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Vo . 0 NO 4 1 1 .
A u 2O1 g. 1
【 艺术 人类 学与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主持 人 : 方李 莉
后 现 代 主 义 背 景 下 的 西 方 艺 术人 类 学 述论
方 李 莉
( 国艺术研 究院 , 京 1 02 ) 中 北 0 0 9
[ 摘 要 ]许 多人 类 学 家认 识 到 , 术 史 能 够 为 人 类 学 家提 供 一 种 视 野 , 将 艺 术 品 视 为 观 看 的 物 化 方 式 , 且 在 艺 即 并
a t o l git t i b t a n r s a n hr po o s .I s a ou t ki g a t a ma e i lz d t ra ie wa i wi y of v e ng,a s wi g if r nt中 国艺 术 人 类 学 的研 究 和 国 际 艺 术 人 类 学 的研 究 有 着 许 多 共 同 的课 题 , 及 共 同 的 关 注 以 点 。都 是建立 在共 同的 人类 社 会 的 发展 背 景 下 的 ,
解, 为此 , 者 在 这 里 试 图通 过 介 绍 后 现 代 主 义 背 笔 景下 的西 方艺 术人 类 学 的最 新 研究 , 而推 动 中 国 从 艺术 人类 学研 究 向前发 展 。
一
如 后现 代主 义思潮 的涌 现 , 全球 经 济 一体 化 的发 展 趋 势等 , 同时也是 建 立在 当今 国 际人 类 学 和艺 术 学
i her s l i r o r nd d e ntt i ve y a ie t a sno hi o d t r ,pe l n t i ma l vo y t we ,a o s ' h nk e r d y l h tha t ng t o wih a t f op e S be v o nd s ca n e a to ve n hi g t o i a s ha i ra o ili t r c i n ha ot n o d t lo,bu ome oft l g n ic e fa t ts he e e a t cr l s o r
《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读书报告
其次 , 是 中西方 思 维方 式对 艺 术 的影 响存 在差 异 。西 方 人有
中西文 化 差异 以及 中 国当代 艺 术有 了更深 入 的理 解 ,对 现代 艺 术 与 自然 的关 系 的看 法也 不 同 。从 西方 的阿 尔塔 米 拉洞 窟和 拉斯 科 洞窟 等 史前 壁 画可 以看 出他们 认 为人 与 自然是 对 立 的 ,人 要 征服 自然 ,战胜 自然 ;中 国人 却恰 恰 相反 ,人 与 自然 自古 就有 “ 天人 西 方现 代 艺术 中 的科学 与理 性精 神
摸 索着 ,然而在 这个历程 中由于中西 方政 治、经济、文化诸 多方面的 着 与 生 俱来 的理 性 思维 , 并崇 尚科 学 与理 性主 义 , 自然而 然 的 , 差异 ,导致 了中国艺术 家学 习西方 时出现 盲 目性 。这种盲 目扰乱 了中 艺术 家 们用 他们 的理性 视 角来 审视 自己 的艺术 。这种 理性 使 得艺
究 并 曾留学 过 西方 ,出版 了许 多关 于西 方 艺术 的 著作 ,这 些 经历
最 后 ,是 中西 方 传 统 文 化 对 艺 术 的影 响 存 在 差 异 。 这 里 讲
加深 了其对 西 方 艺术 尤其 是 当代 艺 术 的认 识 。在 书 中他从 艺 术 的 的文 化 涉 及 到 传 统 艺 术 价 值 ,书 中 作 者用 了 “ 天 哪 !” “ 上 帝 天 堂—— 巴黎 谈起 ,一 直谈 到 中 国艺术 家 学 习西 方艺 术 的种 种经 啊 !”,这 两个 词 中前 者显 然 出于 中 国人之 口,表 示对 事 物产 生 历 ,再 深 入 剖析 中 国学 习西 方 的 种种 困惑 。 从 西 方 的现 代 艺 术 惊讶 时发 出的感 叹 ,后 者 则是 西方 人表 示惊 讶 的 习惯用 语 。简 单 之 父塞 尚、达 利 、杜 尚、毕 加 索等 说 到 中国 的林 风眠 、徐 悲鸿 、 习 西方 现代 艺术 的盲 目性 。读 完这 本 书, 笔 者对 整个 现 代 艺术 , 有 了新 的认 识 ,那 么笔 者就 针对 以下几个 观 点来 具体 展 开论述 。
后现代主义与艺术的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艺术的理论随着现代主义时代的结束,后现代主义成为新的思考方式和哲学思想。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写作风格,它反对以过往的哲学和社会实践为标准,将其描述为显然无用或不适用于当代的混乱状态。
后现代主义把重点放在客观实在与主观经验中的哲学问题与文化变迁中。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后现代主义的领域中也必须理解和创造。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后现代主义批评现代主义使用各种方式抹杀人性和固执地将经验管只在理性之下。
它宣扬着来自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不完善,标志着一种对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巨大的特点是,它依赖于文化背景的书写与解释,而不是从理性主义逻辑的角度看待现实。
后现代主义带来的艺术变化后现代主义对艺术和审美的影响已经扎根在整个文化中,从建筑到绘画,从电影到诗歌,从音乐到文学,无一不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当代艺术家试图在其作品中融合不同的风格和传统的技巧,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社会和政治相关的议题。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常常不遵循固定的规律与框架,试图通过其对艺术形式的自由变化来表达自己关于世界观的想法。
后现代主义冲击传统艺术后现代主义向传统的艺术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表达挑战,提出了一种富有讽刺意味的艺术观点,颠覆和批判了很多定型的艺术观念、艺术方向和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波普艺术家逊尼·兰登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组画中,将颓废的文化和日常生活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他们使用了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图像,如漫画和电影图像,以及大规模高亮度的图案,以展示大众文化的现实和虚幻性质以及社会生活的日常与强制性的关系。
总结后现代主义是拒斥近代以来对理性和形式的独立重视的一种文化历程。
在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者通常将自己当做“文化学家”,他们在失败中观察并反思当代文化的状况。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非常深刻和具有反应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固定的表达形式和传统形式的束缚,让艺术更加自由、灵活和多样化。
后人类主义与艺术的理论
后人类主义与艺术的理论后人类主义是一种哲学概念,它将现代技术、科学、哲学等前沿领域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对人类认知和存在本质的重新思考。
艺术,作为人类对这种挑战和机遇的反应之一,也在不断地与后人类主义理论相互引发着创新与变革。
后人类主义的发展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人类不断进步的表现,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自然与人文的全新视角,发掘了更宏伟的共同事业。
后人类主义之所以具有这种超人类特性,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的建构基于人类智慧和技术发展的全局汽车视图,以此打破人与自然界、机器之间所产生的界限。
艺术创作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相应的互动和发展。
后人类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对人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许多艺术家将科技与艺术进行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创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数字艺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绘图技术来表现艺术的形式,它的创作几乎完全依赖于现代科技。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为复杂精妙、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
