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1
合集下载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f11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3.png)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d5e9d6804d2b160a4ec082.png)
请同学综合运 用以上方法,默读 弄清诗意,不理解 的可以打上“?”。
21
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jì
tì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 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 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 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 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 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 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朗读 (幻灯片下播源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击下一页
交流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读中理解 联系插图 发挥想象 串联词义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 天启程返乡。
40
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不仅如此, 诗人恨不得立即归去,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 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1
想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42
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7600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f.png)
喜欲狂
2、诗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3、概括诗歌主旨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听
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和迫切还乡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21页,共30页。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就一直奔向洛阳。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酸
甜共涌之态
第25页,共30页。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 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 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 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 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 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 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 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第24页,共30页。
2、诗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3、概括诗歌主旨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听
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和迫切还乡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21页,共30页。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就一直奔向洛阳。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酸
甜共涌之态
第25页,共30页。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 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 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 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 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 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 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 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第24页,共30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77ed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c.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您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书,涵盖了该书的主题、设计风 格、目标受众和内容概述。
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
描述书中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以及相关社会 背景。
政治背景
概述与书中相关的政治事件和影响。
地理背景
介绍书中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地域特点等。
军事背景
解释与书中相关的军事事件和背景。
故事梗概
1 梗概1
简要描述《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 人物。
2 梗概2
深入探讨故事中的关键事 件和转折点。
3 梗概3
强调故事中的核心主题和 价值观。
相关事件
1
事件1
详细描述书中相关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事件2
2
解释书中的另一个关键事件以及其影响。
3
事件3
探讨与书中相关的最后一个重要事件, 并分析其结果。
总结
主要观点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得出与书中主题相关的结论。
提问和讨论
引导观众思考,并促进互动交流。
本课件将带您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书,涵盖了该书的主题、设计风 格、目标受众和内容概述。
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
描述书中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以及相关社会 背景。
政治背景
概述与书中相关的政治事件和影响。
地理背景
介绍书中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地域特点等。
军事背景
解释与书中相关的军事事件和背景。
故事梗概
1 梗概1
简要描述《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 人物。
2 梗概2
深入探讨故事中的关键事 件和转折点。
3 梗概3
强调故事中的核心主题和 价值观。
相关事件
1
事件1
详细描述书中相关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事件2
2
解释书中的另一个关键事件以及其影响。
3
事件3
探讨与书中相关的最后一个重要事件, 并分析其结果。
总结
主要观点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得出与书中主题相关的结论。
提问和讨论
引导观众思考,并促进互动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0b7adc77232f60ddcca1f5.png)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0daba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5.png)
——李白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高兴
诗意:我仿佛觉得自己 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 家乡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 制的胜利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放声高
歌,且应当开怀畅饮一 番!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回乡。
身在剑外的杜甫,心在哪里?
重庆
湖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路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路
湖北
河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听说黄河两岸被朝廷军队收复(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河是指黄河,这里指黄河两岸。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四川省北 部有剑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关,关南
的蜀中地 区称“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湖北
河南
长江上的 一段山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水深火热, 这场战乱牵连了无数的无辜百姓,杜甫也开始了长 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杜甫在四川剑外听 到了朝廷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喜讯,不 禁激动万分。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高兴
诗意:我仿佛觉得自己 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 家乡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 制的胜利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放声高
歌,且应当开怀畅饮一 番!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回乡。
身在剑外的杜甫,心在哪里?
重庆
湖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路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路
湖北
河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听说黄河两岸被朝廷军队收复(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河是指黄河,这里指黄河两岸。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四川省北 部有剑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关,关南
的蜀中地 区称“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湖北
河南
长江上的 一段山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水深火热, 这场战乱牵连了无数的无辜百姓,杜甫也开始了长 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杜甫在四川剑外听 到了朝廷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喜讯,不 禁激动万分。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05936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a.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句诗,其急如飞……生平第一快诗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课堂小结
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 百多首诗,记录着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透过他的诗 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然深切地感 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qīn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自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同学读过相关资 料吗?
