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先后顺序的题型

合集下载

巧用假设法

巧用假设法

巧用“假设法”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2007年 > 第04期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7年第04期作者:罗上水;在混合物中加人某种物质,经常涉及到反应的先后顺序要我们判断,而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应用“假设法”进行反应先后顺序的推理,可以减少许多复杂的判断,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加入的物质先与混合物中的A物质反应,然后看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否会与另一种B物质反应,如果会与B物质反应,则说明假设不成立,那么,加入的物质应当与B种物质先反应.这种方法在解答一些判断和推理题时十分方便,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一、多种氧化性物质反应先后的判断:当一定量的还原性物质加入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性混合物质中,就要考虑哪种氧化性物质与加入的还原性物质先反应.当然,氧化性较强的先反应.但有些物质氧化性强弱不好直接比较,此时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即假设与某一种氧化性物质先反应,看反应后的产物是否与另一种氧化性物质继续反应,若会继续反应,则说明与另一种氧化性物质先反应.用假定法:假定NaOH先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但生成的氢氧化铜会和未反应的硫酸重新反应生成硫酸铜:Cu(OH)2+H2SO4=CuSO4+2H2O----以上假定的总效果:硫酸铜消耗掉又重新生成,实际未反应,实际先参加反应的是硫酸.----H2SO4+2NaOH=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般是:先中和反应;离子反应先于非离子反应;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互换的先于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中的优先顺序问题浅析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都有反应先后顺序规律的考查,主要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问题.例如2009年全国卷第13题、2010年上海卷第11题、2011年上海卷第21题.主要考查的题型有图象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以及化学计算等.下面就反应的优先顺序在图象型题目解答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1优先氧化或还原规律在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中,如果多种氧化剂遇到1种还原剂,或者多种还原剂遇到1种还原剂,根据强者优先的原则予以确定反应的先后,即1种还原剂与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强的先反应,同理还原性强的先反应;常见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1)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NO3、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2)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为S2-、SO32-、I-、Fe2+、Br-.2非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规律———先生成必稳定1)根据反应后生成物的稳定程度来判断生成物稳定的离子优先反应.如NH4+与HCO3-均与OH-结合,生成H2O和CO32-比NH4+与OH-生成NH3·H2O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顺序一. 有固定反应顺序时,应判断清楚例1. 已知,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依次发生了数个离子反应;其中(1)第二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2)最后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关键词] 1.概念: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规律:反应的先后顺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电子得失守恒。

3.转移电子数。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对于Zn+ HNO 3(很稀)=== Zn(NO 3)2+ N 2O ↑+ H 2O(未配平) (1)Zn 在反应中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反应,是________剂。

(2)HNO 3在反应中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是________剂。

(3)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4)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5)32.5 g Zn 溶于足量稀硝酸中,转移电子数________ N A ,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 L 。

高考题型1 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O 2F 2可以发生反应:H 2S +4O 2F 2―→SF 6+2HF +4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是氧化产物 B .O 2F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若生成4.48 L HF ,则转移0.8 mol 电子D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试题并不难,只需坚持一种思想,用好一个关系,循着正确的思维程序,所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核心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就有降、电子有得就有失;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于同一反应中。

(2)关系式(3)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依据题意分析概念“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剂性一致”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还原性:Fe2+>Br-),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A.2Fe2++Cl2=2Fe3++2Cl-B.10Fe2++2Br-+6Cl2=10Fe3++Br2+12Cl-C.2Br-+Cl2=Br2+2Cl-D.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C【解析】【分析】还原性:Fe2+>Br-,则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时,氯气先与Fe2+反应,后与Br-反应。

【详解】A.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A正确;B.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2++2Br-+6Cl2=10Fe3++Br2+12Cl-,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错误;D.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Br2+2Fe3++6Cl-,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几种:Na+、NH4+、Mg2+、Al3+、Cl-。

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32.5mL4.00mol•L-1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

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3g。

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测得滤液中c(OH-)=0.2mol•L-1;②另取2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g。