除了数字艺术之外,后人类主义还为许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创新方向。
例如,生物艺术,是将现代生物科技与艺术进行结合,探索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领域的界限,形成了一门新的跨学科领域。
在这种结合中,身体的改变和扩张成为了新的艺术形式。
生物艺术家通过探索自身身体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等关系,进一步开拓了艺术的创新空间。
除此之外,后人类主义还为艺术提供了温床,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艺术,运用不同的方法创作不同的作品。
“后人类”不仅强调了技术的使用,更关注技术和人类的共存,是一种促进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相融合的探索。
后人类主义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创作形式上,更体现在思想深度的探索上。
例如,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之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们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人类本身内心深处的表达上,这种探究方式是传统艺术难以达到的高度。
总体而言,后人类主义对艺术的影响,是一种人与技术共识下的体验、实现和投入。
论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后现代主义是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出现的社会文化思潮,也是一种学术思潮。
它起源于人文科学,却对整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都发生着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影响。
准确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对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冲击与挑战,无论是对于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走向,还是加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于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
通常认为,现代化是自15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以至全世界的一场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运动,是一个把人类社会由愚昧引向科学,由非理性引向理性,由神性回归人性,由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工业生产,由产品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农村乡镇转向大都市,由贫困走向繁荣,由野蛮转向文明,由专制转向民主,由独裁转向自由,由人治转向法制,由暴力转向解放等的历史性过程。
现代化被认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力量,是现代社会一切文明进步和成果之本、之源、之根。
与之相应,“现代性是作为一种许诺把人类从愚昧和非理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进步力量而进入历史的”(注:[美]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年版,第4页。
),与现代化所取得的极为巨大的成就相伴随的是与之同样巨大的社会问题,世界现代化所造就的现代人类面对着现代化的巨大挑战:世界大战,核武竞赛,种族冲突,经济危机,贫富分化,暴力犯罪,毒品泛滥,卖淫嫖娼,信仰迷失,邪教泛起,道德失范,个性压抑,等等。
这一切使人们对于进步的观念和对未来的任何信念都发生了怀疑,甚至从根本上受到动摇。
应该说,正是对于这诸多现代文明中复杂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后现代主义发生于欧洲大陆,以德国和法国为自己的摇篮。
尼采、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可以看作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艺术史纵览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与概念艺术
艺术史纵览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与概念艺术艺术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表达。
本文将带您回顾一下艺术史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以及概念艺术,希望能为您带来一次充满思考和启发的旅程。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是20世纪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对传统艺术的颠覆,提出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
与现代主义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完美性不同,后现代主义将目光聚焦于对社会、文化和政治议题的关注,并试图通过艺术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思考。
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和碎片化。
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体验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艺术规范和界限,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进行混合和交叉,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
例如,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通过将大众文化符号与艺术结合,创造出了著名的波普艺术,将一切都变得普通而独特。
此外,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也强调对过去艺术传统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
艺术家们开始引用传统艺术的符号、图像和技巧,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这种对传统的回应和重构,让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例如,巴比特洛马奥的作品《吉塔的诞生》通过对达·芬奇绘画的回应,呈现了对宗教、科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也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现象,跨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开展了跨文化的创作和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使得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各种文化语境相互交融,形成新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二、概念艺术概念艺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强调艺术的观念性和概念性,将思想和概念置于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概念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对形式和材料的依赖,将艺术的重心转向了观念和思想的表达。
概念艺术的核心理念是“概念即艺术”,即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表达不仅仅依赖于其形式和外观,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艺术家的思考和观念。
