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6周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六(1)班姓名()组()号课题圆柱的体积课时 1学习目标95%的学生能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85%的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导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叫做物体的体积。
2、V长方体=() V正方体=()统一的公式表示为V=()二、探究新知1、在4人小组内,用学具拼一拼,想一想。
我们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1)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
(2)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
(3)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所以:圆柱的体积= ()×()= ()(4)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
三、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四、分层训练1、算一算课题圆锥的体积课时1学习目标95%的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5%的学生会解决与圆锥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导 学 流 程 一、温故知新2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1、比较学具中的圆柱和圆锥,你能发现什么?2、猜测:学具中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4、通过验证,我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 )的圆柱体积的( )。
V 圆锥= 三、知识应用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如下图)。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四、分层训练 (一)判断: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31。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二)填空(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75.36m 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m 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m 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m ³。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导学案主备教师: 复备: 审核人: 【学习内容】:负数 P2—3页例1、例2 【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预习案(1)游戏感知负数: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减5分,平局计0分。
将每次的分数计在计分表上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甲分乙 (2) 听信息, 独立思考, 选择喜欢的方式, 把听到信息准确、简介旳表示出来 ?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学校四年级转來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小明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的,指明学生汇报并展示其记录。
探究案1、相反意义的量1思考:刚才老师所说旳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明确具有相反意义旳量旳特征:(1) 有两个量(2) 有相反的意义) 思考:实际生活中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设计意图:应用学生已有旳生活经验,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即相反意义的两种量)2、正数和负数思考: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出示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交流统一意见: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认识负数,明确负数的读写。
3、进一步了解负数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探究:温度计上显示:零下16?用____表示。
零上16?用___表示。
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存入2000可以表示为:____.支出500可以表示为:____.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负数的读写(先交流再由学生展示)(1)读出下面各数:2 ,3 ,9 ,206 ,2.18 ,12(2)写出下面各数:负八 ____.负二点六____.正七分之一____.负四点六____. 5、小结:(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___表示。
最新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doc资料
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
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负数? 2、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 8 5.6 +0.9
3 —
4
2
+
0
5
— 82
正数: (
)
负数: (
)
3 、 如 果 +20% 表 示 增 加 20% , 那 么 — 6% 表 示
)意义的量。
比较 +16 ℃与(
)16 ℃(填 、 或= )
2、自学例 2:观察图中的银行存折。
( 1)存入的钱用(
)表示,支出钱数前用(
)表示。存入和
支出是一组反义词,是两种(
)的量。
(2)图中“ 2000 ”表示(
),读作(
)。
“— 500 ”表示(
),读作(
)。
3、认识负数。
5
(1)像— 16 、— 500 、— 、— 0.4、、、这样的数叫做(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 2 摄氏度下降了 7 摄氏度,这天
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自主学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传授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西席:课题数学思考课型温习课筹划学时 1传授内容系统温习议决查看、探究、记载、概括、列表等办理数学标题的要领,感受数学思想要领的好处。
传授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图形或数字中蕴涵的纪律,明白数学中常用的思想要领,能运用纪律和要领使标题化难为易,帮助办理标题。
2.让学生履历“猜测—找纪律—验证纪律—运用纪律”的历程,形成办理标题的基本计谋,成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育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重点:能用找纪律、有序排列等数学思想和要领办理纷乱的数学标题。
难点:理解与体验标题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要领。
化解措施引导温习,稳固应用传授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传授历程典例剖析一、发言导入师:同砚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纷乱的题,怎样将这些题化难为易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学思想和要领。
数学思想和要领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举行思考,有助于标题办理。
二、引发思考师:在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思想和要领?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自由发言)三、回顾与整理数学思想和要领1.组织学生小组回忆并汇总学过的数学思想和要领,并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西席借助PPT课件将学生的汇报举行整理、展示。
常用的数学思想和要领:(1)转化的思想要领。
(2)数形连合的思想要领。
(3)对应的思想要领。
(4)等量代换的思想要领。
(5)列表法。
……四、应用数学思想要领办理标题。
1.探究学习课本第100页例1。
1.用小棒摆正方形。
1个……4根2个……7根3个……10根根据这样的要领摆下去,摆出n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
(用含有n的最简式子表示)剖析先查看图形找出纪律,再根据纪律办理标题。
摆1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1)∠2和∠4拼成的是什么角?平角(2)试说明∠1+∠3=∠4。
因为∠1+∠2+∠3=180°,∠4+∠2=180°,所以∠1+∠3=∠4。
圆的周长导学案
圆的周长导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62-64页教学目标:⑴认识圆的周长,合作交流计算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⑵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精确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导学流程:情境导入——猜想——实验探究——巩固应用——回顾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边长为50米带内切圆的正方形,乌龟和兔子从同一点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着正方形四周和圆周爬行,谁先爬到出发点。
2、正方形的四周就是正方形的(),圆的一周就是圆的()。
3、用手指出哪是圆的周长?(起点回到起点)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自己这个圆片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闭着眼睛想想,如果把一个圆拉直,圆的周长会是什么样?用手比划比划。
