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2. 掌握动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3. 了解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动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 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辅资料、图片等。
2. PPT演示文稿。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播放相关动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思考:“你们能说出一些动物的名字吗?”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利用PPT讲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2. 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各类动物的特征。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动物。
2. 帮助学生发现各类动物的特点,并根据特点进行分类。
四、实例演练(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类。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15分钟)1. 利用PPT演示动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包括昆虫的变态和动物的产子、卵等。
2.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方式以及它们的繁殖方式。
六、动植物相互依存(20分钟)1. 利用PPT演示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如花和蜜蜂的关系、树木和鸟类的关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关系。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填空和选择题。
2.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小作文。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交上作业。
九、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的重点。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简介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集体备课教案,旨在为教师们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教案围绕课本内容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册课本中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1.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 动物的特征和性3. 物体的运动和力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的思考。
2. 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小型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验证。
3. 小组合作活动: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课后题或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观察和记录活动: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上的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进行综合评价。
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提高他们对研究成果的认识和反思能力。
教学资源1.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和教辅材料。
2. 实验用具和实物展示物品。
3.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时长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长为45分钟,共计约X 节课。
教学安排1. 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活动设计。
2. 课前准备和教学资源准备。
3. 课后作业和题布置。
教学反思对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效果、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结束语本教案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集体备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学。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案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探索春天里自然界的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征2. 春天的植物生长变化3. 春天的季节性疾病预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春天的特征,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 难点:季节性疾病预防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变化。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材料:植物、土壤、水等。
3. 观察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春天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3. 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春天的秘密。
5. 总结:讲解季节性疾病预防的方法,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上的不同地貌。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地球上的地貌类型3. 地球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貌类型的识别。
- 难点: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地貌图片。
- 实验法: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地球仪3. 地貌图片资料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地貌。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地貌图片,认识不同的地貌类型。
3. 实验:使用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地貌。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地球地貌的特点。
5. 总结:讲解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主要涉及第五章《气候与季节》中的内容。
具体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气候类型的特点、季节的变化原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 使学生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3. 培养学生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气候类型的特点,季节变化的原因;难点:天气与气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季节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球仪、季节图片;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的某种天气或气候现象,引导他们初步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明确二者的区别;接着介绍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 例题讲解:以地球仪为工具,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候类型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季节图片,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2. 气候类型的特点;3. 季节变化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季节变化的图片,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答案:示例图片(略);简要文字说明: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轴倾斜造成的,各地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如热带地区全年温度适宜,温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地区则有长时间的冬季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气候类型,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答案:三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海拔高,气温低,气压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太阳的作用2. 第二单元:南北方的变化3. 第三单元:春眠不觉晓4. 第四单元:一年四季在变化5. 第五单元:食物的来源6. 第六单元:食物的变化和利用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并能够解释南北方的变化。
2. 了解春季的特点,认识昆虫的生长变化。
3. 掌握四季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4. 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对食物的正确选择和利用意识。
5. 掌握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食物的存储和加工方法。
教学步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游戏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
5. 练检测:布置相关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或个人思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资源准备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 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 教学反思)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的植物》:第1节《校园里的植物》、第2节《植物的生长》。
2. 第二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连接》。
3. 第三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
4. 第四章《声音》:第1节《声音的产生》、第2节《声音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磁铁的性质、声音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电路的组成、磁铁的应用、声音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电路实验器材、磁铁、音叉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画图工具、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植物(1)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2)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植物样本进行观察。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电路(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2)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观察现象。
3. 磁铁(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的吸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4. 声音(1)实践情景引入:敲击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植物:生长过程、各部分名称。
2. 电路:组成、连接方法。
3. 磁铁:性质、应用。
4. 声音:产生、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全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1课、骨骼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前预习1. 先摸一摸自己身体中各个地方的骨头,再自由做一做活动,体会哪些地方的骨头参与了活动?从中猜想一下骨骼有什么作用?2. 观察一些动物骨头,敲开看一下它的内部和外观是什么样子的。
3 收集、了解关于骨骼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
