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定义,包括它们的主要发生机制。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或作用。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进行分析,如镰状细胞贫血、植物杂交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未来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潜在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答案:重组后的基因型为Aa,因为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原有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重组后形成了新的Aa基因型。
例题四:
题目:在一个自交的植物种群中,某基因座上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C。若某个体为AABBCC,求其可能的配子组合。
答案:该个体的配子组合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共8种,因为每个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配子。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基因的概念、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的基本规律。此外,他们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具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对遗传和进化等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能够进行一定的科学探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既有喜欢直观图像和实验操作的,也有偏好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特点(3)基因重组2、教学难点(1)细胞癌变的原因(2)基因重组的类型【新课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
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
【新课讲解】基因突变的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入手,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甚至辩论,让学生猜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材料1: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5-1,也可以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然后提问:(1)从图片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提示: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提示: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讲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材料2: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教学设计18: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设计思路1. 立足课标,联系生活本节课位于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
本章节从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
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课本从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对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癌症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回顾必修一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追根溯源,探讨实质本节授课对象程度较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和拓展能力。
因此,在达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例如在基因突变的特点中,分析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既可突变为黄色基因,也可突变为黑色基因,从本质上解释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3.分析综合,归纳提升通过学习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理解变异多样性的原因和本质。
能够总结从本质、时间、条件及意义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综上,本节总体教学思路为“联系实际、问题探究”,基本环节设计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研究,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变异多样性的原因,深刻理解变异多样性对物种延续的意义,为下一章节育种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做准备。
2. 通过思考、探讨变异与生活的联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人工诱变的方法过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四、教学准备1.收集生活中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实例及图片,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囊性纤维病等,还有学生喜爱的绿巨人、美国队长、蜘蛛侠等。
高一生物《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分类、原因和影响;3.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分类;2.基因重组的原因和方式;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的变异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点突变:由于核苷酸替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单个碱基的改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插入突变:染色体上非同源DNA片段的插入;•倒位突变:染色体上片段的颠倒。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或不同染色体之间的DNA片段的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杂交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交换;•交换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交换;•倒位重组:染色体上片段的颠倒;•消失重组:染色体上非同源DNA片段的消失。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进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不断的变异和重组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遗传工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培育优良品种,也可以用于生产重要的药物和工业品。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规律;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交流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首先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和图片,讲解各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类、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根据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的道理和效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王更强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能够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能够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够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
1.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通过列表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和班级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认同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积极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
3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4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1、什么是变异2、变异有哪几种可能?3、基因水平的改变又有哪几种可能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我们来看看孟XX种出的豌豆。
(展示: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请同学们思考:新性状的出现是否产生了新基因?这种变异属于哪种类型?那么,控制皱粒性状的基因是如何产生的?基因结构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回忆联想,回答问题个别回答集体发言环节1:基因突变的实例、类型基因突变的概念辨析画图、分析基因突变的实质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学习过基因突变的实例是什么类型?(展示表格)实例根本原因碱基改变1.皱粒豌豆插入一段DNA序列增添2.囊性纤维病缺失3个碱基缺失3.镰刀型红细胞替换1个碱基对替换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上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异称为基因突变。
(展示:部分基因序列)将一DNA的碱基插入基因序列中、将一基因插入染色体中,将一段染色体插入染色体对应点的关系。
教师总结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突变的结果: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其等位基因,基因数目未变。