4、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二、大胆设想,测量方法1、师:(出示一个用铁丝弯成的圆)谁来指出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上讲台指出周长)2、师: 圆的周长如果用直尺去直接测量方便吗?为什么?3、谁有办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生1:把铁丝切断拉直后用直尺就可测量出它的周长。
生2: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想得很好!同学们用“切断拉直”和“滚动”的方法,都可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
如果要测量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能把花坛切断拉直吗?能把花坛立起来滚动吗双学生哄堂大笑)怎么办生1: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周后,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
生2: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绕一周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用“绳测”的方法,测量哪些圆形物体的周长比较合适?举几例。
生1:大树树干的周长。
生2:水缸口的周长。
生3:圆形水池的周长。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谁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生:我会测量。
(该生拿了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动手一量才发现,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测量这个圆都很困难。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6周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21号第三章用比例解决问题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别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难点】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9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先算出,再算出10吨水多少钱?(分步计算)第二种方法:利用比例的方法列方程进行计算。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所以和成正比例。
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用比例的方法计算)二、内容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0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先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再算出?(分步计算)第二种方法:利用比例列方程进行计算。
因为书的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书成。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用比例的方法计算)【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完成。
如果工作效率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2、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以晒出3g盐。
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块盐田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3、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25人,要排24列。
如果每列20人,要排多少列?4、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巩固提高】1、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数学思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反思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维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统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统计人教新课标统计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员:课题统计课型温习课方案学时 1教学内容系统温习统计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知识,开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的1.会搜集、整理和剖析数据,明白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描画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能依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外地选择统计图,能用自己的言语描画统计表或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经过温习,构成统计观念和依据数据停止剖析与处置效果的看法。
重难点重点:会搜集、整理和剖析数据;能依据实践要求求平均数和设计复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掌握绘制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方法。
难点:结合统计图或统计表停止剖析、预测。
化解措施引导温习,稳固运用教学预备教具预备:PPT课件教学进程典例解析一、说话导入。
1.回想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
2.说话: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树立手拉手班级,怎样向他们引见我们班的一些状况呢?这就需求我们对我们班的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及喜欢各种运动、喜欢各种书籍的人数等数据停止搜集、剖析、整理,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式展现给六(2)班同窗。
这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
3.导入:明天我们就来温习统计知识中的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等相关知识。
二、回忆与整理。
1.温习统计表的知识。
〔1〕我们学过的统计表有哪几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2〕制造统计表要留意的事项有哪些?先生回想旧知,讨论后汇报:依据原始数据和统计要求确定分类的项目,设计统计表。
统计表要有称号。
表中一切数据都应标明计量单位。
标明制表时间。
2.温习统计图的知识。
1.某班有50人,期末数学考试有1人缺考,其他同窗的平均效果是87.5分,后来缺考的同窗补考后班级的平均效果提高到了87.7分,这个同窗的效果比全班的平均效果高多少分?剖析此题主要考察先生对求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状况。
由于补考的人把分数移补给了其他49人,将平均效果由87.5分提高到了87.7分,平均效果提高了0.2分,说明补考的同窗移出0.2×49=9.8(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精编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示,3℃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导学案《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圆的直径是4厘米2、圆的半径是1.5米三、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π取3.14)拓展延伸如图所示:半圆的周长是()。
如果半径是2cm,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cm?教学反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本节课学生学圆的周长时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圆的周长是小学阶段最后掌握的有关周长的知识,此时学生已有长、正方形周长作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这部分知识。
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圆周长意义”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
问:正方形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为学生研究圆周长指明方向。
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圆的周长有效,对发规其他知识也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
2、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层层深入。
首先让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
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
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测量投影上的圆、运动的圆,学生面前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使学生感到必须探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
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3、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说:“一切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201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p100-p112
1.数学思考(找规律)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2.数学思考(逻辑推理)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3-4.数学思考(等量代换、平角与直线)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自学p102页例4
