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斋老架太极拳

合集下载

老架一路拳谱

老架一路拳谱

74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口传歌诀金刚捣碓金刚捣碓双手起,重心右移往后捋,重心右移左脚上,双手转前向左挤,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烂插衣揽插衣,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六封之闭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金刚捣碓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园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斜形这次斜形不一样,遇敌出拳吾旋裆,左臂内弧横截击,迎手劈掌最为上。

搂膝忽然弹抖用搂膝,身体下沉抱腿走,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上三步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用力前要弓,切记领劲首要正,否则人在云雾中。

掩手肱拳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敌命打击心胸间。

金刚捣碓右肘上击速转身,接着又用三捣碓,切记重心左胯拦,否则身体难站稳。

撇身捶撇身捶,劲落根,宛如青蛇摆动身,身躯顺提顺采式,再次左旋逆常拼。

青龙出水青龙出水招不难,关键在于身右旋,右手握拳沉胯处,猛然发力将敌掀。

双推手这次紧连双推手,大小双圈劲贯肘,切记重心在右足,虚领顶劲裆要空。

倒卷肱说二守势倒卷肱,前足虚来后足弓,双手左右相照应,这边引来那边攻。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用处多,十次八次不为过,承上启下都有用,关键在于胯要活。

斜形斜形式,很难练,没有千遍功不现,他与单鞭是攻势,要点都在腰胯处。

闪通背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前面穿掌速制敌,猛然转体肘护身。

掩手肱拳掩手肱拳要想脆,虚实蓄发要到位,虚领顶劲头不偏,鼓荡内力劲到拳。

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注意肘,不丢不顶劲贯手,切记头顶端又正,百会二阴上下通。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
名称
第一段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护心拳
第七式斜行
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
第九式撇身拳
第十式指裆
第十一式斩手
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掩手肱拳
第二段
第十四式腰拦肘
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玉女穿梭第十七式倒骑龙
第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里变里变
第二十式兽头式
第二^一式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翻花舞袖第二十三式掩手肱拳
第三段
第二十四式伏虎
第二十五式抹眉肱
第二十六式黄龙三搅水第二十七式左冲
第二十八式右冲
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式扫堂腿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三十二式全炮捶
第三十三式掩手肱拳
第四段
第三十四式捣叉捣叉
第三十五式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六式回头当门炮
第三十七式窝底大捉炮
第三十八式腰拦肘
第三十九式顺拦肘
第四十式窝底炮
第四十一式回头井拦直入
第四十二式金刚捣碓
第四十三式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陈氏太极拳老架拳谱

陈氏太极拳老架拳谱

第一式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礁第三式揽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金刚捣礁第七式白鹅亮翅第八式斜形第九式搂膝第十式拗步第十一式斜形第十二式搂膝第十三式拗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捶第十五式金刚捣礁第十六式披撇身捶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十八式双推手第十九式肘底看拳第二十式倒卷肱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第二十二式白蛇吐信第二十三式闪通背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捶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二十六式单鞭第二十七式云手第二十八式高探马第二十九式右擦脚第三十式左擦脚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第三十二式前足堂第三十三式击地捶第三十四式翻身二起第三十五式护心捶第三十六式旋风脚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捶第三十九式小擒打第四十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二式单鞭第四十三式前招第四十四式后招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第四十九式揽扎衣第五十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云手第五十三式摆脚莲叉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五式倒卷肱第五十六式白鹅亮翅第五十七式斜形第五十八式闪通背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拳第六十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一式单鞭第六十二式云手第六十三式高探马第六十四式十字脚第六十五式指裆捶第六十六式白猿献果第六十七式单鞭第六十八式雀地龙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第七十式下步跨肱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第七十二式当头炮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礁第七十四式收势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护心拳第七式斜行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第九式撇身拳第十式指裆第十一式斩手第十二式翻花舞袖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第十四式腰拦肘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第十六式玉女穿梭第十七式倒骑龙第十八式掩手肱拳第十九式里变里变第二十式兽头式第二十一式披架子第二十二式翻花舞袖第二十三式掩手肱拳第二十四式伏虎第二十五式抹眉肱第二十六式黄龙三搅水第二十七式左冲第二十八式右冲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式扫堂腿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三十二式全炮捶第三十三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四式捣叉捣叉第三十五式左二肱右二肱第三十六式回头当门炮第三十七式窝底大捉炮第三十八式腰拦肘第三十九式顺拦肘第四十式窝底炮第四十一式回头井栏直入第四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四十三式收式。

