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赏析

合集下载

【名家鉴赏】“生天成佛”之当今“草圣”林散之

【名家鉴赏】“生天成佛”之当今“草圣”林散之

【名家鉴赏】“生天成佛”之当今“草圣”林散之名家鉴赏这里有美好家园的回忆,有理想世界的向往,有广博生命的呼唤,还有超越千年的梦想和希冀……它们是热烈的,是欣喜的,是宁静的,是寻思的,给人遐想和启迪。

它们或沉雄、或婉约、或粗犷、或细腻,只有色块和线条在无声地流淌,向人们叙说美丽的故事,让读者在赏心悦目中认识中国书画之源远流长与创新拓展。

——盛世丹青书画网当今“草圣”——林散之林散之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与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可谓“功莫大焉”。

林散之师从中国画大师黄宾虹,黄宾虹反对逼肖古人敬古而不泥古并力求自新,黄宾虹对中国书画艺术传统的这种态度,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们对书法传统的认识,大都不是来自于对原初文本的阅读,而是被历史性地遮蔽在权威化的界定中,黄宾虹引导林散之不固执于旧论,直入原初书法文本,并授以用笔用墨之法,这对林散之最终成为中国草书大家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

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

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

俞律与林散之亦师亦友诗书缘

俞律与林散之亦师亦友诗书缘

JIANGHUAIWENSHI提到俞律,在艺术界,他是“李可染的大女婿”;在戏曲界,他是“活着的老谭”;而在文学界,大家都称他诗人、作家、评论家,然后才知道“原来他的岳父是大书画家李可染”。

殊不知,俞律与夫人李玉琴绘画并非师从李可染,而是李可染之妹、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系教授李畹,书法则由林散之、萧娴指点。

俞律与两位书界泰斗过从甚密,一起谈文论艺,1984年南京电视台为林散之和萧娴所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剧本即由俞律主笔。

2016年出版的《林散之年谱》,亦由俞律作序。

林散之是一代草圣,俞律也擅书法。

二人初识缘于书法,但此后交往将近三十年,却多因旧体诗。

因诗结缘俞律于192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自小受其父俞长源(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熏陶,热爱文学,幼时即大量阅读诗歌、小说,尤其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品。

初中时期即与同学一起创办文学刊物《曙光半月刊》,自己创作、油印,走上街头兜售,没有任何人指导和帮助,一群十几俞律与林散之:亦师亦友诗书缘文苑英华051JIANGHUAIWENSHI岁的少年独立完成整个刊物运作。

1951年俞律从上海光华大学银行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后调到江苏分行,1957年作为财政厅机关干部下放至江浦县(2002年撤销,并入今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劳动,当时林散之任江浦县副县长。

1961年,俞律调到位于珠江镇的中国人民银行江浦县支行工作。

第一次走进银行大门,他就发现银行招牌是很大气的行书,遂问同事,得知出自副县长林散之之手,由此对林散之心生敬意。

机缘巧合,没过多久俞律听说一起下放的好友史兆伸之妻黄少国正是林散之侄女,经史引荐而结识林散之,拉开两人亦师亦友诗书缘的序幕。

林散之诗作笔力刚劲,意味隽永,俞律与史兆伸常去拜访,为林散之读诗抄诗,并将诗作呈林散之指点,林散之每次都会认真批改、点评。

俞律天资聪明且勤奋,很得林散之喜欢,每每到访,林散之便到小房间里拿出写诗的本子给他看,俞律品读之后常抄下来带回去欣赏、研究。

林散之书法《自作诗 颂长江大桥》赏析

林散之书法《自作诗 颂长江大桥》赏析

林散之书法《自作诗颂长江大桥》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此作是林散之先生晚年的鸿篇巨制,先后在南京、北京参展,相继 5次发表。

主要特点有三:多体并存,尺幅巨大,影响深远。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印章。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自作诗颂长江大桥》 360×192㎝十竹斋收藏“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自作诗颂长江大桥》,著录于 1997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1999年出版的《艺术大师丛书林散之》、2000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精品集》、2012年出版的《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和2013年10月《华人时刊》杂志第10期。

作品是镜片,1987年作,尺寸为 360×192㎝,约 62平方尺。

民间收藏林散之草书现状问题与趋势

民间收藏林散之草书现状问题与趋势

民间收藏林散之草书现状问题与趋势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被称为“林体”。

中国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说:“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代王铎、当代林散之。

