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少女的祈祷》微课简介课件.pptx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07年7月改 完整版课件PPT

音乐鉴赏07年7月改 完整版课件PPT

教学设计建议:
环节一:
➢欣赏《两个犹太人》的片断。
不给标题提示,学生听音乐后谈谈音乐表现的形象,或给乐曲取名 。(老师可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提示学生,引导学生联想)
➢需要重点导出并探讨的问题:音乐理解具有宽泛性
➢引出结论:
音乐在”表现的是什么”这个最起码的层次上有理解差异.以联觉对应 性为基础,音乐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一”“多”对应的问 题,即多种对象的感性特征与一种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那么从 一种音响中到底会领悟出哪个具体的对象必然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性 必然导致音乐理解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多解性。从聆听音乐的角度来看, 要谈音乐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首先要对音响的基本特征有较准确的把 握,抓住音乐的基本形象特征和情绪,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想像,从不 确定中寻求自己独特的审美愉悦。
重点探讨问题:什么是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及标题音乐和无标题 音乐的欣赏策略。
欣赏《第一交响曲》。
无标题音乐的欣赏策略:
1、抓住主题,记忆主题,积极识别主题的各种变形和发展。 2、关注结构,通过结构来体验音乐的新鲜感和熟悉带来的愉悦。常 用的手法,主部与副部主题的性格对比,发展的是那一部分,结束时采 用的什么手法,等等。
➢对音乐认识存在两种较极端的观点:一是很主观,你认为音乐是什 么就是什么;二是很客观,跟文字的描述一样准确。
教学内容: 标题音乐:少女的祈祷
无标题音乐:曲(第二乐章第一交响)
教学内容的说明:
1、为什么选用《少女的祈祷》:一是因为乐曲作者创作该曲时年仅 十八岁,使学生有同龄人的亲近感;二是音乐优美,在标题的引导下, 易于联想。
➢分析两类曲名音乐表现的特点
第一类曲名音乐的特点:稍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舒展的节奏(一般说 来,宽长的节奏常表现庄重、深远、辽阔、有力或歌颂、赞美等情绪);抒 情性的旋律(注重旋律线条的流畅性、歌唱性,一般都比较舒展、优美。)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

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三者的艺术特征 相比较有何不同?
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 ——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 (Badarzewska,1838-1861)作于 1856年,是举世皆知的钢琴小品。 结构单纯,浅显淳朴,亲切感人, 虽略带伤感,但又异常柔美,逼 真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 心愿。
音乐能告诉我乐是什么?
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者(快) 乐也”。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 缺少它,就会无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 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音乐 是什么?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 感和幸福。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 术。
《变幻之风》
英文名字“The Wind Of Change”。属班得 瑞乐团音乐系列第一部专辑《仙境》中的第一首 音乐。发行于1990年;音乐运用了排笛,钢琴和 大量的电子键盘音。
风在脸上拂过的触觉,让身体清楚地记忆着; 毛孔被冉冉的拨开,就像响应情人轻叩的门扉 ─ 惊奇,又意外地平静。闭上眼,想象飞翔的速度, 在时空缝隙里抛光一身的重量;用鼻尖分辨正与 你厮磨的,是星光、海洋、或是仙境的气流。
谢谢!再见!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 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 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 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 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 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 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知道故事的 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 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少女的祈祷》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3769

