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五常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

五常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

五常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联合国世界粮食组织“三大米仓”之一,黑龙江省五常市不仅拥有优质的农产品资源,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

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前来投资,成为五常市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五常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概览五常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力较为薄弱,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投资。

目前,五常市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

根据五常市招商条件及政策,可以列举出以下五个具体的招商地图:1、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五常市政府将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旨在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适的政策。

新信息技术园区选址在五常市城区东部,规划用地26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具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软件服务。

2、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五常市地处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通往长江流域的必经之地。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五常市将重点发展物流、在线教育、旅游等互联网应用。

政府将在五常市的南部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园,覆盖面积达到200亩,计划投资2.5亿元。

该产业园主要聚集移动互联网的各大创新型企业,配套有高标准的办公场所、会议室等硬件设施。

3、物联网创新中心物联网是连接家庭、企业和社区的重要手段。

因此,政府计划在五常市的西部建设物联网创新中心,面积达到1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

该中心将聚焦于物联网研究、开发、市场推广等领域,吸引物联网创新型公司入驻,形成集研发、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系统。

4、云计算产业园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产业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

五常市政府将在五常市北部建设云计算产业园,面积达到150亩,计划投资2亿元。

该产业园聚集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形成以高端应用软件、互联网安全和教育、在线游戏等领域为主的产业集群。

五常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0011

五常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0011

卫国2013年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服务农民为基点,以科技为依托,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把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集合点,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园,以点带面实现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建设目标1、地点及规模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核心区5000亩,辐射区10万亩。

2、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核心区亩产750公斤,亩增产80公斤,总增产水稻40万公斤;辐射区亩产700公斤,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水稻300万公斤。

累计增产水稻340万公斤,每公斤水稻按4.0元计算,总增加经济效益1360万元。

三、主体技术科技园区将栽培、施肥、测报、植保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优化组装主要包括:(一)栽培技术1、水稻大棚钵育苗机械摆栽技术以大棚钵体盘(434眼)育苗,应用机械摆插机插秧,本田进行宽行或宽窄行摆栽,密度为16-18穴/平方米。

浅插利用低位分蘖,延长营养生长期,以便形成粗杆大穗。

2、水稻大棚旱育苗宽窄行栽培技术采用(12+9)×6寸插秧规格,充分利用宽行边际优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效分蘖,加快生育进程。

3、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浅灌,实施晒田和间歇灌溉措施。

插秧后水层2-3cm,一直保持到分蘖高峰期,大体时间为6月25日前后。

于分蘖末期(大体时间6月25-28日)排水晒田5-7天,达到龟裂程度,控制无效分蘖产生,控制水稻氮肥吸收,进行生理转换,并把土壤中有害气体排除,养根保叶,防止倒伏。

分蘖末期晒田后实施间歇灌溉措施,即水层3-5cm,待水层达0水位,脚窝无水时灌茬水,以利排毒、充氧,达到壮根保叶的作用。

(二)、施肥技术园区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推广有机水稻施肥、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

土壤类型:黑土型水稻土施肥原则:前氮后移、水肥偶合、补充微肥、叶色诊断施肥1、有机水稻施肥技术:按照有机水稻生产的施肥标准,选择有机水稻生产专用肥,控制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喷施叶面营养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14•【字号】哈政办综[2006]57号•【施行日期】2006.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哈政办综〔2006〕5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通知〉的通知》(黑政办发〔2005〕52号)和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黑土规组〔2005〕1号)要求,为做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修编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修编原则科学合理地依法编制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类区域用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节约和集约用地方针,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期限、范围和目标(一)规划期限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为近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二)规划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为本市市域范围,土地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包含8个行政区和11个县(市)。

行政区包括南岗、道里、道外、动力、香坊、平房、呼兰和松北8个区,县(市)包括阿城、双城、尚志、五常4个市和依兰、木兰、延寿、方正、通河、巴彦、宾县7个县。

转 我的家乡五常

转 我的家乡五常

转我的家乡五常五常市位于哈尔滨市南部,亦黑龙江省最南部,距离哈尔滨120公里左右,距哈尔滨国际空港150公里,哈尔滨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