5.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6.综合与实践(北京五日游)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填表p107
2、根据课本p108的北京五日游行程及费用,看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
3、了解更多信息。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暑假出游计划。
达标检测
7.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审核:
7.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
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主备:张维花审核:候吉梅。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导学案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六单元主备人@单元分析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思也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但由于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有些知识已经模糊或淡忘,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或巩固。
学习目标1、比较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和代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与方法。
5、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比较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和代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到亿第一课:亿的认识- 通过观察亿的这个数字,学生了解亿的单位,掌握亿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亿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亿的数量级和概念。
- 运用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亿的物品来认知亿的数量。
第二课:亿的读法- 向学生展示亿字音、字形的演变历史,并通过比较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 给学生一些亿字的例子,让他们写下这些亿字,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亿的读法。
第三课:亿的认识- 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抽取数字卡片,来比较各组的数字大小,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位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亿的重要性。
- 运用亿字卡片,让学生写出各种亿以下的数字,通过操作的方式,巩固对亿的认识。
第二单元:拓展乘法第一课:乘数和积的认识-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数和积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 让学生通过操作乘积图形,观察并总结乘数和积的规律。
- 运用乘法口诀表,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第二课:用乘法代替加法- 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可以简化加法的过程。
- 让学生通过练,熟练掌握用乘法代替加法计算的方法。
- 运用乘法表演示,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第三课:乘法表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观察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含义。
- 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乘法表的掌握。
- 运用乘法表,让学生进行口算练,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为后面单元内容的简介,依次类推)第三单元:有理数之间的加减法......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时间的认识......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第七单元:整除与约数......第八单元:多位整数的认识......第九单元:中国和世界地图......第十单元:分数的认识......文档内容为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的完整版。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牛岭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康巧红穆国玄适用年级六年级总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3.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
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课程目标⒈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⒉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⒊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广大或缩小。
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⒌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⒍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预习学案: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案:(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二)共同探究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2、教学补充例题(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1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第一单元 负数 课题:认识负数【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习导学】(一)轻松热身。
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①向前走200米( ) ②电梯上升15层( ) ③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
④零上10摄式度( )。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①“。
”表示度,“C ”表示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和水混合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②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零上温度用“+”表示,“+”是正号,读作“正”。
零下温度用“-"表示,“—"是负号,读作负.③教室内的温度零上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 ),记作( ),读作( )。
雪地里的温度是零下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 ),记作( ),读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21号第三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别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难点】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9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先算出,再算出10吨水多少钱?(分步计算)第二种方法:利用比例的方法列方程进行计算。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所以和成正比例。
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用比例的方法计算)二、内容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0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先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再算出?(分步计算)第二种方法:利用比例列方程进行计算。
因为书的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书成。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用比例的方法计算)【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完成。
如果工作效率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2、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以晒出3g盐。
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块盐田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3、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25人,要排24列。
如果每列20人,要排多少列?4、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巩固提高】1、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2、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
