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故事-平阳昭公主简介 平阳昭公主的传奇事迹

合集下载

唐朝平阳昭公主的生平简介

唐朝平阳昭公主的生平简介

唐朝平阳昭公主的生平简介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

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平阳昭公主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平阳昭公主的生平简介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他本身并没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能赢得天下,全靠的是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

而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她的军事领导能力也完全不在她的几个兄弟之下。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并没有提及平阳公主的姓名,后人习惯称之为李秀宁。

很早的时候,李渊便把李秀宁许配给了他的武将柴绍。

说起柴绍,日后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当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绘二十四功臣像的时候,他就是其中一个。

在这二十四个为大唐王朝奠基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中,还有一个人,和平阳公主有过交集。

这个人叫做屈突通。

屈突通是隋唐时期的名将,至少能绘上凌烟阁,就说明他的能力不在秦琼、尉迟恭之下。

而正是这样一个有名人物,就曾多次败在平阳公主的手下。

后来,当李渊决定起兵的时候,想把柴绍调到自己身边来帮助他。

柴绍走之前,叮嘱平阳公主说:我现在要走了,可是放心不下你。

李秀宁说:没事,你就去吧,我可以照顾自己。

等柴绍走后,李秀宁女扮男装,到达鄠县,变卖家产,招募队伍,打算为迎接她父亲的军队作准备。

没多久,他就收编了当地几支很有实力的队伍,声势逐渐浩大,又攻克了户县、周至、武功等好几个地方,威震关中。

很快,她的队伍就发展到七万之众。

公元617年,李渊的军队渡过黄河,李秀宁的军队就协同她弟弟李世民一起,攻克了长安。

在那之后,史书上就没有了对平阳公主的记载。

直到公元623年,平阳公主突然去世,李渊用军礼将其厚葬,赐谥号曰“昭”。

平阳昭公主的故事平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她为唐高祖李渊奠定了关中一带的基础,还联合李世民的军队攻陷了长安城,立下了不世之功。

她是大唐公主,统领千军万马为父建业,战绩辉煌,长城的关隘都以她的军队命名

她是大唐公主,统领千军万马为父建业,战绩辉煌,长城的关隘都以她的军队命名

她是大唐公主,统领千军万马为父建业,战绩辉煌,长城的关隘都以她的军队命名各位女神,大家好,我是馆主。

平阳昭公主是李渊的三女儿,她是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统领队伍为父建业的公主。

她的人生非常传奇,长城著名的娘子关,就是以她的“娘子军”命名的。

同时她还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由军礼为其举殡的女子。

近来心血来潮,重温了一部十五年前的古装武侠剧《大唐双龙传》。

发现有些感动,真的可以历久弥新。

特别是看到男女主角,寇仲和李秀宁挥泪斩情缘那一场戏。

当李秀宁欲爱不能,只能强忍心痛,含泪对寇仲说出一句:“是我没有好好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是我错失了。

”这段年少时,曾被深深打动过的故事情节,如今再看,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剧中,李秀宁是隋末四大豪门之一,李阀家的四娘子。

她聪慧机敏,是父兄争夺天下的得力干将。

她与寇仲相互爱慕,却为了家族利益,忍痛割爱,另嫁他人。

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昭公主。

相比剧中的李秀宁,历史上的平阳昭公主虽少了一些儿女情长,却多了几分英雄气概。

她是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战功赫赫,为奠定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就连葬仪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元617年4月,已是暮春时节。

隋朝都城长安一派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

入夜,一名装扮普通的行人悄没声息地从侧门闪进了柴府。

他从太原风尘仆仆赶来,给府中的男女主人,带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待这名密使走后,柴府的男主人,当朝元德太子的近身侍卫柴绍,轻搂着妻子的肩膀,难掩兴奋地说:“当今天下纷争不断,如今岳父大人已决意起兵。

我身为七尺男儿,应当仁不让前往相助。

”说到这里,他又眉头一皱,语带犹疑起来:“可是,如果我们夫妇一起离开,势必引人猜疑。

要把你独自留在长安,我又实在放心不下……”他的妻子却抬起头打断了他:“你放心,我一个妇道人家,朝廷不会对我设防,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看到丈夫一脸的将信将疑,她又眉眼带笑,语气轻快的补充了一句:“你当我是谁?我可是飞将军的后人,唐国公李家的三娘子,又怎么会坐以待毙?你走后,我自有脱身之计。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在古代的历史上,经常可以看到雄霸一方征战沙场,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赫赫大功的战将,这些将军大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

不过在我国的历史中,也有一些风范强大的巾帼英雄,提起巾帼英雄大家都会想起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花木兰在战场上就如男儿身那般强壮,替自己的父亲行军很多年了都没有人发现。

她也表现出了男子般的气概,丝毫没有女子般的柔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了许多功劳。

不过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个巾帼英雄,这个人就是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也是一个有名的巾帼英雄,军事才能优秀,也能够上阵杀敌,我们来了解一些她为什么会被称为巾帼英雄吧。

许多朝代的公主都是十分柔弱的,平阳昭公主是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公主是娇生惯养,是千金之躯。

她却是一个在军事方面颇有才学的女子,甚至不比那些七尺男儿差劲,在军事方面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在隋朝灭亡之后天下各路人马纷纷起兵,在李渊发动起兵的过程中,平阳昭公主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

