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课件:小儿体质的辩证分型与保健
小儿推拿疾病PPT演示课件
![小儿推拿疾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8a64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1.png)
04
小儿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环境准备
01
02
03
室内温度
保持室内温暖,温度控制 在24-26℃,避免小儿受 凉。
室内湿度
湿度保持在50%-60%, 以营造舒适的环境。
安静无干扰
选择一个安静、无噪音干 扰的环境,让小儿能够在 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推拿。
力度掌握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的力度应以轻柔 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 伤害。
情绪不稳定
若小儿情绪不稳定、哭闹不止,可暂停推拿 ,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
05
家长如何学习并实践小 儿推拿
了解基本理论知识
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
了解小儿推拿的定义、原理和作用,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掌握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儿推拿。
经络腧穴知识
学习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在小儿推拿中的意义和应用。
频率适当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体质,合理安排推 拿的频率,一般每周2-3次为宜。
禁忌症识别
皮肤破损
若小儿皮肤有破损、炎症等病变,应暂停推 拿,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骨折、脱位等严重外伤
对于骨折、脱位等严重外伤的小儿,推拿可 能会加重病情,应避免使用。
高热、急性传染病
在高热或患有急性传染病时,不宜进行推拿 治疗。
推拿方案
揉小天心、揉掌小横纹、推三关、揉肾俞等手法,可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泻
症状识别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VS
推拿方案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 骨等手法,可健脾和胃,涩肠止泻。
便秘
症状识别
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小儿推拿经典动画图片版ppt课件
![小儿推拿经典动画图片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3063a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7.png)
小 儿 推 拿
脾
脾常不足,脾胃病多见。 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 而生长发育快,对营养 物质需要迫切,饮食不 知自节,脾胃病多见。
常用 手法
常用 手法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 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 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 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 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 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 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 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小 儿 推 拿
肝
肝常有余,神气怯弱,易 引动肝风。小儿肝常有 余,容易导致抽搐等。
常用 手法
常用 手法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 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 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 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 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 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围
脑保健、小儿安神保健等。
小
儿
1、见效快,疗效高
推
拿
2、安全稳定,不易反弹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5264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8.png)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84725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组织线下实践操作课程,由专业师资指导学员进行手法练习和实操 演练,确保学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互动交流
建立线上学习社群,鼓励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 学习效果。
3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多元化发展
随着小儿推拿的普及和认可度的提高,未来小儿推拿培训 和教育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包括针对不同年龄段、 不同需求的培训课程。
症状。
2024/1/29
02
躯干部常用穴位
03
四肢部常用穴位
介绍躯干部常用的穴位,如膻 中、中脘、气海等,阐述每个 穴位的定位、功效及适用症状
。
概述四肢部常用的穴位,如合 谷、内关、足三里等,说明每 个穴位的定位、功效及适用症
状。
13
03
小儿常见病症及推拿方法
2024/1/29
14
感冒发热类病症推拿
揉法、按法、擦法等手法进行通鼻窍。
17
其他常见小儿杂症推拿
夜啼
推拿部位可选择百会、四神聪、小 天心、神门等穴位,采用揉法、按
法、摩法等手法进行安神定志。
遗尿
推拿部位可选择肾俞、膀胱俞、关 元、三阴交等穴位,采用推法、揉 法、按法、捏脊等手法进行补肾缩
尿。
2024/1/29
近视
推拿部位可选择睛明、攒竹、四白 、太阳等穴位,采用揉法、按法、 推法等手法进行明目。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1/29
1
目录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 小儿常见病症及推拿方法 •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024/1/29
2
目录
• 小儿推拿效果评估与调整策略 • 小儿推拿培训与教育普及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9669e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2.png)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f897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a.png)
