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韧带损伤康复评定

合集下载

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评定及康复流程

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评定及康复流程

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评定及康复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后康复评定和康复流程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再次损伤至关重要。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处理与康复训练精选文档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处理与康复训练精选文档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处理与康复训练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处理与康复训练“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处理与康复训练”踝关节韧带损伤,又称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较差,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用力过猛或落地的姿势不当,超过踝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使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很多患者并未重视,造成踝关节伤后几个月一直肿胀,容易形成习惯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甚至导致韧带撕裂、断裂或关节变形。

踝关节解剖要点踝关节组成:由胫、腓骨远端与距骨共同组成,属于绞链关节。

腓骨、胫骨及胫骨后下缘与距骨间关节分别组成外踝、内踝和后踝。

前后关节囊较薄,两边较厚,内外侧有韧带加强。

踝关节的运动:主要包括跖屈及背屈,约70°~140°。

因距骨滑车前部略宽,因此背屈时为关节的紧缩位,屈时为松弛位。

踝关节的韧带:踝关节内侧为三角韧带,分为深浅两层,起于内踝尖向下分别止于足舟骨、距跟骨,深层与关节囊相连,较强大,主要限制踝关节的过度外翻和旋转;外侧韧带起于腓骨远端扇形向下止于距跟骨,由距腓前、跟腓和距腓韧带三部分组成,距腓前韧带限制踝跖屈时内翻,跟腓韧带限制踝背屈时内翻,距腓韧带限制腓骨向前错动,最为强大。

踝关节韧带损伤原因及机制踝关节为一种绞链关节,主要起到负重的作用,运动时即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求具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易致韧带损伤。

当高处落下时致足部外翻外旋位着地或小腿外侧面下方受到暴力直接冲击使踝关节强力外翻外旋,可损伤三角韧带。

当高出跳下、穿高跟鞋或行走于不平坦地面及下台阶时,足外侧缘或伴跖屈位着地,致踝关节强力内翻,可损伤外侧韧带。

加之,外侧副韧带较三角韧带薄弱,易引起撕裂,所以内翻损伤最常见。

不同扭伤类型与韧带撕裂位置急性期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处理--RICE疗法★休息(rest)避免活动可减轻疼痛。

踝扭伤的康复

踝扭伤的康复

评定制定康复目标康复计划ps.以小组成员,踢足球习惯性扭伤为例疼痛:部位:外踝尖性质与程度:损伤时剧烈疼痛,随后疼痛随时间慢慢减弱,活动时疼痛深度及影响程度:当时还有听到里面一声响,但是未骨折,无错位视诊 :肿胀 有淤青触诊:触诊位置----外踝尖 有压痛,肿胀时外踝尖压痛最明显ROM:跖屈 背伸 外翻 内翻 复合动作 rom严重受限,基本是不能屈伸和内外翻肌力:因为踝关节周围肌肉无法单独测定肌力,很明确的一点就是用不上力,而且会诱发疼痛稳定性:急性期后检测 注意两侧对比1.局部稳定性踝关节周围肌肉均属于其局部稳定肌,腓骨长短肌离心收缩能力对于 预防踝扭伤尤为重要2.深感觉即位置觉 ,通过关节的位置重置来测定,主要是跖屈、背伸3.反馈静态平衡:单脚站立(睁眼-闭眼) ;或者BESS (Balance Error Scoring System )A&D:双脚站立。

站在坚实的地面/泡沫板上,双脚并拢(接触),双手放在髂嵴,闭眼。

B&E:单脚站立。

使用非优势脚站在地面/泡沫板上,髋关节弯曲30度,膝盖弯曲45度,手放在髂嵴,闭眼。

C&F:串联站姿。

脚跟和脚趾站在地面/泡沫板上,优势足(前脚)的脚后跟应该接触非优势足(后脚)的脚趾,手放在嵴,闭眼。

动态平衡:星状平衡测试4.前馈Landing test双脚跳/单脚跳可用Landing的标准观察观单脚跳的动作理学检查:对两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进行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在急性损伤期由于受到疼痛和肿胀的影响,对比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所以应该在肿胀和疼痛消失后再进行测试。