唐朝的半壁江山也可以说是平阳昭公主给打下来的,后面有很多人把平阳昭公主叫做女英雄。

她为自己的父亲在开拓疆土的过程中解决了很多的烦恼,帮助父亲打下了李家的王朝,女英雄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的。

从史书上来看,平阳昭公主只被记载了的封号,而不是名字。

平阳昭公主虽然从小到大就享受了许许多多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也不曾看过什么人间疾苦。

但是平阳昭公主也没有嚣张跋扈,而是从小专注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经常学习武术,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在那个时期,平阳昭公主借着自己的一身本领,经常出谋划策,显示出过人的优秀,为他父亲能够分忧解难,得到了许多的宠爱。

在李渊的众多儿女中他是非常爱平阳昭公主的。

后来的平阳昭公主嫁给了柴绍。

天下纷乱之际,李渊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夺取政权之时,身怀本领的平阳昭公主也选择去加入战争为自己的父亲分忧解难。

在征战过程中,平阳昭公主就发挥了自己很大的能力,先让自己的丈夫率领军队与父亲会合,自己在后方安排好,这样里应外合的策略,让他们在作战时有很大的准备。

她是古代最厉害的公主,曾率千军万马帮父亲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她是古代最厉害的公主,曾率千军万马帮父亲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她是古代最厉害的公主,曾率千军万马帮父亲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夫人城北走降低,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若要盘点史上著名的女将,大家脑海里大都服浮现出花木兰、穆桂英、秦良玉等耳熟能详的女性角色。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位威名远扬,流传千古,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平阳昭公主。

谈起平昭公主,不得不聊一聊她的家世,其父李渊,其舅公是后周的周武帝,夫君柴绍是隋朝太子的贴身警卫,哥哥李世民更是万古之君。

在这样显赫的家室之中,如果世事太平,也许平阳昭公主可以像其他公主一样岁月静好地度过一生。

可正是乱世出英豪,暴乱的时代让平阳昭公主有机会显露出她的才能。

在李渊起义的初期,身为太子贴身警卫的妻子,她冷静判断,打消了隋炀帝的起疑,为父亲争取起义的准备时间。

后来她还行善招兵,保全自己的同时为父亲制造声势,伺机响应父亲起兵。

在此带兵初期。

她就收服号称万人之众的何潘人,在之后的战斗中,平阳指挥若定进退有方,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尽显巾帼英雄的风采。

平阳昭公主对于军队的管理十分严格,严禁士兵欺压百姓,所以娘子军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

正是平阳昭公主骁勇善战而又宅心仁厚的性格,投奔和收编的队伍越来越多,当李渊手里握有五万精兵的时候,平阳昭公主一己之力已经招募到七万士兵。

至此平阳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凭借地理优势一次次击退敌人,为李渊和李世民顺利渡过黄河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元618年,李渊坐上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唐,这时这位开国女将才受封成为大唐的平阳公主。

可惜。

在大唐建国五年之后,也许是多年的征战劳碌,年仅23岁的平阳昭公主就匆匆辞世。

唐高祖为女儿的早逝悲痛异常,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平阳昭公主”。

在举行葬礼时,李渊要求使用“鼓吹、大辂、麾幢、班剑”等高规格的军队举殡礼仪。

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军礼下葬的的女子。

这份殊荣足以证明其价值!唐朝的女强人很多,但是在众多女强人之中我更欣赏的就是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之死 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

平阳昭公主之死 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平阳昭公主之死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导语:平阳昭公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胞姐姐,据悉,平阳昭公主和花木兰穆桂英一样,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其才识胆略丝毫平阳昭公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胞姐姐,据悉,平阳昭公主和花木兰穆桂英一样,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其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

那么,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呢?以下文章将为您揭晓。

公元617年11月,李渊、李世民的唐军主力攻克了长安,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也参与了这场战争。

在其后的六年时间里,史书上再也没有对她的任何记载,只在公元623年2月,突然提到了平阳公主的葬礼。

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

当时很多大臣反对,说一个妇人以军礼下葬,不符合规矩。

李渊就此反驳说,平阳公主生前每临战阵,身先士卒,死后用军礼下葬,又有什么不妥?所以,平阳公主仍已军礼下葬,谥号“昭”。

在这里,并没有明确说明平阳公主是怎么死的,能为她记上这一笔,是因为她的葬礼很特殊。

古今军礼下葬的女子第一人。

但是我们不妨从其他资料来推测她的死因。

大致推测的原因偏向于两点。

推测一:战死。

太子李建成出生于公元589年,平阳公主死于公元623年,两人都是窦皇后所生。

也就是说,平阳公主死时,年龄最大不会超过33岁。

在这样的年纪突然死亡,肯定不是正常死亡。

公元622年,太子李建成讨伐刘黑闼,直到年底才将其击溃。

生活常识分享。

平阳公主的事迹总结(推荐4篇)

平阳公主的事迹总结(推荐4篇)

平阳公主去世后,李渊准备给她办一场特别的葬礼,却遭到反对。

太常说:但实际上,唐朝以前的妇人不仅能有鼓吹,还能领将职。

陈朝中郎将——冼夫人就有鼓吹。

而且是在生前:就是在生前赐予鼓吹也无问题。

而且这也是早有先例,于史有据的事。

且鼓吹也并非只有女将军才能拥有,刘宋的山阴公主也有:李渊说:一锤定音,任何人不敢再有异议。

周之文母一般认为是周武王之母——太姒,一说为周武王之妻邑姜(此为朱熹观点。

朱熹觉得“九人治外,邑姜治内。

”)。

但无论是谁,性别为女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文母,其他九位能臣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太誓》中,周武王曾说: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乱本作“乿”,而“乿”正是古代的“治”字。