《少女的祈祷》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3769
变奏曲
音乐的结构
主题
色彩明朗、清纯
变奏1
主题转为弦乐奏出,左手在高音 区以清脆和弦伴奏
变奏2
主题转为管笛奏出,左手在高音区 以清脆和弦伴奏
变奏3
将主题加上华丽的琶音与颤音
变奏4
右手奏出八度的三连音型,造 成热烈气氛结束
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不 确定的内涵与特征。我们只能感悟音乐的美, 在心灵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或用言语描述清楚。也正于此,音乐才给予我 们丰富、多元的联想和想象。这是其融音响、 时间与空间艺术于一体的独有魅力所在。所以 音乐不能确切地告诉我们什么。
保持原来的旋律,而变化音乐语言中其他因 素的变奏手法,叫做固定旋律变奏。
另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是装饰变奏。装饰变 奏只是保持主题的旋律骨架。而变化旋律的细节, 也就是用装饰音把原来的旋律进行加工,同时也 可以变化音乐语言中的其他因素,如速度、力度、 节奏、音色、伴奏音型等等。
变奏的次数可多可少,少则三四次,多则二 三十次。
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文字
数字
音乐
什么是音乐?
(一)、《辞海》——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 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 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
(二)、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生活声响(旋律、节 奏、和声等)。
【听赏:感受、体验、联想】
茉莉花
思乡曲
北京喜讯到边寨
旋 律 节奏与力度 感 受 茉莉花 思乡曲
热爱音乐吧,它是你快乐的源泉!
波兰女作曲家、钢琴家。芭 达捷芙斯卡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 训练,她只是一位业余的青年作 曲家。
她的作品风格单纯而清丽, 主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虽然 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但这首 《少女的祈祷》却是世界名曲中 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 也正是这首乐曲使她一举成名。

少女的祈祷 (4)

少女的祈祷 (4)
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 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
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 接紧凑。
旋 律 —— 灵 魂 节 奏 —— 骨 架 和 声 —— 血 肉
在听这个音乐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浮现 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
音乐作品能为我们带来情感体验,使我们产生联想和想象。不同 的音乐作品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 品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会各有不同,因人而异。
主题转为浑厚的中音区奏出,左 手在高音区以清脆和弦伴奏
与第一变奏相似,但音域缩小了
右手奏出八度的三连 音型,造成热烈 气氛结束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他表现的究 竟是什么?音乐的魅力在哪里?
音乐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音响,给我们带来各种情绪的感 受和体验,于是引发了我们在听觉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 种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并且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乐曲 并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音乐具有非语 义性和非具象性。正因为这样,所以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同时激发我们的审美情趣,才展示了音乐作品作为音响的艺 术和时间的艺术而独有的魅力。这种魅力非比 寻常,所以让我们走进音乐,热爱音乐。
• 赋格曲是用复调手法写作的一种独立的 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曲式。
• 赋格曲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 呈示部:主题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主题之间 • 有间插段。 • 展开部: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做各种移位变形和
展开。 • 再现部:主题回到原调,音乐收束。
1812年序曲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作品结构
这首钢琴曲由一段音乐主题加上四段 变奏组成,主题之前有四小节简短的引子, 结构图解如下: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