前操作者首先稳定住腓骨和胫骨,然后将跟骨向前拉。

内翻应力试验操作者仍旧需要稳定住腓骨和胫骨,但这时将踝关节置于内翻的位置,对踝关节侧向结构施加外力,如果病患表现出过度的松弛或疼痛,则测试结果为阳性。

炎性期 (2-3天)康复目标: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除1.RICE原则休息 冰敷 包扎 抬高患肢1-2天2.功能性固定(<1w)制动2-3天,不建议延长下肢制动时间3.患者宣教急性处理的重要性使用腋拐部分承重(无痛范围)我们把你扶着肌肉定位收缩活动脚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活动脚趾,但不要引起踝关节活动。

踝关节损伤与康复

踝关节损伤与康复
硬质护踝保护下的部分负重行走(合并距骨软骨损伤的患者,行距骨 骨软骨清理或微骨折术后,适当早活动、步行靴保护下晚负重);
膝和髋周肌力以及足趾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通过足趾抓握毛巾来增 强足内肌力。术后第 3 日起即可进行腓骨肌等长收缩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仅允许非负重模式下有限的踝关节跖屈( 0~20°)和背伸(0~10°),避免内外翻。
踝是连接小腿与足部组织, 主要的关节有
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 滑车构成的距小腿关节(talocrural joint), 也称踝关节(ankle joint)
胫腓骨下端组成的 下胫腓联合关节(inferior tibiofibular joint)
主要的韧带有 内侧的三角韧带(medial ligament), 外侧有三条独立的韧带: 前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中为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后为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ofibular ligament)。
手术修补关节囊、加强本体感觉的功能训练,可增加关节的 稳定性, 使再次损伤的机会下降。
病程在3 个月以内、内固定牢固、无骨质疏松的患者行康 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踝关节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15% 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
相当一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CLAI)阶段。CLAI的定义 包括:有严重踝关节扭伤病史;初次扭伤至少1年;踝关节反复 扭伤;有“打软腿”(踝关节不稳感)、疼痛、肿胀等症状。
急性损伤: I、II 度损伤,非手CE治疗: 休息(rest) 冷敷(ice) 加压固定(compression) 抬高足部(elevation)

脚踝韧带损伤评级标准

脚踝韧带损伤评级标准

脚踝韧带损伤评级标准英文回答:Ankle ligament injuries are common and can range from mild to severe. The severity of the injury is typically determined by the grading system, which helps classify the extent of damage to the ligamen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grading system for ankle ligament injuries is the "Grade I-III" system.Grade I ankle ligament injuries are considered mild. They involve a stretching or slight tearing of the ligament fibers, resulting in minimal instability of the joint. This type of injur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mild pain, swelling, and minimal functional impairment. Grade I injuries usually heal well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h as rest, ice, compression, and elevation (RICE), along with physical therapy exercises to restore strength and stability.Grade II ankle ligament injuries are moderate inseverity. They involve a partial tearing of the ligament fiber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joint instability. Grade II inju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significant pain, swelling, bruising, and difficulty walking or bearing weight on the affected ankle. Treatment for Grade II injuries may involve immobilization with a brace or cast, along with RICE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some cases, surgical intervention may be necessary to repair the damaged ligament.Grade III ankle ligament injuries are the most severe. They involve a complete tear or rupture of the ligament,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joint instability. Grade III injurie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ain, extensive swelling, bruising, and an inability to bear weight on the affected ankle. Treatment for Grade III injuries usually involves surgical repair of the torn ligament,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immobi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o regain strength and stability.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while the Grade I-III system is commonly used, there may be variations in thegrading criteria amo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ome may use additional subcategories or alternative grading systems based on their clinical judg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injury.中文回答:脚踝韧带损伤评级标准主要采用的是“I-III级”系统。