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病情。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030201三指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指按法掌按法摩法指摩法掌摩法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发热等。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推拿手法症状表现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穴、运内八卦等。
注意事项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小儿不适或伤害。
逐渐增加在推拿过程中,可根据小儿的反应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需注意适度。
手法力度掌握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01准确取穴02避免误伤03避免误操作风险了解禁忌症推拿师应了解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如高热、急性炎症等,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治疗推拿治疗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小儿身体负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成功案例展示01020304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小儿病症推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推拿手法遇到复杂病症时的处理建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手法与穴位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常用的穴位和经络。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b85b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2.png)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cb467369a26925c52dc5bf0b.png)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2.问病情:问发病症状、时间、病因、伴随症状、 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结合《十问歌》。 3.问个人史:问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预防接种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 • 《幼科发挥· 原病论》“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 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 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 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
二
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一、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 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 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 完善方面发展。
2.临床表现:
⑴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 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黄蜂入洞】
【位置】 【操作方法】 【作用】 【主治】 两鼻孔即是此穴。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 宣肺气,通鼻窍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 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
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1.脉诊
• 3岁以上小儿采用一指(食指或拇指)定(按压)三关 (寸、关、尺)的方法切脉
病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
病证:表、里、寒、热、虚、
实
小儿推拿全套课件(2024)
![小儿推拿全套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78712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5.png)
常用推拿手法
注意事项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 阳、黄蜂入洞、揉耳后
高骨等。
12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 度保暖,多饮水。
咳嗽
01
症状表现
咳嗽、咳痰、气喘等。
2024/1/30
02
03
04
推拿治疗原则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常用推拿手法
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 揉乳根、揉乳旁等。
注意事项
避免烟雾刺激,保持空气湿润 ,多饮水。
常用推拿手法
清大肠、揉天枢、摩腹、推下七节骨等。
2024/1/30
推拿治疗原则
润肠通便,和胃降逆。
注意事项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 习惯。
15
夜啼
2024/1/30
症状表现
婴儿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啼哭 ,甚则通宵达旦等。
推拿治疗原则
安神定志,调和气血。
常用推拿手法
清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揉百会 等。
2024/1/30
捏脊法
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 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 大椎穴两旁。
推脊法
用食、中二指罗纹面着力,在脊柱上作直线推动。
捏三提一法
在捏脊的基础上,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
20
24
操作后观察与护理
观察宝宝反应
推拿后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 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宝宝的体质和推拿目的,给予适当的饮 食调理,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024/1/30
保暖避风
推拿后宝宝毛孔张开,容易受凉,应注意保 暖避风。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577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方法讲解讲座PPTPPT
![小儿推拿方法讲解讲座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6c8d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3.png)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
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
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型。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Biblioteka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虚泻。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
