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_国内竞争与产业国际竞争力_周怀峰
国内贸易需求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_以家电产品为例_周怀峰
232.08
0.225 2
2002 0.712 256 1 842.6
227.45
0.214 6
2003 0.811 029 2 185.4
219.00
0.177 2
2004 0.902 176 2 341.5
243.58
0.182 4
2005 0.907 684 2 421.3
238.42
0.204 5
周怀峰
(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国内贸易需求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使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 二是为产品竞争
力的赶超提供市场条件; 三是孕育差异化优势, 为产品的创新提供实验土壤。国内贸易需求对我国家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
响实践表明: 国内贸易需求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呈高度正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国内贸易需求确实能够提高产品国
第 22 卷 第 5 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9 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 22 No.5 Sep. 2007
国内贸易需求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以家电产品为例
表世界 i 产品的需求。AC 为 J 小国 i 产品平均成 本曲线; AC′为 A 大国 i 产品平均成本曲线。两条 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表示该行业具有外部经 济。AC′位于 AC 的下方意味着每一产量水平上, A 大国的生产成本应该更低,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 A 大国应该生产 i 产品并出口。但由于历史原因, J 小国首先生产 I, 并出口到世界市场, 最终以 P1 的 价 格 和 AC1 的 平 均 成 本 ( P1=AC1) 提 供 Q1 数 量 的 产品 i, 世界市场的均衡点为 E1 点。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与趋势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与趋势一引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推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我们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唯有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发展壮大。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增强自身的优势便成了各个企业关心的热点话题。
另外,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某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西方的发展史来看,在早期实物资本的积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后技术进步却逐渐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这凸显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其他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总量来看,一国国民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对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舒尔茨等人力资本理论大师认为,相对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显著,其收益率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收益率,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已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知识更为复杂、细化,环境变化更快,管理者不可能对涉及企业经营的所有技术、知识都精通或了解,而作为专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型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管理者更了解,并且能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可见,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1世纪管理的最重要贡献也在于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将主要体现在通过智力资本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上,因此人才对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已有文献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定性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市场经济时代下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
市场经济时代下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多元经济体的国家而言,提升国际竞争力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持续、长期的挑战。
本文将从国内市场优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贸易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市场经济时代下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国内市场的优化和拓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国内市场的优化和拓展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首先,中国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次,注重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国内市场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在市场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
同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的研发和运用,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能力。
此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国际化的人才交流机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体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此外,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建设,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将拥有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贸易合作与国际化布局贸易合作是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安海彦【摘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竞争,其实质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有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化脉络;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新进展;引入环境因素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拓展.从这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得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得到拓展,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环境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正日益显著的结论.本文提出后续研究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二是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文献述评【作者】安海彦【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修正过程,其测度方法和研究视角也与时俱进,呈现多样化特征,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简要回顾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演进基础上,从制造业和环境两个视角对近年来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截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界定。
世界经济论坛(WEF)主要强调企业是国际竞争力的主体,企业以低价和高质获得国际竞争力,并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美国《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金碚,1996)[1]。
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与策略研究
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与策略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探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第二章: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概述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赢得全球市场竞争胜利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国际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按照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地位。
出口商品的品种也很丰富,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化学制品等。
2.中国的进口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二。
中国的进口商品范围包括资源、原材料、中间品、设备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
3.中国已成为世界投资大国。
通过对外投资,中国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
4.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主要包括旅游、教育、文化、金融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第三章: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较强,但在现实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外贸模式发展有限。
中国的传统外贸模式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而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仍需要改进,以提高竞争力。
2.贸易依赖性较高。
目前中国仍存在对外依赖性较高的情况,面临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需要加强自身实力,降低贸易依赖度。
3.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面临着诸如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需要寻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中国国际贸易策略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中国传统外贸模式的质量。
通过探索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国的竞争力。
2.加强中国自主可控的制造业。
中国的外贸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中国的外贸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贸对于其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通过创新、优化结构和拓展市场等举措,不断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快创新驱动,培育竞争优势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外贸转型升级更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
在外贸中,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和技术上,也体现在市场拓展和服务模式上。
中国的外贸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中国的外贸一度以大规模生产、低价竞争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为了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向中高端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中国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和创新合作等方式,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拓展市场,多元化贸易合作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贸易合作,既提升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建设,加快了贸易便利化和市场开放步伐。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为中国的外贸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外贸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持,中国注重加强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中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等专业知识的人才。
同时,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
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以及国际地位。
一、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1.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宏观经济管理,维护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稳定的货币政策、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产业政策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其竞争力。
2.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规模,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不仅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吸引了外国企业的积极参与。
