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腺性膀胱炎诊治体会
7例 中 , 痊 愈 , 9例 7 吡 本 因 素后 , 治疗 效 果 良好 。 有学 者 认 为 , 囊 基 喜 树 碱 、 柔 比星 等 。 组 病 例 显 示 不 意 。 而单 纯 电切 组 l 性 膀胱 炎 和 腺 性 膀胱 炎均 由 B u n氏 巢 同药 物 灌 注疗 效 无 显著 差 异 。 rn 发 展而 来 ,两 者 可 能 为 同一 疾 病 的 不 同 例 在术 后 3 1 ~ 2个 月 复 发 , 例 癌 变 。 因 1 电 切 治 疗 时 .由 于腺 性 膀 胱 炎 为顽 此 .经 尿 道 汽 化 电切 术 后 有 效 的 药物 膀
尿 红 好 症 的 膀 胱 上 皮 增 生 性 病 变 . 自从 1 8 8 7年 检 下形 态及 病 理 检 查 : 滤 泡 样 水 肿 型 : 正 常 . 常 规 无 白细 胞 , 细 胞 ; 转 : ① 4 3例 , 泡 末 端 透 明 . 脆 , 膜 充 血 、 状 基 本 消 失 . 有 镜 下 血 尿或 白细 胞 , 滤 质 粘 偶 膀 V n Lm e k首 次 报 道 后 . 直 被 泌 尿 外 o ib c 一
尿 常 规 检查 , 下 血 尿 4 镜 9例 , C + 2 生 理 盐 水 4 mL灌 入 膀 胱 , 可 能 保 留 。 在 前 列 腺 增 生 、膀 胱 颈 硬 化 致 膀胱 出 口 WB ( )7 0 尽
例 。3 7例 行 尿 培 养 均 为 阴性 。 1 0例 行 每周 1 , 6次 ; 2周 1次 共 6次 ; 次 共 每 其 梗 阻 、 染 、 性 尿 道 肉 阜 等 因 素 后 , 感 女 治
无 症 水 肿 , 滤 泡 样 改 变 ; 乳 头 状 瘤 型 ;1 胱 镜 复查 粘 膜 病 变 较 前 减 轻 ; 效 : 状 科 及 病 理 科 医 师 所 重 视 .近 年 来 发 病 有 呈 ② 1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盆腔脂肪堆积和膀胱炎症。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经治疗过3例患者,以下是我对这些病例的治疗体会。
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我采取了综合治疗的方法。
首先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展,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等。
在确认诊断后,我采取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减少盆腔脂肪的积累。
而物理疗法则包括了针灸、推拿、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盆腔脂肪增多症引起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我采取了以消炎为主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必要的检查后,我为患者开具了抗炎消炎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还进行了局部治疗,如膀胱冲洗等。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较为简单和直接,通过合理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案,患者的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药物治疗方面,由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和腺性膀胱炎属于慢性疾病,因此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需有耐心和恒心。
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物理疗法中,推拿和针灸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运动疗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免过度运动引起其他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和积极性非常重要。
一方面,患者要有良好的治疗信念和态度,坚持按医嘱进行治疗。
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的盆腔疾病,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物理疗法的指导和运动锻炼的个性化设计。
腺性膀胱炎52例诊治体会
腺性膀胱炎52例诊治体会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2000年3月至2 007年5月,我们共收治腺性膀胱炎5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27~72岁,平均43岁。
临床表现:单纯尿频18例,伴尿急、尿痛34例,肉眼血尿8例,镜下血尿13例,排尿困难11例,伴前列腺增生9例,膀胱颈后唇抬高6例,并发膀胱结石5例。
52例均行B超检查,上尿路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者12例,白细胞:5~10个/HP 2例,10~20个/HP 15例,20~30个/HP 16例,满视野7例,48例行中段尿培养,阴性34例,14例有细菌生长,,行CT检查26例,3例疑膀胱占位,9例膀胱壁增厚,余未见异常。
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者8例,三角区者26例,三角区及颈部者14例,三角区及颈部、侧壁者者4例。
镜下可见:病变区黏膜滤泡样改变,或呈息肉样改变,或呈水草样,常成簇存在;病变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增粗,间有点状出血,但绒毛或滤泡上无血管生长,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抗炎治疗1周左右,对病变局限者,单纯行经尿道电切术(TUR)18例,对病史长、病变范围较广者行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34例,(其中,使用丝裂霉素12例,羟基喜树碱22例),方法为:丝裂霉素10 mg或羟基喜树碱10 mg加生理盐水20 ml,插导尿管后行膀胱灌注,每周一次,8次后改为每月一次,3个月后复查膀胱镜并随机取活检,根据情况停止灌注或继续灌注3~6个月,伴BPH者,行TUR-P,膀胱颈太高者行膀胱颈电切术,并发膀胱结石者行气压弹道碎石。
1.3 疗效判断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随机活检正常。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间断性的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偶有血尿或白细胞5~10个/HP,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或有散在的病灶未愈。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膀胱镜复查无明显改善。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了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此,我们结合这3例病例,总结了一些治疗体会,以飨读者。
要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及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做出全面的评估。
盆腔脂肪增多症通常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和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的,而腺性膀胱炎则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炎症引起的。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要仔细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疾病的发病史,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加强运动和饮食管理。
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我们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运动来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并配合饮食管理,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从而有效控制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发展并促进康复。
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我们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系统抗感染治疗,使用了经验丰富的抗生素类药物,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表现,更要注重患者的自我保健,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从根本上避免疾病的复发。