论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绘画艺术——以马奈与萨利为例
论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绘画艺术—-以马奈与萨利为例潘云谩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西方艺术发展历时悠久,每一时段的艺术风格形式都有其基本特征。
本文以艺术的创新、变革使得艺术生命得以延续为切入点,着重介绍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并分别以马奈和达•萨利为 例,探讨艺术的革新突破才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和前景。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革新后现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 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30-02从原始艺术到如今的后现代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 有三大艺术类型不断地衍进:一为中世纪以前的摹仿的 艺术,二为文艺复兴到印象派的再现的艺术,三为现代艺 术到后现代艺术的表现的艺术。
艺术类型更替演变的本 质根源在于社会科技水平推进和人类文化意识观念的变 化,正是在这样不断进步的思想文化下,一代人造就一代 艺术形式,从而带动了新一代的艺术从中脱颖而出,因此 在特定的环境时代下整个艺术话语有了新的转变与定 位。
纵观整个艺术发展历程,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世界 与自我否定中革新突破,这就赋予了艺术家不复制不模 仿不窃取,求新求变的历史性责任。
西方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进人蒸汽时代,现代艺术 也由此成为工业文明的产物。
以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为首 的现代艺术率先揭开新的绘画时代并引导出一场视觉革 命。
谈及印象派不得不提画家马奈,马奈以一种新的绘画 表现技巧与新的艺术观念改变模式的形象出现,他使印 象主义成为可能。
欧洲传统绘画大多都是以写实为主,为 宗教及上层阶级服务,是一种单一的视觉艺术,目的是再 现现实世界或满足精神需要的虚幻世界。
据此可以追溯 到原始的洞穴壁画,到古希腊罗马艺术时期,艺术形式也 由“程式化”转向写实。
19世纪上半叶以前,绘画风格流 派也在不停的转变,但总未能脱离“写实”的束缚,直到印象派的出现,印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彻底决裂。
众所周知,马奈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第一人,他的作品体现了光学、 色彩的规律,对色彩新技法的探索以及相对纯粹的色彩运 用,使用以往绘画中从未出现过的光照和亮度的形式等, 并有意拋开焦点透视的构图法而采用不同视角的散点透 视。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后现代主义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后现代主义180.后现代主义是什么?(1)发展脉络:①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
②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
现代主义经历了在西方近半个世纪的激荡之后,对西方文化氛围和思维逻辑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③但30年代之后,由于内部诸多流派松散组合产生的离心力以及自我困境难以摆脱加速了现代主义运动的解体。
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发生发展起来,一出现立即对现代主义造成不同寻常的逆转和撕裂,引起了哲人们的严重关注。
④后现代主义虽然表面上从现代主义之中分离出来与之对立,但实质上也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抗争,是对西方焦虑、无言的痛苦的畸形表达。
(2)当代重要后现代理论家都对后现代主义有自己的界定:①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因此后现代主义产生于60年代。
②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战以后,是一股反现代性的思潮,必须加以抵抗。
③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无叙事”的怀疑和否定,所以他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看做是60年代中期的事情。
④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表征,标志着对现代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兴起时间应该是50年代,与消费的资本主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⑤斯潘诺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复制”,注重偶然性和历史呈现性的机遇,兴起时间应该追溯到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⑥伯顿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有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所摒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这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⑦由此可知,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工业社会(或叫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等)的产物,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之中,并在二战之后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带来了对传统的颠覆和挑战,重视视觉冲击和观念的表达。
与传统的艺术风格相比,后现代主义艺术展现了更多样化的形式和观念,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一、视觉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视觉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艺术家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以呈现出独特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波尔·克利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绘画和雕塑。
他的独特风格和使用不同材料的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二、观念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注重表达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反映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安迪·沃霍尔是一个以观念为主导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档案箱》以其无人性的复制来批判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这个作品引起了观众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思考。
三、文化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将文化多样性视为重要的艺术资源。
艺术家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他们追求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以表达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例如,玛格丽特·霍兹在她的作品中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既有传统的中国装饰,也有前卫的西方艺术。
