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河口挟沙力公式研究

合集下载

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宋乐;夏小明;刘毅飞;蔡廷禄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12()1
【摘要】根据瓯江流域圩仁水文站1950-2008年的实测流量资料和1956-1998年的实测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和悬沙通量分别为442m3/s、61.9kg/s;入海水、沙通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沙通量的变幅要大于水通量;瓯江洪枯季流量、输沙量悬殊,洪峰暴涨暴落,是输水、输沙最集中时期;入海水、沙通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峰、谷对应关系,但1975年特大洪水导致流域侵蚀模量发生较大变化;紧水滩、石塘水库的建成和运行,对瓯江入海径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作用,水沙通量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

【总页数】7页(P46-52)
【关键词】瓯江;河口;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作者】宋乐;夏小明;刘毅飞;蔡廷禄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资源研究发展中心;浙江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1
【相关文献】
1.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对河口挖河效果的影响 [J], 周丹;王维文;姚玉平;赵文妍
2.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年内变化规律分析 [J], 丁艳峰;潘少明
3.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J], 刘勇胜;陈沈良;李九发
4.长江入河口区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J], 沈焕庭;张超;茅志昌
5.黄河入海口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J], 侯志军;由宝宏;茹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5
【摘要】利用中国期刊网知识发现KDS系统,以水流“挟沙力”或“挟沙能力”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选中的文献进行互引分析得到挟沙力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分析所有选中文献,得到了挟沙力研究的四个热点和三个学术研究增长点,通过引文系统绘制文献学术关注趋势图、学术传播速度趋势图和用户关注趋势图,分析了挟沙力研究的学术发展趋势.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3+.4;TP391.41
【相关文献】
1.尊村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力研究 [J], 魏杨;欧阳前超;周霞;张超波
2.鳌江下厂渔港段水流挟沙力公式研究 [J], 萧云朴;廖君武;蔡西栗;陈羿
3.考虑水流紊动的丁坝下游回流区水流挟沙力研究 [J], 杨静;张潆元;冯金朝;刘裕明
4.近岸海域水沙界面通量与水流挟沙力研究 [J], 郑俊;李瑞杰;于永海
5.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J], 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鳌江河口水沙环境分析

鳌江河口水沙环境分析
t i d e wh o s e me a n t i d e r a n g e i s mo r e t h a n 4m ,S O i t i s a s t r o n g t i d e r e g i o n .I t i s r e v e r s i n g c u r r e nt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a n d e s t u a r i n e a r e a s,wh o s e d i r e c t i o n i s S E —NW .I n t he n e a r s h o r e e s t u a r y,t h e a v e r a g e
等 深线 ( 理论 基 面) 距 岸线 l 5~1 9 k m, 距0 m等 深 线 7~ 8 k m, 水下 地形 坡 度约 为 0 . 5 ‰。 目前 , 已有 学 者针 对 鳌 江 口海 域 开 展 了一 些 科 研 工作 。如 左书 华 … 基 于 D e l f t 3 D数 值模 拟 软
Oc t ., 2 01 7
鳖 江 河 口水 沙 环 境 分 析
范武 雷 , 许 婷 , 左 书 华
3 0 0 4 5 6 )
( 1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 , 浙 江 温州 3 0 0 4 5 6 ;2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 程科 学研究所 , 天津
[ 摘 要] 基 于现 场 大量 实测 资料 , 研 究分析 鳌江 河 口海域 水动 力泥 沙环 境 。 结果表 明 , 本 区 潮 汐 为正规 半 日潮型 , 平 均潮 差 超过4 m, 属 强潮 海 区。 沿岸 及 河 口 区以往 复 流 为主 ; 河 口区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Wa t e r T r a n s p o  ̄E n g i n e e i r n g , M. O . T ,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6 ,C h i n a )

风浪作用下河口航道骤淤的模拟

风浪作用下河口航道骤淤的模拟

风浪作用下河口航道骤淤的模拟陆永军1,左利钦,王红川,李浩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河口航道开挖后的骤淤问题。

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波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采用窦国仁公式,浮泥挟沙能力采用罗肇森公式。

在瓯江口潮流与含沙量验证基础上,进行了拦门沙航槽开挖后悬沙、底沙与浮泥引起航槽骤淤的验证计算,计算的淤积厚度及沿航线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为风浪作用下河口航道骤淤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

