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合集下载

黄煌教授疑难病经方验案

黄煌教授疑难病经方验案

按:患者体形肥胖,初诊时其腹满拒按,有胃口吃不下,呃逆频频,则知此人肠腑必有积滞,因其舌绛,故可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12条有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伤寒论》第165条亦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可见只要见心下满痛或痞硬,无论大便秘结与否,甚至有时下利亦可使用,不过这还应考虑到患者体质,因本方多适用于那些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所谓“大黄体质”患者。此例患者体形肥胖,满腹胀痛而拒按,此为“心下满痛,当下之”,然下法也应中病即止,况且患者高龄,故暂予大柴胡汤(中量)三剂,以观其变。此人之泄泻兼有口干、脉滑数、舌红绛、苔薄黄等一派热象,盖此即为后世所谓“热结旁流”治当以“通因通用”。
一月后患者父亲打来电话反馈,诉效果很好,表示感谢。
按语:黄煌教授认为对本病的治疗,一般视患者热证轻重,首先宜清内热以控制感染而治标,感染控制后再作进一步治疗以调节免疫力并预防咯血以治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黄教授发现肤色较白、唇色鲜红的年轻女性,多为内热型体质,宜予清热,用黄连解毒汤有时去黄连加入 “疮家圣药”连翘。另一方面,黄教授根据小柴胡汤治疗艾滋病的报道,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小柴胡汤是“中医的干扰素”,是中医的免疫调节剂。前二诊所用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重在清内热而控制感染,三诊后因患者病情稳定,改用小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在于巩固疗效并预防咯血的发生。
患者三日后复诊,已无上次愁苦面容,而今面露微笑,欣喜不已,其女亦言老人少有如此欢快。患者自诉三剂药后,腹部胀痛明显减轻吃得香,睡得好,但仍然时有嗳气,兼有腹泻。腹按疼痛已不显,问及家庭情况,自言负担重,多操劳。予八味解郁汤加减,用药:半夏10g,川朴10g,茯苓12g,苏梗12g,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生姜三片,大枣20g,五剂,日三服。一周后电话随访,告愈。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解析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解析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解析
冯瑶婷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34)010
【摘要】黄煌,江苏省江阴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长期从事经方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擅长用经方诊断和治疗各科的疑难杂症。

他是现代经方派的典范,学术成果显著。

著有《经方的魅力》、《经方一百首》、《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等十多部著作。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冯瑶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2.黄煌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杂病经验
3.廖世煌教授从肝脾心治疗失眠经验
4.吴炳煌教授治疗失眠六法经验总结
5.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
肿瘤的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煌治疗失眠医案

黄煌治疗失眠医案

黄煌治疗失眠医案
黄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他最近治疗了一位患有失眠的病人,并成功地解决了他的问题。

该病人是一位中年男性,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睡上过一个完整的晚上了。

在诊断这位病人之前,黄医师首先询问了他的病史和日常生活习惯。

他发现病人经常熬夜工作,并且喜欢喝咖啡和茶。

黄医师认为这些习惯可能是引起病人失眠的原因。

然后,黄医师给这位病人开了一些中药。

其中包括具有镇静作用的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等。

同时,他建议病人每天晚上早点休息,并避免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他睡眠时间逐渐增加,并且每天早上都感觉很清爽和精力充沛。