她的作品传达了文化的交织和多元性。
四、媒介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局限于特定的媒介。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表达观点的媒介。
这种多样性使得艺术作品更具创造性和表现力。
例如,乔治丽达·阿尔瓦雷斯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
她的作品传达了对身体和时间的观察与表现。
五、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也可以通过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引言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是20世纪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潮流,它挑战了现代主义的传统观念和方法,追求艺术的多样性、多元化和自由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和特点,并探讨几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与特点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其主要思想是反对现代主义的集中、统一和理性的观念,提倡多样性、碎片化和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身份与文化的认同、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等。
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和进步的理性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把注意力转向主观体验、情感和个人意义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倾向于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穿插使用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推崇多语言和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
另一个特点是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艺术鼓励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和拆解,将碎片化的片段重新组合成意义深刻的艺术作品。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分裂和混乱。
最后一个特点是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跳脱了传统艺术的约束和规范,鼓励个体表达自我,探索自由的艺术创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关注的是情感、感官和个人意义的表达,而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美学。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流派后现代主义艺术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在理念、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1. 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对形式、色彩和构图的自由解构为特点。
作为对传统印象派的回应,后印象派艺术家在作品中追求个人情感和主观的表达。
2. 符号主义符号主义流派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以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符号主义艺术家运用各种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审视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考与反思论文(共3篇)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考与反思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反叛与反思:后现代主义艺术对艺术及其历史的思考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概念,也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巨大冲击,其反叛性和颠覆性招来众多的口诛笔伐。
事实上,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并非只有“弑父”的可怕面孔,它的反叛行为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以及对艺术的概念及其历史的深刻思考。
一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科斯洛夫斯基将其总结为三种主要思潮:“(1)晚期现代论或转型前卫派;(2)作为思维取向与思维风格的无政府主义的后现代理论;(3)在建筑学中作为后现代古典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在哲学中的后现代本质主义,或者说对自然权力理论与自由主义所作出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合题”。
后现代主义理论颠覆了理性主义权威,解构了中心和边缘及所指和能指的对立,主张多元主义和自由主义,它必然容忍并欢迎矛盾性和复杂性的存在,因此它便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在科氏的三种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解构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与后现代的本质主义同时并存,古典的与后现代的杂糅相处。
这说明后现代主义并非毫无选择地解构本质性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它不过是对形而上学的权威性予以质疑,或者说,它是现代主义的延续,是后现代的现代主义。
汤因比认为,后现代并不等于后现代性。
这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强调是一致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还没有完全成熟,后现代是现代性的继续,是现代的一部分,它所从事的是现代主义未竟的事业。
理性自身是无辜的,它只是被人类错误地利用。
我们所应反对的是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反对所有的形而上学。
用德里达的话说,我们反对的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它将自己视为事物的第一原因和根据,成为压制、权力、权威的制造者。
在他看来,西方的形而上学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基础主义,即认为有一种固定的意义秩序,思想、真理、理性、逻辑或词作为基础都是自身存在,或者说始终在场,……对于这种形而上学来说,只有存在、在场才是根本重要的,非存在和缺席是没有意义的”。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作者:杨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5期杨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已经从最初狭小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中来,为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现代人不再像传统的艺术家那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而开始倾向于为生活而艺术,完全摆脱了从前那种自命清高、与世隔绝的状态,开始向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艺术人类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处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