脚踝功能评分标准

脚踝功能评分标准

脚踝功能评分标准
背景
脚踝功能评分标准是评估脚踝功能恢复程度的一种常用工具。

本文档将提供完整版的Anderson_脚踝功能评分标准内容,以便医护人员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记录。

评分标准
症状评分
1. 无疼痛
2. 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活动
3. 中度疼痛,影响活动但无需镇痛药
4. 严重疼痛,仅能进行轻微活动并需镇痛药
5. 极度疼痛,无法进行任何活动
运动范围评分
1. 恢复正常(与对侧对称)
2. 受限但无骨性阻碍(如韧带损伤)
3. 受限并有骨性阻碍(如关节半脱位)
4. 严重受限并有固定性畸形(如关节脱位)
5. 完全僵硬
肌力评分
1. 强力和正常
2. 轻度减弱(肌力达到正常的70-80%)
3. 中度减弱(肌力达到正常的50-69%)
4. 严重减弱(肌力达到正常的25-49%)
5. 极度减弱(肌力低于正常的25%)
功能评分
1. 恢复正常
2. 轻度受限
3. 中度受限
4. 严重受限但能独立活动
5. 无法独立活动
使用方法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运动范围、肌力和功能情况,在每个评分项目上进行评估,并相应地记录对应的等级。

通过对所有
评分项目的综合考量,可以准确评估和记录患者的脚踝功能恢复程度。

注意事项
评分标准仅作为参考工具,具体评估过程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评估人员应确保评分的客观、准确性,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以上为完整版的Anderson_脚踝功能评分标准,希望能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帮助,准确评估和记录脚踝功能恢复情况。

脚踝损伤后家庭康复指导

脚踝损伤后家庭康复指导

脚踝损伤后家庭康复训练
一.踝关节的解剖结构
主要是胫骨,腓骨,距骨
二.踝关节的自我评估:
关节稳定性
在自我练习之前,需要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估,以便清楚目前踝关节的功能状态,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些评估通常要每7 天评估一次,通常围绕踝关节运动范围,平衡,力量,耐力和敏捷性进行。

1.踝关节活动度评估:简单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评估关节
活动度,看看是否有严重的活动受限。

2.平衡的评估:看是否需要在辅助下站立,或者目前是否还无
法进行站立或步行
3.力量评估:观察大腿部、小腿部肌肉有无萎缩,能否进行主
动抬腿及勾脚是否在活动过程中伴有疼痛。

4.灵活度及敏感性评估:踝关节是否能灵活活动,例如踝关节
转动,画圈。

5.肿胀及疼痛评估:0-10分,自我评测疼痛的分级
三.踝关节的力量训练
1.直腿抬高训练:10个/组,间隔10秒,做2组
2.踝泵训练:10个/组,间隔10秒,做2组
3.脚踝远端脚趾抓毛巾的动作:10个/组,间隔10秒,做2组
四.常见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
1.弹力带拉伸:弹力带拉伸是改善小腿肌肉柔韧性的方法。

坐在床上时,只需将弹力带包裹在脚掌上,然后轻轻拉动弹力带,使脚趾和脚踝弯曲即可。

2.双侧脚踝的踝泵训练,改善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五.踝关节的家庭常见站立位动作训练
1.双脚站立位,脚跟离地训练
2健侧负重训练
3患侧负重训练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

踝部受伤动作实验-6

踝部受伤动作实验-6

主管技师: 报告日期:
踝部受伤的动作试验记录与评分标准
科别:康复科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床号:
住院/门诊号:
受伤踝部的主要评估
踝部受伤快速测试表
你可以正常的行走吗?
没有症状
15

15
轻微的症状
10
中度的症状
5

0
严重的症状
0
你可以正常的跑步吗? 是
走下楼梯?(2 段阶梯~44 阶)
15
少于 18 秒
10

0
18~20 秒
5°~9°
5
<5°
0
评分:加总所有的积分
最佳=85~100;良好=70~80;普通=50~60;不良<50
备注: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主管技师: 报告日期:
踝部受伤的动作试验记录与评分标准
科别:康复科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床号:
住院/门诊号:
备注: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5>20 秒0 Nhomakorabea提起受伤的脚跟
提起受伤的脚趾
>40 秒
10
>40 秒
10
30~39 秒
5
30~39 秒
5
<30 秒
0
<30 秒
0
用受伤脚单脚站立
踝关节的松弛度
>55 秒
10
稳定(5mm)
10
50~54 秒 <50 秒
5
中度松弛(6~10mm)
5
0
严重松弛(>10mm)

