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
传播内容分析案例
4.国内新闻叙事的两种研究取向 •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系研究(新闻叙事渊源) • 从语体角度研究新闻叙事 • 从新闻叙事的主观性(叙事加工、主体介入、意 义构建 5.国内新闻叙事研究的不足 • 过多关注消极意义 • 分析方法不足(片面研究)
(三)本项研究主题 • 1、确立“新闻叙事主观性”的概念,并从 词汇、句法、篇章层面找出新闻叙事主观 性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小说叙事的比较, 归纳出新闻叙事主观性的特征; • 2、确定主观度的评价标准,构建新闻叙事 主观度的层级; • 3、分析主观性对新闻叙事体语言风格的影 响。
第五步是分析、解释。对第四步归纳出来的 新闻叙事主观性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它们体现了叙述者的何种立场、态度与情 感,解释它们在新闻叙事中出现频率高于/ 低于小说叙事的原因。 第六步是总结。在上述分析、解释的基础上, 总结出新闻叙事主观性的总体特征,并试 图构建新闻叙事主观度的层级,分析其对 新闻叙事体语言风格的影响。
文本分析的目的: 1.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方式 2.传统文化的变迁路径 3.为“昆剧的创新性生产取向”形成提供建议 剧目题材来源 生产主体 生产类型(评奖剧、青春剧、传承剧等) 社会激励取向、艺术取向 大众传播在上述各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3.国内主观性研究不足 • 尚未建立起汉语主观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缺乏对主观性问题的宏观思考和全面研究。 • 未能厘清主观性三大语义内容,即“说话 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 人的认识”与主观性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 • 未能从语言主观性的外部考察影响语言主 观性的因素。 • 内部研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案例2.意义生产与社会行动----以昆 剧为个案的传播研究
内容分析法的运用: 大众传媒的文本以上海《文汇报》为样本,2004—2005两年的报道 研究角度: 一、媒体与社会的角度 二、记者选择的角度:如何成为报道对象 1.新闻价值 2.要求与惯例 3.新闻来源 三、报道方式的角度:对青春版《牡丹亭》和《班昭》系列报道的文本分 析 1.背景:报道的情况 2.标题的呈现 3.具体的报道对象 4.特殊化报道方式
内容分析法的运用及案例展示
h
8
7.训练编码员和试验性编码
• 将分析单位安置于编码表内的对应类别之中称为编码(coding),这是最花时间也是最 吸引人的部分。
• (1)编码员的招募和应具备的条件 • 数量一般较少,2—3人,一般不超过6人。 • 负责、成熟、有能力、有耐心,能够按所给的分类定义作合理的判断。 • 一般是大学生或研究生、教师或其他文化程度较高的成年入。 • (2)编码员的培训 • (3)检查编码员的编码 • 让编码员对相同的内容进行试验性的编码,并考察几位编码员的归类和判断是否一
h
7
6.制作编码表
制作编码表可能是内容分析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要细致地、清晰地 、全面地考虑到所要分析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所有变量、变量的测量量 表、变量的分类等等。编码表的作用相当于调查中使用的问卷,每一份编 码表代表一个记录。
例1:电视暴力研究的编码表(辛格尔特里,1994)用于计算暴力的次数 。如表5—5借用拉斯韦尔有名的传播模式来说,这个编码表告诉我们“谁 对谁、用什么力量、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
h
15
1949年10月1日到1996年末发行的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文汇报》选取的样本中,与韩国、 朝鲜相关的报道共 3004条;《人民 日报》有1444条,最多;《光明日 报》726条,《文汇报》834条。
h
16
按照对象划分的报道分布状态 如表2所示,在早期中国对朝鲜 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选取的 报道中,关于朝鲜的共有1917 条,占总体的63.8% 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1992 年以后,关于韩国的报道 呈现飞跃增长的趋势。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本材料的系统分析来推断出关于该文本的特征和意义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媒体研究、心理学研究和营销研究领域。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内容分析法案例。
案例背景:假设研究者想要了解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并且想要探讨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否存在性别歧视。
研究目标: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女性形象在广告中的呈现形式,并且探讨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研究方法:1. 收集广告样本:从不同类型的广告媒体(例如电视广告、杂志广告、互联网广告等)收集一定数量的广告样本。
2. 制定研究内容分类系统:设计一个具有明确分类标准的内容分类系统,用于对广告样本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将女性形象分为性感型、家庭型、职业型等分类。
3. 训练研究者:为了确保对广告内容进行准确的分类,研究者需要受到相关培训来提高分类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者根据所制定的分类系统,对所有广告样本逐个进行内容分析,并记录下各个类别的频率、比例和相关的文本特征。
5.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分析所有广告样本的数据,计算各个分类的频率和比例,并解释其中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案例结果:经过数据分析,研究者发现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主要呈现为性感型和家庭型,并且职业型女性的呈现数量明显较少。
此外,分析还揭示了一些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如女性形象被过度物化和强调外貌,以及对女性的特定角色定位。
