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运动控制器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许多领域中,机器人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力完成工作。

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作为机器人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航空、军事等行业,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精度的多轴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实时控制技术,以实现机器人运动的高精度和高效性。

研究意义在于:1. 推动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升国家制造业水平。

2. 提高机器人操作的精度和效率,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3. 创新控制方法和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支撑。

三、研究内容1. 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根据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需求,设计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2. 控制算法和策略设计基于机器人的运动特点,设计适合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控制算法和策略,提高运动的精度和效率,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3. 硬件设计和集成根据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架构设计和控制算法,开发硬件设备,完成软硬件的集成,并进行调试和验证。

四、研究方法和措施1. 文献综述法:对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分析,了解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论分析法:根据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需求,分析运动控制算法和策略的优缺点,寻求最优方案。

3. 实验验证法:在硬件设备搭建后,进行实验验证,测试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效率,修改和优化系统算法和参数。

五、预期成果1. 完成一种高精度的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 实现机器人的高稳定性和高效率运动,提高机器人操作的精度和效率,达到与人类操作相当或更高的水平。

3. 探索机器人控制的新方法和技术,为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1个月)2. 第二阶段:硬件设备搭建和集成(3个月)3. 第三阶段:系统调试和实验验证(2个月)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1个月)七、参考文献1. Yang, J., & Huang, L. (2019). Research of ROS-based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method for window cleaning robot.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57, 10-18.2. Wang, Z., Liu, C., & Huang, P. (2020).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for robotic woodturning with distributed learning.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62, 101851.3. Kim, Y., & Kim, S. (2019).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axis robotic system for heavy machinery maintenance.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39,423-438.4. Zhao, Y., Chen, J., & Xu, L. (2018).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of robot arm based on improved PID algorithm.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11), 5247-5255.。

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机械加工水平的提高,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动态轨迹误差问题对于产品的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影响极大。

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必须对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动态轨迹误差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文旨在研究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问题,并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其动态轨迹误差的形成机理。

2.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模型,分析其误差分布规律及对产品加工精度的影响。

3.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优化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

4.通过仿真验证优化策略的效果,并比较不同优化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从文献中了解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掌握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的形成机理和其对产品加工精度的影响。

(3)仿真模拟: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模型,并对误差进行模拟和分析。

(4)数值优化:针对动态轨迹误差,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优化误差分布,提高产品加工精度。

2.技术路线:(1)文献综述,了解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根据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动态轨迹误差仿真模型。

(3)采用仿真技术对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动态轨迹误差进行模拟。

(4)利用响应面法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优化模型。

(5)通过仿真验证优化策略的效果,并比较不同优化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性:1.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轨迹误差仿真模型,分析其误差分布规律及对产品加工精度的影响。

基于DSP的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控制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运动控制器是其中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机床的运动精度、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因此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将以DSP为基础,研究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器的设计,旨在提高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和运行效率,从而增强其在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DSP技术的运用,设计数字控制器。

2.设计高精度的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器,实现多轴相互协调的运动,并可实现一些高级控制算法,如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3.研究机床控制系统的结构,确定运动控制器在机床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4.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5.最终目标是成功设计出基于DSP的数控系统控制器,提高数控机床的工作精度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对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进行了解和分析。

2.针对DSP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学习,掌握相关的电路原理和编程技术。

3.依据DSP技术设计出数字控制器,进行测试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4.设计控制器的具体算法实现,完成良好的运动控制效果,包括调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参数。

5.最后进行仿真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1.对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进行了解和分析。

2.针对DSP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学习,掌握相关的电路原理和编程技术。

3.依据DSP技术设计出数字控制器,进行测试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第二年:1.设计控制器的具体算法实现,完成良好的运动控制效果,包括调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参数。

2.测试控制器的运行效果和控制精度,逐步完善算法实现。

3.编写用户界面程序,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第三年:1.进行系统仿真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进行实机试验,测试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轴联动硬插补数控专用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多轴联动硬插补数控专用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多轴联动硬插补数控专用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采用数控技术进行控制。

传统的单轴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多轴联动控制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多轴联动控制可以实现多个轴的协同控制,提高机器的精度和效率。

