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底有几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到底有几霸?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指孔子根据鲁史修编的《春秋经》里所记录的历史年代。一般认为是前772年到前481年,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也有说是前770年到前476年,周平王元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止。

一般都认为春秋有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位确实做过春秋霸主,齐桓公当仁不让,宋襄公也短暂做过霸主,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也分别称霸一时。

春秋时期地图(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相传西周时中原大地有1800国,到春秋开始时仅剩下148个。在整个春秋期间,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有秦、晋、齐、楚、宋、郑、曹、鲁、卫、燕、陈、蔡及后来的“三晋”——韩、赵、魏和东南崛起的吴、越等国。到春秋

末年只剩下秦、楚、燕、赵、齐、魏、韩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春秋期间争霸频繁,历史上春秋霸主到底有哪些呢?

1、齐桓公

齐国到桓公年代任用管仲为相,对内富国强兵,对外打着“尊周”旗号,团结各诸侯对抗戎狄和“蛮夷”楚国,成为春秋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

前679年,齐桓公平定了宋内乱后大会诸侯,树立了霸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陈、卫等诸侯伐楚,进兵召陵迫使楚向周纳贡。齐桓公曾9次大会诸侯,前651年葵丘之会把霸业推向高潮。前643年,齐桓公死,齐霸权逐渐交给晋。

齐桓公(来自网络)

2、晋文公

晋封侯较早。昔晋文侯曾与郑武公一起辅助周平王东迁,对周有功,一直是春秋大国,但“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到晋文公执政才成就霸业。

晋文公即晋公子重耳,早年坎坷,在外漂泊19年。先后在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避难,最后在秦穆公帮助下杀怀公而复国,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

晋文公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积极落实“尊王攘夷”政策。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晋文公看准时机,下令勤王,把流浪在外的周襄王送回王城,同时积极笼络各诸侯,形成晋、齐、秦联盟。前632年,楚因宋附晋而讨伐,晋率宋、齐、秦之兵大战楚于城濮,联秦、合齐、逼卫、慑鲁、败曹、救宋、破楚,一气呵成,随成霸业。5月,晋文公以周天子命召集诸侯,盟于践土。

晋文公(来自网络)

前631年6月,晋文公以襄王命再次会盟诸侯于翟泉,标志着晋霸业达到了巅峰。

前628年,晋文公病重不久与世长辞。前597年,楚大败晋于邲,晋霸权逐渐削弱。

3、楚庄王

庄王是穆王子,前613年至前591年,荆楚大地是庄王的天下。

楚大败于城濮之后,穆王韬光养晦,给庄王成就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611年-601年,庄王对内厉兵秣马,对外笼络诸侯。肃清后方舒、蓼,结盟吴、越,北上伐郑,以图问鼎中原。前597年,楚、晋因郑大战于邲,晋败,楚随成霸权,但晋、楚争霸并未结束。

楚庄王(来自网络)

4、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德公之少子,前659—前621年在位,谥号穆,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因秦国僻处西陲,中原争霸时,秦国也没闲着,疆土不断扩张,特别是吞并了西戎大量领土。

穆公霸气很重,善于弄权。他既是晋国驸马,又是晋国国丈。著名的“秦晋之好”就发生在他身上。无奈文公挡道,只有等待时机。

文公死后,穆公认为机会来临,决定攻打晋国,争霸中原。可还是全军覆没,连主帅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都成了俘虏。

前625年,秦伐晋又败,穆公未罢休。

前624年,穆公亲自挂帅伐晋,破釜沉舟,乃胜。但晋之根基未动,穆公意识到强晋不可一日攻破,乃决定暂时关闭东进,发展大后方。

根据《韩非子·十过篇》记录,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

秦穆公(来自网络)

5、宋襄公

宋襄公也被历史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我认为有待商榷。

宋襄公是宋桓公次子,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在齐桓公主持的葵丘之盟上,宋襄公曾接受齐桓公委托照顾齐国太子昭(齐孝公)。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昭逃到宋,向襄公求救。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襄公通知送公子昭回,但只有卫、曹、邾3

个小国派人参加。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赶走了易牙。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为齐孝公。

桓公死后,霸主空缺,襄公认为对齐有功,想效桓公,并借齐、楚之威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

前639年春,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楚的不满。襄公又自做主张,未经齐、楚同意就约定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前639年秋,襄公自信满满未带一兵赴会,楚趁机扣押了他,并起兵伐宋。襄公堂哥公子目夷趁机逃回,力抵楚军。楚见一时拿不下宋,单捉一国君无益,随把襄公送给鲁,鲁做人情放了他。

前638年,襄公不吸取教训,伐郑,楚救郑。宋、楚大战于泓水,宋打败。襄公霸业未成却丢了性命,成为历史的笑柄。

宋襄公(来自网络)

襄公之所以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襄公可作为“仁义道德”的典范。历史上传说的“让国之美”、“仁义之师”等

都是“美谈”。司马迁说“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毛泽东曾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上述所谈的“五霸”是《史记》认可的“正宗五霸”,事实上春秋时期称霸一方的不知上述五位。所谓霸主要有实力雄厚、一呼百应等特征,那么还有哪些有资格作为春秋期间的霸主呢?

1、郑庄公

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因郑武公“护驾”有功,郑庄公具有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郑国西邻周,北有晋、南有楚,只有东方可以发展。但东有齐鲁,难以有大的发展,且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庄公利用卿士身份“假天子以令诸侯”,决定拿宋开刀,但终因国力羸弱,灭不了宋。

周桓王时期免去了庄公王室卿士之位,庄公不满,双方兵戎相见。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蔡、虢、卫四国部队讨伐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列阵御敌,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

繻葛之战,周天子威信扫地,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