陈式太极拳74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74式拳谱

2 金刚捣碓 12 搂膝 17 青龙出水 27 云手
3 懒扎衣 13 拗步 18 双推手 28 高探马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碓
7 白鹅亮翅
8 斜行
9 搂膝
14 掩手肱拳 15 金刚捣碓 19 肘底看拳 20 倒卷肱 21 白鹅亮翅 22 斜形 23 闪通背 24 掩手肱拳
31 左蹬一跟 40 抱头推山 49 懒扎衣 59 掩手肱拳 65 指裆捶
32 前趟拗步 41 六封四闭 50 六封四闭 60 六封四闭 66 猿猴献果
33 击地捶 42 单鞭 51 单鞭 61 单鞭 67 单鞭
34 踢二起 43 前招
35 护心拳 44 后招
36 旋风脚 45 野马分鬃 54 金鸡独立
37 右蹬一跟 46 六封四闭 55 倒卷肱
38 掩手肱拳 47 单鞭 56 白鹅亮翅
52 叉步云手 53 摆脚跌岔 62 云手 68 雀地龙 63 高探马 69 上步七星
70 下步跨肱
71 转身双摆莲 72 当头炮 By Hans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拳谱
第一部分 10 拗步 第二部分 25 六封四闭 第三部分 29 右擦脚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57 斜形 第六部分 73 金刚捣碓 30 左擦脚 39 小擒打 48 玉女穿梭 58 闪通背 64 十字脚 74 收势
By Hans
1 太极起势 11 斜形 16 撇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 单鞭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拳谱:
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十九式小擒打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十式抱头推山
第四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四十二式单鞭
第六式金刚捣碓第四十三式前招
第七式白鹅亮翅第四十四式后招
第八式斜行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
第九式搂膝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
第十式拗步第四十七式单鞭
第十一式斜形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第十二式搂膝第四十九式懒扎衣
第十三式拗步第五十式六封四闭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第五十二式云手
第十六式撇身捶第五十三式摆脚跌岔
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
第十八式双推手第五十五式倒卷肱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第五十六式白鹅亮翅
第二十式倒卷肱第五十七式斜形第
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第五十八式闪通背
第二十二式斜形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拳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第六十式六封四闭
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第六十一式单鞭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二式云手
第二十六式单鞭第六十三式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云手第六十四式十字脚
第二十八式高探马第六十五式指裆捶
第二十九式右擦脚第六十六式猿猴献果
第三十式左擦脚第六十七式单鞭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第六十八式雀地龙
第三十二式前趟拗步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
第三十三式击地捶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
第三十四式踢二起第七十式下步跨肱
第三十五式护心拳第七十二式当头炮
第三十六式旋风脚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碓
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第七十四式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分解及说明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分解及说明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依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9、搂膝10、拗步11、斜行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依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53、摆脚跌叉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形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运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锤66、白猿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第一式 太极起势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关于“府内派”太极颜紫元

关于“府内派”太极颜紫元

关于“府内派”太极颜紫元二、关于“府内派”太极:“府内派”太极传人李正先生撰文道:“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传到笔者已是第六代,其传承关系为:杨露禅一一富周(时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富周之子)一一萧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笔者按:萧公卓之子萧铁僧仍健在并在传徒,笔者与萧先生多次探讨过其派源流之事)。

萧公卓是保定市近代著名武术家,自幼习武,曾在东北军任少将师长。

早年曾拜郝为真为师习郝派太极,后拜富英为师学得府内派全部太极。

萧师爷同时精于八卦、形意、通臂,是保定萧氏内家拳的创始人。

富英先生除了传给萧公卓外,还曾传高子范、庞天保二人,后高、庞二人不知所终,有无传人。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

(笔者按:如果萧功卓的老师富杰臣的父亲就是‘府内派’声称的杨禄禅弟子富周的话,这个声称在端王府做事的富周就不可能是在同治六年后拜的师,必须在杨禄禅住东都门时拜的师。