心理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定期复查和随访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我们要定期进行复查,及时评估疾病的状况,并针对患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和医疗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持续的治疗和护理。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且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盆腔肥胖、月经不调、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由于盆腔内脂肪过多堆积导致的一种疾病,而腺性膀胱炎则是由于膀胱黏膜的炎症引起的疾病。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病史回顾:患者1:女性,42岁,自述月经不调3年,伴有盆腔疼痛。
入院查体:盆腔充盈、质软;腹部CT示盆腔内脂肪堆积。
B超示膀胱壁增厚。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1、2、3的病情特点,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我们采用了内分泌调节药物,帮助患者调整内分泌平衡,减少脂肪的堆积。
结合中药和针灸疗法,改善患者的盆腔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和消退。
对于腺性膀胱炎,我们采用了抗菌药物和止痛药物,帮助患者控制炎症的扩散,减轻膀胱疼痛。
2. 物理治疗:我们采用了盆底康复操、盆底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腔循环,减轻盆腔压力。
3. 手术治疗:对于患者3的子宫肌瘤,我们决定采用微创手术,帮助患者切除肿瘤,结合内分泌调节药物,帮助患者避免术后复发。
治疗效果及体会: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1、2、3的症状明显减轻,月经恢复正常,盆腔疼痛明显减轻,腹部CT和B超检查显示脂肪堆积和膀胱壁增厚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意识到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妇科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这也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我们深刻认识到综合治疗在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中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分泌,减少脂肪堆积;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腔循环;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切除肿瘤,减轻疼痛症状。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脂肪组织的过多积聚。
该病
多发生在女性,常伴有盆腔脏器下垂、盆腔疼痛等症状。
腺性膀胱炎则是一种膀胱黏膜的
炎症疾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本文报告了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
会。
患者1为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频尿、尿急、尿痛。
经盆腔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脂肪增多,膀胱黏膜充血,脓性分泌物增多。
诊断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期间,首先使用抗生素治疗膀胱炎,同时采用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随着治疗的
进展,患者的频尿、尿急等症状逐渐减轻,膀胱镜检查也显示膀胱黏膜充血减轻。
最终患
者症状完全缓解,膀胱炎得到治愈,盆腔脂肪增多程度也有所改善。
通过这3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中医疗法的辅助。
抗生素治疗是首选,可以有效治疗膀胱炎,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引起抗药性。
中医疗法如针刺、艾灸
等可通过调整盆腔组织的功能,促进腰椎间盘的恢复和脂肪的代谢,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
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的效果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
近期本医院收治了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积
累了一定的治疗体会。
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尿液、血液、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
如果发现腺性膀胱炎,应该针对其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病毒感染应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
此外,要注意给予
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腔镜手术等。
手术切除
虽然能够有效地减少脂肪团的体积,但在手术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和疼痛,并且需要
更长的术后恢复期。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其创伤更小,恢复期更短,并且具有精准的操作能力。
在腔镜手术中,我们通常会利用腹腔镜或腔镜进行手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盆腔内的
情况,然后利用手术器械进行操作,以达到减轻膀胱压力的效果。
此外,在手术中如果发
现患者合并有输尿管受压等情况,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尽快进行处理,以防后续并发症的
发生。
总之,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治疗的效
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病变,其特征是盆腔内脂肪组织的增加。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炎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的炎症,同时有腺体增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在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们的三例治疗体会。
病例1:女性,40岁,主要症状为盆腔疼痛和尿频。
查体发现盆腔区域有明显压痛。
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结合膏药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疼痛的缓解和炎症的控制。
通过控制炎症反应,盆腔脂肪增多逐渐得到改善。
病例2: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尿频和尿急。
查体发现腹股沟区域有肿块。
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
手术中,我们采取最佳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且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通过以上三例病例的治疗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1. 个体化治疗:由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合并症等。
2.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予以综合应用。
3. 注意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憋尿等不良习惯。
4. 预防和调理:对于已经治愈的患者,应进行预防和调理,避免病情复发。
定期复查和随访是必要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病变,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改善生活习惯和预防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体会
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或吡柔 比星膀胱灌注治疗 , 我们认为该方法 疗效 确切 、 良反应少 , 不 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治疗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 Vc r , et R, e n e. e t e r ir i a g fh 1 io E R u r t e M M l m d R ai of a v c ne o t a cv p l te h s e e
上皮 分泌黏液形成腺样小囊 J 。 病率 、 复发率有增高 的趋势 。 目 前具体病 因不 清 , 治疗方法多 , 但 杯状细胞 ,
疗效不理想。我 院于 2 0 20 0 1— 0 7年共收治腺性 膀胱炎 4 2例 , 采 3 3 治疗 .