安史之乱
9.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那里是 被安史叛军占据之地。不同于今天的河南河北。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诗句
要求: 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组讨论:喜从何来?喜在何处?
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 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092f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阁
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我会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字词学习
jì
蓟北
tì
涕泪
cháng
衣裳
xiāng
襄阳
读音: tì
组词: 痛哭流涕 涕泪俱下
造句:听到奶奶病逝的噩耗,他痛哭流涕。
书写指点: “氵”略呈弧状;“弓” 宜宽扁。
读音: wū
组词: 巫婆 巫术 巫师
造句:西门豹用奇妙的办法惩治了巫婆。
书写指点: 上横短,下横长,两个“ 人”注意变化。
多音字
shang 衣裳 裳
cháng 风裳
词语理解
放歌: 漫卷: 衣裳: 作伴: 纵酒: 还乡: 愁何在:
放声高歌。 随手卷起。 指衣裙。 陪伴。 纵情饮酒。 返回故乡。 指愁容不知去了何处。
人教版 五年级下 (配统编教材)
杜甫(712年2月12日 ~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 也常被称为“老杜”。
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 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 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 嵩、张忠志等纷纭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 狂,写下此诗。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979c28a9e31433239689380.png)
(1)国破:国,指首都长安。破,陷落。 (2)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3)感时二句:感慨时局,见花开而流泪,觉得花也在流泪。溅,迸 洒。怅恨与家人离别,闻鸟鸣而心惊,觉得鸟也在心惊。 (4)烽火句:烽火,指战火。连三月,接连三个月,言其时间之长。 (5)白头二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头,越发稀少了。浑欲, 简直。簪(zān),古代男子用来束发的首饰。
的家人避难羌村,期间小儿子活活饿死。第二年6月,京城 长安陷落。同年8月,杜甫不幸被叛军俘虏,受尽侮辱。此 后的三年间,杜甫四处流浪,历尽坎坷,他目睹了战争的 罪恶,写下了大量控诉战争、同情人民的诗句。公元760年, 杜甫流浪至四川成都,居住在成都草堂,过着饥寒交迫的 生活,后又因战乱被迫流浪至更偏远的四川三台县居住。 可以说,“安史之乱”八年中,杜甫一家居无定所,食不 果腹。“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 夭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是诗人极其穷困潦倒的 生活写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走 进 杜 甫
杜甫(712—770)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在, 城春草木深(2)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3) 。 烽火连三月(4),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 。
的家人避难羌村,期间小儿子活活饿死。第二年6月,京城 长安陷落。同年8月,杜甫不幸被叛军俘虏,受尽侮辱。此 后的三年间,杜甫四处流浪,历尽坎坷,他目睹了战争的 罪恶,写下了大量控诉战争、同情人民的诗句。公元760年, 杜甫流浪至四川成都,居住在成都草堂,过着饥寒交迫的 生活,后又因战乱被迫流浪至更偏远的四川三台县居住。 可以说,“安史之乱”八年中,杜甫一家居无定所,食不 果腹。“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 夭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是诗人极其穷困潦倒的 生活写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走 进 杜 甫
杜甫(712—770)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在, 城春草木深(2)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3) 。 烽火连三月(4),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f133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b.png)
安史之乱及平叛过程
01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要 的历史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
02
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对于唐朝历 史的发展具,他的诗 歌以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著名 。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对于理解他的 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诗歌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唐诗的发展, 而且对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启示
对现实主义的追求
杜甫的诗歌强调现实主义,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民疾苦。这启示后世诗人要 关注现实,深入反映社会现象,为人 民发声。
传承优秀文化
杜甫的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通过学习和欣赏杜甫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激动得纵情歌唱、纵情痛饮的场景, 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用“即从”、“便下”等词语,描绘出自己想要回到家乡、过上安定生活的愿 望。
诗人通过“青春作伴好还乡”等诗句,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对自由 、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的追求。
04
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
《春望》
总结词
描绘战争对国家造成的破坏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破败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家未来的 忧虑。诗中描绘了国破山河在的悲凉景象,以及战火纷飞中百姓的苦难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总结词
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09bc6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09.png)
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
1
读诗题
▪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 解题:闻?----听说
▪
官军?----唐王朝军队
▪
收?----收复
▪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
▪ 土地
.
