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重难点突破
位置一、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突破建议:1.充分利用情境,不要急于抽象。
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呈现的各种具体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第一课时在熟悉的教室座位情境中,引导学生明确“行、列的含义”“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用数对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体会到唯一性,一步一步,层层推进,为第二课时的抽象打下基础。
本课时还要完成练习五中的第1题至第5题,每道题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巩固应用数对。
教师要变化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巩固数对。
2.结合具体情境,亲历建模过程。
在本节课中,要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真实地展开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
教学时可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张亮同学的位置。
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表示方法会各不相同。
第二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抽象,揭示行、列的含义以及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引出数学表示方法──“数对”,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能用“数对”表示示意图上或班级同学的位置,以及根据所给的“数对”确定现实中物体的位置。
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在经历“数对”这一概念的建模过程中,要让学生展开“数学化”的探索和数学思考,而行、列的含义以及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等则需要教师揭示。
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的顺序及一一对应(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突破建议:1.复习旧知,做好衔接。
例1是学习用数对(两个数)来确定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的《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并能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和方向(一)》单元,学生会辨认八个方向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重难点突破
可能性一、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突破建议: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如在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中“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有时候不能预先知道结果,从而认识随机事件。
然后模拟抽签的场景,让学生参与由三张卡片逐渐到两张卡片、一张卡片抽签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抽到什么节目是否确定,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交流中充分感知并逐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通过“做一做”中摸棋子的游戏活动,学生围绕4个问题(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④如果从2号盒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展开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二、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突破建议:1.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如在教学例1中,通过学生抽签活动,列举“抽到什么节目”这一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以及在“做一做”中,学生在探讨第四个问题“如果从2号盒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活动中,学会列举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有趣的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感知事件发生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例如:说一说转动指针可能停止哪种颜色上?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
掷一掷,可能掷出哪些数字?三、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突破建议:1.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学生对生活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判断和举例,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重难点突破
多边形的面积一、渗透“转化”思想,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突破建议:“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要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1.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体会情境中“我只会算长方形的……”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它既反映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又表明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方法(比较、转化),还指引了转化的方向。
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原来图形和转化后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情境中“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这句话再次指明了探究方向,因为学生刚研究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道“转化”的方法,所以自然就能够想到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所积累的活动经验为基础,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索,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可以引导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进行割补转化,也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摆转化(分层处理);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转化时,应指导学生先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上标明底和高,再动手进行拼摆和探索,从而突破三角形面积推导的难点。
3.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教学中分层处理),但同样要提出操作和探究的要求:转化后是什么图形?转化后图形的面积会不会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与原来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转化方法交流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拼摆的方法为重点),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解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点题目
解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点题目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点题目中,有一些题目让学生感到困惑,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题目进行解析。
1. 【题目一】题目描述:小明用一个2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图瓦贴满一个长为3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共贴了多少块图瓦?解析:首先计算出木板的面积为30厘米 * 2厘米 = 60平方厘米。
然后计算出每个图瓦的面积,即2厘米 * 2厘米 = 4平方厘米。
最后将木板的面积除以每个图瓦的面积,即60平方厘米 ÷ 4平方厘米 = 15块图瓦。
所以,小明贴了15块图瓦。
2. 【题目二】题目描述:某班有45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那么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有多少名?解析:首先计算出全班学生数的四分之一,即45名学生 ÷ 4 = 11.25名学生。
然而,由于学生数必须是整数,所以只能向下取整,即11名学生。
所以,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有11名。
3. 【题目三】题目描述:小明家有6桶水果饮料,每桶装有2升,小明和小强每人每天需要喝0.5升,这几桶水果饮料能维持他们几天?解析:首先计算出小明和小强每天需要喝的饮料总量,即0.5升 + 0.5升 = 1升。
然后计算出这几桶水果饮料的总容量,即6桶 * 2升/桶= 12升。
最后将水果饮料的总容量除以每天需要喝的饮料总量,即12升 ÷ 1升 = 12天。
所以,这几桶水果饮料能维持他们12天。
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点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目而导致做错。
因此,在解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描述,明确问题的要求,采取恰当的计算方法,以确保正确解答问题。
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这些难点题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总结起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点题目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分析、正确理解题目描述以及应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顺利解答这些难点题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难点
五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整数算,不同之处积中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有几位小数,小数末尾0去掉。
如3.2=4×0.8 积有一位小数,因数中一共也有一位小数。