”中国书协主席沈鹏说:“林散之没有掺入其他因素,进入了书法的最高殿堂。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草书,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书法巨匠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

”书法巨匠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后来又说:“中国书法有林散之是中国人的骄傲。

”本人收藏研究林散之草书近20年,现就中国民间收藏林散之草书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民间收藏林散之草书的三大现状1.人数众多。

林散之草书已成为书画收藏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支脉。

在江苏,特别是在南京,民间喜爱、收藏林散之草书的人越来越多。

收藏家以谈论林散之为时尚,以收藏林散之草书而感到自豪。

林散之书法专场拍卖会的预展和拍卖现场也是人头攒动,竞相举牌。

北京、山东、上海的藏家专门赶到南京,新的买家也纷纷试水。

目前,收藏林散之草书作品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专业人士。

这些人专门从事研究林散之,他们起步早,藏品精,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高。

二是商界老板。

据我所知,有的老板收藏的林散之草书不仅数量大,而且精品多。

三是名人政要。

他们是通过礼品的方式,被动收藏林散之草书的,尤其是近十年来收藏的,应景之作比较多,但有的是赝品。

神来之笔——林散之草书精品《杜甫客至》赏析

神来之笔——林散之草书精品《杜甫客至》赏析

神来之笔——林散之草书精品《杜甫客至》赏析作者:暂无来源:《饮食科学》 2013年第9期王罡/文赏析提要:“屋漏痕”是最有美感、最有品位的草书线条。

林散之先生对“屋漏痕”笔法艺术见解独到。

这幅草书作品中的线条圆润浑厚、迟涩凝重,是“屋漏痕”笔法的代表。

作品4次权威出版。

翻开《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127页,我们就能看到林散之草书精品《杜甫客至》。

作品尺寸为138×33㎝,约4平方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盖有“散之信玺”(朱文)、“大年”(朱文)。

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

裱工精细,品相十品。

正文内容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美,是一种存乎于内在而散发于形的神韵!当我们怀着一颗感受真美、感受真爱的心来欣赏林散之先生的这幅草书《杜甫客至》时,就能感受到林老用那蘸满智慧的神来之笔挥洒出草书艺术的最高境界———“屋漏痕”!“屋漏痕”是书法的专用术语,最早是唐代颜真卿提出来的。

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颜真卿问:“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从字面上看,“屋漏痕”指的是雨水由上而下流淌,自然顺势的痕迹。

在书法欣赏中,用来形容线条的美感。

古人常说的“屋漏痕”,强调的是中锋用笔,指的是线条的骨力之美。

写字时,笔头蘸墨要多,着纸要轻,运笔要慢,少用力按,多用力提,一定要指、腕、肘三力合一。

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线条圆润、毛涩、浑厚、凝重、沉着,被书法家认为是最有质感、最有美感、最有品位的线条。

这幅作品中的“舍”、“酒”、“对”、“余”等都是“屋漏痕”的线条,老辣遒劲,盘郁凝重。

请看这幅作品的局部特写“舍”,疑似“屋漏痕”一滴一滴地“滴”成的,非常形象,十分直观。

《书法问集》70、林散之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如何评价

《书法问集》70、林散之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如何评价

《书法问集》70、林散之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如何评价展开全文原本的问题如何评价林散之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技术特点和审美风格分析一下还附带一幅字,如下。

我是一人。

林散之有个称号“当代草圣”。

不要把书法,简单图像化说在前面,书法是写字,不是绘画。

不要以绘画的标准,更不要以西方绘画的一套标准,来评判和分析书法。

美学,美学地位。

用在书法,书法家身上非常不合适。

如果书法简单的从出现“书圣王羲之”算起,王羲之出生在公元303年,或者321年。

书法的历史已经有1700年。

不要拿西方的理论中的一些词,套用在书法中。

绝对不要把书法,简单的图像化。

一旦把书法完全看成图像绘画,书法就没有法了,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

情绪有点激动,说到书法史公认的“书圣王羲之”,而林散之是我们当代有一部分人推的“当代草圣”。

林散之,“当代草圣”先介绍一下,林散之先生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

林散之早年并不出名,或者说比较平凡。

直到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自那以后也有人称“当代草圣”。

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大器晚成,或者说晚年暴得大名。

林散之有些人称他“当代草圣",也是一种不得罪人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林散之的字,没有到圣的地步,也没有第一草书,冠绝当代。