关键词:波浪;潮流;数学模型;悬沙;底沙;浮泥;航槽回淤众所周知,大风在海面上形成风吹流,由此引起近岸区域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有时会使新开挖的航槽发生骤淤。

2002年,温州港务局在殴江口拦门沙浅滩进行了航槽开挖,开挖深度约1.5 m 。

该航槽于2月初竣工,几乎每月进行航深测量。

5月底航槽淤积了0.19 m ;7月中旬淤积了0.35 m ;8月底航槽基本淤平,淤积了1.45 m ,仅1.5~2个月就淤积了如此之厚的泥沙,对河口拦门沙航道来说,就是一次灾难。

造成7月~8月泥沙很快淤积可能与风浪有关,其间,7月16日~20日遇5~6级SSW~S 风,8月6日~8日受SSW~S 风影响,平均风力达6~7级。

如何模拟风浪作用下泥沙输移并预报航道骤淤,成为港口航道泥沙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1]。

早期研究中大多遵循河流输沙的研究途径,以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床面剪切应力替代河流泥沙输运公式中的剪切应力[2,3]。

近来不少研究者采用流场模型,但在悬沙扩散方程中采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挟沙能力,从而讨论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扩散[4,5];或在潮流方程中引入辐射应力[6],然后结合悬沙扩散方程,讨论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扩散[7]。

河口海岸泥沙运动机理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

由于波浪周期远小于潮汐周期,数学模型对波、浪联合作用不得不采用两种不同的途径加以概化处理[7,8]。

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研究综述

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研究综述
S= K U2 h
[5] [4 ]
U ω
0.23
1
Δ h h
0 .04
d2 5 d7 5
0.1 06
(9 )
赵龙保[1 1]根据椒江口的实测资料,引入前期含沙量的概 念,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挟沙力经验公式: S f (e ) = a ( U f (e ) ) (Se ( f ) )
m n
(10 )
(2 )
ρ Uh m η
U
2
U
0 . 33
B h
0 .3 2 . 85 μ r
gh
ω
舒安平[35 ]从挟沙水 流紊动能量平衡时均方程理论出发, 建立了高含沙水流挟沙能力公式:
Sv = P f (μ ) r k2 fm 8
3/ 2 N
γ U3 m γ γ gR ω s m
曹如轩[ 3 6]利用南科所以及黄河等室内外实测资料,分粒 径组考虑,分别讨论了高含沙水流,建立了以下公式:
/( gR ω )
3
]
1.5 1.5
]
(2 1 )
S*i = k μ r
α
ω i
β
(Pi
+ P KDPbi )
U3
2.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公式
刘家驹
[21 ]
γ γ s gRω i γ
(32 )
认为淤泥 质海岸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以特征流速 吴伟明[3 1]运用床面泥沙交换机理对平衡输沙水流挟沙力 进行了探讨, 建立了平衡输沙时的非均匀沙分组挟沙力公式: (2 2 )
Z
第 11 卷
泉与窦国仁的研究,得出的长江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公式为:
S * = K1 U U + K2 gh ghω

温州海域研究与开发进展

温州海域研究与开发进展
现 频率 最 高 , 平均 的波高 、 期 和风 速 的均值 分 别 为 1 52s 67rs受 洞 头列 岛的掩 护 , 于瓯 江 年 周 . m、. 和 . i 。 1 d 对
口和乐清湾海域而言 , 外海的混合浪难以传人[-] 15 传人后波高迅速衰减 , 4 , 1 以局地风浪为主。 1 . 台风 和风 暴潮 5
2 瓯江 口的 开发 与 研 究
瓯江长 3 8k 流域 面积 1 8 m, . k 。瓯江平均年 流量为 40m s多年平 均年人 海 总水量 为 18 5亿 m’ 8万 m , 7 T, 4. 0 , 圩 f站实 测最 大洪 峰流量 为 2 0 (9 2 7月 2 _ 280m/ 15 年 s 0日)最 小流 量 为 1. m3(97年 l , 06 ] 16 s 0月 2 0日)瓯 。
温州海域有 3 条河流人海 , 即瓯江 、 飞云江和鳌江 , 中瓯江绵 其 延 3 8k 是 浙 江省第 二 大河 。 8 m,
瓯 江 口是我 国列 长 江 口 、 黄河 口 、 江 口 、 塘 江 口之 后 的 珠 钱
第五大河 口。 瓯江口被灵昆岛分为南 口和北 口, 主要包括灵 昆岛 、 温 州浅滩 、 头列 岛及相 应 海域 引 , 头列 岛是 洞头 县所 在地 , 洞 洞 全县 由 13 岛屿和 2 9 0个 5 个岛礁组成 , 总面积 82 m , 9 . k 其中陆 3 地 面积 103k o 江 口、 云江 口 、 江 口的河 口平 原 与洞 头 0 . m2瓯 飞 鳌
温州海域 北起乐清市 与温岭 市交界处 的湖雾定头 “ 温州 8 ” 号
界碑 , 南界从浙闽交界的虎头鼻经七星岛( 星仔 ) 南端至 2。 东 7N, 界 到领海 外 界 , 界为 拥有 海 岸线 的沿 海 乡镇 西 界 , 域海 岸 线 西 陆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公式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公式