他对黄医师的治疗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赞他的医术精湛和耐心。

总之,黄医师成功地治疗了这位失眠患者,并通过个性化的中药配方和生活方式建议,帮助他恢复了良好的睡眠质量。

- 1 -。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2。

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

5两、人参1。

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

5两、茯苓1。

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6、方中大黄得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7. 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1) +甘草→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2) +桃仁、芒硝、甘草,既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3) +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既合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4) +黄连,主治烦躁而心下痞三、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2则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2则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 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
209.
(收稿日期:2008—03—21)
o◆00●00●oO●oO●oO●00●00●00●oO●oo●00●00●Oo●00●oO●00●Oo●00●oO●00●Oo●OO●OO●Oo●oc●Oo●OO●oo◆oo●oo●00●oo●oo●00●0
12 20 30
l温胆汤治疗痰火内阻型失眠 张某,男,70岁。2006—05—09就诊。2(X)4—01患脑 出血,左半身活动不利2年。平索急躁易怒,彻夜不寐。 刻诊:头晕目眩,胸闷心烦,面赤,口苦且臭,舌质紫,苔白 腻,脉弦滑。血压21.28/11.97 kPa(160/90
mill
Hg)。为肝
气郁结,疏泄失常,久而化火,肝病及脾,脾湿生痰,痰热 内阻。上扰心神,故心烦不寐;气滞则血瘀,故舌质紫。 证属痰火内阻。治宜清火化痰,佐以泻肝化瘀。温胆汤 加减:清半夏10 g,陈皮10 g,炒枳实10 g,竹茹12 g,龙胆 草12 g,黄芩10 g,生牡蛎(先煎)30 g,生龙骨(先煎)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bzy200809028.aspx
明显改善,4剂后即能正常入眠,后又因与家人争吵,复又 失眠如故,嘱服原方药,又进3剂而愈。平素注意饮食,情 绪舒畅,适当运动,随诊1年如常。 按: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云:“盖寐本乎阴,
服。2剂后潮热明显减轻,未再盗汗,夜睡2 h余,继服4 剂,夜睡5 h余,又进3剂而愈。随诊6个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此为卵巢 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中医学认 为,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 子也。”肾居下焦,内寄相火。一旦阴精亏损,阴不制阳, 则相火妄动,阴阳失衡,水火失济,遂成阴虚火旺之证。 鳖甲、地骨皮、生地黄、牡丹皮滋阴清虚热;秦艽、柴胡解 肌退热;当归、知母滋阴养血;炒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 神;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炒枣仁、生龙骨、生 牡蛎敛汗滋阴;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肝肾以治本,使阴虚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十三:酸枣仁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十三:酸枣仁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十三:酸枣仁汤(转载)93、酸枣仁汤(转载)[组成用法]酸枣仁10~30g、甘草3~6g、知母6~12g、茯苓10~20g、川芎6~12g。

将酸枣仁捣为粗末先煎15分钟左右,再放诸药,水煎两次后混合,分成两份,早晚温服。

[方证]1.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多梦噩梦惊醒,或睡眠浅而易醒。

2.性情急躁,易心烦、心悸,容易紧张、兴奋。

3.头痛、头晕,或胸腹痛,肢体疼痛。

4.脉弦细。

[现代应用]1.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失眠症、嗜睡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梦游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性之精神障碍、狂症等。

2.以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三又神经痛、偏头痛、心绞痛、胃脘痛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3,本方还用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肝炎、盗汗、心悸、健忘、眩晕、鼻衄、惊风等病症。

[经验参考]本方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临床该如何理解呢?编者认为,首先,本方是针对特殊体质的失眠症,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的灵丹妙药。

“虚劳”二字,有点体质。

适合本方的人,体质表现为一种虚弱状态,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呈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之状。

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

本方所主的失眠既没有气滞、血瘀和痰饮,更没有外邪,纯为肝血不足,心失所养的虚证。

对此,《古方药囊》说“平常体弱之人,心惊而急,不得眠者,本方正证也。

亦可用于小事易生气而不得眠者。

若因忧虑过度所致之不眠者,本方难治”。

其次,本方证条文简单,以药测证可知还应伴有心悸、汗出等证。

如《方极》说“治烦而不得眠者,烦悸而眠不寝者”;尾台榕堂则更有所发挥“诸病久久不愈,尪羸困惫,身热寝汗,怔忡不寐,口干喘嗽,大便溏,小便涩,饮啖无味者,宜酸枣仁汤”(《类聚方广义》)。

再次,本方既能治疗失眠,又能治疗多寐,具有双向调节功能。

如大塚敬节治一男子,主诉数年来不眠,头重,耳鸣,肩酸痛,易疲劳,食亦不进。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资料汇总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资料汇总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资料汇总目录一、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便秘治验3则二、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腹水医案2则三、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体质调治验案2则四、黄煌经方内科医案糖尿病治验2则五、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体质调治验案2则六、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小儿过敏性紫癜治验2则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便秘治验3则黄煌经方内科医案是中医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于便秘治验的3则案例,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效果。