将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
常规抗感染 1周 。1 后开始 用化疗 药 ( 裂霉素 或吡柔 比星 ) 作用低 , 周 丝 可通 过掌 握药物浓度 、 留时 间及疗程 来控制 全身和 保
作膀胱灌注 , 中 2 用丝 裂霉 素 2 +生理盐 水 4 l1 局部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其 6例 0mg 0r ,6 n 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有利于及时发现复发及 例用吡柔 比星 3 g Om +生理盐 水 4 n 膀胱灌 注。药液保 留 2h 恶变 。本组 4 0r l 2例均采用汽化 电切加膀胱灌 注化 疗 , 中 3 其 9例无 且每隔半小时向仰卧 、 卧、 侧卧 、 俯 左 右侧 卧更换体 位一次 , 周 复发 , 每 3例复发 中的 2例再 次上述 治疗 未再 复发 , 无严 重并发 症 1 次共 8次 , 此后 每月 1 次共 1 。术后 1年内每 3个月 复查膀 病例 , 0次 疗效满意 。通过对 本组 4 2例腺性 膀胱 炎患者采 用经尿 道 胱镜 1 , 次 以后每 6个月复查 1次 , 连续 2年 。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此,我们将分享这三位患者的治疗经验,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患者1:女性,45岁,主诉腹痛、尿频尿急,盆腔CT示盆腔脂肪增多,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黏膜充血水肿。
诊断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采用中药熏洗、盆底肌康复训练、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联合局部治疗。
治疗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腹痛明显减轻,尿频尿急症状得到缓解,盆腔CT复查示盆腔脂肪明显减少,膀胱镜检查显示黏膜水肿减轻。
综合上述三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1. 综合治疗效果更佳: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可能不佳,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包括药物治疗、理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则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理疗等方法。
3. 持续康复训练: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盆腔器官的支撑功能,减轻盆腔脂肪对膀胱的压迫,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4. 重视预防和保健: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预防和保健同样重要。
患者应该适度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综合治疗效果更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持续康复训练非常重要,预防和保健同样重要。
希望我们的治疗体会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腺性膀胱炎37例诊治体会
腺性膀胱炎37例诊治体会【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电切术腺性膀胱炎是泌尿外科慢性难治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良性病变,随泌尿腔镜的广泛应用及病例检查的技术提高,近些年此类病人的检出率在提高。
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
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我科2007年3月—2011年3月从有尿道综合症,镜下和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久治不愈及其它病变的296例病人当中,经做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有37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4例,女33例,年龄32—60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4年,临床症状为单纯尿频15例,腹痛伴血尿3例,尿道综合症19例(其中尿道口处女膜融合5例,尿道口肉阜4例,尿道口血管瘤1例,尿道良性肿瘤1例,尿道憩室3例膀胱颈口挛缩1例),4例男性其中2例伴膀胱结石,并且病程长。
2例伴前列腺增生。
37例均做B超检查,2例报有膀胱结石,7例报有膀胱局部占位(其中1例伴有一侧肾中度积水及患侧输卵管全程扩张,经静脉肾盂造影为患侧输尿管口狭窄),11例报有膀胱粘膜毛糙并有局限性增厚。
37例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粘膜主要在膀胱三角区输尿管间隙、膀胱颈部、输尿口周围、部分后尿道。
病变形态各异,范围大小不等,有粘膜滤泡样成簇拥改变,泡上端在镜下发亮,颈部稍白,并有一种硬化的感觉,亦有似息肉、水草样病变,可随水流漂浮,病变区粘膜水肿、充血,间或有点状出血。
37例均行病理检查,其取点均在2处以上,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其中3例增生治跃。
2 治疗37例均行电切术(TUR)28例加术后丝裂毒素灌注,丝裂毒素20mg,生理盐水40毫升,每周1次,连用8次后,每月1次,连用一年,其它诱因需要做外科手术处理的也都同期或分期处理。
3 疗效37例中获得随访34例(有3例失访),随访时间12月—35月不等,均在3个月查膀胱镜1次,1.5年后每6个月一次,2年后停,37例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24个月再次复发,给再次TUR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仍为腺性膀胱炎,术后改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至今未见复发,有3例病人术后复查膀胱镜。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摘要】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伴有腺性膀胱炎。
本文通过对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病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尿频等症状,治疗方案选择了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显示手术后腹痛明显减轻,尿频症状得到缓解。
并发症管理主要是术后感染和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疗效持续观察显示患者恢复良好。
治疗体会总结认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很重要,临床意义在于提供了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和腺性膀胱炎的治疗经验。
