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第6章 政策过程:政策制定解析

合集下载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1)政策主体。

任何政策都有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权威机构、政党及其他政治集团、团体;(2)目标取向。

一定的政策总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3)活动过程。

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4)行为规范。

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2.投票悖论答: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这种现象被称作投票悖论或孔多塞悖论。

3.政策合法化答: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它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过程。

(2)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4.政策监控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圣才出品】

第15章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一、概念题1.定量分析方法(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定量分析方法是指借助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决策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

它适用于系统结构清晰、收集到的信息准确、可建立数学模型等情况。

根据决策类型的不同将定量分析法分为两类,即确定型的分析方法和随机分析方法。

其中确定型的分析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技术,而随机分析方法包括:排队论、马尔柯夫分析、决策树等属于这类技术。

2.精英决策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精英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

其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具体涵义为:(1)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3)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也就是说,它们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

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

3.德尔菲预测法答:德尔菲预测法是在专家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专家预测意见进行总结概括而达到对未来趋势把握的一种专业预测方法。

德尔菲预测法的特征:①以专家意见为基础,预测过程必须有专家参与,不论哪一层次的专家,只要参与了预测,其意见就必然占有一定的比重。

预测结果就是专家意见的整合。

②以控制反馈和综合计算为主要操作方法。

搜集参与预测的专家的所有答卷,进行统计整理,排列出专家意见分布状况、集中点和各种态势。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答:(1)政策科学的定义“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政策科学作出了界定。

综合不同学者对政策科学做出的解释和界定,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

政策科学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大量的知识和方法为基础,几乎所有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政策研究之中。

②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政策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或基础研究,而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政策科学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③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

政策科学是对一般选择理论的研究,而选择则以价值(观)作为基础。

因此,不仅关心事实,而且更关心价值和行动;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④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软科学是指那些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课题为目的,应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

政策科学已成为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答:公共政策研究的包括两种范式:一是政策科学范式,二是政策分析范式。

(1)政策科学范式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这被人们当作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圣才出品】

第11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1.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划分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答:(1)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根据奎德等人的论述,可以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模式、效果、标准和政治可行性。

①问题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

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

②目标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

分析者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要达成的目标。

③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目标的选择或手段。

在不同的场合,它们可以是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

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地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或相同的。

④效果指明一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会产生一系列的结果,我们称这些结果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

⑤标准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根据这些标准,我们可以“衡量各种备选方案达成目标的程度”。

一般的决策标准有效能、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回应性和合适性等。

⑥模式模式是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

⑦政治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限度内。

限度指环境的因素,即影响政策结果的因素和不受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因素。

(2)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划分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划分,国内外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模式。

如,①斯托基和扎克豪斯模型斯托基和扎克豪斯在《政策分析入门》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五步的过程模型,即决定重要问题和追求目标、确定备选的行动过程、预测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确定衡量备选方案成就的标准、表明偏好的行动选择。

②西蒙的模型西蒙在《管理决策新科学》一书中对决策分析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情报活动——寻找需要做出决策的环境因素;设计活动——探索、发展和分析可能的行动方案;抉择活动——从可行的行动方案中选择较佳的一个。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7章政策执行一、概念题1.政策执行答:政策执行是指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即按照政策方案的要求和计划,以实际行动有步骤地实现政策目标。

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就是政府机构。

政策执行是执行主体在众多因素影响制约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也是执行主体与调适对象的互动过程。

2.史密斯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史密斯是最早提出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

二是执行机构。

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和单位,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

三是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

四是政策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所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是互动的,均应给予充分重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从紧张状态经过处理而达到协调缓和状态。

处理时,如果发生问题,那么立即“反馈”;如果没有问题出现,则进行“建制”,然后再间接予以“反馈”。

史密斯执行理论模型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然,此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3.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

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

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对如下五个重要变量的把握:(1)政策的价值诉求,即政策目标与标准;(2)政策资源,即系统本身实现价值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3)执行者属性,包括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能力.精神面貌,以及执行机关的特征及其整合程度;(4)执行方式,指的是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采取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沟通、协调与强制;(5)系统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条件等。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第6章政策制定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答:(1)政策制定的定义①广义的定义政策制定是指整个政策过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是后政策制定阶段。

②狭义的定义政策制定是指政策形成(policy 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 formula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制定包含的功能活动环节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答:(1)政策议程的定义①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的轻重缓急。

②科布和爱尔德将政策议程定义为: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③我国学者张金马给政策议程下了这样的定义: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些需要给予考虑的事项。

由此可见,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①政治领袖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②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③代议制这是形成政策议程的一个基本途径。

代议制是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和议会(国会)等,反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就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各种议案、提案、建议等,以引起政府关注或要求政府列入议程。