或者只是众多旗营军人之一,只是从学而并未拜师。

王兰亭《序》中说‘同治己丑年三月有窗友富仲权来顾,言及太极。

’假设富仲权就是富周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是在杨露禅去端王府前众多从学者之一,并未得到杨之真传,因为当时得真传者仅全佑,凌山,万春三人。

王兰亭未在王府内拜师,而是在“杨露禅进端王府前的‘东都门’住处拜的师,《王兰亭序》已有清楚记载,所以‘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

’之说,显然是谬误的。

由于同治六年杨氏父子在端王府举行拜师仪式,至少从同治六年到同治十一年,杨禄禅去世前,不会有人能直接拜杨禄禅为师,要拜也是拜在班侯名下,除非是王爷,贝勒。

故富周不可能在王府内拜师。

而且与王府关系密切的司新三、李瑞东两支,显然并不知王府内有‘杨露禅弟子富周’。

‘富周在王府内拜师’一说纯为李正的杜撰。

)。

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徒手套路)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自成体系,即:智捶、大架、老架、小架、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总势、点穴法。

陈氏七十四式太极拳谱

陈氏七十四式太极拳谱

陈氏七十四式太极拳谱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六式金刚捣碓
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
第九式搂膝第十式上三步
第十一式斜行第十二式搂膝
第十三式上三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撇身捶
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十八式双推手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第二十式倒卷肱
第二十一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二式斜行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二十六式单鞭
第二十七式运手第二十八式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右擦脚第三十式左擦脚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根第三十二式上三步
第三十三式神仙一把抓第三十四式踢二起
第三十五式护心拳第三十六式旋风脚
第三十七式右蹬一根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三十九式小擒打第四十式抱头推山
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二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前招第四十四式后招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第四十九式懒扎衣第五十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运手
第五十三式双摆莲第五十四式跌岔
第五十五式金鸡独立第五十六式倒卷肱第五十七式白鹤亮翅第五十八式斜行
第五十九式闪通背第六十式掩手肱拳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二式单鞭
第六十三式运手第六十四式高探马第六十五式十字脚第六十六式指裆捶第六十七式猿猴献果第六十八式单鞭
第六十九式雀地龙第七十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一式下步跨肱第七十二式双摆莲第七十三式当头炮第七十四式金刚捣碓。

意拳大师杨德茂先生

意拳大师杨德茂先生

意拳大师杨德茂先生意拳,又名大成拳。

意拳源于心意拳。

意拳大师杨德茂先生,出生于1910年,1977年病逝,居住京城。

杨德茂先生,早年师从太极拳大师王茂斋,由于刻苦用功,聪明好学,太极功力极为深厚推手极佳,造诣颇深,成为太极名家。

后遇到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比试推手时,深服王芗斋先生的拳艺,遂即拜王芗斋先生为师,是王芗斋先生最得意门徒之一。

而后,杨德茂先生的拳艺突飞猛进。

杨德茂先生非常注重传统拳学的研究,能按拳理要求把拳势表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拳理上,他用浑圆思想辩证统一关系和谐人体身形,故在练功中能上下连贯,左右顾盼,上下左右,互为一体而变化。

他还用神意导引身形,使其能有动静、虚实、松紧、柔刚之变化,使身形在练功中能内外一致,神形合一。

在站桩功练习中,身形如尊者端坐,仪态祥和,慈而有威,静中寓动,既文雅又有大度之气势。

在试力运作中线路稳健,和缓舒展,不激不厉,作势有自然生动的风貌。

在各种功法体认过程中都含有“头直、目正、神庄、气静、恭、慎、切、意、和”的“四容五要法”要素,把形、意、气、力同时综合并用为一体,使人体神形统一协调,达到神圆力方、形曲力直、虚实无定、虚灵挺拔的拳劲风格。

杨德茂先生所著之《站桩功概论》,系统地论述了站桩功的理论与练法,对于习意拳、大成拳及站桩功者,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性文章。

