(四)协助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6b6a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png)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主要集中在提供全面、高效且持续的医疗护理,以及优化跨学科团队的合作。
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干预。
这包括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以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建立跨学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他们共同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
这种团队合作模式能够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关注,以及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次,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定期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后,危重病人的管理还需要注重家属的沟通和参与。
及时向家属通报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及解答他们的疑问,能够增强家属的信任,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总的来说,危重病人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病人提供全面、高效且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需要注重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医院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医院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6f541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4.png)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规范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2. 规范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流程,确保救治质量。
3. 建立健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制度1. 危重病人分类与救治(1)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将危重病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濒危、危重、急症。
(2)一级、二级危重病人,由专科医师负责救治;三级危重病人,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救治。
2. 危重病人救治流程(1)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重病人后,应立即进行评估,并按照救治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2)救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命支持等救治措施。
(3)转诊: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需转诊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3. 院内会诊制度(1)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如遇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请教。
(2)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参与救治。
4. 交接班制度(1)危重病人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病人病情、治疗情况、观察重点等。
(2)值班医师接班后,应立即查看危重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并做好救治工作。
5. 家属沟通制度(1)医护人员应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取得患方理解。
(2)对病情变化较大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病情告知。
6. 质量监控与考核(1)医院应定期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救治质量。
(2)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教育。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危重病人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1e65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b.png)
一、目的为保障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危重病人的护理、治疗、转运等环节。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报告制度(1)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时,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方面的工作。
(2)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并由医师通知相关部门。
2. 监护制度(1)所有危重病人均实行24小时连续床边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各种化验结果的动态变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进行动态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3. 交接班制度(1)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
(2)护士长对危重病人进行交接班,确保接班护士了解病人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
4. 转运制度(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2)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情及药品交接。
5. 救治措施(1)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
(2)对危重病人积极抢治,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下达重病通知。
6. 责任制度(1)各科室要强化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2)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对在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a527e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4.png)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危重病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危重病人的管理,旨在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和患者的安全保障。
一、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 设立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应具备严格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设立定期例会和交流活动,以保证各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为了统一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这包括了危重病人的识别标准、抢救流程、监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建立规范,可以保证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而准确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和提高抢救效果。
3. 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关键一环,它可以记录和查询危重病人的病历信息、治疗方案、医疗操作过程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进展。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多科室、多机构的协同管理,提高救治效果。
二、危重病人管理措施1. 整合专业团队,提高救治水平为了有效应对危重病人的救治需求,医疗机构应整合相关专业团队,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外科等。
这些专业团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抢救服务。
2. 制定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抢救优先级。
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设立专业的急诊分诊科室,由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医生进行分诊,确保危重病人尽快得到合适的抢救和治疗。
3.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医疗机构应优化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确保抢救措施能够迅速启动并得到有效执行。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4210d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1.png)
一、总则为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和管理工作。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危重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危重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制度内容1. 危重病人报告制度(1)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方面的工作,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2)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病情危重,应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并启动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2.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单,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抢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1)各种抢救药品、器材应保持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定期检查抢救药品、器材的完好性,及时补充、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4. 护理人员培训制度(1)定期进行各种急救知识培训,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
(2)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岗前急救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急救能力。
5. 交接班制度(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危重患者病情信息的准确传递。
(2)交接班过程中,重点交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
6.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电话,须复述患者床号、姓名、危急值项目和结果,确认无误后在危急值登记本上逐项登记。
(2)危急值报告后,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7.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对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监督与考核1.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考核。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3b1ce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c.png)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救治和监护的病人。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管理的规范,以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危重病人管理的目标1. 提供紧急救治:对危重病人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处理,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2. 实施全面监护: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保障患者安全: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4. 提供优质护理:危重病人需要专业护理团队的全程跟进,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要求1. 人员要求:a. 医疗团队:由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b. 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专业人员负责危重病人的管理和监护。