0.25×4=12、位数不够0补足3、倍数应用题,求多的用×,求少的用÷,求多少倍用÷4、一个数(0除外)×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1.01×0.99>0.992.6×0.99<2.65、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保留2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如果所看位置上比5小(4,3,2,1,0)则全舍,反之满5(5,6,7,8,9)要向前一位进一。
6、最大是4也要舍去,最小是5也要进一,四舍五入是5.24的三位小数最大是5.244,末尾写4,最小是5.235,末尾写5,前一位减1。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了10倍,增加了9倍,如果增加了36,36÷9=4,原数是4。
8、a×b=b×a (a×b) ×c=a×(b×c) (a+b) ×c=a×c+b×c (a-b)xc=ac-bc4.7×24÷2.4 40÷2.5÷0.4 102×0.45=4.7×(24÷2.4) =40÷(2.5×0.4) =100×0.45+2×0.45=4.7×10 =40÷1 =45+0.9=47 =40 =45.99、一个因数扩大了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了ab倍。
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同时扩大20倍,积扩大400倍,20×20=400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整数算,商的小数点是关键,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对齐,哪一位不够除,用0来占位子,如果有余数添0继续除。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评题型透析+高分突破卷(一) 人教版(含答案)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评题型透析+高分突破卷(一)一、选择题(满分16分)1.下面各式中,结果小于0.38的算式是()。
A.0.95×0.38B.1.2×0.38C.0.38×1D.0.38÷0.12.如图,转盘停止转动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针指向1的可能性最大B.指针指向3的可能性最大C.指针指向2的可能性比3的可能性大3.当a=5时,4a+10=()。
A.30B.40C.194.小红将一张厚0.07厘米的纸对折3次,现在厚()厘米。
第二单元 位置(期末复习讲义)五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重难点知识点第二单元位置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本学期的知识吧,并且通过完成这些练习,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真不错,以便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赶上。
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
加油!知识点一: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2.数对(ɑ, b)中,ɑ表示列,b表示行,先列后行,顺序不可错乱,中间用逗号分隔开。
知识点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在方格纸上,同样可以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2.行和列的交点处,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
①两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时,表明两个物体在同一列;②两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时,表明两个物体在同一行。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同一列和同一行数据的表示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
考点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后写行数。
2.在书写时,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写逗号,从而把列数与行数隔开。
考点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1.在方格纸上,同样可以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行和列的交点处,就是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一、填空题1.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下图中,“”现在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依据规则,“”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只写出一种情况即可)2.下图是某校六年级三班学生的座位图,如果用a表示组数,b表示个数,则可以用(a,b)表示每位学生的座位。
A同学坐在第2组第3个位置,可以表示为( ),用( )可以表示B同学的位置,用( )可以表示C同学的位置。
解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题
解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题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最后一次期末测试中,通常会安排一些难题,以考察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题进行解析,并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说明。
题一:小明从 A 地骑自行车到 B 地,路程为 16 千米;再从 B 地骑自行车到 C 地,路程为 24 千米。
如图所示,已知 B 点与 C 点间的距离为 8 千米,求小明从 A 地到 C 地的总路程。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将小明从 A 地骑自行车到 B 地的路程与从 B 地骑自行车到 C 地的路程相加,即可得到小明从 A 地到 C 地的总路程。
计算公式:16 千米 + 24 千米 + 8 千米 = 48 千米答案:小明从 A 地到 C 地的总路程为 48 千米。
题二:某工厂去年月均生产成品 5000 件,今年月均生产成品 6000 件。
今年相比去年,月均增产了多少件?解析:根据题意,我们需要计算今年相比去年的增产量。
可以通过相减的方式,计算两个月均生产成品的差值。
计算公式:6000 件 - 5000 件 = 1000 件答案:今年相比去年,月均增产了 1000 件成品。
题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360 千米,全程历时 3 小时。
若汽车行驶的速度保持不变,问该车每小时的行驶里程是多少?解析:根据题意,我们需要计算汽车每小时的行驶里程。
可以通过总里程除以总时间的方式,计算得到。
计算公式:360 千米 ÷ 3 小时 = 120 千米/小时答案:该车每小时的行驶里程是 120 千米。
题四:小明有一笔钱,他用了其中的 2/5 去买了一件图书,还剩下400 元。
问小明原来有多少钱?解析:根据题意,我们需要计算小明原来所拥有的总金额。
可以通过所剩金额除以剩余部分所占比例的方式,计算得到。
计算公式:400 元 ÷ (1 - 2/5) = 1000 元答案:小明原来有 1000 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突破难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突破难题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期末考试通常是一个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考试中,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难以解答。
本文将从解题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学难题入手,为大家提供一些突破难题的解析。
一、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是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1. 分析问题:在解答数学难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以及所需要求解的目标。
对于较长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2. 建模思维:将数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题目中的具体情景或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或推理。
3. 探究性学习:解决数学难题需要一定的探索精神。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尝试、推理、猜测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探究中,我们可以透过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常见数学难题解析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为例,介绍几个常见的数学难题及其解析。
1. 选择题考试中常出现的选择题,其实是在考核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选择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解答:(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2) 分析选项,对比不同选项的区别,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3) 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2. 计算题计算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难题,需要我们熟练掌握运算规则和方法。
在解答计算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计算要求;(2) 分析已知条件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3) 运用相应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逐步求解,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4) 查验计算结果,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 推理题推理题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1较复杂的分段计费问题一、我会填。
(每空4分,共28分)1.一辆出租车收费标准是:4 km以内收费8元。
如果老师坐车的行程是3.5 km,那么老师应给司机()元。
2.市内电话5分钟以内每分钟收费0.29元。
丽丽和住同市区的奶奶通话了4分钟,丽丽这次的电话费是()元。
3.(9-3)×1.5=()8+(10-4)×2.5=()4.邮局邮寄本埠信函的收费标准是:100 g以内的,每20 g(不足20 g,按20 g计算)收0.8元。
如果强强给本埠的市长寄一封80 g的信函,应付邮费()元;如果强强给本埠的老师寄一封82 g的信函,应付()元的邮费。
5.某地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3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
老师某次通话时间是6分钟,她这次通话的费用列式是()(列综合算式)。
二、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4分,共12分)某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如下:一辆车在停车场共停了4小时15分,这辆车离开时应该付给停车场多少元停车费?1.这辆车在停车场一共停了4小时15分,根据题目要求,要按()去收费。
A.4小时15分B.4小时C.5小时2.停车的时间超过了1小时,求要付的停车费,下面思路正确的是()。
A.付3元就可以B.只要算出超出1小时部分的收费就可以C.用3元加上超出1小时部分要收的费用3.求一共付多少元停车费,列式正确的是()。
A.3+2 B.3+5×2 C.3+(5-1)×2三、对比练习。
(每题10分,共20分)1.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采用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