▪ 乐曲的第三个变奏是左右手的交叉弹奏, 其低沉的八度和弦声就像是少女心里发出的 一声声叹息,令人遐思而难忘,整首曲子的 感情在这一段的变奏中由高昂的欢快转变成 深切的低沉。反复两次变奏后便是乐曲的第 四个变奏,第四个变奏在形式上较第二个变 奏略有变动:三度的琶音变成了两度琶音, 弹奏起来更加有力度感,而且在每次反复之 间穿插了颤音做衔接,使得旋律反复时更加 连贯紧凑,自然流畅。在这一段的变奏中, 乐曲的情感由低沉再次回到了欢快上,但又 不及先前的高昂。
芭达捷芙丝卡
这首钢琴曲带给你什么感觉?
▪ 亲切感人 ▪ 略带伤感 ▪ 但又异常优美 ▪ 浅显淳朴
作品解析
这首曲子为降E大调,4/4拍,行板, 采用了主题和变奏的曲式结构,乐 曲旋律优美动听
在乐曲结构上,它以抒情的方式描 绘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意境的美好。 前四小节的降E大调音阶简短而明朗, 宛如教堂的钟声响起,令人眼前一 亮,勾画出一座高大庄严的教堂形 象。紧接着的两个琶音为引子后便 呈现出乐曲主题的五个变奏,温婉 幽丽,色彩分明,时而欢快时而忧 伤,仿佛预示着少女在祈祷时内心 丰富的感情变化。
▪ 乐曲的第一个主题变奏是以分解和 弦的上行音调和轻捷的八度下行音 调组成,其波浪式的旋律线和上下 行的音型,具有柔和的回旋感。在 第二个变奏中,右手的八度主旋变 成了三个八度的琶音,欢快、清丽, 是主题的另一个体现。这一段变奏 中,琶音和颤音的出现是表现乐曲 情感的细节,也是感情的细节,是 体现少女内心深处思想的关键,也 是整个曲子的演奏重点,在弹奏时 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音 符与音符的连贯性、颗粒性。
曲式结构
▪引子+A+A1+A2+A3+A4
▪什么是引子? ▪什么是前奏?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
主题在右手,旋律变化的部分与A1近似,伴奏音型 更为活跃。
主题用八度演奏; 感受:情绪热烈激动,音乐达到高潮。 音乐要素:三连音的运用,节奏密集;
八度演奏,强力度。
音乐要素
特点
感受
旋律 (灵魂) 节奏 (骨架) 节拍
速度、力度
优美、流畅
三连音的运用、琶音的运用
4/4拍,抒情 中速稍慢、有强有弱
波浪、舒适 优美、悠扬、安逸
音色
钢琴、清亮、带光泽
流水、教堂、钟声
调式
大调式、明朗、开阔、温暖 阳光、春天、幸福
和声 (烘托渲染)
乐曲分析——乐曲由主题和四个变奏组成。引子 主题A 主题A1 主题 Nhomakorabea2 主题A3
主题A4
4小节 8小节 8小节 8小节 8小节
8小节
一段带装饰音的下行音调,声音宏亮而带光泽,可 联想到钟声、教堂、明媚的阳光……
主题,钢琴颗粒性的音色,清脆而富于弹性,似圆 润闪动的玑珠。
主题在右手,旋律略加变化。
主题由左手在中音区陈述; 感受:沉思、回忆、倾诉 音乐要素:音色在中音区浑厚;速度更慢;
芭达捷芙斯卡:波兰 女音乐家,主要靠自学成 才,作品《少女的祈 祷》 最有名。
同学们联想画面,说出画面 感受,也可用几个关键词表 述。
音乐作品 的非具象性和 非语义性使音 乐艺术具有独 特的魅力。
《少女的祈祷》
知道曲名后,你又有何联想画面?
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变奏曲式 引子+A+A1+A2+A3+A4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少女的祈祷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用心地聆听音 乐, 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
2。在听赏的过程中,能 说出 《少女的祈祷》的基本 结构;能够在互动交流中,用 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能告诉 我们什么”的道理。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