c. 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和护理技能。
d. 沟通协作:医疗团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2. 设备要求:a. 监护设备:配备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保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
b. 救治设备:备有急救药品、急救器械和其他必要的救治设备,以满足危重病人的急救需求。
c. 医疗设备: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泵、输血仪等,以支持危重病人的治疗。
3. 护理要求:a. 评估和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有效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愿,提供心理支持。
c. 预防感染:采取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d. 安全措施:确保危重病人的环境安全,如防止跌倒、压疮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e. 疼痛管理:对危重病人的疼痛进行有效管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4. 文书记录:a. 病情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医疗团队的沟通和评估。
b. 医嘱执行记录:对医生的医嘱进行准确执行,并记录相关的护理措施和观察结果。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709f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f.png)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1.严密全面观察,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护理的效果,提供有效护理。
2.医师开据“病危”医嘱后,护士应及时进行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填写《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见附表。
3.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如医师未到场,责任护士应做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待医生赶到后继续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药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之。
事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并签署全名。
4.护理记录应正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至分钟,并签署全名.5.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做好各种导管护理,各导管标识醒目、字迹清晰、衔接正确、牢固,观察各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准确、保持通畅。
7.及时正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引流液等标本,及时送检。
8.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患者主要治疗、护理、阳性体征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做好预防性护理。
9.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酌情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使用保护性用具必须告知)。
10.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防误伤、烫伤、咬伤、抓伤、撞伤、坠床等情况发生。
11.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解、支持,对创伤性检查、护理必须取得患者或家人知情同意,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隐私和自主权。
14.加强手卫生,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15.护理中遇到疑难问题时,科室护士长应及时组织讨论,酌情申请院内护理会诊、解决护理难题。
16.因病情需要转科,转院、手术时,须严格执行转运交接制度。
17.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器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时间:年月日责任护士:。
ICU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办法
![ICU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f5cc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8.png)
ICU 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办法一、目的为加强ICU 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ICU 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
三、管理内容(一)人员管理1. 护理人员资质- ICU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有效的护士执业证书。
- 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 岗位职责- 明确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 护士长负责全面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3. 团队协作- 加强护理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与医生、药师、技师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环境管理1. 病房布局- ICU 病房应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设有治疗区、监护区、生活区等。
-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
2. 设备管理- 定期对ICU 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 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3. 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病房环境消毒和手卫生管理。
- 对特殊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三)护理操作管理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
-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
2. 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
3. 特殊护理- 对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特殊设备的患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
- 做好各种管道的固定和护理,防止管道脱落、堵塞。
4. 急救护理- 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心肺复苏、除颤仪等。
- 在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四)用药安全管理1. 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6c1c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6.png)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危重病人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以下是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的内容。
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登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登记制度,及时记录危重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等内容,方便对危重病人进行管理和跟踪。
2. 危重病人的分级: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医疗机构应对危重病人进行分级,确定相应的治疗优先级。
分级可以参考生命体征、病情评分、病历检查等指标。
3. 医疗团队的组建和配备:针对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心电图技术人员等。
医疗团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监护设备的配置和维护: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监护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监测结果。
5. 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紧急药物、防护用具等。
为了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及时可用,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
6. 危重病人的护理计划:每位危重病人都应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护理措施、监测指标等内容。
护理计划应由医疗团队共同制定,并根据病情实时调整。
7. 危重病人的监测和警戒:对于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加强监测和警戒。
监测可以包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等项目,警戒可以通过设立预警指标和警报系统来实现。
8. 危重病人的家属沟通:医疗机构应鼓励和支持危重病人的家属参与决策和护理过程,及时向家属提供病情信息和治疗方案,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
9. 危重病人的转院和跟踪管理:如果危重病人需要转院治疗,医疗机构应及时安排好转院事宜,并与接收机构保持沟通,确保病人顺利转院和继续治疗。
10. 危重病人的病历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规范、病历归档和保密措施等,以保证病历的完整和准确。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efbb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1.png)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对于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门急诊及重症医学科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危重病人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患者救治质量、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一、分级管理制度根据病情危重程度不同,将危重病人分为不同的级别。
例如: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转运病房等。
各级病房负责病人的单独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还可以根据病人的之前的医疗费用,制定不同的优先级。
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的人员配置和工作计划。
二、病人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病案记录、病历病情沟通、交接班、会诊、转院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记录和传递。
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减少因信息不准确或遗漏而造成的错误。
三、危重病人治疗管理制度在危重病人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体征、生命体征以及医疗护理等进行规范管理。
例如: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种治疗措施,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规范的医疗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标准化,减少操作失误。