目前,多数数控系统采用PC机和运动控制卡组的方式实现多轴联动控制。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1. PC机的处理速度和实时性不够好,系统响应时间慢。

2. 控制卡组的性价比低,价格昂贵,限制了设备的普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一种专用芯片来实现多轴联动控制。

二、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多轴联动硬插补数控专用芯片。

该芯片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 支持多轴联动控制,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运动轴。

2. 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

3. 支持高速插补计算和运动控制,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4. 具备完整的故障保护机制,防止因故障引起的损失。

三、研究内容1.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多轴联动控制的特点和要求,对芯片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接口协议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芯片设计的基本要求。

2. 芯片体系结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芯片的体系结构。

该部分包括芯片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互联等。

3. 芯片电路设计根据体系结构设计,对芯片电路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部分。

其中,数字电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部分和运动控制部分;模拟电路主要包括时钟电路、电源电路等。

4. 芯片编程设计根据芯片电路设计,进行芯片编程设计。

该部分包括软件设计和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两方面。

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完成芯片功能,实现多轴联动控制。

5. 系统测试与实现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实现。

该部分会进行系统测试、电路测试、功能测试等,确认芯片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四、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多轴联动硬插补数控专用芯片可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增强了机械设备控制的智能化。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五轴运动控制系统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在五个运动自由度上的精确控制,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具备了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高速运动调节、多轴协同控制等问题也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开展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二、研究意义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升现代产业技术水平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要意义如下:1.提高现代工业的智能化水平。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可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可以降低工业生产中的事故风险。

2.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

通过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3.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五轴运动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运动控制,如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等。

通过研究和开发五轴运动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可以为医疗界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

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系统架构的特点和优缺点,确定最适合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

2.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通过分析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控制算法、反馈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合理的软件系统。

3.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通过研究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电机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硬件模块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设计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硬件系统。

基于动作的多轴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分析 任务、开题、综述、设计

基于动作的多轴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分析 任务、开题、综述、设计

基于动作的多轴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分析任务书1.课题意义及目标本课题通过研究多轴机械臂底层控制程序的控制策略,基于体感装置的相关信号对机械臂实现控制。

2.主要内容(1)完成多轴机械臂控制程序的学习,编写多轴机械臂的控制程序,实现机械臂的特定运动。

(2)完成体感装置与机械臂接口的程序编写及控制,实现体感装置信号向机械臂控制器的传输。

(3)完成在体感装置上的动作变换与机械臂运动的匹配,实现机械臂基于动作的自动运行。

(4)提交设计说明书一份,控制程序及运动仿真过程视频各一份。

3.主要参考资料[1]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 孙恒.机械原理(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3] 刘金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4.进度安排审核人:年月日基于动作的多轴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

其中多自由度机械臂是最常见的机器人之一。

本文以实验室七轴智能化机器人机械臂为研究对象,使用了D-H法和牛顿迭代算法,在运动学和控制方面进行建模,并实现机械臂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的通信。

随后在CytonVeiwer平台上,借助手柄对机械臂进行操控,通过手柄输出命令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并将运动轨迹导入到MATLAB软件中进行分析仿真,最终实现对机械臂运动更加精确地控制。

