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说儒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0、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对于世间,庄子既是“热肠挂住”,为何却又“冷眼看穿”?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世之显学”儒家思想不同。
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
而在庄子看来,这样救世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儒家的救世主张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主张是根本行不通的。
庄子认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儒家的救世主张如同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而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所以结果就是把鸟折腾死。
同样道理,救世一定要遵循人的本性。
天下之所以混乱不治,是由于世人的纯真质朴的本性正在丧失。
所以,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所谓天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依庄子之见,让世人归心天地大道、还原纯真本性,才是治世之要义。
唯有如此,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安宁。
《庄子·大宗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庄子以鱼喻人,以水喻道,认为人丧失了本性,就如同鱼离开了水。
因此尽管儒家竭力提倡仁德之治,固然也能够收一时之效,却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庄子认为,与其号召天下人遵从仁义道德,不如引领天下处恢复本性,归于天道,即“救心”。
从庄子对儒家救世主张的多次批评,也可以看出他并非对世事冷漠无情的“出世”之人。
倘若庄子真的漠视天下治乱和民间疾苦,又何必如此关注、批评儒家的救世主张?若无“热肠挂住”之情怀,何必谆谆而言之?为子“救心”,庄子提出了破除“机心”的思想。
《庄子·天地》中借与子贡辩论的老者之口说:“胸怀投机取巧、算计诈伪之心的人,他的纯真质朴的本性就会丧失;纯真质朴的本性丧失了,他就会远离天下大道。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怀瑾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话语能给我们带来极深的人生启迪。
今日我们选取了南怀瑾先生的20段话,相信大家读后必定受益匪浅。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3、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
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南怀瑾国学读后感
南怀瑾国学读后感《南怀瑾国学》是一部介绍南怀瑾先生国学思想的著作,通过对南怀瑾先生的生平、思想和著作的介绍,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国学大师的理论和实践。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南怀瑾先生的国学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大师,他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解读。
他主张“立德、立言、立功、立事”,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他认为,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培养道德修养,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怀瑾先生的国学思想不仅局限于儒家经典,他还深入研究佛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学理论体系。
他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天地之道,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他还提倡“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书中,南怀瑾先生的国学思想还体现在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智慧,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灌输和机械。
他主张“以德育人”,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还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阅读《南怀瑾国学》,我对南怀瑾先生的国学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国学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和教育体系的启示和指导。
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南怀瑾先生的国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南怀瑾
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南怀瑾南怀瑾,原名南瑾,字冬青,号玄冰,道家文化研究者、思想家,被尊称为“南老师”。