关于原溶液组成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Mg2+、Al3+、Cl-,不含有Na+、NH4+B.一定含有Na+、Mg2+、Cl-,不含有NH4+、可能含有Al3+C.c(Mg2+)为1.75mol•L-1,c(Na+)为1.50mol•L-1D.c(Cl-)为5.00mol•L-1,c(Al3+)为1.00mol•L-1【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32.5mL4.00mol•L-1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含有Mg2+、Al3+中至少一种离子;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说明没有NH4+。

化学反应中的优先顺序问题浅析

化学反应中的优先顺序问题浅析


敢 于 浪 费哪 怕 1 时 时 间 的人 , 明他 还 不懂 得 珍 惜 生命 的 全 部 价 值 小 说

强 的 先 反 应 ; 见 氧 化 剂 氧 化 性 的 强 弱 和 还 原 剂 还 原 常
性 的强 弱.
1 )氧 化 性 由强 到 弱 顺 序 为 HNO。 Ag Hg 、 、 、
Fe 、 Cu 、 H 、 Pb 。 、 Sn 、 Fe 、 Zn 、 A l 、 。 。 。
M g 、 Ca 、 Na J、 K .
2 还原性 由强到弱顺 序为 S一 S ) 、 o; 、 ~、 I
Fe 、 抖 Br .
2 非 氧 化 还 原 离 子 反 应 的 规 律 — — 先 生 成 必 稳 定 1 )根 据 反 应 后 生 成 物 的 稳 定 程 度 来 判 断
c( Br ) 6 t ol・ Fe 2 一 o L ;
A 线 段 BC 代 表
在 发 生氧 化还 原 的反 应 中 , 如果 多种 氧 化 剂 遇 到 1种还 原 剂 , 或者 多种 还原 剂 遇到 1 还原 剂 , 据强 种 根 者优 先 的原 则 予 以确定 反应 的先 后 ,即 1种还 原 剂与 几种 氧 化剂 相 遇 时 , 化 性 强 的 先 反 应 , 理 还 原 性 氧 同
3 典 例 赏 析
} ● 一
近 年来 各 地 高考 试题 都 有 反 应 先 后 顺 序 规 律 的
考 查 , 要是 离 子 反应 和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先 后 问 题. 主
例如 20 0 9年 全 国卷第 1 3题 、0 0年上 海卷 第 1 21 1题 、 2 1 年 上海 卷第 2 01 1题 . 主要 考 查 的题 型 有 图象 型 , 离 子 方程 式 的正 误判 断 以及 化学 计算 等.下 面就反 应 的 优 先顺 序 在 图象 型题 目解 答 中的应 用作 如 下探讨 .

化学式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式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式反应先后顺序标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顺序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反应速率、产物类型甚至反应能否进行。

这是因为不同的反应物组合和加入顺序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应路径,从而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行为。

一、反应先后顺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若将强酸与弱碱分步加入,反应速率将随着弱碱的逐滴加入而持续变化。

如:HCl(aq) + NaOH(aq)→ NaCl(aq) + H2O(l)当HCl过量时,继续加入NaOH,反应速率会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直至HCl完全被中和。

二、反应先后顺序对产物的影响在某些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复杂络合反应中,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尤为重要,它可能决定最终的产物是什么。

例如:1. 2AgNO3(aq) + Cu(s) → Cu(NO3)2(aq) + 2Ag(s)2. 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如果先让硝酸银与铜反应,得到的产物是银和硝酸铜;而若先让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则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可见,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变了最终的化学反应产物。

三、反应先后顺序对反应可行性的影响在一些连串反应中,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可能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决定了整个反应链的进行方式。

比如双水解反应中,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可能决定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总结来说,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不仅能够影响反应速率,还可能改变产物种类或决定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加入顺序,以期达到预期的反应效果。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新HSK4中的排列顺序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在给定一定数量的事物或人物时,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的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以某一事物或人群的特点为线索,要求考生根据线索
进行有序排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1.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时间线索,首先确定时间的先后顺序,然后
根据该顺序进行排列。

"下面是王先生过去一年购买的手机品牌,请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按照大小、长短或重量等顺序排列: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进行比较,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请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以下商品:"。

解题思路:
1.审题仔细,了解题目要求和给出的线索信息,理清思路。

2.按照题目要求,确定排列的顺序。

3.根据给出的信息,进行比较并进行排列,注意考虑清楚排列的方向(由小到大或由
大到小)。

4.排列完成后,再次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并对答案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排
序。