四、质量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
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救治工作进行评估,并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例如:制定危重病人救治的规范操作流程、备案制度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等,定期开展危重病人救治的质量评估,进行绩效考核等。
五、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危重病人的治疗需要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应对危急情况的能力,在救治工作中需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各种救治方法。
因此,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之,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救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分级管理制度、病人信息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治疗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从而确保危重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3a3f2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2.png)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或者有生命危(wei)险的患者。
对危重病人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危重病人管理规范,确保医疗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人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危重病人管理流程1. 评估和识别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危重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 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识别危重病人。
-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重病人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或者危重病房,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2.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危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监测指标等。
- 护理计划应与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和讨论,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严密监测和观察- 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医疗团队共享,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对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4. 有效的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 对于危重病人,应及时赋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 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和剂量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药物误用和滥用。
5. 多学科协作- 危重病人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放射科、实验室等。
- 各学科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并及时交流病情和治疗效果。
-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执行。
6. 病情转归和康复- 对于危重病人,应及时评估病情的转归和康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补充等,匡助患者尽快康复。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92d2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9.png)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全面治疗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以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医疗护理。
二、危重病人管理流程1. 入院评估危重病人入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2. 重症监护危重病人应安排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
监护设备应齐全,并由专业护士进行监护。
监护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病人休息。
3. 病情观察与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治疗效果等进行持续观察,并及时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
4. 治疗方案制定与执行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内容。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预防并发症危重病人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感染等。
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体位、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抗生素等。
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6. 病情交流与家属教育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进展。
家属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应及时安排家属探视,提供心理支持。
7. 出院评估与转运危重病人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出院评估,确保病情稳定。
转运时应注意病人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在转运前,应向接收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病情报告和治疗记录。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要求1. 专业护理团队危重病人的管理应由专业的护理团队负责。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技术。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危重病人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如插管、输液、换药等。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4fad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2.png)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危重病人是指重症监护病房(NICU)、特别护理病房(SICU)、急诊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疼痛管理中心等医疗单位中病情严重,生命威胁,需要立即治疗或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严格管理危重病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患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1、入院流程:危重病人一般是由急诊科、班前急救车送到医院,由急诊科的医生先行评估病情,然后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派到相应的ICU(重症监护病房)、SICU(特别护理病房)或其他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诊断治疗过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由重症医生、急诊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诊断,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措施流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病人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三、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1、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诊疗的第一步,需要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病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病史采集:对危重病人采集病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情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好地分析病情。
3、病人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5、病人康复: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调整、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牙 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 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 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 销毁等。医护记录要一致。
? 一个:先抢救,后记录
? 两个: 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 三个:团队合作、能者多劳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高 正常
低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相对过多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增高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 毒、舒张血管
舒张血管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不足
补液试验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 于5~10min 内经静脉滴入,若BP升高而CVP 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BP 不变 而CVP 升高3-5cmH 2O,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 呼吸器的使用 ? 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 ? 一定要听双肺呼吸音
? 呼吸机的使用 ? 参数设置: VT6 ~8ml/kg , ? R16 ~20 次/ 分,I:E:1 :1.5 ~2 ? FiO 2:40% ~60% 。 ? 吸痰前后2 分钟纯氧 ? 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 ? 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 长期带机者每周更换呼吸回路 ? 避免管路扭曲、滑出或接头松脱。 ?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不能脱离护士 ? 及时解除呼吸机报警 ? VAP 的预防 ? 停电或呼吸机丧失功能的应急预案
电击除颤 药物除颤
? 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 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 引起医疗纠纷。
? 长期的模拟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 情景演练,善于总结
抢救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 进行,必要时和家属沟通,听取家属意见。
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 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 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血气
HGB血红蛋白 WBC白血球 PLT血小板 PT血凝时间
<生命警戒低值 2.8mmol/L 2.7 mmol/L 120 mmol/L 1.7 mmol/L pH: 7.0
pCO2:20mmHg
pO2:50mmHg 50g/L 1×10/L 30×10/L ----
>生命警戒高值 25mmol/L 6.0 mmol/L 160 mmol/L 3.3 mmol/L 7.6 70mmHg ------40.0×10 1000×10 >35秒
?