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
1.直线方向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
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
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
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
小儿推拿-ppt课件
![小儿推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c17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4.png)
45
(3) 作用 :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46
47
腑之穴
(1)位置: 胃—— 拇指桡侧二指节 大肠 ——食指桡侧 小肠 ——小指尺侧 膀胱 ——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 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手法 : 下推为补,上推为清。
动物乳品喂养: 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பைடு நூலகம்次/日
9
大便燥结: 实热、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白色凝块: 乳食内伤 大便赤白粘冻:痢疾 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 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10
察指纹: ①一般用于三岁以下 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
按指节分为三关: 近掌侧一节为风关, 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48
(3)作用: 大肠虚寒:用补法 大肠湿热:用泻法(30min有效) 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 胃:清法,食滞中焦
49
四横纹
(1)位置 :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二节
横纹 (2)手法 :
掐,3-5次;或往返直推,约50次 (3)主治:
咳喘、腹痛、惊风
50
51
小横纹
(1)位置 : 掌面,五指根节横纹处
80
81
箕门:水道之门
位置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 成一直线。
手法: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 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次 数)100到300次。
作用: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 留、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82
83
前臂三穴
84
位置 手法
。 作用
三关
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 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 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 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 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体质
•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 形体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故固有的、相对 稳定的个体特征性,并表现为与心理性格 的相关性。
• 体质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 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已及发病过程 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患性和病态发展过 程中的倾向性。
影响儿童体质的因素
热滞质
热滞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脾气亏虚,饮食不节,以积滞化热, 功能亢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形体偏瘦。 • 素体表现:面红,下午或夜间面色潮红,或有低
热,烦躁多啼,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 热,口干,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 黄,食欲好,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 饮食: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有时喜食 冷的食物。自我调节能力差,尤其进食热气食品 后,感觉明显不适。
• 儿童体质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与先 天禀赋有关,与后天保健、养育、教育、 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 在一定时期内,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稳 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一些常见中 医体质类型,通过保健调整后,可以改善 体质。
儿童体质的分型
•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将常见儿童体质分为 均衡质、积滞质,热滞质(心火盛、肝火 盛)、偏态质(肺气虚、脾气虚、肾气 虚)、痰湿质、异禀质(过敏质、矮小质、 肥胖质)。
• 形体:形体日渐羸瘦。 • 素体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欠佳,易发脾
气,时有哭闹,夜寐不安,有时可见吐乳或酸馊 食物残渣,不欲吮乳,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 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或便秘,或加有食物残 渣,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厚。 • 饮食:食欲不振,饮食量较少,饮食不慎则觉明 显不适,平素喜食油腻、生冷等难消化食物。、
• 饮食:食欲正常,饮食量按期增加,自我 调节能力强,进食寒热食品,体内阴阳都 能自行调和,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 饮食调养原则:平补阴阳,食谱广泛,清 淡营养。
• 忌食过冷、过热、过辛、过燥、过苦、过 酸、过腻之品。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 饥,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 油腻及辛辣之物。
均衡质小儿体质调理
偏态体质
脾虚质
脾虚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元气不足,脾气亏虚,以脾胃嫩弱、功 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身体偏瘦或虚胖,体弱。 • 素体表现:哭声较低,四肢萎软无力、容易疲乏、
不爱活动,面色苍白或萎黄、或面部白斑 ,安静 少动,出汗多,动则尤甚,食欲减退,流涎,大 便溏软,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每日2-3次,唇色、 爪甲和舌质色淡,舌苔腻或花剥(地图舌),指 纹板滞,小便量多或正常。
心火盛质孩子调理方案
• 中医辩体调理方案 • 清心降火。 • 穴位按摩:神门、大陵、下巨虚,泻法 • 穴位艾灸 • 不宜。 • 膳食保健:可以多食一些性寒而味苦,具有清心
