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考点串讲
审计学串讲
《审计学》串讲一、名词1、逆查法2、顺查法3、查询法4、独立性5、专业胜任能力6、审计准则7、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8、质量控制准则9、鉴证业务10、审计业务约定书11、认定12、审计重要性13、控制风险13、审计风险14、制度基础审计14、控制测试15、实质性程序16、环境证据17、检查18、监盘19、总体审计策略20、当期档案21、积极函证22、消极函证23、分析性程序24、审计工作底稿25、风险评估程序26、内部控制27、存货监盘计划28、标准审计报告29、控制环境30、进一步审计程序二、简答论述1、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2、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3、注册会计师保密原则豁免的条件4、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5、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什么是认定?如何确定具体审计目标?)6、独立性原则及应回避的情形7、什么是具体审计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8、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9、如何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10、考虑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原则11、对销售业务实施截止性测试的方法及其实现的审计目标12、应付账款的完整性审计13、如何对存货内控制度测试和评价。
14、存货监盘程序如何执行。
15、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的内控制度16、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的区别17、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函证的条件、函证的选择对象18、确定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19、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的编制方法20、审计证据的特征三、案例实务1、职业道德规范(独立性)是否受到威胁的判断。
2、现金盘点表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应收账款函证回复的不符事项的处理5、应收与预收、应付与预付明细帐重分类6、存货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7、长期债券的盘点8、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与影响利润程度9、应付工资的分摊科目10、具体会计项目错帐分析以及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判断11、审计报告的修改或出具四、审计实施阶段原理:(进一步审计程序)(一)控制测试:内控制度1、长期投资(1)授权和职务分工(2)对长期投资凭证的保管(3)会计核算制度(4)盘点核对制度2、固定资产(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2)固定资产的账簿纪录(3)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4)明确规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合理标准(5)定期盘点固定资产3、长期借款(1)长期借款的申请要经过适当的授权(2)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3)定期的独立核对4、销售收入(1)完备的凭证和纪录制度(2)凭证预先编号(3)是否按月对帐(4)适当授权(5)职责分工(6)内部复核(二)实质性程序步骤:分析性程序1、存货: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制造成本水平2、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累计折旧除以固定资产总额、比较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固定资产使用率3、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增加与销售收入增加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本期销售退回和折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坏帐准备与应收账款金额的比率细节测试1、货币资金(1)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余额是否相符(2)库存现金的盘点(3)函证期末银行存款余额(4)取得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5)截止测试(6)审查外币现金、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7)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披露2、应收账款(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账(2)分析性复核(应收账款增加与销售收入增加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本期销售退回和折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坏帐准备与应收账款金额的比率)(3)由销售发票追查至明细账(4)由明细账追查至销售发票(5)审查发货单和销售发票(6)函证应收账款(7)审查已作为坏帐的应收账款(8)确定应收账款在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披露3、应付账款(1)取得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账(2)抽取应付账款的会计纪录和原始凭证(3)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4)截止测试(5)函证应付账款(6)确定应收账款在在会计报表上是否恰当表达与披露。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起因:南海公司事件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使用人:股东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的对象:资产负债表使用人:股东和债权人阶段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30年代到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发表意见,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还针对利润表审计的方法:测试企业内控做抽样审计鉴证的对象:对企业的内控进行控制测试,同时鉴证报表,对报表发表意见使用人: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等.阶段4.----现代审计阶段40年代后,审计国际化,法制化。
审计科串讲
• 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划分为财务报表审计, 合规审计和经营审计。
1、财务报表审计
•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 及相关附表进行的审计。审计的目的在于 查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 认会计准则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本书主要论述的是 财务报表审计。
2、合规审计
6. 服务的范围和性质 – 在确定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性质时,应当遵守
《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行为守则 包括
独立性 正直、客观性 一般准则 遵守准则 会计原则 客户机密
技术准则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容
• 一般原则:独立、客观、公正 • 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 • 对客户的责任 • 对同行的责任 • 其他责任
• 为查明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或经营 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合同,协议和有关控制标准而进行的审计。
3、经营审计
• 为评价某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在业务,经营, 管理方面的业绩,找出改进的机会并提出 改善的建议,而对一个组织的全部或部分 业务程序与方法进行的检查。
三、审计的其它分类
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 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 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1、一般原则:
• 独立性的要求 • 《职业道德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
在执行鉴证业务时,应保持实质上和形式 上的独立,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 观、公正的立场。
独立性原则
• 实质上独立 • 形式上独立
组织上的独立性; 人员上的独立性; 工作上的独立性; 经济上的独立性。
•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 我利益、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会计师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消除损害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 可接受水平。当所采取的措施不足以消除 或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 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审计串讲专题归纳汇总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业务,而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①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解除审计业务约定;②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2.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的要求为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报告不应提及:(★★★)(1)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2)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己执行的程序。