书法水平是后人评,历史评书法水平高低,历史是最公正。

谁的字后人评价高,后人会学,时间会给出答案。

这个时候就很有趣的一条就是,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和谁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比如说,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献之的字好不好,他是和王羲之经常放在一起说的人。

再比如,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

后人将他们并列,说明他们各有所长,能够并列,都写得非常的好。

一个人的水平,看他的对手和朋友,可以看出来。

草圣林散之书法精品欣赏(40幅)

草圣林散之书法精品欣赏(40幅)

草圣林散之书法精品欣赏(40幅)草圣林散之——这40幅作品,是多名专家从林散之所有书法集、林散之纪念馆、林散之艺术馆、林散之亲属、林散之学生、林散之作品收藏家,以及社会征集等方方面面几千件作品中几次精选出来的。

——这40幅作品,是林散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

——这40幅作品,有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神卷”的《中日友谊诗》,有被称为“笔法经典”的《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有被称为“墨法经典”的《许瑶诗论怀素草书》,有与林散之成名作一样的《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有林散之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写成的《自作诗三首》,有林散之用不同字体写成的、尺幅堪称巨无霸的《自作诗颂长江大桥》,有林散之的绝笔《生天成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自作诗论书一首》、林散之艺术馆镇馆之宝《金顶》、李白纪念馆镇馆之宝《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

——这40幅作品,多次出版在林散之传记、论文、故事和报刊网络之中。

2012年7月12日,《扬子晚报》整版报道《林散之草书杰作结集出版》。

文章说:“40件作品每件都在百万元以上,随着时空的远去,其收藏价值无可估量。

”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每期介绍一幅作品,40幅历时4年,向世界宣传林散之。

1、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局部一)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局部二)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局部三)2、林散之草书“墨法经典”:《许瑶诗论怀素草书》林散之草书“墨法经典”:《许瑶诗论怀素草书》38×35㎝桑作楷收藏林散之草书“墨法经典”:《许瑶诗论怀素草书》(局部)林散之草书“墨法经典”:《许瑶诗论怀素草书》(特写)3、林散之草书“笔法经典”:《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林散之草书“笔法经典”:《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林散之草书“笔法经典”:《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局部)林散之草书“笔法经典”:《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特写)4、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一首》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一首》145×354㎝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一首》(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一首》(特写)5、林散之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林散之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32×225㎝林散之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特写)6、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105×35㎝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特写)7、林散之书法精品《生天成佛》林散之书法精品《生天成佛》75×20㎝林散之艺术馆收藏林散之书法精品《生天成佛》(特写一)林散之书法精品《生天成佛》(特写二)8、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175×64㎝林筱之旧藏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特写)9、林散之书法精品《金顶》林散之书法精品《金顶》59×228㎝林散之艺术馆镇馆之宝林散之书法精品《金顶》(特写一)林散之书法精品《金顶》(特写二)10、林散之草书精品《字为心画》林散之草书精品《字为心画》26×90㎝林散之纪念馆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字为心画》(特写一)林散之草书精品《字为心画》(特写二)11、林散之草书手卷《毛泽东词二首》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二首》(前半部分)林散之草书手卷《毛泽东词二首》(局部)林散之草书手卷《毛泽东词二首》(特写)12、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画堂》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画堂》127×31㎝林散之纪念馆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画堂》(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画堂》(特写)13、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105×33㎝宋玉麟镇斋之宝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特写)14、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绝句》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绝句》96×34㎝林散之艺术馆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绝句》(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论书绝句》(特写)15、林散之书法精品《自作诗颂长江大桥》林散之书法精品《自作诗颂长江大桥》360×192㎝十竹斋收藏林散之书法精品《自作诗颂长江大桥》(局部)林散之书法精品《自作诗颂长江大桥》(特写)16、林散之草书精品《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林散之草书精品《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311×110㎝李白纪念馆镇馆之宝林散之草书精品《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特写)17、林散之草书册页《自作诗三首》林散之草书册页《自作诗三首》40×280㎝庄希祖收藏林散之草书册页《自作诗三首》(特写)18、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95×29㎝朱韬宇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特写)19、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送辛渐》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送辛渐》98×37㎝尉天池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送辛渐》(局部)林散之草书精品《王昌龄送辛渐》(特写)20、林散之草书精品《李贺南园》林散之草书精品《李贺南园》96.5×32㎝王茜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李贺南园》(局部)。