踝部损伤康复指南(精简版)

踝部损伤康复指南(精简版)

踝部损伤康复指南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

是个非常复杂的铰链样结构。

其中的骨和韧带起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作用。

作为一个承重关节,在平稳步态下.踝关节会承受1. 25倍体重的力;在剧烈活动下,则会承受5.5倍体重的力。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

踝部损伤平时多见,其中以踝部韧带损伤为最多。

一般常在行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发生,通常中踝部扭伤,但较大的暴力,可引起踝部骨折。

再次,跟腱断裂在踝部损伤也较常见。

踝关节损伤后易发生畸形和关节僵硬以及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承重走路功能。

故康复治疗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指南一、临床概述踝关节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韧带损伤,又经常是踝关节骨折脱位创伤病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创伤机制与创伤病理方面,不应该将踝关节韧带损伤与踝关节骨折脱位分割开去分析与认识。

在临床上常见的韧带损伤为外侧韧带损伤,其次是内侧副韧带损伤,还有下胫腓韧带损伤。

踝关节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

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

根据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的又分为舟胫韧带,距胫韧带,跟胫韧带和距胫后韧带。

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或距骨后方,故又称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

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有两条分别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踝部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

检查可以发现伤处有局限性压痛点,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即应诊断为踝部韧带损伤,对韧带部分损伤,松弛或完全断裂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在加压情况下的极度内翻位行踝关节正位X线拍片,可发现外侧关节间隙显著增宽,或在侧位片上发现距骨向前半脱位,多为外侧副韧带完全损伤,踝关节正、侧位拍片发现撕脱骨折。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由多块骨头组成,韧带和肌肉围绕着踝关节提供支撑和稳定。

踝关节伤残是指由于外伤或疾病导致踝关节功能永久性损伤,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是对踝关节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法律和医学意义。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和体征,踝关节伤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进行伤残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压痛等症状和体征。

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踝关节的损伤程度。

2. 功能障碍程度,踝关节伤残会导致患者的步态异常、站立和行走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评定踝关节伤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包括站立、行走、上下楼梯、弯腰、蹲下等动作的受限程度。

3. 动态平衡能力,踝关节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关节之一,踝
关节伤残会影响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因此,评定踝关节伤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包括单脚站立、转身、走路时的稳定性等方面。

4.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踝关节伤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鞋、洗澡、上下床、上下车等动作的困难程度。

评定踝关节伤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客观评估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是对踝关节伤残程度进行客观评定的重要依据,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功能障碍程度、动态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定,可以为踝关节伤残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和康复建议,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康复和社会参与。

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一、损伤分类
I°:韧带过度牵拉,有较小撕裂,轻度肿胀疼痛,更能轻度受限。

II°:韧带部分撕裂或部分从附着点撕脱,肿胀和疼痛严重,功能明显受限。

III°:韧带完全撕裂或撕脱,肿胀迅速,疼痛剧烈,功能完全受限。

二、症状、检查、评定
1.症状:跛行,拐杖或单足跳行。

短站立相,无足跟着地和足趾离地。

伤后24h左右
可见伤处明显肿胀和皮下血瘀斑。

2.检查:距腓前韧带损伤:前抽屉实验阳性
跟腓韧带损伤:踝向内侧不稳
三角韧带损伤:踝向外侧不稳
3.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急性撕裂ROM增加,肌痉挛ROM减少
疼痛分级
肌张力检查
三、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早期康复
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肿胀控制后:超短波微热量,冷热交替浴
踝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
运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增强肌力,功能重建,防止肿胀
ROM训练
四、关节松动训练
(三)慢性损伤康复
高频电、超声、热水浴
关节松动
肌力与平衡训练
负重提踵。

