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课件】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f458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2.png)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农业微生物学教案课时安排:24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二、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微生物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大小、细胞结构等。
2. 微生物的特点:生长繁殖速度、代谢类型、适应性等。
3. 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
三、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维护中的应用:细菌、真菌、微生物菌肥等。
2.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拮抗微生物、生物农药等。
3. 微生物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转基因作物等。
四、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
2. 微生物与水环境的关系:水体微生物污染、水生微生物应用等。
3. 微生物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大气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空气净化等。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cc80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f.png)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农业微生物学全套课件395p
![农业微生物学全套课件395p](https://img.taocdn.com/s3/m/25382ff0998fcc22bcd10d31.png)
4.微生物学分科
微生物学分科
5.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
1753年 二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1860年 三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 物界 1956年 四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 生物界、菌界 1969年 五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1949 –1977 六界系统 + 病毒界
参考书、作业、考试
教材
王贺祥主编 《农业微生物学 》 周德庆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 沈萍、陈向东编《微生物学》 作业 书面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演讲(PPT) 考试 闭卷 成绩:平时10%, 期中20%, 期末70%
绪
论
1.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 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般个
分布广
实例2:万米海底
耐高温 >100 ℃ 耐高压 >1140 atm
实例3:几万米高空
8.5万米处发现微生物
实例4:
地层下的岩石
球菌,杆菌和真菌
2.M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 等重要产品的生产; 地球的清洁工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Viruses
绪
论
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
个体微小 m 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 胞),nm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构造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 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非 细胞类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1676年之前(约8000年) 朦胧阶段 初创期———1676—1861(约200年) 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 奠基期———1861—1897 (约40年)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科赫) 发展期———1897—1953(约50年)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1953—至今 分子生物学水平阶段
(推荐)《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推荐)《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b07b45d4d8d15abf234e72.png)
三、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化即受体细胞直 接吸收了来自供体 细胞的DNA片段, 并把它整合到白己 的基因组中,从而 获得了供体细胞部 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0
四、转导(Transduction)
• 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 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 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 质粒的概念 • 质粒的类型 • 质粒的特性 • 质粒的应用 • 育种实例
33
1、概念
• 在原核微生物中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小型 的带有少量遗传信息的环状DNA分子。 可进行自我复制,有的独立于细胞质中, 有的与和染色体整合,称为附加体。
34
2、种类
• F因子(又叫致育因子) • R因子(又称抗药性因子) • Col因子(大肠杆菌素因子) • 等等
•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为基因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 DNA为遗传物质:Avery的肺炎双球 菌转化实验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DNA半保留 复制机制
• 遗传密码与中心法则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 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DNA的“手 术刀”与“缝纫机”
• 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因 而引起基因突变或真核生物染色体畸 变的,称为化学诱变。化学诱变物质 很多,常用的有。
(1) 烷化剂:引起DNA中A和G,T和C碱基 转换 (2) 碱基类似物:以假乱真,如:5-Bu, 2氨基嘌呤 (3) 造成DNA增加或减少一、二个碱基(移码 突变):丫啶类染料,氮芥类衍生物等
混合、连接
将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分子 杂交
培养基中加抗生素 培养 裂解细胞释放DNA 分离扩增目的克隆
农业微生物教案
![农业微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8c00afad6195f302ba610.png)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二零一六年七月郭云编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微生物的特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了解微生物学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和重点:微生物的特点及分类单位与命名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一、微生物的特点(一)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二)分布广,种类多(三)生长繁殖快(四)代谢能力强(五)易发生变异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三、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动、植物一样,以种为单位。
相近的种归为属,相近的属归为科。
种以下还可分为变种、菌株等。
命名方法:双名法(病毒除外)即一个属名(在前)和一个种的定名形容词组成。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种名一般小写。
在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
命名人的姓一律用正体字。
四、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分科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及生态等方面。