乱臣是治世能臣的意思。

可以看出,周武王时期,贬抑女性的传统还未形成。

他也并未因文母只承担“主内”之责,就用歧视的眼光看待。

能正确认识“主内”的作用,即便在现在,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李渊等于直接将女儿在大唐的地位与太姒在周朝开国时的地位相提并论了。

但遗憾的是,后来,鼓吹的意义便被淡化,不再具有军事意涵。

施厚羽博士说:可知在当时,许多士子看不惯平阳公主拥有鼓吹,却又不敢对李渊有异议,便通过消除鼓吹的军事意涵,达到让“女性绝不可以碰触与军事文化有关的物件”的目的。

事实上,平阳公主葬礼规格之高,不止体现在鼓吹上,还体现在“薨”字上。

在《御批通鉴纲目》中,编写《考异》部分的汪克宽对“薨”提出异议,认为公主不能用此字:但编写《书法》部分的刘友益认为既然《旧唐书》原文为“薨”,那就是史有明载的特恩,应该沿用。

然而,在《旧唐书》问世之前,平阳公主的光芒却要黯淡许多。

比较了解初唐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

平阳昭公主作为女性楷模,一千余年以来,受到的夸赞数不胜数。

然而,那些来自封建时代士子的夸赞,在现在看来,几乎都有其局限性,即出于偏见有意淡化。

他们的着眼点几乎都是孝道、妇德等利他品质,即便夸其忠勇,也多用来砥砺男性,或是讽刺当代的无能男性。

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有多厉害?

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有多厉害?

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有多厉害?在中国的历史上,打仗一般都是男人的事情,男人和女人确实有生理上的区别,男人在战争中的优势明显强于女人。

可是即使这样,中国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一些巾帼英雄,比如商朝大将妇好,还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抗金女将梁红玉,明末大将秦良玉,太平天国的苏三娘等等。

今天讲的这位则更厉害,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著名关口娘子关传说就是以她的事迹命名的,她就是唐高祖的第三女,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招募军士,助李渊攻克长安平阳昭公主是李渊的第三女,母亲则是李渊的嫡妻窦氏,她和李世民、李建成等人是一母所生。

李家本来就有一半的鲜卑族血统,所以李家人都比较开放和彪悍,而平阳公主在这样的家庭中也养成了生性豪放的性格,为后来能够领兵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也是一个武将世家,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平阳公主出生时间和姓名,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她的成功。

当时平阳公主嫁给柴绍后,定居在长安。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看到隋炀帝已经众叛亲离,全国起义不断,地方豪强都趁机自立为王的情况下,李渊也开始谋划着起兵。

李渊写信给平阳公主夫妇,表明自己起兵的决心,并且招她们二人回来。

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父亲要起兵,我作为女婿要去帮助他老人家建功立业,但是我们两人一起离开长安,势必被人怀疑,把你一个人留下,我又不放心,怎么办才好呢?”平阳公主说,没事你赶紧去吧,我一个妇人发生事情也好躲藏,不用为我担心。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

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

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

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旧唐书》于是柴绍走小路到了太原,而妻子平阳公主也没有闲着,她在鄠县女扮男装,散尽家资,招募士兵,为父亲李渊在关中打下一个根据地。

随后李渊起兵的消息传来,平阳公主则更加积极的扩展地盘,招募士兵。

平阳公主文言文翻译翻译

平阳公主文言文翻译翻译

【原文】平阳公主,字昭仪,汉高祖之女,乃汉文帝之妹也。

性刚毅,有男子之风。

初嫁于赵王张耳之子张敖,敖性懦弱,非公主所愿。

及高祖崩,公主愤然离异,独居宫中,不与外臣交通。

文帝即位,公主益显,封为长公主,赐号“平阳”。

公主居平阳宫,广结天下名士,文武兼备,威震海内。

时匈奴犯边,公主遣其子张章为将,击匈奴,大破之,威名远播。

公主善骑射,常与勇士共猎。

一日,公主猎于平原,遇一猛虎。

公主不惧,挽弓射之,一箭穿虎心。

虎倒地,公主复连发数箭,直至虎死。

此事传遍天下,人皆称颂公主之勇。

文帝九年,公主病笃,临终前,谓文帝曰:“吾生为女子,不能为天下立功,然吾平生所学,皆以报国。

吾死后,愿陛下将吾所藏兵书,悉数付之有德者,以备不时之需。

”文帝闻言,泪流满面,许之。

公主薨后,文帝追封其为“威德公主”,谥曰“昭烈”。

公主墓前,立石马、石人各一,以示尊崇。

公主一生,虽为女子,然勇猛过人,威震四海,实为一代英豪。

【翻译】平阳公主,字昭仪,乃汉高祖之女,汉文帝之妹也。

她性格刚毅,颇有男子气概。

起初,她嫁给了赵王张耳之子张敖,但张敖性格懦弱,并非公主所愿。

高祖驾崩后,公主愤然与张敖离异,独自居住在宫中,不再与外臣交往。

汉文帝登基后,公主的地位日益显赫,被封为长公主,赐号“平阳”。

公主居住在平阳宫,广结天下名士,文武双全,威震四海。

当时匈奴侵犯边境,公主派遣自己的儿子张章为将,击退匈奴,大败敌军,威名远扬。

公主擅长骑射,常与勇士们一同狩猎。

一日,公主在平原狩猎时,遭遇了一只猛虎。

公主毫不畏惧,挽弓射虎,一箭射穿虎心。

老虎倒地,公主又连发数箭,直至老虎死亡。

此事传遍天下,人们都称赞公主的勇敢。

汉文帝九年,公主病重,临终前对文帝说:“我身为女子,不能为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我平生所学,都是为了报效国家。