3.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具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充足的人力储备。
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4.成熟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一系列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了发达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为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了便利。
此外,中国的产业链逐渐成熟,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可以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1.贸易伙伴地位的提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出口和进口规模庞大。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2.国际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且日趋成熟,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纷纷将资金投入中国的各个领域。
这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
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经济的发展和外贸模式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迅速崛起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贸易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依赖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模式,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其次,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盈余一直较高,导致国际贸易局势紧张,并引发一些国际贸易争端。
二、中国的进口需求与需求结构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和中高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的进口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中国也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三、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大量的制成品和中间产品。
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市场,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和产品。
这种互动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了紧密的贸易关系,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正在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着力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低端产业逐渐向中高端产业迈进。
这种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将为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注入新的活力。
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的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带来新的机遇。
该倡议旨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和产业合作。
中国外贸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中国外贸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中国外贸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外贸面临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外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外贸发展的现状中国外贸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高水平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按照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
中国外贸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开放政策和外贸便利化: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大力推动外贸便利化措施,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具有庞大的规模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
3.完善的物流体系: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有效地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中国外贸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的出口构成了不小的影响。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业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中国的外贸发展也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二、提升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创新能力:中国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高科技产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
2.开拓新的市场:中国应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大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
3.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产业集聚理论研究1:基本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因为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及各种机构的集合。
它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相互竞争的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它机构,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智员团、专业媒体和贸易联盟等。
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发表了《论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在论文中将企业集群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联系起来,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指的是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
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
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具体表现是在一个适当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中间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从而显著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A business cluster (industry cluster)is a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interconnected businesses, suppliers, and associated institutions in a particular field. Clusters are considere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with which companies can compete,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In urban study, the term agglomeration is used.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强国之路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麦伟(整理)韩元(整理) (1)财政税收命令模式——中国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李万慧 (8)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理论和现实分析邢俊英 (12)正确理解瓦格纳法则的科学内涵欧林宏杜燕庆章莹莹胡挺进 (17)我国推行跨国公司预约定价问题研究张晓涛吴英 (22)金融证券从虚拟货币的生命周期论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周虹王鲁滨 (27)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形式创新胡愈柳思维 (33)我国集团性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刘肖原贾涛 (38)经济管理企业竞争战略之研究——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应用戴俊良刘承水 (43)企业控制权配置与经营者业绩评价潘秀丽 (49)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一个分析框架——兼以流域污染治理为例金正庆孙泽生 (54)商业寻租中的权力出租者与寻权者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保建云 (59)创业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两阶段动态演化视角高化疆 (65)我国科技中介信息服务国际化若干思路熊小奇刘莉莉 (69)会计审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赵保国李卫卫 (75)论转型期政府审计职能的拓展: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朱星文 (80)我国A股审计市场集中度的静态与动态分析彭桃英刘继存 (86)2007年总目录(92)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审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财务会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目录财政税收金副证券经济管理财务会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目录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目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目录改革回眸与展望财政税收金融债券经济管理财务会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目录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区位、企业规模、股权结构和成本效率:基于我国19家高速公路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庞瑞芝刘秉镰王婷 (51)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目录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目录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目录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经济管理会计审计书评无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目录。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涉足国际市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商品也有着很高的需求。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经济政治形势环境的变化和各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更需要深入分析,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对外贸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且,中国的贸易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全球企业都非常看好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唯一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大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成熟的商业环境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其中,中国的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优势、交通优势和规模优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产成本优势相对于其他经济大国,中国的人工成本比较低,因此成本控制比较容易。
此外,劳动力集中和密集的制造业产业链比较成熟,对原材料、劳动力、交通及通讯的成本控制相对较高,达到了一种优势生产成本的状态。
2.交通优势中国地广人多,而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路网构建得也比较完备。
大多数城市都拥有交通枢纽或者货运枢纽,这样可以降低从生产地到港口的物流费用,使得商品及时的运输到港口。
3.规模优势中国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因此也扩大了中国厂商的出口规模。
很多国际企业选择到中国生产,将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
这样通过规模优势可以实现费用的分摊,从而使成本较低,更容易把握世界市场的需求。
中国对外贸易的不足之处尽管拥有众多的优势,但是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质量方面和品牌建设方面。
1.质量问题以前,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由于价格低不断扩大份额,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外国消费者对价格不再敏感,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相关服务。
3贸易,增长和发展
周怀峰编 2011年春
第9讲 (一)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9.1 经济增长的原因 9.2 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为人们提供 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 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 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观 念的相应调整。”
西蒙· 库兹涅茨
• 何谓增长? • 简单地说,就是一数字表示的国民收入 (GDP)的增加。 • 讨论:这个增长跟各位的幸福感有何关系? 经济增长了,你感到更幸福吗? • 讨论:GDP是一个很忽悠人的财富的表示 方式。GDP表示财富有和缺陷?