案例讨论:这个案例表明,通过内容分析法可以从广告中获得关于女性形象的重要信息,并且发现了一些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这些结果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帮助推动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讨论和改善。
总结:内容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来推断出关于该文本的特征和意义。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帮助研究者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模式和趋势,从而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和洞察。
文本分析法案例
文本分析法案例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信息、发现规律、揭示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介绍文本分析法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市场调研的案例。
某公司想要了解消费者对他们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于是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评论和反馈。
通过文本分析法,他们对这些评论进行了情感分析,发现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和不满意之处。
这些信息为公司提供了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社会调查的案例。
研究人员收集了大量关于某一社会问题的文本资料,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等。
通过文本分析法,他们对这些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挖掘出了社会舆论的热点和焦点,揭示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这些信息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学术研究的案例。
研究人员收集了大量关于某一学术领域的文献和论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他们对这些文献进行了主题分析和引用分析,发现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揭示了学术界的研究趋势和动态。
这些信息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学术动态和开展研究。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本分析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因此,文本分析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总之,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文本中挖掘信息、发现规律、揭示问题。
它在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学术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学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上述案例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和认识文本分析法,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等素材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内在含义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中,内容分析法被广泛运用,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现象。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分析媒体报道、政府文件、社交媒体内容等。
以媒体报道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分析某一社会事件在媒体上的报道方式、报道角度、表述语言等,从而揭示媒体对该事件的态度、立场和影响力。
通过对大量的文本素材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为社会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依据。
在心理学领域,内容分析法也被广泛运用于分析个体或群体的言辞、行为、情感表达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言辞内容的分析,揭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认知模式等,从而深入理解其内在动机和行为规律。
通过对大量的言辞素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出隐藏在言辞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意义,为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和验证提供重要依据。
在传播学领域,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广告、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传播内容。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文化符号、传播策略等,从而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大量的传播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对传播现象的深刻认识,为传播策略的制定和传播效果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等素材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其中的内在含义和规律,为社会现象的解释和预测、心理机制的理解和传播现象的认知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内容分析法在研究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内容分析法(完整版)
• 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新书《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断然否定了曹雪 芹写后40回一说,而且答案竟然就在植物里!
