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练(五)答案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5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5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5篇阅读一: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②,薰以桂椒③,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⑤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⑥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韩非子》【注释】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②柜:盒子。

③桂椒(jiāo):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④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辑(jí):通“缉”⑥椟(dú):盒子。

⑦鬻(yù):卖。

知识卡片韩非和《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王(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

著有《韩非子》一书,该书共包括五十五篇,十万余字,著作中有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韩非子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____时期的____(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 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战国韩非2.做善于3.(1)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2)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4.买了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将盒子熏香,用珠宝美玉点缀它,又用翡翠装饰它。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啊!阅读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马援志坚(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3分)。

(二)德秀敬老(9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三)王生好学(9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2021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五)(期末复习)含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五)(期末复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状元之路之每日一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五)(期末复习)典例在线【2019年浙江初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今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

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3)乃故.言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等到。

(2)使……听到。

(3)故意。

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

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

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

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临(

遂(
) 尝(

苟且(
) 或(
) 易(

2.翻译下列句子: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3.文徵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试结合自己实际谈下体会。
【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16)书遂大进中的“书”字:书法。 (17)平生于书中的“书”字:写字。 【译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 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 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⑴将援.引射之
⑵宜燔.
⑶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而结果是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鲁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
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鲁人有好.钓者(

②以桂为.耳(

③故.曰(

2.翻译画线的句子。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练5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练5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练5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天来时,去看一场花开。

去看最喜欢的桃花吧,有人说桃花是最寂寞的花,当时不解,人们都说桃花是最喜热闹的花啊,后来才知道,(),满树怒放,只是谁人懂,谁人欣赏。

夏天来时,去看一场雨落。

用心去发现,雨是唯美的,诗意的,忧伤的。

夏天的雨,特别受人们欢迎,期盼它的到来。

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不顾行人的目光,到雨中畅快淋漓一场。

可能也会想,雨落的时候,是天在为谁哭泣呢!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可以蚀人骨血的。

秋天来时,去看一场叶落。

琥珀般的叶子,在秋风的用力抚摸下,似也有不甘,不甘就此陨落;明知力量过小,也敢同命运摇摇摆摆的做斗争,得益于叶子有着顽强的精神是关键,可终究,力量悬殊,颤颤抖抖的飘落而下,与大地来个亲吻;细听,风中似传来了他们哭泣的声音。

我多想说:叶儿,你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叶儿,你莫灰心,请细细等;叶儿,待来年春天姑娘来临时,又是你的天空,届时,又将绚烂整个春夏艳阳天。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喜爱寂寞,是喜欢她的热闹B. 人们喜爱热闹,是喜欢她的寂寞C. 桃花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D. 桃花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C.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D.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参考答案】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

”(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吾腰千钱”中的“腰”是动词,要翻译成“腰上挂着”。

“汝愚之甚!蔽之甚!”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过来。

3、考查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

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5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5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孔夫人家传刘树堂①夫人孔氏,名祥淑。

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

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

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

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

”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

”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

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

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

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

”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

”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

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

冬仲迎养至保。

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

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

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

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

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

”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

不足,开官库以补之。

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

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

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

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

”[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 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

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

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

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

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

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

鉏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遂触槐而死。

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

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

”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

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

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君,黜兵而退。

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

"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

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

”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

"退而伏剑。

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

”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B.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C.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D.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勇而果于行"与“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

专题05《狼》(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5《狼》(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5:《狼》(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投以.骨《狼》B. 揖西山之.白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 其.流奔放肆大其.正色邪D. 或异二者之为.乌睹其为.快也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来/介词,把;B.两个“之”都是助词,的;C.代词,代指长江/副词,或许;D.名词,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动词,是;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多以.书假余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 俟其.欣悦其.真无马邪(《马说》)C. 当余之.从师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 必须自.首至尾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其:代词,他/加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自:介词,从/介词,在;故选C。

【3-202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蒙乃.始就学B. 屠乃.奔倚其下(《狼》)C. 陈胜,吴广乃.谋曰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虚词。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句意: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做间谍劝说秦国。

乃:连词,于是;A.句意: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乃:连词,于是;B.句意: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

乃:连词,于是;C.句意: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

乃:连词,于是;D.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乃:副词,竟然;故选D。

【4-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五练 文言文阅读 第五章 专题一 文体二 含答案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五练 文言文阅读 第五章 专题一 文体二 含答案

文体二游记叙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甚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五练 文言文阅读 第五章 专题二 考点二 含答案

2019版语文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五练 文言文阅读 第五章 专题二 考点二 含答案

考点二古代文化知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母丧,丁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五)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 .⎩⎪⎨⎪⎧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专项练]代入验证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语境分析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

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

④挡秘:阻挡撞击。

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于是、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4.凶险湍急【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解析版)-【上好课】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解析版)-【上好课】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练(五)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忠,宋州宋城人也。