思考讨论: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吗?2、若生物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吗?3、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影响?看图表思考,表述:增添、缺少、替换看图思考:辨析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染色体的变异概念环节2:练一练习题巩固基因表达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基因突变的概念通过练习题来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答题能力总结:基因突变一般引起性状改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全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包含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学生对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应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重点集中于基因突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识目标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及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四、教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基因突变游戏导入:把学生分成4排,给每排第一个学生发一个纸条,上面写了THECT STONTHEMT。
由每排第一个同学看完口头往后传,每排最后一个同学回报结果,结果有的同学丢了一个单词或一个字母,有的增添了字母。
教师设疑:如果将原句想象成DN分子,将错句想成出错的DN分子,将字母想象成碱基,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教师导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1.概念:DN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设疑: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么?(1)碱基对替换:呈现: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图片。
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
多媒体呈现: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组成正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异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教师:找出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学生: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教师: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分子决定的,那相应的DN 分子的碱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析后回答:T// 被//T取代。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基因重组的过程和意义;3.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方法;4.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工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定义和分类;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工程的影响;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1.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基因重组的概念,鼓励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和应用。
Step2:基因突变的分类(15分钟)1.介绍基因突变的分类,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2.利用示意图和生物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对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Step3:基因重组的过程(20分钟)1.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和过程,包括DNA的剪接、拼接和修复;2.通过示意图展示基因重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基因重组的理解。
Step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方法(25分钟)1.介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演示PCR反应的步骤和条件;2.通过实例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Step5:学生讨论(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工程的影响;2.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Step6: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2.展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基因工程和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示意图和实例,提高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的理解;2.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3.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和应用。
六、教学资源1.PCR实验的原理图和实验步骤;2.基因克隆实验的原理图和实验步骤;3.示意图和实例,用于解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教学设计人教版
1.拓展资源:
(1)基因突变相关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基因突变的科普文章,如《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帮助他们了解基因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2)基因突变实验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些基因突变实验的操作视频,如PCR扩增、基因测序等,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基因突变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基因突变相关的案例分析,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遗传疾病的案例,帮助他们了解基因突变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随堂测试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和改进的建议。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阅读提供的科普文章,了解基因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2)鼓励学生观看基因突变实验操作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并在实验课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3)让学生围绕提供的基因突变案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基因突变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理论分析,而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实验操作。
-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阅读和自学来掌握知识,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和实验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基因突变的复杂机制和分子水平的过程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帮助学生形象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设计5: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碱基的插入、替换和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阐明基因中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的概率可能增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癌变。
”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简述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关注癌症的产生和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航天育种开始,接下来讲解镰状细胞贫血,引导学生建构基因突变的概念。
通过探究结肠癌发生的原因,分析基因突变的结果。
通过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讲解基因重组及意义。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航天育种成果的图片。
并展示讨论中的两个问题:1.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2.如何看待基因突变的结果?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突变及其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讲解要点为:1.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
2.基因突变后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会控制新的性状,因为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的新的性状。
教师活动:为什么作物种子在太空的特殊环境里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太空育种诱发的突变性状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优良性状呢?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生物变异?2.新课讲授一、基因突变的实例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关于正常的红细胞基因突变形成镰刀状细胞(课本图片5-1),观察正常和异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学生活动:正常是圆饼状,异常的是镰刀状。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我们先来看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刀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展示课本图5-2)。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活动:正常的是谷氨酸,异常的是缬氨酸。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 基因突变的意义。
教具
多媒课件、智慧平板、导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调试智慧平板
一、导入新课:
运用新冠病毒“双突变”实时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针对自身的学情,各抒己见