患者张某,男,45岁,长期便秘已有5年。

大便干结,数日一行,需用力努责才能排出。

伴有头晕、乏力、口渴、尿黄等症状。

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细致的中医辨证施治。

患者王某,女,38岁,便秘伴有腹部胀满已有2年。

大便时干时稀,排气不畅。

同时伴有胃部胀满、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

曾接受过一次泻药治疗,但停药后症状复发。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辨证治疗。

患者李某,女,51岁,便秘伴有腹部隐痛已有1年。

大便干结,呈羊粪球样,数日一行。

伴有乏力、气短、多梦、烦躁等症状。

曾接受过润肠通便药物治疗,但停药后症状依旧。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上述3个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便秘的主要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等。

在饮食方面,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会导致肠胃积热,引起便秘;情志失调常因忧愁、思虑、抑郁等情绪影响肠胃功能,导致便秘;气血不足则因肠道失于濡养,导致便秘。

针对不同病因,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张某的便秘,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选用麻子仁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方中包括火麻仁、芍药、枳实、大黄等药物,具有润肠通便、滋阴清热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如头晕、乏力等症加用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

对于王某的便秘,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选用厚朴三物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方中包括厚朴、枳实、大黄等药物,具有行气消胀、通腑泄浊的作用。

黄煌治失眠常用的6个经方

黄煌治失眠常用的6个经方

黄煌治失眠常用的6个经方小编导读夜幕降临,星月满天,本该是一天中最轻松的休息时刻,而有一群人却忧心满腹,那就是失眠的人。

他们很想在安静的夜晚拥有安眠夜,无奈却享受不了。

想实现好好睡觉的美好愿望吗?来看看黄煌老师总结的治失眠经方吧。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病证】以失眠、情绪低落、心悸易惊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

对伴有失眠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以及以失眠为伴有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也有效果。

【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腹部充实,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脐部按压有明显的腹主动脉的搏动感,大便干结等。

如腹部松软、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2.本方缓泻,有些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停药后即可缓解。

3.本方通常给予7天量,症状缓解后,可减量继续服用半月以上。

4.本方一般早晚餐后服用。

如果每天服用一次的,可以晚上服用,以帮助睡眠。

5焦虑、腹胀,舌红咽红者,加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躁狂、便秘者,加桃仁15g,芒硝10g,甘草5g。

(二)温胆汤【适用病证】伴有恐惧感的失眠。

其特征为:失眠,多噩梦;胆怯,易惊恐;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头昏眩晕、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本方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产后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有效。

【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体型偏胖,皮肤油腻有光泽,圆脸居多;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眼神飘忽不定。

大多有焦虑或抑郁心境,发病与过度惊恐、突发性事件过多有关。

儿童、青年、女性多见。

2.本方通常可给予7日量,症状减轻后仍可以间断性服用较长时间。

3.本方经常与酸枣仁汤、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等同用。

4.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5g;嗜睡、面黄、脉缓、乏力者,加麻黄5g;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10g;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蝎5g,蜈蚣10g。

中医医案——睡眠障碍(二)

中医医案——睡眠障碍(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病案:唐某,女,52岁,2015年6月9日。

主诉:失眠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病史:自述失眠已久,心烦易怒,偶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不思饮食。

初诊:夜不能寐,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舌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审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血虚失养则心神不宁。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药:逍遥散加减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合欢皮20克龙骨15克(先下)夜交藤20克柴胡15克神曲15克牡蛎15克(先下)牡丹皮15克茯神15克莱菔子15克龟板30克(先下)炒麦芽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当归15克石菖蒲15克炙远志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山楂15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治法:醒脑调神,调和阴阳,安神利眠。

选穴:百会、风池、内关、神门、太阳、三阴交均为双侧。

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

二诊:2015年6月15日。

服药七剂,睡眠已有改善,每晚能短时间睡眠,心烦、耳鸣、目赤等症状均有所减轻。

但有时还伴有头痛头晕。

上方加天麻15克、白芷15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处方不变。

三诊:2015年6月22日。

睡眠、心烦改善明显,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有光泽,饮食改善,嘱效不更方,继续服二诊方药七剂。