④选举制这是和代议制相配套的一种民主制度。

选举制度一般用于选举立法机关的代表和政务类公务员,用于对重大决策的投票表决,对选举的代表和公务员进行监督和制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讲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内涵的演变1、国外学者的观点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出的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就是公共政策”。

西方国家学者观点小结:(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计划;(2)公共政策是由一系列政府行为组成的活动过程;(3)公共政策有明确的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做出的权威性分配。

2、国内学者的观点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和指南”。

孙光认为,“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

中外学者观点分析:西方国家公共政策主体:官方政策主体和非官方政策主体中国的公共政策主体:政党、政府3、公共政策内涵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参与模式理论和治理理论公共政策内涵新发展的小结:扩大了公共政策的主体;强调政策过程中的官民互动4、公共政策内涵演变的规律公共政策主体出现了广泛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同公共政策的过程强调互动,注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依据特定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价值分配过程中所制定的引导、规范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1、国内外学者的观点黄仁宗: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量,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之间作出选择,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陈振明:公共政策的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党或政府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二是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三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宁骚: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陈庆云: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增进与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增进与分配。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第一章绪论一、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二、思考题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

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

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政策2.利益团体3.政策监控4.系统分析5.创造性思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政策系统运行有哪些环节?2.分析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

3.头脑风暴法的程序及要求包含哪些内容?4.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5.政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治理?2.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督机制?四、分析题(25分)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事故频发背后,干部参股煤矿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广东“8·7”大兴矿难发生后,一处煤矿现场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矿难发生与官煤勾结有关。

这起事故也促成了国家出台干部撤资煤矿的紧急通知。

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最先公开批评“官煤勾结”的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6月17日,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李毅中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这种现象已经确实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6月21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富矿“3·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再次提及“官煤勾结”。

李毅中于9月22日透露,据贵州、湖南、河北等9省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5日晚,共有497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从煤矿撤出投资。

但是,大限过后,据报道,有的地区不仅无一官员从煤矿撤资,而且有官员私下声称“宁不当官也不撤股”。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第6章政策制定一、概念题1.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③多目的元。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当然每一项政策的众多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2.政策问题答: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②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③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

3.例外原则答:例外原则,是指通过现实情形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发现政策问题。

理想状态可以被认为是普遍认可的期望标准,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致可靠的理想程度。

例外原则的基础,就是有一个期望标准和理想程度作为要求。

利用例外原则来发现问题,是先出现问题而后去发现,所以例外原则是发现问题的被动方法。

4.政策规划答:政策规划是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也是政策科学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实践的重要内容。

作为名词的政策规划是指为解决政策问题所设计制定的行动目标、步骤和行动要求,即政策方案的内容,这是一种静态的含义。

作为动词的政策规划是指行动目标、步骤和行动要求的设计制定过程,即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含义。

5.系统议程答: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第3章问题界定第4章目标、指标和标准第5章备选方案第6章未来预测第7章方案比较与择优第8章政策执行与监测第9章结果评估第10章政策变迁第1章绪论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概念。

答:(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系统的概念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3)政策过程的概念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中篇政策过程第六章政策制定6.1复习笔记一、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的种类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科布和爱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1)系统议程①含义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系统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这是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条件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达到系统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a.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觉;b.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c.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2)政府议程①含义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分为四种类型:a.界定议程,由一些经过积极而且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b.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所组成;c.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与政策相关的人彼此之间进行磋商;d.循环议程,已进入正式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加以修正。

(3)两种议程的区别①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则较系统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②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问题提出的过程是这样的:某一社会问题进入系统议程,然后再进入政府议程,最后成为政策问题。

2.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1)政治领袖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1、公共政策学2、政策学3、政策科学4、政策分析5、公共政策分析6、政策研究二、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三、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处理好两个关系: 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公共政策学一、从国家层面来分析1、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3、有利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4、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二、从个人层面来分析1、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2、有助于个人决策(私人决策)(法盲的悲剧)3、作为一种职业或兴趣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逻辑体系一、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公共政策. 因此,公共政策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I、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概念、本质、特征、构成、功能等)(二)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陈振明P5)(三)政策过程1.政策过程就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政策系统2.投票悖论3.政策合法化4.德尔菲技术5.价值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

2.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3.政策终结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4.备选方案的产生的步骤及方法有哪几方面?5.政策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四、分析题(25分)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

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

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长期缺水和湖底大量渗漏,造成圆明园湖水每年长达七八个月都处于干涸状态,实施湖底防渗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当天下午,工程停工。

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在公布的名单中,最引入注意的就是专家阵容的庞大,吴良镛等著名专家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清华和北大这两座著名学府的院士、教授各有3人,包含了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

另外,圆明园管理处有6名参会人员。

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局收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申请书,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人参加听证会的要求。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六章 政策制定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六章 政策制定 【圣才出品】

中篇政策过程第六章政策制定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答:(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大多数政策科学家对政策制定作了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理解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制定的功能活动环节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具体表现为:①设立议程设立议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