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公式付刚才;李瑞杰;丰青;张文虎【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12)004【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卡门常数取与垂线位置和含沙量相关的变量时,掺混长度Prandtl假定与试验及实测资料较为相符.进一步对比对数律与指数律的流速梯度,得出卡门常数新的表达式.将卡门常数新的表达式代入Prandtl假定,根据Prandtl掺混长度理论得到新的流速分布公式.该公式较现有指数律和对数律解决了表面流速梯度不为零的问题.经室内水槽试验结果及河道实测资料验证,该公式可以真实地描述挟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变化规律,且在高含沙水流中仍有较好的精度.%On the basic of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om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the Prandtl hypothe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data and test one,if the Karman constant is taken as the function of the vertical position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A new Karman constant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elocity gradient of the exponent law and the logarithm.Substituting the new Karman constant into the Prandtl hypothesis,a new velocity distribution can be pared with the existing exponential law and the logarithm,the obtained velocity distribu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 with nonzero surface velocity gradient is not zero.From the indoor flume test results and the river field data,the obtained distribution can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of the sediment-laden flow,and be still effective for the hyperconcentrated flow.【总页数】5页(P436-440)【作者】付刚才;李瑞杰;丰青;张文虎【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环境海洋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2.3【相关文献】1.关于挟沙水流流速分布问题 [J], 黄才安;梅小文2.两相流理论在挟沙水流流速分布和阻力求解中的应用 [J], 陈国祥;罗斌3.U型渠道挟沙水流流速分布规律研究 [J], 王志国4.挟沙水流指数流速分布规律 [J], 张俊华;王严平;尚爱亲;张柏山5.挟沙水流流速的垂线分布公式 [J], 张红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几条河口的动力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研究

浙江省几条河口的动力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研究

浙江省几条河口的动力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研究
韩曾萃;唐子文;曹颖;邢云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14(0)6
【摘要】提出了强潮及强涌潮河口断面特征、纵向河床形态与水动力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即半潮水位下断面面积、河宽、水深及纵向河宽放宽率、面积放大率、河床纵比降与上下游来水、来沙动力条件的关系式。

并用浙江省四条河口的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对河床形态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平均误差小于10%,80%的点据误差小于20%。

对面积的经验关系式转换后的关系式表明许多平衡状态下的河口断面面积即是临界起动流速作用下的稳定断面。

【总页数】7页(P44-50)
【关键词】强涌潮河口;河相关系;宽深比;放宽率;河床纵比降
【作者】韩曾萃;唐子文;曹颖;邢云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
【相关文献】
1.长江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 [J], 孙志林;杨仲韬;高运;许丹;胡世祥
2.辽河中下游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J], 高宇
3.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 [J], 冉立山;王随继;范小黎;闵石头
4.山溪性多沙河流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之关系分析 [J], 段志勇
5.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J], 冉立山;王随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取得4项专利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取得4项专利