展望未来希望能开展更多的研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关键词】盆腔脂肪增多症、腺性膀胱炎、治疗、病例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评估、并发症管理、疗效持续观察、治疗体会总结、临床意义、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疾病背景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征是盆腔内脂肪组织增生过多,造成对盆腔器官的压迫和影响。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腹部胀痛、排尿困难、尿频、盆腔肌肉紧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饮食不当等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对于这种疾病的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不同的患者病情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这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1.2 治疗重要性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治疗可以避免疾病的进展和复发,降低治疗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面而综合的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是近年来频繁发现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内脂肪过多,影响生殖器官功能和邻近器官的功能。
而腺性膀胱炎则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
这两种疾病相互影响,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将介绍三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病例分析:患者女,46岁,上腹部持续疼痛1年余,经常排尿不畅,检查发现盆腔脂肪增多,同时合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为肠镜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患者肠镜治疗后,在保护盆底和膀胱下垂的前提下,清除了约10 kg的肠减压物质,有效改善了腺性膀胱炎症状。
同时,患者口服雌激素和氨溴索缓解瘙痒、神经炎症状,并行泌尿系消毒治疗。
治疗结束后1年内复查病情稳定。
患者女,32岁,有长期排尿困难、尿急、尿频等症状。
经检查发现盆腔脂肪增多,同时合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经导管在静脉内注入冻结肉毒素,通过肌肉松弛和肌肉萎缩的作用降低腺性膀胱炎症状。
同时患者口服中药和磺酰脲等药物,持续10个月治疗。
治疗结束后症状明显改善,排尿变得顺畅。
随访半年内未复发。
总结: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肠镜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避免出现并发症。
女性腺性膀胱炎31例治疗体会
【 ] 王忠诚. 1 神经 外科 学 [ . 汉 : M] 武 湖北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8:91—6 3. 9 6 9
[ ] Td , si T kk r K, t1 Tet et vr i 7 oo U u M, aa ua e a. r m n o s e - T a e en f
lrb o d co t r k n s n a c i e mo d l P r 1 Ca a lo lt l u o i a e i a n l e : a t . - l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e t vnr ua bo at o l J . ersr y uni r etcl l d cs m le [ ] N uougr, na i r o d e
第1 期
李
菲, . 等 脑室内出血 的尿激酶灌注治疗
6 7
脑室外 引 流管 的通 畅 与否 是 溶 栓 引 流成 功 的关 键 。为避 免血凝块 阻 塞脑 室 引 流管 造 成 引流 失败 , 本
[ ] Sa i A, a pe L,e l . e o hgcdl o f 2 hpr S C m bl R Su yT H m r ai i t no o l l r a i
t ut vnr l:no iospei r J . ersr , h f r etc a m nu rd  ̄ [ ] JN uoug eo h ie e
腺性膀胱炎18例诊疗体会
腺性膀胱炎18例诊疗体会【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99年由Stoerck 第一描述,临床较少见。
我院1986年1月~2005年1月共诊治18例该病患者,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熟悉,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岁。
病症要紧为尿急、尿频、尿痛8例,排尿困难6例;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
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部5例及侧壁10例,三角区2例,前壁1例。
表现为3种类型:(1)乳头状增生型(12例),膀胱黏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
(2)片状增生型(4例),膀胱黏膜呈绒毛状或片状增生。
(3)慢性炎症型(2例),膀胱黏膜呈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面和滤泡。
3种类型均经取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医治方式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黏膜层剥离术10例,膀胱部份切除术4例,经尿道电灼2例和经尿道电切1例,在局麻下用1%AgNO 3 膀胱灌洗1例。
2 结果16例医治后病症消失,无复发;2例病灶位于左侧壁的片状增生型膀胱炎,采纳膀胱膜剥离术医治复发3次,复发部位别离在膀胱颈部、右边壁和前壁;表现为慢性炎症型(2例)和片状增生型(4例),别离采纳电灼(2次)和膀胱部份切除术治愈。
随访时刻18~117个月,平均年,无恶变。
3 讨论病因腺性膀胱炎病因尚有争辩。
目前一样以为是由膀胱感染、阻塞、结石及过敏体质等慢性刺激引发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
正常膀胱内并无腺组织,Edward(1972)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提出两种假说:(1)正常尿路上皮的间变;(2)内胚层组织的胚胎残留。
在此基础上如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使基内幕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细胞巢,巢的中心部份细胞退化而形成囊腔称为囊性膀胱炎,目前关于本病尚无统一命名。
Parker(1970)报导32例囊性膀胱炎及8例腺性膀胱炎,其中38例(95%)存在感染、阻塞和结石等。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脂肪团增厚,引起阴部、下腹部疼痛、腰骶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腺性膀胱炎是PCS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较为复杂。
本文通过对3例PCS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总结出了一些治疗经验,供临床医生参考和借鉴。
病例1:女性,32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下腹部胀痛、压迫感,尿频、尿急,尿时疼痛,特别是在月经期加重。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诊为PCS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综合应用。
药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生素,以缓解疼痛和控制感染。
联合使用中药调理气血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为了解决盆腔脂肪增多问题,患者接受了介入手术。
经导管经腹腔入路进入盆腔脂肪区,注射硬化剂,促使脂肪凝固和萎缩,以减轻症状。
同时行膀胱冲洗术,清洁膀胱,并排除炎症刺激物。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下腹部疼痛和尿频症状明显改善,月经期的痛经也减轻了。
治疗方案: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采用局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以促进盆腔循环,减轻症状。