• • • •
一国经济增长对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影响 在该国为小国情况下不会受到影响。 在该国为大国情况下就会出现福利的转移。 结论: 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会使该国经济增长所带来 的部分福利转移到其贸易伙伴国中去。
• •
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条件: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本存量的增加不能用于该 国产品的生产。 结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改善了该国的贸易条 件,从而增加了该国的福利。而对方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从而经济福利下降。
讨论
• 出口贸易能够挣取外汇,意味着用数字表 示的财富的增加,但出口的本身,也意味 着本国资源的外流和环境的变化(恶化), 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外流,意味着本国用实 物表示的财富减少,环境恶化,意味着用 于治理环境的财富增加,这样来看待依赖 资源的出口贸易,贸易一定能够促进经济 增长吗?
第9章
(二)
希克斯的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K
K
K
O
XO
XO
X
(2)技术进步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当一国两种商品(X商品和Y商品)生产中的中性 技术进步速度相同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按照技 术进步发生的速度均匀外移。 技术进步仅在X商品或仅在Y商品的生产中发生的
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和竞争政策
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和竞争政策国内区域贸易对国际贸易、国家竞争力和竞争政策的影响引言:国际贸易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内区域贸易则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国内区域贸易对国际贸易、国家竞争力和竞争政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与作用。
一、国内区域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增加贸易机会: 国内区域贸易促进了地区内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扩大了贸易规模。
这不仅会对地区内的企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还能吸引更多外国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同时,国内区域贸易的成功也会提升国家的国际声誉,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往。
2. 促进经济多样化: 国内区域贸易意味着地区间的资源和产业互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
这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3. 提升产业竞争力: 国内区域贸易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过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贸易往来,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先进技术,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二、国内区域贸易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1. 增强本国产业实力: 国内区域贸易可以促进本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加强本国关键产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更稳固的经济基础。
2. 促进人才引进与培养: 区域贸易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国内区域贸易的发展刺激了人才的流动。
这有助于国家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增加国际影响力: 在国内区域贸易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由于国内区域贸易的成功经验,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国内区域贸易对竞争政策的影响1. 促进贸易自由化: 国内区域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国家在进行区域贸易谈判时,需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竞争政策,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自由贸易程度。
大国国内贸易与产品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一 国 贸 提 产。国 竞 力 ’一 、 内 … 一 升 品 际… … 理 易 一 。 。。 … 争 的 ’ 一
竞 争力 的提 升起 到不 可忽 视 的作 用 。 目前 为 止 ,已 有学 者从 国 内需 求 与 国际 贸易 格 局 的 关 系角 度 出 发 ,认 为 国 内需 求 对 国 际 贸 易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影 响 ,一 国某 产 品的 国 内需 求 与该产 品 的 国际竞争 力 成正 相 关 关 系。 这 方 面 主要 的代 表 性 理 论 有林 德 ( . .id 9 1 SB Ln。,16 )提 出的需 求 重叠 理 论 、迈 克 尔
收 稿 日期 :20 —0 一O 07 6 l
作者简介 :周怀峰 (9 3 )男 ,广西北海人 ,管理学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学。 17一
・
4 ・ 9
维普资讯
点 ,国内产 品价格 是 P ,而 W 国该 产 品 价格 是 P , 1 0
机理都是 一致 的。显然 ,这并不符合现实。其 实,
国家 的大小 ,特 别是 国内贸易 空 间的大 小 和 国内贸 易需求 总量 的大 小不 同 ,对该 产 品 国际竞争 力 和 国 际 贸易 的影响 机理 应该 有所 不 同。 有鉴 于此 ,本 文力 图从 理论上 厘 清大 国 国内 贸 易提 升产 品 国际竞 争力 的 内在机 理 ,并 以我 国国 内 贸易 提升 家 电产 品国 际竞争 力 的实践 为佐 证 ,为拓 展 我 国国 内贸易 ,利 用 国内市 场提 升我 国产 品 国际
.