我死后,愿陛下将我所收藏的兵书,全部交给有德之人,以备不时之需。

”文帝听后,泪流满面,答应了她。

公主去世后,文帝追封她为“威德公主”,谥号“昭烈”。

巾帼不让须眉之大唐平阳昭公主

巾帼不让须眉之大唐平阳昭公主

巾帼不让须眉之大唐平阳昭公主平阳公主(?~623年),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唐朝时期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才识胆略过人,早年嫁给千牛备身柴绍。

大业末年,为了策应晋阳起兵,聚拢关中豪杰,发动司竹起兵,统领『娘子军』建功立业,。

挑选精兵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共同攻破长安。

唐朝建立后,册封平阳公主。

武德六年(623年),去世,谥号为昭,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位于晋冀交界处的娘子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里,曾有一位公主率兵驻守,威名远扬,流传千古。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著作有诗赞曰: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剑履驱龙骧,助父开大唐提起唐朝,那可真是长了我中华民族之志气,“贞观之治”,“盛唐气象”,唐诗风流,气概昂扬,不仅男子意气风发,连女人也百舸争流,不输须眉,既有则天女皇指点江山之豪情,又有贵妃醉酒婀娜妩媚之娇羞,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朝代,各色人等都尽显本色,在这个舞台上涂抹着一道道斑澜的色彩。

她彪悍的人生,却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刹那间将漆黑的夜色照得个惊天透亮;又如一颗流星,迅疾地消失在天边,不知所终,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只知道她曾封平阳公主,死后谥号“昭”,她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三公主,母亲是李渊的嫡妻窦皇后。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母所生的姐姐,出身不可谓不高贵。

她虽为女子,却征战沙场,帮父王打下江山;嫁做人妇,却金戈铁马,与夫君并肩作战;她既是公主,也是开国将领;她书写了传奇,死后用军礼下葬,却在史书中不见芳名。

但为何要叫这平阳昭公主呢,总感觉叫着不太顺口哈。

这是因为历史上叫平阳公主的人多多,汉朝有晋朝有,北魏时也有,而最有名的当属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就是将卫子夫送给刘彻,后来又下嫁给曾经的“骑奴”,大将军卫青的那位。

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娘子关的“创始人”,平阳公主因何而死?

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娘子关的“创始人”,平阳公主因何而死?

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娘子关的“创始人”,平阳公主因何而死?公元617年,关中地区的反隋起义军首领何潘仁,接待了一个叫做马三宝的人。

但当何潘仁得知马三宝此番前来,是来劝降他的时候,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因无他,何潘仁正是关中地区最大的反隋义军首领,手下有几万人之众,只有他招降别人的份,还真没听说过有谁敢招降他。

特别是这个马三宝还是代表“李娘子”来的。

听名字就知道对方是一介女流,有啥值得重视的?一时间,何潘仁想把马三宝轰出去的心都有了。

然而,当马三宝点明了“李娘子”的身份时,何潘仁的态度立刻就变了。

而何潘仁的选择,从事后看来可谓是无比正确,因为几年后,这位“李娘子”将兵临长安城下,为大唐王朝打下半壁江山。

那么,这位“李娘子”到底是谁?一个女人又有何德何能,帮助大唐攻城拔寨呢?说到唐太宗李世民,想必不少人都会对他在隋末战争中的军功津津乐道。

但有一说一,李世民的横空出世,主要还是在唐朝定都长安以后,那到底是谁帮李唐打下这座隋朝的前首都呢?正是李世民的同胞姐姐平阳昭公主。

可惜的是,与她的弟弟相比,这位女战神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平阳昭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妻子窦氏。

不得不说,长安后来被她领兵拿下,实在是有点“报应不爽”的味道。

隋朝的前身是北周政权。

而窦家是北周政权的贵族,位高权重。

窦氏的父亲窦毅担任过北周大司马,相当于北周的军队总司令。

而窦氏的舅舅更是重量级,他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从此可见窦氏和北周政权有多么深厚的联系。

但窦氏却并没有赶上家族的好时候。

窦氏7岁那年,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将皇位禅让给他,就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

而当时的北周群臣,对于杨坚的这一行为基本都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毕竟,杨坚大权独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已经是“加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位极人臣,就差“篡位称帝”的临门一脚了。

但谁都没想到,在窦毅的府中,年幼的窦氏面对着“改天换地”的变动,却并没有保持平静,而是哭凄凄、愤愤然的抛下了一句话:可惜我不是男儿之身,不然就能解救舅舅家的危难了!她的父亲窦毅一听女儿这话,那可真是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捂住了窦氏的嘴,告诉她:别说了,再说就没命了!然而,窦氏的这句话,在全中国的史书上也是响当当的复仇宣言了。

平阳昭公主的彪悍人生:中国古代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平阳昭公主的彪悍人生:中国古代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平阳昭公主的彪悍人生:中国古代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