其成书于文革中,可供同道学习研究之用。

杨德茂先生不但重视武技,更注重武德。

他常说,习武不是为了打人,而是为自身强大,自身强大了对方就不敢冒犯你。

他有句名言:“拳品如人品,武德现品德”。

杨德茂先生,一生授徒众多,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在中山公园、北海、地坛、太平湖、积水潭等地教授养生,其中有很多慢性病患者,病好如初,有的学员继续追随杨先生深造。

杨德茂先生在技击方面授徒严格,五十年代先后收下了王选杰先生、王铁成先生等早期弟子,其中王选杰先生早为人师且桃李满天下,王铁成先生曾在巴西圣保罗市教拳影响颇深。

后又相继收下了众多弟子,杨德茂先生弟子中有很多至今活跃在武坛之上。

太极拳招生广告

太极拳招生广告

第25期茂斋老架太极拳班招生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瑰宝,它集健身、防身和陶冶情操于一体,具有很高的保健养生功效,被誉为21世纪的人类养生法宝。

茂斋老架太极拳传自太极拳宗师王茂斋,它保持了早期的太极拳风格,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体用相兼,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办班的实践证明,学练茂斋老架太极拳能收到很好的健身防身效果,多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为此,研究生太极拳协会再次邀请大连市太极拳名家、茂斋老架太极拳社社长郑玉庆老师来校传授“108式茂斋老架太极拳”。

并请刘卫国(副教授)、冯冲(博士生)辅助教学。

郑老师在传授套路的同时,讲解有关架势的健身、防身的用法,即技击方面的用法。

令学员开阔眼界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哲理,领悟拳架,促进练习准确性,最终达到迅速调整身体机能的效果。

因为场地有限,所以名额有限!有喜爱武术的同学,请抓紧时间报名。

办班时间:4月7日到6月23日(共22次)
周二、周四下午17:10——18:10
办班地点:刘长春体育馆舞蹈馆
学费:学生 70元往届学生学员 40元
教工 100元往届教工学员 50元
报名时间:3月1日——3月20日,早7:00——9:00
报名地点:材料工程学院前小操场,张玉芝、朱文凤老师处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依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9、搂膝10、拗步11、斜行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依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53、摆脚跌叉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形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运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锤66、白猿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第一式 太极起势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陈式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上)31

陈式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上)31

陈式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上)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人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

缠丝劲是粘化、牵动、进逼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程度。

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

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

陈鑫曾说:“一举动,轻重、刚柔俱发。

”可以说,陈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

这也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

第一式起式1.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眼平视,舌尖顶住上腭,唇齿微合,下颌微内收;两臂自然下垂身体两侧,两肘尖略有外掤之意,手心向里,呼吸自然(图2-1)。

2.上式不停,身体慢慢下沉,屈膝松胯,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抬起向左横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外,重心移向中间,两脚指抓地,脚心要虚,全身放松,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意识集中(图2-2)。

3.上式不停,两掌逆缠缓缓抬起,与肩同宽、同高。

同时,身体是随两掌上升而下沉(图2-3)。

4.上式不停,松肩、坠肘,屈膝松胯,身体继续下沉。

两掌随身下沉,落于腹前,掌心朝下。

目视前方(图2-4)。

要点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泛臀,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膝不过脚尖,立身中正,心静体松,意识集中,心气下降,呼吸自然。