他的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南怀瑾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倡导,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南怀瑾在研究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了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他认为,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通过遵循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他坚持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只有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怀瑾提出了“敬为至高”、“尚孟的真义”等儒家的核心理念。
他认为,敬是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是道德的根本,一切行为和处世之道都应该以敬为准则。
他强调,对于长辈、师长、祖先等应该怀着充满敬意的态度,以尊重和敬畏之心对待他人。
南怀瑾将敬的理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心,倡导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南怀瑾的“尚孟的真义”提出了对于儒家经典《论语》中“尚”和“孟”的深入解读。
他认为,“尚”是指学习和推崇,是对儒家思想的高度赞美;“孟”是指顶梁柱、原本、根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南怀瑾认为,《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于学习和理解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通过解读《论语》中的语言和思想,阐明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实践意义,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南怀瑾不仅致力于理论研究,还注重实践和推广儒家思想。
他倡导儒家思想的实践,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南怀瑾提倡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做到言出必行,以身作则,塑造自己的品格和道德风范。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正和奉献精神的传播。
他认为,儒家思想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通过实践来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南怀瑾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承者和倡导者,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广,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史知识:儒学演变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程 门 立 雪
两宋时期: 理学
程颐
朱熹
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 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 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内圣外王;存天理,灭人欲!) 心性之学,即是内圣之学。内在于个人自己,自觉地作圣贤 工夫、作道德的实践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圆满人格之学问也 。内圣之学在先秦儒家已彰显成定局,经宋明儒者六百年之 发展与弘扬,益发展至极高之境界。内圣之学也可以称之为 成德之教,“成德”的最高目标是成圣、成仁、成大人,其 实际意义是将个人有限生命扩充至无限圆满。
南怀瑾的比喻:
“儒家像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 ——南怀瑾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孔子
儒教
释迦牟尼
佛教(释教)
老子
道教
什么是儒?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 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 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 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汉书·艺文志》
君为 臣纲
父为 子纲
夫为 妻纲
仁
信
义
智礼
儒家历代有影响力的名贤
儒家历代有影响力的名贤
21
五
金
中
代
和
华
西战
西三
东
十
南
民
上夏
周
国
汉国 晋
隋
国
宋
明
国
古 时 代
-15世纪 -770年 -221年 25年 265年 420年 618年 960年 1271年 1636年 1949 年世 -21世纪-11世纪 -475年 -202年 222年 317年 581年 907年 1127年 1368 年 1912 年 纪
第380篇解读南怀瑾的“儒家是中国人粮食店”分类文化
第380篇解读南怀瑾的“儒家是中国⼈粮⾷店”分类⽂化解读南怀瑾的“儒家是中国⼈的粮⾷店”国学⼤师南怀瑾(1918—2012)说:“儒家是中国⼈的粮⾷店,佛家是中国⼈的百货店,道家是中国⼈的药店。
”“儒家是中国⼈的粮⾷店”,打⽐⽅说的是精神⾷粮。
任何⼀个民族,总要有⼀个异于其他民族的⽂化特质,构成这个特质的其中⼀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由来已久的思想体系,⽽儒学思想正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柱。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直是华夏民族宗教般的信仰。
孔⼦思想的核⼼是“仁”、“恕”。
“仁”就是爱,是建⽴⼈与⼈之间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础。
“恕”即对⼈要宽恕,是提⾼个⼈修养的最基本要素。
孟⼦的“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是后来读书⼈的座右铭。
儒家是积极⼊世的,孔⼦的“知其不可⽽为之”,孟⼦的“道之所在,虽千万⼈吾往矣”,激励着⽆数仁⼈志⼠成了“中国的脊梁”。
孔孟的思想中,绝⼤多数都是正能量。
即使后来被批判的东西,多证明是后来⼈们的误解。
如“礼不下庶⼈,刑不上⼤夫,”,实际是礼乐不使百姓处之下,刑法不使⼤夫处之上。