针灸处方不变。

按语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

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血虚失养而心神不宁。

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本方用逍遥散化裁,方中柴胡苦平,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赤芍、牡丹皮、黄芩、栀子清热凉血、泻肝胆火;肝病易传脾,木郁则土衰,故以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脾病则胃病,故以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和胃消食;以酸枣仁、柏子仁、炙远志补心安神定悸;龙骨咸平质重,长于重镇安神,敛浮阳而止汗;牡蛎长于益阴潜阳,镇惊安神,二者相须为用,镇潜浮越之阳,固摄耗竭之阴,重镇安神之功益著,以治神志不宁之标;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龟板滋阴潜阳,补肾;石菖蒲开心窍,醒神志;天麻、白芷息肝风,平肝阳止头晕头痛;川芎调肝和血,且使诸药补而不滞,并配合针灸治疗以增加醒脑调神,调和阴阳,安神利眠之力。

黄煌:经方治疗失眠经验(六张方)

黄煌:经方治疗失眠经验(六张方)

黄煌:经方治疗失眠经验(六张方)病因病机不谈了,直接讲治疗。

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通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与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方一:温胆汤1.本方为传统的壮胆方,主治胆虚失眠。

传统表述: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恶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晕头重,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

2.运用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伴有失眠,多梦,恐惧感。

3.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4.加减:①加黄连: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②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③栀子厚朴汤:焦虑而腹胀方二:柴胡加龙牡汤1.本方为抗抑郁,抗焦虑药。

指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2.本方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神经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等,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下降。

焦虑症:莫明其妙的紧张不安,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涉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一般合栀子厚朴汤。

躁狂症:可合桃仁承气汤。

3.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伴有失眠症状也可使用本方。

(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伴有症状:消化道症状,性功能障碍)4.本方体质要求:柴胡体质。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

肌肉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

对气温变化敏感。

四肢多冷。

情绪波动较大。

食欲受情绪影响。

多睡眠障碍及恶梦。

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5.加减:②加甘草。

合桂甘龙牡汤。

治疗胸腹动悸而蠃瘦者。

③加桃仁、芒硝、甘草。

合桃核承气汤。

——少腹疼痛、烦燥、便秘者。

④加川芎、枣仁、甘草、知母。

合酸枣仁汤。

⑤加黄连。

合三黄解毒汤——烦躁而心下痞者。

方三:酸枣仁汤1.本方是古代的安眠药。

“虚劳、虚烦不得眠”,当伴有心悸汗出等症。

彭坚、黄煌两位经方家治疗抑郁症失眠都用

彭坚、黄煌两位经方家治疗抑郁症失眠都用

彭坚、黄煌两位经方家治疗抑郁症失眠都用1抑郁症重度失眠选方思路彭坚(1948~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对于严重的失眠证,以及由此导致的抑郁症,常用柴胡剂加减,有较好的疗效,但须中病即止。

苗某.女,51岁,深圳人,经商。

初诊:2015年3月7日。

自诉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家庭失和,失眠多年。

近4年来,病情加重,服一般的安眠药无效,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镇静剂和治疗抑郁症的药,副作用很大,睡眠仍然不能改善。

服过多种中药成药、老中医开的煎剂,都没有疗效,现在每天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才能勉强睡2~3个小时,第2天头晕乏力,打不起精神,口苦,食欲不振。

察之面色萎黄,两目无光泽,舌淡红,脉弦细。

柴胡125g,法半夏50g,黄芩45g,党参45g,生姜30g,红枣30g,炙甘草30g,龙骨60g,牡蛎60g,枣仁100g,茯神50g,香附子30g,天麻30g,5剂。

七碗水煎成两碗,每天临睡前服一碗,可服10天。

二诊:2013年3月21日。

服药后,每天都能够睡7~8小时,这是近几年从未有过的状况,患者异常高兴。

察之面色已有光泽,舌淡,脉弦。

仍处以上方,嘱之备而不服,一旦又出现失眠,则煎服1剂。

用方思路一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重镇安神、疏肝解郁。

此方见于《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刘渡舟先生在《伤寒论十四讲》中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减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