踝部韧带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最全版)

踝部韧带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最全版)

踝部韧带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踝部韧带损伤康复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部韧带损伤。

(踝和足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和劳损(ICD-10:S93);胫腓韧带撕裂(远端) (ICD-10:S93.402);踝内侧副(韧带)损伤(ICD-10:S93.451);跟腓(韧带)扭伤和劳损(ICD -10:S93.452);三角(韧带)扭伤和劳损(ICD-10:S93.453);胫腓远端(韧带)扭伤和劳损(ICD-10:S93.454);距腓(韧带)扭伤和劳损(ICD -10:S93.455);内侧副(韧带)扭伤和劳损(ICD-10:S93.456)。

行踝关节韧带修补术(ICD-10:81.94001)、足韧带缝合术(ICD-10:81.94003)、踝韧带缝合术(ICD-10:81.940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踝部外伤史2.症状:疼痛、肿胀3.体征:局部压痛,肿胀,前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等。

4.辅助检查:踝关节正位/应力位X线片(双侧对比)、踝关节MRI 等。

(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4-15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疼痛评定2.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3.踝关节稳定功能评定4.下肢肌力评定5.平衡功能评定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制动、踝关节支具的应用2.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能力训练等。

3.物理因子治疗4.药物治疗:包括抗蛋白酶药、代谢药物、消炎镇痛药、皮质类固醇制剂等(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踝部韧带损伤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踝关节评分标准总结

踝关节评分标准总结

脚踝距骨跟骨骨折交流群一、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1965)1.解剖复位: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内外踝纵向移位小于l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小于2mm;无距骨移位。

2.复位可: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踝向后移位2~5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2~5mm;无距骨移位。

3.复位差:任何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外踝向后移位大于5mm或后踝移位大于5mm;距骨移位。

参考文献:1 Buewell HN,Charnley AD.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ankle by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joint movement.J Bone Joint Surg(Br),1965,47:634—660.二、Tornetta等(1993)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Tornetta等(1993)主要从有无疼痛、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有无成角畸形等三方面来评价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

1.优:无疼痛;背屈大于5。

,跖屈大于40。

;成角畸形小于3。

2.良:间隙性疼痛,可用非类固醇药缓解;背屈0。

~5。

,跖屈30。

~40。

;外翻成角畸形3。

~5。

,内翻小于3。

3.可:疼痛已影响日常生活,需用麻醉药缓解;背屈一5。

~0。

跖屈25。

~30。

;外翻5。

~8。

,内翻3。

~5。

4.差:顽固性疼痛;背屈小于一5。

,跖屈小于25。

;外翻大于8。

,内翻大于5。

参考文献: 0 Tornetta P, Weiner L,Bergman M. Pilon fractures Treatment with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xation.J Orthop Trauma. 1993.7:489—496.三、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一)评分方法1.疼痛:(1)无痛,或患者可忽视 50分(2)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 动 45分(3)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中度疼痛,步态正常,偶尔需 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40分(4)步态上,上下楼梯疼痛加重,静息时无疼痛,每天需要 服药(5)静息时疼痛或夜间痛,需服用麻醉药物止痛(6)无论有无活动,持续性疼痛,或因为疼痛而残疾2.功能:(1)无跛行(2)轻度跛行(3)中度跛行(4)明显跛行3.行走距离:(1)行走距离不受限(2)可行走4~6个街区(3)可行走1~3个街区(4)仅能在室内活动(5)需扶床、椅或不能行走WWW.chinjot.com25分l0分0分6分4分2分0分6分4分2分1分0分4.拐杖或支具:(1)不需要 6分(2)仅长距离行走时需要手仗 5分(3)所有a,/l'~q均需要手仗 3分(4)需要双手仗或持拐行走 1分(5)需要助步器或不能行走0分 5.登山:(1)正常登山 3分(2)足外旋登山 2分(3)用足趾登山或侧步登山 1分(4)不能登山0分6.下山:(1)正常下山 3分(2)足外旋下山 2分(3)用足趾下山或侧步下山 1分(4)不能下山0分7.上楼:(1)正常上楼 3分(2)需扶栏杆上楼 2分(3)仅能用正常侧足逐级上楼 1分(4)不能上楼0分8.下楼:(1)正常下楼 3分(2)需扶栏杆下楼 2分(3)仅能用正常侧足逐级下楼 1分(4)不能下楼0分9.提踵:(1)能重复lO次 5分(2)能重复3次 3分(3)能提踵1次 1分(4)不能提踵0分lO.跑步:(1)不受限 5分(2)能跑,但受限 3分(3)不能跑0分lO.中立位背屈活动范围:(1)40。

