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基本急救技能;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4. 培养应对急救情况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能力;5.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职责2. 常见急救场景及应对措施2.1 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2.1.1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技巧2.1.2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2.2 中暑的急救措施2.2.1 中暑的症状和危害2.2.2 中暑的急救处理方法2.3 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2.3.1 创伤性出血的处理方法2.3.2 骨折的紧急救治方法3. 急救器械的使用3.1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使用方法3.1.1 呼吸道阻塞的处理方法3.1.2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种类和适合场景 3.2 氧气疗法设备的操作步骤3.2.1 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2.2 氧气疗法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 急救情况的观察和判断4.1 体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和要点4.2 病情判断的原则和技巧4.3 紧急情况下的团队合作和沟通5. 急救演练和摹拟实践5.1 常见急救场景的摹拟演练5.2 实际急救操作的摹拟实践5.3 急救案例分析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进行急救操作的演示,让学生观摩和摹仿。
3. 实践法:学生进行急救演练和摹拟实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预度和表现;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质量;4. 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摹拟急救设备:心肺复苏人ikin、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急救护理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护理学教研室2008年5月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课程概况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
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
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
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
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急救技术和应急处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护理服务。
本教案旨在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应急处理方法;3. 能够正确运用急救器械和设备;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目标1.2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 急救护理学的职责和职业要求2. 常见急救场景及应急处理方法2.1 心脏骤停急救2.1.1 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2.1.2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2.2 呼吸急救2.2.1 呼吸困难的处理方法2.2.2 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2.3 外伤急救2.3.1 深度创伤的处理方法2.3.2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2.4 中毒急救2.4.1 常见中毒原因及处理方法2.4.2 药物过量的处理方法2.5 烧伤急救2.5.1 不同程度烧伤的处理方法2.5.2 烧伤后的伤口处理和护理3. 急救器械和设备的使用3.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3.2 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3.3 简易止血器和包扎材料的使用方法3.4 氧气瓶和面罩的使用方法4. 急救意识和团队合作训练4.1 急救意识的培养方法4.2 急救团队的组建和协作训练4.3 急救演练和模拟场景的设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急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核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模拟训练设备:人体模型、急救器械和设备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急救护理学概述2. 第二周:心脏骤停急救3. 第三周:呼吸急救4. 第四周:外伤急救5. 第五周:中毒急救6. 第六周:烧伤急救7. 第七周:急救器械和设备的使用8. 第八周:急救意识和团队合作训练9. 第九周:复习和总结八、教学参考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5).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 132(Suppl 2), S313-S395.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2017). Emergency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Retrieved from [链接]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Basic Emergency Care: Approach to the Acutely Ill and Injured. Retrieved from [链接]以上是急救护理学教案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参考等内容。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急救护理学教案是针对学生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指南。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在急救场景中的应急能力和护理水平。
本教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a.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范围;b. 掌握常见急救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c. 理解急救护理学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2. 技能目标:a. 学会正确使用急救器材和设备;b. 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技术;c. 能够应对常见急救情况,如心脏骤停、窒息、中暑等。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原则a.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
2. 常见急救病症的识别和处理a.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b. 窒息的急救处理;c. 中暑的急救处理;d. 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
3. 急救器材和设备的使用a. 常见急救器材的介绍和使用方法;b. 心肺复苏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技巧;c. 氧气疗法设备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急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急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模拟实践法:通过模拟急救场景,让学生亲自操作急救器材和设备,提高其应急能力和护理技能。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急救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并引导学生思考急救护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常见急救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强调正确的急救顺序和技巧。
3.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急救器材和设备,熟悉急救流程和操作步骤。
急救护理学课程
优选文档《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课质量的若干建议》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拟定原则性建议》,拟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履行人材培育方案,实现人材培育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课组织实行、教课评论和教课查核的基本依照。
一、课程表记课程2023代码适《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 世纪教课内用容和课程系统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专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所以合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业授课本课程课时总计48 学时,为必修课程,依照专业需求时可用选数执笔医学系专任教师:人制定2014 年 9 月日期跟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停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快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所有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其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 1992 年在国内抢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承“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育能力”为目标,汲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课经验,不停进行教课内容、教课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有的教课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课水平中处于当先地位。