202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

地貌特征是"属山区和平原区",面积7,512平方公里,人口104万多人。

五常市行政区划情况:全市设24个乡镇(11个镇、13个乡)。

其中,五常镇辖10个社区、9个行政村。

拉林镇辖4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

山河镇辖5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

山河镇辖5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

小山子镇辖10个行政村。

杜家镇辖12个行政村。

向阳镇辖17个行政村。

冲河镇辖11个行政村。

背荫河镇7个行政村。

安家镇辖11个行政村。

沙河子镇辖13个行政村。

牛家满族镇辖15个行政村。

龙凤山乡辖18个行政村。

志广乡辖9个行政村。

民意乡辖8个行政村。

卫国乡辖6个行政村。

二河乡辖7个行政村。

常堡乡辖7个行政村。

八家子乡辖13个行政村。

兴隆乡辖13个行政村。

兴盛乡辖8个行政村。

长山乡辖15个行政村。

民乐朝鲜族乡辖6个行政村。

营城子满族乡辖7个行政村。

红旗满族乡辖12个行政村。

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牛家工业园区)。

五常市于1855年放荒垦地,于欢喜岭设五个甲社,始称五常。

1869年,派旗官"协领"设衙于五常堡;1882年设五常厅,1909年设"五常府"。

1913年设县。

1993年设市。

自然环境:五常市是一个半山区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50米左右。

张广才岭支脉蜿蜒东南,山峦重叠,有老爷岭、老鹰沟南山等山峰。

西北部为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是本市主要农业区。

主要河流有拉林河、牤牛河。

水源充沛,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年平均气温3.5℃。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大约为-19.1℃。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4℃。

年降水量625mm。

无霜期124天。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来源:富阳市国土资源局发布日期: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指导思想,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按照杭州市和富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把富阳市建设成为“生活富裕,生命阳光”之城的目标,积极调控城乡发展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统筹规划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富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0)《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年)(11)《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年)(12)《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1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1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16)《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17)《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18)《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19)《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20)《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2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2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42号)(24)《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号)(25)《关于开展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3]29号)(26)《关于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准备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3]34号)(27)《关于印发<浙江省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浙土资办[2004]51号)(28)《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土资办[2005]34号)(29)《关于印发<浙江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办法>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内容要求>的通知》(浙土资发[2008]19号)(30)《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审定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96号)(31)《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1号)(32)《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2009年)2、相关规划文件(1)《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2)《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两江一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7)(4)《富阳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8.10)(6)《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7)《关于<富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审查意见的函》(浙土资厅函[2008] 594号)(8)《富阳市发展战略规划(2007-2030)》(2008.1)(9)《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2)(10)《富阳市中心镇、中心村布局规划(2007-2030)》(2008.5)(11)《富阳市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2003-2020)》(2003.9)(12)《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4)(13)《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12)(14)《富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15)《杭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8)(16)《富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17)《富阳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2000.12)(18)《富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0年)》(2001.10)(19)《富阳市河道整治规划报告》(2003.10)(20)《富阳市新一轮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04.12)(21)所属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划区定界报告(22)所属各乡镇的城镇总体规划或集镇总体规划第三条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相对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非农建设优先安排非耕地,布局上避让优质耕地。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二〇一三年五月审查:杨春光水文:张明坤聂婷雯水工:南志勇测量:尹峰德参加人员:王宏光殷晓红孙秀春李芳何春英马志云张春丽周丽于丹丹程中朋金泽龙王艳娟姜灵隋兆君张鹏单超目录0 综合说明 (1)1 概述 (7)1.1 灌区基本情况 (7)1.2重点县年度目标、任务 (13)1.3项目区概况 (15)2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8)2.1 项目区存在问题 (18)2.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18)2.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9)3 建设内容 (22)3.1 工程建设内容 (22)3.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

(23)3.3 建设期 (23)4 工程设计 (25)4.1 设计原则和标准 (25)4.2 设计依据 (26)4.3 灌溉渠道设计 (27)4.4 排水沟道设计 (55)4.5 渠系建筑物 (67)4.6 示范区设计 (81)4.7 道路工程和林带设计 (85)4.7.1 道路设计 (85)4.7.2 林带设计 (85)4.8 土地平整 (85)4.9 工程占地 (86)4.10 总工程量 (89)5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90)5.1 预算依据(基础单价与取费标准) (90)5.2 预算 (91)5.3 资金筹措 (91)6 效益分析 (92)6.1 经济效益 (93)6.2 社会效益 (94)6.3 环境效益 (94)6.4 经济评价 (95)7组织管理、分级管理责任制; (98)7.1 组织管理 (98)7.2 建设管理 (98)7.3 检查、验收 (99)8 建后管理和项目跟踪 (100)8.1 工程管理 (100)8.2 用水管理 (100)8.3 经济管理 (101)8.4 用水户协会自身运行管理。