实用新 型专利—— 《 散货码头带式输送机全变频控制系统》,可根据不 同物料 、不 同流程进行安全 、 灵活、方便 、可控调速的运行 ,具有减少设备运行损耗 、提高运行效率 、节约运行成本的性能。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散货码头生产管理系统》 ,散货码头生产业务管理标准化 、数字化信息管理
系统 ,具 有提 高 散货码 头 生产 效 率 的功能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散货码头设备综合 管理系统》 ,散货码头设备综合信息平 台 ,旨在提高工作
效率 ,减少 人 为 录入 数 据 错误 ,保 证 数据 的准确 性 ,为设 备 运 行 、安 全 、维 修 、采 购 的科 学 管 理提 供 充
讨f. J 海洋工程, 0 21 4 — 】 20 (:6 5. ) 1
( 文编辑 本 武 亚庆 )
[】 李浩麟. 5 瓯江河 口演变分析【 . R1 南京: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


电 ・
中 交水 运 规划 设 计 院取 得 4项 专利
由水 规 院 申请 的发 明专 利 《 排式 真 空预 压 地基 处 理方 法》,实用 新 型专 利 ( 直 ( 码头 带 式输 送 机全 散货
分 的数据 。
注 1 、注 2 :专 利 申请 单位 为 中 国交通 信息 中心 。 中交水运 规 划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 肖烈兵, 6 王义刚. 瓯江河 口水 流挟沙力公式 系数最佳确 定[l中国海 洋工程学会. 十三 届中国海洋( ) e/ / 第 岸 工程
学 术 讨 论 会 论 文 集 . 京 : 洋 出版 社 , 0 7 北 海 20.
参考 文献 :
【 侯 志 军 , 晓 阳 , 岩 . 河 口水 流 挟 沙 力 计 算 方 法 研 1 】 杨 李 黄 究 【. 民黄 河 , 0 81)4 — 1 J人 J 2 0 (1 9 5 . : IJ 浙 江 水 利 科 学 研 究 所 . 2 钱塘 江 河 口潮 流 输 沙 经 验 公 式 的 探讨 [1杭 州 . 江水 利 科 学研 究所 , 9 3 R_ 浙 16 .

瓯江口浅滩促淤堤堤线布置方案研究

瓯江口浅滩促淤堤堤线布置方案研究

瓯江口浅滩促淤堤堤线布置方案研究摘要:促淤堤堤线的合理布置,能够实现加强促淤能力、减少工程成本的效果。

文章以温州浅滩二期西区促淤堤工程为例,通过充分利用有利位置的掩护作用、避开不利的地形因素,并结合后续工程再次利用,提出了促淤堤堤线布置方案,并通过促淤效果模拟和成本测算,验证了研究方案较好的促淤效果和效益等优越性。

关键词:促淤;堤线布置;地形因素;水文因素;功能拓展在滩涂地区建设促淤堤,采用自然淤积的方式抬高滩面高程,可充分整合、利用滩涂资源;转换为建设用地也减少吹填工程量,节约造地成本。

在初步确定促淤堤的位置时,如何考虑促淤区的地形特点、相关工程的影响及促淤区的后续发展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文以温州浅滩二期西区促淤堤工程为例,对确定促淤堤线布置方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合理的促淤堤堤线布置方案。

1工程概况本文研究的促淤堤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入海口的浅滩地区。

浅滩地区上端依托灵昆岛、呈舌状向下延伸,是瓯江河口区域内发育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滩涂资源。

目前,浅滩地区自灵昆岛向东已逐步开发成为建设用地,东部约56km2半开敞区域尚未开发。

现南侧有促淤堤实施区域促淤,因东南角有一处深槽,因往复流作用冲刷严重,致使部分区域促淤效果不明显。

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温州浅滩的开发利用,需再新建一条促淤堤以加快区域滩涂的淤积。

图1工程位置图2堤线布置方案研究促淤工程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①尽可能多地吸纳涨潮浑水;②促淤区内降低水体挟沙力,增加泥沙落淤概率;③尽量减小波浪对促淤区的掀沙作用。

[1]因此,在初步确定堤线布置方案时,需经对促淤区地形及水文特点分析,存利去弊,尽可能达到上述促淤目的。

2.1地形影响分析2.1.1地形特点近年来,浅滩滩涂总体上是呈淤高和延伸的趋势,近30年内淤高1m~3m左右,平均每年淤积4.3cm;平均每年延伸200m。

[2]本文研究区域位于浅滩的中南部,西侧为陆地,北侧有已建海堤,东侧为霓屿岛,东南角有小霓屿山。

温州市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温州市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温州市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温州市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由于长期的海岸侵蚀和人类活动,温州市海岸线逐渐后退。

