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授课人:张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城郊中学八年级一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将书打开,翻到第59页,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书上的导入框部分,里面有一首诗,大家一起来把它齐声朗读一遍。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毛泽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红军长征)这首诗呢是毛泽东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而写的。

我们上一节课讲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哪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那为什么红军不在革命根据地积蓄和发展力量,那么红军为什么不继续在农村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力量,而要进行长征呢?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第五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失败了教师:对,很好,就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才导致了长征,那么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被迫转移——长征的开始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这使蒋介石惶恐不安,他急忙调集军队(5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围剿”。

列举表格(多媒体展示表格)前四次反围剿采用的战术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所以以多胜少,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沁阳六中
庞普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 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 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人 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 意义。) (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 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小组内形成答案,教师出示长征图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3、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 出示纪念长征的图片,提出问题,我设计 的意图是贴近学生生活,点明纪念长征的现实 意义,从而进一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 目标。
图片展示过之后,引导学生总结: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互帮互助的 革命英雄主义,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等。
四、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初期的困难 3、遵义会议 二、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胜利 2、长征胜利的意义 这样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 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 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
设计意图: 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学生自学为主设 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长征的胜利: 导入语 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究 竟会领导中央红军走出怎样的一片天地呢?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学习本课的第二目。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0页的《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示意图》找出红军所经过的省份、河流等; 2、阅读教材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集体备课记录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集体备课记录

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
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
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
较、联系等。

要注意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
审视历史。

4.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二、情景导入三、讲授新课四、作业安排
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
5.说板书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革命。

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与学生共同制作: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表格。

课堂
小结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板书
设计




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历史组。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时 间: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原 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出发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 瑞金 出发地: 2、遵义会议 1935年 (1)时 间: 1935年1月 (2)内 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经过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和乌江 遵义会议召开 强渡大渡河 冲破四道封锁线
夺取遵义(贵州) 夺取遵义(贵州)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会师吴起镇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甘肃会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学生阅读后回答
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学生回答: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引导学生回答:自然环境的恶劣,敌人的强大,生活面临的困难。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
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5)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教师小结: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学生回答: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3)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长征的胜利
1、指导学生完成63页“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依据长征路线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
(1)红军经过哪些省份?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2)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瑞金、遵义、吴起镇)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59——63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遵义
湘 江
★江西瑞金
遵义会议会址
二、转折:遵义会议
一、长征开始
过草地
爬雪山
泸定桥
抢渡大渡河
赤 水 河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冒死前进精神
手拉手、团结互助前进的革命同伴 沼泽地
过草地
爬雪山----饥寒
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福建、江西、广东 、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金沙江:红军度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 大渡河:红军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渡桥」
一、长征开始
1.原因: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原因) ②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主观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 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抢渡大渡河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湖 南 江 西
1935.1.

福 1934.10. 建
西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年红军“远征” 直接原因是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原因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宣传革命,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反围剿失利,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北上, ( C )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②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渡过乌江④ A.①②③④ . C.③②④① . B.④②③① . D.③②①④ . ( D )
5.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C. 1934年10月—1937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一、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1930——1933 1933) (1930——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3.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 C.遵义 . B.湘西 . D.泸定桥 . (B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听一听:这是哪首歌曲 长 征
Part 4
反馈检测
3、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 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D) A、井冈山 B、延安 C、遵义 D、吴起镇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 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 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 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C)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飞 夺 泸 定 桥
Part2 学以致用 读史修德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爬 雪 山
Part2 学以致用 读史修德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过 草 地
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遵义会议的召开 ——错误的结束与 历史的抉择
遵义会议的召开 ——错误的结束与 历史的抉择 1、影片中博古是怎样分析长征失败的 主要原因的? 2、假如你是毛泽东,在会议上针对 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节节失 利的原因,你会做怎样的发言。
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 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 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 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 神。” ——江泽民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分析案例背景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目方法标情感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年级历史第 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大革命失败到1931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接二连三地发动反革命“围剿” 。

前四次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说明了游击战术的正确性。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并引领长征走向胜利。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错误指挥所带来的危害,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第二目:长征的胜利。

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重要战役、会师和感人故事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并不陌生。

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知识梳理知识结构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讲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讲课

小明的老师发明了一台“时光倒流机”,让小明回到长征 胜利后的陕西,在街道上与一个自称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一 位中央红军交谈,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参加 过长征。请找出“红军”谈话中的错误。 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概情况吗?”
瑞金 1934年10月 江西 “红军”:“当然可以!1933年10月,我们从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犯了左倾逃跑主义错误损失惨重, 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之后 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 我 们 四 渡 赤 水, 确领导,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过 草地,爬雪山,一路胜利进军,最终在1936年10月与项英、 爬雪山,过草地 与红二、四方面 陈毅 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甘肃
•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 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 诺的《西行漫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 出读书笔记。
巧渡金沙江:四度赤水后,红军急行军 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泸定桥纪念馆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 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 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 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说出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能够归纳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_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新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_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新