和现在的“⼈⼈参与⽂明社会建设,法律⾯前⼈⼈平等”的意思完全⼀样。
如“不孝有三,⽆后为⼤”,正确的解释是:作为后代,没尽到后代的责任是最⼤的不孝。
魏晋以后流⾏的避讳习俗,宋以后理学提倡的“三从四德”,“饿死事⼩失节事⼤”,则完全是负能量,对中国传统⽂化的发展造成了极⼤的伤害。
这就像南怀瑾所说的,儒家是中国⼈的粮⾷店,我们吃了有营养的孔孟思想⾷粮,也吃了儒家思想后来的毒素。
因后来的毒素愈演愈烈,就发⽣了新⽂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号,对儒家思想进⾏否定。
所以我们把儒家的思想作为精神⾷粮,主要要学儒家最初的孔孟思想的精华,剔除儒学发展过程中增添的糟粕,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发扬光⼤。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已很少有⼈能静下⼼来读《论语》、《孟⼦》了,因它和升学、发财、做官没有直接的关系。
听南怀瑾大师论儒道佛
听南怀瑾大师论儒道佛上篇听大师说儒南怀瑾大师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
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
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 先成人,后成事 / 人要有所敬畏 / 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就怕不是良驹,何愁没有伯乐/ 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 / 交到真心朋友是一种福分 / 跟有本事没脾气的人交朋友 / 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学问 / 空思不如多学 / 不要被学问捆住手脚 /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 多看多听少开 / 不要盲从“群众心理” / 能赦小过是高人 / 塞住耳朵听谗言 / 是夸是毁,心里有底 / 事无大小,全力以赴 / 做一个行动家 / 先拿出业绩,再计较待遇 / 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 从大路上求富贵 / 沉湎过去,不如追求未来中篇听大师论道南怀瑾大师说:“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拔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
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
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第五种人格 / 做人要空阔,做事要实在 / 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 学会“招兵”的本领/ 在平凡中变为超人 / 小聪明不如大智能 / 一动不如一静 / 快乐自助的三个幸运密码 / 化复杂为简单 / 不必在小人物面前摆架子/ ”话到嘴边留半句” /得意吋,莫骄狂 / 不要轻举妄动 / 像水一样柔而不弱 / 一无所有是惊喜的开始 / 小心驶得万年船 / 用创新头脑做事 / 福从俭处生 / 做人的境界 / 不要迷信惩罚的效力 /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下篇听大师讲佛南怀瑾大师说:“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
论语原文-南怀瑾[最新]
论语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人生最大的秘诀南怀瑾(国学大师南怀瑾)
人生最大的秘诀南怀瑾(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作为我国的国学大师,其人生最高境界,一直备受大家推崇: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的人生最高境界,便面看似难以理解,什么佛为心道为骨的,其实中心要点就两点罢了。
首先为以下为大家解析这几句话的意思: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这句话是典型的折中主义,心与体相对,心主宰体;骨与肉相对,骨支撑肉;里与表相对,里决定表。
究其意,无非是说佛道儒为一体用。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身子和手;首先要有头脑,懂得思考,其次才能决定了你的能力和技能。
通俗来讲,就是做什么事不管你的能力再大、技能多专业,你得有脑子。
下面是墨品风雅书法名家手写真迹南怀瑾人生最高境界书法作品(细节图)墨品风雅书法名家手写真迹南怀瑾人生最高境界书法作品(细节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说的简单点,就是一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不要被那些功名利禄所缠身,哪怕自己懂得再多,最终内心还是渴望寻一片欢乐。
南怀瑾的人生最高境界想阐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这也是所有的处世哲学中所提到的,不外乎和“宠辱不惊,去意无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一个意思。
所谓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做到豁达的胸襟和波澜不惊、淡泊的内心;这样才能遇到事情处之泰然,不会被太多闲尘往事所乱心。
下面是墨品风雅书法名家手写真迹南怀瑾人生最高境界书法作品墨品风雅书法名家手写真迹南怀瑾人生最高境界书法作品。
国学大师南怀瑾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南怀瑾生平简介南怀瑾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国学大师、作家,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曾间接促成九二共识、出资兴建金温铁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相关资料吧!国学大师南怀瑾简介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
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龙应台对南怀瑾的评价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