二.课程概略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出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沿学科,跟着我校护理学院的成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速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 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初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展开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CMB资助该项目 80 万美元,拟在五年内达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含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学科,它涵盖了对急性病症和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急救护理学教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急救护理学的原理和技巧。
一、急救基本原则1.1 了解急救的定义和目标: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护理,以减轻病情和保护生命。
1.2 掌握基本的急救步骤:包括确定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寻找专业医疗帮助、开始心肺复苏等。
1.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囊、止血带等,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常见急救情况处理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包括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措施,及时恢复心脏功能。
2.2 呼吸道堵塞的急救处理:学习正确的急救姿势,如头后仰、下颌抬起等,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2.3 外伤的急救处理:掌握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以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
三、特殊人群急救处理3.1 儿童急救处理:了解儿童急救的特殊性,如心肺复苏时的按压力度和频率等,以提供适合儿童的急救措施。
3.2 孕妇急救处理:学习孕妇心肺复苏时的姿势调整,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安全。
3.3 老年人急救处理:注意老年人体质的脆弱性,如骨折时的移动方式和抬高头部的角度等,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四、急救心理支持4.1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学习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4.2 管理急救情况下的压力:掌握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心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4.3 预防和处理急救工作中的心理创伤:了解急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创伤性事件,并学会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五、急救培训和实践5.1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选择合适的急救培训机构,参加相关课程,获得急救证书。
5.2 进行实践演练:参与实际急救演练,模拟各种急救情况,加强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5.3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参加专业会议和讲座,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涵盖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和操作规范,为应对各类急救状况提供全面的救援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2.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3. 学习应对常见急救状况的方法和策略,如心脏骤停、呼吸窘迫、中暑等;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反应能力;5. 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1.3 急救护理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 基本急救技能2.1 心肺复苏2.1.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步骤2.1.2 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的区别2.1.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创伤急救2.2.1 创伤急救的原则和步骤2.2.2 出血的处理和止血方法2.2.3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紧急处理2.3 呼吸急救2.3.1 呼吸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2 呼吸窘迫的处理温和道管理技巧3. 常见急救状况及处理3.1 心脏骤停3.1.1 心脏骤停的识别和处理3.1.2 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措施3.2 中暑和中暑急救3.2.1 中暑的症状和分类3.2.2 中暑急救的原则和方法3.3 烧伤和烧伤急救3.3.1 烧伤的分类和程度判断3.3.2 烧伤急救的基本措施和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摹拟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各类急救状况的处理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急症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处理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紧急救治。
2.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类创伤,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急症采取合理的现场急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关爱生命,尊重患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急救实践,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来提高急救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同理心和协作精神的优秀急救护理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基本知识- 常见急症识别与评估- 急救原则与程序- 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2.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的区别3.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方法- 骨折、脱臼的处理- 创伤现场急救流程4. 中毒处理- 常见中毒类型及症状-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预防与现场处理5. 突发状况应对- 溺水、触电、窒息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现场急救心理援助- 应急疏散与救援配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急救护理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对急救护理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掌握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和急救药品的应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判断急救场景,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 能够运用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进行急救处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常见疾病的急救处理- 心脏病突发急救;- 中风急救;- 窒息急救;- 高血压危象急救;- 糖尿病急救;- 过敏反应急救。
3. 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 骨折和关节脱位急救;- 创伤性出血急救;- 烧伤和烫伤急救;- 中毒急救;- 溺水急救。
4. 基本急救技能和器械应用- 心肺复苏技能训练;- 止血和包扎技能训练;- 呼吸道管理技能训练;-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 氧气和急救药品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急救场景下的问题。
