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34个常用公式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一、基本运算符号: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二、数的性质:1.奇数与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奇数=偶数2.奇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奇数:奇数+偶数=奇数3.偶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偶数+偶数=偶数4.0与任何数相乘等于0:0×a=05.1与任何数相乘等于原数:1×a=a6. 除零是不存在的:a ÷ 0 = undefined三、算术运算公式:1.两个数相加:a+b=c2.两个数相减:a-b=c3.两个数相乘:a×b=c4.两个数相除:a÷b=c四、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1.求两个数的公约数:a、b的公约数有d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a、b的最大公约数为d五、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求一个数的倍数:a的倍数有b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a、b的最小公倍数为c六、平方与平方根:1.一个数的平方:a的平方是b,即a²=b2.开平方:一个数的平方根:√a=b,b²=a七、百分数与比例:1.百分数转换为小数:百分数÷100=小数2.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小数×100=百分数3.比例换算:a:b=c:d八、平均数:1.n个数的平均数:(a₁+a₂+...+aₙ)÷n=平均数九、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n个数aₙ=a₁+(n-1)×d2.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前n项和Sn=(a₁+aₙ)×n÷2十、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n个数aₙ=a₁×q^(n-1)2.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前n项和Sn=a₁(1-q^n)÷(1-q),(q≠1)十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周长:周长=边1+边2+边32.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²=a²+b²(c为斜边,a、b为直角边)3.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4.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 cosA。

小学奥数34个必掌握知识点

小学奥数34个必掌握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2020年3月1、和差倍问题2、年龄问题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34个小学奥数核心知识点

34个小学奥数核心知识点

34个小学奥数必掌握知识点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棵数=段数-1棵距×段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总长数=总长关键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在奥数学习中,熟悉和掌握常用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奥数常用公式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奥数题目。

1. 圆的常用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圆的面积公式:A=πr²- 弧长公式:S=θr(θ为圆心角的弧度值)2. 三角形的常用公式- 三角形的周长公式:C=a+b+c(a、b、c为三边的长度)- 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三角形面积):A=√[s(s-a)(s-b)(s-c)](s为半周长,s=(a+b+c)/2)-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余弦定理:c²=a²+b²-2abcosC- 正切定理:tan(A/2)=r/(s-a)(r为内切圆半径)3. 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公式- 勾股定理:c²=a²+b²(a、b为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 30°-60°-90°三角形边长比:1:√3:2- 45°-45°-90°三角形边长比:1:1:√24. 平方差公式- (a+b)²=a²+2ab+b²- (a-b)²=a²-2ab+b²- a²-b²=(a+b)(a-b)5.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通项公式:an=a₁+(n-1)d(an为第n项,a₁为首项,d为公差)- 前n项和公式:Sn=(a₁+an)n/26.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通项公式:an=a₁*q^(n-1)(an为第n项,a₁为首项,q为公比)- 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a₁*(1-q^n)/(1-q)7. 可整除规则- 2的倍数:个位为0、2、4、6、8- 3的倍数:各位数字之和能够整除3- 4的倍数:末两位能够整除4- 5的倍数:个位为0或5- 9的倍数:各位数字之和能够整除98. 排列组合公式- 排列公式:An=n!/(n-r)!(从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排列数)- 组合公式:Cn=n!/[r!(n-r)!](从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组合数)以上是奥数常用公式的大全。

奥数公式大全

奥数公式大全
辗转相除法:先用较小的数除较大的数,得到第一个余数,再用第一个余数除较小的数,得到第二个余数。又用第二个余数除第一个余数,得到第三个余数。……这样重复下去,直到余数为0,那么最后一个余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几年后的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小学奥数所有公式

小学奥数所有公式

姓名:1、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2、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3、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3、植树问题的公式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4、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5、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6、流水问题顺水路程=顺水速度×时间逆水路程=逆水速度×时间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7、过桥问题过桥问题的一船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8、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9、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 (1)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C=∏d=2∏r d= C (2)面积=半径×半径×∏半径∏圆周率÷(2∏)r= d÷∏÷2 r= C。

34个数学奥数公式

34个数学奥数公式

34个数学奥数公式1.二次方程:ax+bx+c=0,其中a≠0,x=(-b±√(b-4ac))/2a。

2. 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比例相等。

3. 向量加法:两个向量相加,顺次连接起点和终点得到第三个向量。

4.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c=a+b-2abcosC。

5.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a/sinA=b/sinB=c/sinC。

6. 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S=1/2×底边×高,梯形面积S=1/2×(上底+下底)×高,圆面积S=πr。

