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简单的组合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合集下载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8.2节“简单的组合”所制定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全体排列方式。

2. 组合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用符号C(n,m)表示,计算公式为C(n,m) = n! / [m! (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3. 组合的应用:通过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组合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以及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组合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抽屉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组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体会组合知识的应用价值。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组合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组合的概念。

2. 组合的计算公式:C(n,m) = n! / [m! (nm)!]。

3. 组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组数据有5个不同元素,从中任取2个元素的组合数是多少?(2)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班主任想从中选出10名班干部,共有多少种选法?2. 答案:(1)C(5,2) = 5! / [2! (52)!] = 10。

(2)C(30,10) = 30! / [10! (3010)!] = 302420。

202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

202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

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排列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道题吗?试试看。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能组成6个两位数。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题的?全班汇报交流。

师:大家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的同学思考的时候还特别有顺序,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组合。

(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2。

师:请大家读一读,圈一圈,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若有的学生能够发现此题与上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扬他们善于观察,并及时将问题聚焦到关键字的理解上。

师:“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求和”是什么意思?“得数有几种可能”又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其中2个”是指从5、7、9中选择2个数;“求和”是将选择的2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得数有几种可能”是要求探究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

师:这个题目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2.自主探究。

师:这个问题的得数有几种可能?先请大家猜一猜。

【学情预设】这时的猜测应该是多种的,有6种、5种、3种等。

师:到底得数有几种可能呢?下面就请大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的方式,探究一下得数到底有几种可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方法。

师:得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师:现在,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得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方法如下:方法一:列表法。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发现:像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因为它们的和都是12。

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算理。

最终得出下表:方法二:画线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时的内容是《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能够用语言表述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组合。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述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小卡片和实物模型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游戏等学具。

第二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组合。

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进行组合,看看能够得到哪些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

第四步,进行课堂练习。

我给学生出示一些组合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步,进行课堂小结。

我让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组合的概念和组合的方法。

板书设计如下:简单的组合1. 实例引入通过小卡片,让学生看到卡片上的数字,然后将卡片进行组合,比如3和4组合在一起,形成7。

2.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进行组合,看看能够得到哪些结果。

4.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组合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一下,怎样将数字进行组合,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

答案:比如,将数字3和4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7;将数字2和5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7。

2. 请用数字卡片进行组合,看看能够得到哪些结果。

答案:根据所给的数字卡片,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比如3和4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7;2和5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

但在语言表述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字卡片进行更复杂的组合,比如三个数字的组合,或者让学生尝试用数字进行创意组合,看看能够得到哪些有趣的结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合。

2.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

2.掌握列举方法求简单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对学生可能有一定挑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贝壳、小球、图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球和贝壳,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如果任意拿出两个物品,你们认为会有多少种组合方式?2. 学习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组合,并给出组合的定义。

2.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用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让学生自己实践,通过不同的图示卡片组合问题,锻炼他们的组合能力。

3. 拓展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问题,并邀请同学尝试解答。

2.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问题,引导同学互相交流和讨论解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4. 实践设计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什么是组合,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挥组合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思考: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景可以应用到组合的思维?2.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组合的题目。

3.发挥想象:设计一个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让家人或同学来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的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组合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组合图形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掌握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灵活运用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组合图形模型、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如公园里的花坛、教室里的书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组合图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组合图形的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组合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强调组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简单的组合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个不同的组合现象,并运用组合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要求用文字描述现象,列出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练习题1、2、3。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规范解答,注意组合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开放性题目:假设我们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珠子各5颗,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组合问题,并求解。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维。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华有3个红球和2个蓝球,他想从这些球中选出2个,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红球和蓝球的数量,以及需要选出球的个数。
3.教师讲解组合的概念,解释组合中元素的数量关系和组合方式,如: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n,m)。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与组合相关的练习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分成3份,每份至少一个,有多少种分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评,指出解答中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
4.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组合现象,选择一个有趣的问题进行解答。要求家长协助孩子理解问题,引导他们运用组合知识进行分析。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组合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的无序性。

2. 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的小物品,如不同颜色的小球、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组合的概念,如:我们平时穿衣服,不同的衣服搭配起来,就能组成很多不同的穿法。

这就是一种组合。

2. 出示一些小物品,如不同颜色的小球、小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1.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颜色的小球组合在一起,看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2. 引导学生发现,组合是无序的,即不同的顺序组合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3. 让学生尝试用小棒进行组合,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组合的方法解决。

2. 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组合的概念和组合的方法。

2. 强调组合的无序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理解了组合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无序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组合的无序性组合的无序性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组合的结果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点,因此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和引导。