西康
甘肃
陕西
四川
遵义 贵州
湖南
云南
广西
江西 广东
福建
红军翻过的山有18座:五岭山地的越城岭, 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 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岷山、 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山、罗 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
红军长征渡过24条河流,主要有:、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但我们坚持了一年了,也没有打退 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 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 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 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1.为什么红军奋战一年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这次战争的最终结 果如何?
2.这次反围剿失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客观:敌人势力的强大
主观: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左”的错误 指挥)
-------江泽民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第二站: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红,军长江征底突到破处湘是江烈战士士纪的念尸碑园 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后的大逃跑。
不对,它只是在战争暂 时失利的情况下的一次
战略转移。
战地日记(二)
1934年10月26日
多云
这场战争我们没有胜利,眼 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倒在战场上, 我们很难过。
党中央被迫放弃了中央革命 根据地,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我们从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___。 翻____、 强渡______,_______。 强渡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冲破四道封锁线, 飞夺__________,打乱 飞夺 。 , 。 渡过______。 渡过 ______ 巧渡______, 巧渡 ,
江 湖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1935.1.

西
南 福 建 1934.10.
西
红军长征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试举例加以说明。
仔细看书, 没什么难的!
大渡河与泸定桥 草地
野菜 大雪山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它是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 征,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到底包 含了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1935.10.
1936
10 ______
1936.10
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年 月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长征精神是一种不朽的、巨大的精神力 量,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在今 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
老师让我来说! 老师让我来说!
战斗在冰天雪地
天宫一号
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遵 会议上又是如何解决的?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一方面军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知识梳理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瑞金 遵义会议
长 征
转折:1935年1月
结束: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意义: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精神: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三次
第五次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 误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 瑞金 人数: 八万多人
博古 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确定 6、遵义会议上取消了______ 周恩来 等负责指挥。 军事上由毛泽东 _____、______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P60】(确立了…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转折点。)
8、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62】(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飞夺泸定桥
三、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二方面军
甘肃

八上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

八上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

时间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博古 50万 8万 李德
1936年 10月三 大主力
甘肃会 宁会师,
标志着 长征胜 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 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巩固练习
•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 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信息: • 1、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 2、途中历经的艰难险阻有( ) (任写一个 ) • 3、长征胜利的标志是( ) • 4、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十三课 红军 不怕远征难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军队人数
时间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博古 50万 8万 李德
毛泽东
军队人数
意义 一次转折
遵义会议旧址

吴起镇 1935.10.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和长征精神分两大板块:红军不怕远征难(基础知识)、延伸的红色之路(对今天的影响)[导入语]播放歌曲《十送红军》师:同学们认真听,这首歌讲述了怎样的情境?(这是一首夹杂着不少方言、俚语的江西民歌,悠扬绵长的歌声,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

)过渡:人民为什么要送别亲人,红军为什么踏上漫漫征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PPT1-2]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师:为什么要长征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之后,回答问题。

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师: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剿”,那就是说,前面还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PPT3]师:从PPT中,同学们能用几个词总结前四次作战的特点吗?生:灵活、机动、游击战、运动战、不是教条、死板、消极师:那么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呢?(错误指挥)生: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前四次那种避敌主力,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销声匿迹,代之而来的是硬拚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

结果一败涂地。

根据地在日益缩小,人口在不断的减少,红军主力告别他们奋战6年之久的革命根据地,悄然西撤。

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长征拉开了序幕。

师:从中央根据地撤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呀?生:保存实力。

师:现在我们能清楚认识: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所以长征是红军为保存实力向西北地区的战略大转移。

过渡:书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语言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高度概况了长征的历程,其中提到“三军过后尽开颜”,那么参与长征的部队有哪些呢?[PPT4-5]长征队伍指导学生看图,找到四条线,分别讲解:第一条线: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出发,也就是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行程两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条线:红二方面军,下辖红二、红六军团,从湘鄂西出发,后胜利会师。

第三条线: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的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

第四条线:红四方面军,红军主力之一,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后会师与会宁。

所以三军具体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过渡:红军不怕远征难,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哪些地方、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PPT6-7]具体过程:(学生看书找,然后边提问,边讲解)开始转移:1934.10 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师:长征开始后红军作战情况如何?生:损失惨重,八万人只剩下三万多人。

过渡:在湘江对岸,国民党40万大军严正以待,经过5天5夜的血战,红军以平均每天损失6千兵力的代价才得以过江,60年后塑立的雕像还能让人感觉到当年战争的惨烈。

湘江战役是红军离开根据地打得最激烈也是最大的一战,8万红军死伤过半,滚滚湘江见证了这场艰苦卓绝的生死突击。

师:湘江战役是红军作战不勇敢吗?生:不是,是错误的指导。

师:错误领导的问题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生:解决了,遵义会议。

链接[PPT10-11]过渡:请同学们翻阅书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师:房屋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间中间有一张桌子。