7. 对数性质: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loga(m^k)=klogam。

8. 逆三角函数:sinx表示siny=x,y∈[-π/2,π/2],cosx、tanx同理。

9. 极坐标:点P(r,θ)表示距离原点r,与极轴正方向夹角为θ的点。

10. 二项式定理:(a+b)=C(n,0)a+b+C(n,1)ab++C(n,n)ab。

11.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12.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a+an)/2,等比数列前n 项和Sn=a(1-q)/(1-q)。

13. 余弦双倍角:cos2θ=cosθ-sinθ。

14. 正切双倍角:tan2θ=(2tanθ)/(1-tanθ)。

15. 平方差公式:a-b=(a+b)(a-b)。

16. 随机事件:P(A∪B)=P(A)+P(B)-P(A∩B)。

17. 代数因式分解:a-b=(a+b)(a-b),a-b=(a-b)(a+ab+b)。

18.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n-1)d。

19.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q。

20. 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2a+(n-1)d)/2,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q)/(1-q)。

21. 立方和公式:1+2+3++n=(n(n+1)/2)。

34个奥数公式技巧让孩子轻松搞定

34个奥数公式技巧让孩子轻松搞定

34个奥数公式技巧让孩子轻松搞定奥数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和掌握公式的学科,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了帮助孩子轻松搞定奥数公式,我们整理了34个奥数公式技巧,希望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两数之和公式:a+b=(a/2+b/2)×22. 两数之差公式:a-b=(a/2-b/2)×23. 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4. 立方公式:(a+b)³=a³+3a²b+3ab²+b³5. 两数积公式:(a+b)×(a-b)=a²-b²6. 两数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7. 两数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8. 两数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9. 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10. 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c²=a²+b²11. 三角形余弦定理:c²=a²+b²-2abcosC12. 三角形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13. 三角形余弦定理求角度:cosA=(b²+c²-a²)/2bc14. 三角形正弦定理求角度:sinA=a/b×sinB15. 三角形周长公式:a+b+c16.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a1+an)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18.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ⁿ)/(1-q)19.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ⁿ⁻¹20.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b±√(b²-4ac))/2a21. 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ax²+bx+c>0或ax²+bx+c<022. 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ax+by+cz=d,ex+fy+gz=h,ix+jy+kz=l23. 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ax+by=c,dx+ey=f24.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ax+b=c25.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ax+b>c或ax+b<c26.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ax²+bx+c=027. 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ax²+bx+c>0或ax²+bx+c<028. 一元三次方程求解:ax³+bx²+cx+d=029. 一元三次不等式求解:ax³+bx²+cx+d>0或ax³+bx²+cx+d<030. 一元四次方程求解:ax⁴+bx³+cx²+dx+e=031. 一元四次不等式求解:ax⁴+bx³+cx²+dx+e>0或ax⁴+bx³+cx²+dx+e<032. 一元五次方程求解:ax⁵+bx⁴+cx³+dx²+ex+f=033. 一元五次不等式求解:ax⁵+bx⁴+cx³+dx²+ex+f>0或ax⁵+bx⁴+cx³+dx²+ex+f<034. 一元六次方程求解:ax⁶+bx⁵+cx⁴+dx³+ex²+fx+g=0以上34个奥数公式技巧,是孩子们在学习奥数时必须要掌握的。

