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
3.水利:兴修漕渠、白渠、井渠
(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王景
治黄河。
荷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
塘
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
渔
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 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
猎 画 像
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
砖
庄经济发展。
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 条垄和沟。第一年 把庄稼种在沟里, 出苗后,逐渐把垄 上的草和土培到苗 根上,第二年在原 来的垄上,再如法 开沟栽种,这是一 种合理利用地力、 保苗抗旱的栽培方 法。
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法、平准法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 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司农(即主 管全国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 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 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 特产,易地辗转贩卖。汉代来自田庄经济 总之,田庄经济是包括农
林牧副渔、手工业、商业等综 合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单位。由于田庄是有组织的生 产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 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利用 田庄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积 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可以制 造先进的生产工具,兴建相应 的水利设施,推广先进的生产 东汉时豪强的田庄迅速增长和扩大, 经验和生产技术,从发展生产 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 力角度,是个体经济无法比拟 例越来越大。“有求必给”、”闭 的力发。展它、一定也程促度进社上适会应经了济生进产步。门经成济市的一”个,很自大给特自点足。成为东汉庄园
组成,称为“部曲”或“家兵”,豪强田庄还建有军事设施, 庄园内修有坞堡,四周有高墙,深沟围绕,设有警楼。豪强的 私人武装,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为豪强地主镇压农民 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东汉末年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 地方豪强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备课人:王建辉知识回顾:1.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 、 ”,就是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 举办全国最高学府 。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重点与难点知识:重点知识: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3.东西二京难点知识: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课前预习,课内探究】:一.治理黄河与农业的进步(请同学仔细阅读教材P72——P73页前三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西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2.东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主持修河的水利专家是谁?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汉代,已经使用什么机器生产丝织品?2.根据《东汉冶铁水排模型》,回答框中的问题:探究与交流一(动脑筋):阅读左边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
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田蚡的话。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页最后三段文字,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汉武帝中央集权的经济是什么?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这项措施在当时具有什么重要作用?东汉冶铁水排模型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东西二京是指:和。
由学生介绍“长安”和“洛阳”繁盛:探究与交流二(动脑筋):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高三历史:2.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素材(旧人教版)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素材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的深远影响自从西汉统治者接受了重农抑商思想并付诸实施以后,此后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既定国策。
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
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
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赵过赵过于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
汉X《政论》说: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
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按“三犁共一牛〞,即三脚耧。
《汉书·食货志》又记载:“过能为代田……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当时,由他主持或设计,创造了三脚耧,还改进其他耕耘工具,同时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都起了一定作用。
两汉时期的铁农具和牛耕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那么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考古发现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长江流域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珠江流域有某某、某某、某某。
此外,还有某某、某某等边远地区。
主要铁农具因地而异。
总的说来,主要有犁铧、铲、镐、锹、锄、镰、耙、刀等。
第五讲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堆积起来,该】材夺料得无反处映收了藏什,一么直?推挤在屋外,
腐烂的不能吃了。民间街头巷尾都有马,乡村野马 成群,成母马的人,到处受到轻视排斥,甚至不许 他参加聚会。居住里巷的普通人也吃膏粱肥肉,为 吏胥的老死不改任,做官的以官为姓氏名号。
牝封:建(p经ìn济) 繁雌性荣的,鸟封或兽建,剥与削“牡较”重相。对:牝
池盐 海盐
橹、舵、 布帆、锚、 高十余丈
色泽光洁 文饰精美
井盐
水军类型 多样的舰
船
意义
冶铁技 术领先 世界
(三)商业及城市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在封建经济中,商业有存在的必要; .②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 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2.商业繁荣的表现
(1)商业与贸易