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的轻重缓急。

社会向政府提出了大量的需要采取行动的要求,而在这成千上万的要求中,只有少数受到政策制定者的注意,被决策者所关注并感到必须加以处理而提上议事日程。

②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方案规划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政策问题一旦被提上议事日程,接着就进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方案规划阶段。

③政策法律化是指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具体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

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就是立法的过程,其程序也就是立法的程序。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答:(1)政策议程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科布和爱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①系统议程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系统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这是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政府议程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陈振明 政策科学 第六章 政策制定

陈振明  政策科学  第六章  政策制定

§4.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一个基本经验,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正确政策. 二,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 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制定任何一个政策的根 本宗旨,也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党在各 个历史时期的总政策,都是根据人民的利益来确定的,各级 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领导机关的每一个具体政策的制定,也 必须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一根本原则.是否符合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这正是我们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一个根本标 准.
三,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或程序 1.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指的是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步骤,次序和方式.从理论上说,政策规划阶段结束后才进 入合法化过程.实际上,合法化过程往往又包含有政策规划 的行为性质.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化主体,往往导 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 2.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应该 说是从政策规划的终点——方案选优或者说是政策方案的最 终决定后开始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通过与 颁布政策.通过政策,就意味着先要讨论,审查政策方案, 而这又往往导致对政策方案的某些内容进行修改以取得较多 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这么一来,政策规划阶段所说 的对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似乎又从政策规划阶段开始.
1.政治领导人 内部: 政治领导人 内部: 2.危机 / 引人 1.自然大灾难 危机/ 危机 自然大灾难 注目事件 2.人为事件 人为事件 3.抗议活动 抗议活动 3.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 4.大众传媒注 4.民权抗议 大众传媒注 民权抗议 意 5.工会罢工 工会罢工 6.生态变化 生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 公众所感觉;(2)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3)公众普遍认为, 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1 政策议程
2.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 的。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 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它比系统的程序更具 体、更明确。 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分为 四种类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主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第6章
政策过程:
政策制定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1 政策议程
6.1.1 政策议程的种类
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 域的过程。
1.系统议程 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 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 题组成。系统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达到系统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 条件:
6.3 政策合法化
6.3.1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和作用
1.“合法性”与“合法化”概念
合法性概念无论在广义还是在狭义的用法中都包含着同一要 旨:由于被判断或被相信符合某种规则而被承认或被接受。 合法的统治体现的是公民对政府或群众对政党的承认,是一 种“下” 对“上”的承认。
合法化可以理解为在合法性可能被否定的情况下对合法性的 维护,也即合法化是指合法性的客观基础被质疑的时候,为 达成关于合法性的某种共识的努力。
6.1 政策议程
3.两种议程的区别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着 本质区别。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 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 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政府议程则较系统议程来得特定而 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问题经过 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 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1 政策议程
6.1.2 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 1.政治领袖 2.政治组织 3.代议制 4.选举制 5.行政人员 6.利益集团 7.专家学者 8.公众 9.大众传播媒介 10.危机和突发事件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3 政策合法化
6.3.1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和作用
2.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 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 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 他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 为过程。
方案规划(formulation)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最重要 的环节。政策问题一旦被提上议事日程,接着就进入 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方案规划阶段。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2 方案规划
6.2.1 方案规划的含义
所谓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 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方案计划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方案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第二,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第三,方案规划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1)界定议程,由一些经过积极而且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 (2)规划议程,由一些已达到规划阶段的项目所组成; (3)磋商议程,根据每一规划方案的利害得失,与政策相关的人彼此之 间进行磋商; (4)循环议程,已进入正式议程的每一方案,都要不断接受检验,加以 修正。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3 政策合法化
6.3.2 政策主体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宏观上的广泛性和 微观上的特定性。 所谓宏观上的广泛性是指: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 国家机关,都可以成为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它既包括国家立法 机关(权力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既可以是中央国家 机关,也可以是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所谓微观上的特定性是指: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合法化主体是 特定的。尽管总体上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广泛的,但这并不意 味着任何一项政策方案的合法化活动都可以由任意一个国家机 关来进行。
公共政策分析
6.1 政策议程
6.1.3 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
常有如下四种形式: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 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2 方案规划
6.2.2 方案规划的原则
政策方案的规划必须遵循如下六条原则: 1.信息完备原则 2.系统协调原则 3.科学预测原则 4.现实可行原则 5.民主参与原则 6.稳定可调原则
6.2.3 方案规划的程序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3 政策合法化
6.3.1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和作用
3. 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上也 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 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 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现代国 家的基本标志。
6.1 政策议程
6.1.4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
根据政策问题的提出者在议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扩散其影响 力的范围、方向和程序,把政策议程的模型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外在提出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 1.外在提出模型 2.动员模型 3.内在提出模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6.2 方案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