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
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进行管理和处置的一套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和执行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科学、合理的处理,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
以下是一个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的模板,供参考:一、概述为了规范企业内不良品的处理,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工序中产生的不良品。
不良品指未完成或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并且无法修复或重工的产品。
二、不良品的判定与记录1.不良品的判定由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检验和鉴定。
2.质量部门将判定为不良品的产品填写不良品评审报告,包括不良品数量、型号、批号、不良原因等信息,交由生产部门备案。
三、不良品的分类1.不良品根据性质和程度分为三类:严重不良品、中等不良品、轻微不良品。
2.严重不良品:对产品功能、质量及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良品。
3.中等不良品:对产品功能、质量及安全产生一般影响的不良品。
4.轻微不良品:对产品功能、质量及安全产生较小影响的不良品。
四、不良品的处理程序1.不良品评审会议: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由生产部门组织。
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参与。
会议审议不良品评审报告,确定不良品处理方案。
2.处理方案的选择:(1)严重不良品:直接报废,不得流入市场。
(2)中等不良品:经过重工或修复后,重新检验合格,方可流入市场。
(3)轻微不良品:视情况确定,可以进行修复或重新打包,确保产品不良部分的影响最小化。
3.不良品的处理流程:(1)判定不良品;(2)编制不良品处理方案;(3)将不良品送往指定的处置区域;(4)根据不良品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5)处理完成后,填写处理记录,交由质量部门备案。
五、不良品报废管理制度的执行1.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处置不良品,不得私自处理或销毁不良品。
2.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不良品的处理情况,并定期进行复核。
3.发现不良品处理不当的,将依照企业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不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不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不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合格产品进行管理和处理的一套规定和步骤。
制度:
1.不良品管理责任分工:确定不良品管理的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不良品定义和分类:明确不良品的定义,并按照不同的不良原因和程度进行分类。
3.不良品管理目标:设定合理的不良品管理目标,如减少不良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等。
4.不良品管控流程:建立不良品管控的流程和程序,包括不良品的发现、报告、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5.不良品处理方法:确定不同类别的不良品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法,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6.不良品档案管理:建立不良品档案管理系统,包括不良品报告、处理记录、原因分析报告等。
流程:
1.不良品发现:生产过程中或产品检验中发现不良品,及时记
录和报告。
2.不良品报告:负责不良品管理的责任人收到不良品报告后,进行初步审核与登记,并通知相关部门。
3.不良品处理审核: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处理方法的审核,并指定责任人进行处理。
4.不良品处理:责任人按照处理方法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退货等。
5.不良品分析:责任人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对策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不良品管理评估:定期评估不良品管理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以上是不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实施可以根据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并有效管理不良品,保障用户利益,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生产环节和相关部门。
二、定义1.不良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显现质量问题,无法满足产品要求、无法出售或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
2.次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显现的质量不完善但可以修复或改装,仍能够满足部分产品要求,并经过再加工实现质量标准的产品。
三、责任与义务1.生产部门负责人应确保生产过程中严格依照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并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2.品质部门负责人应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品,并提出改进看法。
3.各部门负责人应进行员工培训,加强质量意识和技能培养,提高产品质量。
4.销售部门负责人应确保出售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售后问题。
四、不良品管理流程1.不良品发现与报告•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应立刻停止生产,并将不良品标记出来,准确记录质量问题。
•员工将发现的不良品及记录填写在不良品报告表中,并报告给生产部门负责人和品质部门负责人。
2.不良品处理与记录•生产部门负责人和品质部门负责人对不良品进行初步检查,并推断是否属于不良品范围。
•假如确认为不良品,不良品应进行分类,标识严重程度,并进行编号记录。
•对于可以修复或改装的次品,应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订立具体修复或改装方案,确保实现质量要求。
•对于无法修复或改装的不良品,应进行深度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开仿佛情况再次发生。
3.不良品追溯与返工•品质部门负责人应进行不良品的追溯工作,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向生产部门提出改进看法和建议。
•对于次品的返工工作,相关部门应进行严格管理和记录,确保返工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不良品管控与报废•经过追溯和改进后,不良品发生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应严格管控生产流程,加强管理和培训。
(一篇就够)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完整版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不良品的处理流程,防止不良品的非预期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不良品的处理过程。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负责不良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
2. 生产部负责不良品的产生、记录、隔离和处置。
3. 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不良品的处理。
四、管理规定1. 不良品分类(1) 一般不良品:不影响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寿命,但可能影响产品美观或性能的不良品。
(2) 严重不良品:影响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寿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经济损失的不良品。
2. 不良品标识和隔离(1) 生产部应对不良品进行明显的标识,如红色标签、不合格印章等,以防止不良品的非预期使用。
(2) 生产部应将不良品隔离存放,防止与其他合格产品混淆。
3. 不良品处理流程(1) 一般不良品:a. 生产部对一般不良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b. 生产部对一般不良品进行返工、修理或更换零部件等处理,使其达到合格标准。
c. 处理后的产品需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
(2) 严重不良品:a. 质量管理部对严重不良品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
b. 根据评估结果,生产部对严重不良品进行报废、返工或召回等处理。
c. 处理过程中,质量管理部应全程监督,确保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不良品处理记录(1) 生产部应对不良品的产生、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良品数量、型号、产生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
(2) 质量管理部应对不良品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持续改进1. 质量管理部应定期组织对不良品处理过程的回顾和分析,识别改进机会,优化处理流程。