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公元617年,李渊决定起兵。

当时李渊的三女儿和他的三女婿柴绍还在长安,李渊担心自己起兵女儿一家会遭难,于是派手下召两人回来。

可是,让李渊没想到的是,三女儿平阳昭公主让柴绍回来投奔李军,但她担心引起朝廷怀疑,自己回到了鄠县的李氏庄园。

可李渊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能宣布起义,起兵伐隋。

平阳昭公主回到李氏庄园后,家人都让她躲藏起来。

然而她女扮男装,散尽家财,筹措军饷,赈济灾民,自建义军。

当李渊起兵的消息传到平阳昭公主这里时,她手上义军的规模已经数千人。

这已经十分了不起,但平阳昭公主却没有满足,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平阳昭公主四处联系反隋的义军,以过人的谋略和才识将数支义军归于自己帐下,很快义军的规模就超过七万人。

朝廷见这支义军异军突起,立刻调遣大军想将平阳昭公主镇压。

可她率领的义军不但攻破朝廷的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起义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烽火连起的岁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很多人慕名而来。

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汉中后,看到女儿竟已为自己组建数万大军,大喜过望,派柴绍去迎接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选一万精兵,与李世民在渭河北岸汇合,共同攻打长安。

而她的丈夫柴绍则作为李渊手下的大将,与她一起攻城。

夫妻各领一军齐上战场,为父作战,后世流为佳话。

很快,李渊等人就在11月拿下了长安。

李渊登基后,将三女儿封为平阳公主,因有军功,赏赐也比其他公主多。

李渊命李世民和柴绍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时,平阳昭公主奉命率军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微缩原型娘子关原名“苇泽关”,是出入山西的一道关口,可以说没有山西,中原和关中岌岌可危。

唐太宗的姐姐平阳昭公主,为大唐奋战而死,两个儿子却不得善终

唐太宗的姐姐平阳昭公主,为大唐奋战而死,两个儿子却不得善终

唐太宗的姐姐平阳昭公主,为大唐奋战而死,两个儿子却不得善终大唐的公主历来是备受瞩目的,不仅在青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笔记小说和野史里的常客,她们中有很多活跃在朝堂上,又有很多私生活被代代传唱,也被代代批判。

但有这样一位公主,却做到了生荣死哀,在大唐开国之际,组建了一支“娘子军”,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驸马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柴绍。

这位公主便是李渊唯一的嫡女、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只是在战场待久了,身体难免吃不消,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就去世了。

李渊对此很是伤心,下令高规格办葬礼,其规格在当时甚至以后都是绝无仅有的。

上篇写到太穆皇后为李渊生下了五个孩子然后在613年就去世了,这其中唯一的女儿就是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是她的封号,“明德有功曰昭”,昭为她的谥号,因此世人称其为平阳昭公主,本文就以李氏、平阳公主和平阳昭公主这三个称谓来写。

李氏是太穆皇后和李渊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6世纪90年代,当时的李渊因为是关陇贵族出身,并且其母和独孤皇后是姐妹,在隋朝建立之初就做了千牛备身,并出任各地刺史,李氏的母亲和祖母都出身名门,所以李氏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高端的,并且本身就继承了母亲窦氏身上的那股子不输男子的英气。

李氏及笄后嫁给了当时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柴绍,如果在太平年代,这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对官家小夫妻,妻子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丈夫在外征战或者为官。

但很不幸的,他们结婚后的年代正是隋末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在乱世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即便内宅中的夫人也会惊恐于早上的分别。

617年,李渊做了太原留守,准备在晋阳起兵,随即通知了子女,在长安居住的柴绍和李氏也接到了通知,不过,柴绍却比较为难。

柴绍是打算到晋阳同岳父起兵的,但是当时是非常时期,如果和李氏一起离开的话,估计两个人都走不成,动静太大,容易引来麻烦,但是他自己走吧,又担心李氏一个人在长安,可能会被朝廷控制。

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完美的解决办法。

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故事50字

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故事50字

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故事50字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之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嫁于曹寿之后,汉武帝登基,因其皇后陈阿娇一直未曾生子,所以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位美貌女子,准备献于皇上。

后来汉武帝驾临平阳府,看中一名歌女,就是后来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并且带走了卫子夫的弟弟、平阳公主的骑奴卫青。

之后卫青在汉匈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使得大汉北方边境得以长治久安。

这些都是与平阳公主慧眼识才分不开的。

平阳昭公主简介平阳昭公主的传奇事迹

平阳昭公主简介平阳昭公主的传奇事迹

平阳昭公主简介平阳昭公主的传奇事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女人,凭本事青史留名受后人称赞。

史上第一女帝武则天,千古女词人李清照等等。

古有巾帼英雄的说法,代表人物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公主,她不是替父从军,而是替父亲打下天下。

她去世后由军礼送葬,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这位传奇的公主就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也称平阳昭公主。

这里顺便提一下,“昭”是平阳公主的谥号。

“明德有功曰‘昭’”,一字谥号就已经表明了平阳公主的功绩。

隋朝大业十三年,李渊终于决定举兵反抗隋朝统治。

当时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都在长安,李渊这边事起,夫妻二人必定会受到隋朝政府挟制。

李渊起事前写信给平阳公主,让他们秘密回来。

夫妻二人自然是赞成父亲起兵之举,柴绍更是愿意在岳父麾下效力。

但是问题是如果两夫妻突然都走了,李渊本就受到猜忌,肯定会打草惊蛇。

最后平阳公主让柴绍不要担心自己,先走一步就是,她自己留下来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柴绍一开始不同意,但平阳公主坚持,并说自己是妇人,躲藏起来也更加方便。