①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 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 指老子。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神杂糅”的人 物。战国中、后期百家托古,多集于黄帝。黄帝被说 成是上古的圣帝明王,是大发明家、大思想家,被尊为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 司马迁在《史记》中屡以黄老并称。《史记·乐毅传 赞》记载的黄老学者有河上丈人、安期生、乐瑕公、 乐臣公、善公。汉代的曹参、陈平、司马季主、窦太 后、安丘生、王生、黄生等也是著名的黄老思想的信 奉者。《汉书·艺文志》里托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 《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 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 六经》、《称》、《道原》4篇古佚书,是黄老学派 的重要著作。
• 汉武帝设刺史后,汉成帝曾改刺史名为州牧,汉 哀帝又把州牧改回刺史,以致西汉到东汉末,刺 史、州牧的名称改来改去,但名称变化中,刺史 (州牧)的权力不断增大,品级也由六百石上升 到二千石。东汉中叶以后,刺史有不少受命领兵, 而至东汉末年,刺史(州牧)已拥兵一方,治所 固定,属官大增,由监察官已演变成地方军政长 官,郡县制也因此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 政制度。
两汉经济的历史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历史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2.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3.掌握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4.明确两汉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两汉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2.两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3.两汉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经济的特点;2.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简政放权?2.简政放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方面?3.简政放权的实质是什么?材料:简政放权是指政府把繁琐的业务和职责下放给地方政府或单位,以减轻中央政府的管理负担,同时也便于地方政府或单位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
简政放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代表统筹、改革税制、加强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土地制度、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公益性服务等方面。
简政放权的实质是让市场发挥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职能。
(二)引入新知1.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1)政治发展:汉武帝、王莽新政(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2.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及特点(1)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技术的发展、品种的改良、养殖业发展(2)农业社会的特点:以农耕为主、原始的农业社会3.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特点(1)生产技术的进步:瓷、纸、铁器、丝织物等手工业产品的出现(2)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技术逐渐发展4.两汉时期商业的发展及特点(1)交通运输的发展:水路、陆路、海路交通运输(2)商业的兴旺:城市的出现、货币的使用、商人阶层的产生5.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1)简单的自然经济(西汉初期)(2)上升期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西汉中后期)(3)从商品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化(东汉)(三)拓展知识1.两汉时期经济的特点(1)以物物交换为主要方式(2)以农业为主要生产资料(3)货币经济逐渐形成2.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1)经济结构调整(2)生产力的提高(3)城市经济的发展(4)社会阶层的分化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同学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明确了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和两汉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了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
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中国两汉时期的经济(公元189年)在共同推翻秦朝之后,刘邦⼜在中原逐⿅中打败项⽻,于公元前202年统⼀全国,建⽴了汉王朝。
汉朝包括了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两个阶段,长达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统治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创意义。
汉王朝在亚欧⼤陆的东部建⽴起⼀个幅员千⾥的帝国,声威之显赫不亚于⼤陆西部的罗马帝国,构成了古代⽂明中光辉灿烂的⼀幕。
1.农业和农民经济(1)两汉农业⽣产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的农业⽣产⼒有了飞跃发展,⽜耕和铁农具的⼴泛使⽤,标志着农业的重⼤进步。
两汉时期,⽜耕和铁农具在全国得到推⼴,使⽤更为普遍,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京城长安和三辅地区,教⽼百姓使⽤2⽜3⼈的耦犁法耕⽥。
东汉章帝时,王景做庐江(今安徽中部)太守,"教民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东汉⼈崔寔记载辽东地区犁耕的使⽤,"今辽东耕犁,既⽤⼆⽜,两⼈牵之,⼀⼈将耕,⼀个下种,⼆⼈挽耧,凡⽤⼆⽜六⼈",远在岭南的九真地区(今越南中部),东汉初年也开始使⽤⽜耕。
汉代⽜耕的普及,还可从考古材料中得到验证,内蒙、⼭东、江苏、河南、陕西等地出⼟的汉墓壁画、画像⽯,都多次发现有⽜耕的图画,⾜以反映⽜耕在汉代普及之⼴。
铁器在汉代农业⽣产中也得到重视。
汉武帝为了推动农业的改良,在中央的⼤司农设置了铸铁之官,同时在全国44个郡县设置了铁官,"作铸铁器,给⽤甚众".两汉的⽔利⼯程建设甚丰。
据《史记.河渠书》的记载,"朔⽅、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以溉⽥,⽽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下引汶⽔,皆穿渠为溉⽥,各万余顷。
佗⼩渠披⼭通道者,不可胜⾔",汉代修渠灌溉相当普遍。
关中地区的⽔利灌溉最为发达,汉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规模较⼤的灌溉渠道。
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
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指的是东汉和西汉两个朝代所覆盖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黄金时代。
下面将对两汉时期进行解释。
一、东汉时期概述东汉时期,是指公元25年到220年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并以洛阳为东汉的都城。
东汉时期,政权相对稳定,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繁荣。
