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一个卓越的湖滨城市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简介

(无锡市规划局)

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先后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开始编制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1986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于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从1993年开始,对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96年5月上报国务院批准。

进入新的世纪,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经济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结合区划调整,我市从去年4月开始,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编工作。经专家咨询、纲要论证和公众评议,完成了规划成果。5月19日,通过了省建设

厅组织的专家论证;5月30日,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市区)和中心城三个层次。市域为无锡市的行政区范围,含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面积465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

(市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和新区,面积1658平方千米;中心城为无锡城市集中连片建设的地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新区的全部,锡山区的东亭、东北塘、查桥,及惠山区的堰桥、西漳、钱桥、藕塘、长安等8个镇的用地。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远景为展望2050年,到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现状(2000年)为159万人;近期(2005年)为170万人;远期(2020 年)为200万人。

用地规模,现状(2000年)为140平方千米;近期(2005年)为156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为195平方千米。

三、城市发展方向

南拓北展、东整西优。南拓,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湖滨城市、生态城市;北展,将堰桥地区建设为惠山区新的行政中心,加强与江阴的联系;东整,整合东亭与中心城的空间、道路网络;西优,以太湖山水为主体,优化城市的旅游、休闲用地。

四、城市布局结构

中心城形成“七片一带”的总体布局结构,构筑“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总体框架。

(1)城中片区一一以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承担行政、商业、金融、文化等综合职能;

(2)蠡溪片区一一以居住、商贸、旅游服务、体育为主的综合区,是中心城中心区与太湖风景区之间的重要过度地带,规划在青祁路东、太湖大道南形成中心城次中心;

(3)东亭片区一一以工业、居住、商贸为主的综合区,规划建成中心城东翼的居住新区和次中心;

(4)新区片区一一以工业、居住、物流为主的综合区,其工业以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5)山北片区一一以居住功能为主,保留传统的特色手工艺生产基地和集中成片的无污染纺织企业;

(6)锡北片区包括堰桥和西漳地区,堰桥是以行政办公、居住和现代高科技园区为主的综合区,西漳是以现代物流、居住和工业为主的综合区;

(7)滨湖新城片区一一以教育、科研、体育、旅游服务、高品质居住、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生产型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综合区,远景规划为城市的副中心。

“一带”为“ Z”字型环太湖、五里湖的自然山水风光带。

五、综合交通体系

公路。规划形成“三(半)环十射两联”的对外公路布局。一环为高速公路;二环为一级公路,加强无锡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三环为二级公路;十条放射性道路是新锡宜公路、312国道西段、锡澄公路等十条公路;两联是指锡常高速公路和锡苏咼速公路,通过锡宜咼速和沪宁咼速相互沟通。

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紧贴现有沪宁铁路,高架通过中心城;沪宁铁路远期规划为货运专用线路;新长铁路南北向经过中心城西侧,部分线路高架,客货混合。

机场。规划新建无锡机场;在太湖风景区,设置直升机机场。

航道。规划形成由区域主骨架航道、外环航道和放射性航道构成对外航道网络布局。

轻轨交通。规划苏锡常、澄锡宜以及市区“ C'型线、新区线等客运轨道交通线路。

城市道路交通。中心城道路网络仍呈“自由式”布局形式,由“环形辐射式”快

速交通系统和各片区的“方格网状”道路网络有机组成。规划快速干道主要有:吴桥路一惠山隧道一青祁路,江海路、太湖大道、金桥路和锡北路,形成环形加放射的网络布局。

六、绿地系统

以人为本,形成“真山真水融入城、生态林地楔入城、沿河沿路绿绕城、公园广场点缀城”的生态绿地系统。现状建成区重在改造,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轴,以小、多、匀的开敞式公共绿地为主;滨湖新城以大型公共绿地和生态绿地为主。中心城绿地系统布局形成西、南以自然山水经管为特征的楔形公共绿色空间,东、北以郊野田园风光为主的生态楔形绿地;中心城内部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网架。

七、历史文化保护

贯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以吴文化为主线,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迹、名园、名建筑为主要内容,体现历史古韵。重视中心城整体环境保护,保护太湖山水与城市形成的轮廓线、视觉走廊、“龟背壳” 的城市形态以及旧城街巷、传统民居、近代建筑。市区规划马山旅游度假区、泰伯墓吴文化区和大浮影视公共游览区三个古迹保护与风景区。中心城保护分为文

物保护单位体系、重点地段和街区保护体系、城市景观名胜区体系三个体系。

八、旅游规划

以无锡市区为中心,构筑一市两翼的旅游格局。充实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四大主题的内涵;开发和完善沿太湖观光休闲度假区、古运河历史文化观光带、宜兴生态园林区和江阴滨江旅游及现代新农村等四条特色旅游路线;构建太湖自然风光旅游功能区、宜兴山林景观生态旅游功能区和江阴人文古迹旅游功能区三大区域。无锡市区旅游形成“四区一带”格局:“休闲疗养、宗教文化旅游区”,“山水风光、影视文化旅游区”,“水乡风貌、体育健身旅游区”,“江南园林、文物古迹旅游区”及“古运河民俗文化旅游带”。

九、市政基础设施

给水,中心城管网以环形布置为主,至各镇区干管以枝状网布置。

排水,逐步改造原有合流制管道,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

供电,规划电源点主要为500KV变电站,同时扩建利港电厂、望亭电厂作为无锡电网的补充电源。

电信,优化网络组织,逐步实现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数据通讯网的一体化邮政,中心城邮政服务半径0.7公里,新建38处邮政支局广播电视,规划远期实现有线网络光纤化,取消电缆线路燃气,实施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规划,远期天然气利用普及到重点中心镇。供热工程,中心城分为五个供热区,规划五个热源点。

环卫设施,近期垃圾中转站达到88座,远期规划垃圾中转站达到118座。十、综合防灾

防洪,中心城防洪标准设为200年一遇,排涝标准50年一遇。

人防,分为锡山、惠山、新区、南长、崇安、北塘和滨湖七个防空分区,规划期共新建人防工程124.5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