需要注意的是,解答排列顺序题型时,要注意理清思路,全面考虑给出的线索信息,
并根据线索信息进行有序排列。

应注意把握好排列的方向,避免错误的顺序导致答案错误。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以便更加准确地确
定排列的顺序,并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为了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类似的练习,熟悉各种
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句子排序常见题型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排序知识点)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句子排序常见题型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排序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排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3、(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 )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

( )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

(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 )溅起一朵朵水花。

(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 )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4、( )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像跟谁生气似的。

(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

( )天突然下起雨来。

(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王红。

(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

( )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

(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 )我们坐在河边柳树下,放下了鱼钩。

( )忽然,浮标一沉,我急忙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钓上来了。

( )星期天早晨,我和小明扛着鱼竿到郊外去钓鱼。

( )浅红色的浮标漂在水面上。

( )我们高兴地把鱼竿举在空中,摇晃着,喊着:“我们钓着鱼了!”6、( )他正想坐下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不要坐在这里,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

”( )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

”( )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

一年级数学时间练习题型

一年级数学时间练习题型

一年级数学时间练习题型一、简单的时间问题1. 根据下列钟面的指针指向的时间写出时间数字:[图片]2. 写出下列时间的数字形式:(1) 两点十五分 _______(2) 八点二十分 _______(3) 十一点五十分 _______(4) 五点十分 _______3. 用指针画出下列时间所表示的时间:(1) 九点三十分(2) 十二点十五分(3) 六点五十分(4) 两点十分二、一小时内的时间段1. 用数字表示下列时间段:(1) 7点至8点 _______(3) 10点至11点 _______(4) 2点至3点 _______2. 简化下列时间段的数字表示:(1) 9点30分至10点15分 _______(2) 12点45分至1点10分 _______(3) 2点20分至3点5分 _______(4) 5点50分至6点30分 _______三、一天中的时间问题1. 根据下列钟面的指针指向的时间写出时间数字:[图片]2. 向下列时间中添加时刻,使其表示完整的一天:(1) 9点 _______(2) 12点 _______(3) 4点 _______(4) 7点 _______3. 写出下列时间的数字形式:(2) 中午十二点 _______(3) 下午三点 _______(4) 晚上九点 _______四、时间的前后顺序1. 用“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填空:(1) 十一点是_____。

(2) 六点是_____。

(3) 两点是_____。

(4) 九点是_____。

2. 用“上午”、“下午”填空:(1) 8点是_____。

(2) 4点是_____。

(3) 11点是_____。

(4) 2点是_____。

五、时间的计算问题1. 根据钟面指向的时间,写出下列时间经过的小时数:(1) 从两点到八点经过_____小时。

(2) 从十一点到三点经过_____小时。

(3) 从四点到十一点经过_____小时。

(4) 从五点到九点经过_____小时。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1. 题型一:按照剧情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剧情先后顺序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剧情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事件42. 题型二:按照角色出场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角色出场的顺序将下列角色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角色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排列:- 角色A- 角色B- 角色C- 角色D3. 题型三:按照台词先后顺序排序- 题目:请根据台词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台词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台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台词1- 台词2- 台词3- 台词44. 题型四:根据戏剧背景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发生的背景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发生的背景进行排序:- 事件A- 事件B- 事件C- 事件D5. 题型五:根据戏剧冲突发展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中的冲突发展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中冲突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X- 事件Y- 事件Z- 事件W6. 题型六:根据戏剧主题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主题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的主题排序:- 事件α- 事件β- 事件γ- 事件δ7. 题型七:根据戏剧情感发展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中情感的发展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中情感的先后顺序排列:- 事件甲- 事件乙- 事件丙- 事件丁8. 题型八:根据戏剧结局进行排序- 题目:请根据戏剧的结局将下列事件排序。

- 答案: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戏剧的结局进行排序:-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事件4以上是八篇戏剧阅读戏剧的顺序题型集锦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顺序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顺序

