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时 间: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原 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出发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 瑞金 出发地: 2、遵义会议 1935年 (1)时 间: 1935年1月 (2)内 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经过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和乌江 遵义会议召开 强渡大渡河 冲破四道封锁线
夺取遵义(贵州) 夺取遵义(贵州)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会师吴起镇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甘肃会师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的背景:由于博古里的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10月,标志是党中央个中央红军八万余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遵义会议:
A时间:1935年1月 B地点:遵义
C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意义:这次会玩久了当,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路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5、1935年120月,吴起镇回事,红一方面和陕北红军会师
6、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25000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7、长征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用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战略,用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9、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我们战胜“新长征”路上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
形成以为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的会议。

历史八上13课长征提纲

历史八上13课长征提纲
4、省份:经过了十一个省。江西、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
5、转折点:1935年1月遵义会议。
6、克服的困难:(1)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2)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
(3)缺衣少食等艰苦的生活条件。(4)路途遥远,行程25000里。
7、两次会师:
(1)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11、长征精神:(1)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2)艰苦奋斗、乐观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3)不畏艰险、935年1月。
内容:(1)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军事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
(2)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8、结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9、长征胜利的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0、长征胜利历史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
1、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主要经过: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意义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图例
会宁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长征红军 红一方面军 长征路线 其他红军长 征路线 重要地点 河流
陕北红军
甘孜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军 赤 水
遵义
金沙江
乌 江
湘 江
瑞金
红一方面军
思考: 思考: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条件,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争斗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 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的精神。 主义的精神。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1930年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934年
10万 10万 20万 20万 30万 30万 5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第四次) 博古 50万 8万 50万 李德
毛泽东
胜利
失败
一、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
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被迫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
进入甘肃陕西
会宁胜利会师
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结束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 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长征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配破长征的原因和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插图、资料,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导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对桌交流、小组交流。

3、整理导学案,记忆重点问题。

4、如有疑难问题,标出来,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总结:(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是领导创建的。

(2)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1)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和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年月长征开始。

(2)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在渡过湘江后,红军损失过半,经提议,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前进,渡过乌江,夺取。

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

意义:。

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渡过,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北上强渡,飞夺,翻过,通过,于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会师。

(3)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意义:。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小组内交流,并选派代表发言)1、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你说,我说,大家说。

)(3)学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了解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么多著名战役和红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乌江 解放 遵义
陕北吴起 镇会师
强渡大渡 河 飞夺泸定 桥
巧渡金沙 江 爬雪山
意义
粉碎了……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三大主力红军 甘肃会师 1936年10月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 神?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 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 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 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 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根据地 封锁线 湘江
四渡 赤水 过草 地
1936、10)
原因 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失 败 中央革命 突破四道 突破 渡过 经过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五、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 途中遇到了哪些 困难和问题?红军能够克服 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在社 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还 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吗?
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 少粮食等等。
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怎 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 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央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
(1935.1) 强渡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战地日记(二)
1934年10月26日 多云
这场战争我们没有 胜利,眼看着弟兄们一 个个倒在战场上,我们 很难过。 党中央被迫放弃了中 央革命根据地,决定进 行战略转移。我们从
瑞金出发,一路上敌 人围追堵截,我们拚 死冲杀,但有更多的 同志倒下了。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贵州
湘江
(1934.10)
爬雪山
过草地
动脑筋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 克服的?你能讲讲长征的 故事吗?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 结】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 1934年10月 乌江 遵义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遵义
湘 江
★江西瑞金
遵义会议会址
二、转折:遵义会议
一、长征开始
过草地
爬雪山
泸定桥
抢渡大渡河
赤 水 河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冒死前进精神
手拉手、团结互助前进的革命同伴 沼泽地
过草地
爬雪山----饥寒
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福建、江西、广东 、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金沙江:红军度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圈、 大渡河:红军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渡桥」
一、长征开始
1.原因: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原因) ②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主观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 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抢渡大渡河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湖 南 江 西
1935.1.

福 1934.10. 建
西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年红军“远征” 直接原因是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原因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宣传革命,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反围剿失利,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北上, ( C )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②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渡过乌江④ A.①②③④ . C.③②④① . B.④②③① . D.③②①④ . ( D )
5.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C. 1934年10月—1937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一、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1930——1933 1933) (1930——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3.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 C.遵义 . B.湘西 . D.泸定桥 . (B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听一听:这是哪首歌曲 长 征
Part 4
反馈检测
3、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 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D) A、井冈山 B、延安 C、遵义 D、吴起镇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 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 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 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C)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飞 夺 泸 定 桥
Part2 学以致用 读史修德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爬 雪 山
Part2 学以致用 读史修德
长征的胜利前进——万水千山中找寻曾经的足迹 团结合作英雄与自我的价值
过 草 地
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 而是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遵义会议的召开 ——错误的结束与 历史的抉择
遵义会议的召开 ——错误的结束与 历史的抉择 1、影片中博古是怎样分析长征失败的 主要原因的? 2、假如你是毛泽东,在会议上针对 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节节失 利的原因,你会做怎样的发言。
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 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 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 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 神。” ——江泽民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分析案例背景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目方法标情感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年级历史第 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大革命失败到1931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接二连三地发动反革命“围剿” 。

前四次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说明了游击战术的正确性。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并引领长征走向胜利。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错误指挥所带来的危害,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第二目:长征的胜利。

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重要战役、会师和感人故事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并不陌生。

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知识梳理知识结构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___。 翻____、 强渡______,_______。 强渡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冲破四道封锁线, 飞夺__________,打乱 飞夺 。 , 。 渡过______。 渡过 ______ 巧渡______, 巧渡 ,
江 湖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1935.1.

西
南 福 建 1934.10.
西
红军长征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试举例加以说明。
仔细看书, 没什么难的!
大渡河与泸定桥 草地
野菜 大雪山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它是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 征,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到底包 含了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1935.10.
1936
10 ______
1936.10
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年 月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长征精神是一种不朽的、巨大的精神力 量,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在今 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
老师让我来说! 老师让我来说!
战斗在冰天雪地
天宫一号
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遵 会议上又是如何解决的?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4)路途遥远等
吴起镇
甘肃会宁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005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三、长征经过(8)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六、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失败
1.外部原因:蒋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围剿红军。
2.内部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 中央被迫长征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取消…肯定…。确定…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转折点) 意义: 确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转折点
后期路线:
四渡 巧渡 赤水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封锁线
湘 江
乌 江
遵 义
三、长 征的胜 利
两次 会师: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解决了……, 内容 取消了……, 肯定了……。 确定了……。 意义 确立了……挽救了……转折点
一个核心,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一方面军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知识梳理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瑞金 遵义会议
长 征
转折:1935年1月
结束: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意义: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精神: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三次
第五次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 误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 瑞金 人数: 八万多人
博古 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确定 6、遵义会议上取消了______ 周恩来 等负责指挥。 军事上由毛泽东 _____、______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P60】(确立了…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转折点。)
8、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62】(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飞夺泸定桥
三、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二方面军
甘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面军)
(1)、瑞金是红色政权所在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此出发,开始长征。

(2)、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红军损失过半,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博古等人执意去湘西,但敌人已经布下
口袋阵----无疑是死路。

毛泽东提出该向贵州,那里敌人力量相
对薄弱----应该是生路。

(3)、于是红军改道贵州,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4)、随后,红军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5)、运用调虎离山的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6)、红军北上强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飞夺只剩13根铁索的泸定桥。

(课件展示图片)
精品文档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