2. 生产部应根据不良品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六、监督检查1. 质量管理部应对各部门的不良品处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不良品管理制度及
不良品管理制度及一、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生产的增加,不良品管理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不良品管理涉及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消费者权益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不良品管理制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目的不良品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内部不良品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品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生产工艺不合格、原料及配件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四、体系构建1. 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不良品管理工作。
2. 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不良品管理制度,明确不良品处理的流程和责任。
3. 监督检查:不定期对不良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处罚奖励:对于不良品管理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质量管理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五、流程规定1. 不良品鉴别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应立即进行鉴别,明确不良品的种类和原因。
2. 不良品登记对鉴别的不良品进行登记,并记录重要信息,如出现问题的环节、责任人员、处理情况等。
3. 不良品处置根据不良品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报废、返修、退货等处理方式。
4. 不良品追溯对不良品进行追溯,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整改和处理。
5. 不良品报告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不良品,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六、质量管理1. 强化质量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品。
3. 定期进行工艺检查,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避免不良品的发生。
4.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不良品情况,防止问题扩大和影响企业形象。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样本医疗器械凡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的,均属不合格商品。
公司严禁不合格商品购进和销售。
仓库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品库(区)与不合格库(区)应有明显标志,并建立专帐。
入库前验收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应暂存不合格品库(区),标挂红牌,由质管科填写医疗器械拒收报告单,及时发送有关部门处理;对假冒商品就地封存,同时上报上级监督管理部门。
对需销毁的不合格商品,由保管人员造表,经质管科负责人签字,报公司经理审批,并由质检、业务、财务负责人共同到场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购进调入退出商品的程序和要求。
一是退货商品依据主要是不执行合同,超期发货,多发货,价格变动等;二是入库验收发现质量、规格、包装等问题;三是其他原因需要退货;四是确定为退货商品必须分别存放进入退货库(区)并设明显标记;五是退货商品的____收到应作拒付处理。
属退货(退出或退回)按分工由业务、质管等部门具体经办,发争议的由公司经理决定,并认真管理好退货手续,以备查验。
质量查询、质量投诉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经营过程中,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备查。
在经营过程中已售出的医疗器械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医疗器械和做好记录。
销售记录应保存在产品售出后三年。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性质恶劣,影响很坏的,发生部门于六小时内报告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____小时内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
其余重大质量事故由发生部门于二日内报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三天内向药监局汇报。
发生质量事故,公司各有关部门应在总经理领导下,及时、慎重、从速处理。
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和部门,事故经过,以事故调____过为依据认真分析,确认事故原因,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整改预防措施,并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达到客户需求而制定并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不合格品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发货之后,经过验证和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客户需求或者产品设计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不合格品对企业生产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判定标准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划分为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2. 制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明确不合格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1. 设立不合格品发现的机制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2. 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登记表格,对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位置、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和处理措施1. 不合格品的处理分为报废、修复和重工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2. 确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流程,明确处理措施的要求和步骤。
(四)不合格品的追溯和分析1.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2.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和评估1. 建立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机制,定期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1.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编写和修改程序,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
(二)培训和教育员工1. 对参与不合格品判定和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2. 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的能力。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规范和有效处理不良品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或者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不良品的分类二、不良品处理流程1.不良品的登记和报告当发现不良品时,责任人员应立即登记相关信息并报告,包括:不良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原因等。
登记和报告应及时准确,以便及时进行后续处理。
2.不良品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不良品处理小组,对不良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不良品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不良品的分类和评估根据不良品的种类、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不良品的处理方案制定和执行根据不良品的分类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包括不良品的处理方式、责任人员、处理时间等内容。
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确保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不良品的监控和追踪对已经处理的不良品进行监控和追踪。
如果发现处理不当或者问题未解决,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不良品的记录和统计对不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形成相关报告。