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1. 政治发展东汉时期,实行了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引入了新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光武帝刘秀充分借鉴西汉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
2. 社会经济繁荣东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经济逐渐兴起。
诸侯国的衰败与中央集权政策的推行使地方势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3. 文化繁荣东汉时期,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
魏晋之际,文人墨客纷纷涌现,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二、西汉时期概述西汉时期,是指公元前206年到公元9年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并以长安为西汉的都城。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内战与外战,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1. 政治发展西汉时期,刘邦实行了各封诸侯的政策,与诸侯国达成了共同的利益平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但后来汉宣帝时期,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官僚制度更加完善。
2. 社会经济发展西汉时期,农业逐渐恢复,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达使得商品和文化传播更为便捷。
西汉还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3. 文化繁荣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兴起了汉赋和汉诗,历史著作《史记》和《汉书》的编纂完成,同时佛教也传入中国。
总结: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东汉和西汉都有着较为稳定的政权和繁荣的经济。
在文化方面,两汉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化艺术瑰宝,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原因
(1)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
1。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文景之治的表现。(2分) 2.文景之治的意义。(2分) 3.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2分) 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7分)
• 1、表现:①社会安定②百姓富裕。(2分) • 2、意义: ①第一个封建“治世”, 奠定汉代国强 民富的雄厚物质基础, ② 为汉武帝时鼎盛局面 创造了条件。 (2分) • 3、背景: ①文景之治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分) • 4、措施: (7分) • 政治: ①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 ② 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 • 思想: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办太学 • 经济:①统一铸币(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 • 军事:反击匈奴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汉代水排模型
三、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三、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 农业 •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 手工业 •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 商业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二牛抬扛耕作法
犁 壁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耧
车
汉代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 耧管组成。以人或 畜为牵引动力,一 人扶楼播种。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汉武帝时治理黄河,黄河下游 八十年没发生大水灾。 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在以后 800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多
3、西汉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 犁壁 种工具 耧车 。
;农业出现新型播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业
汉代的丝织水平技术已经十分高 超,不仅被国内的人民所喜爱,还受 到外国人民的欢迎。
2.汉代的冶炼技术
汉代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 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 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 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 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 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 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 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 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 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两汉时期是我 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工 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古代的黄河下游经常决口,给当 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汉武帝 和东汉明帝都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匈奴的发展及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2.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汉朝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阅读课)在两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下,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取得的成就,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的发展1. 农业发展的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局;(2)各民族密切交往;这两方面既是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重农抑商政策,汉初经济凋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保障财政收入,两汉统治者都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但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2. 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具改进,牛耕推广。
汉武帝时推行的国家垄断冶铁业的政策,使铁制农具种类增多,推广更为迅速,中原的铁农具已经传到西域和珠江流域。