(101)8.5 项目跟踪 (105)附件: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旱涝保收田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预算书附图:1、黑龙江省五常市项目区位置示意图2、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位置图3、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项目区现状图与规划图0 综合说明五常市201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的位置严格按照重点县三年的建设方案的申报位置来安排,三年的建设地点均布置在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的范围之内,2011年建设地点位于龙凤山灌区的光辉灌溉站的乐园支渠至二屯支渠,北与国土资源部门的项目区相连,2012年建设地点安排在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管理范围内的兴水支渠至左家围子支渠,2013年的项目区位于2012年项目区的下游,孙粉房支渠至常堡支渠。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
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村地区也面临着经济、人口和土
地利用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农村地
区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

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居民点的用
地适宜性评价和布局优化。

因此,本研究将对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
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的土地利
用规划和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布局优化。

具体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收集地形、土地利用、道路、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并进行处理和整合。

2.评价指标确定:结合五常市北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性评
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地形条件、水资源便利程度、土壤肥力、自然灾害
风险等。

3.适宜性评价: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将各项指标进行集成评价,得出农村居民点适宜用地和不适宜用地的分布情况。

4.布局优化:针对评价结果,结合五常市北部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提出相关布局优化措施,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出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措施。

这将为五常市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丰富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研究。

《余杭区五常街道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

《余杭区五常街道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

《余杭区五常街道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余杭区五常街道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一、规划范围规划区块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的南端,东起绕城高速,西、南临五常2边界,北至02省道,规划用地面积为2.94km。

二、规划原则1.协调原则:以余杭区、余杭组团分区规划为依据,与上层次规划的总体框架相协调,结合用地现状,合理调整并明确本规划区的功能布局、路网结构。

2.科学高效原则:长远考虑整个区块的发展,在综合利用已有产业资源、景观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发挥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3.生态原则:结合周边地形和生态条件,充分发挥现状环境优势,创造以城市空间、湿地情结为主题的绿色空间景观,提供人人都能参与的生态共享空间,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整合。

4.挖潜原则: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执行市政府对土地使用提出的“一调二宽二严”的指导思想,在有利于城市空间形态构造的前提下,结合大区域环境,充分挖掘土地的价值,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率。

5.基础设施优先原则:首先安排城市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以保证城市系统的合理运行。

三、规划定位本规划区块在上位余杭组团分区规划和五常地区总体规划中主要突出“住”和“商”。

主要是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整合现状正在开发的各高档住区,凭借便利的区域交通,重点开发高尚居住与大型商贸产业。

通过对本单元的发展分析,结合上层次规划的指导与现有其他各项规划的借鉴,本规划区块的定位为:杭州市近郊,高尚生态型居住区和五常街道南部的核心商贸区块。

四、规划目标坚持“环境”和“产业”并重,充分发挥规划区块的特色资源、区位优势,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空间布局,通过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商贸公建区,提升高档住宅区,并合理安排农居,使本规划区块成为五常商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合理、和谐发展。