【优质】十六字令赏析-word范文 (11页)

【优质】十六字令赏析-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十六字令赏析篇一:毛泽东十六字令篇二: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十六字令》赏析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十六字令》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通篇以焦墨而为之,散锋入草,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运行,只见残墨化作丝丝飞白,在似有若无中尽显神韵。

作品先后两次著录。

林散之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和近一个世纪的书法实践,成就了这位“草圣”。

林散之的草书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释文:黄河之水远接天,赤县扶桑两地连;千数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宝开元钱。

红白樱花烂漫开,盈盈一水送春来;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

好风吹面至东瀛,两岸幽情日日深;有笔如花花似锦,愿从兰芷荐春心。

喜接嘉宾颜笑开,烟光如海望蓬莱;遥期桂子秋登日,八月金黄君再来。

这幅手卷反映了中国近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真的有那么神乎其神吗?一起来看看它的价值《中日友谊诗》四大价值第一,用墨价值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墨分“五色”样样都有,而且对比十分强烈。

真可谓:“墨随心意,浑然天成。

”整个手卷纵横挥洒,虚实有致。

开头用的是破墨,血肉分明,气韵生动。

中间有的用的是干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访”、“心”、“宾”是淡墨,淡不浮薄,如云似烟。

“赤县扶”是浓墨,浓不凝滞,丰盈厚重。

“幽情”、“君再来”是枯墨,枯若古藤,似断还连。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局部1)我们细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第二首诗的“开盈盈一水”,林老写到“开”时,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渴墨化作缕缕虚丝,似有若无奇妙无比。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局部2)最后一首诗,林老蘸一次墨,写出了“烟光如”三个墨色都不一样的字。

先是涨墨,涨墨中又分浓墨和淡墨,似是宿墨调和清水的感觉,又似画法中的积墨效果。

接下来的字又变成了干墨、枯墨。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局部3)近代几位大书法家如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都用涨墨、淡墨和枯笔,但没有哪一位书法家能在一幅作品中表现出如此斑驳陆离的墨色变化,林老的用墨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二,学术价值先看手卷中的诗。

林散之毕生好诗,自视诗第一,字第二。

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情。

诗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情”。

以史抒国情,借景喻书情,托物寄友情。

如第一首诗,林老以历史抒发过去中日友好的国情,第二首中的“春”、“香”,林老借此隐喻中日书法交流像春天似花香,在第四首诗中林老托桂花寄发日本朋友再来的友情。

堪称神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赏析

堪称神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赏析

堪称神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赏析王罡/文赏析提要:与林散之草书成名作《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同样内容、同样布局、同样精彩,是代表之作,曾2次出版。

作品笔走龙蛇,瘦劲欹侧,奇境横生,连绵盘郁,摇曳多姿,奔放飞动,加之纵横的书卷笔意与“风景这边独好”的词意交相呼应,彰显出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诗境。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40年前,林散之先生以此为内容创作的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名扬京城。

书法大家郭沫若、赵朴初称赞林散之的草书代表中国,后来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启功先生带病下床向作品三鞠躬。

不久,林散之的名字威震东瀛。

日本书法家甘愿俯首称臣,“中国书法中心开始向日本转移”的言论顿时化为乌有。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法代表团访问南京,16日下午拜见林散之,日本书法巨擘、代表团团长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从此,“草圣”林散之的美誉传遍东南亚,传遍世界。

4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大家共同欣赏与林散之成名作同样内容、同样时间、同样布局、同样精彩的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作品尺寸为105×35㎝,约3平方尺,落款是聋叟。

盖有3方印章:林散之印(白文),生在戊戌(朱文),长寿(朱文)。

立轴,裱工精细,十全品相。

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是林散之先生用长锋羊毫笔醮浓厚的宿墨破水之后在生宣纸上创作而成的。

气息高华,碑帖交融,刚柔并济,笔走龙蛇,瘦劲欹侧,连绵盘郁,奇境横生,是代表作。

特别是瘦劲盘郁的线条和左摇右曳的布白,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要风景。

翻遍了林散之先生所有的作品集,查看了雅昌网,能有如此线条和布白的实在太少,所以说“风景这边独好”!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这幅草书作品的线条。