奥数计算公式大全

奥数计算公式大全

奥数计算公式大全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2. 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3.公式$a^2-b^2=(a+b)(a-b)$4. 一次三项式相乘规则:$(ax+by)(cx+dy)=acx^2+(ad+bc)xy+bdy^2$5. 比例公式:$\frac{a}{b}=\frac{c}{d}$, 则 $ad=bc$6. 二次公式求根公式:对于 $ax^2+bx+c=0$,二次公式按如下公式求根:$x=\frac{-b\pm\sqrt{b^2-4ac}}{2a}$7. 因式分解公式:$ax^2+bx+c$ 可以因式分解为 $(px+q)(rx+s)$的形式,其中 $pr=a$,$qs=c$,$ps+qr=b$几何公式: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对于坐标平面上的两点 $A(x_1,y_1)$,$B(x_2,y_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qrt{(x_2-x_1)^2+(y_2-y_1)^2}$2.线段分割公式:对于线段$AB$上的一点$C$,$AC:CB=(x-x_a):(x_b-x)$,其中$A(x_a,y_a)$,$B(x_b,y_b)$3.矩形的周长公式:矩形的周长为$2(a+b)$,其中$a$和$b$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4. 矩形的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为 $ab$,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5.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三角形的周长为$a+b+c$,其中$a$,$b$和$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6.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 $a$,$b$ 和 $c$,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求解面积:$A=\sqrt{s(s-a)(s-b)(s-c)}$,其中$s=\frac{a+b+c}{2}$7.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较长的边称为斜边,较短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c^2=a^2+b^2$概率公式:1. 事件发生的概率:事件 $A$ 的概率为 $P(A)=\frac{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实验次数}$2. 互斥事件的概率:对于互斥事件 $A$ 和 $B$,它们不会同时发生,因此它们的概率可以直接相加:$P(A\cup B) = P(A) + P(B)$3.独立事件的概率:对于独立事件$A$和$B$4. 条件概率:对于事件 $A$ 和 $B$,当已知条件 $B$ 发生时,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A,B)=\frac{P(A\cap B)}{P(B)}$5. 全概率公式:对于事件 $A$ 和互斥事件 $B_i$,全概率公式可以表示为 $P(A) = \sum_{i}P(A,B_i)\cdot P(B_i)$6. 贝叶斯公式:根据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可以得到贝叶斯公式:$P(B_i,A) = \frac{P(A,B_i)\cdot P(B_i)}{P(A)}$。

奥数34个常用公式

奥数34个常用公式

34个小学奥数必考公式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34个奥数解题公式

34个奥数解题公式

34个奥数解题公式34个小学奥数“必考”公式,打印贴墙背,6年数学“不慌张”!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视根底的学科,小学数学正是孩子打根底的最好阶段,而小学数学中,应用题一直是考试中的重难点。

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奥数34个必背公式

奥数34个必背公式

奥数34个必背公式以下是34个必背的奥数公式,按照不同的类别列出:1. 平面几何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2)正弦定理:外角余弦定理,指三角形的外角的余弦等于它所对的两边之积与第三边之积的比值。

sinA/a = sinB/b = sinC/c3)余弦定理:指三角形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和的二倍减去这两边的夹角的余弦乘以这两边之积。

a² = b² + c² - 2bc*cosA4)内角和定理:指任意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S = (n-2) × 180°5)等角定理:等角的角所对的弧相等。

∠ARC = ∠BRC6)等边定理:等边的对角线相等。

AC = BD2. 空间几何1)勾股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2)勾股定理的推广:指一个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3)立体图形体积公式:(1) 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3 × πr²h(2) 球体体积公式:V = 4/3 × πr³(3) 圆柱体体积公式:V = πr²h(4) 立方体体积公式:V = a³4)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 = 6a²5)棱柱表面积公式:S = 2ab + ah + bh6)棱锥表面积公式:S = πr² + πrL7)圆柱表面积公式:S = 2πr² + 2πrh8)圆锥表面积公式:S = πr² + πrL3. 代数1)二次方程根的公式:x = (-b ± √b²-4ac) / 2a2)组合公式:C(n,m) = n! / (m!(n-m)!)3)排列公式:A(n,m) = n! / (n-m)!4)立方差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5)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ax² + bx + c = 0∆ = b² - 4ac, x1=(-b+√∆)/2a, x2=(-b-√∆)/2a6)求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判别式:Δ = b²-4ac,在三种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解不同。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1.两数之和:a+b=c例如:5+3=82.两数之差:a-b=c例如:7-2=53.两数之积:a×b=c例如:4×3=124.两数之商:a÷b=c例如:9÷3=35.平方:a²=b例如:3²=96.开方:√a=b例如:√9=37.百分数:a%=b例如:25%=0.258.两个数的平均数:(a+b)÷2=c例如:(3+5)÷2=49.相邻角和:a+b=180°例如:80°+100°=180°10.对角线的关系:正方形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不相等,且满足勾股定理。

例如: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长方形ABCD,对角线AC≠BD。

11.垂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例如:两条互相垂直的线的斜率之积为-112.正整数相邻数之积减1的平方根之和等于整数本身。

例如:3×4-1=√11+√1113.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

14.三角形周长:a+b+c=p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p是三角形的周长。

例如:三角形ABC,AB = 3cm,BC = 4cm,CA = 5cm,则周长p = 3 + 4 + 5 = 12cm15.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相等:若三角形A与三角形B相似,则AB/DE=AC/DF=BC/EF。

16.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对顶角互补,内错角相等。

17.枚举法: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来解题。

18.因数分解: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素数的乘积。

19.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性质:若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b与c的最大公约数整除。