一、无序性的理解1. 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无序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简单的组合,主要围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八单元。

课程将介绍组合的基本概念,通过识别和创造简单的组合,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组合原理。

此外,课程还包括了如何应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组合推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组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组合推理。

3. 能够灵活运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教学PPT。

2. 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组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组合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组合的构成和特点。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简单的组合2. 目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组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组合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简单的组合,即把两个或多个物体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组合。

学生需要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如何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进行组合,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组合的过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组合以及如何进行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进行组合。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符号表示能力,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组合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组合的过程。

2.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进行组合。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如积木、拼图等,用于展示组合的过程。

2. 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彩纸、小石头等,用于进行组合实验。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组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组合。

2. 讲解: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进行组合。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组合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组合的理解。

4. 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的组合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组合的过程。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组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简单的组合2. 内容:- 组合的概念- 如何进行组合- 组合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喜欢的小物品进行组合实验,并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组合的过程。

2. 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物品、组合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组合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在作业设计方面,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符号表示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物和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组合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组合现象。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组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一些简单的组合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选择一些小物品进行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巩固学生对组合现象的理解。

《简单的组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简单的组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简单的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创造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和性质2. 简单的组合问题3. 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和性质,简单的组合问题。

2. 教学难点: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组合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组合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组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意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组合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组合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组合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组合问题的解决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组合现象的敏感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

2. 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3. 教学案例:实际的组合问题。

十、教学时间安排1. 课时:2课时2. 第一节课: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3. 第二节课:总结与反思、作业布置、教学评价以上是《简单的组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探索和尝试。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组合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组合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组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组合,并理解组合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组合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组合概念。

2.准备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供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组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哪些新的组合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课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品的组合,如小球、积木等。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些组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性质,如组合的数量、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简单的组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的六个小节。

分别是:1、组合的定义;2、组合的表示方法;3、组合的计算方法;4、组合的性质;5、组合的应用;6、组合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组合的计算方法和组合的应用。

教学重点:组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发放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引出组合的概念。

2、知识讲解:(1)讲解组合的定义: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讲解组合的表示方法:用大写字母C表示组合,表示为C(n,m)。

(3)讲解组合的计算方法:组合的计算公式为C(n,m)=n!/(m!(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3、例题讲解:例题:已知有5本不同的书,从中任取2本来阅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答:根据组合的计算公式,可得C(5,2)=5!/(2!(52)!)=10。

所以,有10种不同的取法。

4、随堂练习:练习1:已知有8个不同的球,从中任取3个球,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练习2:已知有6个不同的水果,从中任取2个水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5、组合的性质:讲解组合的性质,如组合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6、组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组合的表示方法:C(n,m)组合的计算公式:C(n,m)=n!/(m!(nm)!)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已知有10个不同的物品,从中任取4个物品,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已知有7个不同的水果,从中任取3个水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答案:(1)C(10,4)=10!/(4!(104)!)=210(2)C(7,3)=7!/(3!(73)!)=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组合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组合的意义,并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来表示简单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意义,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组合的意义,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特点,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铅笔、练习本、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颜色的球可以组合在一起。

2. 讲解组合的意义:我会通过实例来解释组合的意义,例如从篮子中取出红球和蓝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颜色。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几种颜色的球,尝试不同的组合,并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记录下来。

4. 举例讲解:我会选取几个学生的组合,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组合过程和结果。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组合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组合的定义和举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组合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组合创意。

但在个别学生的答案中,我发现他们对组合的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更多的组合题目,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组合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购物时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简单的组合,理解组合的意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简单的组合。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组合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简单的组合,理解组合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简单的组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简单的组合,理解组合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简单的组合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组合的意义。

3.循序渐进教学法:从简单的组合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更复杂的组合。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实物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操作。

2.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实物等,用于学生自主操作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猴分桃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桃子进行组合。

教师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的组合。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卡片或实物,如水果、动物、数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图片、卡片或实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不同的组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组合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组合概念2. 简单的组合方法3. 简单的组合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组合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服、搭配鞋子等,引出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组合的特点。

例题: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颜色组合?(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指导并总结组合的方法。

方法一:枚举法。

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如红黄、红蓝、黄蓝等。

方法二:画图法。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方法三:计算法。

根据组合的公式,计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数量。

(3)讲解组合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组合公式:C(n,m) = n! / [m!(n-m)!],其中n表示总数,m表示选取的数量。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颜色组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组合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组合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效果如何,对组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