定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加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患者的症状。
PCS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疾病的综合征,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等方面的因素。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康复。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如髂骨和/或骶骨脂肪足以突出到盆腔腔内的程度)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等代谢紊乱相关。
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与激素水平异常有关的膀胱炎类型,通常表现为膀胱疼痛和尿频尿急。
在我临床实践中,遇到了3例同患盆腔脂肪增多症和并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以下是我的治疗体会。
所有三例患者都是年轻女性,主要症状为盆腔疼痛、性交疼痛、尿频尿急和膀胱疼痛。
初诊时,我先进行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状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
然后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外阴检查、内阴道检查和盆腔B超检查。
盆腔脂肪增多和并腺性膀胱炎在B超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帮助做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方面,我采取了综合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我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控制、减少密集性运动、减少精神压力等。
我推荐患者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
对于膀胱炎症状,我推荐患者饮用大量水以稀释尿液,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咖啡、辣椒等。
药物治疗方面,我给予患者抗炎药和镇痛药来缓解疼痛症状。
对于膀胱炎症状明显的患者,我还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处理盆腔脂肪增多的我还给予患者调理内分泌功能的药物,以帮助纠正代谢紊乱和激素水平异常。
我还采用了针灸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选择了一些与盆腔器官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帮助缓解疼痛和调节内分泌功能。
综合治疗后,所有三例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缓解。
盆腔疼痛和性交疼痛减轻,尿频尿急和膀胱疼痛也明显减少。
患者的月经状况也有所改善,周期更加规律。
在治疗这三例患者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针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和并腺性膀胱炎的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的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处理患者的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问题也是治疗的重点。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
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
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
占15.5%。
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
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腺性膀胱炎。
2 治疗方法2.1 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 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
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cm,深度达到黏膜下层。
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
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mg/次),保留1~2h。
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
8~12周为1个疗程。
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
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3 疗效观察3.1 疗效判断标准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正常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偶有红细胞或白细胞,膀胱镜检查病变较治疗前缩小或消失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复发,复查尿常规及膀胱无改善或复发为无效。
3.2 结果32例中获得随访30例,失访2例。
随访期限6~24月。
保守治疗3例,好转1例,失访1例,无效1例。
尿道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26例,失访1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1例。
尿道电切术+抗感染治疗3例,治愈2例,好转1例,失访1例。
30例随访无一例发生癌变。
4 讨论腺性膀胱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化为腺性成分以及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所致[1]。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与腺性膀胱炎并存。
我通过治疗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获得了一些治疗体会,现在将其总结如下。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由于盆腔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盆腔内器官受压的一种疾病。
患者常会出现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而腺性膀胱炎则是由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膀胱黏膜炎症,患者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两种疾病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进行,可以直接去除脂肪堆积,并恢复盆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和西药,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平衡等作用来缓解疼痛和月经不调等症状。
在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还需要注意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对于腺性膀胱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局部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可以通过杀灭细菌来缓解尿路感染的症状,并逐渐恢复膀胱黏膜的正常状态。