关键词:七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建模,手柄遥控Based on The Action of Multiracial Arm Control Analysis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bot is more And more appear in our dairy life .the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cal ar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robot. In this paper, our Laboratory use the seven axis mechanical arm of intelligent robot as the reach object, using the D-H method and Newton Iteration algorithm, then Start modeling with the kinematics and control, finally realizes the communication of mechanical arm and the computer serial port then on CytonVeiwer platform ,with the hand shank to control of mechanical arm, by Using the output command of hand shank control the trajectory of mechanical arm, and the trajectory imported into the MATLAB software began to analyze of simulation, ultimately achieve mor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arm movement.Keywords:Seven degrees of freedom, The mechanical arm, Kinematics modeling, The hand of remote control目录1 绪论 (1)1.1 多轴机械臂的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7轴智能化机器人机械臂介绍 (2)1.3.1 机器人的组成 (2)1.3.2 7轴智能化机器人手臂 (6)1.3.3 机器人的通信方式 (7)2 7轴智能化机器人机械臂建模与正运动学分析 (11)2.1概述 (11)2.2 D-H方法 (11)2.3 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 (15)2.4 正运动学分析 (18)2.5 逆运动学分析 (19)3 7轴智能化机器人机械臂的路径规划 (23)3.1 机械臂空间的认识 (23)3.2 关节空间路径规划的基本方法 (24)3.2.1 点到点路径的规划 (24)3.2.2 连续路径的规划 (26)3.3 操作空间路径规划的基本方法 (30)4 七轴机械臂与其他设备间通信串口的建立 (32)4.1 控制系统 (32)4.2 通信模块 (33)4.2.1 上位机编程 (33)4.2.2 下位机编程 (34)5 基于MATLAB、CytonViewer软件对机械臂动作的仿真 (36)5.1 MATLAB动作仿真 (36)5.1.1 通信测试与设置 (36)5.1.2 路径的规划 (36)5.1.3 状态与控制 (37)5.2 CytonViewer动作仿真 (38)5.2.1 Jobstick插件 (38)5.2.2 RecordPlayback插件 (38)5.3 本章小结 (39)6 结论与展望 (41)6.1 研究工作总结 (41)6.2 后续工作展望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1绪论1.1 多轴机械臂的研究意义机器人领域集中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当前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插补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插补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插补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数控机床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控制系统对机床的性能和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数控机床多为单轴控制,已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效、精确加工的需求。

而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加工操作,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青睐。

插补法是数控机床中最重要的加工控制方法之一,通过对工件加工路径进行计算和优化,实现高效、精确的加工操作。

而如何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并有效解决三轴联动控制方案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采用插补法实现对机床的高效、精确控制,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更加优秀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结构,分析其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探索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研究插补法对加工路径的计算、优化和控制方法;3. 设计并实现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对机床的高效、精确控制;4. 验证所设计的系统对机床控制的有效性和影响,指出改进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结构,了解其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文献综述和技术调研;2. 探索插补法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研究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3. 根据研究目标和设计要求,设计和开发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4. 利用所开发的系统对实际机床进行控制和测试,分析其加工精度和效率,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对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2. 探索了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的方法和策略,实现了高效、精确的加工控制;3. 设计开发了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了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提高了机床加工的效率和精度;4. 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和影响,指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质量,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基础。

基于DSP和CPLD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和CPLD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和CPLD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现代工业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医疗设备等都需要进行精准的运动控制,而这些运动控制都需要使用到多轴运动控制器。

一般来说,传统的多轴运动控制器都是使用单片机或者FPGA完成的,但是由于单片机和FPGA的计算能力有限,所以无法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

因此,本文选题基于DSP和CPLD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旨在解决传统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局限性。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本文选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完成多轴运动的驱动电路和信号采集电路,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程序实现。

2.DSP的应用和控制算法的设计:本文使用TI 公司的TMS320F2812作为DSP芯片,通过开发DSP程序实现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等。

3.CPLD的应用和控制算法的设计:本文使用ALTERA公司的CPLD 芯片EP2C5Q208C8作为控制器的控制逻辑芯片,通过开发VHDL程序实现控制算法的设计。

4.系统测试和实现:利用所设计的多轴运动控制器进行实际的系统测试,测试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性能和控制精度,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本文选题基于DSP和CPLD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控制能力和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中多轴运动控制的需求。

同时,本文设计的多轴运动控制器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实时性,能够应用于医疗设备、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四、研究计划1.前期准备(1个月):对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调研,了解现有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查阅相关文献,熟悉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三轴操纵控制器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三轴操纵控制器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三轴操纵控制器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提升,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机械传动系统是制造业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之一,其应用范围从单个工作站到整个工厂都有覆盖。

三轴机械传动系统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种标准配置,其主要应用于加工、装配、搬运和运输等领域,如机械手、物流运输车辆等。

三轴机械传动系统的自动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三轴操纵控制器的研制对于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种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三轴操纵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机械传动系统的三个轴向的自动控制。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探索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2. 研究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三轴操纵控制问题;3. 设计和制造可实现三轴操纵控制的电液比例控制器;4. 构建测试平台对研制的控制器进行测试和评估。