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

会场十分狭小,但这里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师:1921年—1935年陈独秀领导国民革命失败,博古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而1935年遵义会议取消博古军事指挥权,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之后1935年—1949年毛泽东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

由于电台在过湘江时被损坏,中共的这次的会议并没有向第三国际请示,这次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重大问题。

短短三个夜晚,中共做出自它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决定,使濒临绝境的红军重新看到希望。

所以这次会议又标志着红军从幼稚走向成熟。

过渡: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指挥权又再次托付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术再次显示出来,请同学们找到书本中的一些表达词语。

生: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师:红军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四渡赤水,后来歌曲中唱到,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以前被敌人追走打,现在牵走敌人鼻子走。

所以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后运用调虎离山的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过渡:运用了灵活战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红军的长征之路就一帆风顺了吗?生:不是。

师:那又遇到哪些困难?生:泸定桥、雪山、草地。

过渡:大渡河水流湍急。

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

而当年的蒋介石也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在这里成为“石达开第二”。

在咆哮的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这就是泸定桥。

大家想象一下,人站在这铁索桥上是什么感觉?让我们回到那战火燃烧的岁月。

(飞夺泸定桥视频)过渡: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他们中很多在长征的途中牺牲了。

当时战时紧张,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都没有来得及记下。

成为无名的英雄。

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还要面临比军争斗争更加残酷的考验,那就是雪山草地。

(展示夹金山图片)这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当地的百姓是这样形容夹金山的: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但当年的红军却翻越了象这样海拔超过4000米的8座大雪山。

而且还是穿着这样的鞋和防水的蓑衣,甚至有些人穿的还是草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与甘肃会宁,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胜利会师:1936.10甘肃会宁[PPT13]过渡:“远征难”,长征途中的难有哪些呢?生: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军事斗争、错误的指导思想、还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等。

过渡:长征中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所面临的困难和牺牲远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读起来依旧是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挑战生命的极限而震撼。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达终点人数为出发人数的1/12。

它跨越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巨大山脉,渡过30多条河流。

战斗在400场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几乎三天一场大战,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英勇献身。

始终在战斗、饥饿、寒冷、伤病、死亡的威胁下,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而战士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最小的只有9岁。

他们英勇顽强,纪律严明,他们在慢慢远征中所变现出来的一往无前气概,在红军的每路大军、每个阶段都能找到他们真实的注脚。

湘江之战中,受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扯断自己的肠子后壮烈牺牲;炊事班长每天钓鱼给病号吃,自己却饿死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刻;党岭雪山上,很多战士冻成了僵硬的石头…可以说长征路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过渡:那么这只年轻的队伍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取得胜利的呢?或许下面两位外国人的评述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PPT14-15]师:他们揭示红军能走完长征是因为?生: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从而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勇往直前。

过渡:经过两年艰苦卓越的行军,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那么这场胜利对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红军和中国革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PPT17-18]引入毛泽东的话材料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长征向什么人?宣告了什么?长征向什么人?宣传了什么?长征在什么地方?播下了什么种子?(向国民党,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

向中国人民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它经过的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答案不是唯一的。

引入材料二过渡:长征是个熔炉,它把各种元素都熔在一起了。

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有理由把自己看成是优质钢铸成的革命精华,经过长征淬炼的战士,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正如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1937年在《伟大的道路》中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长征保留下来的火种,很快形成燎原之势。

随后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留守苏区的游击队员组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他们抗击着侵华日军总数的75%,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坚力量。

以红1军团为主改编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中国抗战第一个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84岁的红二方面军老战士夏精才回忆说“跟日本人交手多了,他们就知道,戴斗笠的八路厉害,都是老红军。

后来,日本人见到背斗笠的,不敢轻易过来打。

”他们从这里走出,走出了民族独立,成为民族的脊梁,走出了国家的富强。

[PPT19-24]过渡:70多年的沧海桑田,万水千山间的征战痕迹已经风化,但那条蜿蜒的长征路在依旧在吸引着不同国家的人们:展示材料师:他们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其中不乏许多的外国人?难道仅仅是为了体验长征的艰辛?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重走长征路,更多的是感受长征中那种驱使你内心不断强大、勇往直前的精神驱动力。

这也是长征在于它有着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丰富内涵,是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重走长征,各种各样的人在长征路上为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寻找答案,无一例外,他们心态更成熟了,人更坚强了。

[PPT24]长征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热情,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定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困惑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业时候,当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如果能静下心来,走进这段历史,或许能让我们思想更加深刻,让我们目光更坚定,内心更有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