高考热点——离子反应先后次序的探究摘要:针对近年高考中离子反应先后问题失分严重的问题, 总结了离子反应先后的类型及判断原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离子反应条件电离平衡离子反应先后次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离子共存是近年各省高考题中的热点及难点,几乎成为必考题型,如:(07 高考江苏) 第9 题,(05 高考广东)第 6 题,(05 全国卷四川考题)第13 题,此类题型,看似容易,可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份失误体现在离子反应的先后问题,此为学生在离子反应知识上的又一盲点所在,如何解决离子反应中的先后次序问题,不仅牵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条件,也牵涉到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及电离平衡等知识点,由于学科内综合性较强,学生很难真正解决此类问题。

目前高考考查的离子反应的先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考点: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先后问题及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的先后问题。

笔者对此类问题经过认真探讨,仔细推敲,总结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原则及思路,在教学中推广,效果很好,现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先后次序问题此类问题讨论的溶液中有多个不同离子与同一个离子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既包含多个阴离子与同一阳离子,也包含多个阳离子与同一阴离子反应,还包含不同阴、阳离子与同一离子的反应(如NH4HCO3 与NaOH)这些离子有无先后反应问题?若有,将遵循什么原则?例1:在CH3COON,a NaHC3O,C6H5ONa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请依次写出各步离子方程式。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条件,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方可发生离子反应,CH3COO-,HCO3-,C6H5O-均可与H+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质而发生反应,这+浓度逐三个离子反应有无先后次序呢?有的,因为HCl 是逐滴滴入的,所以H渐增大,只有最弱的电解质酸根C6H5O-最先与溶液中H+达到电离平衡开始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得出生成的电解质越弱、越难电离,则该离子反应最先发生。

有关反应顺序的解题技巧

有关反应顺序的解题技巧

分析: 2NaHCO3 △ Na2CO3+H2O+CO2↑ 2Na2O2+ 2H2O = 4NaOH+ O2↑ 2Na2O2+ 2 CO2 = 2Na2CO3+ O2↑
讨论: 过量:Na2O2、Na2CO3、NaOH
Na2O2 适中: Na2CO3、NaOH
少量: Na2CO3(需考虑Na2O2先与谁反应)
粉完全反应。
典例示范
3、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
合 系溶可液表中 示, 为生 (成B)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量的关
该题中,CO2能与三种物质分别反应,并能与反 应的第一步产物继续反应,考查反应先后顺序的 判断已到极致。需要多次应用本节课介绍的方法, 确定反应先后顺序。
积是( A)
A. 6L B. 5L C. 3.5L D. 2.5L
分析:
2LH2O 1LN2 过量 1LCO 灼热铜粉 1LO2 2LCO2
CO
CO2
O2+
2LH2O 过量 1LN2 过氧化钠 3LCO2
1LN2 Cu过量 1CLuNO2
C2O.5先LO与2木O2炭反粉应,5生LC成O 1LCO2 ,剩余的 O2被铜
A.Na2O2、Na2CO3 C. Na2O2、Na2CO3、NaOH
B. Na2CO3、NaOH D. Na2CO3
分析: 2NaHCO3 △ Na2CO3+H2O+CO2↑ 2Na2O2+ 2H2O = 4NaOH+ O2↑ 2Na2O2+ 2 CO2 = 2Na2CO3+ O2↑
讨论: 过量:Na2O2、Na2CO3、NaOH
若Na2O2有剩余,则必可生成Na2CO3、NaOH,由 此便可判断A答案是正确选项。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得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与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得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得,生成物电解度越弱得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得,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得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得生成情况2NaOH + H2SO4=Na2SO4+Al(OH)3 ↓2NaAlO2+ H2SO4+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6H2O二、由于实验得实际操作引起得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与溶液得反应,后考虑与体系中固体得反应【例】: 将足量CO2通入KOH与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得先后顺序Ca(OH)2 +CO2 =CaCO3↓+H2O2KOH + CO2 =K2CO3+ H2OK2CO3 +CO2+H2O = 2KHCO3CaCO3+CO2+H2O=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得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得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得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得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得溶液中得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得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得还原性;若电解得就是某种物质得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与OH_之后得离子放电得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得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2H2O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得试题较多,特别就是涉及Na2O2与CO2、H2O得混合物得反应问题、直接认为先就是Na2O2与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与H2O得反应【例】:将16。