误区对于初学拳者,很容易犯有前俯后仰、身法不正的毛病。

警示应注意,松胯在于塌腰,而塌腰必须松胯。

松胯时不宜过,大腿根凹进去过了,就会前俯,大腿根没凹进去向前绷、挺,就会后仰,这样,腰劲就难以灵活运转。

因此塌腰、松胯时就像坐凳子一样,放松下沉。

以上要领在每个动作中都应涉及。

第二式金刚捣碓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下沉,再向左转,重心移向右腿。

两掌左逆右顺缠,上拥至左上方,左掌心朝外斜下方,右掌掤至胸中线、掌心朝上。

目视左前方(图2-5)。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19、肘底看拳
32、前蹚拗步
42、单鞭
51、单鞭
67、单鞭
05、单鞭
20、倒卷肱
33、击地捶
43、前招
52、云手
68、雀地龙
06、金刚捣碓
21、白鹅亮翅
34、踢二起
44、后招
53、摆莲跌叉
69、上步七星
07、白鹅亮翅
22、斜行
35、护心拳
45、野马分鬃
54、金鸡独立
70、下步跨肱
08、斜行
23、闪通背
14、掩手肱拳
61、单鞭
15、金刚捣碓
62、云手
63、高探马
第一段:之樊仲川亿创作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01、太极起势
16、撇身捶
29、右擦脚
39、小擒打
48、玉女穿梭
64、十字脚
02、金刚捣碓
17、青龙出水
30、左擦脚
40、捧首推山
49、懒扎衣
65、指裆捶
03、懒扎衣
18、双推手
31、左蹬一跟
41、六封四闭
50、六封四闭
66、白猿探果
04、六封四闭
36、旋风脚
46、六封四闭
55、倒卷肱
71、转身双摆莲
09、搂膝24、掩手肱拳Fra bibliotek37、右蹬一跟
47、单鞭
56、白鹅亮翅
72、当头炮
10、拗步
25、六封四闭
38、掩手肱拳
57、斜行
73、金刚捣碓
11、斜行
26、单鞭
58、闪通背
74、收势
12、搂膝
27、云手
59、掩手肱拳
13、拗步

茂斋老架太极拳简化套路拳谱

茂斋老架太极拳简化套路拳谱
茂斋老架太极拳简化套路拳谱
序号Hale Waihona Puke 名称序号名称
序号
名称
1
起势
17
左右分脚
33
扑面掌
2
揽雀尾
18
转身蹬脚
34
单摆莲
3
搂膝拗步
19
搂膝拗步
35
指裆捶
4
手挥琵琶
20
进步栽捶
36
上锤
5
搬拦捶
21
翻身撇身捶
37
斜单鞭
6
如封似闭
22
二起脚
38
下势
7
抱虎归山
23
左右打虎
39
上步七星
8
肘底锤
24
披身踢脚
40
退步跨虎
9
倒撵猴
25
双峰贯耳
41
扑面掌
10
斜飞式
26
报虎归山
42
双摆莲
11
提手上式
27
十字手
43
弯弓射虎
12
白鹤晾翅
28
斜飞搂膝
44
上步错捶
13
海底针
29
手挥琵琶
45
转身措掌
14
扇通背
30
野马分鬃
46
揽雀尾
15
云手
31
玉女穿梭
47
单鞭
16
高探马
32
金鸡独立
48
收势

(仅供参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仅供参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依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9、搂膝10、拗步11、斜行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依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53、摆脚跌叉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形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运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锤66、白猿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第一式 太极起势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老架一路七十四式详解

老架一路七十四式详解

氏老架一路七十四式陈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要点详解第一式 太极起势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

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

•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三式 懒扎衣•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

王茂斋—搜狗百科

王茂斋—搜狗百科

王茂斋—搜狗百科王茂斋莱州吴式太极:从麻刀铺走向世界按照习武人的传统,武术一般是传男不传女的,但在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娘子军练习太极却比男人们更积极。

王茂斋师生合影傍晚时分,天气好的时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地在村中健身广场练习太极扇和太极剑等项目。

多达50人的太极健身队伍中,年纪最大的75岁,最小的才4岁。

在这里,村民们不仅把太极当做功夫,更把它视作强身健体的法宝。

现在,她们还学会了通过电脑网络学习新套路,创作了不少新作品。

前不久,在程郭镇举行的“三八”节汇演中,她们的太极扇表演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次她们又准备在“三月三”传统庙会上一展拳脚。

吴式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大武官村因出了吴式太极的始祖和第二代传人被尊为“吴式太极拳故乡”。

有人开玩笑说,在大武官村,随便拉出一个人都练过太极拳。

起初人们练习它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功夫。

自从修丕勋将吴式太极引入莱州,这朵武术奇葩就在莱州遍地开花,莱州街头广场随处可见太极爱好者的身影。

作为一种百年绝门武功,传统吴式太极的套路和剑枪棍的功夫又传至全国及海外,现在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州历来有‘武术之乡’的美誉。

吴式太极的始祖王茂斋(1862——1940年)和第二代传人修丕勋(1897——1976年)都是大武官村人。

”陪同记者前来的莱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杜旭昌说,“他们两人家里都在北京经营麻刀铺,也就是现在的建材店。