2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22
1.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 称为“诗史”,本诗与安史之乱有关, 本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2.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 诗豪:刘禹锡 诗佛:王维 3.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4.喜欲狂具体表现:初闻涕泪、漫卷 诗书、放歌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7
读懂注释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 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 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zǐ)州(现 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地 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如飞,回到了自己的. 故乡.
16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7
四 川
长
巴峡
河 南 洛阳
巫峡 襄阳
湖北
.
东 海 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
1
读诗题
▪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 解题:闻?----听说
▪
官军?----唐王朝军队
▪
收?----收复
▪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
▪ 土地
.
2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22
1.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 称为“诗史”,本诗与安史之乱有关, 本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2.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 诗豪:刘禹锡 诗佛:王维 3.大李杜: 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4.喜欲狂具体表现:初闻涕泪、漫卷 诗书、放歌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7
读懂注释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 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 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zǐ)州(现 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地 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如飞,回到了自己的. 故乡.
16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7
四 川
长
巴峡
河 南 洛阳
巫峡 襄阳
湖北
.
东 海 江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b6c9a99b90d6c85ed3ac623.png)
•
10 、成就需要理论的贡献在于具有广 泛而有 益的社 会影响 。该理 论对员 工的高 层次需 要作了 全面的 概括, 提出不 同需要 的人的 心理和 行为特 点,对 企业组 织如何 选拔和 激励人 员有一 定的指 导意义 。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诗
意
立
就
解
即
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
阳向洛阳。 翻 译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 峡
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
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阳北上,直奔洛阳。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 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 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 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
诗
意 解 读
回头
胡乱地
看
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
书 喜 欲妻狂子和。
翻
孩子
译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
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
欣喜若狂。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 -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共13张PPT)【推荐】
•
1、一如既往倡导“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化”的口 号,巩 固并提 高幼儿 说新闻 、学广 告、讲 述故事 、信息 发布等 活动的 水平。
•
•
2、创新幼儿活动内容,重点提高幼儿 语言交 往能力 。创造 性地设 计一些 语言交 往活动 ,突出 开展好 “小导 游”的活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再回头看看妻子 和孩子,忧愁不知去向。 随手卷起了诗书,我高 兴地快要发狂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悦、高兴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为为为收战国复乱家失的安地平定而息而绿红喜而喜蚁泥,喜…新小,…醅火酒炉,。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喜极而泣 悲Leabharlann 交集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剑外忽然传来收 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 到时便涕泪沾满了衣裳。
愁何不在?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无心读书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古今异义) 漫卷:随手卷起。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 制的胜利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水深火热, 这场战乱牵连了无数的无辜百姓,杜甫也开始了长 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杜甫在四川剑外听 到了朝廷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喜讯,不 禁激动万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路
湖北
河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高兴
诗意:我仿佛觉得自己 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 家乡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歌:放声高歌。
明月几时有,
纵酒:开怀畅饮。
忧国忧民、爱把国酒爱问民青天。
青春:指春天。(古今异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放声高
歌,且应当开怀畅饮一 番!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回乡。
身在剑外的杜甫,心在哪里?
重庆
湖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 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 诗被称为“诗史”。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春夜喜雨》
(诗人)听说黄河两岸被朝廷军队收复(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河是指黄河,这里指黄河两岸。
朗读古诗,找出地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
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四川省北 部有剑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关,关南
的蜀中地 区称“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湖北
河南
长江上的 一段山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