• 《红楼梦植物图鉴》作者潘富俊围绕后40回的作者之争,潘富俊从书 中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来看,认为几乎可以推定非出自曹雪芹之手。 他的方法是,先将这部120回的小说等分为3个部分,第一个40回平均 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最后40回平均 数只有3.8。
分析报告常常用大量表格和数据来呈现。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1 不打扰研究对象,使得内容分析能够取消研究对象所造成的抽样和测量 误差。 2 获得样本的途径更多更容易。 3 内容分析节省人力和研究成本。 3 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内容分析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的、显在的媒介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 价值、意义这些含义精妙的概念方面比较薄弱。
以改变,强调教育的可能
性
60年代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骚乱的年代。方克豪瑟通过对 期刊内容分析,来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他从美国1960年至1970的期刊中,选出最著名的周刊,把这三 种期刊在十年中出版的全部刊物作为他分析的样本。刊物总数 为1716份。然后,他按照《读者指南》的编目,把每一类条目
大众媒介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例1:歌词中的求爱模式
内容:
• 歌词A:《你不必说你爱我》
•
你不必说你爱我,
•
只要把我的双手紧握。
•
你不必说永远同我在一起,
•
你的心思我全明白。
• 歌词B:《孤独的人》
•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
•
直到能找到一位姑娘,
•
她同我在一起,
第二节_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一、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主要用于对各种言语信息的分类。
在确定分类的标准后,把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1此方法适合对具有包含关系的知识的学习进行分类,也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时使用。
通过下面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归类分析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2-2-1】利用归类分析法对“网络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图2-2-2)【案例2-2-2】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软件及其种类”进行分析(图2-2-3)【案例2-2-3】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进行分析(图2-2-4)二、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hierarchical approach)是利用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揭示了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层级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教学目标向下一级一级分析,直至最基础的教学内容;而实际进1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页。
行教学时,则是从下而上,从实现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开始,逐级实现高级教学目标。
2它主要用于分析智慧技能这一学习类型的从属技能(“从属技能”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技能)。
在进行层级分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3(1)从属技能是否同确认基本概念有关,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信息”;(2)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确定事物的抽象特征,如:学生能说明什么叫“人工智能”吗?;(3)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能运用规则,如: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逻辑命令(如AND、OR、NOT)进行资源检索?;(4)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以证明其掌握了教学目标。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了解如何运用层级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智慧技能类的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2-2-4】用层级分析法对“使用循环语句进行程序的编写”进行分析(图2-2-5)【案例2-2-5】运用层级分析法对“数据表的编辑”进行分析(图2-2-6)三、信息加工分析法2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页。
内容分析法案例
• 常用的内容分析的 信度公式为(此公 式里的K为平均相 互同意度): • 相互同意度是指两 个评判员之间相互 同意的程度。其公 式为:
n×K R= 1+(n−1)×K
2M K= N1 + N 2
• 然后首先是对实际考察和访谈企业创始人 的资料进行分析,是作者实际掌握的一手 资料,以句子为最小分析单元进行分析,如 下表(节选)也就是文中的表1;
• 接着对访谈资料与二手资料结合进行编码, 但在对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时,发现创业者 个人特征及创业动机这两项类目出现的频 次是最高的两项,因此作者重点选取了在 创业者个人特征和创业动机方面对综合数 据进行频次分析,按频次降序排列,具体结果 见下表:
• 结论与分析: • 在上述分析过程结束后,就需要对所获得 的数据进行解释说明。从文章中可看到, 作者对他所作的类目从所呈现的频次进行 特点分析,最后再做一总体说明。
• 抽样总体是国内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经验。 进行的是来源抽样,一方面从有关创业的 重要报刊杂志中察和访谈企业创始人, 并以后一方面的资料为主要参照。
• 本文的类目形成是作者在系统梳理和总结 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出创业决策相 关影响因素而提出来的,如下表:
• 作者具体分析的大类目为以下六项: 1.宏观创业环境 2.创业动机 3.风险感知(对比作者所提模型中的因素为 创业机会识别) 4.机会评价 5.风险倾向 6.创业者个人特征
确定好分析类目后,先要对评判者的一致 性程度进行检验。 • 本文为了确保编码的效度采用了3人编码方 案,由三名熟悉该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 编码,并预先对3个访谈资料进行了预编码, 同时对编码者进行了培训。 • 本文的计算信度的方法是用每一位编码者 针对某一个因素编码个数的交集除以其编 码个数的并集,得出各因素的一致性程度。
内容分析法分析电影《大事件》(杜琪峰执导,任贤齐、张家辉和陈慧琳等主演)
内容分析法分析电影《大事件》一、理论依据把关人理论: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是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
两个环境理论:现代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客观环境,另一个是信息环境;客观环境即现实环境,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二、电影内容简介电视摄制队无意中摄得警队于街头被陈一元率领的悍匪重创,令全港市民哗然。
警方威信顿时荡然无存。
为了重整士气,全港三万名警察誓要捉拿重犯归案。
重案组督察张志恒追踪陈一元至一幢大厦,正欲行动之际,副指挥官方洁霞却打算将整个行动现场直播,利用传媒一洗警队颓风。