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5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1)小红家8月份用电96千瓦时,需付电费多少元?(2)小玉家8月份用电116千瓦时,需付电费多少元?2.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 km以内5元;超过3 km的部分,每千米1.2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突破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即“”。
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
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
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
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kg。
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
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
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材2~4页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小数乘整数,可以结合具体的量转化单位,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2)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去掉。
知识巧记:小数乘法整数算,不同之处积中看。
根据因数小数位,点好积中小数点。
小数积尾如有0,根据性质把0删。
切记先点再删0,否则错误连成片。
小数乘小数教材5~10页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先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知识点一: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要先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4)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可以把0去掉。
知识点二: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知识点三: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验算;(2)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验算;(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4)用计算器验算。
知识巧记:小数乘法并不难,关键点好小数点。
因数小数位数和,就是积中小数位。
积中位数如不够,用0补足再点点。
因数如果不为0,还有奥秘在其中。
一个因数大于1,另一因数小于积。
一个因数小于1,另一因数大于积。
积的近似数教材11页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小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其意义与数乘法相同。
例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或1.5的3倍是多少)。
小数乘整数时,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末位对齐,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积后,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数字。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零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不同在于,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小数乘小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零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或用计算器来验算。
积的近似数是指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用约等号表示。
如果求得的积中要保留数位上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这时就要向前一位依次进一。
计算钱数通常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如果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四舍五入”法(常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表示列数为1,行数为4.这个数对唯一确定了大象馆在方格图中的位置。
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三、整数乘法运算律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推广到小数。
在小数的乘法运算中,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相乘得整百、整十的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简化计算。
四、运算定律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在运算中,可以通过变形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学习重难点归纳一、学习目标:1. 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3.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4. 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5.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1.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3.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4. 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5.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6.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 0补足。
3.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 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
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题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难题解析一、难题一:寻找规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
这一难题就是其中之一。
题目:已知数列1, 2, 4, 7, 11, 16,下一个数是多少?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个较大的增量。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差来找到规律。
第1个数是1,第2个数减去第1个数是2减1得到1,第3个数减去第2个数是4减2得到2,第4个数减去第3个数是7减4得到3,第5个数减去第4个数是11减7得到4,第6个数减去第5个数是16减11得到5。
通过观察可知,第n个数减去第n-1个数的结果是n。
因此,要找到下一个数,我们只需要把给出的最后一个数加上增量6即可。
所以下一个数是16加6得到22。
答案:下一个数是22。
二、难题二: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题目:下图中的图形规律是什么?请填入正确的选项。
解析:观察给出的图形,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一个实心圆和一些带有箭头的线段组成的。
并且,每一个图形中的箭头方向都是顺时针旋转的。
根据此规律,我们可以确定下一个图形中箭头的位置和方向。
在图形中,第一个箭头在正上方,下一个箭头应该顺时针旋转45度,并且在原基础上上移一段距离。
根据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每上移一段距离,带有箭头的线段也会加长一点。
所以,下一个图形中,箭头位置顺时针旋转45度,且线段更长。
答案:选项B三、难题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结果。
题目:小明家里有3只白猫和5只黑猫,其中有2只白猫和4只黑猫在外面玩。
请问小明家里剩下几只猫?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已经在外面玩的猫的数量:2只白猫 + 4只黑猫 = 6只猫。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经在外面玩的猫的数量,即5只白猫 + 3只黑猫 - 6只猫 = 2只猫。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与重难点讲解与备考指导建议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与重难点讲解与备考指导建议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数学期末考试,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解析、重难点进行讲解,并提供备考指导建议。
一、解析与重难点讲解1.数字与计算五年级上册数学以整数、小数、分数等数字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认识、大小比较、四则运算等基本操作。
其中,较为重要的重难点有小数的运算和分数的运算。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五年级数学的重要部分。
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时需要注意保持小数位数、对齐小数点,并正确运用运算规则。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是五年级数学中较难的部分。
学生需掌握分数的通分、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几何与图形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几何与图形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比较和计算。
重难点在于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平面图形的分类: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方法,如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图形的种类。
平面图形的性质:学生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例如角的性质、图形的内外角和对称性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数据与统计五年级上册的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重难点在于数据的图表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数据的图表分析: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和分析各种图表,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并能够根据图表提取有关信息,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推断。
