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气的成分》表格版教案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简单测定。
4.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水槽、气球、玻璃管、胶塞等。
2. 教学课件:空气成分图片、实验视频等。
3. 练习题: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课题《空气的成分》。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成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3.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 空气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基本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掌握和应用。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4.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2. 各成分的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3.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a. 氮气:不易燃烧,不支持生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防腐。
b. 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光源(如霓虹灯)。
d.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e. 水蒸气和杂质:影响天气变化,关乎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各成分含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空气的成分及比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2. 讲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展示多媒体课件。
3. 实验演示:用实验器材展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各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并简述各成分的作用。
2.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作用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加与空气成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测定空气质量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的成分》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课题1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2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同时启发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想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
【重点和难点】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活动准备】仪器药品:集气瓶、双孔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红磷、药匙、纸、彩色皮筋、酒精灯、火柴、抹布、水【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
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所示:【教与学师生互动】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观看录像。
【板书】课题1空气 【适时发问】“我想同学们对空气一定非常熟悉,老师想知道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 哪些了解和认识。
”【追寻历史】:“看来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空气的了解却很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许多科学 家都通过实验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成功地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现在,让我们穿越【叙述】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
后来陆续发现了 氦、氖、氩、氟、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 有其他的成分。
【过渡】现在,让我们回到 21世纪的今天,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 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1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实验导学探究原理(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2.1:空气的成分(2)教学目标:1.知道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学会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无色无味,不溶于水2.不活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3.用途:充氮包装,氮肥二.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区别:三.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的污染物(1)含硫的污染物含碳的污染物含氮的污染物含氯的污染物(2)颗粒态污染物2. 空气污染的危害。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理解空气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空气的成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充满好奇,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注重实验探究: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培养逻辑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与空气成分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现状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作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导管等。
2. 实验材料:石灰水、红磷、镁条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空气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2. 新课:介绍空气的成分,讲解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作用。
3. 实验: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拓展:讲解其他气体(如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含量及其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空气、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6. 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作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成分的微观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总结的空气成分知识。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保护空气、珍惜资源的意识。
九、安全与环保1. 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碘酒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知识,为新课学习空气成分做铺垫。
2. 讲解空气的成分利用课件介绍空气的成分,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3.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具,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
5. 总结空气成分及环保意义1)总结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6.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空气质量?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及保护空气的意义。
9. 布置作业设计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包括成分的名称、体积分数和作用。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出的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创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环保局或空气监测站,直观了解空气质量监测过程。
初三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为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2-1(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
如: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对问题③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图),便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
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和作用。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2. 掌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作用。
3. 学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易混淆,需要进行实验进行巩固。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瓶子、水、蜡烛、小苹果、氢氧化钙。
2. 课件:PPT教学课件。
3. 实物资料:空气成分示意图、气体比例示意图。
4. 教学安排人员:主讲教师、助教。
5.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空气成分的视频,让学生对主要成分有初步了解。
2. 学习空气的成分及比例:通过PPT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比例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 进行实验:实验一,取一瓶子装满水,倒立放在水中使瓶内空气排出,用蜡烛闪光点燃瓶口,插入小苹果,苹果熄灭,说明瓶内氧气被火吸收。
实验二,用氢氧化钙吸收瓶中二氧化碳,观察气泡,证明瓶内氧气被火燃烧后的氧气比例增加。
4. 指导学生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明白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作用。
5. 课后反思: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思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关系,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后记《空气的成分》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对空气成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空气成分的认识,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它们在空气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的成分、实验过程、各成分的作用等。
3. 教学素材:有关空气成分的图片、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空气的成分: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4.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在空气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总结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空气的成分》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经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构成,学习从混淆气体中除掉某种气体从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合社会生活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考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差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剖析空气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淆物、纯净物的看法。