治少阳不和,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神不潜藏而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证。

故用本方开郁泄热,镇惊安神。

临床对小儿舞蹈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凡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本方往往有效。

”在仔细阅读《伤寒论》有关原文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柴胡剂都牵涉到情志的问题,如小柴胡汤的“胸胁苦懑,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柴胡汤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柴胡桂枝汤的“肢节烦疼”;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胸满烦惊”。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Y女士,66年生。

睡眠障碍,日夜颠倒两个半月。

而且不知何故,上个月月经淋漓不净二十余天。

两下肢浮肿,脉沉弦,舌苔湿润,舌质嫩红。

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甘草,药后睡眠大好,能睡到自然醒。

而且白天精神抖擞。

H女士,78年生。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而且梦多,伴腰痛如坠,并诉月经40余天不至,白天人极困倦,遇冷即腹痛。

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干姜甘草,药后3天,月经即来潮,睡眠安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无不如此生活节律,何以颠倒?其中必有障碍。

障碍在哪里?依《伤寒论》看,在少阴,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欲寐”,就是那种似睡非睡,精神萎靡,困倦思睡而不得的状况。

障碍是什么?中医说是“寒”。

因为许多患者怕冷无汗,并伴有头痛、腹痛、腰痛、牙痛等,有些女性还有闭经,这种状态,犹如人处数九隆冬冰天雪地之中一般。

而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往往周身温暖,或微微汗出,通体舒坦。

这个时候,人体也会恢复原有的平衡,睡意自然降临。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病的代表方之一。

麻黄、附子、细辛三药,均为辛温药,具有发汗、止痛、散寒、温经、通窍等功效,倘若对证,此方取效神速,但不对证,也有小毒。

那么,如何才能对证?我的经验,必须看人。

其人必定疲惫无神,而且大多恶寒无汗。

而无神两字最为重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单用,也可适当加味。

通常我加些桂枝、干姜、甘草,一来解毒增效,二来调味健胃。

此方用量不必过大,如上两案,不过麻黄10克、制附子15克、细辛10克而已。

1、复诊时没有月经异常的反馈。

2、一般有效了就可以减量,甚至停服。

3、不一定出汗,感到全身舒适即可。

4、服药时间——睡前可服吗?担心麻黄兴奋。

可以服,但不能空腹。

【黄师治疗失眠善用麻黄,前曾有病例白日昏沉,夜难安寝,黄师加麻黄数克,解释说:使其白天活力耗尽,夜里自然安眠!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有此道理吧!寒性证的“阳痿”也可以看作是“精神萎靡、疲惫无神”的延伸】《金匮要略》中的半夏麻黄丸可治疗心动过缓,我的印象很深。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黄煌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神经精神疾病。

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黄煌神经精神医学理论体系。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黄煌教授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经验和思路。

一、黄煌神经精神医学理论体系黄煌教授认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体质状态、生活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治疗过程中,他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黄煌教授还特别重视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表现,进行准确的辨证施治。

二、黄煌神经精神医学案例分析失眠症患者李某,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易醒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黄煌教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的望闻问切,发现患者属于肝郁体质,且伴有心火旺盛。

针对这一情况,黄教授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的方法,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

抑郁症患者张某,因家庭原因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

黄煌教授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舌脉表现,认为其属于气滞体质,肝气郁结。

黄教授采用疏肝解郁、理气畅中的方法,选用四逆散加减。

同时,黄教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情绪逐渐好转,抑郁症状减轻。

焦虑症患者王某,因工作不顺利,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黄煌教授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发现其属于湿热体质,伴有心火旺盛。

针对这一情况,黄教授采用清热利湿、养心安神的方法,选用温胆汤加减。

同时,黄教授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训练。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

三、黄煌神经精神医学经验总结注重个体差异黄煌教授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时,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特点、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他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法。

强调整体观念黄煌教授认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体质状态、生活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于黄煌经方体质学说论治失眠