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五常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市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规划目标 (9)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规划目标 (10)第四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6)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21)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4)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28)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安排 (28)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0)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31)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3)第一节土地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 (33)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安排 (33)第三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5)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37)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37)第二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37)第三节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39)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章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镇规划控制范围 (51)第二节中心城镇发展方向 (51)第三节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52)第四节中心城镇土地用途分区 (52)第五节中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第十一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一节依据规划编制各类规划、计划 (55)第二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规划审查机制 (55)第三节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管理相关政策 (56)第四节夯实规划实施监管工作基础 (56)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五常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TD/T_1020-2008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_1020-2008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 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 厅发[2009]51 号)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 言 ..............................................................................................................................................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一般规定.....................................................................................................................................3 5 土地利用现状图.........................................................................................................................6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 7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8 8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8 9 土地整治规划图.........................................................................................................................9 10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10 1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0 12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及含义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表达的规划要素及含义 ...................................1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采用土地用途区为主要表达要素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表达的 规划要素及含义 ............................................................................................................................. 1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要素表达图式 .......................................................17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20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22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要素表达图式 ...................................................22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土地整治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23 附表 I(规范性附录)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要素表达图式.............................................24 附录 J(规范性附录)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25 附录 K(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30 附录 L(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31 附录 M(规范性附录) 图幅配置示意图 ..................................................................................32 附录 N(资料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34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附表长春市重点建设项制分区
引 言
长春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春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实施九年来,在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要求。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使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长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世纪前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新政策,使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实现“五个统筹”,对科学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上轮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上轮规划的编制实施基本保障了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在土地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与长春市的战略地位不相称
长春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全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年长春市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财政收入占全省的,而上轮规划建设用地的总量指标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不足三分之一,用地总量配置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职能安排缺乏引导和控制,周边组团没有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导致中心城建成区突破了规划用地规模。
.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上轮规划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安排,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规划实施以来,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规划期内基础设施用地增加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量的,满足了建设需要,为长春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五常市XX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二〇一三年五月审查:杨春光水文:张明坤聂婷雯水工:南志勇测量:尹峰德参加人员:王宏光殷晓红孙秀春李芳何春英马志云张春丽周丽于丹丹程中朋金泽龙王艳娟姜灵隋兆君张鹏单超目录0 综合说明 (1)1 概述 (7)1.1 灌区基本情况 (7)1.2重点县年度目标、任务 (13)1.3项目区概况 (15)2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8)2.1 项目区存在问题 (18)2.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18)2.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9)3 建设内容 (22)3.1 工程建设内容 (22)3.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

(23)3.3 建设期 (23)4 工程设计 (25)4.1 设计原则和标准 (25)4.2 设计依据 (26)4.3 灌溉渠道设计 (27)4.4 排水沟道设计 (55)4.5 渠系建筑物 (67)4.6 示范区设计 (81)4.7 道路工程和林带设计 (85)4.7.1 道路设计 (85)4.7.2 林带设计 (85)4.8 土地平整 (85)4.9 工程占地 (86)4.10 总工程量 (89)5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90)5.1 预算依据(基础单价与取费标准) (90)5.2 预算 (91)5.3 资金筹措 (91)6 效益分析 (92)6.1 经济效益 (93)6.2 社会效益 (94)6.3 环境效益 (94)6.4 经济评价 (95)7组织管理、分级管理责任制; (98)7.1 组织管理 (98)7.2 建设管理 (98)7.3 检查、验收 (99)8 建后管理和项目跟踪 (100)8.1 工程管理 (100)8.2 用水管理 (100)8.3 经济管理 (101)8.4 用水户协会自身运行管理。

(101)8.5 项目跟踪 (105)附件: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旱涝保收田高标准建设示范项目预算书附图:1、黑龙江省五常市项目区位置示意图2、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位置图3、五常市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项目区现状图与规划图0 综合说明五常市201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的位置严格按照重点县三年的建设方案的申报位置来安排,三年的建设地点均布置在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的范围之内,2011年建设地点位于龙凤山灌区的光辉灌溉站的乐园支渠至二屯支渠,北与国土资源部门的项目区相连,2012年建设地点安排在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管理范围内的兴水支渠至左家围子支渠,2013年的项目区位于2012年项目区的下游,孙粉房支渠至常堡支渠。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批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批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21•【字号】黑政函〔2015〕100号•【施行日期】2015.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批复黑政函〔2015〕100号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碾子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齐政呈〔2015〕50号)、《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克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齐政呈〔2015〕7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布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控制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二、调整后,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363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042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71公顷;克山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13373公顷(其中县属不少于20485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71710公顷(其中县属不少于16438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4776公顷(其中县属不超过14509公顷)。

三、你市要指导碾子山区、克山县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和规划数据库的修改、备案等工作,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调整后确定的土地用途用地,不得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范围和改变土地用途。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克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5年8月21日。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周浩;雷国平;赵宇辉【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6(48)3【摘要】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

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评价分级和区域模式差异,综合考虑人口城镇化影响实现居民点的整治分区规划。

结果表明:北部12个乡镇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区间为0~3.9968,不存在最高适宜的居民点用地,域内以高适宜和中适宜用地为主,低适宜和不适宜的居民点用地相对比例之和5.02%,地区仍有部分居民点需重点整治;兴隆乡、营城子乡、民乐乡等部分地区应引导村内人121外迁,八家子乡、常堡乡、牛家镇等应积极迁村并点,兴隆乡部分地区、八家子乡和卫国乡实施内部改造,保留发展型均有分布。