其任务是开发微生物资源,掌握微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利用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利方面,控制其有害方面,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农业一、微生物对农业的有益作用(一)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矿物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都是微生物的作用。
积肥、沤肥也离不开微生物。
(二)扩大肥源能源沼气是一种较好的微生物能源。
大办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燃料、照明,还可以扩大肥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环境卫生,除害灭病;代替柴油、汽油开动机器,提供新的动力资源。
(三)促进作物生长微生物还有直接营养植物的作用。
(四)防治病虫杂草有些微生物可以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的物质,它们可以被用作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这就是农用抗生素。
(五)改善饲料品质微生物一家畜饲料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六)保护环境卫生某些化学农药的施用和工厂的“三废”污染生活环境、土壤和水域造成“公害”。
农业微生物学 共396页
![农业微生物学 共396页](https://img.taocdn.com/s3/m/bc649fd2102de2bd96058895.png)
保持它们的强大生命活力和适应力? 它们的特殊性质究竟受什么因子所制约? 它们在生命演化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它们在生产实践上有何经济意义等等。
高适性微生物的概念
探索奇异生命的奥秘,首先对应了解高适应性微生 物的特殊环境——高低温、强酸、强碱、高浓度溶 质以及干旱、高压等条件, 只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 繁殖的微生物叫做高适应性微生物
酵母菌
霉菌
丝状真菌
蕈菌
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Viruses
绪论
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
个体微小 m 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 胞),nm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构造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 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非
细胞类
绪论
• 单细胞培养:启发了动植物研究中的单细胞
•
培养(发酵)。
2 . 吸收多、转化快
• 实例
• E.coli (Escherichia coli)
• 大肠埃希氏菌 ( 大肠杆菌 ) • 耗乳糖 2000倍/每小时. • 自重 (约为人类的3,000,000倍)
• Candiada utilis
• 产朊假丝酵母 • 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为大豆的100倍、公牛的100,000倍
实例3:几万米高空
8.5万米处发现微生物
实例4: 地层下的岩石
球菌,杆菌和真菌
2.M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 等重要产品的生产;
地球的清洁工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
有害方面
人类疾病大流行 鼠疫(黑死病)、天花、麻风、梅毒、肺结核、 爱滋病、SARS等
2015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2015农业微生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4aba683c4bb4cf6ecd165.png)
《名称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方法、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重点难点重点: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方法;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及相关知识;温度、氢离子浓度、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常用的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6学时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方法一、生长繁殖的概念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1、稀释分离法2、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一、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一)单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1、细胞数量的测定(1)细胞总数的测定(2)活细胞数量的测定2、细胞生物量的测定(二)多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群体的生长1、细菌的生长曲线(1)概念(2)细菌的生长曲线2、真菌的生长规律二、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群体生长三、连续培养1、恒化培养2、恒浊培养理论讲授;举例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水分及其可给性二、氢离子浓度三、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四、光照与辐射五、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第四节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物理灭菌(1)热力灭菌(2)紫外线灭菌(3)其他灭菌方法2、化学灭菌名称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难点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4学时第一节生态系统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三、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二、水体中的微生物三、空气中的微生物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五、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六、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第三节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一、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二、微生物与动物的关系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三、微生物在磷、硫等元素循环中的作用第五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二、重金属的转化三、微生物与污水处理四、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理论讲授;举例名称第八章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掌握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的基本性质、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菌肥质量的检测方法重点难点微生物制剂的性质特点和使用方法菌肥质量与生物农药效价的测定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2学时第一节微生物接菌剂一、微生物接种剂的概念、性质特点二、微生物接种剂的应用(一)根瘤菌剂(二)固氮细菌制剂(三)促生菌剂(四)菌根菌第二节微生物农药一、微生物农药的概念、性质和种类二、微生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一)细菌杀虫剂(二)杀虫抗生素(三)真菌杀虫剂(四)其它微生物杀虫剂理论讲授,举例说明四、教案内容课目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类群、特点,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战略地位和微生物学的重要性重点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简史难点难点:无主要内容一、概述1、微生物定义5分2、微生物的特点10分3、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5分二、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1、史前期10分2、创始期10分3、奠基期15分4、发展期10分5、成熟期5分三、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1、医学保健领域的贡献8分2、在工业应用上的贡献8分3、在农业上的贡献7分4、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8分课目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生长繁殖方式、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菌落形态。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ppt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c7b687a45177232e60a2de.png)