3. 模拟实践法:通过模拟急救场景的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在急救护理学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急救场景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技能水平。
急救护理学授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 了解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 熟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急救药物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和处理常见急危重症。
- 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搬运等。
- 培养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
- 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强调急救护理在抢救生命中的关键作用。
二、急救护理基本概念1. 急救护理的定义、原则和流程。
2. 急救护理的四个步骤:评估、处理、转运、后续处理。
三、常见急危重症1. 心搏骤停: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心肺复苏、除颤)。
2. 创伤: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 急性中毒: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排毒、支持治疗)。
四、急救设备与药物1. 常用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
2. 常用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阿托品等。
五、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急救护理的实践应用。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第二课时一、急救技能训练1. 心肺复苏:单人、双人操作流程。
2. 止血:不同类型伤口的止血方法。
3. 固定:骨折、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4. 搬运:不同情况下的搬运方法。
二、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急救护理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考核:考察学生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急救护理的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
备注: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编号:H4124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 课程属性:必修学时:40 学分:2.5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该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做出判断和救护,达到保护患者安全和成功抢救的目的。
本课程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了学科界限,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见急救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能力培养:学生对急诊科工作有初步的理解。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难点】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第二单元:院外急救与护理(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掌握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掌握现场急救区的划分;掌握常用基本急救技术。
熟悉院外急救的意义;熟悉急救包、急救箱物资配备;熟悉普及急救知识的主要内容。
了解院外急救的任务;了解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及指挥系统。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对院外急救有清晰的概念并能有效模拟和实施院外急救。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
2.院外急救的特点。
3.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
【难点】1.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急救护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够有效地教授急救护理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紧急处理方法。
3. 学习急救器械的使用和急救技能的实施。
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a.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c. 急救护理学在医疗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2. 常见急救场景处理方法a. 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巧-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b. 呼吸急救- 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的实施步骤c.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出血控制的方法- 血容量的补充和输血的原则3. 急救器械的使用和急救技能的实施a. 常见急救器械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手术刀、缝合针线等- 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器等b. 常见急救技能的实施- 骨折固定和石膏包扎- 创伤处理和止血方法4. 急救意识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培养a. 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b. 急救培训和摹拟演练c. 急救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者摹拟的急救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急救场景的处理方法。
3. 摹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操训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实操考核:通过摹拟急救场景,评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提高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深入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护理技能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急救护理学教案的内容和结构,包括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紧急情况定义:解释紧急情况的概念,如突发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并强调时间对于紧急情况处理的重要性。
1.2 急救护理原则:介绍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生命、保持通畅、促进循环和保护伤口等。
1.3 急救护理流程:详细讲解急救护理的流程,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危险因素、实施急救措施、监测病情和记录等。
二、常见急救病症与处理2.1 心脏骤停:介绍心脏骤停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等。
2.2 呼吸道阻塞:阐述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如人工气道建立、胸外按压等。
2.3 外伤处理:详细介绍创伤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包括止血、包扎、固定伤口等。
三、药物应用与急救设备使用3.1 常用急救药物:列举常用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急救设备使用:介绍急救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并强调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3.3 药物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强调药物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四、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4.1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阐述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的作用,如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4.2 沟通技巧:介绍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3 团队合作与协调:强调急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提高急救效果。
五、急救护理的实践与评估5.1 实践操作:包括模拟急救情景的实践操作,如心肺复苏的实操训练等。
5.2 急救护理的评估:介绍对急救护理学生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5.3 急救护理的案例分析: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结论:急救护理学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基本概念与原则、常见急救病症与处理、药物应用与急救设备使用、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以及急救护理的实践与评估。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我国急救护理学的发展;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容,院前急救的特点和任务,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掌握急救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一)概述。