( ) 国 内贸 易扩 张使 企 业获 得 内部 规模 经济 一 市 场 容量 足 够 大 是 企业 实 现 规模 经 济 的前 提 。 在 国内市场 狭小 的 国家 ,如韩 国 、以色列 、瑞 士等 国 ,大 多数 产 品 的 规 模 经 济 难 以在 国 内 市 场 上 实 现 ,必 须通 过 开拓 国外 市场 来实 现规模 经 济 ,以提 高产 品 国际竞争 力 。例 如韩 国的汽车 、彩 电 、造船 等拳头 产 品 ,都 是 依 赖 于 出 口来 实 现规 模 经 济 的 。 但在 国内市场 较大 的国家 ,如美 国 ,企业 的规 模 经 济一 般可 以在 国内市 场实现 。 下面 通 过 模 型 来 分 析 。 假 设 某 一 大 国 A 国 , 随着 国 内 贸 易 量 的增 加 , 国 内企 业 的 生 产 规模 增 大 ,企业 规模 经 济 降低单 位产 出的平 均成本 ,为提
国内需求与国际竞争力
国内需求与国际竞争力作者:张秉霄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5期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而且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这无疑会迅速增加国内的市场需求。
而且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大力发展国内区际贸易。
随着我国的国内区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内贸易需求会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扩大果内需求的区际贸易发展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缩小我国区域之间差距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根本路径。
我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促进我国国内区际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是非常丰厚的。
关于区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益研究角度又是多方面的,本文选取的就是从国内贸易需求与国际竞争力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述,来说明发展国内区际贸易的重要性。
林德认为,对于制成品贸易,要素禀赋并不十分重要,区域需求才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总是先从区域内部市场开始的。
区域需求促进生产的发展,达到规模经济,可以与外部市场竞争。
巨大的国内需求可以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1]此外,林德还认为国内需求可以影响一国的贸易结构。
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D-S模型[2],阐述了多样化消费与规模经济之间的两难冲突的问题。
从消费角度讲,产品的种类越多越好。
从生产考虑,产品种类是越少越好,因为产品生产的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
但是,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资源有限,产生两难冲突。
一个规模超大的统一市场会使规模经济和产品的种类都增加。
贸易可以增整个市场的规模,人们将有机会消费更多廉价的产品。
保罗·克鲁格曼(1980)在D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本土市场效应(也叫母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模型,他认为当贸易存在运输成本时,本土的巨大需求将产生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使得一国在满足本土的需求之外还能出口。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发展
赵彦云
【期刊名称】《经济经纬》
【年(卷),期】1999()3
【摘要】一、世界国际竞争力发展的新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发展迅速,且有不断升级之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在寻求全球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国际竞争不仅日益激烈,而且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格局正在发生较大的变...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目标
【作者】赵彦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F120
【相关文献】
1.提高纺纱市场竞争力重要举措:发展“精、特、新”纱线——2017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呈现3个特点6个亮点 [J], 陈顺明;章友鹤;章水龙;陈璟;朱丹萍;赵连英
2.东方测控助力矿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东方测控参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J],
3.电子商务提升义乌中国国际商贸城的市场竞争力——关于义乌中国国际商贸城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查 [J], 徐旭昶
4.发展高科技园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 [J], 李莉
5.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国国内贸易需求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Inner Mechanism of Promoting Product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Domestic Trade in Large Countries
作者: 周怀峰[1,2]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430060
出版物刊名: 财贸研究
页码: 34-38页
主题词: 国内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
摘要:关于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却鲜有学者从国内贸易需求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通过拓展国内贸易需求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做法。
文章探讨了国内贸易需求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机理,为拓展我国国内贸易,利用国内市场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寻求理论支持。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DOC14页)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DOC14页)【内容提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讨在以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出生贸组织的方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体系,并以此为剖析框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停止了剖析,指出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效果,以这些效果为基础,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目的/现状/对策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特定产业在自在和公允的市场条件下,争夺有利的消费条件和销售条件,在竞争中取得最正确利益的才干,它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表现。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以后学术界研讨的一个热点,这在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而我国又加出生贸组织,由原来的半封锁式经济片面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和协作中去的背景相关联,使其研讨具有重要的理想意义。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目的产业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同一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和出口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利润率和休息消费率等。
