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本帖最后由 werous6 于 2010-2-21 22:09 编辑【原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初二历史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知识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3、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2、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长征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言:请同学们听我叙述一段材料,巍巍雪山,爱憎无边;慢慢草地,任重道远;七根火柴,星火燎原;百姓乳汁,鱼水相连;胸怀祖国人民,万里长征只等闲!同学们:这段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生:(长征)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师:我们一起来看本课题目“红军不怕远征难”,你能看出什么呢?生:(说明长征路途遥远,而且非常艰难)师:既然如此,红军为什么还要长征呢?长征谁能回答长征的背景1、历史背景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从1930年11月到1933年3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4次反革命“围剿,”前四次反围剿中由于执行了毛泽东的正确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胜利,当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导致了红军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

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长征。

对于长征,同学们通过影视媒体已经了解很多了,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那位同学准备好了,结合大屏幕中的长征路线图,带领大家重走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时 间: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原 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出发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 瑞金 出发地: 2、遵义会议 1935年 (1)时 间: 1935年1月 (2)内 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经过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和乌江 遵义会议召开 强渡大渡河 冲破四道封锁线
夺取遵义(贵州) 夺取遵义(贵州)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会师吴起镇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甘肃会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 当初李爱德和马普安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不赞成他们做这件事。 他们没有任何远足和野外生存的经验,也没有政府的支持。为 了这次长征,两人放弃了工作,倾尽所有积蓄,并向银行申请 高息贷款——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赌注。而且途中马普安的 慢性胃病还不时发作。可谓代价沉重。 • 两个小伙子为“新长征”制定了自己的三大纪律:不坐车;如 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坐车,事后必须回到坐车起始点继续步行 前进;不必两次走同一条路线。他们觉得,只有制定了纪律, 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 令李爱德和马普安欣慰的是,他们所到 之处的老百姓有时并未把他们当外国人看,“你们是哪个省 的?”——这些询问显然没将他们当作洋鬼子。他们学会了不 少当地土话,也感受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好客。 • 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并没有默默无闻,他们通过很多 方式大力争取官方支持和商业赞助,所到之处成为明星。有人 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有作秀之嫌。但这两位却澄清说,直到到 达贵州,才第一次获得官方支持。他们始终觉得个人的努力 “力量微薄”,但一路走下来,他们觉得,“长征是一首壮丽 的史诗,是近代中国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之一,深刻地理 解长征,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央革命根 据地(34.10)
渡过 湘江 遵义会 议(35.1) 飞夺泸 定桥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强渡 乌江
四渡 赤水
巧渡金 沙江 到达陕北 (1935年10 月)
强渡大 渡河
过雪山
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 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 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 可是一年后到达陕北的,只有摇摇 晃晃的六千人;红四方面军在懋功 与中央红军会师时,还有八万多人, 然而最后到达陕北的却几乎是屈指 可数。……红军长征开始时的二十 多万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冲出绝境, 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三、长征胜利
3.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 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告结束。 ——毛泽东 ——毛泽东
巩固检测
完成学案第13课习题 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注意答题格式规范,字体工整; (3)下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自主学习一: 长征 阅读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 试记忆,2分钟后提问: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被迫长征。 原因: 时间: 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1934年,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湘 遇挫: 江四道封锁,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长 征
突围: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包围,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
自主学习二: 遵义会议 阅读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 试记忆,2分钟后提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 的正确主张; 遵 内容: 义 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会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议 的正确领导;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三、长征胜利 2 胜利会师
(1)陕北吴起镇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1935年10月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甘肃会宁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 军
遵义会议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长征的转折 遵义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 示?
过程: 过程:
起因— 起因 —
红军第五次 围剿” 反“围剿”失败 爬雪山 过草地
被迫长征 江西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三大红军主 力会宁会师 1936.10 遵义会议 1935.1
意义 感悟
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长征路” 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长征路” 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位 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1935.10.
1936
西
10 ______
1936.10
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年 月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福 1934.10. 建
西
7、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 、 年 月 北吴起镇。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北吴起镇。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 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战斗结束后, 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战斗结束后,毛泽 东赋诗一首: 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收到 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 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 唯我英勇红军” 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谈谈“我英勇红军” 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 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遵义
湘 江
★江西瑞金
遵义会议会址
二、转折:遵义会议
一、长征开始
过草地
爬雪山
泸定桥
抢渡大渡河
赤 水 河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冒死前进精神
手拉手、团结互助前进的革命同伴 沼泽地
过草地
爬雪山----饥寒
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福建、江西、广东 、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金沙江:红军度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 大渡河:红军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渡桥」
一、长征开始
1.原因: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原因) ②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主观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 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抢渡大渡河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湖 南 江 西
1935.1.