为保护海岸线和沿海城市,温州市政府决定进行围海工程,以控制海水进入河口、保护沿海城市和农田、维持瓯江河口的生态环境。

然而,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改变河流入海、水流运动和传输,改变河口湾的水动力学和水质特征,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等。

因此,开展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研究旨在:1.评估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的影响;2.探究围海工程在瓯江河口水沙环境中的作用;3.为围海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评估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的影响。

1)分析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分布和流动影响。

2)评估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探究围海工程在瓯江河口水沙环境中的作用。

1)分析围海工程控制瓯江河口水文和水力过程的作用。

2)探究围海工程在瓯江河口水沙环境中的持续效应。

3.确定围海工程建设方案。

1)分析瓯江河口水沙环境变化特征。

2)制定围海工程建设方案,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和重要性本研究将揭示围海工程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为围海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预期的重要成果包括:1.对瓯江河口水沙环境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为围海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明确围海工程的建设方案,评价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护瓯江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为瓯江河口水沙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

长江口近口段水流挟沙力与径潮动力关系_杨云平

长江口近口段水流挟沙力与径潮动力关系_杨云平

=
k
⎛ ⎜ ⎝
U3 g hω
⎞m ⎟ ⎠(3)来自S*=k
⎛U2
⎜ ⎝
g
h
⎞m ⎟ ⎠
由上文可知,长江口近口段洪季和枯季涨潮与 落潮时相同流速下的悬沙浓度并不相同,引起这一 差异主要为径流和潮流水动力作用的不同。在以往 研究中,习惯以潮差与径流量比值来表征河口水动
276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 辑 2013 年第 3 期
力参数[18],但影响河口涨潮动力因素还有涨潮前期 的落潮低水位,落潮低水位越高,前期下泄落潮水 动力越强,对后期涨潮动力抑制作用也越大。本文 归纳影响河口涨潮动力的因素为落潮低水位(平均
口近口段为例,讨论了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差异对水流挟沙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近口段涨潮和落潮相同流速时洪
季的悬沙浓度大与枯季;建立的考虑径流和潮流因素的水流挟沙力公式与传统公式相比,精度上有较大提高,该公式将
不同季节和潮型下的水流挟沙力统一起来,有效反应了年内潮汐河口近口段的水流挟沙能力。对于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长江河口近口段水流与悬沙浓度 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含有径流和潮流水动力 变化因素的水流挟沙力公式,通过实测数据对公式 合理性进行率定和检验,并讨论了径流和潮流水动 力对涨潮和落潮时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
2 长江口水流-悬沙及挟沙力公式
2.1 研究区域及资料处理
长江河口多年洪季潮区界位于九龙港附近,本
图 4 徐六泾断面涨潮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 Fig.4.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d value of flood tide in Xuliujing
以往表征潮流和径流水动力作用的系数一般 以潮差和径流比值来衡量[25],或是在海域以潮差和 水位来表征潮流动力[4,11,12],在长江口近口段难于应 用。因此需重新定义表征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变化参 数,以徐六泾站涨潮流量和大通站下泄流量的比值 定义为潮径比 L,即有

河道挟沙力公式的探讨

河道挟沙力公式的探讨

河道挟沙力公式的探讨0、引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径流河段和河口潮流区域水流挟沙力公式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和形式的丰富或发展起来的。

泥沙输移、以悬浮泥沙为载体的物质输运、岸滩演变、底床冲淤和港口航道回淤等均与水流挟沙力密切相关。

除开一些变化影响较小的方面,挟沙力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有大量的公式得以验证。

这些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都有较好的和实际情况的符合性。

大量而繁复的公式各式各样,因而在此讨论几个常见类型公式及其公式的适用情况。

1、河道挟沙力研究现状在国内挟沙力问题研究史上一度比较有代表的是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流挟沙研究组建立的公式。

当时张瑞瑾等[1](1959)的“制紊假说”根据悬移质具有制紊作用的观点,从挟沙水流的能量平衡原理出发,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导出了水流挟沙能力公式的結构形式:2、公式运用上述五组公式,从直观上难以判断其优劣及适用情况。