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太阳出来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及教具:PPT、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已经备好的教学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
通过PPT展示太阳的形象,向学生介绍太阳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
3. 研究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索太阳的光和热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太阳产生光和热的理解。
4. 拓展活动
利用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不同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对太阳产生光和热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实施实验时,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
下一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的其他特点和作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主题:探索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不同生物的分类方法3. 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4. 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生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 生物的分类方法不同于平常见到的分类方法2. 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生物标本4.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的动植物,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二、学习生物多样性(10分钟)1. 通过PPT课件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利用生物标本展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生物多样性。
三、生物的分类(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
2. 利用PPT课件和实物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3.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归纳。
四、生物之间的关系(15分钟)1.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等。
2.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生物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一些具体案例。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介绍生物灭绝的原因和影响。
2. 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和珍惜生物多样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生物多样性、分类方法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珍惜生物多样性,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公民。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2. 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024年2023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1 植物的器官1.2 植物的生长过程1.3 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电路的奥秘2.1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2.2 电路的种类与原理2.3 安全用电常识3. 第三章:力的作用3.1 力的概念与分类3.2 力的测量与计算3.3 力的合成与分解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4.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4.3 宇宙的探索与认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了解电路的奥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繁殖方式电路的原理与安全用电常识力的合成与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教学重点: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常见电路的种类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地球与宇宙的认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器官模型电线、电池、灯泡、开关等电路元件弹簧测力计地球仪、天文望远镜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画图工具量角器、直尺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现象。
2. 新课:讲解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电路的组成与作用,引导学生分析电路的原理。
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力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学会力的测量与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连接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器官、生长过程、繁殖方式2. 电路组成、原理、安全用电3. 力的概念、分类、测量与计算4. 地球与宇宙的结构、特点、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植物的生长过程,画出一幅植物生长示意图。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之一:探索植物的世界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你们知道吗,植物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
比如公园里那五颜六色的花朵,它们不仅漂亮,还能吸引小蜜蜂来采蜜。
还有我们每天吃的蔬菜,像绿油油的青菜、红红的西红柿,都是植物给我们的礼物。
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会更仔细地了解植物。
我们会知道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它们需要什么才能茁壮成长。
比如,植物就像我们一样,需要喝水、吃饭(吸收养分),还需要晒太阳。
想象一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慢慢地发芽,长出叶子,变成一棵大大的树,是不是很神奇?让我们一起期待在这学期的科学课里,发现更多植物的秘密吧!《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之二:动物的奇妙生活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们。
你们有没有在动物园里看到过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卷起东西?动物们的生活可有趣啦!比如说小蚂蚁,别看它们个头小,但是它们能搬动比自己重好多倍的食物呢。
还有小燕子,每年春天都会飞回来,在屋檐下筑巢。
我们这学期的科学课呀,就要一起去探索动物们的世界。
我们会了解动物们是怎么找食物的,怎么睡觉的,怎么照顾它们的小宝宝的。
就像小狗,它们通过灵敏的鼻子来寻找食物的味道。
而猫头鹰呢,晚上不睡觉,白天睡大觉,是不是很特别?准备好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动物们的奇妙之处了吗?《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之三:点亮小灯泡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按开关,灯泡就会亮起来呢?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事情。
想象一下,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了,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
这时候,只要我们打开手电筒,或者按下电灯的开关,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是不是感觉特别棒?其实呀,让小灯泡亮起来是有小窍门的。
我们需要电池、电线,还有小灯泡,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
比如说,电池就像一个能量库,电线就像小火车的轨道,把能量从电池送到小灯泡里,小灯泡就能发光啦!咱们在科学课上,会亲手试试看,怎么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二、认识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用画图的方 式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 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入手,让他们“动手之前先动脑”,培 养学生思考着探究的能力,思考成熟了, 方向和目的明确了,这样的科学探究才 更有效。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 想一想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的方式?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这几种运动方式特点的认识;二 是向学生暗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并不是单 一的,认识运动方式之间的联系,从而 由物体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 界中许多事物的联系。这也是课标中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四、单元学情分析 五、单元教学方法及策略 六、单元课时分配
《运动的方式》课时备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常见的玩具(纸风 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现“课 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期备 课
一、教材分析及教材与课标的链接: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生命世界 第二单元《养蚕》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物质世界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的 显 性化体现
本册教材与课标的链接点:
1、从“课标”中所指的探究对象上看,本册教 材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主。 2、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 过渡到指导性探究。 3、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本册教材将引导学生学 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 观察实验中的测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 进行预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单元一: 春天的气息第一课: 春风的故事- 目标: 通过讲述春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春风的作用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活动:-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气象现象- 学生制作春风相关的手工作品- 学生讨论春风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第二课: 春雷的声音- 目标: 让学生了解春雷的原因和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雷电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模拟雷电的声音,通过音乐教学深化学生对雷电声音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在雷电天气下的经历单元二: 植物的奥秘第三课: 种子与植物- 目标: 了解种子的构造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种子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 活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 学生制作种子图集,记录不同种子的特点第四课: 植物的营养- 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不同营养需求,培养学生对植物养分供应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制作植物养分补充的小册子,介绍如何合理为植物提供所需营养单元三: 动物的秘密第五课: 动物的生长- 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生长的能力。