三、研究内容1.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研究本部分将探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等,并分析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2. 三轴操纵控制问题的研究本部分将研究机械传动系统的三轴操纵控制问题,包括系统建模、控制方案选择、控制器设计等。

3. 电液比例控制器的设计与制造本部分将设计和制造可实现三轴操纵控制的电液比例控制器,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控制算法设计等。

4. 电液比例控制器性能测试与评估本部分将设计测试平台进行控制器性能测试和评估,包括控制器的可靠性、控制精度等指标。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的时间计划如下:1. 2021年9月-2021年10月: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研究2. 2021年11月-2021年12月:三轴操纵控制问题的研究3. 2022年1月-2022年4月:电液比例控制器的设计与制造4. 2022年5月-2022年6月:电液比例控制器性能测试与评估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设计和制造可实现三轴操纵控制的电液比例控制器,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GALIL运动控制器的离线砂轮修整机数控程序设计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070215姓名:李飞学号:070215310导师:王晓丽年月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注: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2、开题报告装订入毕业设计(论文)附件册。

附件(本页不打印):参考文献注释格式1.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

例如:[1] 李峰,胡征,景苏等.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和自组装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学报,2001,17(3):315~324[2] J.Y.Li, X.L.Chen,H.Li. Fabrica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1,233:5~72.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文集编者姓名.学术会议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例如:[3] 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3.图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精品毕设】PLC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精品毕设】PLC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题目椭圆形盖板自动打磨设备设计姓名何宇荣学号0836210061班级08机械3班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李军(副教授)开题报告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 选题的背景在现代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机械加工工艺直接制约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取决于机床夹具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进步、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受数字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影响,人们对工业过程控制的终端—执行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自动化,主要指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产品的无间断自动生产,并以此加快产品的制造速度,由于其对人工需求较少,故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中的人工成本,这在当今工人工资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十分重要。

同时,在某些生产、加工领域,人工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其精度等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在这些领域中,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必须的。

本课题涉及的马桶盖边缘打磨系统即属于工业自动化设备。

1.2选题意义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制造领域,由于人工成本的大幅提升,使得工业自动化在大量企业中开始推广,企业对自动化生产的需求又反过来带动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制造技术及各类控制理论在内的大量自动化生产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在这种相互促进中,自动化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相比较以往,现今的自动化生产有如下发展:1.更多样、更高精度的检测方式:近几十年中,大量新技术在检测领域的应用,使得检测手段比以往更为多样,仅以位置/位移传感器为例,有各类编码器、激光/红外测距传感器、电感\电容式传感器、光栅尺等十数种,并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可靠性、抗干扰能力都较之以往有所提2。

基于PCI总线的焊接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PCI总线的焊接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PCI总线的焊接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器设计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焊接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制造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焊接工艺的发展,焊接机器人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实现更加精确的运动控制,实现各种复杂的焊接任务。

在焊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多轴运动控制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多轴运动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控制运动的设备,可以控制焊接机器人在多个轴中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基于PCI总线的多轴运动控制器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准确的位置控制,更加适合用于焊接机器人的控制。

因此,本课题旨在设计和实现基于PCI总线的焊接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器,以提高焊接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满足更高的焊接工艺要求。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PCI总线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硬件设计通过研究PCI总线的通信协议和硬件接口,设计一个支持多轴运动控制的PCI-E扩展卡。

该卡需要包含数字信号处理器、高速ADC/DAC、运动控制芯片、以及电机驱动芯片等。

(2)基于PCI总线的多轴运动控制器软件设计利用Visual C++等软件,编写控制卡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其中驱动程序需要支持多轴运动控制,并能够实现与焊接机器人的通信和控制。

应用程序需要提供一个直观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对焊接机器人进行操作和监控。

(3)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基于PCI总线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性能,包括控制精度、运动稳定性、响应速度等。

3. 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设计实现一个基于PCI总线的焊接机器人多轴运动控制器,并完成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和系统测试。