作品中的“晓”、“行”、“踏”,以及“城外”、“高峰”7个字的笔画,这线条是林散之先生花费几十年功夫才换来的“绕指柔”,柔中有刚,圆劲飘逸,流畅舒缓。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笔精墨妙——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巅峰时期的精品之作:运笔流畅,刚键浑厚,俊伟茂润,开合得体,行气如虹。

作品是红色题材,先后 3次出版,沈鹏等名家专家题跋称精。

作品流传有序,可谓名家名作名人藏。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是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一部分。

全词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林散之这幅草书《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立轴,尺寸为97×41㎝,约3平方尺,作品落款散耳。

盖有“林散之印”(白文)、“七十年代”(朱文)。

双款,水墨纸本,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

2000年左右重新装裱,裱工精细,品相十全。

汉代书法大家杨雄说:“书,心画也。

”从此便有了“书为心画”,“诗为心声”的说法。

唐朝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墨传情作了进一步的描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情动形言,取会风骚”,“随其情欲,使以为姿”。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意愿、抒发情感的方式。

可以想象,林散之先生当时创作这幅草书作品的心情特别好,完全被毛泽东的词意感动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林散之先生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明年就80岁了,党和人民给了自己很高的地位和荣誉,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只争朝夕,多做事,做好事。

而今,我们在林散之先生的诗作中的确看到了他是如何“只争朝夕”的,他在诗中这样写道:“终日不自闲,挥洒到夜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林散之先生的草书艺术直达巅峰。

启功见到林散之书法脱帽三鞠躬,日本书法代表团访问中国点名拜见林散之,日本书法领袖青山杉雨称林散之是“草圣”。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

2010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 20周年。

读懂林散之的四幅作品

读懂林散之的四幅作品

读懂林散之的四幅作品四幅作品,读懂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其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林散之的书法由唐始,上追魏,转而再入唐、进宋,直至元代、明代和清代,通研历代名家碑帖;60岁专攻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为宾,75岁出名,87岁登上圣坛。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林散之创造了“瘦劲飘逸”的“林体”草书。

其特点是: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林散之的草书,反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林散之的草书,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早在1962年,高二适初次见到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曾拍案惊呼:“这才叫字。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郭沫若来南京,有请赐墨宝,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以青山杉雨为团长的全日本书道访华团来到南京,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当代书坛泰斗、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本来对中国现代书法不以为然,当他见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当场便行鞠躬之礼,并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一时传为佳话,林散之名声大震,“当代草圣”之美誉也由此传开。

林散之《金顶》横幅《金顶》,1989年创作,尺寸为59×228cm,约12平方尺,落款是林散之,印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

林散之先生对这幅作品十分满意。

真、草、隶、篆皆有,枯、湿、浓、淡并存,气势磅礴似米南宫,骨力雄强如李北海,再加上落款,错落有序,浑然一体,显得更加完美。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释文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释文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释文
林散之写的这首中日友谊诗,是表达了他对于两国友谊的喜爱和祝福之情的。

下面是该诗的释文:
青山遥见瑶池峰,茫茫云海望不穷。

燕塞客心,风雨逢川,梦到江南江北飞鸿。

浙江东路旧游尽,吴门南浦草堂空。

梧桐九月霜飞绝,一片心期共白头。

释义:
青山:指中国的山川之美。

瑶池峰:日本富士山的别称,表现了两国的地理上的相近之处。

茫茫云海:指天空,体现了两国的相互望好之情。

燕塞客心:指林散之自己,表现了他对于两国友好的强烈愿望。

风雨逢川:指艰难险阻的旅途,体现了中日两国友谊的长足发展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依然能够在风雨中团结前行。

梦到江南江北飞鸿:表现了两国文化在梦中相遇的美好神秘,江南江北是指中国的南北地域之分,飞鸿是指象征着中日文化之美。

浙江东路旧游尽,吴门南浦草堂空:表现了林散之旧时到过中国的浙江和吴江两处,现在已经回到日本,感叹时光飞逝,岁月不停留,草堂已经空了,也暗示着中日两国的交流也因为岁月的流逝泛着淡淡的哀伤。

梧桐九月霜飞绝,一片心期共白头:梧桐是中日两国都有的树种,九
月是秋天,霜飞绝代表深秋寒冷,表现出中日两国的友谊达到了白头之年,即长久之意,一片心期共白头更加强调了两国关系深入到了视为家人的地步,稳固可靠。

[VIP专享]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4)

[VIP专享]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4)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4)红色典藏——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林散之先生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创作的草书作品存量不多。