从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热情
做到学以致用
增强个人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重难点
科学畅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人类健康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基因重组的兴趣
举例辨析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和不定项性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六、科学畅想:学了“基因突变”,我想到了……
展示生物小故事,引入下一节课《基因重组》
配合老师调试
通过了解病毒“双突变”初步了解基因突变
观看微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史
学生思考讨论
动手制作,最终认识到,基因控制形状;结构决定功能
针对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1.展示学习目标和本节课问题聚焦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
4.基因突变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微课: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科学发现史(微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从分子水平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
利用材料制作模型阐述病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引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遗传基础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互动式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
3. 能够分析和解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a. 点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闩点突变。
b. 插入和缺失突变:帧移突变、多重突变。
c. 重复序列的突变。
2.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a. 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b. 重组酶和重组热点的作用。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a. 基因突变的DNA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核酸切除修复、重组修复。
b. 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DNA间切割、DNA互补配对、DNA连接酶的作用。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生物学意义a. 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遗传疾病的突变和重组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通过讲解概念和机制,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和提问。
2. 实验操作:设计针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通过实践感受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和影响。
3. 讨论与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讨论结论,进行演示实验结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互动交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和演示表现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基因突变实例图片、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流程图。
五、学法指导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师生互动,通过实例举证来理解抽象概念和特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程序(一)复习: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生物性状的?回答:基因是通过控制相应酶、激素和结构蛋白来进一步控制生物性状的。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基因通过控制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来控制其生物性状的。
(二)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0“问题探讨”,然后分小组讨论:(1)这三句话和原来的句子比较,意思上有没什么变化?(2)DNA分子复制时发生有没可能发生类似的错误?如有的话,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发生变化吗?这可能对生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三)教学目标达成过程:1、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通过简单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投影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师生共同探求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的原因,从而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81的“思考与讨论”。
(2)、基因突变的原因以课本“为什么在烈日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这个思考题作为引子,让学生归纳出基因突变的原因。
(3)、基因突变的特点指导学生自学,并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有害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在前面,我们所列举的基因突变实例大多是有害的,那么基因突变有没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呢?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能②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的有害,有的有利③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能适应环境的个体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何意义?总结: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王慧英河北平山古月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3、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教学与学法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教师适当举例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引导,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讨论英文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情况和一本书的文字信息在重新拷贝一份时易发生的错误,进行理解引导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最后有效小练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控一次性到位。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与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4.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像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基因突变的教学:a.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明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
b. 介绍基因突变的特点,如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
c. 讲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如为新基因的产生提供途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等。
d. 分析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e. 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如碱基替换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3. 基因重组的教学:a. 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明确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b. 介绍基因重组的类型,如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等。
c. 讲解基因重组的意义,如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生物的进化等。
d. 分析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特点、类型及意义的理解程度。
《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教案设计
《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高一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如何产生的?(2)引出本节课主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1)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2)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重复突变等。
(3)实例分析:以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为例,讲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4)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内基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2)类型: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等。
(3)实例分析:以果蝇杂交实验为例,讲解基因重组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意义:基因重组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4.分子机制(1)基因突变: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等导致基因序列改变。
(2)基因重组:染色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酶作用等导致基因重新排列和组合。
