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潮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史海钩沉

客家人与广东境内的广府民系、潮汕民系一样,都是从中原辗转南下的汉族人。我国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同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相适应,历史地形成的,民族的构成和血统是多元和复杂的。居潮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不断发展。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6次大规模的南迁: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

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莆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

居潮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不断发展

康业丰

摘要:历史上客家人有几次从中原南迁,他们虽然比潮汕人民迟到潮汕,居住地也较为偏僻,但客家人自主发展,在融合中发展,成为潮汕地区第二支劲旅。

关键词:客家人 六次南迁 发展

户”一词。然尚属广义称谓,非纯为今之客家民系专称。在长期的辗转迁徙过程中,这些客户逐渐形成一系,在语言特征与风俗习惯上,显然有别于当地土著和别的汉人系别。于是客家一词才广被应用,成为固定称谓。

客家人和潮汕人,或曰福老人,虽同为中原南迁的汉人,但是由于迁徙路途相异,时间也先后不同,所以形成两系。从迁徙路线说,潮汕人主要由福建南部沿海岸线南移,故也称海系;客家人则多由江西和福建西南部山区闽粤山地散布,故也称陆系。

在时间上,客家人入粤,也比潮汕人来得迟。客家南迁,最早的可追溯至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在大埔、梅县一带的五个“流人营”。时东晋

元年间客家入粤之前,生活在汀赣一带的客家人也不外是四五万人,所以认为客家应是在南宋之后才形成。迁入的时期也在南宋,而且人数并不是很多,其民系的形成应是加进了大量的南方民,这一结论是可信的。为此,客家人不但对潮汕人来说是“客”,对于早已定居在山区地带的畲族来说,也是迟来了一步的“客”。在山区,客、畲接触频繁,加以山川间断,礼俗语言不易变化,所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有特点的一系,而迥异于本是同为中原后裔的潮汕人了。徐松石先生在《粤江流域人民史》中说:“岭南各部族都有他们的特长。潮属人民刻苦耐劳,富冒险性。客家人民勤俭重学,富团结心。”的确恰到好处地说中了潮汕人和客家人的不同特点。

65

史海钩沉

经过不断迁徙,客家人主要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部分分布于四川、广西、湖南、海南和台湾等省。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有了进一步发展,纺织业、制糖业、制烟业、榨油业等极为兴盛,商品经济繁荣,这股经济潮流的发展逐步渗入山区,大大增加了对经济作物原料的需求;使居于山区的客家人因地制宜广泛种植适山区的经济作物,有些地方还形成一些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的区域,从而使山区出现了商业性农业。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8000万客家人,成为汉族中的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汉系族群,其中约5000万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大约2500万左右,占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人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如胡耀邦、李光耀、莫拉西那瓦、张国荣、林丹等。

潮汕地区客家人与福佬人一样,因改朝换代、逃避战乱、饥荒等种种原因,不得不外迁至广西、四川乃至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宋代以前,潮汕地区地旷人稀,移民外迁人数不多。至明清时期,特别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间,由于政治腐败,内乱频生,经济贫困,加上连年天灾,民不聊生。潮汕客家人成批外迁至江西、广西、四川等地,还有一批接一批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出国谋生,主要居住在东南亚,尤以泰国、马来西亚为最多。据了解,潮汕客家人中华侨、华人约130万。他们长期侨居海外,在居住国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精明勤俭,勇于开拓,落地生根,与当地人民建立了生死与共的情谊,对侨居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各移居地形成引人注目之社群。

我国各民族的构造和血统是多元复杂的。一般说来,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之前的古族皆为汉民族之源,其中炎黄和东夷两个集团是汉民族的

主源,苗蛮、百越和戎狄三个集团是汉民族的支源。在史前远古时期曾经居住在今潮汕地区的人属于南蛮和古越族,他们都是潮汕远古先民。自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及两宋,在长达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汉人大批南下,辗转进入今潮汕地区,与当地土著先民杂处、融合、同化,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族群特征的汉族福佬人和客家人两大民系。福佬人和客家人分布于今潮汕大地的百水千山,以其聪明、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披荆斩棘,耕山讨海,繁衍生息,为祖国南疆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可贵的贡献,并且创造了光辉的潮汕文化。由福佬人和客家人组成的潮汕人,是我国汉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系,它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文化传统,有强烈的民系自我认同方式及相应的文化心理机制,既有独特性又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在世界各民族的族群中都是罕见的,已经受到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潮汕客家人不断发展,至现代,潮汕地区客家人分布状况是:

潮汕主要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这里除了澄海无客之外,大部分地区分布着客家人,在这里有纯客区和潮客区。

揭西县

揭西县二十个乡镇中,客家占十三个乡镇,人口有55万,包括河婆、龙潭、坪上、五云、上砂、良田、南山、灰寨、京溪园、五经富。而陆河是个纯客家县。陆河共有8个乡镇:河田、新田、河口、上护、水唇、东坑、南万、螺溪8个镇和1个国营吉溪林场,总人在30万以上。

普宁市

普宁客家人主要在南阳山区,包括梅林镇、云落镇、大坪镇、高埔镇、船埔镇、后溪乡、马鞍山农场、大坪农场,总人口40万左右。其中梅林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