作品的结构
引子 + A + A1 + A2 + A3 + A4
互动地带
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祈祷? 沉思? 倾诉?
学生阅读课本11页文字
音乐作品的音响能给我们带来某种情 绪的感受和体验.作曲家可以通过音乐的 模拟、隐喻、暗示或其他艺术手段,表达 自己的创作意图,同时给听赏者以引导, 激发听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 和想象是以音响和个人经验为中介的,是 不确定的,并且因人而异。这说明,乐曲 本身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 现的是什么。
献给爱丽丝
这首钢琴小曲创作于1810年4月,是贝多芬为 他的女学生爱丽丝所创作的一首富于情趣的精致 的钢琴小品。
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 (A+B+A1+C+A2),主部(A)先后出现了三 次。主部与主部之间先后有两个插部(B、C)插 入。两个插部分别塑造了与主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因此使得整个乐曲即存在着形象与性格的对比; 同时,又由于回旋曲式特定的陈述方式,将它们 又有机地联结在一个整体之内,使得这首乐曲充 满了情趣。
《少女的祈祷》作于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国巴 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成 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 风行全球。很多音乐爱好者往往对于本曲的旋律十 分熟悉,却不知道乐曲的作者是谁。作者芭达捷芙 斯卡是一位女钢琴家,她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二十 四岁时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 首名曲。虽然世人对于本曲的作曲经过已无从知晓, 但这首乐曲在形式上只不过是简单的变奏曲,却由 于命名为《少女的祈祷》而蜚声世界、久盛不衰, 也许应归功于作曲者的匠心独具,抑或是出版商的 精明,总之,这不能不说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_课件1(1)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_课件1(1)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大家都学会了么?
谢谢
音乐来听赏一位年轻的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少女的祈祷 (钢琴独奏)
人物介绍
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1838-1861)波兰音乐 家。幼年开始学习钢琴,后对作曲产生兴趣,开 始进行创作尝试。这首发表于1856年的钢琴曲, 使年仅十八岁的芭达捷芙斯卡一举成名。可惜她 不幸英年早逝。在芭达捷芙斯卡短暂的一生中, 《少女的祈祷》是她惟一流传于世的作品。一百 多年来,这首精美的乐曲被改编成多种表演形式 的版本,在世界各地广泛演奏,深受人们喜爱。
听赏与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首献给年轻人的奋斗诗篇。
第一交响曲
第二乐章
音乐材料
贯穿全曲的音乐主题,采用持续不断的 节奏,音与 音之间近距离音程的迂回级进,偶尔夹以远距离的跃动,使音 乐主题的旋律线条呈现为不规则的锯齿状。
鉴赏提示
这部交响曲由两个乐章组成,我们听赏的是第二乐章。本 乐章以一连串弦乐群的强奏为引子,这种强烈的音响表达出来 的执著性格为主题的进入作了铺垫。
人物介绍
瞿小松(1952年—)作曲家,贵州省贵阳市人。中 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教育 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1952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十六岁“上山下乡” 务农,1972年进入贵阳市京剧团任小提琴、中提琴手, 1977年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著名作曲 家杜鸣心教授。在校期间曾获美国齐尔品协会作曲比赛 大奖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一名。1983年毕业留校 任教。1989年赴美。瞿小松是“美国作曲家、作家、出 版家协会”会员。
作品结构
这首钢琴曲由一段音乐主题加上四段变奏 组成,主题之前有四小节简短的引子。结构图 解如下:
了解乐曲的有关材料后,让我们再次听 赏这首钢琴独奏曲,“按图索骥”,在感受 的过程中去探寻、去发现。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音乐鉴赏本曲作于1859年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

作者芭达捷芙斯卡是一位女钢琴家,她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二十四岁时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首名曲。

虽然世人对于本曲的作曲经过已无从知晓,但这首乐曲在形式上只不过是简单的变奏曲,却由于命名为《少女的祈祷》而蜚声世界、久盛不衰,也许应归功于作曲者的匠心独具,抑或是出版商的精明,总之,这不能不说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首钢琴曲结构纯洁、亲切、温婉、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其委婉的旋律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仿佛是少女对美好幻想的期盼,它令所有初学钢琴的学生都喜爱和着迷。

《少女的祈祷》是名副其实的少女所创作。

作者巴达捷美斯卡是一位波兰少女,在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里谱写了《少女的祈祷》,二十四岁便夭折了。

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钢琴小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

一百几十年来,在接触过钢琴音乐的人当中,有谁不知道这首名曲呢?这首作品作于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

《少女的祈祷》是一位波兰女作曲家巴达尔泽夫斯基卡18岁时的作品,乐曲中充满了宗教情绪,对于一些年轻的女孩来说,对于她-作曲家本人身世的了解和她的当时心情的了解也是听懂这首曲子的关键,当年的赵鑫珊就谈到了当年他对这首曲子的感觉。

在赵鑫珊的散文中,作者表达了对这首曲子,给予他心灵所造成的冲击是何等的强烈,而且对于作者来说几乎是他三十年来的一种精神支撑,赵鑫珊先生说这首《少女的祈祷》,在他生命的记忆中是清晰的,他说:这是他思想上的心灵上的乐曲,而且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并给予他一种心理的慰寄。

说它是:秋风郎月、宇宙澄清、上下天光、竹影摇动的情景中才可以有的,因为音乐可以让龟裂的心田接受这种甘露。

而且多次荡涤了他自己灵魂的尘垢,而且作者甚至承认,在他的“少年维特烦恼”的年代,这首曲子所给予他的情绪所给予他感情的皈依,理想的依托,爱欲的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