- 活动:- 学生观察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成长过程- 学生制作动物生长影集,记录不同动物生长的变化-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生长的观察和认识第六课: 动物的食物- 目标: 了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培养学生理解动物饮食惯和生态平衡的意识。
- 活动:- 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 学生模拟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游戏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学生制作动物食谱,设计适合不同动物的饮食方案单元四: 太阳系的奥秘第七课: 太阳系的组成- 目标: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行星运行规律,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1.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重要性;- 掌握不同生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活环境;- 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 教学重点-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物种的命名和特点;- 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4.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课:认识生物多样性- 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不同物种的多样性。
第二课:认识动物- 研究常见动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活环境;- 观察动物的外貌、饮食性和栖息地。
第三课:认识植物- 研究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活环境;- 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性和生态功能。
第四课:认识微生物- 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课:认识生态系统- 研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第六课:保护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内容,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实地考察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亲身体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教学评价- 针对每个单元的目标进行评价,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培养情况;- 采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7.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植物和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鼓励学生向家长讲解自己所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知识。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1 植物的生长过程1.2 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行为2.1 动物的适应性2.2 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风、雨、雷、电3.1 天气的形成3.2 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认识动物的适应性、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掌握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掌握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以种子发芽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动物的适应性:以鸟类为例,讲解动物的适应性。
(3)天气现象:以暴雨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4)光的传播:以小孔成像为例,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和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
(4)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影子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植株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动物的适应与行为: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行为行为:觅食、繁殖、防御、攻击3. 风、雨、雷、电:天气形成:水汽、温度、气压天气现象:风、雨、雷、电4. 光与影: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遮挡物形成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 1 课时主备人田长松复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参备人向仁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为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简单的电路连接使用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方法集体探讨,动手实践教具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个性复备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 2、3 课时2、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主备人田长松复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参备人向仁林教材分析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11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11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通用11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后屯中心小学备课科目:科学年级: 四年级姓名:后屯学校2020-2021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二班的科学课。
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物体的运动》《声音的秘密》《太阳、地球、月球》《植物的生长》《生物的特征》《电的本领》《设计制作小台灯》等7个单元,共24个课题。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设想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检测安排:每单元一次测试,期中期末测试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运动与力》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的运动》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玩小球,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为切入点,通过让小球按照设计的路线动起来的游戏体验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又通过描述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明确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的形式》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通过学生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认识平动、振动、转动等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观察生活中运动物体运动形式的基础上,知道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力作用于物体发生的各种运动现象。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做过深入思考。
四年级学生对于多种球类活动并不陌生,通过自身体验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而且也观察过形形色色的球或者其他物体的运动路线。
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生活中多种运动物体,也观察到多种运动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能够意识到运动物体存在着多种运动形式。
物体运动的形式都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又有什么不同特征?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课时分配1.《运动与力》……………………………………………………… 1课时2.《小球的运动》…………………………………………………… 1课时3.《运动的形式》…………………………………………………… 1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声音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为主线,指向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噪声,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为线索,指向噪声的产生环境以及怎样进行防治。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课时分配4.《声音的产生》……………………………………………………… 1课时5.《声音的传播》………………………………………………… 1课时6.《声音的变化》…………………………………………… 1课时7.《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1课时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的第一课时。
“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知引新知,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
《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
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
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月相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建议本节课是在观察月亮的基础上,通过第月相的变化,初步形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
课时分配8.《探索地球》……………………………………………………… 1课时9.《认识太阳》……………………………………………………… 1课时10.《登上月球》…………………………………………………… 1课时11.《月相的变化》………………………………………………… 1课时第四单元教学计划《种辣椒》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不同环境中植物的特点。
通过观察莲和仙人掌的结构特点,思考莲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水中与沙漠环境的。
再通过了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生长环境不同,进一步加深植物特点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调查家乡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旨在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了解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的关系,知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乐意通过动手,了解大自然,对种植植物更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学生在种植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在如何种植和如何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四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历过中长期观察,但是观察的品质也良莠不齐,还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者中段交流等形式来维持学生对种植和观察活动的热情。
课时分配12.《种辣椒》……………………………………………………… 1课时13.《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课时14.《调查家乡植物》……………………………………………… 1课时什么不同?2.[PPT 6、7出示]交流:这两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PPT 8出示]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按照与人们关系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