人类社会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后现代主义反艺术、反传统的发展背景下,艺术学开始逐渐走下神坛,向着哲学、人类学方向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融合,艺术人类学由此产生。
本文将讨论的是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发展。
一、后现代主义下西方人类学的发展艺术在人类文化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在艺术发展的初期,人们并没有对讨论艺术著作较为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当今的艺术学与人类学研究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开始走出初期封闭的环境,而开始与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联系。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来对艺术进行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勃然而兴。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开始对艺术进行关注与分析,许多学者将人类学仪式表演中的各种符号与社会权力体系的再造联系在一起,将文化的表演符号用作社会变革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人类的表演活动作为权威演讲的变形,具有声明和行使权力的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英国的人类学家也提出了生活作为一种意图和表演,能够对世界产生相应的影响。
这些含义各不相同的语言、肢体或音乐、绘画符号等能够对社会中的一些具有强制性的独立于个体之外的概念图示。
后现代主义 艺术学概论
后现代主义艺术学概论
后现代艺术由视觉、感性的审美意识进入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考,或者用他们中间某些人用的术语来说,由“艺术”到“非艺术化”的转变,很自然地会让我们联想起黑格尔关于艺术让位于哲学的观点。
实际上,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波伊斯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之一。
他全面地反省历史,批判当下并向往未来。
波伊斯是一位言行并重的思想型艺术家,因为其作品构成的特殊性,他的多数作品无法以实物的形式进行保留。
尽管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其后现代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某些一般的特征或趋势。
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
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
图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
我们可以在威尔什(W.Welsch)和鲍德里亚(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
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
阿多诺(T.Adonor)和利奥塔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论知识点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论知识点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其理论基础和特点与现代主义艺术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等方面,来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论知识点。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颠覆与批判上。
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表达,摒弃了现代主义艺术的理性主义和规范性,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观念上的多义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常常以碎片化、混杂性、不确定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为基础,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混合性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和规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背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与二战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二战后,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动荡,人们对现代理性主义和科技进步的信仰开始动摇。
同时,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兴起也使得各种文化形态和艺术风格相互碰撞和融合,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拼贴艺术等。
装置艺术通过在特定空间中创造具有观念性的物体或环境,使观众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行为艺术则强调艺术家的身体行动和现场互动,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
拼贴艺术则通过将不同材料和媒介进行拼贴和组合,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平面性,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四、后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后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批判。
传统艺术追求真实、美和价值的表达,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强调观念、多义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拒绝了艺术的单一性和普遍性,鼓励观众自由解读和参与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和重构,使观众对艺术的定义和理解产生了新的思考。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形式的颠覆与批判,它以多元性、复杂性和多义性为特点,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混合性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和规范。
西方艺术史: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概论【146】
西方艺术史: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概论【146】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如果说,波普艺术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那么,观念艺术就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征兆。
当然,更应该看到,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是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并不能截然分开。
所谓观念艺术,亦称概念艺术,是一种主要强调思想、观念的艺术。
在西方,观念艺术还有别的名称,如理想或思想艺术、思考艺术、形而上艺术、实体以外的艺术,还因为这种艺术特别强调行为和事物的过程与状态,又常常被称作状态艺术。
关于观念艺术的兴起过程,美国的H·H·阿纳森、英国的N·斯坦戈斯、罗伯塔·史密斯等学者都作了分析。
我国学者也作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认为波普艺术是观念艺术较近的源头。