这幅作品笔精墨妙,红色题材,多位名家专家题跋称精,先后 3次权威出版。

“当代草圣”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立轴,高94公分,宽32公分,约3平方尺。

上款是森海,下款是散耳。

名章有“林散之印”(白文),闲章是“曾登太白”(朱文)。

水墨纸本,长锋羊毫笔,生宣纸,磨墨,十全品相。

正文内容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林散之作品收藏家、鉴定家和林散之家属等对这幅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评价极高。

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著名收藏家宋玉麟先生题跋:“林散之乃近现代书法大师,有“草圣”之誉,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先生此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所创作,笔势宏伟,气息高华,系先生作品中极精之代表作。

今获观实为难得,故题数语以记。

”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看后说:“是难得精品。

”林散之长子、著名书法家林筱之说:“这是一幅很精的作品,反映了家父六十年代中期书法的最高水平(《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70页)。

”这幅作品是红色题材,是创作题材,书法的内容是毛泽东词。

看到这幅作品的内容,很容易让人们回想起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尤其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记忆犹新。

吃饭凭粮票,学生上学先背毛主席语录,工人上班的第一件事是背毛主席语录。

到了后来,学生不上课了,工人不上班了,就是读毛主席的书,唱毛主席的歌。

毛主席著作有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歌曲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那个特殊的年代催生了一批红色题材的书画作品,比如傅抱石的《雨花台》,钱松喦的《红岩》、《常熟田》,还有魏紫熙的《黄洋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
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
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

2010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 20周年。

估价这件顶级艺术品,应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

草书《中日友谊诗》是林散之1975年3月为第一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而精心创作的,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送成,作为自存之稿。

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长风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休先生谈到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时说:“书坛可名大家者,百年不过数人。

世人尊之为‘圣’者,千年一出。

自大王以来,一千六百余载,二三子而已。

以草书论,能跳脱古人,师范后世者,张颠怀释、玄宰觉斯诸家,屈指可数。

识者尝誉散翁为‘王觉斯后第一人’,实不为过。

《中日友谊诗》乃传世名迹。

诗文平实祥和,立意高迈,颇具唐宋大家风范。

书法气息贯通,珠玑一盘,非终南得道,蓬莱成仙,
何人能指挥管城,书此华章?是为重宝,稀世之珍也。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1975年作王罡收藏
人民日报主办的《大江南收藏》在显著位置刊登林散之第一草书的新闻
中国国家博物馆转载林散之第一草书的新闻
欣赏这幅旷世杰作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艺术价值。

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

这些形象化比喻的笔法,是书法家耳熟能详的,更是多少书法家一生奋斗的目标。

可是,近百年来,能写出如此笔法的书法家却是少而又少。

然而,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中日友谊诗》就是诠释古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笔法的光辉典范。

《中日友谊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在于她传承了中华草书艺术的技法精髓,彰显了中国草书
艺术的人文精神,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林散之作品收藏家宋玉麟为林散之第一草书题跋
散之第一草书题跋
第二,学术价值。

《中日友谊诗》是书法家研习“林
体”草书笔法墨法的样板,是收藏家鉴定林散之作品真伪的标杆。

《中日友谊诗》还更正了林散之第一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的时间:是 1975年 3月,而不是 1973年 3月。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在论文中写道:“《中日友谊诗》题材重大,经历传奇,影响深远,是林散之草书创作中罕见之神品,堪称‘林散之王’。

研究其价值,很有必要。

我认为,仅从书法的角度来探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来研究。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局部二)
第三,历史价值。

《中日友谊诗》见证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书法友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中国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从历史史料的角度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

他写道:林散之草书赠日本书法访华团诗作四章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除了赠送给日本一卷以外,国内只有3卷:
一卷创作于3月12日,以后又补款赠给他的学生冯仲华。

第二卷于 1976年 5月补记后送给了季汉章。

这一卷创作于1975年 3月 15日,是林散之先生自存之稿。

苍遒生动,一气呵成;诗书相映,堪称双绝!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局部三)
林散之第一草书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的封面
第四,市场价值。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被称为“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国宝”。

中国书法家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

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的后人联合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

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

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

估价《中日友谊诗》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超越国界。

草书《中日友谊诗》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现由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先生珍藏。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
相关链接: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王罡,江苏扬州人,1957年生,大学本科。

江苏省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

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

王罡先后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近百篇,编著《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历时4年。

《中国网》、《中
国书法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