5.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课堂小结(2)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资料,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互动,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加强讲解和引导。
3.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教师点拨总结: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教师点拨):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两种变异。
(一)基因重组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多幅图片图片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图片2:美国一对夫妇和6个孩子的照片图片3:我们一家三口(丈夫.儿子和我)的照片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个体差异又称为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父母的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教师导出基因重组概念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图片4:本班中的两个双胞胎(王晶和王莹)的照片学生们很感兴趣,教师顺势指出同卵双胞胎性状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教师问:那么,基因重组是如何实现的呢?(出示减数分裂的图片和学案上设计的交叉互换图)学生任务:重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减数分裂的知识,完成学案上交叉互换后的基因重新组合情况,归纳产生基因重组原因。
2.基因重组的来源(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设置问题情景:如何理解人群中个体性状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出示拥挤的人群)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请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计算,一位父亲可能产生多少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一位母亲可能产生多少子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卵细胞?学生任务:计算.分析后得到都是2 23 种。
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总结:3.基因重组的意义: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有一些子代有含有适应某种环境变化的基因组合。
因此,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身边的人(我和本班同学的照片)的真实照片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并且我做了大胆地内容调整,把同学们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放到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之前进行学习,学生们由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迅速地理解掌握基因重组这个知识,然后就可以集中花大部分时间在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的学习上了。
(二)基因突变游戏导入基因突变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5排,给每排第一个学生发一个纸条,上面都写了一句英文句子THE CAT SAT ON THE MAT.。
由每排第一个同学看完句子记住后口头往后传,每次只说一遍,每排最后一个同学回报结果,出来的结果千奇百怪,有的同学丢了一个单词或一个字母,有的增添了字母,我又让学生来当评委给这几个句子找毛病,学生们利用了英语上学的知识找出了错误。
顺势,教师导出:字母好比是碱基对,句子好比是DNA 片段,那么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会不会影响句子本来的意思呀?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
教师又问:那么刚才我们传递句子的过程是指什么过程呀?学生思考回答:DNA复制过程。
教师又问:那么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从根本上改变了什么呀?学生思考回答: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教师点拨:基因结构改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实质:基因结构的改变3.发生时期: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导入,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的作用,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发现了基因突变这个抽象的概念就类似英语学习中句子中单词的拼写出了问题,并能发现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是DNA复制过程,也就是分裂间期。
教师发问过渡:那么基因突变又分为什么样的类型呢?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么?突变后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么?资料呈现: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附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图片)教师阐述: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顺序正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异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学习任务: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原因。
学生对比回答: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学生借助学案和密码子表分析推测相应的DNA分子的碱基片段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析后回答:T//A 被A//T取代。
教师总结:直接原因:蛋白质中氨基酸被替换根本原因:碱基对替换教师设计模型,利用磁条构建的脱氧核苷酸在磁性黑板上排成一个含有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随机在这个基因片段中增添.缺失或替换一个碱基对,并分别记录下转录后的mRNA,推测出这三种情况下对性状的影响情况并对比影响程度的大小。
得出:一般情况下,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对引起的基因突变影响大于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
教师布置课下进一步探究任务:是不是增添或缺失的碱基对越多对性状影响越大呢?【设计意图】通过模型的构建过程,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的作用,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发现了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种情况,突破了这个抽象的概念,并利用了前面转录和翻译的知识来解决分析了基因突变的几种情况对性状的影响。
思考:基因突变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么?学生结合有性生殖知识总结出: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会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是不能够遗传的。
(教师补充:发生在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如何能够遗传?---无性繁殖.营养繁殖)教师引出:突变后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么?学生分析学案中发生以下情况是否还有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呢?学生合作:转录写出密码子并查密码子表得出两种密码子决定的都是谷氨酸,不会引起性状改变。
教师点拨: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密码子简并,以致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们发现问题并结合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入下一知识内容:如果人体某些细胞基因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癌症就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设置问题情境:在生活中有什么因素容易引发癌症,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呢?学生思考.讨论.举例说明:物理因素:在强日光照射下容易得皮肤癌;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得癌症等化学因素:咸菜等腌制食品必须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可能会致癌等)教师总结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4.外因: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激光等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代谢产物等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出错。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教师提问: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学生阅读学案上资料:资料1:自然界中,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肺炎双球菌的种类有有荚膜和无荚膜类型;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小麦的高杆和矮杆;果蝇的白眼和红眼;鸡的玫瑰冠和单冠;兔的白毛和黑毛;正常绵羊和短腿安康羊;正常人和白化病病人等。
用幻灯片展示10幅各种生物相对性状的图片教师提示:注意观察以上展示的相对性状发生在什么生物上?例子中列举了病毒.细菌.动植物和人的一些相对性状,说明以上的生物体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广泛存在的。
师生共同总结:基因突变的第一个特征:普遍性资料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第二个特征:随机性资料3:以基因A为例,它不但可以突变成为a1,而且还可能突变为a2.a3等一系列的等位基因。
如: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拓展:基因的突变方向并不确定,基因与其一系列的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师画出黑板图:师生共同小结基因突变的第二个特点:不定向性资料4:几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自然突变率生物名称突变类型突变频率单位大肠杆菌组氨酸缺陷型2×10 —6每个配子的突变频率玉米皱缩种子1×10 —5 每个配子的突变频率果蝇白眼4×10 — 5每个配子的突变频率小鼠粉红色眼3.5×10 —6每个配子的突教师提示:以上表格中各种生物的突变频率的数量级在什么范围?学生分析:各种生物的突变频率的数量级别在10—5到10—6,说明频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