50年代波普艺术的兴起,标志着达达思潮在新形势下的复述与发展。
新达达、新写实主义,在试图把艺术生活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观念的作用。
不论波普、新达达或新写实主义,它们在本质上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审美价值的根本性探讨,要弄清艺术和实在究竟是何种关系。
美国理论家哈罗德·罗森堡以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观念艺术。
罗森堡对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行动绘画有独特的解释,认为这种绘画已经不是某种物体的画像,而是物体本身;它们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本身就是自然,同时画家的创作过程被看作是真正的现实。
罗森堡敏锐地发现,50年代之后,现代派传统的形与色的追求已和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不相一致。
因为在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知识爆炸的局面。
在政治、道德、文艺各个领域,各种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地出现,形与色的现代派绘画,已很难包容当代人复杂的精神生活。
当代艺术正在朝着超越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融为一体。
因而,后现代主义必然取代现代主义。
走出形与色的框架,艺术向何处发展?罗森堡认为,必须以恢复人的创造性的生命力为契机,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是指一种探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行为多变性的哲学和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不同于传统人类学,它不依靠科学理性和高度抽象的概念来探究人类文化和行为,而是以主观性、相对主义和语言哲学为基础,强调个体经验和文化语境在理解和解释其他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观点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变异性,并将它们视为文化相对主义的结果。
这种相对主义的理念认为,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人类的生活经验也会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其他文化时,观察者必须先了解特定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去理解和解释不同的文化行为和信仰的含义和价值。
参与性观察强调了通过对文化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了解不同的文化,并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进入其他文化中经历和参与生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中的行为和信仰。
口述历史则是一种回顾性的方法,通过访问和访谈文化儿时 e某periences 的人们,了解世界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并从中得到个体和集体记忆的视角。
反思性实践,则是一种通过反思和反省个人在参与文化实践中的立场、想法和动机来探索文化实践和文化变革的方法。
女性主义理论是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性别和权力的关系,通过女性经验和视角来探究女性在文化中遭受的压迫和歧视,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是一种以主观性、相对主义和语言哲学为基础的哲学和方法论。
其主张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并认为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方法包括参与性观察、口述历史、反思性实践和女性主义理论等,旨在强调个体经验和文化语境在理解和解释其他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从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从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摘要:本文从汉斯·贝尔廷对西方传统艺术史的结构入手,思考艺术理论是否也应该在单一向度上的艺术史消解之后,对自己本身是否也存在一种既定的言说模式展开反思。
当今中国艺术存在“实践活跃”而“理论滞后”的情况,对始终掌握大部分话语权的西方艺术学界来说,自现代主义开启以来,对艺术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而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艺术学不能不对研究的视野有新的考量。
关键词:汉斯·贝尔廷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学在二零一一年四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年会中,经投票一致通过了将艺术学独立成为一个门类——艺术学门类的决定。
所以现在的艺术学研究在区分了门类艺术、一般艺术和众多的学科边缘交叉艺术之后,对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又有了新一步的扩大,这使得对真正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呼唤更为强烈。
一、艺术的共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不论是自下而上的归纳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把握,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的是各个学科的支持与佐证。
自王国维《古史新证》中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使得为之。
”在这里的纸上材料指的就是从古至今,将前人后世的智慧付诸纸上的纸本文献,而地下新材料更不单单局限于纸本或者金石文,它所指的恰恰是现今文物发掘所能涉及到得一切,能够为存世纸本佐证的一切。
对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普遍的观点是对艺术的共性的研究,张道一先生指出:“对于艺术的实践强调个性,而对于艺术的理论强调共性,是一般艺术家最捉摸不透的地方。
关键在于,这“共性”究竟是什么?”②各科各类的技艺技巧不同,但它们的“理”是想通的。
所以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就要求我们能找出各种艺术中共性的东西,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我国的艺术理论鲜有能够对整个世界艺术界起到撼动的著述,这种艺术实践超前,而艺术理论却滞后的现象,在中国地现在非常普遍。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成为了艺术界的当红词汇。
后现代主义没有一种特定哲学或美学理论标准,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审美态度。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材料、技术和样式,以反映他们对混沌和不稳定的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
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文明,把追求精确、简单、自然的理念作为设计和艺术的基础。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中,人们认为这种单纯的优越性在今天已经失去意义,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观念失效了。
后现代主义的主张是关注多样性、复杂性和可能性,而不是一致性和确定性。
这种多样性在艺术领域也有体现,表现在材料、技术、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更多选择。
“跨越界限”-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使用多个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倾向于从多种文化和历史中获取材料和灵感。