市民全都屏声静气,观看这场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张与部属戴上微型摄影机冲入现场,却发现大厦内躲着另一班劫匪,两面受敌,形势凶险;但方却将此片段剪掉。
陈在大厦内挟持人质,并将闭路电视录到的枪战片段发送给传媒,使警方大为尴尬,方被迫播放完整片段。
方力劝元投降,但两帮歹徒联手抗警。
混乱间,张成功救出人质,但元也成功逃出大厦。
方由现场罪犯留下的线索追踪到陈。
三、具体内容分析四、总结传播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后进行传播,在电影中,警察、媒体、匪徒都有意或者无意地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向公众传播的信息大多数时候并不一定能反映客观现实。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实际是包含了这样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而人的行为决策是建立在环境认识的基础之上,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关绝大多数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传播媒介,如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形成“拟态环境”)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缺乏客观性和公众性,就会引起我们的认识和判断的失误,并由此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内容分析法的模式及其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模式及其典型案例内容分析法的模式及其典型案例2012-11-22 09:00:02| 分类: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订阅内容分析法常用的设计模式有如下4种:一、A—X—T 模式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X代表同一内容变量(分析类目),T代表从不同时期中抽取样本。
这种模式适用于趋势分析,在同一总体(A)中,以时间(T)为取样标准,定量分析变量(X)在不同时期内的状态。
例如,为了分析某位学者学术思想发展过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确定资料来源A假定能够反映该学者学术思想的内容资料可能包括有多种:(1)在某种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2)几本代表性的专著;(3)历年来在不同场合下的演讲录音。
但在一项内容分析工作中,只能通过来源抽样选取其中之一类作为资料来源A,为了研究学者思想发展过程,则确定(1)项作为资料来源A。
2.确定内容变量X按照研究任务以及已往对该学者的其他研究工作的经验,把该学者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领域内,具有明显界限的基本观点或典型常用词语作为内容分析的类目,这些类目就构成为内容变量X。
3.按时期抽样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先确定抽取样本的时间间隔(如一年或五年,或按历史时期分段)从同一个资料来源A中,即在同一种刊物中,抽取不同时期该学者的论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在t1时期所抽出的样本以At1表示,在t2时期所抽出的样本以At2表示。
4.对样本作量化处理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程序,以同—个内容变量X(分析类目)分别对样本At1和样本At2进行内容分析,得到量化了的结果,分别用XAt1和XAt2表示。
5.统计比较把不同时期的样本,经内容分析后得到的量化结果,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其中内容变量的集中或差异的趋势以及前后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该学者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
(二)A—X—S模式A代表同一资料来源,X代表同一内容变量(分析类目),S代表对象在不同情景时所显示的资料内容。
这种模式适用于意向分析。
内容分析法案例
内容分析法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文本内容的方法,适用于对书籍、文章、报纸、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等多种文本进行分析。
它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词汇、主题、情感等元素来揭示文本的意义和观点。
下面将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介绍内容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新闻报道原文:“学生家长做出重大决策:多数放弃留学,转投专科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国外留学一度成为中国家长的热门选择。
然而,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放弃留学,转而选择更便宜的国内专科学校。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再考虑让孩子出国留学。
他们认为留学费用太高、出国难度大、无法掌握疫情信息等因素是导致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国内专科学校的学费更低,招生门槛也较低。
这一趋势已经影响了许多海外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
一些留学中介公司不得不转而招募国内学生,以满足市场需求。
尽管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但这种现象也可以被视为学生家长对于教育选择的理性反思,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根据内容分析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新闻报道进行分析:1. 语言使用新闻报道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使用“放弃留学”、“转而选择”等词语来描述学生家长的决策过程。
同样,用“留学费用太高”、“无法掌握疫情信息”等句子来说明导致这一决策的主要因素。
这些语言的使用富有表现力,并能让读者容易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 主题新闻报道的主题是学生家长改变教育选择决策的趋势。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和对国内专科学校的特点的介绍,新闻报道指出了落实这种趋势的原因。
它们包括留学费用的高昂,难以获得疫情信息,以及国内专科学校的低学费和招生门槛。
3. 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情感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学生家长转而选择国内专科学校不仅是出于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对疫情的担忧。
这样的情感渗透在整篇文章中,也增强了读者的兴趣。
4. 观点新闻报道并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观点,它尝试去说明一种现象的存在。
内容分析法案例
内容分析法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定性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媒体资料的系统分析,来揭示其中隐藏的信息和意义。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政治演讲、社交媒体内容等领域,以揭示其中的模式、趋势和特征。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介绍内容分析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在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案例一,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中,研究者通常会选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新闻报道样本,对其中的主题、立场、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某一政治事件在不同媒体上的报道差异,以及报道中的话语权分布。