三、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一)重要性的相关知识点1.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结合金额和性质两方面。
2.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
3.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公式:=基准×%4.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5个方面)(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但应当考虑实际情况)注意:如:以资产或收入中较大的一个确定为90万元,而利润为40万元,不妥。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财务报表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如以利润为基准,浮动太大;或以资产为基准,抵债太多)5.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企业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时,采用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为基准确定重要性可能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基准:(二选一)(1)如果微利或微亏状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或企业自身经营的周期性所导致,可以考虑采用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2)采用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其他财务指标作为基准,如营业收入、总资产等。
2021年CPA《审计》串讲-第1讲
【第1章-审计概述-2/6】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有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类。 鉴证业务包括审计、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包括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等 。鉴证服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审计属于合理保证(高水平保证)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风险降至审计 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积极方式提出审计意见的基础。 审阅属于有限保证(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将审阅业务 风险降至审阅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消极方式提出审阅结论的基础。
询问、分析
较少
检查 风险
较低
较高
报表 可信度
较高
较低
无
【第1章-审计概述-3/6】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CPA、管理层、预期使用者(见下页) 2、财务报表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4、审计证据-累积性-来源 •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5、审计报告
【第1章-审计概述-4/6】
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审计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 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 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 层沟通。
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良好的职业行为;诚信;客观公正;保密;独立性 。 3、保持职业怀疑 4、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第1章-审计概述-5/6】
3、保持职业怀疑(理解4,作用3+1)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 可能表明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错报的情况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1)职业怀疑在本质上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 ,摒弃“存在即合理”的逻辑思维,寻求事务的真实情况。同时,职业怀疑与客观和公正 、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 客观和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 2)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包括但不限于:矛盾,可靠性,舞弊, 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学串讲
审计学串讲审计学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工作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工作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审计工作主体,就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即为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工作的许可者(或委托者)?审计工作的许可者泛指国家审计工作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许可,单位主管机构和有关领导的许可,它就是针对国家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的。
?(三)审计工作的客体(对象)?审计工作的客体(对象)就是被审计工作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整体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工作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工作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工作的本质应当归纳为具备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登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拆分第三节审计工作的分类和审计工作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工作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1、政府审计工作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考试辅导串讲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说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这个题型应试:二、2010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第二部分: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三、命题规律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2.考核审计准则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复习思路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会计类审计学培训讲义
《审计学》考试辅导串讲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说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这个题型应试:二、2010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第二部分: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三、命题规律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2.考核审计准则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复习思路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审计串讲-20年最新
职业道德
诚信 独立性 客观和公正 专业胜任能 力和应有的关 注 保密 良好的职业 行为
为完成审计工作,自我施加的“内控”
16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一、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 (一) 审计意见 我们审计了 A B C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 “A B C 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x 1 年 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x 1年度的利润 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以 及相关 财务报表附注。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 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 A B C 公司20x 1年 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x 1年 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 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三) 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 (四) 关键审计事项 (五) 强调事项 (六) 其他事项 (七) 其他信息 (八) 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九)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02 销售和收款循环
重要科目: 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