于是最终柴绍快马离开,而平阳公主则留在了长安。

丈夫走后,平阳公主迅速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

她深知如果不做些什么,那么朝廷很容易就将她逮捕。

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帮助自己的父亲,聪慧的平阳公主走上了军旅之路、她男扮女装,变卖产业,赈济灾民,收复人心,很快就招收到了几百人的兵马。

李渊起兵之后,平阳公主更是到处联络义军,招兵买马。

因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令人敬佩的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起义军队伍。

其中最大的一支属胡商何潘仁,手下几万人。

与此同时朝廷也派兵攻打平阳公主,但都在这支队伍面前铩羽而归。

反而平阳公主一路势如破竹,连连攻下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在军事上却有着很高的天赋,直觉敏锐,隋将屈突通就多次败在她的手下。

平阳公主的队伍闯出了名声,加之在她的领导下军纪严明,很快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中国历史故事-平阳昭公主的本名是李秀宁吗?为什么她会成为唐朝唯一一个以军礼安葬的公主?

中国历史故事-平阳昭公主的本名是李秀宁吗?为什么她会成为唐朝唯一一个以军礼安葬的公主?

中国历史故事-平阳昭公主的本名是李秀宁吗?为什么她会成为唐朝唯一一个以军礼安葬的公主?平阳昭公主也称平阳公主,她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哥哥是李建成,母亲是北周皇室后代窦氏。

历史上平阳公主的名字已经不可考证,但是在后世的小说中,一般将其称为李秀宁,有的还以称号的同音为名,为李平阳,或者李屏玚。

在唐高祖李渊的19个女儿中,这个三女儿平阳公主是最特殊的,因为她去世的时候,李渊竟然为其打破规矩,以军礼下葬。

平阳公主因此而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平阳公主特殊在哪里?为什么李渊愿意用军礼来对待她呢?“娘子军”、“娘子关”这两个词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它们和平阳公主有很大的关系。

平阳公主不是弱质女流,她是人称“李娘子”的,指挥数万人军队的女将军!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嫡女,李渊将其嫁给了武将柴绍,婚后两人就住在长安城。

那时候的李渊还没有起兵,更没有当上皇帝。

当他决定起义以后,派人悄悄将消息传给了长安城的三女婿柴绍,让夫妻二人回到他身边去。

柴绍和平阳公主得知消息后,柴绍以为,他要去帮助岳父大人平天下、干大事,平阳公主是妇道人家,带着她又害怕她受伤,不带她走也害怕她遇到危险。

平阳公主让丈夫放心去帮助父亲,她会有办法保全自己。

柴绍这才离开长安,投奔李渊去了。

柴绍走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去了鄠县的李氏庄园,那是她李家的产业。

她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把李家所有的产业都变现,还把所有钱都拿来赈济灾民,于是有不少人选择投靠她,队伍一下子就上涨到了数百人之多。

为什么平阳公主要这样做呢?她知道父亲起兵,眼下最需要的就是足够多的士兵,但是父亲手下只有那么多人,她要为父亲和丈夫分忧。

平阳公主胆识过人,凭借出色的口才,愣是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招募了好几支江湖上势力不小的起义军队。

在这些起义军队中,有一支军队有数万人之多,数量远超平阳公主的势力,但是平阳公主只派了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那支军队的老大胡商何潘仁就归降了。

唐朝平阳公主历史简介

唐朝平阳公主历史简介

唐朝平阳公主历史简介
平阳公主,生于唐朝,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她生前曾征战过沙场,是历史闻名的女将军,也是李唐建立的功劳者之一。

按照这位平阳公主的事迹,除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在众多李家子弟中能与之相比的几乎没有,只是英年早逝,早早去世让人扼腕叹息,因此李渊为了肯定她的功绩,以军礼下葬,并给予了一个谥号“昭”,因此她又称为平阳昭公主。

要知道谥号并非谁都能有的,而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之后,才觉得是否给予的。

而且按照古礼来说,公主是没资格得到谥号的,可想而知谥号的珍贵,而平阳公主的谥号是“昭”,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
说明平阳昭公主功绩颇丰,是位有作为的人,于是她就此成了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用军礼殡葬的女子,她的一生成就,称的上生荣死哀。

平阳昭公主的丈夫是千牛备身柴绍,唐朝建立后封为左翊卫大将军,唐太宗时期,先是封为霍国公,后又改为谯国公,在凌烟阁绘二十四功臣像的时候,他也占了一席之地。

然而父母英雄儿子狗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平阳昭公主的两个儿子都是如此,只是长子柴哲威有继承权,活得不慌不忙,荫封为第三任安西都护后,就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了,一生都没有什么功绩,因此没什么史料可查。

而次子柴令武,可能是因为没有继承权,心理上不平衡,然后又不知搭错哪根筋,异想天开找上高阳公主以及房遗爱,意图谋反,没多久就东窗事发了。

永徽四年,唐高宗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于是这些天真的权贵子弟,当场被抓获,只有柴令武逃到华阴,但听闻这个消息后,明白没了商量余地,于是选择自尽。

然而自尽也没逃脱惩罚,尸体仍然遭到砍伐,他的妻子巴陵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依旧被唐高宗赐死,可谓是害人害己。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娘子关以她命名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娘子关以她命名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娘子关以她命名本文导读:平阳昭公主的事迹在《新唐书》、《旧唐书》中都有记载,让人奇怪的是她的真实名字和出生时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平阳昭公主的夫君是武将柴绍,公元617年,李渊决定起兵,柴绍因担心平阳昭公主安危而犹豫是否支援李渊的时候,平阳昭公主主动劝丈夫放心前去,而自己则潜伏起来为父亲招募军队。