通过这种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媒体对于某一事件的态度和偏见,以及社会舆论对于该事件的反应。
案例二,广告分析。
在广告分析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来研究广告中所呈现的产品特征、目标受众、情感表达等内容。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广告文案、画面和音频的内容进行分析,来揭示广告背后的营销策略和消费者心理。
例如,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发现某一品牌在广告中常用的情感诉求,以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受众对广告的不同反应。
案例三,社交媒体内容分析。
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内容分析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内容的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进行分析,来揭示用户的情感表达、话题热度、信息传播路径等内容。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某一热点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和用户情感倾向,以及该话题的信息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在以上案例中,内容分析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研究者揭示了不同领域中的信息和意义。
然而,内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非文本内容的分析困难较大,样本的选择和分类标准可能存在主观性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内容分析法时,研究者需要结合具体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以达到更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中的信息和意义,从而为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提供有力支持。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等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政治演讲、文学作品等各种文本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为例,介绍内容分析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和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来说明内容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我们要研究某一政治事件在媒体上的报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内容、角度和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然后对这些报道进行分类和编码,比如按照报道的主题、立场、使用的语言等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可以对这些分类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如计算不同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频率、报道的关键词及其出现的频率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偏向和态度,从而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其次,我们以一则广告为例,来说明内容分析法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
假设我们要研究某一品牌的广告在不同媒体上的传播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分析该广告在不同媒体上的呈现形式、内容和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该广告在不同媒体上的呈现方式,比如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上的广告内容和形式。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些广告进行分析,比如分析广告的视觉效果、语言表达、情感诉求等方面。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广告在不同媒体上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反应,从而为品牌营销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
最后,我们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来说明内容分析法在文本研究中的应用。
假设我们要研究某一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法来分析该作品的文本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对该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分析,比如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等。
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梳理,比如找出作品中的关键词、情感表达方式、情节发展规律等。
内容分析法应用模式及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
6.1 内容分析概述 6.2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 6.3 教育技术内容分析典型案例
.
邯郸学院
● 内容分析的资料来源
1、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其他CD-ROM电子出版物; 2、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3、教学电影或电视录像节目(电视教材); 4、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况录像资料; 5、各类学术、专题报告的录音、录像资料; 6、各类教育法令、会议文献资料; 7、各种教育期刊、报纸、论文、研究报告; 8、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 9、学生的练习、考试卷及其他有关学生响应反馈的信息资料
.
问题思考?
邯郸学院
看看下面的案例是内容分析的那种应用模式?
1.通过对某个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况录像的内容分析,研究她的教学风 格特点,总结他的教学经验 2.通过对某些优秀教学电影、电视教材的内容分析,研究它们的编制 特点、艺术风格 3.通过对某个学者或者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所做的学术报 告的录音、录像资料的内容分析,可以研究该学术流派或者某个学者 的学术思想发展过程 4.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电视节目设计思想和制作技巧上的异同
.
邯郸学院
内容分析应用模式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有:特征分析、发展分析、 比较分析
●发多媒展体分技术析定义
也称多之媒为体趋技术势是分利析用。计它算机通对过文对字某、一图像对、象图在形同、一动画类、问音题频上、和视在 频不等同多时种期信内息进所行显综示合的处资理、料建进立行逻内辑容关系分和析人,机把交这互作些用不的同产样物本。 的 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 断这一对象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
.