该多轴运动控制器能够较好地控制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实现更加精确的焊接任务。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及研究背景题目: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控制技术研究磨毛整理机是一种重要的纺织设备,用于对织物或针织物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变其质感、手感和外观。

在现代纺织生产中,磨毛整理机已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汽车内饰等领域。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控制技术研究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多轴同步传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磨毛整理机的高效生产,提高设备的性能指标,推动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多轴同步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软硬件开发;2. 磨毛整理机的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设计;3.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的控制方法研究及实验验证。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现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的高效生产。

通过研究并优化磨毛整理机的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能够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效率和精度,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还将开发新的多轴同步传动系统和控制方法,为纺织行业提供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系统分析法:分析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确认研究重点和难点;2. 理论分析法:研究磨毛整理机的摩擦力学、动力学理论和传动机构设计原理,建立多轴同步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3. 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提高研究的实用性;4. 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磨毛整理机的动力学行为和传动机构设计,加速研究进程。

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 磨毛整理机的传动机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开发;2. 多轴同步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软硬件开发;3. 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的控制方法研究和实验验证;4. 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贡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多轴同步传动磨毛整理机的稳定性、效率和精度,优化设备的生产效能,提高设备的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还将推动纺织行业技术的发展,为纺织工业提供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基于DSP技术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研究

基于DSP技术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研究

基于DSP技术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研究Ξ高军礼 陈 玮 邓则名 李 芳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基于DSP技术的多轴运动控制器作为下位机,PC机作为上位机所构成的主从式数控立式铣床控制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了PC机技术和DSP技术资源,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性价比的特性。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运动控制器;数控系统中图分类号:TP34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65(2002)03-0003-03The research on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DSPG AO J unli CHEN Wei DEN G Zeming L I Fang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one PC—DSP principal and subordinate frame numerical control s ystem on milling machine. The system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 technology resource of PC&DSP.Higher precision,velocity,performance price ratio can be guaranteed.K ey w ords:DSP;motion controller;numerical control system1 引言WTO———中国人企盼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无疑对我国原本相对落后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作为机械制造业重中之重的数控机床自然首当其冲,未来几年内我们国家能不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密数控机床,在中高端数控机床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显得十分重要。

“十五”规划中也指出,整个机床行业要以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三轴测试转台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三轴测试转台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三轴测试转台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机电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转台是一个重要的设备。

转台可以用于惯性传感器、姿态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多个领域中,并且在这些领域中,对转台的控制要求很高。

而三轴测试转台的出现,则是为了满足更多领域对控制的需求。

传统的二轴测试转台的运动轨迹只是在水平面内,无法满足某些场合对垂直方向的控制需求。

三轴测试转台则可实现空间上的任意方向控制,大大提高了转台的控制精度和使用范围。

本课题选题基于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问题,旨在研究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方法及实现,以提高转台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二、研究意义三轴测试转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工程控制中。

例如,惯性导航、惯性测量单元、航天器姿态测量、气象观测以及物理实验等。

研究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方法及实现,可以提高转台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满足各种场合的控制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方法及实现,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不同控制方法对三轴测试转台运动轨迹的影响,确定最佳控制方法;2、设计三轴测试转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3、实现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包括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4、对三轴测试转台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

四、技术路线本课题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等,确定最佳控制方法;2、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控制器硬件和软件;3、三轴转台控制实现: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4、系统性能分析:对三轴测试转台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方法及实现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确定最佳控制方法,提高转台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2、设计一个稳定的三轴测试转台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3、实现对三轴测试转台的控制,满足各种场合的控制需求;4、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后续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多轴运动控制器开题报告.docx

多轴运动控制器开题报告.docx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放程度高、运动轨迹控制准确、通用性好的特点。

这类运动控制器充分李永乐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FPG/的超强逻辑处理能力,便于设计出功能完善、性能优越的运 动控制系统。

4.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件下图描述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图1.运动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