概率的计算:学生需要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根据概率计算问题求解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备考指导建议考前准备是考试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备考:1.合理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每天的学习时间中。
2.重点复习:重点复习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包括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数据的图表分析等。
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点难点
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点难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点难点分析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有一些考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加强的。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期末考点难点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整数的认识和应用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整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要理解整数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并且能够在数轴上进行表示和比较。
在运算方面,要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整数之间的运算。
难点一: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比较这是一个初级的难点,要求同学们能够通过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准确地比较大小。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将自然数转化为整数,进行大小的对比。
难点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学生理解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运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运算的结果。
对于复杂的整数运算,同学们还需熟练运用横竖式和计算器等工具来完成。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要求同学们能够辨认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难点三:图形的辨认和性质说明在辨认图形时,同学们需要注意观察图形的边数和角数,并能准确地描述图形的特点。
在说明性质时,要注意用准确的数学术语进行阐述,如平行、垂直、对称等。
难点四: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需要同学们通过观察线的倾斜程度和线段之间的夹角来判断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三、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也是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
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与自然数的乘除运算。
难点五: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同学们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如将物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等,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突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
突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为了顺利通过数学期末考试,需要有一定的突破。
本文将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技巧的应用两方面来介绍如何突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
一、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知识的巩固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更高层次的运算和应用中做到游刃有余。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面积、体积等等。
首先,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学生需要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在不同的问题中。
其次,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也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点。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另外,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也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技巧的应用除了数学知识的巩固,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便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首先,学生可以尝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或绘制图形等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可以采用分步骤的方法,逐步推导和解决问题。
将问题拆解为多个小问题,并逐一解决,最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结果合并起来。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利用逻辑推理和类比的方法,找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思路。
总结起来,突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在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技巧的应用上下功夫。
通过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等的运算规则,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数学题目。
同时,运用解题技巧,如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分步解决问题和利用逻辑思维等,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实践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应注重分析题目的要求和理清解题思路,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不断地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数学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表示的3倍是多少或3个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 (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一个因数是,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6、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17、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
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8、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9、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特别地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20、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1、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2、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5、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6、公式:
27、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0、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3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3、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34、不封闭栽树问题:
(1)一条路的一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
已知间隔数,树的棵树,求路长。
路长=间隔数×(树的棵树-1)
(2)一条路的两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2
(3)一条路的一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
(4)一条路的两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2
(5)锯木头时间问题:锯一段木头时间=总时间÷(段数-1)
35、封闭图形四周栽树问题:栽树棵树=周长÷间隔
36、鸡兔同笼问题:(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
(1)算术假设法1:假设几只都是兔子,(都是脚多的兔子),先求鸡的只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脚数)÷(4-2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算术假设法2:假设几只都是鸡,(都是脚少的鸡),先求兔子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2)÷(4-2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兔子的只数
(2)方程法:设兔子有x只,则兔子脚有2x只。
那么鸡有(总头数-x)只
根据“兔子脚+鸡脚=总脚数”列方程解答先求兔子只数,再算出鸡的只数。
即:4x+2×(总头数-x)=总脚数
补充内容:观察物体
36、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习惯上我们从左面、正面、上面看,把这三种视图统称三视图)
37、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度相等。
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要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8、数字编码: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省;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大地基乡投递局)(3)身份证18位:第7至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男,双数-女
(4)根据卡号信息、运动员编号信息、门牌信息填写编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