定期对不良品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三、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的优势1.提高产品质量:及时处理不良品,可以避免不良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减少生产成本:通过对不良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客户满意度:对不良品的及时处理和有效解决,可以减少客户投诉和纠纷,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对不良品的处理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以上是关于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的简单介绍。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不良品仓库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品仓库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不良品的管理和控制流程,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不良品的识别、隔离、存储、处理和报告。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判定、分类和记录。
2. 生产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初步隔离和报告。
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存储和管理。
4. 维修部门负责不良品的维修和再利用。
四、不良品的识别与隔离1.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应立即进行标识,并隔离存放在指定区域。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隔离。
五、不良品的存储1. 不良品仓库应有明确的标识,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2. 不良品应按照类别进行分区存放,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不良品进行盘点,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六、不良品的处理1. 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包括返工、维修、报废等,具体方式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不良品的具体情况决定。
2. 返工或维修后的不良品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入库或流入下一生产环节。
3. 报废的不良品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七、不良品的报告1. 生产部门发现不良品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填写不良品报告。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汇总不良品数据,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记录与文档管理1. 所有不良品的相关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足够的时间以备查询。
2. 不良品的记录和文档应按照公司的文档管理规定进行存档。
九、培训与宣导1. 定期对员工进行不良品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不良品管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2. 通过宣传栏、会议等方式,不断宣导不良品管理的重要性。
十、监督与改进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不良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根据监督结果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良品管理制度。
十一、附则1.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相关制度同时废止。
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管理制度一、不良品控制原则:当检验中发现不良品后,质检部应以检验报告单通知各相关部门;一旦发现不良品,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标识; 做好不良品的记录,确定不良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设备、责任人等;由检验员会同技术人员对不良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以确定是否能让步接收或返工、报废或拒收,相关责任部门应严格按处理意见对不良品进行处理; 应将不良品与合格品隔离存放,防止在处理前的误用;根据处理意见,各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处理,检验员监督实施.二、包装材料不良品的控制: 包装材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检验室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三、不合格原料的控制: 原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 工程部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对于可以让步接收的,生产部要按检验处理意见对原料进行处理。
四、半成品不良品的控制: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生产部按不良品处理意见对半成品不良品进行处理,返工或报废;对于不能返工的不良品严禁包装出公司,返工后还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合格才能包装.五、成品不良品的控制: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按处理意见对可以返工的进行处理,对不能返工的作报废处理,并要查找原因,责任人;返工后的成品必须重新检验;不良品不准进入仓库,不准出厂。
不良品管理制度一、不良品的种类不良品包括:废品(不合格品),返修品和回用品三种。
1。
发现不良品后应由检验员按规定作好不合格品标记隔离存放,并开不良品报告通知单一式二份;一份交仓库做退货依据,一份由品质部留存。
2。
返修品处理返修品由检验员做规定返修标记,并开返修通知单一式二份:一份交责任车间、班组或责任者,一份由品质部留存。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
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1.2~1.5执行。
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
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
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
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
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并由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特采;特采之产品依公司规定进行特采标识,所有记录须按记录管理要求存档。
注:品质异常如属客供材料时,由质量反映给销售通知客户异常状况,销售须沟通客户并给出处理意见;按照客户回馈意见执行处理。
二.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质量检测、巡检过程中发现品质异常或生产作业员自主检查发现品质异常时,须立即告知该生产段班长作应急处理。
对不合格品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识别、区分、隔离,并标示明确。
质量或工艺设定检验、检测方法对异常隔离品作全检或测试,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质量部依控制计划、《EARMRB启动及执行流程管理程序》开立OCAP或EAR、MRB给责任单位进行分析改善,质量部负责确认品质异常改善成效。
品质异常应急处理停线时机:技术性文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参数设定失当,导致产品发生大批量,一致性之不良时;生产不良率偏高,紧急处理对策无效,生产不良率持续升高;非预期材料、资料误用导致产品不符合时。
(一篇就够)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范例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不良品处理的程序、责任、方法及相关记录,以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的处理。
三、职责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处置,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客户手中。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分析不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方案,协助质量管理部门解决不良品问题。
3.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生产岗位对不良品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
4.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原材料不良品,确保原材料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仓库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存储和处置,确保不良品不会对其他产品造成影响。
