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5篇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5篇李商隐诗《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贾生(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2)贾生情感赏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诗《贾生》
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诗《贾生》《贾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如果你对这首诗作十分感兴趣的话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篇文字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贾生》这首诗作的行管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品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作品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词句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白话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以下是贾生的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贾生嘉宾赴阙文敬亭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贾生赏析:这首诗以贾生为主题,以形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和思考。
下面展开两个方面的解读。
1. 嘉宾赴阙文敬亭:这句描述了贾生是作为一位嘉宾,被邀请到皇帝居所的大殿上进行文化交流。
这也是贾生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和荣耀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贾生的身份地位和他为人处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
2. 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这两句是诗人对贾生境遇的描绘。
贾生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也对他厚待有加,使他深受国家恩泽。
他的声名也因此在国内外闻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文坛上的高手,深受尊敬。
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现了贾生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文坛上的成功。
接下来切换到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
1. 诗歌形式:这首诗是杂言体,结构短小精悍,用字简洁大气,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同时,以贾生为题材更使得整首诗紧凑而有力。
2. 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接近白话的风格,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力地表达了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贾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丰富的意蕴,成功地表达了李商隐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深思的思考。
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诗歌形式,贾生给读者带来美学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努力和价值追求有所启示。
古诗贾生注音版
古诗贾生注音版
一、原文注音版
jiǎ shēng táng lǐ shāng yǐn
《贾生》唐·李商隐
xuān shì qiú xián fǎng zhú chén
宣室求贤访逐臣,
jiǎ shēng cái diào gèng wú lún
贾生才调更无伦。
kě lián yè bàn xū qián xí
可怜夜半虚前席,
bú wèn cāng shēng wèn guǐ shén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三、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贾生这首诗的诗意
贾生这首诗的诗意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诗意大致是: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询问他关于鬼神的事情。
贾谊的才能和见解本是无与伦比的,但文帝却不懂得爱惜和重用他,只是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这首诗借贾谊的遭遇,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中选取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这一情节,通过文帝的问与贾谊的答,文帝的不问苍生问鬼神,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和对自己遭遇的愤懑。
同时,这首诗也有借古讽今的意味,诗人通过对贾谊的惋惜,暗含了对晚唐皇帝昏庸无道、不重视人才的批判,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整首诗语意双关,讽喻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李商隐《贾生》及赏析
【导语】李商隐是晚唐乃⾄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帜,在于他⼼灵善感,⼀往情深,⽤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商隐《贾⽣》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贾⽣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译⽂汉⽂帝求贤,宣⽰召见被贬⾂⼦。
贾谊才能,确实⾼明⽆⼈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扼腕叹息。
⽂帝尽问⿁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
注释贾⽣: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的政论家、⽂学家,⼒主改⾰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被放逐之⾂,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
苍⽣:百姓。
问⿁神:事见《史记·屈原贾⽣列传》。
汉⽂帝接见贾谊,“问⿁神之本。
贾⽣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夜半,⽂帝前席。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为冯浩在《⽟溪⽣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中⼆年(848年)正⽉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中⼆年三、四⽉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学赏析 这是⼀⾸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问⿁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咏叹贾⽣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的穷通得失,⽽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品读唐诗《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因得罪了朝中权贵,被 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 逐臣",被贬黜的巨子,此指贾谊。此句意为:文帝不计前嫌将 贾谊召回,并在未央宫正殿与之交谈。
"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无与伦比。这里指贾谊的 才华、满腹经纶可以说无人能及。从"逐臣"到"求贤",诗人 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尽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为下文的 转折设下了铺垫。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 惜;"前席",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席地而坐,这里指从所坐的 席上向前移动?此处表示汉文帝对贾谊的尊重;"苍生",黎民 百姓。起承上句,诗人行文陡转:可惜啊,这半夜里的秉烛夜 谈,他们谈的并不是什么治国安民的方略,而是在探讨鬼神之 说。"可怜"二字,似轻实重,也是本诗欲抑先扬的关键处、转 折处。
诗人借汉喻唐用语平和含蓄,影射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 不问苍生"句,语意双关,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 慨。
贾生 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贾生(175-232年),字子文,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文学家。
贾生的父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贾谊,因此贾生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精通经史子集,尤其擅长写赋文,被誉为“东汉赋文之宗”。
贾生的文学才华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才子佳人”。
他的创作以骈文和辞章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
贾生的作品独具风格,既有婉约柔美的风格,又有雄浑豪放的风格,被后世文人称为“玉石之精、金玉之音”。
贾生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赋文创作上。
他的赋文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
其中,以《白马篇》和《鸳鸯篇》最为著名。
《白马篇》是贾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匹白马的形象来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赋文以优美的辞章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贾生的才情和深情。
贾生还擅长写辞章,对于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他来说,辞章是一种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方式。
他的辞章作品有《长干行》、《秋雨》等。
其中,《长干行》是贾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场景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赋文和辞章,贾生还善于写诗。
他的诗作大多以爱情为主题,既有甜蜜的爱情,又有苦涩的爱情。
诗歌中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贾生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也表达了他的思想和人生观。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唐代文学家,祖籍岳阳(今属湖南)。
李商隐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李义山,因此他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文化熏陶。
李商隐自幼聪慧,有着过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以婉约派为主,他善于用典雅的词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情感。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诗,又有婉约爱情的诗。
这些诗歌富含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李商隐的作品以题材独特、表达精细、语言优美为特点。
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给人以意象深远的感受。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思考,展示出了他独特的思想和人生观。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3]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贾生》原文及译文
《贾生》原文及译文《贾生》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生》原文:李商隐〔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诗词鉴赏-七言绝句李商隐《贾生》 精品