为此,引入判别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常用判别法有经验判别法[3],该方法是将公式计算的挟沙力与实测的挟沙力点绘于同一张图上,比较点群分布与45°线的关系,具有简单易行、直观等优点。

不过只能作定性的比较分析,就以直观判断极易产生偏差,此时便需要对挟沙力公式进行定量判别。

3、展望挟沙力的研究已久,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1)以往的研究中,虽然也提出了不少挟沙力使用范围,但是都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来支持;(2)挟沙力在不同的主导因素下,适用的公式并不相同。

在主次因素中,很难界定和把握该如何选择公式。

参考文献:[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流挟沙能力研究组.长江中下游水流挟沙能力研究.泥沙研究,1959,2:54-73[2]张红武,张清.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人民黄河,1992,11:7-9[3]陈雪峰,陈立,李义天.高、中、低浓度挟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对比分析.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10:1-5[4]张红艺,周赤建,张欧阳,张红武.高含沙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4,2:74-78[5]张羽,洪建,李远发,吴腾.黄河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验证.人民黄河,2006,11:16-20。

挟沙能力公式系数的最佳确定

挟沙能力公式系数的最佳确定

挟沙能力公式系数的最佳确定
孔俊;宋志尧;章卫胜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
【年(卷),期】2005(23)1
【摘要】水流挟沙能力反映了运动水体所能挟带泥沙的最大能力,确定水流挟沙力公式对于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关键是其系数的最佳确定。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对目前广泛应用的水流挟沙力公式中的系数确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枚举法。

枚举法直接应用最小二乘法,有别于常用的先取对数后再进行回归分析的传统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和结果比较,表明枚举法确定的系数更合理,也提高了公式的精度,使公式能更客观地反映水流挟带泥沙的实际能力。

枚举法简单实用,是目前确定水流挟沙力公式系数的最佳方法。

【总页数】4页(P93-96)
【关键词】水流挟沙能力;最小二乘法;枚举法;误差分析
【作者】孔俊;宋志尧;章卫胜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交通与海洋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3
【相关文献】
1.平面二维挟沙力公式系数的确定 [J], 王阳;秦毅;王秋萍
2.水流挟沙能力公式的转化与统一 [J], 舒安平
3.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确定 [J], 何明民;韩其为
4.低含沙量条件下张瑞瑾挟沙力公式中参数确定及其在荆江的应用 [J], 周美蓉;夏军强;邓珊珊;刘鑫
5.如东海域挟沙力公式及相关系数分析 [J], 周婷婷;王义刚;黄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c 叩
越yh sb e bInd h-扣 肿 。 a e n0 lie -T 嘲
x留 ’啊由 : . 0 in a g B桃 I ;∞d_ I y i T
o 2 D dIcre a d∞dI  ̄ . | ur ̄ n - i r
n e mh mm ̄a 眦 i po d d clr r s l1 e
0 bc 眦n d  ̄ cne i . 瑚 r 棚 白 ll0 dr c f 日k d ei s m ocpt on aH 砣 鹳画 m I s i a fe  ̄ 鲫晡嘻 伽pI i . ̄ E 卜 日 noj 面 i 由
ile l 日 q i tec l a f h 宣即 I , r
in ag
,tesdm ̄ I e i -
i r td s da ̄ at雪d qe 慊 wt i h
l 乜 由D 0i d
咖 B y1ig0 唧 -B 】 n fa s
 ̄ sre l e ntesmec b evd i si h a mm- n  ̄
Ⅱ I i l 呻
由e 呷 删
l 瓯江河 口潮 流、 沙特性 泥
11 潮藏 .
瓯江发源于浙 闽交界处的仙霞岑 , 海拔高程 1 2 , 1n全长 38I 流域面积 1 5k 2 9 i 8 1 1 , 7 8 m 。河 口是在溺谷 9 型海湾的基础上充填而成 , 沿程断裂构造发育 , 给局部河段的河床形态以十分深刻的影响。瓯江是一条源短
陆建宇 , 陆永军‘李浩麟 ,
(.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2;. 1 l 2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 , X4 江苏 南京 209) 1 8 0

