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

合集下载

《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1 入门四问(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1 入门四问(共19张PPT)

单元风向标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分类 经部 史部
范围
主要是儒家的经 典。
指记载历史兴衰 治乱和各种人物 以及制度沿革等 的历史书。
内容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 《书》《礼》《易》《春秋》,称为 “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 经”,即《周易》《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左 传》《公羊传》《谷梁传》《论 语》《孝经》《孟子》《尔雅》。
《坛经》《百喻经》
《贞观政要》《明夷待访 录》(《原君》)
《朱子语类》《童心说》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单元风向标
单元主题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选文时代 明代 明代、清 代 近代
学术范畴 科技 学术思想 文学思想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天工开物》《徐霞客游 记》(《麻叶洞天》) 《日知录》《文史通义》 (《浙东学术》)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 论》《<人境庐诗草>自序》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
两汉至 隋唐
程。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史学的 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 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
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百喻经》 《坛经》《贞 观政要》等。
单元风向标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时期 文化背景与特点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
宋代
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其他
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 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单元风向标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四、怎样学习本书? 我们在通过本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时,要理解该书采用了撮其纲 要的手法,即从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选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经 典”作为我们研读的对象。在单元的分列上,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 排。一条线索是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 要方面。除了本单元属于中国文化经典概况的介绍外,以下九个单 元依次是有关儒家和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 学、学术、文学等方面的经典。另一条线索则大体是依时间顺序 纵向展开的,从春秋战国起(第二、三、四单元),经汉唐(第五、六 单元),至宋明(第七、八单元),结束于清代(第九、十单元),大致与中 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具 体如下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①《入门四问》优秀课件(24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①《入门四问》优秀课件(24张)
•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 复谏。(《礼记·内则》)[注]①起:更加。
•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 识。
• 【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 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 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 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 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 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 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 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 经、尔雅、孟子。
四书: 南宋朱熹编辑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史部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 明文选》)。
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 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 状况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题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
春 秋 战 国
大的变革时代。西周 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 开始瓦解,群雄争霸, 征战频繁。在这样一 个动荡的时代,大批 人才脱颖而出,各种 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 春笋般出现,形成了 所谓“百家争鸣”的
“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
“九流”:
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 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高二语文备课组个性化教学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教学难点: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二、讨论: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为什么?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三、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明确: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精品课件精选课件PPT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精品课件精选课件PPT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 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 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 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 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 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 最完美的作品。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只因眷恋而去。很久都不曾写过文章了,上一篇文章还是四个月之前的。以此去命题,并非有什么轻生的念头,只是有感而发,勿念。其实我很想做个自私的人,因为这会让你吃尽苦头又吃足了甜头。而你却依然活的天真活的开心——序。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 中唐唐肃宗的年号。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明确: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 《文选》(也叫《昭明文选》)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5、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 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特点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理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 的新动向。
第七单元 读书明理
明代
商品经济的发展,孕 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 想。
《焚书》 《童心说》
时 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对应单元
中国的科学
技术自成体系,出 现了一批杰出的 《水经注》《齐民要
科学家,也产生了 术》《九章算术》《伤 先秦至 一些伟大的科技 寒论》《营造法式》第八单元
《史通》《文史通 第三单元
义》
春秋笔法
时 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代表 作品
对应单元
唐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 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 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
《贞观政 要》
治”。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
宋代
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 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 《朱子语 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 类》
明代 类著作。明代科学 《农政全书》《本草 科学之光
家总结了前人的 纲目》《徐霞客游记》
成果,写出了一批 《天工开物》 集大成的科技著
作。
时 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代 表作品
对应单元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 《明夷待访 第六单元
(9)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10)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11)提纲挈领: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 扼要地提示出来。 (12)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13)终南捷径: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门路,也比喻达 的便捷途径。
一、“经、史、子、集”各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 《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 形成了“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 《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 子》《尔雅》。 史部: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 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 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 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例如:“你们认为古诗与现代诗有何不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教师将详细讲解新课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经典散文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三、互动探究: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让你来改写这首诗,你会怎么做?”“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四、总结归纳: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要点,如诗歌的韵律特点、文章的结构安排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点的回顾,也要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3. 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4. 结合实际例子,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案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明确]“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如下图:分类释义内容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五史。

此外还有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明确]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其具体特点如下:时期文化背景与特点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春秋战国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一经传入,不可避免地带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门四问》教案
这个单元,为全书的绪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案借鉴参考了网络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
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
“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学习,建议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

因时间关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一、导入
问题导入:
探讨问题1: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新的世纪,我们的“阅读渴望”是什么?
教师引导:讨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热,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明确:
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今天,我们需要继续阅读经典,阅读传统!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

探讨问题2:联系现实,思考:网络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的思考。

教师明确: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一句话,现在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

可是老师想要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二、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
明确: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
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检查自学情况: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明确: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明确:
“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明确:
“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

“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明确:
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

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问题设计说明:以上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延伸)
三、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例表格,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四、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可在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成才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


五、学生自学“怎样学习本书”。

1、要点:让学生把握本书的编辑思路、结构框架,明确学习本书的一些方法。

2、结合前面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各自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面临着那些困惑?
明确: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让学生归纳学习经典的可行方法。

可以列举的经典阅读方法:A、咬文嚼字。

(结合朱光潜先生的散文《咬文嚼字》);B、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陶渊明之读书法)
四、课后作业:
1、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2、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阅读书目。

3、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下你的思考与感悟。

4、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