英语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英语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英语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英语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英语排序题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其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将选项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仔细阅读题目
在做英语排序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干和选项所描述的信息。

在阅读时,要留意每个选项中涉及的时间和人物,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

2. 判断选项之间的关系
在排列选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一些选项之间可能存在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等,需要根据这些关系来决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3. 利用信号词
在英语排序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信号词,如“first”、“next”、“then”、“finally”等,这些信号词可以帮助考生判断选项之间的先后顺序。

4. 进行逐步比较
当选项较多时,可以采用逐步比较的方法,将选项两两比较,逐渐缩小范围,确定其正确的排列顺序。

5. 多做练习
英语排序题是一种非常考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题型,需要考生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做英语排序题时,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选项之间的关系,利用信号词,进行逐步比较,多做练习,相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完成英语排序题。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

新HSK4排列顺序题型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新HSK4中的排列顺序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句子或文章的顺序关系的把握能力。

解题思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逻辑关系和语境关系。

逻辑关系是指通过分析词语、句子或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它们的顺序关系。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逻辑连接词:识别句子中的逻辑连接词,如因果关系的“所以”、“因为”、“由于”等,时间顺序的“然后”、“接着”、“最后”等,条件关系的“如果”、“只要”等。

根据不同的逻辑连接词,可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2. 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通过观察句子或文章的上下文,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前一句提到了一个观点,后一句可能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前一句提到了某个问题,后一句可能是对该问题的解答等。

3. 主题的推进:在文章中,主题通常会随着句子的推进而逐渐发展。

可以根据每个句子的主题推测出它们的顺序关系。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根据逻辑关系对选项进行初步排序,然后再根据语境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测和确认。

1. 时间关系:识别句子或文章中涉及到的时间词,如年份、季节、月份、时间段等,通过时间关系确定排列顺序。

3. 具体事物的先后顺序:根据句子或文章中具体事物的描述,判断它们的先后顺序。

描述一天的活动,可以根据活动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句子的排列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解题时要全面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关系,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法。

有时候,题目中会给出提示,如标号、提示词等,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来确定排列顺序。

解答排列顺序题型的关键是对语境和逻辑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逻辑关系和语境关系来确定正确的顺序。

通过多做练习,加强对逻辑关系和语境关系的敏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中考化学 探究金属活动性与置换反应先后顺序 辅导讲义(无答案)

中考化学 探究金属活动性与置换反应先后顺序 辅导讲义(无答案)

中考化学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与置换反应先后顺序授课主题设计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与置换反应先后顺序教学目的让翊洁掌握两种常见的题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

教学重难点运用置换反应先后顺序对滤液、滤渣成分分析教学内容本节知识点讲解1(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或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基本思路:1、金属与氧气反应。

依据:能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反应依据:能否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及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依据:能发生反应,说明单质金属的活动性强于化合物中对应金属的活动性,否则前者活动性小于后者。

拓展:若要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假定活动性:A>B>C),可采用以下简便方法:⑴金属B、A的化合物溶液和C的化合物溶液⑵金属A、 C 及B的化合物溶液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采用“三取中法”一次性完成验证,即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与两边的金属;或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那种金属与两边的金属的化合物溶液。

例题解析1、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 Fe、Cu、H2SO4溶液B. Cu、Ag、FeSO4溶液C. Fe、Ag、CuSO4溶液D. Ag、FeSO4溶液、CuSO4溶液2、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③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Fe、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 Fe(NO3)2、Zn 、Cu(NO3)2B. Fe、Cu、Zn (NO3)2C. Cu(NO3)2 、Zn (NO3)2、FeD. Fe(NO3)2、Zn、Cu2、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所提供的试剂无法得出结论的是A. Fe、Ag、CuSO4溶液B.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C. Fe、Cu、AgNO3溶液D. Cu、Ag、FeSO4溶液3、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实验。

考研英语新题型排序题技巧

考研英语新题型排序题技巧

排序题是4个新题型中相对比较难的一种,它着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把握程度。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文章的逻辑关系,对于考生从整个文章结构上把握写作脉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总结以下几点为同学们解答和练习此类题目一个启发。

