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一课时版(浓缩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学习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三大特色。

2、着重探究项羽的人物形象。

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采用比照、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欣赏两首关于主人公的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一):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提示(二):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板书《鸿门宴》大家齐读标题:“鸿门宴”这三个字给人怎样的感觉?

◇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板书也可不板书)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无伤告密、项刘对立(40万比10万)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项伯泄密、刘邦设计

学生朗读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请看第3段。

学生朗读。

(3)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第五件事“樊哙救主”。

(4)“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5)朗读第四段,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6)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提示: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宴会前项伯夜访起因

(1、2)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刘邦请罪

宴会中范增举玦

(3、4)项庄舞剑经过

樊哙闯帐

刘邦离席

宴会后张良献礼结果

(5~7)无伤被诛

三、人物形象探究(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

A、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1)“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精彩的人物语言是鸿门宴的一大看点。请你选出最能体现刘、项性格的语言,并简要赏析。

示例参考:

☆刘邦的语言:

1.为之奈何?性格:谦虚谨慎,善于用人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性格:有心机

3.君安与项伯有故?性格:多疑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性格:善于应变

5.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进,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倍德也。性格:善于言辞

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赏析:“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回忆往昔戎马生涯,以忆旧来麻痹项羽,软化其戒备之心。“不自意”是委婉措辞,将有意说成无意,打消了项羽的猜疑。还将责任推到小人的身上,小人者终属谁不可知,但可知这是刘邦的自我开脱之辞。非鸿门谢罪不能表明刘邦的诚心和真心。卑辞谢罪看似恭敬,实可看出刘邦的果敢坚决、能言善变、狡诈圆猾、能屈能伸。)

7.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8.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性格:思虑周全

9.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项羽的语言: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性格:轻敌自大

2.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性格:轻信,无城府(赏析:由此看来刘邦的计谋奏了效,项羽完全相信了他的谎言,并且以实情相告“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沛公有意为假,项羽却无意为真。使沛公于不经意间钓到了大鱼。足见项羽直率简单,轻信人言,胸无城府。)

3.客何为者?性格:(客?)

4.壮士!赐之卮酒。性格:耿直磊落,胸无城府(樊哙闯帐本是违令的,这是樊哙为防万一,与之同命之计。项羽不仅不疑,反被他的勇猛剽悍所吸引,称其壮士赐之卮酒,见其生吞海饮,难掩赏识之意,盛情款待。足见项羽的耿直磊落,胸无城府。)

5.赐之彘肩。

6.壮士!能复饮乎?

7.沛公安在?

(2)学生诵读,品读人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3)选出你所欣赏的人物,从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抓住关键词,揣摩人物的心理,结合背景知识。(按所选人物分组,小组集中讨论,归纳形象。)

参考:

项羽:优柔寡断、耿直磊落,胸无城府,暴燥鲁莽、刚愎自用、骄纵轻敌

刘邦:果敢坚决、能言善变、狡诈圆猾、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善于纳言

樊哙:勇猛剽悍、机智能言、粗中有细

范增:老谋深算、骄横独断

B:细节彰显性格

刘邦的细节描写: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性格:机敏过人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性格:有胆识

3.沛公北向坐。性格:能屈能伸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性格:善于应变

5.乃令张良留谢。性格:思虑周全

6.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性格:果断

10.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性格:行事果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