基于黄煌经方体质学说论治失眠

基于黄煌经方体质学说论治失眠作者:田云霞黎明全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1期【摘要】黄煌经方体质学说近年来受到经方派学者的广泛认可,黎明全教授以此学说为指导,运用经方治疗失眠,获得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经方体质;失眠;温胆汤;四逆汤【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阶层,失眠也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常伴随于其他疾病之中。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的辩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理论学说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基于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治疗失眠是经方在临床应用中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辩证方法减轻了主观辩证的复杂性,且治疗药物配伍严谨,药味较少,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因此,研究经方体质学说论治失眠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1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的认识失眠在历代多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

《黄帝内经》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出发,认為人体的睡眠周期随着阴阳二气出入而变化,如“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认为阳不入阴是失眠的基本病机。

《灵枢·营卫生会》中又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故认为营卫失和是失眠的另一基本病机。

《素问·逆调论》中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

由此可知,脏腑失衡也为病机之一。

在治疗方面,历代医家大多以阴阳失调、脏腑失衡两大病机着手,例如张仲景运用黄连阿胶汤证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治心阳不振之失眠;由于失眠常伴胸热烦躁等症,故张仲景也常用栀子豉汤等清热除烦剂治疗失眠及伴随症状。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验案3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验案3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验案3则
刘刚;张俊峰;戴明珠;周东海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24(40)4
【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黄煌[1]教授认为此方为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的专方,可以调节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多种精神神经疾病。

笔者在临床中应
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以不寐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举3则医案如下。

1不寐伴耳鸣刘某某,女,70岁,2022年11月2日初诊。

不寐伴耳鸣2周。

患者2周前因跟家人生气后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伴耳鸣,头晕、头昏,胸胁胀满,
情绪低落,手足凉。

【总页数】2页(P35-35)
【作者】刘刚;张俊峰;戴明珠;周东海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寐验案四则及心得
2.苦参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乳腺癌患者抑郁验案举隅
3.宾彬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科疾病验案举隅
4.柴胡
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验案举隅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系病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

黄煌神经精神类医案导读:黄煌神经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其特点是患者会出现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等。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介绍黄煌神经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第一部分:病情描述患者黄某,女性,30岁,因情绪波动、多梦、失眠等症状就诊于我院精神科。

患者自述症状已经持续半年,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她表示自己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思绪混乱,总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甚至幻听幻视。

此外,她还经常出现胸闷、心慌、手脚冰凉等身体不适的症状。

第二部分: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怀疑为黄煌神经。

黄煌神经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焦虑、抑郁、幻觉等神经症状。

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紧张、胡思乱想,对周围人事过于敏感,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胸闷、心慌等身体症状。

对于黄煌神经的确诊,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脑部疾病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从而确诊为黄煌神经。

第三部分:治疗方案针对黄煌神经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其改变不良情绪和思维模式,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和幻觉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依赖。

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艺术治疗、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症状,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第四部分:疗效评估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

她表示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没有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

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没有再出现失眠和多梦的情况。

此外,患者的身体症状也有所缓解,不再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感。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可以初步判断治疗效果良好。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黄煌医案:八味解郁汤治疗失眠】