3、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用比例的方法解答)4、修一条长600米的公路,修理20天后,还剩480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5、一堆煤,原计划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5小时行了3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共用了5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7、挖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32人挖,要9天完成。
现在每天有48人参加,几天可以完成?(每人工作效率相同)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22号第三章比例(复习一)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复习教材32——35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2和9:18 (2)20:0.5和1:4(3)12:13和6:4 (4)0.9:0.1和94:142、填空:(1)如果3a=7b,那么a:b= : 。
(2)如果m:11=6: n,那么m×n= 。
3、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对打“√”,错打“×”0.5:0.1 5和0.2:2.4 ( ) 15 :12 和0.5:0.2 ( ) 12:13和6 : 4 ( ) 0.21:725和3:4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35,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10。
求出另一个内项,并写出这个比例。
5、解比例X∶21=142∶1385∶x=65∶2 12∶2.4=3∶X15∶X=0.6∶238∶15=X∶19X3.2=50.8【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18与X的比值和12与1.5的比例值相等。
(依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2、甲数的289 等于乙数的143 ,求甲、乙两个数的比。
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cm 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巩固提高】1、判断。
对打“√”,错打“×”(1)如果3×a=5×b ,那么a :5=b :3 ( )(2)25 :13 和16 :14 中,能与2048 :58 组成比例的是16 :14。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8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积一定是26。
( ) 2、把下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乘积的形式。
(1)2.4∶X=18∶40 改写成( )×( )=( )×( )(2)156 ∶712 =X ∶225 改写成( )×( )=( )×( )(3) X ∶0.3=635 改写成( )×( )= ( )×( )3、解比例:x 5=310 214 =x 4.0 95:32=X :621:31=91:X 2512= x 5x :5.6=3.25:84、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中走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5、一辆汽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到达乙城,返回每小时行了45千米,几小时到达甲城?6、如果两个比的比值a b 和cd 互为倒数,那么a ,b ,c ,d 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怎样的比例?请你在下面写出来。
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23号 第三章 比例(复习二)编制教师: 审核领导: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别:【学习目标】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1、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1、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复习教材39——44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题(1)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时间与路程成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圆柱体底面积与高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3)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年龄与身高成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长方形的 ,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A.周长一定B.宽一定C.面积一定 (5)圆柱体体积一定, 和高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表面积 2、填空,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 (2)圆的面积一定,直径与圆周率( ) (3)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 ) (4)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 ) (5)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 (6)圆锥体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 ) 【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给一间长9m 、宽6m 的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如下。
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2、食品加工厂准备把一批新酿的醋装瓶运往商店。
每瓶容量与所装瓶数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3、运送同一批砂石,货车载重量和运送次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
(1)货车的载重量和运送次数之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2)这批砂石一共多少吨?【巩固提高】1、填空(1)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2)用字母表示的反比例关系式是()(3)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和()成反比例(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成反比例(5)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比例2、判断下面个体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对的打“√”,否的打“×”(1)总产量一定,单产量和数量。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速度和时间。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4)长方形的体积一定,他的底面积和高。
()3、A、B、C表示三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A×B=C来表示,那么(1)当A一定时,B和C()比例(2)当B一定时,A和C()比例(3)当C一定时,A和B()比例4、根据x和y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填写下表5、根据x和y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填写下表6、甲乙两地相距31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1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的比是5:4,求客车和货车的速度7、一个炼油厂从500吨原油可以提炼出250吨汽油,照这样计算1000吨原油可以提炼多少吨汽油?8、有一件工作如果派10人去做,12小时完成任务,如果想要在一天内完成全部任务,则需要多少人完成?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24号第三章比例(复习三)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根据比例尺会求实际距离;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有改变;3、会利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题中比例尺的量会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复习教材48——60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1)比例尺是和的比。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厘米,也就是千米。
(3)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2、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3、(1)先按5:1画出下面的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2)再按1:2画出它缩小后的图形。
4、一台拖拉机3小时可以耕地4.2公顷,照这样计算,5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用比例方法解答)【合作探究】要求: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在组内交流,并标出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1)一副交通地图上,用4厘米表示相距8千米的两村,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一座综合教学楼地基长7米,宽32米,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设计图上,长和宽各应该画多少米?2、在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中,长方形客厅的长是4.8厘米,宽是3.6厘米,该客厅的实际距离是多少?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后两车共行驶了全程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