为了方便行动,平阳昭公主女扮男装,并以李公子自称,变卖家产招募队伍。

不仅如此,平阳昭公主还依靠个人魅力,说服几只比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并打退隋军的进攻,连续攻城拔寨。

虽然是一个女子,平阳昭公主却十分有着军事方面的天赋,不仅打仗厉害,管理军队也十分严明,在乱世之中,这支娘子军以军纪严明著称,许多壮士慕名而来,她的队伍很快便超过了七万人。

在她一生驰骋战场之中,有一次战役十分出名,那就是米汤退敌军。

平阳昭公主驻守娘子关期间,有一次刘黑闼部前来进攻,由于敌众我寡,平阳昭公主只能一面向向李渊求援,一面严阵以守。

而敌军来势汹汹,可能等不到支援,娘子关就会被攻破,正当平阳昭公主焦急万分的时候,她看到远处的谷子已经成熟,便计从心来。

平阳昭公主下令连夜抢收谷子,并熬制成米汤,趁着夜色全部倒入关前的沟壑之中。

第二天,敌哨兵看到关前沟中满是神秘液体,便以为是马尿,并回到给了主帅。

主帅出帐观望,看到城上军旗招展,战鼓熏天,便以为是守城援军已到,马尿都已充满了沟壑,说明援军众多,于是下令撤退。

李渊攻克长安之后,对于平阳昭公主的记载就不见于史书,直到六年后,史书才简单地记载了平阳昭公主的死讯以及军礼的下葬的情节:“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而这六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平阳昭公主又为何死亡,史书上只字不提,目前仍是个迷。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 李唐江山一半是她的功劳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 李唐江山一半是她的功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李唐江山一半是她的功劳
导语: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皇后的爱女。

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平阳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皇后的爱女。

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平阳昭公主就是武将柴绍的妻子。

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平阳昭公主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举事,当时公主和夫君住在长安,生活优裕自在。

消息传到他们夫妇这儿,一向好侠尚武的柴绍便和自己的妻子平阳昭公主动身来到距长安不远的鄠县(今户县)李家的另一处庄园,暗中变卖家产,收罗兵马,组建以她为首的武装力量,希望是与父亲南北遥相呼应,助推李唐霸业实现。

平阳昭公主的实力着实让人吃惊,仅三个来月的时间,她就把当地四五支散兵游勇的反隋人马,统领到自己麾下,隋王朝京师长安的西南方向,一时之间也草木皆兵,不得安宁。

朝廷派兵与之交了几次手,结果愣是啃不下这块由女人领衔的硬骨头。

不仅铩羽而归,相反,连鄠县周遭的周至、武功、始平等地也都成了公主的地盘。

百姓们得知这支数次打败官军的队伍的首领,竟然是个女的,是个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平阳昭公主:以军礼下葬 开大唐公主剽悍风气

历史趣谈:平阳昭公主:以军礼下葬 开大唐公主剽悍风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平阳昭公主:以军礼下葬开大唐公主剽悍风气
导语:说起唐朝公主,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应该是太平公主,不仅因为她本身的传奇人生,更因为她有一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亲妈武则天!
说起唐朝公主,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应该是太平公主,不仅因为她本身的传奇人生,更因为她有一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亲妈——武则天!
然而,冷史君私以为,唐朝最为人敬佩的公主,当属平阳昭公主。

从平阳昭公主的封号,就可以看出她在唐朝的特殊地位。

唐朝所有公主,都是只有封号,而只有平阳公主,死后上谥为“昭”,史称平阳昭公主。

而晋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这些真正的帝之爱女,虽然也曾盛宠一时,死后却并无谥号。

平阳昭公主是李渊的第三女,李世民的姐姐,嫁给了柴绍。

李渊决定起兵时,柴绍想去帮忙,又担心留下妻子一人在长安不安全,公主却说:“公行矣,我自为计!”直接把老公给撵跑了。

公主独自奔去鄠县(今陕西户县),变卖家产,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而且,凭着自己的手段,还将势力远胜于她的何潘仁等几路义军收为麾下,军纪严明,连下几城。

等李渊渡过黄河时,她已经收拢七万军队,在关中打下一片天地了!
公主和李世民会和时,终于和柴绍夫妻重逢,有意思的是,夫妻二人各率军队,指挥部遥遥相对!俨然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
李渊称帝后,在覆灭王世充的长安之战中,公主负责防守山西,驻扎苇泽关。