(1) 解题步骤A. 第一步:阅读已经固定的段落。

通过阅读已知段就可以判断其前后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首段是未知段一定要先确定出首段,而首段一般用排除法便可做出,因为文章的首段一般会指出文章需要论述的问题,进而顺藤摸瓜,找出下段。

还要注意将已经确定的两个选项从卷子上划去,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果固定段落没有首段,那么就要阅读选项后选出首段,然后结合已知段落来确定全文大意和大致结构。

B。

第二步:阅读选项,并用笔在每个选项下方标注本选项的中文意思(大概意思就可以),从而明确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各个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C。

第三步:确定语篇模式,排列各个选项的顺序;D。

第四步:把自己已经选好的顺序带进文章里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2) 解题方法①文章结构解题法因为阅读理解的文章全部是议论文或说明文,这就决定了这些文章本身的叙述和展开方式,弄清楚这些文章的结构自然在选择答案时就简单了许多:A。

问题解答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原因性结构,然后分析其成因,包括主观的、客观的、直接的、间接的等。

那么文章的首段应该是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原因;原因也应该有相应的次序,考生可以自己判断进行选择。

B。

现象解释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释义性结构,解释某一事物、现象、科学理论等,通常用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来进行阐述论证。

这种文章首段一般是摆明现象,然后进行解释和阐述。

C。

结论说明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比较性结构,把人或事物的功能、特点等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一个结论。

这种文章对比性比较强,那么肯定是一方面一方面地进行比较,考生要分清这种不同进行排序。

D。

新老观点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驳斥性结构,通常这样的文章会先阐述说明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进行驳斥,再进一步分析这个观点的正负面,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1)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1)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

现将中考化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例1(2008年恩施自治州)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 D .丙>甲>乙【解析】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乙没有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甲、丙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的强,故选A例2.(2008年咸宁市)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作者:罗淑娟来源:《学周刊·A》2013年第09期摘要:化学反应中的“强制弱”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是必然的。

对于酸、碱、盐间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中的电极放电等问题,我们就得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准确地解决化学问题。

关键词:先后顺序酸碱盐氧化还原电极放电化学反应中的“强制弱”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是必然的。

在化学学习中,常常有一种物质与几种物质同时反应,对此,我们必须先判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若无法判断反应先后顺序,在解题时只能是一头雾水;若颠倒先后顺序,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所以,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往往就成了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一、酸、碱、盐反应的顺序酸、碱、盐几种物质相互反应,如果所给的酸、盐或碱、盐之间都能反应,就应该先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思考,后思考复分解反应。

在复分解反应中,应先从酸碱中和反应角度思考,后思考酸与盐之间、碱与盐之间的反应。

例1.在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g粉有剩余,溶液中只有Fe2+,而无Mg2+和Cu2+B.若Mg粉无剩余,溶液中如有Cu2+,则必定有Fe2+C.若Mg粉有剩余,溶液中只有Mg2+,而无Fe2+和Cu2+D.若Mg粉无剩余,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Mg2+和Fe2+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即Mg > Fe > Cu。

Mg先置换Cu2+,而后置换Fe2+。

若Mg粉有剩余,说明Cu2+和Fe2+全部被置换,溶液中只有Mg2+,所以A项是错误的,C项是正确的。

若镁粉无剩余,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溶液中如有Cu2+,那么溶液中必定有未被置换的Fe2+和生成的Mg2+,B项是正确的;其二是溶液中若无Cu2+,说明Cu2+全部被置换出来,而Fe2+可能全部被置换,也可能部分被置换,所以Fe2+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一定有Mg2+,因此,选项D也是错误的。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化学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

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一是一种氧化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反应,如把Cl2通入含I-、Br-、Fe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e2+,最后是Br-;二是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盐酸逐滴加入到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NaOH优先反应,其次是Na2CO3,最后是NaHC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

在实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法1.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假设NH4+与OH-先反应,则生生NH3ˑH2O,而Al3+又与NH3ˑH2O反应生成NH4+和2Al(OH)3,故认为是Al3+和OH-先反应。

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4+、Al3+与SO42-,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竞争的反应。