早期康复介入踝关节韧带损伤对韧带修复疗效的影响

早期康复介入踝关节韧带损伤对韧带修复疗效的影响

早期康复介入踝关节韧带损伤对韧带修复疗效的影响[关键词]踝关节韧带;踝关节不稳定;早期运动康复前言踝关节是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侧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关节头属于滑车关节,足可以绕关节做跖屈或背伸。

由于距骨滑车前宽后窄,跖屈时,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宽大的关节窝内,从而使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

胫骨和腓骨之间有一条胫腓韧带,它比胫骨更结实,把胫腓骨连在一起。

踝关节外侧有三条韧带,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能限制踝关节的外翻。

踝关节内侧主要是三角韧带,十分坚固,不易断裂,位于关节囊内侧,由胫骨内踝分别到距、跟、舟骨内侧,限制踝关节内翻。

踝节韧带的创伤是由韧带的过度拉伸所导致。

主要有踝关节的旋后损伤(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踝关节的旋前损伤(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踝的外旋损伤(胫腓下联合韧带)。

目前在运动创伤的治疗中是以非手术的方法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强调早期关节功能的康复。

外侧副韧带是踝关节中最薄弱的韧带,因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最为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外踝肿胀、疼痛等,还可能伴有关节不稳的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可能会导致踝关节外侧松弛,继而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使得患者站立、行走等动作难以实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1-2]。

本文对38例病人进行入组分析,对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否提高患者韧带的修复,康复训练采取的方法对疗效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35岁。

就诊时间为伤后20min~3个月。

踝关节的旋后损伤(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20例踝关节的旋前损伤(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15例踝的外旋损伤(胫腓下联合韧带)3例。

均由核磁共振确诊为踝关节韧带损伤。

1∙2疗效评定标准在康复医师的正规指导下进行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操锻炼进行康复锻炼6周后根据McGuireScoringforAnkle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

足踝关节扭伤

足踝关节扭伤

足踝关节扭伤
1级:韧带存在拉伸,仅在微观上有韧带纤维的损伤,疼痛轻微。

只要能耐受,可以负重,无需夹板支具固定,但建议“软保护”,可行等长收缩练习,如果能耐受可以进行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肌力训练。

2级:部分韧带纤维断裂,中等程度的疼痛和肿胀,活动度受限,可能存在关节不稳。

需要应用夹板或支具进行固定,配合理疗以及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

3级:韧带完全断裂,存在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关节不稳定。

建议“U”型石膏轻度“矫枉过正”固定,康复训练同2级,但康复时间更长,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撕脱骨折可同法处理。

1、Rest(休息):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
2、Ice(冰敷):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

每次20-30 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

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3、Elevation(抬高):将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4、Drug(药物治疗):口服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

(醋氯芬酸分散片1粒/次2次/日;地奥司明片2粒/次2次/日;独一味1袋/次3次/日)
5、定期门诊复查,根据医嘱负重活动。

篮球运动脚踝损伤评估与康复训练

篮球运动脚踝损伤评估与康复训练

篮球运动脚踝损伤评估与康复训练摘要:篮球是中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之一,而运动中脚踝扭伤最是常见的运动损伤。