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

其年,徐敬业据作乱,左玉铃卫大将军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

孝逸至临淮,惧其锋,按甲不敢进。

元忠谓孝逸曰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时敬业电于下阿奚,敬业弟敬献率偏师以逼。

前军总管孝祥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

元忠固请决战,乃平敬业。

元忠以功耀司刑正,稍迁令。

寻陷周兴狱,诸市将刑,则天以其有功,特免死配流。

时承教者将至市,先令传呼,徐待宣救,然始起,观者成叹其临刑而神色不挠。

长安中,奉哀令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答杀之,权豪莫不敬惮。

中宗即位,安乐公主尝私请废节憋太子,立己为皇太女。

中宗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乃止。

元忠又嫉武三思专权用事,心常愤叹,思欲诛之。

神龙三年秋,节路太子起兵诛三思,既斩三思,又率兵谐阙,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执证升,云素与节憋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

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以特进齐国公致仕于家,仍朝朔望..。

元忠行至而卒,年七十余。

开元六年,益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元忠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B.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C.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D.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即避讳,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用改字等方法以回避。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但太学成为国立最高学府始于汉武帝。

C.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皂囊封缄,故称。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文中指元忠仍要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参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忠才能卓越,功劳卓著。

吐藩侵犯边境,他能指出任命将领指挥作战时的优劣;徐敬业占据叛乱时,元忠能及时劝谏孝逸并最终平定叛乱。

B.元忠生性豁达,临危不惧。

他做太学生时不把荐举放在心上;受诬陷后,即使已被押至刑场,生死之际他仍能等待宣读完诏书才起身恩,神色不变。

C.元忠不惧权贵,一心为国。

奉宸令易之的家奴欺凌百姓,元忠敢于将其答杀,震慑权贵;元忠痛恨武三思专权用事,心愤恨,想要诛杀他。

D.元忠敢于进言,深受器重。

无论是吐藩侵边还是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中宗的肯定;太子之乱时他卷入流言纷争,中宗也未降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2)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答案】1.B2.A3.D4.(1)孝逸认为元忠的话是对的,于是指挥(部署)士兵准备进军讨伐。

(2)(节愍太子)在永安门遇到了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升,胁迫命令他顺从自己,之后升被乱兵所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现在大军停而不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

不然,灾祸就要临头。

“代”动词,译为“代替”,“公”译为“您”,作“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逗挠之罪”是“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表述错误。

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无论是吐藩侵边还是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中宗的肯定”表述错误。

根据文本“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可知,吐藩侵边,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高宗的肯定。

冠戴,表述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的得分点:(1)然,认为……正确;乃,于是;部勒,指挥(部署);图,准备;(2)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状语后置;协令,胁迫命令;为……所,表被动。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元忠,宋州宋城人。

本名叫真宰。

因避讳武则天母亲名号而改名的。

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

不在意是否受到举荐,一连几年不得应选。

唐高宗仪凤年间(679),吐蕃不断侵犯边土。

元忠到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

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感到他有优异的才能,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

不久又授于监察御史。

文明年间(684),他迁任殿中侍御史。

那年,徐敬业占据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下诏命元忠监理军事。

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

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

元忠说:“现在大军停而不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

不然,灾祸就要临头。

”孝逸认为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当时,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

前军总管孝祥被敌人攻破,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

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

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

不久,升迁作了县令。

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元忠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

当时传达命令的人将到刑场,先令他人飞往刑场传呼,直到他听见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

观看的人都赞叹他临刑而神色不忧。

当时奉宸令易之曾纵容家奴欺凌百姓。

元忠按法笞杀了家奴。

权贵们莫不敬畏。

中宗即位,安乐公主曾私下请皇上废除节愍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以此事问元忠,元忠坚持说不可,才作罢。

元忠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心中常生愤慨之情,叹息不已。

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太子既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在永安门遇上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升,便胁迫令他顺从。

升被乱兵所杀。

武三思的死党。

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拿升的事,证明氏父子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

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皇上亲自手批,免除左仆射,加特进的最高荣誉职,封齐国公告老还乡,但还是初一、十五上朝。

元宗行走到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谥号为贞。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出瓷器最早的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瓷器的前身是器。

早在一万多年前,远古先民将泥土塑成器皿,火烧使之坚固,以盛放、加热食物,这就是最早的器。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用一种粘性极强的白色的泥土烧制的器,_____成器硬度大大提高,而且烧制后的器体十分洁白,于是以这种泥土烧造的白诞生了。

这种土就是烧制瓷器必备的高岭土。

白已经非常接近瓷器,但是仍然还缺少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烧造温度超过1200摄氏度和胎质表面必须覆盖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料。

在交通和通讯极不便利的古代,()。

直到东汉,上虞的龙窑,已能够控制窑火温度,瓷土和釉料又恰好聚集在了一起,诞生了迄今已知最早的瓷器,完成了从器到瓷器的完美_____。

瓷器开始风靡于中国各个阶层,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令17、18世纪的欧洲贵族们________的珍宝。

如今,瓷器_______作为餐具和日常用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得以全新亮相:服装设计,科技产品,电力,建筑、汽车等领域,都有瓷器华丽的身影。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碰撞的必然产物。

B.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出最早瓷器的国家,瓷器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C.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瓷器的最早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碰撞的必然产物。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只蜕变情有独钟不仅B.不只退变趋之若鹜既是C.不止蜕变情有独钟既是D.不止退变趋之若骛不仅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想要烧制出真正的瓷器,就要靠机缘巧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