实验用到器械
试管(test tube) 德汉氏小管(Durham tube) 小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 玻璃吸管(glass pipette) 微量吸管(micropipette) [微量加样
枪] 培养皿(petri dish) 三角烧瓶(erlenmeyer flask)
以灭火「毡」包 裹该同学,并使 其在地上滚动
其他同学立刻通 知老师。
整理课件
实验室的窗帘布着火的对策:
取出灭火器,拔出安 全针。
把喷咀对准火源。 按掣使灭火器喷出二
氧化碳。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
师。
整理课件
酒精溅在实验桌上并着火的对策:
利用沙桶或湿抹布把燃烧的液体用沙盖着。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师。
3.尽量不可在实验室进餐。 4.有毒或带剌激味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
验期间要开排风扇,或开窗通风。 5. 做好废液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发现中毒现
象,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送医院。
整理课件
实验时需特别注意: 人身安全
防止割伤、灼伤,如有 发生,应用急救药品施治
整理课件
意外对策
整理课件
学生衣服着火的对策
整理课件
实验课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 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显微镜(光学——普通、相差、微分干涉差、 暗视野;电子——扫描、透射);高压蒸汽 灭菌锅(立式和卧式);超净工作台、隔水 式恒温培养箱;鼓风恒温干燥箱;恒温振荡 培养箱(旋转式和往复式);旋涡振荡器; 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紫外、可 见光、红外、原子吸收等);离心机;冰箱; 微波炉等。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课件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11eb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a.png)
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 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02
实验材料和器具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
用于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
水样本
用于研究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
农产品样本
用于研究农产品上的微生物群 落。
培养基
用于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
实验器具
显微镜
培养皿
移液管和吸管
灭菌锅
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03
展望
随着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具有应用前景的微生
物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微生物学在农业
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微生物分离
将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稀释处理, 将稀释液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一 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法或稀释接种法,将 杂菌去除,获得纯化的微生物菌落 。微生物培养和观察源自01培养条件观察记录
02
03
数据分析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 宜的培养温度、湿度、pH等条件 。
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 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信息 ,并拍摄照片或录像。
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 。
微生物鉴定和分类
01
02
03
形态学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 细胞形态、染色反应等特 征,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种 类。
生化鉴定
通过测定微生物的酶活性 、代谢产物等生化特征, 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
分子生物学鉴定
《农业微生物学》课件
![《农业微生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0114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THANK YOU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业微生物学简介 • 农业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 农业微生物的应用 • 农业微生物的未来发展前景
01
农业微生物学简介
农业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农业微生物
在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和土壤改 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 。
分类
细菌、真菌、病毒等,每种微生 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和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特性
土壤微生物具有适应土壤环境的特点,如耐酸、耐盐、耐旱 等。同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 繁殖,对土壤的改良和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水体微生物
水体微生物的种类
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在 水体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净化水质、提供氧气等。
农业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养分转化和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土 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提高农作物抗病性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替代化学肥料和 农药,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 业生产方式,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 全。
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增强农作物对 病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降低环境污染。
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植物 生长激素或生长调节剂,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 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降低环境污染。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污水中的 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净化水
质。Biblioteka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修 复被污染的环境。
空气微生物的特性
农业微生物学-幻灯片
![农业微生物学-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198adba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f.png)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不通过膜上载体蛋白:单纯扩散
运
送 方
通过载
不耗能:促进扩散
式 体蛋白 耗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
能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改变: 基团转位
第五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代谢概论 生物氧化
➢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 光能营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
系
中性(种间共处)
有利
互生 偏利 互利
共生
有害:拮抗、竞争、 寄生、捕食
(二)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
1、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根瘤菌) 2、蓝细菌和其它生物的共生体(地衣) 3、放线菌和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4、真菌和植物的共生(菌根)