领会: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识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主要参与人员。
(三)院前急救识记:1.院前急救的原则。
2.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的概念。
领会:1.院前急救的任务。
2.院前急救的内容。
3.院前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4.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和方法。
简单应用:能运用红、黄、绿、黑不同颜色的伤情标记对病人进行分类标记。
能根据呼吸、脉搏、意识等指标快速判断病人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急诊科的主要任务;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主要包括预检分诊处、诊查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及辅助检查室等六个部门);掌握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一)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识记:急诊科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
领会:急诊科环境布局的要求。
(二)急诊科的管理识记:1.急诊科的预检分诊流程。
2.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管理的基本制度。
领会:1.首诊负责制和急诊科预检护士的职责。
2.执行口头医嘱的注意事项。
3.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
4.急诊急症的常见类型。
应用:能分辨出常见的急诊急症。
三、教学方法讲授。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心搏骤停的病因;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类型、诊断、临床表现、心肺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及护理。
提高急救意识,明确护理工作者在心肺脑复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心搏骤停识记:1.心搏骤停的定义、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2.猝死的概念。
领会:1.心搏骤停的病因、病理机制。
(二)心肺脑复苏识记:1.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2.基础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的概念。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ursing of Emergency课程性质: 考试课程总 学 时:27学时 讲课学时:27 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成教学院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对急重症病人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一门科学,它是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三大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急诊、急救意识,训练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和复苏技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讲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图表、幻灯、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开设实验教学,实物及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示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3.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组成、体系管理第二章 院前急救【教学要求】1.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和急救物品。
2.了解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护的护理内容。
3.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以及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院前急救的概述2.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3.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4.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5.院前急救物品:通讯设施、交通工具、急救设备、人员基本要求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7.灾难性救护:概述、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教学要求】1.熟悉急诊科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训、见习学时:16学分: 2.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健康评估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监护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救护理学》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急性病、急性创伤的抢救,包括院前救护和急诊科抢救;另一部分是危重病人的监护,在ICU中完成。
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护理,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急救护理学绪论”部分,学生能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明确急救护理学的实践范畴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其管理。
了解院外急救与急诊科护理工作。
教学要求:识记:(1)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2)院外急救护理程序(3)急救护理工作流程(4)急诊护理程序、急诊分诊定义、急诊分诊的程序(5)成批伤分诊的任务理解:(1)急救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2)急救网络的建立与模式(3)外急救意义、特点、任务与原则,(4)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主要的工作制度(5)急诊护理工作应用:(1)运用分诊技巧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分诊授课方式:讲授,急诊科工作见习4学时第四章:重症监护(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重症监护”部分,学生能够了解ICU的设置与管理、ICU的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掌握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体温监护技术;理解其他重症监护技术,包括:心电图、肾脏功能、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技术;了解脑功能监测技术。
为重症病人提供良好的监护技术,获得满意的救治效果。
教学要求:识记:(1)监护内容与监护分级(2)血流动力学监护内容与临床意义、并发症(3)呼吸功能监护内容与临床意义(4)体温监护技术与临床意义(5)心电图监护方法(6)肾脏功能监测内容与临床意义(7)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理解:(1)ICU的设置与管理(2)ICU收治程序与原则(3)脑功能监测(4)肝功能监测应用:(1)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的护理(2)运用血气分析授课方式:讲授,监护技术实训4学时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学生能够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临床表现与心脏骤停的判断;掌握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院内急救与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相关知识与专科技能,从而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心脏骤停病人提供基本生命支持,提供与配合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帮助病人获得以满意的生活质量存活的目标。
急救护理说课
内容选取
根据急危 重症护理 岗位能力 需求,选 取岗位最 常见的工 作任务为 学习内容
院外救护 院内急诊救护 院内ICU救护
1.院外现场救护程序
7.呼吸道异物梗阻的救护
2.创伤包扎、止血、搬运、固定术 8.中暑病人的救护
3.现场心肺复苏术
9.淹溺病人的救护
4.环甲膜穿刺术
10.触电病人的救护
5.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护
教学32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程 程
• 《解剖生理学》
• 《内科护理》
• 《卫生法律法规》• 《病原学》
• 《英语》
• 《病理学》
• ……
• 《护理药理学》
• 《基础护理技术》
• 《传染病护理》 • 《外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急救护理学护理》
• 《健康评估》
• ……
• ……
点,也是难点,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训
18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案例引入
任务驱动法
王一、女、49岁, 车祸后14 点30分被送入院。14点 40分 突发心搏骤停,如何急救?