3.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如何进行改进和完善。

注: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第8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入组合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并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组合的概念,并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卡片,上面有不同数量的物品,以及一些加法算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把所有的苹果和橘子都放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张卡片,上面有3个苹果和2个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三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的组合呢?然后我会引导同学们使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比如3+2=5。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比如,如果有4个苹果和3个橘子,我们应该怎么做?4. 组合的游戏: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组合的游戏。

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橘子和香蕉。

同学们需要将卡片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放在一起,并使用加法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下组合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5个苹果和2个橘子,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5+2=72. 题目:如果有3个香蕉和4个草莓,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3+4=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组合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3.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组合。

第二步:讲解1.讲解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组合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布置一些与组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并能够初步运用组合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八、延伸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进行拓展,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组合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合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简单组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组合2. 组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思想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组合的应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合适的组合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组合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组合的含义。

(2)讲解组合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特点。

(3)讲解组合的分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组合。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组合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组合现象,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组合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组合思想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组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组合应用方面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 教案:8.2 简单的组合教案3. 课件:8.2 简单的组合课件4. 练习题:8.2 简单的组合练习题5. 答案:8.2 简单的组合答案九、教学进度1. 课时:1课时2. 教学时间: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组合思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组合方法。

2.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组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摆、写、画等活动,了解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适当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同时感悟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1.复旧知,引入新知摆一摆: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小组交流,初步感知:①理解题意: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②自主探究: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

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③交流方法:学生汇报,选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一:列表法;方法二:画图法。

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回顾思路:课件演示回顾解题的过程。

优化方法:与同桌交流,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对比理解今天研究的问题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

2.回顾用5、7、9这3个数字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小组内,学生们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即将5、7、9分别与另外两个数字相加,求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和,并将其相加得出最终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

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

其编排层次有2层,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承前启后链
复习:最简单事物学习:探索最简单事延学:发现图形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排列”。

师:用数字卡片1、2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生: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12和21。

2.引出“组合”。

师:如果把这两张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呢?
学生讨论汇报。

师: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和,调换位置的和都是3,和不会变化,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

(板书:组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组
合”。

(把板书补充完整)
【品析
...........,.并通过两张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字卡片求和引出“组合”
....................,.突出强调“组合”与“排列”的不同点
.................:.不受位置影响。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平时的吃饭、穿衣、走路中都蕴含着搭配、排列等数学问题。

通过有序思考,我们将它们一一解决了。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数学广角,探索简单的组合知识。

(板书:简单的组合)
【品析
..........,.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数学广角里的数学小精灵来了,她今天将带领我们在数学广角里学习、游戏。

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不过,要进“数学广角”必须得买门票,儿童票5元一张。

如果你能用1张5元、2
张2元、5张1元的钱币说出5元钱的几种不同的付法,就可以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

2.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学生的不同付法。

……
师: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付钱方法,有重复或遗漏的吗?真棒,全员免费进入
数学乐园。

【品析
.......
.........,.符合低年级儿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购买门票入手导入新课
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
........,.同时为新课.....,.抓住了“童
.....心”。

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
的进行作好铺垫。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关于“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中
.....................................,.已经有实际购物付
钱经验。

创设买门票的情境
............,.作为学习新知的迁移
.............
.........,.学生既感兴趣又不会陌生。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理解题意。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 (2)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明确“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求和”指的是什么,“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

◎自主探究。

(1)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受上节课的思维定势,有的学生猜出6种,这时教师先不要急于否定,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环节。

(2)小组活动: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方法。

方法预设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加数加数和
5 7 12
7 5 12
5 9 14
9 5 14
7 9 16
9 7 16
①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②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他们的和都是12,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两个加数的和与加数的顺序没有关系。

最终得出下表:
加数加数和
5 7 12
5 9 14
7 9 16
方法二:画图法。

(4)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6)优化方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交流。

【品析
...:.让学生亲身经历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等活动的过程
..................................,.感受在组数过
程有序思考的价值
............................,.........,.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
..................
.....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上节课用5、7、9这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时可以摆出6个,但这节课求和的时候只有3种可能,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一样呢?
回顾从5、7、9这3个数字中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指定学生汇报,梳理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品析
.............................,.帮助学....,.让学生找出上节课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质疑
生逐步深化
..,.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
.....思维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解决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时应注意
什么?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排列问题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顺序无关。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再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思考比较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猜想、同学合作、交流讨论逐步获得的。

解决“得数有几种可能”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得出6种,在同伴的质疑中,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有的学生用很简单的连线法就一目了然地看出了答案,给了其他同学启示。

学生既动手又动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组合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列举法(三种可能:12、14、16)。

(2)列表法(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

加数加数和
5 7 12
5 9 14
7 9 16
(3)连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