针对具 体循环 &会计 科目的 审计
03 生产和存货循环
货币资金循环
重要科目:
重要科目:
货币资金
存货
11
应付账款:查找未 入账负债 费用:费用细节性 测试
01
应收账款:函证, 期后收款 销售收入:截止性 认定,函证 实质性 分析程序 收入时
02 点确认
总体审计策略: 审计方向 审计范围 审计性质 审计资源
01 应当实现三个主要目 的,用以判断是否能
承接或保持业务
02 在签署的业务约定书 中需就初步业务活动 达成的一致形成书面 意见:应当包括的有 :财报审计目标和范 围,管理层责任,注
册会计师责任
接受业务委托和计 划审计工作
审计学基础串讲0830
1.1.2 审计概念的把握P1
审计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审计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即“专门机构和人员”。“独立的专门 机构”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独 立的专门人员”是指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我国现行的会计审 计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2
体制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只能是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因此,独 立的专门人员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1.1.2审计概念的表述P2
5.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审计的目的取 决于审计的职能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本书 是以内部审计为例证线索,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 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 现。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2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2
3.审计对象★★★ (2)被审计单位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 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确定、证明和监督其他资料,如会计报表、 会计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以及计划、预算、统计、合同、章程等 相关资料。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2
4.审计依据★★★ 审计的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评价和判断,据以提出 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按照审计依据的性质和内 容不同分类,审计的依据可以分为4大类。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3
5.审计的特征 (3)公正性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 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 本要求。
1.1.2 审计概念的表述P3
5.审计的特征 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委托 人以及被审计人,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2018年《审计》串讲(金鑫松)
前言2018年CPA审计12天飞跃计划12天飞跃计划之第2天【考点12】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计算货币单元抽样的总体错报的上限1.计算基本精确度:保证系数×选样间隔2.计算“大单元”:事实错报3.计算“小单元”(按错报金额降序排列):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4.上述各步骤结果加总冲刺笔记:12天飞跃计划之第4天今日目标1.提升第五章、第六章多项选择题的准确率;2.提升审计工作底稿简答题的解题能力。
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单选题–潜在分值1分)【考点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应用控制和公司层面控制1.一般控制的定义(1)为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对整个信息系统及外部各种环境要素实施的、对所有应用或控制模块有普遍影响的控制;(2)通常会影响部分或全部财务报表认定。
2.一般控制的内容一般控制包括程序开发、程序变更、程序和数据访问和计算机运行四个方面。
3.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如果计划依赖自动应用控制、系统生成的信息等,则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进行验证。
4.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应用控制一般要经过输入、处理及输出等环节,需要关注的要素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存在和发生等。
5.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常见的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第八章风险应对(多选题–潜在分值4分)12天飞跃计划之第6天今日目标•1.提升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多项选择题的准确率;•2.提升监盘、货币资金审计简答题的解题能力。
第九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综合题–潜在分值4分)【考点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1.由信用管理部门根据赊销政策在每个客户的已授权的信用额度内进行赊销审批,并在销售单上签署意见。
执行赊销信用检查时,销售部门应当与信用管理部门职责分离。
2.仓库收到经过批准的销售单时才能编制发运凭证并供货。
3.运抵指定地点后,由客户验收无误,取得其签署的发运凭证或验收单。
4.依据已授权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开具销售发票,并将发运凭证上的商品总数与相对应的销售发票上的商品总数进行比较。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补充)
审计学原理串讲资料补充内容
1 风险基础审计目标
风险基础审计,又称为风险导向审计,立 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
2 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 性测试的范围与内容; 实质性测试; 撰写审计报告。
3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 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 意见。 4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 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 人谋取利益。
5.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 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 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6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 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 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 效率、效果所作出的承诺。
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 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 型的审计报告。
4 职业道德准则
包括7章32条,即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 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 其他责任 (一)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也 是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三条最重要的要求 1.独立原则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 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 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在实质上和形式上
3 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 独立审计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 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审计学》串讲讲义.doc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学习重点】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掌握)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熟悉)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性质(掌握)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虽然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但是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还是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一)认定(同P100)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三、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关注: 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应考虑的因素(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③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2.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