你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便是你应用程序中的特定部分。

应用软件定义了运动配置文 件,以及特定事件触发并影响配置文件的方式。

应用软件由好几个可选的层次构成。

通 常来说都包含一个用户界面程序,用以实现交互式操作。

很多运动控制应用都包含应用 层,实现警报处理和数据库连接性。

它们还通常包含由运动控制器执行的运动控制指令。

运动控制器的制造商提供了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

根据上述内容,运动控制器创建运动配置文件,根据这些配置文件,控制器将信号 通过放大器或者电动机驱动传到电动机,放大器的任务就是从控制器接收信号,然后将 它们变成可以驱动电动机转动的信号。

随着电动机运转,反馈设备(通常是位置传感器) 会将位置信息反向传递至控制器,构成闭环控制环。

运动控制器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取电 动机的位置信息,从而推算出电动机的移动速度。

有些应用中需要有多个反馈设备,以 保证该电动机所驱动的机械系统能够正确运行。

虽然反馈设备提供了位置信息,但有时 还需要向控制器传递一些特殊的反馈信息,譬如压力传感器或者震动传感器的数据。

5. 运动控制器的架构运动控制器就像是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它要计算每个预定运动轨迹。

该任务非常 重要,因此它需要一个专门的资源以保证高度的确定性。

运动控制器利用其所计算出来 的运动轨迹来决定合适的扭矩命令,然后将其发送至电动机放大器,才真正产生运动。

控制器还必工作ft须通过监测限制条件和紧急制动条件,来关闭控制环并处理监控(supervisory con trol) ,从而保证安全操作。

这些操作都必须实时实现,以确保有效运动控制系统所必需的高度可靠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开发的开题报告

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开发的开题报告

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开发的开题报告题目: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开发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和伺服控制算法,实现对多个轴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行。

该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领域。

二、项目背景随着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对系统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数字伺服控制器因其具有高控制精度、高速响应、适应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数字伺服控制器,但大多数只能控制单轴运动,对于多轴联动控制的支持较弱,无法满足高端设备的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具体目标如下:1. 实现对多个轴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行,支持多轴联动控制。

2. 具备良好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满足高端设备的控制要求。

3. 实现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维护。

4. 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未来的升级和扩展需求。

四、技术路线本项目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单片机、FPGA等,实现多轴数字控制。

2. 设计合理的伺服控制算法,实现对多轴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行。

3. 编写软件程序,实现多轴控制和用户界面。

4. 进行系统测试和测试验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1. 一款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硬件系统,实现对多轴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运行。

2. 一款多轴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软件程序,具有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3. 系统测试和测试验证报告,包括系统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多轴多电机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多电机系统的连续运动性质,系统动态行为较为复杂,加之工作环境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多轴多电机系统的控制成为制约其应用的重要瓶颈。

当前多电机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控制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两种。

传统控制方法依靠精密的建模和二次开发,然而建模可能出现误差或不准确,以及无法处理系统参数变化的问题。

而自适应控制方法则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可以自适应地对系统参数变化进行处理,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因此,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多电机系统中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基于自适应控制方法,旨在研究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以提升多电机系统的控制性能。

具体内容包括:1. 建立多轴多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电机动力学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

2. 分析多电机系统的特性,并研究基于最优控制和混沌控制的自适应控制策略。

3. 设计并开发自适应控制器,研究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自适应调节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

4. 对比自适应控制与传统PID控制方法,分析二者在多电机系统控制性能上的差异。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多轴多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性以提升多电机系统的控制性能,对于推动制造业技术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同时为控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基于理论研究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多电机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控制器的设计等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多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通过对多电机系统的整体建模,得到多电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输电线路方程,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建模。

2. 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研究基于最优控制和混沌控制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分析多电机系统的变化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

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

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开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微细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微机电系统(MEMS)、生物医学工程、精密加工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其中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无切削、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已经成为微细加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控制功能,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加工需求;2.运动控制精度不高,无法满足微细加工的要求;3.控制系统复杂,搭建难度大,使用成本高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选取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1)研究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的运动控制算法和动态特性,并设计多轴运动控制卡;(2)研究开发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3)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

2.技术路线(1)开展相关文献调研,研究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的运动控制算法和动态特性;(2)设计并制作多轴运动控制卡,实现多轴电机驱动,以及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3)开发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设置、控制指令下达、数据显示和采集等功能;(4)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进行实验验证。