”清同治年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受聘于端王(载漪)府传授太极拳,同时任旗营武术教师。

数年后,得杨露禅真传者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拳术各有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长于柔化。

王有林(1862——1940年),字茂斋,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大武官村人,是全佑之徒。

王茂斋于十九世纪末在北京的麻刀铺学徒,有幸从学于全佑。

他生性忠厚老实,用功最甚,在师兄弟中居长。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分解教学》合集,建议收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分解教学》合集,建议收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动作分解教学》合集,建议收藏!
第一式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第五式
第六式
第七式第八式
第九式
第十式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
第十三式第十四式
第十五式
第十六式第十七式
第十八式
第十九式第二十式
第二十一式
第二十二式第二十三式
第二十四式
第二十五式第二十六式
第二十七式
第二十八式第二十九式
第三十式
第三十一式第三十二式
第三十三式
第三十四式第三十五式
第三十六式
第三十七式第三十八式
第三十九式
第四十式第四十一式
第四十二式
第四十三式第四十四式
第四十五式
第四十六式第四十七式
第四十八式
第四十九式第五十式
第五十一式
第五十二式第五十三式
第五十四式
第五十五式第五十六式
第五十七式
第五十八式第五十九式
第六十式
第六十一式第六十二式
第六十三式
第六十四式第六十五式
第六十六式
第六十七式第六十八式
第六十九式
第七十式第七十一式
第七十二式
第七十四式第七十三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斋老架太极拳[武术交流] 茂斋老架太极拳[复制链接].pcb{margin-right:0}.mito_cur{cursor:url(/source/plugin/bilicen_mito/template/scf.cur), default; width:214px !important;}.mito_div {margin:10px auto; text-align:center;}.mito_div a {font-size:12px;}.attach_nopermission a { color:#336699;}.attach_nopermission { background:url("./source/plugin/bilicen_mito/template/attach_nopermission_ bg.png") no-repeat scroll 100% 0 #FFFFEE; border: 1px dashed #AAAA92; margin: 10px 0; width: 600px;}.attach_nopermission div { background:url("./source/plugin/bilicen_mito/template/attach_nopermission. png") no-repeat scroll 15px 15px transparent; border: 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20px 0 20px 70px;}.attach_nopermission:hover div { border-color: #DADAB1;}.attach_nopermission {width:98%; margin-bottom:15px;}.attach_nopermission h3 strong { color: #8CA226;font-size:15px; display:block;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0px;}太极拳大道之源发端于上古,传于道门之内,宗老子,崇“张三丰”。

自陈氏第十四世陈家沟的陈长兴把拳传于河北永年的杨禄禅,使太极拳从封闭的陈家沟传出来,促使中国近代太极拳自杨氏架的传播而繁盛起来。

在杨禄禅首传的弟子中有这样三人,分别是全佑、万春、凌山,但鉴于封建等级制度,由于三人出身低微,便奉禄禅之命拜班侯为师,拳艺仍由杨禄禅传授,时称三人得杨禄禅的筋骨皮。

全佑(1834~1902年),满族,任王府护卫。

全佑公的拳架宗法杨氏祖架,全佑公将杨氏太极拳传统架与练法传给了儿子艾绅(后取汉姓吴,名鉴泉)和徒弟王茂斋、郭松亭等人。

王茂斋(字有林,1862~1940年),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少年时在北京学徒,生性忠诚仗义,勤奋好学,功力扎实稳固。

全佑公逝世后,王茂斋极力维护吴氏一门在武林中的地位,为了弘扬师门,他与师弟吴鉴泉、郭松亭等人结合宋书铭所传宋氏太极功及宋谱理论,不断参研拳架与拳理,使所习太极拳形成了有别于杨氏架的极具特点的太极拳架。

由于全佑之子艾绅从了汉姓“吴”,武林同道便给吴鉴泉、王茂斋等全佑弟子练的拳械均冠以“吴氏”或“吴式”,时称吴氏太极拳。

由于此拳架演练中强调龟缩蛇伸,动静有序,先紧后松,大开大合,兼要窜蹦跳跃,发力发声,每动先动腰,长功夫快,技击性强,所以一时学者踊跃。

据吴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讲,1926年前后,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袁良,因系行武出身,所以有心想在武学上有所进步,便托请“北平体育讲习所”的许禹生先生寻找一位高水平的师父。

