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当堂达标题(一)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悟(xǐnɡ)脊.梁(jí)玄.虚(xuán)
B.慨.叹(kǎi)渺.茫(miǎo)诓.骗(kuānɡ)
C.拜佛.(fó)脂.粉(zhī)麻醉.(zhuì)
D.抹.杀(mǒ)倘.若(tānɡ)宰.相(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依赖光耀地大物搏自欺欺人
B.催残诬蔑怀古伤今舍身求法
C.搽粉茏罩前仆后继埋头苦干
D.筋骨祈祷不足为据为民请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不幸是逐渐玄虚
..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诓骗:说谎话骗人。)
C.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D.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不足为据:不能够作为依据。)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一篇杂文,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批驳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尖锐犀利,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说服力,富有战斗性。
二、内容理解
1.文中对方的错误论据是什么?对方错误的论点是什么?
2.课文第一段加点的词语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试着说一说被删去的原因及其重新发表加以复用的作用。
3.第一自然段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有何作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2)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
(3)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5.第一段“公开”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6.“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一句中“有人”是指哪些人?
附:参考答案
一、
1.B(A项“jí”应为“jǐ”;C项“zhuì”应为“zuì”;D项“t ānɡ”应为“tǎnɡ”。)
2.D(A项“地大物搏”应为“地大物博”;B项“催残”应为“摧残”;C项“茏罩”应为“笼罩”。)
3.C(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4.A(《社戏》选自《呐喊》,是一篇小说。)
二、
1.对方错误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鲁迅一针见血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触到了国民党痛处,认为对神佛不敬,所以被删;重新恢复,揭露当时政府之虚弱,表现了鲁迅为民众奔走呼号无私无畏的精神。
3.开头列举了一系列事实,表明对方事实确凿,自然引出本文批驳的论点,经过分析发现对方说的不是自信力的问题。为下文的批驳做了铺垫。
4.(1)不能去掉,“总”字刻画了一幅妄自尊大的形象。(2)不能去掉,“只”刻画了一幅仰人鼻息,死抓住救命稻草的形象。(3)不能去掉。“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5.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6.“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当堂达标题(二)
一、积累运用
1.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一篇______,针对当时部分人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批驳,首先直接批驳,敌方信“地”信“物”信“国联”,失掉的是_________;求神拜佛,发展着__________。接着间接反驳,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筋骨和脊梁”,鼓舞人民的自信心。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毕业之际,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
..
伤今
..,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为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C.中国地大物博
....,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
D.掩饰的再好,既然已经犯了错误,也不过自欺欺人
....罢了。
二、内容理解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鲁迅为什么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
2.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3.如何理解“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4.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中国人”指广大中国人民。
B.“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D.文中“自欺欺人的脂粉”指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