20.偶数与奇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

奥数公式大全

奥数公式大全

数学的: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目录计算板块 (2)计数板块 (5)数论板块 (7)应用题板块 (11)几何板块 (15)行程板块 (21)计算板块1、加法交换律:a b b a +=+,b c a c b a ++=++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3、乘法交换律:a b b a ⨯=⨯,b c a c b a ⨯⨯=⨯⨯4、乘法结合律:()()c b a c b a ⨯⨯=⨯⨯5、乘法分配律:()c a b a c b a ⨯+⨯=+⨯6、“除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7、减法性质:()c b a c b a +-=--8、除法性质:()c b a c b a ⨯÷=÷÷9、商不变性质:()()()()n b n a m b m a b a ⨯÷⨯=÷÷÷=÷,()0,0≠≠n m 10、积不变性质:()()m b m a b a ÷⨯⨯=⨯,()0≠m11、等差数列相关:项数()n ,公差()d ,首项()1a ,第n 项()n a ,前n 项和()n S ,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d m n a a m n ⨯-+=, 项数公式:()11+÷-=d a a n n , 若q p n m +=+,q p n m a a a a +=+ 求和公式:()21÷⋅+=n a a S n n ,中项定理,奇数项等差数列:n a S n n ⋅=+21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求和: ()2121+=+++n n n 从1开始连续奇数求和:()21231n n =-+++ 从2开始连续偶数求和:()1242+=+++n n n12、多位数乘法: ()110999-⨯=⨯nn M M 个 当999个n M ≤时,积的数字和为n 9 13、()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22b a b a b a -=-+,()()111+++=++b a ab b a()3223333b ab b a a b a +++=+()()2233b ab a b a b a ++-=-,()()2233b ab a b a b a +-+=+14、平方求和:()()1216121222++=+++n n n n 立方求和:()()2223331412121+=+++=+++n n n n 15、整数裂项:()()()213113221++=+++⨯+⨯n n n n n ()()()()()3214121432321+++=++++⨯⨯+⨯⨯n n n n n n n()()()()()[]31212326112125331+-++=+-++⨯+⨯n n n n n分数裂项:()11111321211+-=+++⨯+⨯n n n ()()()()⎥⎦⎤⎢⎣⎡++-⨯=++++⨯⨯+⨯⨯2112112121143213211n n n n n16、缺8数: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1234567981999999999⨯=;12345679898765432⨯=17、走马灯数:··742851.071=,··485712.072=, ··128574.073=, ··871425.074=,··514287.075=, ··257148.076= 2857142142857=⨯,4285713142857=⨯,5714284142857=⨯,7142855142857=⨯,8571426142857=⨯,9999997142857=⨯.18、山顶数:1211111=⨯,12321111111=⨯, ······山顶数列求和:()()2121121n n n n =+++-++-+++ ()222121121=++⨯,()23331232112321=++++⨯, ······ 奇数山顶数列求和:()()()()2213212121311n n n n n +++-+++-+++=++19、重码数:abab ab =⨯101,ab ab ab 01001=⨯abcabc abc =⨯1001,ababab ab =⨯1010120、车轮数:()111143214123341223411234⨯+++=+++21、循环小数化分数:9.0·a a =,··0.99ab a b =,··0.990abc aabc -=附:若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母仅含质因数2和5,则它可化为有限小数,反之必为无限循环小数;若分母仅含2,5以外的质因数,则必可化为纯循环小数,若分母含质因数2或5,且含2,5以外的质因数,则必可化为混循环小数.22、等比数列相关:()()()⎪⎪⎪⎩⎪⎪⎪⎨⎧≠--=--====-1111111111q q q a a q q a S q na S q a a n nn n n n 23、常用数列:1,4,9,16,25,36,······,2n a n = 0,3,8,15,24,35,······,12-=n a n 1,3,7,13,21,31,······,12+-=n n a n 1,2,4,8,16,32,······,12-=n n a1,1,2,3,5,8,13,······,21--+=n n n a a a 1,3,6,10,15,21,······,()121+=n n a n计数板块1、 容斥原理二元容斥:B A B A B A -+=三元容斥:C B A C A C B B A C B A C B A +---++=2、 抽屉原理苹果数÷抽屉数(n)=商……余数余数:(1)余数=)1n ≤x ≤1(x -, 结论:至少有“商+1”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 (2)余数=0, 结论:至少有“商”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3、 排列组合排列:)!m n (!n )1m n ()2n )(1n (n A P m n mn -=+---==组合:!m ×)!m n (!n 1××)2m )(1m (m )1m n ()2n )(1n (n C m n -=--+---=其他:1C C n n 0n ==,m n n m n C C -=,012nn n n n n C 2C C C ++++=常用方法: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排除法;枚举法.4、 几何计数① 线段:一条线段被分成n 个互不重叠的小线段,那么这条线段共包含的线段数为:211123(1)2n n C n n +⋯⋯=+++++=条。