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居民点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9页(P606-614)【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整治分区;五常市【作者】周浩;雷国平;赵宇辉【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沈阳110004;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1【相关文献】1.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研究 [J], 梁照凤;袁媛;陈文波;阳海鸥2.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探讨 [J], 任江滨;李淑杰;刘兆顺;王楠3.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及现状居民点分类整理研究--以黄陂区为例 [J], 倪帅;刘艳芳4.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J], 孔雪松;刘耀林;邓宣凯;罗媞5.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 [J], 袁增光; 周国华; 汪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常穿越工程施工

五常穿越工程施工

五常穿越工程施工一、工程背景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县城。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较差,给当地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地政府决定着手进行五常穿越工程的建设。

这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五常市境内建设一条连接城市两侧的高速公路,以提升当地的交通通达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工程规划五常穿越工程的总长度约为10公里,其中包括了数个隧道、桥梁等工程,涉及总投资约10亿元。

工程的规划分为数个阶段进行,主要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准备、基础建设、桥梁修建等多个环节。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当地政府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工程公司进行合作。

三、施工过程五常穿越工程的施工过程复杂而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勘测设计阶段,工程人员对地势、土质、气候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调查,确保了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准备阶段,工程人员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确定了各个施工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进度。

在基础建设和桥梁修建阶段,工程人员采用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困难与挑战五常穿越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五常市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土质复杂,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性,工程所在地区冬季气温极低,给工程人员的施工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资金紧缺的问题,由于工程的庞大和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地政府需要想尽办法筹措资金。

五、成果展望五常穿越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提升五常市的城市形象和经济水平。

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工程的建设也将带动五常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市的发展。

六、总结五常穿越工程是五常市的一项重要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力,必将为五常市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市城乡一体规划的若干认识

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市城乡一体规划的若干认识

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市城乡一体规划的若干认识
李宏伟;朱世春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情报》
【年(卷),期】2010(42)1
【摘要】我国城乡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根据发展的需求,针对五常市城乡一体化结合情况进行了说明研究;并对五常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李宏伟;朱世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城市规划管理处;黑龙江省五常市建筑工程管理站【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城乡规划法》出台可能面对的若干问题 [J], 邹兵
2.推进地区统筹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探索——武汉市汉南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分析 [J], 胡跃平;孙鸿洁;游畅;徐国斌
3.把统筹、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落实到城乡规划上——浙江省慈溪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若干探索 [J], 马雪金
4.统等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若干问题探讨 [J], 朱家良
5.浅谈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中的实际运用--以天水市新阳镇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 [J], 刘斌;娄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五常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市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规划目标 (9)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规划目标 (10)第四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6)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21)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4)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28)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安排 (28)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0)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31)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3)第一节土地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 (33)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安排 (33)第三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5)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37)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37)第二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37)第三节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39)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0)第十章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镇规划控制范围 (51)第二节中心城镇发展方向 (51)第三节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52)第四节中心城镇土地用途分区 (52)第五节中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第十一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一节依据规划编制各类规划、计划 (55)第二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规划审查机制 (55)第三节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管理相关政策 (56)第四节夯实规划实施监管工作基础 (56)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五常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五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五常市规划期间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发展的目标,确定调控指标方案,提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制定规划保障措施。

规划范围为五常市行政区划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750126公顷。

规划期为2006~2020年,规划期限为15年,以2005年作为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2020年。

《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通过后,由五常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成果一经审批后即具有法定效力,凡在五常市行政辖区内进行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活动和各项用地安排,必须服从本规划。

规划成果作为全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审查并批准实施,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规划的修改、调整及修编须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各项用地安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市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五常市是隶属于哈尔滨市的县级市,地理坐标为北纬44°4′~45°26′,东经126°33′~128°14′,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

北依哈尔滨市阿城区,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市相连。

全市总面积7501平方公里,五常镇为市政府驻地。

五常市下辖11个镇、13个乡和1个森工直属林场,包括:五常镇、拉林镇、山河镇、小山子镇、安家镇、牛家镇、杜家镇、背荫河镇、冲河镇、沙河子镇、向阳镇、兴盛乡、志广乡、卫国乡、常堡乡、民意乡、龙凤山乡、红旗乡、八家子乡、民乐乡、营城子乡、长山乡、兴隆乡、二河乡和森工直属林场。

