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年级《燃烧与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3f1a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2.png)
3.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
3.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材料,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任务;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兴趣;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出与燃烧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燃烧过程和灭火原理;
-安排系列实验活动,如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小组汇报、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5.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火灾预防、火场逃生等,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生活情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6.多元评价,激发动力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图片,如蜡烛点燃、火焰烧烤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关注。
沪教版化学九年《燃烧与灭火》word同步教案一
![沪教版化学九年《燃烧与灭火》word同步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a3c78d77cc175527072208af.png)
【引入】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发射。
同学们,火驱散了黑暗,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们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愚昧走向了文明。
而火只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前一段时间有关氧气的学习时,我们已经接触到了燃烧,他们分别由那些现象呢?请填写表1。
请大家回答燃烧的特征并归纳。
(板书)燃烧是一中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燃烧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那你知道燃烧的条件吗?——我想看到燃烧的现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吗?思考、填写归纳燃烧的特征回答思考、且组织语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找到燃烧的定义,在一个简单的题目上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成就感。
让学生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然后的实验对在听取答案同时对答案进行分析、修正并且板书(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个小魔术,请你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做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灶或者煤炉吗?火灶中的木柴在燃烧时,是紧贴着地面燃烧呢,还是与地面有一段距离?你认为我们留下这段距离的原因是什么呢?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才能完全燃烧,且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的碳、氢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冬天我们封煤炉时,是怎么做的呢?冬天我们封炉子,进入煤炉的氧气不足使煤不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转化成为一氧化碳和水和小的碳黑颗粒等物质。
细心观察分析、回答通风关闭通风口再次通过实验,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日常生活问题引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本节课我们不讲解轮胎和锅炉的爆炸,这是物理变化。
也不讲解原子弹的爆炸它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我们只分析煤炉的爆炸或者鞭炮的爆炸等这类化学变化。
请同学们分析,这类爆炸产生的原因。
鞭炮上都有一层纸,如果将这层纸撕开然后点燃会不会发生爆炸呢?如果将鞭炮内的火药换成一条木棍,他会不会发生爆炸呢?你认为爆炸需要什么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加以修正且总结并板书。
沪教版化学九年《燃烧与灭火》word同步教案三
![沪教版化学九年《燃烧与灭火》word同步教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713db66555270722192ef7ae.png)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b84c95a8102d277a22f62.png)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一、简介《燃烧与灭火》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本课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生活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科学技术条件,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根据日常生活中熄灭火的沸腾方法和燃烧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本章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并对构成矿物的微粒、物质的组成的表示共同组成方法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些全新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探究实验、欣赏图片等活动,可迸发学生学习情感,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提供更多存储空间,培养其创造性。
三、勤奋努力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通过本课,将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如下方面:1.认识燃烧、爆炸条件,燃油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知道灭火的简单方法和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能用化学科学知识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的现象和原因。
四、教学经营理念和教学方式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外国语文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良机主动体验探究畅享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钻研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求知欲。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学中要倡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对于“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的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燃烧现象吗?”“如何灭火和微生物学用火?”这些根据内容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从制订生产、生活实际获取创作者;燃烧条件、蜡烛的不完全燃烧、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亲自进行思考问题实验探究。
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和学术研究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在教学研究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dd7fa51e79b896802267b.png)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的异同。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设疑]: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板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
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九年级化学 4.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4.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9496f843323968001c922e.png)
着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教学目标——《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定的知识载体,九年级化学的知识量是有限的。
然而,蕴涵在其中的能力训练、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却是可以供教师无限开发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做个有心人。
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试点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逐渐领悟到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中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学生喜欢化学,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非常有用;其次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有效利用实验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要提供给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践的机会。