耍: 在分析 瓯江河 口 潮流泥抄特性基础上 , 为瓯 江 口 认 挟抄 能力与水动力 及泥抄等 因素密切相关。采用 断面垂 线平均 的

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确定

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确定

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确定
唐洪武;丁兵;杨明远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08(039)001
【摘要】根据输沙平衡原理及水流挟沙力公式推导出河口治导线放宽率计算式,并分析了放宽率与潮差、落潮历时和单宽落潮流量等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公式中放宽率与各个影响参数的关系符合河床演变规律.以珠江虎跳门河口段及长江深水航道二期整治工程为例,分别对本文公式、罗肇森公式和陈志昌公式计算的放宽率进行了比较:本文公式计算的结果介于罗肇森公式及陈志昌公式之间;计算得到的虎跳门河口段及长江深水航道二期整治工程的放宽率分别为1.15%和
0.43%,与工程实际采用值1.35%和0.47%相近.可以采用本文公式确定河口地区治导线放宽率.
【总页数】7页(P59-65)
【作者】唐洪武;丁兵;杨明远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
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
京,210098;广东省航道局,广东,广州,510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
【相关文献】
1.确定治导线是海河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的关键 [J], 房秀芳
2.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计算 [J], 罗肇森
3.潮汐河口治导线放宽率计算公式的参数取值 [J], 黄志扬;熊志强
4.江苏省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 [J], 王凯;杨万红;曹命凯;丁艳霞
5.伶仃洋茅洲河口滩槽演变水沙模拟及治导线优化 [J], 陆永军;莫思平;王志力;季荣耀;顾继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
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
【期刊名称】《水道港口》
【年(卷),期】2017(038)005
【摘要】文章通过自然条件分析以及经验证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计算等手段对两种采砂范围及不同采砂深度条件下,瓯江北口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优化建议.
【总页数】5页(P484-488)
【作者】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3;O242.1
【相关文献】
1.河道采砂对分汊河段河势影响分析研究 [J], 吕敬军;范陆娥;余之光;陈历鹏;王俊
2.长江江苏段大型吹填采砂工程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J], 朱玮;曹培;李广林
3.黑龙江流域乌云河采砂对东风水文站断面河势的影响分析 [J], 孙鸿;郑立军;沈清林
4.多个采砂工程对长江下游局部河段河势影响 [J], 徐毅;王茂枚;朱昊;赵钢;姜果;蔡军
5.瓯江河口江心屿河段河势演变规律初探 [J], 赵渭军;胡金春;林统;俞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

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分析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摘要】文章通过自然条件分析以及经验证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计算等手段对两种采砂范围及不同采砂深度条件下,瓯江北口采砂工程对瓯江河口河势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优化建议.%Based on the analysis ofhydrology&sediment environment and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in the ocean area near the project, two schemes of sand excavation in range and depth were com-puted in this paper.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sand excavation project on the river regime of the Oujiang estuary and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were given in the end.【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484-488)【关键词】采砂;河口河势;瓯江;数值模拟【作者】李文丹;黄玉新;解鸣晓;阳志文【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3;O242.1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投资拉动政策,建筑市场陡然活跃,砂石料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建筑材料,需求量猛增。

如东海域挟沙力公式及相关系数分析

如东海域挟沙力公式及相关系数分析

如东海域挟沙力公式及相关系数分析
周婷婷;王义刚;黄惠明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13()4
【摘要】利用如东海域14个测点冬季与夏季水文泥沙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常用的挟沙力公式进行大潮、中潮、小潮及落潮、涨潮多种方式拟合,得到了多个挟沙力表达式,各挟沙力公式对应相关系数大小有异。

以往我们选择挟沙力公式时,倾向于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公式,认为相关系数越大,拟合出来的公式越好。

但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知识,相关系数不能独立用来作为拟合优劣的判据,而应结合置信度及临界相关系数来选择。

本文通过对拟合出的各公式相关系数及临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对误差进行检验后认为,由如东海域拟合出的多个挟沙力公式,在满足大于临界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均是可以采用的。