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著述极为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个人语录——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南怀瑾老师讲述: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南怀瑾老师讲述:诸可还者,自然非汝。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正文:“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这八个字是离幻境界的结论。
最后达到无所离,放下放到无所放,空到无所空,再也空不掉,“即除诸幻”,而到了真实不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
在《楞严经》上也有一段与此同样的道理,阿难与佛研究讨论心在哪里?七处证心,八还辩见。
心在身内?身外?在生理神经里?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在思维上?心在身体中间?或说一切无着就是心?这些都被佛所否定,如此反复辩论了七次。
最后,佛骂了阿难,佛在教育的时候也同样发脾气,不过,佛经里形容得漂亮,“咄哉阿难”只此四个字,实际上佛也是瞪起眼睛,拍了桌子,大骂:“阿难,你真笨!”七处证心以后是八还辩见,再一次寻找心性在哪里?例如我们张开眼睛能够看见东西是什么道理呢?原因之一是因为有阳光,所以我们看见光明。
夜里没有阳光,我们看见什么?看见黑暗。
门窗因有空隙,所以看见内外通达的空间。
因为有墙壁的阻挡,所以看见障碍。
能够观察环境,分辨各种现象的是思想分别的作用。
我们也可看见渺茫虚无的虚空,尘雾浓时,则见昏暗,尘雾消散,视线又为之清明。
佛说把光明还给阳光,把黑暗还给夜色,通达还给门窗,障碍还给墙壁,观察还给意识思想,空间还给虚空,昏暗还给尘雾,清明还给晴朗。
把这些都还掉了,但是,有一个还不掉的。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说不定各位因此悟道,我们把眼睛张开,看见光明。
眼睛闭起来,看见什么?看见个看不见的,一片黑洞洞的。
再张开,又看见了。
再闭起来,又看不见了。
见明见暗,看到光明,看到黑暗,这些是相。
光明来了,黑暗跑了;黑暗来了,光明跑了,两者互相交换。
我们那个能够见明见暗的,不在光明上,也不在黑暗里,明暗有代谢,那个能见之性不受影响,没有动过。
注意,这个能够看见的不是指眼睛,例如我们把眼睛挖出来捐给人家,这个挖出来的眼珠本身能不能看见东西?不能。
这个能见之性乃是我们的心性,这个是还不掉的,这个还不掉的是什么?就是自己,所以《楞严经》上讲:“诸可还者,自然非汝。
最新《解读南怀瑾名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国土系统“道德讲堂”发言稿】教学文案
《解读南怀瑾名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国土系统“道德讲堂”发言稿】《解读南怀瑾名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国土系统“道德讲堂”发言稿】《读南怀瑾名言学做人做事》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掀起这次“道德讲堂”活动的高潮,其主题非常明显: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已飞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显得有些贫乏,诚信信仰缺失。
建设“道德讲堂”就是要适应社会的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的新平台,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
一个人的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决定什么样的行动,所以提高思想意识水平、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纵观整个社会,进步光明是主流,但不和谐的现象却仿佛显得越来越多,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了;老人晕倒在路上也没人敢扶了;为人师表的校长竟然领小学生开房了;一个郭美美炫富差点毁了整个中国红十字会;“我爸是李刚”的狂言都喊到国外去了;一个将军和歌唱家培养出来的据说曾被称为“根正苗红、前途无量的天才”的儿子都沦为阶下囚了……据国家有关统计,国土系统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领域。
大家可能要问:现在这个社会是怎么了?仿佛真的让人“三观毁灭”!国外就有人抨击说中国人缺乏信仰。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我国有三千多年的佛学、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更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国学精粹,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怎么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了呢?我们缺乏的不是道德与精神,而是需要积极地宣传与信仰,在这种时期,中央文明办发起“道德讲堂”活动显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由人组成,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先学会实实在在做人!才能学会踏踏实实做事!谈到怎么做人,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名人给了我们无数的教诲。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docx
南怀瑾 20 句话,会做人,能做事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怀瑾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话语能给我们带来极深的人生启迪。
今日我们选取了南怀瑾先生的 20 段话,相信大家读后必定受益匪浅。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 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3、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