肾气虚孩子调理与保健
• 穴位按摩 • 肾气虚----按揉涌泉、百会、肾俞、阳陵泉、
大椎、气海、关元、命门 • 艾灸:涌泉,百会,气海,关元,肾俞,
命门、神阙。
积滞质
积滞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脾胃嫩弱,功能减弱,伤食停乳,积 聚中脘,滞而不消引起,以脾虚积滞、纳呆厌食、 食而不化、腹满胀痛为点
• 这类小孩看问题偏激,任性、冲动、固执 已见、我行我素、性情暴躁;受到批评则 烦懑气馁,易恐惧和焦虑。易患疾病有惊 风、抽搐、振颤、弱视、斜视、结膜炎、 中耳炎、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甲亢、头痛、眩晕、胆 结石、消化不良、黄水疮等。
肝火旺体质孩子的调理保健
• 成因:体质虚弱,饮食不当,乳食不节,饥饱失 常,或过食肥甘生冷和难以消化之物,停聚不化, 气滞不行。
积滞质孩子的调理与保健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调理方法:健脾消滞 • 穴位按摩方案: • 处方:脾俞,足三里,中脘 • 操作方法:脾俞,足三里,中脘,泻法按摩,每
穴约3分钟,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 程。
心火盛质
心火盛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小儿心常有余,以心火亢盛为主要特 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形体消瘦。 • 表现:面红,眼充血,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易
兴奋,话多,注意力不集中,挑食,口臭,时有 口舌生疮,眼屎多,较急躁,易发脾气,大便干 结,小便黄,入睡难,睡觉易惊悸,夜间啼哭, 哭声大,咬牙,怕热,睡着时容易踢被子,掀衣 服,说梦话,嘴唇偏红,舌质红,苔黄干。 • 饮食: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食用这些 食物后,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便秘等疾病。
• 成因:饮食不知自节,恣食、偏食,宿食 不消,气机郁滞,久蕴化热;或气郁,痰 郁,情志郁结等日久化热而成。
热滞型孩子调理与保健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健脾清热消滞 • 按摩:天枢,上巨虚、足三里 • 操作方法:天枢,上巨虚,每穴1-3分钟,
足三里(双),补法按摩,每穴约1-3分钟。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十天一个疗程。
肺虚质孩子特点
• 这类小儿平素懒于言语,怯场;对气温、 地域变化难于适应。当季节交替,或气候 变化,或迁徙异地时极易引发感冒、过敏、 皮肤病等等。容易患感冒、咳嗽、哮喘、 扁桃体肿大、咽炎、鼻炎、常出鼻血;气 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皮炎、花粉症等。
肺气虚孩子的饮食调理方案
• 饮食调养:宜性质平和,偏温而容易消化 的食物,不宜食过于滋腻、难消化或生冷 饮品及苦寒、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明显的 食物。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小米、粳米、 糯米、莜麦、扁豆、胡萝卜、香菇、马铃 薯、红薯、牛肉、鸡肉、鸡蛋等。
• 饮食: • 穴位按摩: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大敦穴,合
谷。 • 艾灸:太冲穴。 • 饮食 • 1、小儿出现肝火旺,要多喝绿豆汤,能快速降火,
尤其对于脾气暴躁的小孩子管用; 2、治疗肝火旺,通常可以让孩子多吃些新鲜的瓜 果,比如梨、柚子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3、在小儿出现肝火旺时,让孩子多吃些清肝火的 菜,比如说是苦瓜、茄子、芹菜等。
脾虚质孩子的调理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健脾。 • 穴位按摩方案:脾肾,足三里、脾俞穴、
胃俞穴、天枢穴。摩腹。按揉手掌大鱼际 部。按揉尾骨端。
脾虚质孩子体质调理
穴位艾灸方案 脾俞,足三里,关元操作方法:用艾条温 和灸法,每穴艾灸3-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 度,每天1次,十天一个疗程。
脾虚质的调理保健
。
肺气虚孩子的保健与调理
• 推荐食疗: 肺气虚----黄芪炖鸡汤。 推拿按摩: 肺气虚----按揉肺俞、天突。分推膻中。
肾虚质
肾气虚小儿体质特点
• 五迟(立、行、发、齿及语言发育不及同 龄儿童)、五软(头、颈、四肢、肌肉及 饭量弱于同龄儿童)、囟门迟闭、方头, 智力和反应能力差、没精打采、注意力不 集中,面色灰黑、眶周黑,汗多、小便多、 遗尿,耳不聪、目不明、气息语声低怯, 舌胖嫩,脉沉细,指纹淡或黯。
积滞质孩子特点
• 生长发育:发育不佳或较差,身高,体重发育不 达标,智力发育低于同期正常水平。。
• 外界环境: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容易发生疾病, 突然的寒冷或天气太热,会导致感冒,外感发热, 泄泻等疾病的发生。
• 转化:易患疳积、厌食、便秘、泄泻等疾病,可 转化为营养不良,严重时可以影响小儿营养吸收 和生长发育。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无需药物干预。 • 穴位按摩方案 • 处方:足三里、板门。 • 操作方法:足三里(双)、板门,平补平
泻法按摩,使局部有麻胀感,每穴1-3分钟, 每天早晚各一次。
均衡质小儿体质调理
• 穴位艾灸方案 • 处方:足三里,关元 • 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3-5分钟,至皮肤潮
红为度,每天一次,十天一个疗程。
心火盛质孩子体质特点
• 生长发育:发育一般,有时会不达标,智力发育 达到或低于正常同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天气变化,不能很好适应。尤其对 燥热天,怕热,烦躁。
• 转化:易睡眠不宁,疳积,小儿多动症,口臭, 口腔溃疡,便秘,感冒,外感发热等疾病。遇挫 折易引发神经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 成因:先天禀赋偏颇,后天保健失调;嗜食肥甘 厚腻的食物及辛辣之物,有的是因为过服温补药 物,生火化热;或教育方法不当,情志失调,五 志化火。
均衡质孩子特点
•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正常,身高,体 重发育规律,智力发育达到或超过正常同 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能够 很好的适应,不会因为突然的天气变化发 病或出现明显不适。
• 转化:平素不容易发病。即使发病,也容 易治愈。
•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保健得当。
均衡质孩子体质调理
脾虚质孩子特点
• 饮食:对食谱变化难于适应;饮食稍有不 慎,如生冷油腻等易引起消化不良;因营 养不良和消化吸收障碍,最终可能影响小 儿的发育。易患腹泻、呕吐、胃脘或腹痛、 呃逆、嗳腐吞酸;胃炎、胃溃疡、肠炎、 消化不良等。
• 生长发育:身体发育不佳或较差,身高, 体重发育不达标,智力发育达到或低于正 常同期水平
热滞型小儿特点
•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不佳或较差,身 高体重发育不达标,智力发育达到或低于 正常同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不能 很好的适应。尤其天气突然转热,或者处 于高温环境时,出现明显不适。
热滞型小儿特点
• 转化:易患口腔溃疡、感冒、外感发热、 便秘等疾病。患病之后易于转化为热滞证 型,患其他系统疾病之后易于出现夹热滞 的病理变化。
脾虚质孩子特点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不能很好的 适应。突然的寒热天气,常会导致小儿发生感冒, 泄泻等疾病的发生。
• 转化:易患疳积、泄泻、厌食、呕吐等疾病。容 易反复发作感冒,泄泻,厌食等疾病。患病之后 易于转化为脾虚证,患其他系统疾病之后易于出 现脾虚夹积生湿的病理变化。
• 成因:先天禀赋欠佳,后天饮食失调,乳食不节, 饥饱失调,过食生冷或妄加营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