许禹生介绍了诸如“快手刘”刘恩绶在内的几位名师,但经过试手,袁良均感不如意。

后来拜访到王茂斋先生,两人见面搭手试功,举手间,袁良便被王茂斋先生发放到客厅沙发上,反复几次均遭失败。

袁良心悦诚服,执大礼拜王茂斋为师,此事很快在武林中传开。

消息传到了上海帮会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耳中,于是上海武术界就托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赴北平请王茂斋南下。

王晓籁通过北平市商会会长与王茂斋接洽,议定此事。

由于王茂斋重传统,守规矩,品行忠厚,一心要回报恩师,光大师门,借故称北平的砖瓦商店生意缠身不便南行,而举荐师弟吴鉴泉,并再三说明师弟吴鉴泉的武功在自己之上。

经上海方面的首肯,吴鉴泉得以南下教拳,时1928年。

吴鉴泉宗师的应邀南下教拳,既标志着“吴氏太极拳”的正式问世,也标志着吴氏太极拳南北两派的形成:以吴鉴泉为一支的吴氏南派架和以王茂斋为另一支的吴氏北派架,所以吴氏架(世称吴氏太极拳)素有“南吴北王”之称。

吴氏南北架在传承上以杨禄禅为宗师,奉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迄今桃李遍布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太极拳吴氏架组织机构,是除了太极拳杨氏架(世称杨氏太极拳)之外的传播范围广泛的太极拳拳架。

当时与吴鉴泉在南方教拳的太极拳名家还有杨澄甫宗师。

他们在教拳的过程中,出于容易教、容易学的教学需要,也为了应付王公贵卿及墨客们赶时髦,考虑到大多数人不愿意下苦功练拳的心理,将传统架的低矮下势、抻筋拔骨、用功出汗的练法,均改为松软轻动、不做开裆下势的贵族文人风格,门内称此练法为社会架、养生架。

至于传统的功架练法,只在少数门人弟子中秘练。

故吴氏北派架的教拳活动也同样受到了吴氏南派“社会架”教学方法的影响,这也是从对外有所统一的门户角度考虑。

王茂斋宗师传有弟子一百多人,其中较著名的弟子有王子英(子)、杨禹廷、张继之、彭仁轩、修丕勋、王历生、李子固、刘光斗、赵铁庵、郑和春、曹幼甫、王步曾、董焕堂、易仲贤、杨小华、李文杰、文朗清和吴季康等。

王茂斋的著名弟子杨禹廷先生在1961年著有《太极拳动作解说》一书,在书中的太极拳问答中曾这样写到:“早年练拳的方法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练拳只知拳架名称,老师教导时虽很耐心地一招一势教学,但学生只是照样子模仿姿势而已,苦无教材可循。

学生之间又因资质不同,领悟程度不一,日久无形中就改变了姿势,所以在当时虽然同期学拳,练出的样子就不一样,真可以说是'百人百样’。

学生当了老师再教学生,变化就更大了。

鉴于上述原因,当我正式教拳之后,为了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的人有所遵遁,经过自己在锻炼中和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体会,曾在1924年左右写出太极拳讲义的初稿。

当时主要是规定了基本步法,定出动作的起止路线,并将每个姿势划分若干动作,动作又分奇、偶数,以符合太极拳变转、虚实、开合的原理。

初稿写出后,经王茂斋先生仔细审阅之后,说:'写的很好,以后照这样教,容易教也容易学。

使学的人有了准绳。

’”(李秉慈、翁福麒编辑的《吴氏太极拳拳械述真》NO.408)即使是在王茂斋的大多数徒弟中,后来也因为教拳谋生的需要,而放弃了传统的练法与教法。

能够按部就班,始终不脱离传统规矩练法与教法的仅有刘光斗、修丕勋、王子英与郑和春等少数门人。

郑和春,1909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时,因体弱家贫,被父母舍到山东掖县固山道观(当地人称为庙),出家当了小道士。