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导读: 1.情到深处反成空。
2.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3.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4.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5.浮生自苦不从容,睡起依然日又红。
贫富不知闲是福,几人肯唱大江东。
6.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7.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8.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9.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10.全世界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
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
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11.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
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2.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
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13.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
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
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14.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南怀瑾
张浩 工程131 31113118
南怀瑾,浙江乐清人,1918年生于一个耕读传家的 书香门第。南为独生子,其父对他寄予厚望,自幼 督课甚严。南自幼学习勤奋,12岁前即遍读史籍经 书,为其终生学业打下扎实基础。南怀瑾学识渊博, 对古典文学、佛学以及《易经》都颇有研究,得到 学界同行普遍赞誉。
墨家:墨家显然没有与上述
相关的陈述显然没有。(墨 家在治理一套乱世中的社会 改良方案中,从它的‚非 攻‛‚非命‛‚兼爱‛等观 念中足以了解,但在哲学方 面,它对于宇宙、人生等根 本问题上几乎都未及给出一 定的说法。)
道家:《老子》对本体无疑是有所说的, 而且也见到了本体原是具有复杂性的。他 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 可作证。这里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不 是在指明本体原具复杂性又是什么呢? 但《老子》哲学虽然有见于本体的复杂 性,却毕竟未见到这个复杂性原来也是可 以有序发展的,并且其中很关键的一点, 显然就在于它未能见到我们是当尊心而重 物的。就是在本体层次上的这一点点差异, 从根本上造成了道、儒二家哲学的分野。 试想,若老子已见到我们当尊心而重物, 又怎会发出‚道失而德、德失而仁、仁失 而义、义失而礼‛的观点?倘若他果真见 到当尊心而重物,就几乎与儒家等同了。 但他终于流于‚无为、寡欲‛,而‚不敢 为天下先‛了。这就证明道家哲学终未能 像儒家般地强调我们当作自家主人翁。
4、在行为方式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家:"道说"是‚无为
而无求‛
儒家:"仁爱"是‚有为
而无求‛
墨家:"兼爱"是‚有为
而有求‛(说的出,做 的到)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
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
下面给大家分享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一起来看看吧!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篇1翻开《论语别裁》,在前言里,我就看到了一位谦虚的南怀瑾先生。
他写道“本书定名‘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愚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其实南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说我是最好的,因为是别裁,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拿条条框框来界定,要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张中行老先生的一番言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别裁”。
我欣赏南先生谦虚、低调的性格,那是对我做人的一种启发。
当我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从中领悟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
在解释这段话的时候,南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可求”与“不可求”是针对人生道德方面讲的,如富贵符合道德规范,符合“道”,即使是很苦的事情,也愿意做。
如果富贵靠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没有道理,很难接受。
认为是不可以做的,富贵与我们是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走自己的路,干我们喜欢事情吧,宁可保持那份物质上的清贫。
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
从《论语》中处处能够明显感觉到孔子的“因材施教”,这对我也是很大的启发: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有深浅以及侧重不同的解释,很讲究针对性,从中也能够感受到那时候人的生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为人处事虽有原则,但也要因人而异的,连孔子这么一个如此有坚持和自己理想的人都懂得处处变通。