沪教版《燃烧和灭火》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衍生,实施教学。
《燃烧和灭火》一节内容包含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爆炸、爆炸极限、灭火的原理、常用的灭火方式、常见的灭火器、缓慢氧化、燃料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内容。
分两课时完成,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首先将燃烧与灭火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他爆炸、爆炸极限、缓慢氧化、燃料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作为第二课时内容。
因此我认为,燃烧与灭火顺延的,分开教学,所以尽管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因为前后联系较多,学生仍然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在此次公开课中,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分析《燃烧和灭火》这课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二是认识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三是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灭火的方法。
根据该课知识内容的特点,以及《大纲》中高年段学生能力训练、思想教育的目标,通过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重新安排实验设计和教学结构的侧重点,我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推理等自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别体现在各个知识层次的教学中,并在教学中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
基本教学结构和过程如下:一、呈现学习情境,认识燃烧的重要性和危害性通过播放有关燃烧的媒体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对于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九年级 化学《4.1燃烧与灭火》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 化学《4.1燃烧与灭火》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f21b2be45c3b3567ec8bfa.png)
九年级上册第4章燃烧燃料课题1 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某些燃烧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认识研究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反应的因素”,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关于“火”,你们知道多少?生:(思考、交流与讨论)火是物质燃烧是表现出来的;火可用来加热,人们利用火取暖、烹煮食物等;火会引起火灾……师:大家说得很好。
《现代汉语字典》对火解释为:火是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火不仅给人类带来光明,而且给人们提供热量。
人们正是利用火给我们带来的光明和热量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用火不当,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请看动画。
师;播放火灾场景的图片、救火现场的画面、2004年我国火灾损失的统计材料。
生:观看动画。
师:从资料来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相当重大的。
因此,必须科学用火,从而使火造福人类。
如何合理地使用火呢?一旦发生了火灾,如何灭火自救呢?这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师:火是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因此,火和燃烧有关。
请同学们列举燃烧事例或借助桌上的仪器进行燃烧实验,并分析燃烧是怎么一回事。
生:(有的学生和同桌交流与讨论,有的将桌子上的酒精灯、蜡烛、火柴等点燃……)师:请同学们将你和同学交流的情况总结一下,并将燃烧的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师:(投影)物质的燃烧(表格略,见课本)。
师:(巡视,参与讨论,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师:请同学们停下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填写情况是否正确。
(投影两个同学的完成情况,略)生:正确。
师:是的。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1afa7f5f0e7cd184253676.png)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教材分析本节课“燃烧与灭火”内容选自沪教版9年级《化学(上)》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我更侧重于生活化素材、易得资源等角度挖掘,侧重于“做中学”的基本思路设计本课。
在往届实施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易调动,学生对“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实用的化学”的理解得到加深,由“生活—化学—理性—生活”的学习链得到构建,学生敢于“亲近化学、融入化学”热情得以激发,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较好渗透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观。
上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从身边素材入手研究化学、从身边事件应用化学、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的观念将进一步增强。
2.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②增强学生的防火、灭火意识,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4.教学方法、手段问题—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5.教学资源实验药品和仪器:小石块、蜡烛、打火机、烧杯、酒精灯、手帕、坩埚钳6.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事例很多,第二章也学过的镁条,木炭,蜡烛燃烧的,找出这些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他们燃烧的时候都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教师设问】:物质燃烧都属于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那么物质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呢?【演示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蜡烛和小石头,哪个能被点燃?【学生实验】......【学生回答】蜡烛被点燃,石头无法被点燃【学生讨论】燃烧第一个条件: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84cb825c52cc58ad6beb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案例(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1、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趣。
教师及时展示“火三角”,强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感受、理解、记忆。
深刻体会,巩固加深。
强化新知。
为灭火原理作好理论准备。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的灾难。
通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显示出大火的无情和惨痛,从而引出灭火的必要。
根据燃烧所需三个条件,我们怎样灭火呢?观看,感受。
引起内心的震动。
反推理解新知,思考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辩证看事情,掌握原理,知识就能造福人类。
让学生学会逆推法,从而获得新认识。
三、附表《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案课堂学习评价卡姓名班级学习内容时间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特征:3、猜测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与探究一: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5、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6、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7、活动与探究二:8、探究作业:请你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点火仪式;书面作业:请你以“生活中的燃烧”、“科学用火”、“燃烧对人类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安全防火灭火”为主题,设计一期我们班的板报。
九级化学全册 4.1 燃烧与灭火教案 沪教版
![九级化学全册 4.1 燃烧与灭火教案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915a090066f5335a81216a.png)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施教策略:结合生活实例,教师启发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散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概括总结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程序: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巩固知识、温故知新)课题引入:显示燃烧的定义引导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实验验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够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燃烧。
引导: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提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
先讨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应该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燃烧实验。
