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践及启示.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践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182-03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在硬件环境、培养模式、国际化课程体系及师生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美国是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强国,也是较早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梳理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践,可以从中汲取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经验

1.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意识突出

早在19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金曼-布鲁斯特校长就曾提出:“耶鲁不仅是为耶鲁师生而存在,而且也是为美国而存在,耶鲁应该为世界人民的利益保持和提高其学术水平。”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耶鲁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使用了“全球化”概念,进而在21世纪初提出把耶鲁大学建成全球性大学的目标[1]。可见美国很早就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一直将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已意识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离不开创新,而研究生教育项目正是引领创新的主要阵地。由此可见,美国已将研究生教育提高到国家战略安全的地位。

2.教育政策法规及时跟进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法规制度的保障。美国曾陆续颁布《富布赖特法案》、《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2000年目标:高等教育法》等保障国际化顺利实施。“9?11事件”后,美国的签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国际研究生的吸引力。于是,200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由参议员(Coleman)提交的《2006财政年健康、服务和教育机会法修正案》,该法案评估并更新施行长达50年之久的美国签证制度,制定新的放行标准,为学生签证办理过程中的快捷性制定明确标准,确保政府机构有效沟通,加快识别和排除危险人员的速度[2]。这些立法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模式

美国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国际办学模式,既在海外设立分校,又有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还大力开发了网络远程教育。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美国高校和教育服务公司在全世界42个国家设有84个分校或具有美国学位授予权的办学项目[3]。美国不少高校都注重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或合作教育项目。2007年大约29%的美国研究生院和美国之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至少一个双元、联合或其他的研究生学位、文凭或证书项目[4]。

4.弹性学制、多样化项目和国际化课程

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1年~2年,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其专业要求修满相应学分,最快可1年毕业。美国高校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发展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开设多样化的研究生项目,如哈弗文理学院不专门培养硕士研究生,只是把硕士作为一个出口,授给完成前两年课业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再继续攻读博士的研究生,其他的专业学院则大量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在多种项目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美国很多高校也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拓展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每年开设600门左右的国际课程和80多种外语类课程;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开放式课件”通过网络向全球免费开放,使国内外学生共享其优质资源,也使美国高校的课程逐渐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其网络课件现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此举措为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了便利条件。

5.人员构成国际化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美国高校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教师中有33%来自于海外[5]。美国还设立了教授国外讲学或研究基金,如《富布赖特计划》,每年派700名左右学者出国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水平。在美国读研的学生人数一直在全球首屈一指。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2012年报告:“美国国际研究生招生人数连续3年呈增长态势。2012年年获得入学资格的国际学生数量大幅增长,比2011年增加了9%。比如,斯坦

福大学商学院2011年新招国际研究生比例上升到37%,高于前一学年的33%,其中MBA项目的学生中有40%来自海外[6]。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1.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应体现在招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在招生上,我国始终延续着国家统一入学考试的办法,这种办法虽能体现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排除在外。因此,在招生方式上应赋予各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在学制上,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制较长,通常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是2年,普遍长于国际通行硕士研究生学制。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不论是针对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甚至博士生都设置大量的课程,不论哪类研究生都要完成一篇正规学位论文。在实际培养中,并没有严格区分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结果往往导致通过课程与完成论文流于形式,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得到真正提高。国此,我国各高校应牢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应以增强其创新能力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把握理论与学术前沿、动态;对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应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显示了一定的滞后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1980年,距今已有30年多历史,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近年来,随着合作办学项目在各地兴起,我国先后出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但总体来看立法层次较低,还不够系统完善。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较浓,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如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上,高校不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而是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层层审批,程序烦琐,耗时较长,而高校常常要疲于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种专业评估和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