三、预期研究成果1.设计并制作出多轴运动控制卡,完成多轴电机驱动、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等功能;2.开发出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设置、控制指令下达、数据显示和采集等功能;3.完成对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难点和关键问题1.设计并制作具有高运动精度和数据采集精度的多轴运动控制卡;2.研究开发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并保证其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3.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完成对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

五、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1.研究方案(1)进行相关文献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并了解研究现状;(2)设计并制作多轴运动控制卡,并进行功能测试;(3)研究开发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控制系统,完成软件开发并进行调试;(4)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完成对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5)撰写毕业论文并最终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多轴运动控制器文献综述摘要:运动控制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结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在数控机床、汽车、轻工、纺织和军事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的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更是一个国家运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bstract:Motion control is a interdisciplinary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 nineties,as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control system design . In the NC machine tool,Auto, light industry, textile and military and other fields are widely used, in which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robotic technology are the symbol of a state's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1.运动控制器的概念: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

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

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

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的运动控制器。

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然后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

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2.运动控制需求: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中,最常见的电动机就是步进式、有刷式以及无刷式直流电动机,但是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电动机。

每种电动机都需要有独立的输入信号来激励电动机,然后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在最广义的意义上,运动控制可以帮助你使用电动机(最大程度上满足你的应用需求),而无需考虑所有激励电机所需的低层次的激励信号。

另外,运动控制还具备一些高级功能,因此可以基于模块搭建高效地实现指定的应用,为一些常规任务提供解决方案,如精准定位、多轴同步,以及指定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运动等等。

因为大多电动机的工作环境都是瞬时的,所以运动控制工具必须能够适应不同负载和动态条件,而这则需要一些复杂的控制处理算法和机械系统的反馈信息。

最后(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运动控制的任务一般都比较严格,而且通常其所操控的机器还可能会伤及到周围的人。

因此,运动控制中必须具备一些安全特征,如限位开关(limit switch)和I/O通道,用以收集状态信息并执行停止程序。

3.运动控制器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用运动控制器已经在国外多个行业应用,尤其是微电子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

当时运动控制器在我国的应用规模和范围很小。

目前,国内的运动控制器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以单片机或者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这类运动控制器运行速度较慢,精度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在一些只需要低速运功控制和对轨迹要求不高的轮廓控制场合应用。

第二类是以专用芯片(ASIC)作为核心处理器的运动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结构简单,但是大多数只能输出脉冲信号,工作于开环控制方式。

由于这种控制器不能提供高速连续插补,也没有前瞻功能(Look head),特别是对于大量的小线段连续加工的场合,就不能使用这种控制器。

第三类是基于PC总线的以DSP和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

这类开放式运动控制器以DSP芯片作为运动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以PC机作为信息处理平台,运动控制器以插卡形式嵌入PC机,以“PC+运动控制器”的模式。

这样将PC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开放式的特点与运动控制器芙蓉运动轨迹控制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开放程度高、运动轨迹控制准确、通用性好的特点。

这类运动控制器充分李永乐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FPGA的超强逻辑处理能力,便于设计出功能完善、性能优越的运动控制系统。

4.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件下图描述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图1.运动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

你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便是你应用程序中的特定部分。

应用软件定义了运动配置文件,以及特定事件触发并影响配置文件的方式。

应用软件由好几个可选的层次构成。

通常来说都包含一个用户界面程序,用以实现交互式操作。

很多运动控制应用都包含应用层,实现警报处理和数据库连接性。

它们还通常包含由运动控制器执行的运动控制指令。

运动控制器的制造商提供了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

根据上述内容,运动控制器创建运动配置文件,根据这些配置文件,控制器将信号通过放大器或者电动机驱动传到电动机,放大器的任务就是从控制器接收信号,然后将它们变成可以驱动电动机转动的信号。

随着电动机运转,反馈设备(通常是位置传感器)会将位置信息反向传递至控制器,构成闭环控制环。

运动控制器通过位置传感器获取电动机的位置信息,从而推算出电动机的移动速度。

有些应用中需要有多个反馈设备,以保证该电动机所驱动的机械系统能够正确运行。

虽然反馈设备提供了位置信息,但有时还需要向控制器传递一些特殊的反馈信息,譬如压力传感器或者震动传感器的数据。

5.运动控制器的架构运动控制器就像是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它要计算每个预定运动轨迹。