★要点难点要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一样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课内容剖析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常常有闻的,而采纳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切认识了空气的成分,认识了空气中各样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作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 教课对象剖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入,所以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知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混淆物,空气可供应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焚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知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虑空气的成份是如何测定出来的 ?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 ?有什么作用 ?什么原由会致使空气成分的改变 ?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结果 ?★ 实验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企图课前教师部署研究性课题:学生联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知识贮备对空气进行从头审有的知识,环绕科学的能够激么?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展开学习,空气是我们特别熟习的物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我们不时辰刻都生活在和研究欲念。
空气的“大海”里,走开了从学生熟习的事物下手,进空气,全部生命就没法生计。
2.1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
2.1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能够描述各气体成分的性质。
3.掌握空气成分的分子式及化学式。
4.理解空气成分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掌握各气体成分的性质。
3.理解空气成分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和各种气体实验装置。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放映空气成分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基本情况。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气体相关的知识;\t气体有哪些性质?\t气体占据物理空间吗?\t汽车尾气对环境有哪些影响?3.出示空气成分的分子式及化学式,让学生探究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二、讲授:(30分钟)1.介绍空气的成分、性质及用途;2.讲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及稀有气体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现象的观察,强化对各气体特性的理解;4.讲解空气成分的分子式及化学式。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气体比重演示实验;2.各种气体实验演示,如:燃烧反应、灭火反应、腐蚀反应等。
四、探究活动:(10分钟)1.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气体在不同行业中的用途和应用;2.让学生掌握不同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如大气污染等);3.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五、总结回顾:(5分钟)1.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2.回顾课堂上所涉及的实验和现象,加深学生对气体特性的理解;3.师生讨论气体的应用、影响乃至如何减少污染等问题。
教学方式:1.展示2.实验演示3.小组讨论教学工具:1.幻灯片2.气体实验装置3.课本4.视频教学评价:1.教师日常记录2.学生课堂笔记3.学生参与讨论表现4.课堂实验反应教学后记:1.化学这门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课堂与实验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特性及应用。
《空气的成分》教案1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组成,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体积分数)。
2、了解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
3、对稀有气体(如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等)用途有初步的了解。
4、知道工业上用空气分离得到氧气和氮气。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一些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
2、能知道空气成分中各气体所占的大致比例。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4、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和氮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空气含有多种成分。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组成。
三、教学难点1、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
2、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研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想过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新课讲解:一、猜测空气的成分1、新课从问题开始,提出“你想过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空气中由哪些成分。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人是可以感觉到空气的,空气中由多种气体存在。
3、二、红磷燃烧实验1、实验准备。
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
瓶内由什么现象,打开止水夹后由什么现象等等。
3、实验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本实验证明了空气含有氧气,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瓶内剩余的气体是空气其他成分的气体。
注意:实验过程中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严格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三、空气的成分1、从以上红磷燃烧实验可以知道,空气中不仅有氧气,还有其他气体成分。
2、空气各成分所占的比例。
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自然教案-空气的成份
自然教案-空气的成份
《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过程与方法: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做出解释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研究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材料和仪器: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集气瓶、蜡烛、柴。
2、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
二、演示实验。
三、产生问题。
四、实验探究。
五、总结。
六、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氧气21% 支持燃烧空气的成分氮气78% 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水蒸气1%。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2
2.1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工具】: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学生对空气和呼吸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2-1],由学生推理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约1/5体积的O2,这些O2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
要向学生讲解烧杯中的水倒流人集气瓶内的物理学原因。
空气各种成分的含量多少是以体积分数表示的。
部分学生对体积分数的概念不易理解,必要时可向学生解释:对照课本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表中数据,若把21mLO2、78mLN2与0.94mL稀有气体、0.03mLCO2以及0.03mL的水蒸气或其他杂质混合到一个100mL的容器内,各种气体是极易扩散均匀的,这样就人工造成100mL空气了。
每种气体的体积与总体积相比,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必要向学生说明。
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里,空气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口密集或工厂密集的地区,CO2的含量会偏高。
人们常把CO2、H2O和其他杂质称为空气的可变成分,它们占空气的分数虽然很少,但其效果不容忽视。
在学习N2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充分利用图2-5,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方法。
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要紧密联系有关实验事实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要注意分析对比两者的异同点,结合有关习题,指导学生运用概念。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木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空气的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1)氮气实验教师演示氮气的实验,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2)氧气实验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3)稀有气体实验教师演示稀有气体的实验,用玻璃片覆盖集气瓶,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4. 保护空气资源教师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思考家里空气的成分,并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空气成分的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等。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
自然《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计算。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2. 讲解: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实验:演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氧气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6. 作业:布置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与空气成分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下的空气成分变化。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强调保护空气资源,倡导绿色生活。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品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学生需要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这是理解空气特性和功能的基础。
2.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每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氧气的呼吸作用、氮气的保护作用等。
二、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计算: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空气中各成分的具体含量和计算方法。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1 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用具红磷/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1、引言: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3、探究活动一: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51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
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空气的成分》表格版教案
1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提问:瓶内约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3、思考、分析。
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
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分析原因
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知识点总结: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0、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稀有气体的用途是什么?
1、知识点总结:
①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氮气可作保护气;
③可防止食品腐败;
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⑤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霓虹灯。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