【总页数】7页(P34-40)
【关键词】挟沙力;最小二乘法;如东海域;相关系数
【作者】周婷婷;王义刚;黄惠明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3.4
【相关文献】
1.渭河下游悬移质全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研究 [J], 冯普林;马雪妍;李茜;王灵灵
2.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公式改进 [J], 刘高峰;沈焕庭
3.大丰港海域挟沙力关系式分析及应用 [J], 周祥
4.长江口悬沙挟沙力公式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J], 顾峰峰;戚定满;牟林;万远扬;王巍;孔令双
5.河口海岸二维悬沙数学模型挟沙力公式修正及应用 [J], 殷亚明;张金善;宋志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i c lf r l s I sdi c l o a pl he s mef r mp r a o mu a . ti f u tt p y t a o mul o di e e te t re .Ree rn o t o i i at f r n sua i s f f ri g t woc mmo o mso n fr f fr l s f r t e e t a ,c nsde n h tt e i nt c ryng c p c t s r l td t h l w e o iy U o mu a o h su r y o i r g t a he s d me - a r i a a iy i ea e o t e fo v l ct ,wae i tr
a ay i g r s l ho d t a h o r l t n c e ce to h e ia v r g e i ntc nc n r to S a d n l zn e u t s we h tt e c re ai o f i n ft e v r c la e a e s d me o e tai n n o i t |
aea ea dfl—d v rg to el i em aue y rl i d t o eO j n ie 9 9a d vrg n lt eaeaeme dt d a wt t e srdh do gc aa fh ui gRv r n 19 n u —i h o hh o t a i 2 0 , ede evr t nc a s bu ev rcl v rg e i e t o cnrt n n 2g ) r 3g w .T e 0 5 w rw t ai i h r o th et a aea esdm n n e t i a dv/ h o / h ) h h ao t a t i c ao S ( v(
Ab t a t T ee r ma y e i n rn p r c p ct fr ls fr te s ay s r c : h r ae n s dme t ta s ot a a i omua o h e t r,whc ae a ial y u ih r b sc l y
(. e a oa r o os l i s r adD fne Miir o d ctn N nig2 0 9 , hn ; . aj gH dal eerh 1 K yL brt y f at s t s n eec , ns y f uai , aj 10 8 C ia 2 N ni y rui R sa o C aD ae t E o n n c c Is tt N nig2 0 2 , hn; . ol eo rfcadO e nE g er g Hoa U iesy N nig2 0 9 , hn ) ntue aj 10 4 C ia 3 C l g f af n ca ni ei , hi nvri , aj 10 8 C ia i , n e T i n n t n
处理后 ,分别作出垂线平均含沙量s随 v ( ) v ( w  ̄变化 图,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在全潮平均时S与 v ( ) 2g  ̄ 3g ) /h /h 2g  ̄相关 /h
系数 最好 。 最后 用 ma a 行 回 归 分 析 ,得 到 相 关 系数 较 好 的 瓯 江 河 口抉 沙 力 公 式 。 t b进 l 关 键 词 :平 衡 含 沙量 ;海 床 冲淤 指 标 ; 海床 冲淤 演 变预 测 :上 海 洋 山港 中 图分 类 号 :T 4 V 18. 1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92 2 1 )5 0 0 — 5 0 2 4 7 ( 0 0 0 — 0 1 0
2 0年 5月 01
水 运 工程
Po t & W atr y r e wa Engne rng i ei
M a 01 y2 0 No, S ra .4 5 e i lNo 41
第 5期
总 第 4灾群 1害点研 .珍力南 河及 京 海口,究 瓯 实2 大,公1 学挟室0 江教国9 海徐, 王育式8 岸沙平; 河部江 珍重苏 防验 护陈 ,
d p h h e i n et n e o i ,a d g a i c ee a i n e t ,s d me t s t i g v l ct l y n r vt a c l r t y o
a d b sn t e p a t o ,t e h l— i e n y u i g h e k meh d h a f t d
Onsdme trnp r a a i r l fh ja gRie i n a s ot p ct f muao e e t c yo t Ouin vr
WA G Z e—h n . U Q n C E u- i N h n ze X u H N G o pn , . g
2 南京水利科 学研究院 ,江 苏 南京 2 0 2 ;3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 、海 洋学院 ,江 苏 南京 2 0 9) . 10 4 . 10 8 摘 要 :借鉴 两种 河口区常见的公式形式 ,考虑到挟 沙力主要与水流流速 u ,水深 h ,泥沙沉降速度 ∞,以及 重力加速度 g有关。进 而运 用峰值 法、半潮平均及 全潮平均法处理 瓯江 口 19 9 9年以及 2 0 05年水文 实测 资料 ,并用不 同方法对 资料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