【黄煌医案:八味解郁汤治疗失眠】

【黄煌医案:八味解郁汤治疗失眠】案例一:本村妇女,四十余岁,低保户。

形体中等偏瘦,脸色暗黄。

患者因一直看病而家中贫困,仅2006年一年医疗费用达两万余元,然而仍为疾病所困。

患者夜不能寐,服用安定有6颗仍不得眠,同时腹胀不食,一年来因烦躁失眠不能食而体重减轻甚多,神情抑郁,自觉疲劳乏力。

医院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焦虑症。

市医院见其体瘦烦躁给于补气养阴安神之剂后患者症状加重,而腹胀大便不通畅服用泻药后大便仍然不下,腹胀依然。

检查肠镜发现肠褐色变,又紧张万分。

2006年小年夜来诊时患者痛苦不堪,自觉时日不多,对来年几乎没有期盼。

观察患者虽然痛苦然两眼有神,嗳气多,大便不畅,腹中按之充实,舌暗苔厚。

处以大剂八味解郁汤加青陈皮,并嘱咐患者药后便能舒适,腹胀减轻,此药能帮助患者过个好年。

药后第二天,患者便能兴高采烈地逛街,食欲振,睡眠佳,果然过了个好年,患者欣喜若狂。

案例二:市农场村民,男,五十余岁。

形体中等偏瘦。

患者失眠多年,近来为慢性胃炎所苦,服用甚多西药胃中嗳气胀满症状并未减轻。

今年五一来诊时患者神情抑郁,表情痛苦。

失眠已一年,服用安定后仍然难以入眠,胸闷,嗳气。

大便干溏不调。

腹肌紧张。

舌暗淡,苔薄白。

问其是否有心事,患者低头叹气,询问此胃病何以服药乏效,告之此胃病并非严重,功能紊乱而已,无需太多顾忌,服用中药后会舒适,处以八味解郁汤后,暑假回家患者说服药后腹胀嗳气好转,胃中舒服,睡眠好,谓此药真乃简、效、廉。

从上面两案可以看出经方治疗失眠的特色在于整体治疗,是通过体质的调整来缓解躯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的。

黄煌经方医案

黄煌经方医案

黄煌经方医案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黃煌方:茵陳蒿1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黄煌:温经汤治疗失眠

黄煌:温经汤治疗失眠

黄煌:温经汤治疗失眠温经汤治疗失眠01鲍某,女,42岁,宜兴人,身高168cm,体重52kg,门诊号201006140026。

患者因失眠、月经量少于2010年6月14日就诊。

患者形体偏瘦,面色黄,小腿皮肤光滑。

述睡眠不佳3年,噩梦多,伴月经血少色暗,一般一片卫生巾就够了,第二天只用护垫。

平素便秘,喜欢吃肉。

心率78次/分。

黄师予温经汤:吴茱萸3g,党参10g,半夏10g,炙甘草5g,桂枝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胶10g,干姜5g,红枣30g,麦冬20g。

15剂,每剂药吃2天。

9月4日追踪反馈:患者现睡眠好,但月经量仍少,嘱原方继服巩固。

02汤某,女,65岁。

2010年9月来6日就诊,门诊号Z03120012。

患者体瘦面黄,唇淡红。

诉彻夜不眠1年余,长期服用安定。

情绪焦虑,需服氯氮平控制。

以前体重65.5kg,近年来下降至52kg。

胃口好,但油腻之物吃得少。

便秘,每周1次。

舌质嫩红,苔薄,脉细。

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黄师予温经汤:吴茱萸5g,党参10g,麦冬20g,天冬20g,炙甘草5g,姜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胶10g;另烊干姜5g、红枣30g。

水煎服,每剂服2天。

二诊(2010年11月8日):上方连续服2个月,失眠明显改善,大便基本每天1次。

现在已经停服安定,氯氮平减为1/4片,体重也增加了,原方继服。

2011年4月18日反馈:一直服用上药,睡眠好转。

体重有所增加,现为55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
2012;Vol.46No.6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六)
———睡眠障碍治验2则
薛蓓云1,李小荣
2
指导:黄煌
3
1.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江阴214400);2.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学术部(江苏南京210036);3.南京中医
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药疗法;医案;黄煌【中图分类号】R554+.6;R24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12)06-0022-02
Appreciation of two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by Huang hua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XUE Bei-yun 1,LI Xiao-rong 2
Instructor :HUANG Huang 3
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3.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sleep disorder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record ;Huang Huang
[作者简介]薛蓓云,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

睡眠障碍为中医科常见病症。

黄煌老师从体质辨证入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知母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柴归汤、温经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疗效良好。

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

1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案
1.1
病案记录何某,女,
66岁。

初诊日期:2011年4月25日。

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

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
上颚灼痛,
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


者2003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

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

处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桂枝10g ,肉桂5g ,茯苓12g ,龙骨12g ,牡蛎12g ,制大黄5g ,干姜5g ,大枣20g ,栀子12g ,厚朴12g ,枳壳12g 。

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

近又出现口腔灼痛,
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

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制大黄5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干姜5g ,大枣20g 。

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

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姜半夏10g ,茯苓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栀子15g ,黄芩5g ,枳壳10g ,连翘30g 。

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
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