农具的改进突出地表现为犁壁和耧车的发明。
安装了犁壁,犁不仅能翻土碎土,还能成陇;而没有犁壁的犁只能破土划沟,还需锄、铲的帮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犁壁的发明比欧洲早1000多年。
耧车是一种使用畜力的播种工具,汉武帝时农学家赵过发明。
使用这种工具,省工省力,便于锄耘、收割。
汉初保护耕畜的法令,使牛马数量增多,牛耕得以广泛推广。
牛耕技术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和一牛挽犁牛耕法的出现。
二牛抬杠牛耕法在东汉时期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2)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扩大。
首先,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黄河流域以灌溉渠系为主;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坎儿井。
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05 两汉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01
两汉时期农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
础。
商业贸易的开拓
02
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为后世的商业
交流提供了借鉴。
货币制度的演变
03
两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为后世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提供了参考。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汉朝继承并发展秦朝经济
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经济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阶段
汉初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 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鼓励生 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王莽新政与东汉中兴
王莽时期实行新政,试图通过土地国有化 等手段解决社会矛盾,但新政失败后东汉 时期实行中兴政策,恢复了经济的繁荣。
毛纺织业
汉代毛纺织业也有一定发 展,主要原料为羊毛、驼 毛等,产品有毛布、毡等。
冶铁业的发展
铁矿开采
汉代铁矿开采技术不断提 高,规模不断扩大,为冶 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炼铁技术
汉代炼铁技术不断进步, 出现了多种炼铁方法,如 块炼铁、生铁等。
铁器制造
汉代铁器制造广泛,涉及 农具、兵器、工具等多个 领域,品种繁多。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西方,同时西方的宝石、香料、 药材等也传入中国。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两汉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货 币与金融体系也得到了发展。
官方铸造的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 货币,同时私人钱庄也大量涌现, 从事货币兑换、存放款等业务。
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易 的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为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汉朝的经济状况
汉朝的经济状况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之一。
在汉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汉朝的经济状况,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的支柱,农业在汉朝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民广泛种植水稻、小麦、豆类、棉花等农作物,同时在农业工具和灌溉设施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这些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保障了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的粮食供应。
二、手工业在汉朝,手工业也蓬勃发展。
各地手工业工坊兴盛,包括丝织、制陶、铁器制造、漆器制作等。
丝织业在汉朝达到了较高水平,丝绸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之一,并与丝织技术一起传播到了周边国家。
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农业生产和武器制造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三、商业汉朝商业的繁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汉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商贸活动,例如制定了更为完善的商业法规和税收政策,鼓励商人们投资兴业。
汉朝时期,一些重要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逐渐建立,使得中国与西亚、中亚以及罗马帝国等国家之间的贸易达到了巅峰。
这也使得汉朝的经济更加繁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
四、货币在汉朝时期,货币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统一的铸币制度被建立,并推行了铜币作为主要货币的政策。
这一举措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货币的流通。
此外,汉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物价调控政策,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
总的来说,汉朝的经济状况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以及货币制度的进步,都为汉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些经济状况的提升也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为汉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朝的经济状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严和战视哄权面③土积生社利消过经内动压②汉重富争农抬的。封地极产会极阻济力制。市西破家提业物生建上初作的秩作碍的了,场汉坏、供。价命统以经的用恢序用作形工妨初,富物,,治保济扩:复和:用成碍商年而国质一干者障凋大和巩对和农大。业,农的基度扰要统敝大发固商资民(,的商业源础威了将治,促展封业本的维妨发人是泉,胁大人的生进建的的分护,碍展囤百,因着一口稳产了统发积化了对自,积姓也此新统固定力农治展累和由自稳)居生 。衣 能 要 的 着遭业 有 起国然定,劳奇政食 为 重 局 于到,
的使用范围的扩大。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⑥两汉统治.阶级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工1程4 。
第二课时
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1.原因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两汉时 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 业生产的进一步繁荣。
.
15
2.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1.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2.冶铁业的发展 3.制漆业的 发展 4.煮盐业 5.造船业
分析重农 抑商政策
两 的汉作统用治、 者 影为响何 要 重农抑商?
.
3
2 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春 秋 战 国 青铜与铁制农具(图1) 时 期 的 铁 器
.