当时山庙主持为于万东,另有胡万祥、张万秋、姜万年、刘万春等多名道士,每人都有小徒弟,郑和春的师父就是主持于万东。

郑和春被赐号为“宝山”。

当时道士们正课时念经礼拜做道场,课余时间便是种地打粮,练拳护卫。

主持于万东师父的罗汉拳,远近百里闻名,不过胡万祥师父却对罗汉拳不太感兴趣。

当时,在武林已名震京城的太极拳名家王茂斋就是掖县大五官村人,五官村离固山庙不过二十里地。

王茂斋由于学练的是道门绝学武功——太极拳,所以每逢回老家探亲,便到庙中与道士们讲经论道。

开始道士们并不知王茂斋已在北平做生意时向全佑公学到了太极拳,而且已成名家,后来被胡万祥等道士们知道了,便产生了学拳之意。

开始于万东不同意,但是经与王茂斋切磋后,方感到自己差距太大,而王茂斋的太极拳功夫高深莫测,非常奇妙,于万东也就同意庙内的道士们学练太极拳,但不许郑和春练,只让他伺候人。

因王茂斋只是逢年过节才从北京回来探亲,所以道士们只能是一点一点地学习,待王茂斋下一次回来省亲时才能进行检查、纠正,因此道士们学拳的进展很慢。

胡万祥是郑和春的师伯,郑和春又深得师伯的喜爱,所以胡万祥就私下里教郑和春学习太极拳,当时郑和春仅有七八岁大。

在郑和春十岁那年,王茂斋又来到庙上教道士们练拳,道士们正练拳之际,郑和春挑着水打旁边经过,王茂斋拉住郑和春说:“孩子,别人都在练拳,怎么没见你练呀!”郑和春十分害怕地看看师父于万东、师伯胡万祥,不知如何回答。

王茂斋接着又问:“孩子,你会不会练?”郑和春点点头。

王茂斋便和蔼地对郑和春说:“那你练给我看看。

”郑和春放下肩上水挑,把私下里学练的太极拳架一招一势地比划出来。

王茂斋看后感慨地说:“这么多人正正规规地学竟都不如你,你想学吗?”郑和春回答“想”。

师伯胡万祥趁机推了郑和春一把说:“还不跪下,磕头拜师。

”郑和春赶紧跪下磕头,从此成了王茂斋的入门弟子。

在后来的十几年中,王茂斋每年都去庙里指点郑和春,郑和春也常同师伯胡万祥到王茂斋的家中聆听教诲。

所以到了20世纪30年代,郑和春在山东掖县一带已无人能与之相敌。

郑和春在向王茂斋学艺的过程中,除了向王茂斋学艺,还学到了王茂斋所独具的淡泊人生、不争名利、不好张扬的道家风骨与品格。

王茂斋后传给郑和春《同门录》一册,以示郑和春为嫡传门内弟子。

20世纪30年代初,郑和春因为庙内师父师伯矛盾加重而无法平衡长辈间的关系,便走关东,靠出苦力谋生。

1936年,郑和春到大连,做了码头工人。

有一天,实在是累极了,便躲在货垛缝中歇了一会儿,不巧被工头看见,两工头抡起手中的镐把儿当头就打。

郑和春出手以太极拳采拿之法夺下工头手中的镐把儿,并制服了他们。

从此工头再不敢小看、欺负郑和春,工友们也觉得有了依靠。

而俩工头又觉得郑和春的功夫管用,便想讨好郑和春,以便能学两手。

俩工头经过多次的拜求,在大连寺儿沟码头工人的居住地——红房子租了几间房,替郑和春办起了武馆,这个武馆是大连市第一家太极拳武馆。

从此王茂斋传下的太极拳在大连地区撒下了种子,郑和春是把太极拳传到大连地区的第一人。

当时学拳的人不多,武馆办办停停,有时教拳的收入只够交房租的,糊口都成问题,后来的一百多个学生也都是断断续续地跟他在家里练。

郑和春虽然在大连的武术界很有名气,但真正了解他的人没几个,加上他出过家,长年剃个光头,名字里又有一个“和”字,所以人们背地里都称郑和春老师为“郑和尚”。

郑公早年出家,半生为生活奔波,四十多岁才成家。

在成家前,其亲侄郑玉庆从小就和他生活在一起。

因此,在郑和春所传的学生中,真正能继承其全艺的只有侄子郑玉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