全市规划基期年总人口97.4万人,农业人口81.8万人,非农业人口15.6万人。

二、自然概况五常市域呈狭长型,南北纵长18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42公里,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海拔高程在千米以上,其中大秃顶子山高达1690米,是全市最高点,西北部最低海拔高程只有147.7米。

全市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地槽区与地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地形上是由山区向平原区的过渡带,主要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原及平原构成。

境内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阿什河沿东北边境流入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拉林河是五常市的母亲河,有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14条,三级支流274条,境内干支流总长2200公里,河网密度0.3平公里。

五常市属中纬度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凉爽晴朗。

年平均气温3.5℃,≥10℃积温2300℃~2700℃,日照时数历年平均值为2600小时,日照率为56%,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1.6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无霜期110~140天。

光、热、水条件满足一年一季的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

市域内主要土壤类型包括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地土、泥炭土和水稻土共8个土类、30个亚类、60个土种,土壤分布呈现地带状规律,自东南向西北由山地暗棕壤、白浆土过渡到平原区的黑土带。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2亿元,2000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35.8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22.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40.1亿元,增长12.7%。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7亿元,较2000年增长106.2%。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36.5:22.7:40.8,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成果显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年深入,农村经济基础日益雄厚,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产出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切实加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工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牢固确立了其在市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显著增长,一批企业已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已进入“全国行业百强企业”行列。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一、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五常市2005年土地总面积750126公顷(土地变更数据),其中农用地面积67024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9.35%;建设用地面积31885公顷,占4.25%;其他土地面积48001公顷,占6.40%。

1、农用地五常市2005年农用地面积67024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9.35%,其中耕地面积246967公顷,占32.92%;园地520公顷,占0.07%;林地面积406217公顷,占54.15%;牧草地面积646公顷,占0.09%;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5890公顷,占2.12%。

2、建设用地五常市2005年建设用地3188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4270公顷,占3.24%;交通水利用地7444公顷,占0.99%;其他建设用地171公顷,占0.02%。

3、其他土地五常市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4800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0%,其中水域29285公顷,占3.90%;自然保留地18716公顷,占2.50%。

二、2009年土地利用状况五常市2009年土地总面积75012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414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3.87%;建设用地面积33316公顷,占4.44%;其他土地面积12664公顷,占1.69%。

在土地总面积中,市属土地面积516704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8.88%,其中农用地面积475064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91.94%;建设用地面积30575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5.92%;其他土地11066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2.14%。

1、农用地五常市2009年农用地面积70414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3.87%;其中市属农用地面积475064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91.94%。

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冲河镇、向阳镇、小山子镇和龙凤山乡。

全市耕地面积3078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04%,其中市属耕地面积287967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55.73%;园地4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6%,其中市属园地面积249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0.05%;林地面积3764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0.19%,其中市属林地面积168220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32.56%;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93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58%,其中市属其他农用地面积18628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3.61%。

2、建设用地五常市2009年建设用地面积33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42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4%;交通水利用地88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其他建设用地2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

在土地总面积中,市属建设用地30575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5.92%;市属城乡建设用地23155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4.48%;市属交通水利用地7221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1.40%;市属其他建设用地199公顷,占市属土地面积的0.04%。

3、其他土地五常市2009年其他土地面积126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9%,其中,水域77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自然保留地49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6%。

在土地总面积中,市属其他土地面积11066公顷,市属水域面积6961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4104公顷。

三、土地利用特点1、农业用地比例高,用地结构较为单一全市农业用地比例相对较高,2009年全市农业用地比重为93.87%,但利用结构较为单一,农用地中主要为耕地及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比例极低,不利于农业全面发展。

2、森林覆盖率高,土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0.19%,远远高于全省45.1%的平均水平;全市具备适宜林木生长的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成片林地较多,辅以农田防护林建设,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相对较为优良,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具备较强的更新循环能力。

3、建设用地比重不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建设用地率为4.44%,略低于全省4.5%的平均水平。

近几年五常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攀升,建设用地增加在时空分布上趋于集中。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形势较严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年扩大,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再加上生态退耕以及自然灾毁等因素,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