1. 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是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离了。
2.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让学生说出温度没达红磷的着火点,让学生加深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
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
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这类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我们发现:科学才是战胜迷信的最好武器。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5776b3cf84b9d529ea7a4d.png)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实验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酒精灯、小煤块、木条、酒精棉粒、火柴、蜡烛、烧杯、水等。
(2人一组,每小组一份)【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请各小组同学把桌上的蜡烛点燃,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分组实验)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生1:我看到它燃了。
生2:我看见蜡烛熔化了,流下来。
生3:蜡烛燃烧能发出红光。
生4:我觉得燃烧还产生了热。
请同学回顾前面还接触到哪些燃烧的现象?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师: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师:火是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师: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是燃烧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师:同学们刚才都做了蜡烛的燃烧实验,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试着做燃烧实验(注:请一生上台,但不给予任何条件)。
生:这样不行。
师:由此同学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问题呢?生1:我想了解一下燃烧的知识。
生2:哪些东西可以燃烧?生3:怎样才能产生燃烧?生4:我觉得燃烧必须有东西才行,还要有火。
生5:我觉得燃烧需要摩擦。
生6:燃烧究竟需要什么条件?生7:燃烧究竟是怎么回事?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
最新初中教案-燃烧与灭火沪教版原创 精品
![最新初中教案-燃烧与灭火沪教版原创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0ca77e1fab069dc502201ba.png)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爆炸发生的条件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3、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粉尘的爆炸条件与原理通过燃烧条件的分析,学会对概念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看到红色粉笔,让我想到了跳动的火焰,怎样才能产生火呢?(学生回答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燃烧。
教师引导: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讨论:略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非常勇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的燃烧现象,请大家把你感兴趣的燃烧现象填写到教材P88的表4-1中。
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能不能根据燃烧的共同特征对燃烧下个定义呢?学生讨论:略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请结合你的看法说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后板书)板书: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教师引导: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下面我们用实验方法来探究。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
学生观察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却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也没有燃烧。
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演示实验:把空气用一导气管送入水底与白磷接触,可见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冒出白烟。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和灭火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798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6.png)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及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重点】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师点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1)燃放焰火;(2)火箭升空;(3)森林大火;(4)火灾现场。
学生观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聆听学生讨论,以手势或眼神给学生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
)【教师引导】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总之,火给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我们如何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教师引导】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回顾氧气的化学性质中碳、硫、磷、铁、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们相互交流。
【学生讨论】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通过讨论,把学生感兴趣的燃烧现象填写到教材92页的表4-1中。
燃烧的事例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
归纳总结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燃烧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请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说说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实验2、用烧杯罩住燃烧的蜡烛。
实验3、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木炭和煤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实验成果,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回答: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结论是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
化学初三沪教版4.1燃烧与灭火教案
![化学初三沪教版4.1燃烧与灭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50613f5335a8103d2200a.png)
化学初三沪教版4.1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具准备]: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2、药品及其它:水、碱面、白醋、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红磷、热水、胶水、滤纸、展示台、自制教具、小刀、湿抹布、沙土、药匙、石棉、铁棒、纸条、纸卷、酒精、水、点滴板3、多媒体、自制教具[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①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②结合生活经验,总结燃烧的特征。
①展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图片。
②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定义燃烧的概念。
①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发言。
①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燃烧的条件。
③评价各组的探究活动。
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灭火的原理防火自救常识①观察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②讨论、分析燃烧的发生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①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②展示教具,归纳总结,突破难点。
①参与灭火行动。
②从同学们的灭火实践中总结出灭火原理及方法。
①模拟火灾现场。
②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灭火〕,给学生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在学生的灭火行动中给予帮助,并做出评价。
④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原理及方法。
①讨论交流如果生活中遇到火情应如何灭火与自救。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教案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2e1d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2.png)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对比实验。