他们尝试消除艺术、文化和社会界限,表现多元性世界中的交织和重构,让艺术走上了一条令人难以预测和承受的道路。
在后现代主义中,艺术家追求真实性和身份感受,认为历史和文化的碎片、媒体和图像在当今世界的全球性和网状化中已成为基本的创作材料。
艺术家借助混合媒介技术和资讯系统,挑战了许多艺术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政治。
艺术家们致力于用不同的视觉语言和图像、以及新现代和传统或原始、高端和低端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他们的艺术观点。
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颠覆现代主义通常被认为是对美学和艺术传统的纯洁化和重新定位。
它通过批判来自上古时代的想法、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理念,从而确定了艺术和文化的新意义和价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化关注之间的现实界限和真实感受。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认为,“现实是个复杂的悬浮物,而不是被简单的规则所贯穿。
”在艺术实践中,后现代主义挑战了传统之物(即“帝国基础”)的观念,它同样挑战了基于怀疑或批判的理念的批判。
它引入了文化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这些混乱源于当代社会的全球性进程和一系列关于性别、种族、道德和政治效果的冲突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作者:————————————————————————————————日期: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旅游管理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杨莎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已经从最初狭小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中来,为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现代人不再像传统的艺术家那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而开始倾向于为生活而艺术,完全摆脱了从前那种自命清高、与世隔绝的状态,开始向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艺术人类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处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
人类社会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后现代主义反艺术、反传统的发展背景下,艺术学开始逐渐走下神坛,向着哲学、人类学方向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融合,艺术人类学由此产生。
本文将讨论的是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发展。
一、后现代主义下西方人类学的发展
艺术在人类文化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在艺术发展的初期,人们并没有对讨论艺术著作较为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当今的艺术学与人类学研究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开始走出初期封闭的环境,而开始与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联系。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来对艺术进行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勃然而兴。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开始对艺术进行关注与分析,许多学者将人类学仪式表演中
的各种符号与社会权力体系的再造联系在一起,将文化的表演符号用作社会变革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人类的表演活动作为权威演讲的变形,具有声明和行使权力的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英国的人类学家也提出了生活作为一种意图和表演,能够对世界产生相应的影响。
这些含义各不相同的语言、肢体或音乐、绘画符号等能够对社会中的一些具有强制性的独立于个体之外的概念图示。
而这,正引起了艺术人类学的关注和研究。
人类学家都比较倾向于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社会现状与文化作品的原样复制,而是具有其他结构性意义的。
并且,艺术可以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而使历史学家能够从艺术作品中看出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文化面貌。
二、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
通过对西方欧美国家出版的艺术人类学著作进行适当的梳理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发现,越在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早期,有关艺术人类学的代表性著作就越少。
西方第一本艺术人类学著作是1896年由著名艺术人类学家格罗塞所著的《艺术人类学》,接着出版的是在1927年由博厄斯所著的《原始艺术》等,艺术人类学的作品出版总量十分有限,发展程度较浅。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取得了更加繁荣的发展。
后现代的许多理论家,都开始反对人们用传统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规范某一种事物。
由于后现代注意这种反传统、反本质的观念,因此不对艺术的本质进行考虑,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使得传统的艺术开始走下神坛,走进人们的生活。
因此,西方艺术人类学的专门性著作开始多了起来,西方艺术人来学的发展也吸
引了越来越的学者对其的发展进行关注。
那时西方欧美国家出版发行的主要艺术人类学作品有:伊夫琳?佩恩?哈切尔所著的《作文文化的艺术:艺术人类学导论》、1992年由杰里米?科特和安东尼?谢尔顿主编的著作《人类学、艺术和美学》、1996年由威尔弗雷德?范达姆所编著的《语境中的美:转向一种美学人类学的方法》等诸多在西方艺术人类学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作品。
而这些作品的不断出版与发行流传,又从另一方面不断促进了西方艺术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学者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的广泛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
现在已经出版的艺术人类学作品有的侧重于对中小型社会的艺术研究,如罗伯特?莱顿所著的《艺术人类学》,这是莱顿教授在编写伦敦大学人学系教案时完成的。
书中主要以史前与现代的原始部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原始人的图腾和生殖崇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提出了跨文化的审美赏析问题。
有的致力于对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如由阿尔弗雷德?盖尔所著的《艺术与艺术的能动性——一个人类学的理论》;还有的侧重于对土著文化的被商品化与艺术化,如由克里斯托弗B?斯坦纳所编写的艺术人类学作品《贸易的艺术:非洲艺术市场中的价值创造和可信度》,这部书对非洲艺术市场的商品类别、劳动分工、流通过程与商品的进出口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向人们生动的展现了非洲的资本通过艺术品的流通实现渗透的过程。
结束语:
后现代主义反艺术、反一切固有理念的理论促使了艺术人类学的产生,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从此不再是被少数人珍藏和欣赏的高贵之花,而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与生活,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