奥数公式大全

奥数公式大全

(一) 时钟问题一.追及距离(格数)÷速度差(1-121)= 时间 1.两针重合公式:格数÷(1-121) 2.两针垂直公式:(格数±15)÷(1-121) 3.两针成直线公司:(格数±30)÷(1-121) 推广:两针成30°公式:(格数±5)÷(1-121) 两针成60°公式:(格数±10)÷(1-121) 两针成120°公式:(格数±20)÷(1-121) 4.两针与某时刻距离相等(假设为相遇问题)公式:格数÷(1+121) 5.镜子中的时刻:镜子中与实际时针只需将分针与时针互换。

例:镜子中6点20分即现实中的5点40分。

6.时针与分针成多少度公式:时针点数×5×6°- 分针点数×5.5°7.从0点到12点时针与分针共重合11次。

(二) 整数的计算公式:1.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3.末项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另有:奇数个数的和除以项数等于中间数4.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平方求和公式:21+22+23+ (2)n = 6)12()1(+⨯+⨯n n n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求平方和公式:21+23+25+……(2n -1)2 = 61×n ×(n+1)×(n+2) 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的平方求和公式:22+24+26+……+2n 2 = 61×n ×(n+1)×(n+2) 5.连续自然数的立方求和公式:13+23+33+……+n 3 = (1+2+3+……+n )26.平方差公式:a 2-b 2=(a +b )×(a -b ) a -1=(a +1)×(a -1)7.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2+22+23+24……+2n = 21+n -2 8.等差数列的平均数公式:(首项+末项)÷29.裂项公式:①)1(1+⨯n n =n 1-11+n 211⨯+321⨯+431⨯=1-21+21-31+31-41 ②)(1k n n +⨯=(n 1-k n +1)×k 1 有公差的分母,分拆成首项与末项的差乘以公差的倒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个小学奥数必考公式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专业资料..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专业资料..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专业资料..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较长时间×生长量;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8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400整除;4 ①年份能被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天。

平年:一年有365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9、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专业资料..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抽屉原理:10抽屉原则一:个物体。

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抽屉里,也就是把例:把4个物体放在3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4=2+1+1 ①4=4+0+0②4=3+1+0③4=2+2+0④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 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①k=[n/m]+1个物体:当n整除时。

不能被m整除时。

能被m②k=n/m个物体:当n理解知识点:X的最大整数。

[X]表示不超过[2.9999]=2[0.321]=0;;[4.351]=4 例;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

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义新运算:基本概念:运算。

混合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专业资料..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表示;a1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表示;n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表示;d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表示;an.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基本思路:,,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sn,n,an 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d 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an=a1+(n-1)d;通项公式:×公差;1)+(= 通项首项项数一专业资料..;数列和公式:sn,=(a1+an)×n÷2×项数÷数列和=(首项+末项)2;项数公式:n=(an+a1)÷d+1;÷公差=(末项-首项)+1;项数公差公式:d=(an-a1))÷(n-1);首项)÷(项数-1);公差=(末项-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二进制及其应用:13十进制:。

所以2表示20,百位上的表示20010 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 ×234=200+30+4=2×102+310+4。

100 ××101+A1102+A210n-4+An-4=An ×10n-1+An-1×10n-2+An-2×10n-3+An-3××10n-5+An-6×10n-7+……+A3×) 是任意自然数其中N 注意:N0=1;N1=N(二进制: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 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进2n-7 ××(2)=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0 21+A1 +……+A3×22+A2××An注意: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1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的特点,用2,按照二进制展开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n2n2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的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的式特点即可写出。

专业资料..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加法原理:mn类方法中有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在第一类方法中有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m1种不同方法,种不同的方法。

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种方法……不管前2步总有m21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步用哪一种方法,第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种不同的方法。

m2.......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nmnn-1面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专业资料..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1+2+3+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点数一1)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1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2×2+3×3+…+行数×列数15、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an</a2<a3<a1<a2<a3<ana2,其中a1、、a3……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n。

N=(rn+1) ×……××P=(r1+1)×(r2+1)(r3+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专业资料..、约数与倍数:16约数和倍数:的约数。

的倍数,b就叫做aa 若整数能够被b整除,a叫做b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