6.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不良品的成本和损失,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处理程序1.不良品判定: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产品标准和检验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验和判定,发现不良品及时标识并隔离。
2.不良品分析: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技术研发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方案。
3.不良品修复: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各生产岗位对不良品进行修复,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
对于无法修复的不良品,进行报废处理。
4.不良品反馈:质量管理部门将不良品信息反馈给供应商和生产厂家,协商解决方案,并要求供应商对原材料问题进行整改。
5.不良品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对不良品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建立不良品档案,以便对不良品进行分析和总结。
6.不良品统计:财务部门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和分析,核算不良品的成本和损失,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责任与奖惩1.对于未按照本制度执行而造成不良品问题的,相关责任部门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对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品问题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3.对于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品问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或安全事故发生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不良品维修管理制度
不良品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不良品维修管理工作,提高不良品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不良品维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不良品维修目标不良品维修管理旨在及时并有效地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并及时追溯、消除病因,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客户权益。
2. 不良品维修原则(1)及时性原则:对不良品的处理需及时、迅速,确保及时消除不良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严格性原则:对不良品的管理需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出现疏漏和违规操作。
(3)追溯性原则:对不良品的追溯需全程记录、可追溯,便于查找不良品原因和处理过程。
(4)质量优先原则:不良品维修需遵循质量第一、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良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客户满意。
(5)责任追究原则:对于不良品维修管理中出现的责任追究需依法依规进行追责,确保责任人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三章不良品维修管理的内容和流程1. 不良品管理内容(1)不良品登记:对发现的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并登记,并评估不良品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2)不良品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品进行分类、编码,以便统计和分析。
(3)不良品分析: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和深究,找出不良品的根本原因。
(4)不良品处理: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进行逐一处理,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
(5)不良品追溯:对已处理的不良品进行跟踪和追溯,及时消除病毒。
(6)不良品报告:对重大不良品事件进行报告并汇总分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 不良品管理流程不良品管理流程分为发现、登记、分类、分析、处理、追溯和报告六个环节,具体如下:(1)发现不良品: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2)登记不良品:质量管理部门接到不良品报告后,应及时登记不良品情况,并标记唯一编号。
(3)分类不良品:根据不良品性质和原因对不良品进行分类编码,并进行初步评估和标记重要程度。
(4)分析不良品:对不良品进行深入分析和原因追溯,并寻找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
不良品的管理制度
不良品的管理制度1. 不良品的定义和分类不良品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根据不良品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不良品分为以下几类:1.1 设计不良:产品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导致产品性能、功能不符合要求。
1.2 工艺不良:生产过程中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1.3 材料不良: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1.4 流程不良:流程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环节缺失等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2. 不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不良品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在不良品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责任倒查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迅速发现和处理不良品。
2.2 不良品管理流程:建立不良品管理的全流程控制制度,包括不良品发现、报告、处理、跟踪和分析,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3 不良品处理方式:确定不同类别的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包括报废、返工、退货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2.4 不良品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建立不良品原因分析的机制,深入挖掘不良品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不良品再次发生。
3. 不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不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不良品的发现、报告、处理、跟踪和分析,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3.1 不良品的发现:不良品的及时发现是不良品管理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良品检查点、设备自检、质量抽检等方式发现不良品,确保不良品不会流入下游环节或到达客户手中。
3.2 不良品的报告:不良品一旦发现,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质量部门、生产部门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
3.3 不良品的处理: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包括报废、返工、退货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三职责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3.2评审职责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3.3处置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3工作程序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四评审、记录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标识、隔离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4.3处置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品的环节和岗位。
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管理制度不良品管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具有良好的意义。
不良品管理的目的是在流程中,及时发现、纠正、防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
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加优越的地位。
一、不良品的定义和范围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因操作、设备、原材料等各种原因而产生的质量不合格的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
2. 二次品: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过程中或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有缺陷的产品或有缺陷的组件。
