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实录及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丑小鸭》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材分析:
《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是出自于安徒生的笔下,故事的主人公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已经阅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了解大作家安徒生的生平。初读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拆开组词"的方法解决的是读书中遇到的生字词。进入精读的阶段,在试着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进入情境朗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阅读孩子能认识到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通过拼搏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在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受“委屈”离家出走这一心理体验的过程中,以文本内容为认识的基础。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予取予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学情分析:
伴随着童年成长的是必不可少的童话书,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童话形象似有无穷的魅力,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丑小鸭》这篇经典是根据安徒生同名作品改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课文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十分感人,切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也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强调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之一在于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的“瘦、卧”这两个生字的笔顺容易出错,要重点给予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老师要点明。另外,注意读准“趴”的读音及“冷、影”两个字的后鼻音,不断巩固拼音的学习。课文朗读的要求是读正确,不顿读、不唱读,进一步强化朗读的基本功。
目标之二在于能力点的落实。学生学习了课文,对在文中所积累的词句应该会合理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提供的词语,使用规范、通顺的语言,把丑小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目标之三在于情感目标的落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明白“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对自己灰心,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的道理。感悟童话的魅力。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其他的作品。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第28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过程与方法: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懂得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自暴自弃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2.课件:将书上的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一、阅读期待——丑小鸭会飞,你信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它是一则童话。(板书:丑小鸭童话)
师:它真的是一只小鸭吗?
生:不是,它是一只白天鹅。(板书:白天鹅)
师: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跟我们人一样,都有一个出生、童年、成长、飞翔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追寻丑小鸭的成长镜头,来品读安徒生童话语言的味道。
(板书:出生——童年——成长——飞翔语言)
【评析:从言语到内容再到言语的语感培养过程看,这句话要倒过来说:我们来品读安徒生童话语言的味道,从中体验丑小鸭的成长过程。紧扣阅读主体的阅读期待,直接了当,快速进入课堂主题,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思考,一个简洁地讲述为理解“丑小鸭”式的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阅读建构——让丑小鸭在你心中飞,你会这样读书吗?
(一)诗意的环境,丑陋的形象——在想像中整合形象
1、师:我们先一起走进丑小鸭的出生。
师:(出示幻灯片)。这是我们课文所选语段的前面一部分,是丑小鸭出生前的环境。
生:齐读——“乡下真是非常美丽。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这儿有一只母鸭坐在窠里,她得把她的几个小鸭孵出来。”
【评析:教师采用互文性阅读,通过作品与相关材料的参照、比较以及互相阐发来展开
阅读活动。让文学形象在典型环境中出现。同时环境与形象又构成反差,对阅读主体形成了审美冲击,文学阅读的味道也在这里。可惜教师在下面的教学中没有抓住这点进行整体教学。】
⑴师:你读出了什么味道?(读后纠正“窠”的读音。)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夏天。
师:你觉得美吗?
生:美。
师:美得像什么?
生:美得像一幅画。
【评析: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我们感受言语对象主要的、擅长的方式应该是整体把握、笼统感受、模湖思维,曾老师恰切地运用了这样的言语感受方式。但由于前面朗读几乎没有指导,没有从语音感入手,激发学生的语用感。从学生的发言看,对言语对象的感受还是苍白的。好在教师下面还利用了另一感受言语的教学手段。】
⑵师:在这幅美丽的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绿油油的燕麦、黄色的小麦和干草,鹳鸟在河边悠闲地散着步,鸭妈妈在孵着小鸭。
生2:我看到了森林,森林里有美丽的池塘。
⑶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母鸭在叫。
生2:我还听到鹳鸟在讲话,而且是在讲埃及话。
⑷师:当然,我们也能在这幅美丽的画中闻到什么呢?
生:小麦和燕麦散发的阵阵清香。
师:如果说那小麦、燕麦是静态的,亮丽的画面,那这鹳鸟和母鸭,不就是一幅副动态的,神奇的画面吗?他们好浪漫,好有情调。
【评析:为了使学生的语感更具体、生动、真切,教师所有的启发、引导、点拔、示范都应围绕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展开,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连续的三个问题试图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但“教”的功力略显不够。】
⑸师:还是这段文字,我们把它纵向排列,再读读,看看还能读出什么味道?
点评:文字符号本身是可感的。变换言语形式,来感受语言的美,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师:(出示幻灯片)
生:自由读。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1:我还读出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和充满生机的动物和植物。
生2: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首童话,而且是一首诗了。
师:安徒生就是诗人,写出的语言都是诗,既有情调,又有意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这才才叫诗意呢。(板书:诗意。)
师:我们在朗读时,声音要修饰,要诗意化,要带着感情,请让我试着读前面几句,后面部分大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