或降低速度
? 潴留量≦ 100ml 增加输注速度20ml/h
? 潴留量≦ 200ml 可维持原速度
? 补充性肠外营养适宜的时间输注, ? 严防脂血产生,影响血标本采集 ? 洁净的“出口”
? 尿量是危重患者 ? 第二心输出量 ? 小时尿量的意义 ? CRRT 治疗
危重患者: 6-10mmol/L 低血糖的危害大于高血糖 血酮监测的必要性 防止酮症酸中毒
? 1. 床头抬高 ≧ 30 0 2. 每日唤醒并进行脱机训练 3. 预防消化性溃疡 4. 预防DVT 形成5. 使用氯已定进行口腔护理
心率与心律 设置有效的报警线 开启声音报警 识别常见的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正确使用
有创血压 CVP 监测
CVP 与BP变化的关系及处理
CVP
BP
原因
处理原则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胸部阻抗法
超声检测法
? 有效的胃肠减压 ? 高质量的“进口”
? 1. 抬高床头 45 0 ? 2. 如无禁忌,加用胃肠动力药:吗丁啉 ? 3. 术后患者不用等到有肠鸣音或排气、排便
(文献报道:国外术后 8 小时就可 EN)
? 每6h 后抽吸一次潴留量
? 潴留量≧ 200ml 应暂时停止输注
口咽通气管: 长度为耳垂到口角的距离 适宜于舌后坠患者 反转置入法 直接置入法 两条胶布各绕口咽通气管一周 固定于面颊部
鼻咽通气管: 长度为鼻外孔到下颌角 适宜于牙关紧闭患者 有鼻息肉、鼻腔外伤、凝 血机制异常、颅底骨折、 脑脊液耳鼻漏等禁用鼻咽 通气管 防止鼻腔粘膜压伤,1-2 天更换鼻咽通气管1 次,并 于另一鼻孔插入。
案例分析:男,68 岁,结肠癌术后 5 天,早晨医生查房发现患者呼之不应 ,呈昏迷状急诊转入ICU ,T :36 0 , P:68 次/ 分,R:20 次/ 分, BP:106/62mmHg , 昏迷的原因?
? 正确的标本容器 ? 有效标本 ? 严防脂血
检 验 危 急
值
检验项目 成人空腹血糖 血清钾 血清钠 血清钙
? 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
急救首要 措施
体位 —— 仰卧、侧卧或端坐位 开放气道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吸氧 ——鼻导管或面罩 建立静脉通路 ——应通畅可靠 纠正水电酸硷失衡 -平衡盐液பைடு நூலகம்水
呼吸困难 --- 适宜的体位 立即开放气道 给予有效的吸氧 大出血 --- 立即彻底止血 建立有效通道 快速补液扩容 心悸--- 端坐体位 有效吸氧 建立有效通道 昏迷--- 开放气道 有效吸氧 建立有效通道 濒死状态--- 立即呼救 仰卧位 尽快徒手心肺复苏
血浆肌酐 HCT 白细胞 Glasgow 评分
B、年龄及慢性疾病评分 C、风险系数: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 危重病人入院、转科、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生 护士护送病人。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准备 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
? 遇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 ? 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张素兰
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
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
素的患者。
?
---- 《重症医学》
脑衰
休克
呼衰
心衰
肝衰
肾衰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T
P
R
BP
神志
瞳孔
尿量
皮肤 黏膜
C
A
U
S
病
人 全 身
生 命
共之
有托
21
根
管
子
A、急性生理功能评分(APS)
体温 平均动脉压
血浆钠 血浆钾
心室率 呼吸 氧合 动脉pH
?
发挥个人优势
?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 人性化的三短、四洁 ? 危重患者的皮肤管理
压疮、浸渍皮肤 放射性皮炎、张力性水泡
“六勤一注意”: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 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 注意交接班。
? 危重患者的情绪管理
? 清醒≠ 病情轻 ? 清醒者和昏迷患者分开 ? 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环境 ? 家属探视后有反馈 ? 纳入交班内容 ? 重点患者“话疗” ? 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约 ? 患者同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