处方:柴胡12g ,黄芩6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茯苓12g ,桂枝12g ,制大黄6g ,龙骨12g ,牡蛎12g ,干姜6g ,大枣20g ,连翘30g 。

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

1.2辨治方法分析1.2.1
方证解析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
眠、上颚灼痛。

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

其上胸
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
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

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

1.2.2类证鉴别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
·
22·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2012;Vol.46No.6
栀子厚朴汤均为常用的除烦调神良方,二者各有所长。

前者常用于易出现气火郁热之焦虑闷胀病症的火半夏体质者,后者常用于柴胡体质而有抑郁倾向、伴有焦虑状态者。

临床上焦虑性神经症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最为常见。

因本案患者既有上颚灼痛、手足心热且易出汗、胸闷、尿热、口干苦及舌红、脉弦滑等郁火表现,又有体瘦、肤黄、多忧愁及腹肌紧硬、胁下按之不适等柴胡体质特征及抑郁倾向,故本案中两方皆有使用,但合方煎服可能影响药效,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安神效果较佳,夜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故二诊时予两方早晚分服。

1.2.3经验拓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黄师常用的调神安神方,主治以胸满、烦、惊为特征的疾病,是中医药中的精神神经镇静剂。

适用本方的患者多有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且易失眠,常觉疲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证通常有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胸满是本汤证的辨证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剂的使用指征之一。

关于胸满一症,除患者本身的主观表现外,也有客观的胸胁苦满征,即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胀痛不适甚或拒按[1]。

此外,黄师认为,八味除烦汤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对消除口腔内各种不适及异常感觉有卓效。

2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案
2.1病案记录章某,女,34岁。

初诊日期:2010年3月27日。

体貌:形瘦肤白,面白唇红,抑郁神情。

两年来,患者因家庭不和出现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时感背部酸痛,纳呆、便秘、尿频,易患感冒。

曾有4次流产史、慢性胃炎病史,劳累易引发尿路感染。

查体:唇红、舌红、咽喉暗红,剑突下有压痛。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4月3日):睡眠及精神好转,食欲大增;睡眠不佳辄有心慌,口干苦;月经量少,经期仅二三天;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有力。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

15剂。

此后患者曾因胃脘不适及月经量少来诊,得知前方服后睡眠已正常,乃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间断服用,体力复常、经量增加,且感冒较以前易愈。

2.2辨治方法分析
2.2.1方证解析《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其中“烦惊”、“谵语”等均为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

此外,“胸满”、“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均为本方证的躯体症状。

本案患者有失眠,为“烦惊”的形象表述;背部酸痛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再现。

患者失眠而有舌红、咽喉暗红及剑突下压痛的体征,为栀子厚朴汤证“烦热而胸中窒”的表现,《伤寒论》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故采用两方合用增强疗效。

2.2.2类证鉴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八味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均适用于柴胡体质或柴胡、半夏兼夹体质者的精神心理病症,均有调畅气机、缓解心理压力的良效。

但八味解郁汤证的躯体症状偏多,精神神经症状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轻微,患者情绪波动大而易生气发怒,常表现为全身乏力而伴见咽喉异物感、胸闷嗳气、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失调等咽-胸-脘-腹消化道症候群,即有四逆散体质的易紧张、血压偏低、手脚冰凉,又有半夏体质的性情敏感、易晕易呕的特点。

2.2.3经验拓展黄师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认为本方证之“胸满”还包括呼吸困难、叹息、气急、乳胀等症状;“烦”表现众多,包括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工作效能下降等;“惊”指惊恐担忧、坐立不安、噩梦易醒、心慌心悸、颈胸或脐腹部的搏动感;“小便不利”指尿频或尿不畅或尿等待,系紧张或劳累导致神经张力肌肉协调紊乱所致;“谵语”为精神障碍、情绪紧张;“一身尽重”既可以是意欲低下的自我评价和身体不适的自我感觉,也可以是行动迟缓或如木僵状、或反应迟钝的表现。

黄师将该方广泛应用于具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各系统疾病中,如失眠、抑郁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痴呆、脑梗死、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屡获佳效。

参考文献:
[1]黄煌.经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
编辑:刘芳
收稿日期:2011-11-15
·
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