(图2:铁口锄)
4
A 铁农具广泛使用:
注意:西域和 珠江流域开始 使用铁农具。 犁壁的使用比 欧洲早一千多
年
铁
犁
冠
西汉时,铁农具种类繁多,有犁铧、锸、锄、耙、镰 等,犁铧不仅是全铁制的,而且有的还套接铁犁铧冠。 图中所示的就是一具铁犁铧冠。该农具1965年出土于陕 西陇县。它反映两汉时铁农具的进步情况。
要成就
棉纺织业、 葛布、毛纺
排低温 炼钢、
织、提花机 宛、巩
冶铜 业
冶铜 中心 广汉
意义
.
19
冶铁水排模型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
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水排利用杠杆和水
碓凸轮的机械原理,以水为动力,带动皮 制排橐鼓风冶铁;它节约了人力,也提高 了冶铁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 它的使用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
.
5
B 耕作技术进步: (A)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据史书记载
西汉时的赵过首先创制的。
这个耧车模型是一个三脚耧,
工作原理是种子装在耧斗中,
通过空中的耧脚将种子撒播
到田地中;使用它可以同时
播种三行;可同时完成三道
工序(开沟、下种、覆土);
西汉的耧车
可播种大麦、小麦、大豆耧、车 高粱等;它大大地加快了播 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
6
(B)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
二牛抬杠牛耕
.
7
C东水南利排工泾水程筑的堤兴,修西:北江利淮用和雪江水汉和之地间下修水洛天,然修坡池,
黄
“坎儿井”。汉武帝和汉明帝都治理黄河水。
河
水
渠辅六
白
渠
长安
昆明池
汉代关中水. 利工程示意图
8
.
9
D稻麦种植的推广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 术的进步,出现稻麦轮作的中指方法,
.20Βιβλιοθήκη 这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 中出土的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
,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
腴,三足腾空,右后是正好踏在一只
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骄健
俊美,用飞燕作为陪衬,更显出快马
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
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
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
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
铜
奔
马 原理。它充分地显示了匠师们丰富想
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
艺术杰作。
.
21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部门 纺织业 冶铸业 制漆业 煮盐业 造船业
冶铁 冶铜
业业
技术进 步及主
锦、绣、罗、 煤作燃 纱等多种丝 料淬火 绸、麻织业、 技术水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
发展原因可从以 ②国家统一安定 ③民族之间的交流
下几个方面寻找 ④生产技术进步
⑤劳动人民的贡献
推
⑥环境保护方面
及
①两汉统治阶级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两汉时期政治安定国家大一统局面
两汉时期经济
③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好与匈奴 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交流频繁。
发展的原因 ④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铁器
阶 级 注
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汉明帝命王景治理黄河
意
环
境
保
.
12
汉武帝时“京师之钱累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乡 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而乘木牝pin者傧而不得聚会”。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
封建经济繁荣,封建剥削较重。
.
13
经济发展原因的总结训练:
(犁壁、二牛抬杠式牛耕、一牛挽犁法)
二、牛耕技 ②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术三●逐、表渐农现普具及种。③(北稻方麦冬小种麦植、的南方推水广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类性更能加不齐断全完,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善。 ⑤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汜si胜之书》《四民月令》)
.
11
黄河泛滥
统
治
.
1
情境导入材料: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 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米石五千。”
(《汉书》) 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统治者, 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
2
一、农业的发展
1 原因: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此而得名“素纱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 翼,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 织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
18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部门 纺织业 冶铸业 制漆业 煮盐业 造船业
冶铁
业
技术进 步及主
锦、绣、罗、 煤作燃 纱等多种丝 料淬火 绸、麻织业、 技术水
.
16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部门 纺织业 冶铸业 制漆业 煮盐业 造船业
冶铁 业
技术进 锦、绣、罗、
步及主
纱等多种丝 绸、麻织业、
要成就
棉纺织业、 葛布、毛纺
织、提花机
冶铜 业
意义
.
17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 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 的罗纹绢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
有了双季稻。水稻的育秧移植。) E 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F 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汜si胜之书》《四民月令》)
.
10
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与汉代的农具,
说明两汉时期的有哪些进步?
一、铁农具基
有些什么特点?有什么进步作用?
本取代了木、
石、骨为材料
的原始农具, 成为农业生产 的主要工具。
①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