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和长征精神

分两大板块:红军不怕远征难(基础知识)、延伸的红色之路(对今天的影响)

[导入语]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师:同学们认真听,这首歌讲述了怎样的情境?

(这是一首夹杂着不少方言、俚语的江西民歌,悠扬绵长的歌声,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

过渡:人民为什么要送别亲人,红军为什么踏上漫漫征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PPT1-2]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为什么要长征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之后,回答问题。

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剿”,那就是说,前面还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

[PPT3]

师:从PPT中,同学们能用几个词总结前四次作战的特点吗?

生:灵活、机动、游击战、运动战、不是教条、死板、消极

师:那么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呢?(错误指挥)

生: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前四次那种避敌主力,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销声匿迹,代之而来的是硬拚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结果一败涂地。根据地在日益缩小,人口在不断的减少,红军主力告别他们奋战6年之久的革命根据地,悄然西撤。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长征拉开了序幕。

师:从中央根据地撤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呀?

生:保存实力。

师:现在我们能清楚认识: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所以长征是红军为保存实力向西北地区的战略大转移。

过渡:书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语言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高度概况了长征的历程,其中提到“三军过后尽开颜”,那么参与长征的部队有哪些呢?

[PPT4-5]长征队伍

指导学生看图,找到四条线,分别讲解:

第一条线: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出发,也就是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行程两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条线:红二方面军,下辖红二、红六军团,从湘鄂西出发,后胜利会师。

第三条线: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的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

第四条线:红四方面军,红军主力之一,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后会师与会宁。

所以三军具体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过渡:红军不怕远征难,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哪些地方、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PPT6-7]具体过程:(学生看书找,然后边提问,边讲解)

开始转移:1934.10 江西瑞金等地出发

师:长征开始后红军作战情况如何?

生:损失惨重,八万人只剩下三万多人。

过渡:在湘江对岸,国民党40万大军严正以待,经过5天5夜的血战,红军以平均每天损失6千兵力的代价才得以过江,60年后塑立的雕像还能让人感觉到当年战争的惨烈。湘江战役是红军离开根据地打得最激烈也是最大的一战,8万红军死伤过半,滚滚湘江见证了这场艰苦卓绝的生死突击。

师:湘江战役是红军作战不勇敢吗?

生:不是,是错误的指导。

师:错误领导的问题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

生:解决了,遵义会议。

链接[PPT10-11]

过渡:请同学们翻阅书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师:房屋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间中间有一张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但这里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1921年—1935年陈独秀领导国民革命失败,博古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1935年遵义会议取消博古军事指挥权,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之后1935年—1949年毛泽东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

由于电台在过湘江时被损坏,中共的这次的会议并没有向第三国际请示,这次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重大问题。短短三个夜晚,中共做出自它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决定,使濒临绝境的红军重新看到希望。所以这次会议又标志着红军从幼稚走向成熟。

过渡: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指挥权又再次托付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术再次显示出来,请同学们找到书本中的一些表达词语。

生: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师:红军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四渡赤水,后来歌曲中唱到,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以前被敌人追走打,现在牵走敌人鼻子走。所以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后运用调虎离山的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过渡:运用了灵活战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红军的长征之路就一帆风顺了吗?

生:不是。

师:那又遇到哪些困难?

生:泸定桥、雪山、草地。

过渡:大渡河水流湍急。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而当年的蒋介石也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在这里成为“石达开第二”。在咆哮的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这就是泸定桥。大家想象一下,人站在这铁索桥上是什么感觉?让我们回到那战火燃烧的岁月。(飞夺泸定桥视频)

过渡: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他们中很多在长征的途中牺牲了。当时战时紧张,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都没有来得及记下。成为无名的英雄。

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还要面临比军争斗争更加残酷的考验,那就是雪山草地。(展示夹金山图片)这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当地的百姓是这样形容夹金山的: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但当年的红军却翻越了象这样海拔超过4000米的8座大雪山。而且还是穿着这样的鞋和防水的蓑衣,甚至有些人穿的还是草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与甘肃会宁,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胜利会师:1936.10甘肃会宁

[PPT13]过渡:“远征难”,长征途中的难有哪些呢?

生: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军事斗争、错误的指导思想、还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

过渡:长征中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所面临的困难和牺牲远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读起来依旧是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挑战生命的极限而震撼。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达终点人数为出发人数的1/12。它跨越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巨大山脉,渡过30多条河流。战斗在400场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几乎三天一场大战,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英勇献身。始终在战斗、饥饿、寒冷、伤病、死亡的威胁下,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而战士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最小的只有9岁。他们英勇顽强,纪律严明,他们在慢慢远征中所变现出来的一往无前气概,在红军的每路大军、每个阶段都能找到他们真实的注脚。湘江之战中,受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扯断自己的肠子后壮烈牺牲;炊事班长每天钓鱼给病号吃,自己却饿死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刻;党岭雪山上,很多战士冻成了僵硬的石头…可以说长征路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过渡:那么这只年轻的队伍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取得胜利的呢?或许下面两位外国人的评述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PPT14-15]

师:他们揭示红军能走完长征是因为?

生: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从而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勇往直前。

过渡:经过两年艰苦卓越的行军,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那么这场胜利对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红军和中国革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PPT17-18]

引入毛泽东的话材料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长征向什么人?宣告了什么?长征向什么人?宣传了什么?长征在什么地方?播下了什么种子?

(向国民党,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不可战胜的。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向中国人民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它经过的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答案不是唯一的。

引入材料二

过渡:长征是个熔炉,它把各种元素都熔在一起了。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有理由把自己看成是优质钢铸成的革命精华,经过长征淬炼的战士,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正如美国女记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