局部抗感染治疗则可以通过灌注抗生素药物来直接杀灭细菌,并消除炎症反应。
对于综合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病例,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宣教,提醒其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的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综合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互动。
通过治疗这3例病例,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帮助更多的患者,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3-12T14:10:01.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菅培才
[导读] 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 菅培才
(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西铭分院 030052)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电切式膀胱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56-02 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
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
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
占15.5%。
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
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腺性膀胱炎。
2 治疗方法
2.1 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 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
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cm,深度达到黏膜下层。
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
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mg/次),保留1~2h。
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
8~12周为1个疗程。
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
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断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正常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偶有红细胞或白细胞,膀胱镜检查病变较治疗前缩小或消失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复发,复查尿常规及膀胱无改善或复发为无效。
3.2 结果
32例中获得随访30例,失访2例。
随访期限6~24月。
保守治疗3例,好转1例,失访1例,无效1例。
尿道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26例,失访1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1例。
尿道电切术+抗感染治疗3例,治愈2例,好转1例,失访1例。
30例随访无一例发生癌变。
4 讨论
腺性膀胱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化为腺性成分以及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所致[1]。
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
目前病因尚未最终肯定。
本组资料有尿路刺激症状25例(78.1%),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2]。
也有学者认为膀胱和直肠均来源于原始生死腔,直肠从尿生殖隔分离时可能有胚胎残余遗留移位。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腺成分,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部及三角区,可能与此有关[3]。
有的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多数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异常,故不必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灌注,只有那些有明显核异常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可以考虑灌注化疗[3]。
单纯抗感染组治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膀胱镜下改变难以消除,但其症状多可改善,故可作为一般辅助治疗。
单纯灌注化疗组及开放手术组病例较少以得出确切结论。
从总体治愈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甚理想,主要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及解除其诱因。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都为非特异性的。
但最为常见的是三大症状即膀胱尿路激惹征、血尿和排尿困难。
排粘液尿者则高度提示腺性膀胱炎。
确诊主要依赖于膀胱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膀胱镜的粘膜征象可分六型:①乳头状瘤样型(菜花样型);②乳头样水肿结构型;③囊肿型(滤泡样型);④实性绒毛样增生型(慢性炎症或粘膜粗糙型);⑤粘膜下出血型;⑥粘膜无显著性改变型。
羟基喜树碱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腺性膀胱炎局部灌注治疗的常用药物。
其作用靶点,拓朴异构酶可使DNA双链的螺旋解开,并使一条链暂时断开,通过断开的缺口完成一次解旋,断链又联结起来,它们抵制酶DNA拓朴构酶是通过捕获“酶—DNA复合物”(可切断的复合物)而实现的,使酶与DNA断裂复合物稳定,从而干扰DNA复制,起到抗肿瘤作用,羟基喜树碱亦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抵制作用,阻止癌细胞进入分裂期而杀死癌细胞。
确定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因素很重要。
故清除梗阻病变、结石或其他慢性刺激的原因,可使症状及膀胱病变完全消失。
本组尿道电切术29例。
切除范围应超过病灶1cm范围。
有蒂、单一的乳头状瘤样型可作膀胱部分切除,亦可作尿道电切术。
内窥镜手术因具可反复操作、创伤轻微之优点,可作为腺性膀胱炎治疗的首选方法。
同时仍需辅以局部灌注治疗,包括化疗及卡介苗注射治疗。
由于本病易复发,亦有可能癌变,必须定期膀胱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章咏棠.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及前列腺疾病.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10):437.
[2] 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1.
[3] 位志峰,叶章群,陈志强等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及预后.临床外科杂志,2007,15(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