邯郸学院
内容分析应用模式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有:特征分析、发展分 析、比较分析
内容分析法案例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社会心理思考佐斌引起我关注和思考小学语文课文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是一名社会心理学者,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小生的父亲。
我的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作父亲的我,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有子女上学的父母一样,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学习。
这样,就必须做检查孩子的作业、解答孩子的疑问、按老师的要求的课本上或作业本上签字等经常性的工作。
一次我检查儿子的语文学习情况,当时儿子学完课文《温暖》(第三册),课手练习第1题为“看图读课文,再回答问题”,其中一问是:“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激动?”儿子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因为清洁工人是个小人物,周总理是大人物,周总理握了他的手,他就激动……”。
后来我确认,他的语文教师并不是这样讲解的,是儿子自己的理解。
后来,又发生了几次令我惊讶的事。
由于多次有这样的经历,我便把小学语文课文全都借来看看,并对课文内容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了十分简单的统计,结果见下表。
应该说,大部分小学语文课文都很好,都很美,从选材、体例及思考练习题中可以看出编选者很费了一些思。
但是,从总体来看,依我这社会心理学感受,似乎还有些方面待改进。
由此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以促进当前或今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
如果不是我有些神经过敏,那么除了存在选取外国作品和描写外国人少,写实多写虚少,当代作品较少等不足之外,小学语文课文主要的社会心理偏差有以下三个方面: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分析结果表注:年代,清朝及以往为古,民国为近,建国后为现,改革开放以后为当。
年龄:少年儿单及以下为幼,60以上为老,其余为成。
虚实:人物是真实的为实,创作的为虚。
注:年代,清朝及以往为古,民国为近,建国后为现,改革开放以后为当。
年龄:少年儿单及以下为幼,60以上为老,其余为成。
虚实:人物是真实的为实,创作的为虚。
一、性别偏见——男性化性别偏见是人们对某一性别(通常都是女性)的人所持的不符合事实的、不公正的态度。
我国语文课文中的性别偏见问题,我国学者张德曾对1979年出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性别偏见的存在。
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
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高考改革对目前的中学教育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一.研究目的2014年九月四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即将拉开。
此次改革力度之大,要求之高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的高考改革,这无疑会让我国未来高考,高校录取以及中学阶段的日常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我心中产生疑问-----高考政策的改变会对教育手段产生多大的影响传统的高中教育都是区分文理科的,此次高考改革对各个学科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三大门的地位稳中有升,即由以前的三大门+文综(理综)变为现在的三大门+任意三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
具体分值保持不变,但学生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擅长的课程中任意搭配挑选三门。
其成绩可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文科和理科(2)对学校课程设计的影响。
新的《意见》规定,除统考的科目外,其他每门学完的课程都是“学完即考”,高考时不必重新再考。
在统一高考前已经全部学完。
故高三只剩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
如何减少学生的枯燥感也是在考验学校管理者的编排技巧与智慧。
有关高考的报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大,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猛增,所以这些话题显得尤为敏感与重要。
部分媒体过分夸大高考改革对于某些地区不公平的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的过度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鉴于此等现实原因和原因的设想,我想特意就高考改革对教育的影响是否正面展开调查,以发现并探讨我国高考改革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对部分教育不发达的地区的歧视。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高考改革的影响”为关键词,在《安徽日报》、《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检索出相关文件224篇,最终有效样本为85篇,作为研究分析的样本。
选取样本是鉴于这几个报刊能分别代表我国中部地区,党政机关,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媒体报道现状。
旨在让本研究在地域,深度,广度等方面更加准确。
内容分析法 (2)
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在媒介与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几个研究范例:1. 20世纪20年代,拉斯韦尔使用内容分析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所使用的宣传符号,认为“宣传是现代世界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参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情报部门监听德国电台播放音乐的数量和类型,并跟欧洲德国占领区内电台音乐节目比较,以此推测欧洲大陆上盟军反攻的状况。