(2)根据燃烧条件推测灭火的原理,通过生活中实例归纳灭火的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防火灭火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控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教学过程【新知研习】【板块一:引入】同学们,这是燃烧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
火给我们生活提供了热量,给人类带来光明,是产生动力的主要来源,还能把我们带进未知世界。
我也祝在座的各位生活红红火火。
不过失去控制的火也会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大火无情。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今天的课题――《燃烧的条件》【目标展示】一起读一遍【板块二:燃烧的特征】(引入)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所知道的事例填写在课本P92表4-1中。
请归纳燃烧的特征可为: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判断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设问)火是怎样烧起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燃烧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1. 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举例说明燃烧条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2. 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如何用正确的方法使燃着的酒精灯熄灭呢?为什么盖上灯帽酒精灯就熄灭了?从中你能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燃烧条件二:燃烧需要氧气小木条和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煤燃烧的图片(解释)怎样使煤燃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煤和木条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不同的(补问)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简要说明)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所固有的性质,一般来讲是固定不变的。
根据着火点不同,我们可以了解点燃不同物质的方法。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1《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2a02a7daef5ef7bb0d3c08.png)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探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2、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已接触到了燃烧的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相关情况。
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磷等物质的燃烧。
而且还知道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所以说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
再者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也感受到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归纳与理解。
五、教学设计意图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平时也接触过有关燃烧的具体事例,所以本课就从播放有关燃烧的课件、视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再者,通过观看有关火场逃生的课件,让学生学会火场逃生自救的方法。
最后,通过有奖竞答活动解释相关的成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流程:创设情境—温故知新、得出燃烧概念——探究燃烧条件——探究灭火原理——实践应用,火场逃生——解疑释惑(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数十亿财产的损失播放2015年6月27日晚,台湾新北市八仙乐园举办彩色派对发生的粉尘燃所以我们在利用火为人类造福的同时环节二: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活动一:发光、放热、剧烈、有氧气参与(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问题】: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需要可燃物;猜想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猜想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744c3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4.png)
-开展小组互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课后延伸:布置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奥秘。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燃烧和灭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源自朋友,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实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引导: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燃烧反应的本质和灭火原理。
3.实践操作: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防火、环保和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火灾应急预案: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火灾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应急联系人等,提高家庭的火灾应对能力。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灭火原理及方法,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火灾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践操作:开展实验课,让学生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在实验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九年级化学上《4.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4.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7055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e.png)
九年级化学上《4.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沪教版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4.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沪教版沪教九上《4.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认知性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放几幅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用心爱心专心(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沪教版(上海) 九年级第一学期 4.1燃烧与灭火教案
![沪教版(上海) 九年级第一学期 4.1燃烧与灭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afa8627d3240c8547ef67.png)
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联系生产及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得出燃烧条件、防火和灭火一些有效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难点: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对着火点的理解三、教学用品:药品:蜡烛、石块、镁带、二氧化碳、火柴、木条仪器:石棉网、酒精灯、坩埚钳、集气瓶、四、教学模式;实验讨论与讲述相结合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引入【视频】播放视频火的起源和火灾。
【讲解】火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火。
但如果使用不当,便会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过渡】既然火的安全使用如此重要,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以下燃烧和灭火。
观看视频于生活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树立安全用火的观念。
知识回顾【过渡】本节课已不是我们大家在化学课程中第一次接触燃烧了。
【ppt展示】请同学们打开学案,完成相关的内容【提问】请大家一起来描述一下实验实验现象,并尝试着寻找共同点。
【讲解】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学生思考并完成学案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都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回答】燃烧:物质与氧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回忆,学生自主总结定义。
为后续课程完善修整定义做铺垫。
六、板书设计4.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2.助燃物(氧气并非唯一的助燃物)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灭火三方法;1.隔绝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可降低七、作业布置:1、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2、零负担部分练习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xYzKw 学优中考网xYzkw]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