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语文学习案 第10课 《老王》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语文学习案

第10课《老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分析老王形象。

2、通过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情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学习建议

第一课时:自由阅读全文,读准、读通全文,理清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尝试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研读课文。

三.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中国女作家、翻译家。80年代以后,致力于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先后有长篇纪实散文《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长篇纪实散文《我们仨》等。《干校六记》曾获全国优秀散文奖。长期的创作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其中矣。”(李健吾语)有《杨绛作品集》(3卷)和《杨绛译文集》出版。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杨绛文集》8卷。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

2.【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

“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那个时代,人与人互相背叛。妻子背叛丈夫,儿女背叛父母。就连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瑗,要回去看爸爸妈妈也要先把大字报贴了,说我跟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地划清界限,然后才能够回到家,去看自己的父母。而更悲惨的是,杨绛的女婿,钱媛的丈夫,因为不愿意无辜诬陷别人,最后被逼得上吊自杀。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四.学习过程:

1. 给划横线字词注音:(词语积累巩固)

伛()荒僻()攥()塌败()

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

2、走近老王:(先自主学习,读文本回答以下问题,再合作探讨)

(1)阅读课文,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可看出?(请分要点概括在横线上。)

(2)老王与作者一家的关系怎样?(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探究主旨

品读结尾段: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思考: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感人之处在哪里?

4.真情感悟:该怎样对待身边像老王那样的人?

5.小结收获及存疑

附原文: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