3. 残次品:指生产加工过程中或日常工作中因操作失误、机械故障、质管等原因所留下的有缺陷零部件或废品。
二、不良品的科学分类根据不良品产生的环节不同,可以将不良品分为如下3种类型:1. 原材料不良品:即在原材料进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品。
2. 半成品不良品:是指在半成品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设备、工艺、操作人员等原因所产生的不良品。
3. 成品不良品:是指在成品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质量管理、操作人员等原因所产生的不良品。
三、不良品管理的要点1. 管理手段:如品质检测、分析、跟踪、溯源等都是不良品管理工具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
2. 人员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员工对于不良品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3. 有效沟通: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解决问题和避免不良品的出现。
4. 存档备案:不良品的管理需要规范化,必须做到记录详细、发现问题及时,做好流程记录、维修报告、退货凭证等重要资料的存档备案。
5. 不良品处置: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如重新加工、销毁、退货等方式,以保证不良品不会对企业形象和顾客利益造成影响。
四、不良品管理的好处1. 缩短生产周期:通过严格的不良品管理,可以减少不良品的出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八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不合格品及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不合格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被识别和控制,避免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实际公司目标,特订此管理办法;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分类,进货、半成品、成品、交付和使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并且明确了处理方式的要求。
(一篇就够)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不良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不良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
三、职责划分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标识、隔离、评审和处置。
2. 生产部门:负责不良品的隔离和返工/返修。
3. 设计部门:负责协助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不良品的评审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 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来料不良品。
5.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不良品的入库、保管和出库。
四、不良品的标识和隔离1.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标识。
2. 标识应包括不良品的名称、型号、批次、数量、不良原因等信息。
3. 不良品应与合格品分开存放,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不良品与合格品混淆。
五、不良品的评审1. 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评审,确定不良品的性质和处置方式。
2. 评审应包括不良品的不良原因、影响范围、是否可返工/返修、是否可降级使用、是否报废等。
3. 评审结果应记录在不良品评审报告中,并由相关部门签字确认。
六、不良品的处置1. 返工/返修:对于可返工/返修的不良品,由生产部门按照评审结果进行返工/返修,并重新检验。
2. 降级使用:对于可降级使用的不良品,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标识,并按照评审结果进行降级使用。
3. 报废:对于无法返工/返修或无法降级使用的不良品,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在报废清单中。
4. 退货:对于来料不良品,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进行退货处理。
七、不良品的统计和分析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不良品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和趋势。
2. 统计和分析结果应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质量改进的依据。
八、培训和教育1. 各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不良品的识别、标识、隔离、评审、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不良品的处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不良品的处理管理工作。
不良品是指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国家标准、合同要求,不能满足产品设计及合同要求的产品。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责任,规范处理流程和程序,加强过程控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
第五条企业要严格质量控制,实行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的、全过程性。
第六条企业要建立质量奖惩制度,鼓励质量创新,推进质量提升,严格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守信用,守法经营。
第七条企业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八条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质量法律法规,做到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不良品处理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九条企业应当制定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责任人,制定不良品分类标准,确定不同不良品的处理方式。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档案,记录不良品相关信息,包括不良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出现位置、责任人、处理方式等。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的内审程序,对不良品处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内审。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追溯体系,对不良品的来源、去向进行追溯,以便进行及时处理和控制。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不良品事件,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召回措施。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评估机制,对不良品处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确定改进措施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不良品处理的具体程序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处理不良品的相关流程和程序,包括不良品的捕捉、确认、处理、处置等步骤。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分类标准,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良品控制原则
1当检验中发现不良品后,工程部应以检验报告单通知各相关部门2一旦发现不良品,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标识
3做好不良品的记录,确定不良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设备、责任人等
4由检验员会同技术人员对不良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以确定是否让步接收或返工、报废或拒收,相关责任部门应严格按处理意见对不良品行处理
5应将不良品与合格品隔离存放,防止在处理前的误用
6根据处理意见,各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处理,检验员监督实施二、包装材料不良品的控制
1包装材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2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
3检验室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
4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
三、不合格原料的控制
1原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2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
3工程部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
4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
对于可以让步接收的,生产部要按检验处理意见对原料进行处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