本文从运动解剖学角度评估篮球运动的脚踝损伤程度,解析篮球运动脚踝损伤的原因,并根据损伤程度,即脚踝损伤急性阶段、脚踝损伤急性后期阶段、脚踝运动前阶段、脚踝适当运动阶段、脚踝力量增强阶段和脚踝保持练习阶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法,更好的为中学生篮球爱好者以及业余篮球训练队服务。

关键词:篮球运动:脚踝损伤评估:康复训练1.前言篮球运动因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深受中学生喜爱。

随着NBA明星效应,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愿意参加篮球运动。

由于具有较强的身体对抗性,运动过程中身体接触频繁,随着运动强度逐渐加大,体能消耗加大,肌肉耐受力跟不上运动强度。

学生在在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突破技术运用不合理,极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产生踝关节扭伤。

各个中学只注重早期运动损伤急性期的损伤处理,不注重后期对脚踝康复训练,极易产生脚踝二次运动损伤。

本文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脚踝损伤进行抽查评估分析,将脚踝康复分为6个阶段,并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并设置详细的练习内容组数与次数。

避免脚踝在受伤过程中出现肌肉萎缩,加强踝关节周围小肌肉的训练,加强踝关节稳定性,避免踝关节出现二次损伤。

2.篮球运动脚踝损伤的原因2.1学生因素首先大部分中学生缺乏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温州市部分中学没有专门开设运动损伤与处理的室内理论课,导致学生思想上麻痹大意,不了解运动损伤类型与后果,篮球专项运动不重视热身训练,增大了运动损伤的概率。

其次是大部分中学生在小学没有经过系统的篮球训练,技术动作错误以及运用技术不合理,一味的模仿NBA球星技术动作,缺乏身体素质的锻炼,身体协调、灵敏综合素质较差。

在身体对抗过程中易出现技术动作变形以及重心不稳定,从而导致踝关节损伤。

最后,中学生没有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时间过长导致体能透支与肌肉过度疲劳,在疲劳情况下超负荷运动极易造成肌肉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方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方案

踝关节韧带损伤(断裂)的康复方案一、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的运动损伤很常见,我们通常说的“扭脚”通常指的就是踝周围韧带的急性损伤。

可以分为三类:踝的旋后损伤造成外侧韧带损伤;踝的旋前损伤造成踝内侧的三角韧带损伤;踝的外旋损伤造成胫腓骨间的韧带损伤。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1. 较轻微的韧带损伤可以通过弹力绷带固定及休息治愈缓解;较为严重的韧带撕裂可能需要石膏固定3-4周左右使其愈合。

2. 严重的韧带断裂一般需要手术缝合才能治疗。

3. 陈旧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如果伴有关节不稳应损伤治疗,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三、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断裂缝合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不同,但手术的方式和临床处理以及愈合恢复过程基本相同。

仅仅是因损伤严重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各项练习开始的时机和练习的量和强度不同。

开始练习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

1.术后一天:(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

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大于500次/每日。

2.术后2-3周:(1)继续以上练习。

(2)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开始直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 2-3次练习/日。

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

(4)逐渐开始腿部肌力练习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

练习腿部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3.术后4周(1)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

必须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0-15分/次,2次/日。

可在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
内翻加压试验阳性,前抽 屉试验阳性。79X线、CT检 查可以明确有无骨折,对 于韧带损伤部位、程度的 确定,MRI检查更有优势
3
康复评定
1 疼痛评定:用VAS法进行评定 2 ROM评定:主要是受伤关节以及对侧关节 3 肌力评定:用徒手肌力评定法 4 肢体围度测量:主要进行两侧大、小腿围度测定
踝韧带损伤康复评定
目录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康复评定
1
概述
踝关节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 结构,内侧为三角韧带,外侧为腓距 前韧带、腓距后韧带、腓跟韧带,后 侧是强大的跟腱。临床上常见的韧带 损伤为外踝韧带损伤2Fra bibliotek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踝部疼痛79 、肿胀,韧 带断裂时有撕裂感,伤处 压痛明显,可有皮下瘀血
想一想
同学们,你明白踝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了吗?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