七言绝句:李商隐《贾生》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下面是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唐代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原文: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李商隐《贾生》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商隐《贾生》 (带拼音、注释、译文)《贾jiǎ生shēng》作zuò者zhě:李lǐ商shāng隐yǐn宣xuān室shì求qiú贤xián访fǎng逐zhú臣chén,贾jiǎ生shēng才cái调diào更gèng无wú伦lún。
可kě怜lián夜yè半bàn虚xū前qián席xí,不bú问wèn苍cāng生shēng问wèn鬼guǐ神shén。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注释: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一直谈到半夜,不向他询问百姓的生计,却询问鬼神的问题。
古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翻译赏析
古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翻译赏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古诗全文如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言】《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鉴赏】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鉴赏:贾谊不仅是汉初着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二十多岁即当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文帝惊其才,拟授以公卿之位,后因见嫉权臣,被贬斥长沙王太傅,几年后才得入京面君。
当时,文帝刚主持过祭礼,有感于心,所以在未央宫前殿的宣室,与他谈开了鬼神之事,并多有询问。
贾谊对此一一作答,使文帝不觉中移膝倾听,并感慨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贾谊列传》)。
李商隐此诗写的正是这件事,只是他不像一般文士那样,以赞叹或倾羡的口吻报写君臣的遇合,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对此事作别具深意的阐发,从而使诗歌有了一种独特的内涵。
诗歌一开始直写文帝夜召贾谊事,“求贤”、“访逐臣”两词写出文帝的求贤心切,而逐臣的“才调无伦”是其所以要深夜相召的原因。
如前所说,贾谊年少才高,然他因才高而达,也因才高而穷,被贬到长沙便是证明,现在文帝深夜相召,莫不是有独排众议,重新起用逐臣的打算?读这两句,人们不免对此有所等待。
然而,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先蓄足声势再行折转,为突出后两句作铺垫。
因为事实是文帝宣室夜召逐臣,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他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
由此,这种求贤心切,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愦慵弱;其对逐臣有所咨询,适足成为对逐臣的愚弄和侮辱。
试想,贾谊年少得志,自视甚高,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现在文帝不问他治国安民之策,反向他讨教鬼神之事,岂不是将他与巫祝同列,难道还有哪一种怀才不遇比这种遭人冷落,更令人痛切、丧气呢?贾生才高被贬的坎坷遭遇曾激起历代人的同情,他们感叹其空抱经国之才,痛惜其不幸的结局,然而视线总跳不出一己穷通荣辱的圈子。
作者此诗表明:个人的穷通与是否被欣赏,当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政治才能是否得到发挥为标准,这一隐含在诗歌深层的见解不能不说高人一筹。
唐诗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赏析
评解
据史书记载,贾谊觐见汉文帝时,汉文帝刚从祭祀典礼上回来,遂就鬼神之事向贾谊讨教。汉文帝问鬼神之事本是事出有因,有所感而发。但是,诗人却抓住这一情节大做文章,把一般意义上政治上不得志,理想抱负不能够实现的怀才不遇的内含推向一个更深的层面,即遇与不遇不在于个人的穷达与荣辱,而在于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是否能够造福天下苍生。这一隐含在诗歌深层的见解不能不说高人一筹。
李商隐《贾生》
苍生问鬼神。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生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字,突出贾谊的卓尔不群。由“求”,到“访”,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格外器重。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重用了。
结构巧妙、寓意深刻是该诗的最大特点。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由“求”而“访”而“夜半前席”,层层推进,最后突然跌落,可谓大开大阖,别具匠心。
【词语解释】
贾生:贾谊。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诗词翻译及鉴赏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诗词翻译及鉴赏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古诗全文如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言】《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鉴赏】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字_义__山__,号_玉__谿_生__,今河 南人。诗与_杜__牧___齐名,又与 __温_庭__筠__并称,其诗多抒写时代乱离 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构思缜密, 词采缤纷,意境深远,尤以无题和咏
史最为出色。哀怨的基调和迷 离的意境是李商隠诗歌突出的特
点。有《___李__义__山__诗_集__》.
贾生才调更无伦。
•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 伦。
•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 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 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 与伦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
•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
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 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 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 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 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 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填空
1. 夕_阳_无_限_好_,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2.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_有_灵_犀_一_点_通_。 3. _相_见_时_难_别_亦_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4. _春_蚕_到_死_丝_方_尽_,蜡炬成灰泪始干。 5.《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是赞颂文帝求贤若渴, 与咨询治国安民之道吗?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宣室求贤访逐臣 •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 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 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 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 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 君主了。
背景简介: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
学家。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 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 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 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 博。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 直至忧伤而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托古讽今
3,作者抒发了怎样 的感慨?
3,作者抒发了怎样 的感慨?
•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 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
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时, 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鉴赏要点
•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 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 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 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 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 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在寓讽时主 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 遇的深沉感慨。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
1,本诗是赞颂文帝求贤若渴,与咨 询治国安民之道吗?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
1,本诗是赞颂文帝求贤若渴,与咨 询治国安民之道吗?从哪里可以看 出来?
•不是。“可怜”是可惜、可 悲的是意思,是全诗的关 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 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 情。
2,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欲抑先扬
• 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 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 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 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 美”转为指责。
贾生
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 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少既有才华,早 年受知于令狐楚,又得令狐父子之援举 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并娶其女为妻。但当时牛(僧孺)李 (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 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 王茂元,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 中度过,郁郁而不得志,困顿凄凉,聊到 终身,终年四十六岁。
不问苍生问鬼神。
•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 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 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 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 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这样的求 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 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诗人仍只点破而 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 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 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