福 1934.10. 建
西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年红军“远征” 直接原因是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原因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宣传革命,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反围剿失利,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北上, ( C )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②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渡过乌江④ A.①②③④ . C.③②④① . B.④②③① . D.③②①④ . ( D )
5.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C. 1934年10月—1937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一、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1930——1933 1933) (1930——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3.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 C.遵义 . B.湘西 . D.泸定桥 . (B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编写人:李燕审核人:李春花授课时间:2011.10.20 序号:13 【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2、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请你阅读课本59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1、2小题。

【课内探究】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年10月,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2、红军长征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和军事顾问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进行。

(即长征)3、长征过程: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向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四渡赤水河,渡过标志着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强渡,飞夺,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进入甘肃。

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4、遵义会议:时间:年1月地点: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等负责指挥。

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二、长征的胜利1、长征结束: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和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思考讨论】红军长征途中,你认为会遇到哪些困难?【课堂检测】1、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开始于()A.1929年8月B.1933年10月C.1934年6月D.1930年6月2、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第一个提出改变红军前进路线,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进军的人是()A.朱德B.周恩来C.毛泽东D.李德4、遵义会议确立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博古D.王明5、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的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分析案例背景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目方法标情感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年级历史第 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大革命失败到1931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接二连三地发动反革命“围剿” 。

前四次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说明了游击战术的正确性。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并引领长征走向胜利。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错误指挥所带来的危害,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第二目:长征的胜利。

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重要战役、会师和感人故事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并不陌生。

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知识梳理知识结构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___。 翻____、 强渡______,_______。 强渡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冲破四道封锁线, 飞夺__________,打乱 飞夺 。 , 。 渡过______。 渡过 ______ 巧渡______, 巧渡 ,
江 湖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1935.1.

西
南 福 建 1934.10.
西
红军长征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试举例加以说明。
仔细看书, 没什么难的!
大渡河与泸定桥 草地
野菜 大雪山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它是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 征,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到底包 含了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1935.10.
1936
10 ______
1936.10
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年 月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长征精神是一种不朽的、巨大的精神力 量,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在今 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
老师让我来说! 老师让我来说!
战斗在冰天雪地
天宫一号
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遵 会议上又是如何解决的?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年级历史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_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_课件人教版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 重新排列: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抢渡大渡河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七律· 长征 简介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红军在翻过岷山之后即将到 达陕北时写的。当时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宝安县吴起镇, 与陕北红军及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会师。至此,红军 长征历时一年,经过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击溃了反 动军队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占领了54个市。这首诗 极其精炼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形象地表现了 红军的伟大形象和乐观主义精神。总而言之就是在长征 即将胜利时写的豪壮之诗。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 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长征简介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 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 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 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德国军 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 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 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 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 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 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 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 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 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 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 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 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 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 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4)路途遥远等
吴起镇
甘肃会宁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005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三、长征经过(8)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六、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失败
1.外部原因:蒋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围剿红军。
2.内部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 中央被迫长征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取消…肯定…。确定…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转折点) 意义: 确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转折点
后期路线:
四渡 巧渡 赤水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封锁线
湘 江
乌 江
遵 义
三、长 征的胜 利
两次 会师: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解决了……, 内容 取消了……, 肯定了……。 确定了……。 意义 确立了……挽救了……转折点
一个核心,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新人教版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二、遵义会议
1.时 间 : 2.主要 内容: 3.意 义: 1935年1月 解决…取消…肯定… 会后确定…确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革命,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 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草地
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 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 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腰带也拿来充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 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 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 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 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 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 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 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 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 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大渡河
泸定桥
泸定桥纪念馆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 ,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 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 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八年级历史_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_第13课_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爱党爱军情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讲解法。

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3.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故事穿插法。

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

5.音像辅助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有关红军长征的音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语](放关于长征的歌曲——十送红军)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歌曲描述了当时根据地的人们送别红军时,盼其早归的依依不舍的情景,那人们是送红军干什么去呢?同学们想了解这段历史吗?让我们伴随着这段音乐走进这段历史,走进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例
会宁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长征红军 红一方面军 长征路线 其他红军长 征路线 重要地点 河流
陕北红军
甘孜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军 赤 水
遵义
金沙江
乌 江
湘 江
瑞金
红一方面军
思考: 思考: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条件,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争斗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 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的精神。 主义的精神。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1930年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934年
10万 10万 20万 20万 30万 30万 5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第四次) 博古 50万 8万 50万 李德
毛泽东
胜利
失败
一、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
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被迫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
进入甘肃陕西
会宁胜利会师
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结束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课堂小结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红 1934.10红 军开始长征
初 期 失 利
193 .10 红

红 军 长征
什么是长征精神?作为一名初中学生, 我们应该向参加长征的英雄们学习什 么?
第13课 红军不怕 远征难
一、长征的原因
阅读课文 思考: 思考: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为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进行长征?
军队人数 时间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防御保守。 结果
1935.10.
1936.10
西
西



1935.1.
江 南 西 福 1934.10. 建

西
005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年 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0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的开始: 、长征的开始: 时间: 时间: 1934年10月 年 月 2、长征的过程 、 3、长征的结束 、 时间: 时间: 1936年10月 年 月
想一想
红军长征途中,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哪 些省份和哪些河流? 些省份和哪些河流?
甘 肃 陕 西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 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 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 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 下来的一百天 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 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 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 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 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 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 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 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 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 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 里,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 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于1935年10月 写于1935年10月
西 四 川
西
贵 云 南
州 广 西 广 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它不是胜利, 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 存的凯歌, 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 党人赢得了中国。 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 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 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伯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美国作家哈里森
阅读课文 思考: 思考: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的错 长征原因:由于博古、
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 长征。 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的开始: 、长征的开始: 时间: 时间: 1934年10月 年 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 2、长征的过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