第六章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根际效应,生物固氮,菌 根,丛枝菌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2.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 二、微生物遗传的特点
第二节 微生物变异与遗传重组
一、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机制 (二)自发突变和诱变 (三)突变株筛选技术
第二节 微生物变异与遗传重组
二、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与杂交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二)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三)原生质体融合 (四)基因转座
一、细胞壁 二、鞭毛与纤毛 三、细胞质膜 四、细胞核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
二、真菌的类别
真菌界:真菌门和黏菌门 真菌门
壶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三、酵母菌
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能发酵各种糖类。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 (二)繁殖方式 (三)生产上常用的酵母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教学进度计划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单元教学计划
四、教案内容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主要内容
一、概述
1、微生物定义5分
2、微生物的特点10分
3、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5分
二、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史前期10分
2、创始期10分
3、奠基期15分
4、发展期10分
5、成熟期5分
三、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1、医学保健领域的贡献8分
2、在工业应用上的贡献8分
3、在农业上的贡献7分
4、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
主要内容
第三节真细菌
三、放线菌
1、形态结构15分
2、繁殖10分
3、菌落5分
四、蓝细菌20分
1、形态结构
2、繁殖
五、其他原核微生物
1、立克次氏体5分
2、支原体10分
3、衣原体5分
4、螺旋体5分第四节古生菌
一、基本特征10分
二、与其他生物的区别15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一、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5分
(一)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二)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鞭毛和纤毛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10分
第二节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形态
(一)菌丝和菌丝体
1、菌丝和菌丝体15分
2、菌丝特异化15分
(二)酵母状细胞10分
(三)菌落5分
二、真菌的繁殖
1、无性繁殖25分
(1)分生孢子
(2)节孢子
(3)孢囊孢子
(4)厚垣孢子
(5)游动孢子
2、有性繁殖20分
(1)卵孢子
(2)接合孢子
(3)子囊孢子
(4)担孢子
三、真菌的分类15分
四、真菌的代表种属
1、鞭毛菌亚门10分
主要内容
第二节真菌
四、真菌的代表种属
2、接合菌亚门15分
3、担子菌亚门15分
4、子囊菌亚门20分
5、半知菌亚门15分
第三节其它真核微生物
-、单细胞藻类
1、基本特征10分
2、生活习性5分.、原生动物
1、基本特征5分
2、特殊结构15分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由人体的营养物质与营养的概念引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与营养的概念导入
1、由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引出微生物的化学组成15分
2、营养物质及功能25分
组成微生物的化学元素分别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将它们区分为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25分根据能源、供氢体和碳源性质不同,可将微生物区分为以下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1 )光能无机营养型
(2 )光能有机营养型
(3 )化能无机营养型
(4 )化能有机营养型
三、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
1、单纯扩散10分
2、促进扩散10分
3、主动运输15分
主要内容
三、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
4、基团转位10分
四、培养基
1、概念5分
2、配制原则
(1)目的明确10 分
(2
)
营养协调20 分
(3
)
理化条件适宜15 分
(4
)
经济实用 5 分
3、培■养基的类型20 分
(1)按照化学组成划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2)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划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3)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划分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
4、培养基的配制15分
(1)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药品(原料)
(2 )培养基各种成分的混合和溶化
(3 )培养基PH的初步调正
(4)培养基的过滤澄清
(5)培养基的分装
(6)塞棉塞和包扎
(7)培养基的灭菌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
、氧化还原与能量的产生5分_
高能化合物的形成5分、
三
内能的释放与利用
、
1
发酵15分、
2
有氧呼吸7分、
3
无氧呼吸8分、
4
能量的消耗5分、
第二节分解代谢
、己糖的分解10分
_
丙酮酸代谢10分、
第三节耗能代谢
、无机养料的冋化
1
二氧化碳的同化10分、
2
硝酸盐的同化5分、
3
分子态氮的同化15分、
_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15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方法
、生长繁殖的概念5分、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一)稀释分离法20分
1稀释平皿分离法
2 •平皿划线法
3 •单细胞挑取法
(—)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10分三、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
(一)单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1、细胞数量的测定
(1)细胞总数的测定20分
(2)活细胞数量的测定30分
2、细胞生物量的测定5分
(二)多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10分
主要内容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一)细菌的生长曲线
1、概念5分
2、细菌的生长曲线30分
(1)延迟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二)真菌的生长规律10分
二、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群体生长10分
三、连续培养
1、恒化培养7分
2、恒浊培养8分
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0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15分
1.生物圈
2.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10分
1.能量流和食物链
2•物质流中的生物功能群
三、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10分
1.微环境
2.稳定性
3.适应性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大气圈中的微生物15分
二、水圈中的微生物20分
三、岩石圈中的微生物10分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0分
五、生物圈中的微生物10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接种剂
、微生物接种剂的概念、性质特点15 分
、微生物接种剂的应用
1.根瘤菌剂10分
分
2.固氮细菌制剂
10
3.促生细菌剂10分
4.菌根菌5分
第二节微生物农药
一、微生物农药的性质和种类10分
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1.细菌杀虫剂15分
以苏云金芽胞杆菌为例,介绍细菌杀虫剂。
了解杀虫机理。
2.杀虫抗生素5分
3.真菌杀虫剂15分
以白僵菌为例,介绍真菌杀虫剂。
了解真菌杀虫剂的杀虫机理,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机理相比较。
4.其他微生物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