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时间问题》经典题型

《时间问题》经典题型

《时间问题》经典题型时间问题经典题型1. 时间计算问题问题描述在以下情况中,如何计算时间差?解答时间差的计算可以通过减法来完成。

将较晚的时间减去较早的时间,即可得到时间差。

2. 时间转换问题问题描述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之间进行转换?解答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完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转换关系:- 1小时 = 60分钟- 1分钟 = 60秒- 1天 = 24小时- 1周 = 7天- 1月≈ 30天- 1年≈ 365天根据需要,可以将时间单位进行相应的换算。

3. 时间顺序问题问题描述如何确定一系列事件的先后顺序?解答确定事件先后顺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 根据时间标记:如果每个事件都有明确的时间标记,可以按照时间标记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事件的顺序。

- 根据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个事件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先决条件等),可以根据逻辑关系来确定事件的顺序。

- 根据文本描述: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标记或逻辑关系,可以根据事件在文本中的描述顺序来确定事件的顺序。

4. 时间管理问题问题描述如何有效管理时间?解答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建议:- 制定清晰的计划:在开始工作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任务的优先级、时间预估和截止日期等。

- 分配时间块: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块,每个时间块专注于一个具体的任务,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 优先完成重要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先完成重要任务,再处理其他次要任务。

- 学会拒绝:合理拒绝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消耗,避免分散注意力。

- 休息和放松:合理安排休息和放松时间,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5. 时间概念问题问题描述如何理解时间的概念?解答时间是一个相对、连续、不可逆的概念。

它可以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时长。

时间可以通过各种单位来描述,如秒、分钟、小时、天、月和年等。

理解时间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时间问题经典题型及其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反应先后顺序的题型
1、请依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画出相应的图 ①向部分变质的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
②、向HCl 和Ca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 2CO 3溶液
③、向HCl 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
④、NaOH 溶液中混有Mg(OH)2,向其中加入盐酸
⑤、在碳酸钙和碳酸钠溶液形成的悬浊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⑥CO 2通入到NaOH 、Ca(OH)2的混合溶液中。

⑦实验室用浓盐酸制取的CO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
⑧、把长满铁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淀 /g
Na 2CO 3溶液(g )
气体
盐酸(g )
气体
Na 2CO 3溶液(g )


/g
NaOH 溶液(g )


/g
盐酸(g )


/g 盐酸(g )
气体
盐酸(g )
2.把Ba(OH)2 溶液滴入下列混合溶液中,能出现上述图象的有 ( ) A.HCl 和MgCl 2 B.FeCl 3和H 2SO 4 C.CuCl 2和HNO 3 D.Na 2CO 3和NaCl
3.上题中出现沉淀先后有不同颜色的是 ( )
4.现有盐酸和CaCl 2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
X ,溶液的PH 随滴入X 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X 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5.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
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图曲线
描述的是( )
323242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1)该溶液由 和 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 →b 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7、向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 (OH )2溶液至过量,以下图象中正确的是(图象中m 表示质量,ω表示质量分数)( )
A .
B .
C .
D .
8、若将Ba (OH )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 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 (OH )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
9.(2006,重庆)从HCl 、NaCl 、NaOH 、Na 2CO 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可能的组合共有________种。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

Ba(OH)2溶液体积/mL
合是、 ________ 。

(2)若混合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
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

10、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______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______.理由是,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______.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______.
11,有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CL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1)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沉淀,(2)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但无水出现。

将剩余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可见:①混合物气体中一定有:;肯定没有:
1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60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的pH是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之一).
(3)在实验过程中加入60gNaOH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2.(2008,临沂)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
量分数的Na
2CO
3
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
2
CO
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废液过滤,然后取废液80.55g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
2CO
3
溶液,加入Na
2
CO
3
溶液
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1)在加入Na
2CO
3
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
质除含有CaCl
2
外,还含有________。

(2)计算Na
2CO
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6分)沙东化工厂的废水中含有HCl和FeCl3再无其它杂质。

小明同学采集了该废水样品80.7g,向其中滴加20%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成时消耗该NaOH溶液80g。

待溶液冷至常温,测得其pH=7。

将生成的沉淀滤出,经水洗、干燥后称重为10.7g。

(1)上述废水样品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阴、阳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和正电荷总数之比为__________;
(2)已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在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