想想自己,有时候太过较真实在没有必要,何况从道家的角度,更要懂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理解和消化的,通过阅读《论语别裁》,学习《论语》的精髓,让我明白,很多感悟不单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分享开始~我教了一辈子,二十岁起,就看透了这些,可是我没有放弃,还是朝这个方向努力。
大家都讲跟我学佛,有几个有成就我也不知道。
我说的几乎没有人听的,没有人真去做的,所以对教育我始终是很灰心,一辈子讲教育无用论。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
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
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教育的根本是学到了去实践,去坚持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学再实践,南老的一句“没有人真去做”说出了症结所在)我一辈子,受旧式教育出身,然后又受到新的学堂教育,还受过军事教育、武术教育。
我专门学武功两三年,那很费时间,学出来做什么,学武功出来可以做总教官,教练。
可是我的目的呢,是兴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练拳,我是兴趣,学会了再说。
我学军事,带过兵,也教过兵,也做过官,文的武的,大学也听过课,也去上过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过了,清清楚楚,那么我个人的总结下来:教育无用论,教不好一个人的。
我的经验,人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改得了的。
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给他读书,给他按在泥巴里头,他都会站起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站不起来的孩子,你怎么培养,怎么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
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
秉,就是生下来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
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像我的学生里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当时读小学的时候,谁知道他啊,现在觉得很伟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
推翻满清之后,所谓最好的学校,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在社会上有贡献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学校出来的。
南怀瑾老师讲述^7王阳明的四句教
提到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我今天清楚明瞭的提出一位与我们本题有关的明朝大儒,王阳明,他的本名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
这位很有学问的大儒是浙江馀姚人,他的思想就是有名的“阳明学说”,影响非常深远。
他在明朝的历史上,功业很大,也很了不起。
他的学说影响到后来日本的文化革命——明治维新,建立了这一百多年来的新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採用的完全是阳明哲学,这在日本史及国际史上都很有名。
明治维新採用了阳明哲学的什么观点呢?“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行即知。
人的知识跟行为常常配合不起来,知是知道,行却做不到,即知即行是很难的。
讲到知行的问题,在一百年前推动革命的孙中山,也有他的哲学理论,你们没有看过,叫“孙文学说”,里面提出“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两个方面。
譬如现在科学昌明,到今天我们都晓得电灯一按开关就行了,很容易,这是行易,但是电的来历、电的原理你不知道,“知难行易”,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他提出“知易行难”,理论很容易知道,像大家坐在这里讨论人性问题,人性怎么来的?人怎么会投胎变成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天堂或地狱?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未来有没有一个生命?每个人心里都有感觉,但是“行难”,永远不知道。
这是“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回转来讲阳明哲学,他在人生的教育作用上,提倡即知即行、知行合一,大大影响了中国明朝后期和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
我为什么提到他呢?因为诸位问的问题,就是他所说的教育问题。
王阳明的著作颇丰,最有名的一本书是《传习录》,讲作人做事的学问,过去六七十年前在中国很流行,蒋介石先生在黄埔军校也是讲阳明学说,黄埔的同学每人身上都有一本《传习录》。
我经常笑说,你们每人都有一本,但是大概没有人好好翻过。
王阳明当时讲学也同现在人一样,提出了人性的问题。
他最有名的是四句教,很重要。
第一句,“无善无恶性之体”,他认为人性这个“性之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根据中国儒家的文化,他和“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大师说儒
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佛)、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
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
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
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
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