份额越大、取得的利润越多,说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1.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该目的反映的是一个国度和地域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才干。
其竞争才干的大小提醒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用贸易竞争指数来权衡。
贸易竞争指数=〔E[,i]-I[,i]〕/〔E[,i]+I[,i]〕 (1)其中,E[,i]是产品i的出口总额,I[,i]是产品i的出口总额。
贸易竞争指数说明一个国度的i类产品是净出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出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
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i 类产品的消费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关于世界来说,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指数为负那么表示该国i 类产品的消费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假设指数为零,那么说明该国i 类产品的消费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停止种类交流。
中国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势
黄仁伟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97()5
【摘要】一迄今为止,中国在亚太地区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随着国际产业向中国的不断转移以及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这种优势出现历史性的转移.中国出口产品已经出现了具有两个重大特征的结构性飞跃.第一个特征是在初级产品(农林牧渔业和矿产能源)的进口增长明显超过出口增长.1995年的初级产品进口增幅为48%(1994年为15%),出口增幅为9%(1994年为18%),而且比重也从进口总额的14.2%上升到18.5%.换言之,中国已经从一个初级产品的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口大国,并且对亚太地区的初级产品市场(甚至是世界市场)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个特征是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并超过纺织、服装、鞋类和玩具等轻纺产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商品.
【总页数】4页(P13-16)
【关键词】中国;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作者】黄仁伟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途径分析 [J], 赵晓丽;洪东悦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和发展r——以中国、美国、中东的三角贸易为例 [J], 肖慧;杨乐乐
3.深圳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J], 徐作林
4.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赵晓丽;赵娜
5.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竞争力发展趋势分析 [J], 李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 F 722.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 1549 ( 2008) 07 0055 -05
一 、 简要的文献回顾 国内贸易 、 国内竞争状况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一问题 , 虽然很多学者在这一问题 上进行了不少的探讨 , 但无论是国际贸易理论还是产业经济理论 , 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 已有的代表性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7期
· 经济管理 ·
国内贸易 、 国内竞争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D o m e s t i cT r a d e ,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I n d u s t r y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1, 2 1 周怀峰 林 可 全
5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7期
以上文献虽然对国内贸易需求和国内竞争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 但仍然有很 多的争论 。 至于我国国内贸易和国内竞争状况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究竟如何 , 更是缺乏一致的见解 , 特别是严格的实证分析仍然十分缺乏 。 有鉴于此 , 本文选择 10 个制造业 , 利用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和 《中国统计年鉴 》 相关年份的数据 , 对这一问题作实证的研究 , 发现这 10 个产业的国内贸易和国内竞争状况与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 。 这为拓展国内贸易 , 维护国内 市场竞争 , 进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实证的研究支持 。 二 、 基本数据 这里选择部分制造业产业数据进行分析 。 产业竞争力指数是因变量 , 国内贸易以及反映国内竞争状况 的企业数量和市场集中度指标作为自变量 。 以 N T B (N o r m a l i z e dT r a d e B a l a n c e )指数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指数 , 用 Y表示 。 计算公式为 :N T B= ( XM )/ ( X+ M) , 式中 X 、 M分别表示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 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1, 1) , 当其值接近 0 时 , 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大于 0 时 , 说明比较优势大 , 且越接近 1 越大 , 竞争 力也越强 ;反之 , 则说明比较优势小 , 竞争力也小 。 所选的 10 个产业考察年份的出口竞争力指数如下表 所示 : 表 1