该任务非常重要,因此它需要一个专门的资源以保证高度的确定性。

运动控制器利用其所计算出来的运动轨迹来决定合适的扭矩命令,然后将其发送至电动机放大器,才真正产生运动。

控制器还必须通过监测限制条件和紧急制动条件,来关闭控制环并处理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从而保证安全操作。

这些操作都必须实时实现,以确保有效运动控制系统所必需的高度可靠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2.运动控制器架构下面描述运动控制器的各种不同任务。

监控–提供了执行特定操作所需的命令顺序安排和协调。

这些特殊操作包括:∙系统初始化,其中包括返回到零位置。

∙事件处理,其中包括:电子传动,基于位置信息的触发输出,基于用户定义事件的配置文件更新。

∙故障检测,其中包括:遇到限位开关停止运动,遇到紧急制动或者驱动故障、看门狗等时的安全系统反应。

轨迹发生器–根据用户定义的配置文件进行路径规划。

控制环–执行快速的闭环控制,在多轴上同步维持位置、速度和轨迹。

控制环根据反馈信息来处理位置/速度环的关闭,并决定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

在步进式系统中,由步进发生组件构成控制环。

该控制环包含一个插值组件或者样条引擎(spline engine),在轨迹发生器所计算出的两个设置点之间进行插值。

这样,控制环的执行速度就会快于轨迹发生器。

图2描述了NI运动控制器的功能架构。

运动I/O–作为模拟和数字I/O,发送并接受来自于运动控制系统其余部分的信号。

一般来说,模拟输出用作驱动的命令信号,数字I/O则用于正交编码信号,作为电动机的反馈信号。

运动I/O实现位置断点和高速捕获。

同样,监控也使用运动I/O来实现必需的特定功能,如响应限位开关、生成初始化系统所需的运动模式等等。

6.展望:1.运用DSP作为运动控制器的处理器,实现更为复杂的控制算法,得到实现更为精确的位置控制和更优的电机运动动态特性。

同时,在运动控制器内部实现不同的插补算法,增强运动控制器的可编程性能,建立运动控制器的操作平台和完善的人机交互功能,使得运动控制器具有更强大的控制性能和更容易编程。

2.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迅猛发展,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种片上系统可以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总线接口和其它功能模块在内的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系统性能。

7.主要参考文献1.韩安太,刘峙飞,黄海,DSP控制器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丛爽,李泽湘,实用运动控制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NI公司,运动控制系统,20054. NI公司,多轴运动控制器说明书,20075. Trio Motion公司,Trio数字运动控制器说明书,20046. 固高公司,GT系列运动控制器编程手册,20047. 众为兴公司,ADT-TP3860 六轴运动控制器说明书,20048. TC55系列运动控制器说明书,20059. BK168运动控制器说明书,200410. 运动控制器-美国PMAC控制卡说明书,200511. 北京多普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CS40-11U 单轴运动控制器使用说明书,200612.基于DSP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研究谢万德 200213.运动控制器在国内的应用及发展吴孜越,胡东方,杨丙乾 200714.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王高中 200415.多轴运动控制器及其运用陈兴平,郝新 200216.运动控制的基础 NI公司17.浅谈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刘冬敏,薛培军 200718.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展望王家军,齐冬莲 2004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1.本毕业设计的目的:对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应用范围与使用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掌握PID参数调节对运动控制系统响应性能及调节规律,熟悉多轴运动控制器与伺服控制系统的相互连接关系,初步掌握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应用程序的设计步骤与过程,能进行多种功能参数设计,实现闭环位置伺服控制。

2.本毕业设计研究或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NI公司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应用范围与使用要求;2.完成多轴运动控制器与伺服控制系统的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3.完成运动控制器PID参数调节,了解系统响应性能及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4.应用多轴运动控制器调试界面,完成运动控制系统的闭环运动;5.进行系统综合调试,进行位置定位、跟踪(包括原点寻找、加减速时间与加速度等设定)等运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