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儒学是"官学",是"领导学",是"幕僚学",是培养领导与高参的专门教材。
真正的儒士,热衷于权势,却不是为了私欲,而是借助权势实现利国、利民、利天下的理想。
他们身入名利之中,心却超然于名利之外,以最温柔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人世、对世人的爱。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柔有邦
儒家历来把品德修养作为进取手段,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秉承了儒家的进取之意。
何谓"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品德基础,才能承载远大的事业。
什么是"德"呢?有人简单理解为做好人、做好事,虽未偏离主题,内容却显得太单薄,没有发掘出"德"字的全部内涵。
历代对"德"字的定义都不一样,儒家以"礼、义、仁、智、信"为五种基本品德。
但这一定义过于简略,大而无当,不易操作。
一个"仁"字,研究半辈子都难以领会。
皋陶所讲的"九德",简明易行,似乎更科学而合理。
它们与儒家"五德"并无冲突,但操作性更强。
那么,需要多"厚"的德才能"载物"呢?这是不一定的,关键要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多高远。
好比盖房子,两层的房子,一般需要能够承载五层重量的基础。
如果要盖二十层的房子,普通的基础就不行了,需用钢筋水泥进行深灌。
如果只想搭一个小茅棚子,根本不用考虑基础问题,搭在沙滩上也不会倒塌。
当然一般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会满足于一个小茅棚子,所以需要具备品德基础。
按皋陶的说法,能具备三德,就可当"卿大夫",即中下层领导。
能具备六德,就能当"诸侯",即高层领导。
九德是天子之德,一般人就不用想了。
第一德是"宽而栗",即宽厚而庄重。
一般来说,宽厚的人比较随和,无可无不可,久之别人就会对他失去敬畏心。
如果神态庄重,别人就不敢轻视。
你只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领
导者,就能发现他们都具有宽厚而又庄重的特点,不怒而威,一看就像个大人物。
只有宽厚没有庄重的管理者,下属也许会喜欢他,却不会敬重他。
这样就不容易确立权威。
我们通常认为宽厚是一种美德,实际上,宽厚只有跟庄重合起来才是一种美德。
第二德是"柔而立",即温和而有主见。
性情温和的人,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但是意见听多了,就存在选择的困难,左思右想,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所以温和的人如果没有主见,就会优柔寡断。
兵法云:"三军之灾,起于狐疑。
"优柔寡断的人肯定不适于带兵打仗。
同样也不适于担任其他行业的领导,否则会错失所有机会。
所以性情温和本身并非美德,如果加上有主见,就变成一种美德了。
第三德是"愿而恭",即讲原则而谦逊有礼。
讲原则的人,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严格遵循做人原则,不随波逐流。
这种人令人敬畏,但不一定招人喜欢。
震慑力强而亲和力不强,威力大而威信不高。
人们"敬鬼神而远之",于是难以聚众。
如果加上谦逊有礼,让自己变得圆润些,使别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讲原则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伤害别人,别人的敬畏就变成敬爱了。
第四德是"乱而敬",即聪明能干而敬业。
聪明能干的人,接受新事物强,学习知识、技能时,往往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但容易流于表面,舍不得下苦功夫钻研。
而且好高骛远,总想
干大事,不愿干小事。
如果加上敬业精神,对任何事都认真对待,精益求精,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干成大事。
第五德是"扰而毅",即头脑灵活而有毅力。
头脑灵活的人,善于变通,不钻牛角尖。
但太灵活了,可能活得站不住脚。
稍遇挫折,就想改弦易辙;稍感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因为他总是在变化中,变来变去,还是庸人一个。
如果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改变行进方式而不是改变目标,改变处理办法而不是放弃问题,那么无事不可成就。
第六德是"直而温",即正直而又友善。
正直的人,是非观念强,嫉恶如仇,看见不合理的事就想干预。
这样很容易伤害别人。
如果加上友善的态度,在论辩是非、区分曲直时注意方式方法,小心呵护对方的自尊心,就能让别人口服心服。
第七德是"简而廉",即坦率而又有节制。
坦率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谈。
如果没有节制,把隐私、秘密都抖露出来,或者随意说伤害别人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坦率加上节制,该谈的直言不讳,不该谈的一言不发,这是一种德行。
至于什么该谈,什么不该谈,这是另一个问题,那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据有关人士调查,绝大多数商界顶尖人士都具备说话坦率、言无不义的特点。
这就是所谓"简而廉"。
如果信奉"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之类的论调,说话吞吞吐吐,总想有所隐瞒,在毫无必要撒谎的事情上习惯性地撒谎。
这种
人通常只是小人物。
第八德是"刚而塞",即刚强而务实。
性格刚强的人,言必行,行必果,一旦作出决定,就坚决执行。
但有时也可能为了面子,固执己见,明知说错了,也不肯认错,仍然争执不休;明知做错了,也不肯改变,一条道跑到黑。
如果加上务实精神,只坚持对事情有好处的做法,只坚持于人于己有好处的观点,就是一种杰出的品格。
第九德是"强而义",即勇敢而又符合道义。
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如果不论善恶,率性而为,只是一种恶习。
如果凡事依循道义,就是一种美德。
以上九德,都是"阴阳合德",都有两面性,离了哪面都不行。
但是,一个人很难九德俱全。
如果某些方面"阴阳"背离,还是有相对比较可取的一面,通常来说,宽厚不如庄重,温和不如有主见,讲原则不如谦逊有礼,聪明能干不如敬业,善于变通不如有毅力,正直不如友善,直率不如有节制,刚强不如务实,勇敢不如符合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