本土市场效应理论等 。 林德的分析指出 , 厂商往往对国内生意的机会更敏感 ;庞大的国内需求可以降低成本 , 因而可以提高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迈克尔 · 波特 (1990, 2002, 2003) 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特别强调国内需求与国内 竞争在提高一国竞争优势中所发挥的作用 。 金东焕和布鲁斯 · W· 马里恩 ( D . K i ma n dB . M a r i o n , 1997) 用美国 制造业 1967 1987 年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 证明了波特关于国内市场竞争和竞争强度对于产业国
年份 食品加工制造 饮料制造 纺织业与服装 木材加工制造 家具制造 医药制造 金属制品 普通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 电子通信设备 1999 0. 485827946 0. 575862069 0. 49548864 0. 149277061 0. 910467032 0. 343255397 0. 063542248 0. 095393166 0. 045342651 0. 008095177
1997) 采用西班牙 14 个制造产业 1978 际竞争力的决定作用 。 M o r e n o L .( 1989 的平板数据 , 说明国内产 1997) 认为一国某产品的出口与其相关国内市场大 业需求压力对出口竞争力的刺激作用 。 罗尔 · 夫韦特 ( 小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 国内需求的增长有助于激励厂商创造竞争优势 , 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 K r u g m a n ( 1980) 的本土市场效应理论认为国内市场能够发挥规模经济等效应 ,
1, 2 Z H O UH u a i f e n g L I NK e学院 广州 430060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 430060)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我国 10个制造业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产业国内贸易和产业国内竞争状 况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 认为扩大国内销售 , 拓展国内贸易 , 维护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格局 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 [ 关键词 ] 国内贸易 国内竞争 产业国际竞争力
单位 : 亿元
2005 14032. 24 3055 . 28 17154. 53 1749 . 45 1387 . 39 4019 . 83 6394 . 35 10197. 83 15562. 6 26844. 02 2006 17296. 69 3924. 75 20875. 85 2339. 57 1829. 16 4718. 82 8329. 36 13311. 85 20137. 34 33054. 43
0. 136978071 0. 208094600 0. 900888065 0. 909378086 0. 240628576 0. 244029459 0. 120834352 0. 177544191 0. 085797814 0. 115825444 0. 177738626 0. 127631791 0. 097672667 0. 116982753
降低成本 , 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 , 并认为对于有规模经济的产品来说 , 更大的国内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更强的出口竞争能力 。 国内方面 , 王仁曾
( 2002) 采用了我国
1996 年 22 个制造业横截面的数据分析 , 将劳动生产率作为竞
争力指标时 , 得出结论为产业竞争与竞争力负相关 ; 将比较优势显示指数作为竞争力指标时 , 两者又无显 著关系 。 刘重力和赵军华 ( 2004) 以贸易竞争指数作为竞争力 ( T C )指标 , 利用 2000年 30 个产业横截面 的数据也得出了与前述文献相似的结论 。 原小能
数据来源 :根据 《海关统计年鉴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和 《中国统计年鉴 》 相关年份计算所得 。
从表 1 可以直观地看出 , 10个产业的 N T B 指数虽然有些年份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呈现不规则 变化 , 有时甚至下降 , 但总体而言 , 所选的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 以产业国内销售收入和产业国内销售增长率表示该产业的国内贸易状况 , 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 表 2
10 个产业考察年份的出口竞争力指数
2000 0 . 441549296 0. 50764526 0 . 497626738 0 . 165109034 0 . 785572854 0 . 304950929 0 . 102167975 0 . 077766952 0 . 138291441 0 . 011293427 2001 0. 43941869 0. 593314763 0. 507959085 0. 092132019 0. 928012878 0. 238098516 0. 096355226 0. 063642481 0. 032889989 0. 043194784 2002 0. 472480991 0. 602684564 0. 545896689 0. 077957337 0. 949095999 0. 236625624 0. 08977317 0. 039231856 0. 044002356 0. 039002088 2003 0. 492571623 0. 53960396 0. 583497053 0. 204123643 0. 853926132 0. 252694564 0. 124016311 0. 098842737 0. 157856733 0. 036132278 2004 0. 346562924 0. 480079681 0. 588330023 0. 073369325 0. 866708282 0. 259257096 0. 130168902 0. 028793975 0. 137730721 0. 068403573 2005 2006 0. 410819631 0. 440378531 0. 273049645 0. 642350465 0. 30071599 0. 68642800
( 2007) 认为国内竞争的市场结构利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 2005, 2007) 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内市场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张帆 、 番左红 ( 2006) 以及钱 周怀峰 ( 学锋 、 梁琦 ( 2007) 也对国内市场与产品出口的关系问题作过相关研究或者综述 。 但与此同时 , 很多的国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和 《中国统计年鉴 》 相关年份 。
56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年第 7期
表 3
年份 食品加工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纺织业与服装 木材加工制造 家具制造 医药制造 金属制品 普通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 电子通信设备 1999 0. 052172769 0. 209204975 0. 182672811 0. 081958354 0. 326896319 0. 140863065 0. 082787077 0. 102475269 0. 251621925 0. 098605171
内学者意识到 , 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并不利于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 。 陈柳和刘志彪
( 2006)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