3. 洛文塔尔,1944年,研究《柯里尔》(Collier's)和《星期六晚间邮报》这两种杂志里的著名人物传记。
目的是看看这些人是否与政治生活、商业、教学与娱乐相关,以此加以分类。
于是,洛文塔尔发现几个有趣的情况:(1)传记的数量逐年增加;(2)有关政客、商人/教授的传记逐渐减少,而有关娱乐的传记逐渐增加;(3)有关演艺人员的文章从严肃的艺术家与作家转向某类流行的艺人。
洛文塔尔发现,初期的传记文章焦点是“生产偶像”(提供教育与方向),后期文章的焦点是“消费偶像”,如电影明星和其它娱乐明星。
这些文章关注明星们的生活方式的嗜好与消费模式。
洛文塔尔讨论了传记里的这些“消费偶像”如何影响到诸如对待童年、成功、调节以及社会化功能等问题。
他那些40页的专题论文经常被社会学家引用。
4. 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1)用该法研究何种话题得到多少新闻报道。
(2)《负面新闻》(1976)。
研究20世纪70年代劳资关系的电视新闻报道。
使用了当时先进的录像机和SPASS,本拟分析一年的数据,后来压缩为半年。
检查劳资关系报道中对资方和劳方代表报道上的差异,发现有充分证据表明电视新闻在本质上包含意识形态偏见。
该研究首先对电视报道分类,如经济、城市、人权等,除了内容分析,还用了访谈、参与式观察。
发现工业部门中,电视报道数量与官方统计公布的数据不一致。
研究的结论引人争议,他们认为,电视新闻将产业界的动荡归咎于劳方,将参与罢工的劳方作为报道中的坏蛋,而将对里面的资方作为权威的信息来源,这样的报道不仅有害而且促成了社会的分裂。
内容分析法的论文案例
内容分析法的论文案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种类可归纳为:实用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和符号载体分析。
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较模式两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观点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
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b.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
c.非接触研究。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d.定量与定性结合。
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
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 ----高考改革对目前的中学教育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研究目的
2014年九月四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即将拉开。
此次改革力度之大,要求之高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的高考改革,这无疑会让我国未来高考,高校录取以及中学阶段的日常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我心中产生疑问-----高考政策的改变会对教育手段产生多大的影响?
传统的高中教育都是区分文理科的,此次高考改革对各个学科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三大门的地位稳中有升,即由以前的三大门+文综(理综)变为现在的三大门+任意三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
具体分值保持不变,但学生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擅长的课程中任意搭配挑选三门。
其成绩可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文科和理科(2)对学校课程设计的影响。
新的《意见》规定,除统考的科目外,其他每门学完的课程都是“学完即考”,高考时不必重新再考。
在统一高考前已经全部学完。
故高三只剩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
如何减少学生的枯燥感也是在考验学校管理者的编排技巧与智慧。
有关高考的报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大,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猛增,所以这些话题显得尤为敏感与重要。
部分媒体过分夸大高考改革对于某些地区不公平的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的过度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鉴于此等现实原因和原因的设想,我想特意就高考改革对教育的影响是否正面展开调查,以发现并探讨我国高考改革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对部分教育不发达的地区的歧视。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高考改革的影响”为关键词,在《安徽日报》、《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检索出相关文件224篇,最终有效样本为85篇,作为研究分析的样本。
选取样本是鉴于这几个报刊能分别代表我国中部地区,党政机关,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媒体报道现状。
旨在让本研究在地域,深度,广度等方面更加准确。
三.样本文献的统计与分析
我对最终进入样本的85篇样本,由于时间有限,采用粗读样本的方式并对有教育方式改变的样本进行登记,并分别计算其占所在有效样本容量的百分比,如表
四.研究结论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高考改革是否对教育产生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对高考改革对教育产生影响的报道只占约两成,对地域教育文化水平差异无明显歧视现象。
虽然此次高考改革的力度较大,但对于现行的中学教育方式无太大影响,高考仍然是众多寒门学子走向人生成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