因为她是一名女主帅,她的军队号称娘子军!而因她率娘子军驻扎苇泽关,苇泽关因此更名娘子关。

这便是娘子关的由来。

武德六年,公主突然去世,有猜测她因伤病去世,因为作为一名常生活常识分享。

平阳昭公主:铁衣娘子勒烟尘

平阳昭公主:铁衣娘子勒烟尘

平阳昭公主:铁⾐娘⼦勒烟尘平阳,平阳,我喃喃念着你的名字,唇齿开阖,⼀股浩荡之⽓盈盈⽽⽣,雅正中和。

宛如涓涓细流扩开境界,化作滚滚江河,周流天际。

我便于这江岸,⾏吟且踟蹰,观览你清流⾃美,聆听你那开国公主的传说。

那⼀⽇,你冠带礼服,盛装出席,拜谢皇恩厚泽,⼭呼万岁。

⾃长安城破,李⽒⼊主,⽗帅李渊化⾝武德新皇,遍赏功⾂,赐你公主之位,尊号「平阳」。

柔缓舒和谓之平,⼭南⽔北是为阳。

对于你⽽⾔,「平」是你的⽓魄,「阳」却是你⼭⽔迢迢战未休的⼀世流离。

世有晋州平阳县,因与「平阳」谐⾳,隋帝视为不祥,更名「临汾」。

⽽李渊反隋兴兵之时,堂⽽皇之改回平阳,以⽰扫除隋朝、清平宇内的决⼼。

此刻他⼜以平阳之名,将你恩宠,盛赞你为李唐基业建⽴的不朽功勋。

忽忆起史书有载,你的夫君柴绍,临汾⼈⼠,任侠勇武。

原来你与平阳之名,结缘已久。

世上风流⼈物,多半⾃有其因果。

究竟是历史之巧合还是⽗皇良苦⽤⼼,可知你⽣来便负担「反隋平杨」使命的。

许是平阳之名太盛,后⼈⽆暇追溯公主芳名,仅在当代的⼩说家笔下,⽣⽣杜撰出了「李秀宁」这个名字。

若不求证历史之真伪,我则⾮常喜欢此名,宁愿相信那位作者偶然在梦中开启神智,顿悟公主真名。

秀宁,仄起平收,恰似她沙场飘零⼜归于平寂的⼀⽣。

平阳公主⾮是与⽣俱来的⾝份,更多时候她是⼀个战⼠,在历代⼩说家的⼝中,她经常被唤作「李娘⼦」。

带⼀点亲近,或⼀丝敬意,汇⼊平阳为国为民的丰富形象中。

隋唐之交,征尘四起,乱世英雄皆欲在这动荡的局势中谋⼀番功业,⽣前⾝后便有了威名远播。

群雄逐⿅的黄⼟中原,李⽒应运⽽起,⼀统天下,为华夏书写⼜⼀章波澜壮阔的史诗。

李渊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所归,还要归功于⼿下⼀众智勇双全的武⼠和谋⼠,以及数位才能出众的⼉⼥。

其中最优秀的,除却后来的太宗李世民外,当属三⼥平阳公主。

起初在纷乱的时局中,李家的胜算并不算⼤。

李渊起兵太原,与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相隔千⾥,且家眷居于长安,⾝边只有世民相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宫故事-平阳昭公主简介平阳昭公主的传奇事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女人,凭本事青史留名受后人称赞。

史上第一女帝武则天,千古女词人李清照等等。

古有巾帼英雄的说法,代表人物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公主,她不是替父从军,而是替父亲打下天下。

她去世后由军礼送葬,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这位传奇的公主就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也称平阳昭公主。

这里顺便提一下,“昭”是平阳公主的谥号。

“明德有功曰‘昭’”,一字谥号就已经表明了平阳公主的功绩。

隋朝大业十三年,李渊终于决定举兵反抗隋朝统治。

当时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都在长安,李渊这边事起,夫妻二人必定会受到隋朝政府挟制。

李渊起事前写信给平阳公主,让他们秘密回来。

夫妻二人自然是赞成父亲起兵之举,柴绍更是愿意在岳父麾下效力。

但是问题是如果两夫妻突然都走了,李渊本就受到猜忌,肯定会打草惊蛇。

最后平阳公主让柴绍不要担心自己,先走一步就是,她自己留下来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柴绍一开始不同意,但平阳公主坚持,并说自己是妇人,躲藏起来也更加方便。

于是最终柴绍快马离开,而平阳公主则留在了长安。

丈夫走后,平阳公主迅速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

她深知如果不做些什么,那么朝廷很容易就将她逮捕。

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帮助自己的父亲,聪慧的平阳公主走上了军旅之路、她男扮女装,变卖产业,赈济灾民,收复人心,很快就招收到了几百人的兵马。

李渊起兵之后,平阳公主更是到处联络义军,招兵买马。

因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令人敬佩的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起义军队伍。

其中最大的一支属胡商何潘仁,手下几万人。

与此同时朝廷也派兵攻打平阳公主,但都在这支队伍面前铩羽而归。

反而平阳公主一路势如破竹,连连攻下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在军事上却有着很高的天赋,直觉敏锐,隋将屈突通就多次败在她的手下。

平阳公主的队伍闯出了名声,加之在她的领导下军纪严明,很快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大家称平阳公主的军队为“娘子军”,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靠,娘子军也越发壮大。

等到公元617年李渊率军进入关中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居然给自己打下了一片天下。

这也使得李渊收服关中的速度加快。

后来攻打长安,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与在李世民麾下效力的丈夫一道攻打长安。

夫妻二人其利断金,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李渊对这个女儿宠爱异常,封平阳公主,因为军功每次封赏都与其他公主不同。

万里长城有一道关隘称“娘子关”,这道关隘是万里长城第九关。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名叫“苇泽关”。

因为纪念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镇压此地,防护李家大本营山西,才改名“娘子关”。

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去世,李渊为其上谥号曰“昭”,并军礼下葬。

当时有礼官反对,认为女子以军礼下葬与古代礼制不合。

李渊当即反驳说:“公主亲临战场身先士卒,为大唐建立赫赫军功,有何不妥!”
最后公主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这才是唐朝的传奇公主,远比太平公主更叫人佩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