情景模拟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19
教学过程设计
角色扮演考核
15分钟强化认知
教学环节
分组练习
30分钟攻克难点
操作演示
20分钟突破重点
导入布置任务
5分钟抓住重点
前课回顾
5分钟回顾前课
布置作业
2分钟
师生点评
5分钟强化认知
20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前课回顾 ( 5分钟 )
回忆学习要点,思考下列问题: (1)心搏骤停的判断方法? (2)心肺复苏的步骤? (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哪些要点?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包括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培训、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急救场景摹拟训练以及急救心理辅导。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在急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正文内容:1. 急救基础知识1.1 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应包括对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的介绍,如ABC原则(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循环)以及急救的基本流程(检查现场安全、判断患者状况、呼叫急救服务、进行急救措施等)。
1.2 学习常见的急救病症和处理方法:教案还应包括对常见急救病症(如心脏骤停、窒息、中暑等)的介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止血等。
2. 急救技能培训2.1 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应包括实践操作培训,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气管插管等,熟悉急救技能的操作步骤。
2.2 摹拟急救场景:通过摹拟急救场景,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景下进行急救操作,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3 进行团队合作训练:教案还应包括团队合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协调性和效率。
3. 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3.1 了解和熟悉急救设备:教案应包括对常见急救设备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氧气瓶等。
3.2 学习药品的使用和剂量:教案还应包括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4. 急救场景摹拟训练4.1 设计真正的急救场景:教案应包括设计真正的急救场景,如交通事故、突发心脏病等,让学生能够在摹拟情景中进行急救操作。
4.2 提供真正的急救器材和设备:教案还应提供真正的急救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在摹拟情景中使用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 急救心理辅导5.1 学习急救心理学知识:教案应包括对急救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急救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2. 学时:48小时3. 授课对象: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医护人员等4. 教材:《急救护理学》等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见危急症状及其处理方法,如心脏骤停、呼吸道异物梗阻、意外伤害等。
3. 掌握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4. 掌握传染病急救处理方法及防护措施。
5. 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和社区急救救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定义及发展历程1.2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原则1.3 急救车及急救装备1.4 急救救治与患者家属沟通2. 危急症状急救处理2.1 心脏骤停及无脉搏心跳处理2.2 呼吸道异物梗阻处理2.3 严重外伤处理3. 基本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技术3.1 人工呼吸3.2 心肺复苏术3.3 循环支持技术3.4 溶栓、心脏除颤、起搏等技术处理4. 传染病急救处理及防护措施4.1 伤害后的感染性疾病急救处理4.2 传染病的意义和特点4.3 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理5. 心理危机干预和社区急救救护知识5.1 紧急救援中的心理应对5.2 PTG(创伤后成长)干预5.3 社区急救救护知识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2. 案例分析3. 模拟演练4. 实践实习六、教学要求1. 培养学生健全的急救护理概念、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
2. 常年应急处理意识。
3. 熟练掌握急救技术,能够准确诊断和处理急救病症。
七、教学评估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2. 期末考试成绩。
3. 教学评价问卷的收集和分析结果。
4. 教学总结和反馈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5. 教学改进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
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
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
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
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
由于当时急救护理教学人员学历低,师资力量薄弱,此时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是靠医护配合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讲授的,由到美国参加过师资培训的黄建群教授等医生讲解急危重症及心肺复苏等课程的主体内容,由护理教师讲解有关急救护理学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学时。
实践课时24学时。
此阶段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医护分界明显,不能很好地融合现代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的理念,对培养21世纪的高护人才有不足之处。
2002年急救护理学课程在吸取临床医学教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了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等突出急救特色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大量融入了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授课教师由高学历毕业的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担任,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以评判性思维方式,解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始终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不断引进国内外最新急诊护理学内容,运用美国急诊护理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急救护理学知识一直是国内外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急救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课占有很大的比重。
遵循“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为此急救护理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急救实验教学设备,以生动、直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每学年安排24学时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3,从而满足了培养21世纪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
经过二十多年来教学方法的探索,急救护理学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求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历届护理学生的青睐。
在每年毕业前的学生高级选修课中,急诊科急救护理学专业都是接收学生人数最多的科室。
在今后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尝试与改革,为本课程的建设提高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丰富创新(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定位:急救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爱岗敬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知识目标:具有“生命第一,时效为先”急救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急救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能力目标:掌握急救的基本技术、技能;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病情、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急症护理的职业本领。
(二)理论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设计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结构日趋老化,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急重症病人无论在数量及严重程度上都在日益增加,在此发展趋势下,我们保持急救护理学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整部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急”字上,以突出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及急救技术配合应用的特色,并结合欧美等国家急救护理教学先进理念,建立了更具特点、更趋合理的新的教学内容框架。
教学内容安排(36学时)(三)实践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是急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向国际看齐,建立高效率的急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利用齐全的实验模型(如气管插管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心电监护、除颤仪等),通过教师分小组示教(每位教师带教10位学生)、指导每位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自评与互评、实验室开放、老师提问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危急重症抢救情景设计、小组作业和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整体综合急救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急救护理学的实践部分共有10项操作,总学时为24学时。
具体内容和相应的学时数如下:四.教学条件优越(一)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论使用教材1.张波主编《急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2.周秀华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参考教材1.王一镗主编《急诊医学》第三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2.王佩燕主编《急诊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005年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配套实验教材:护理部与急诊科自编讲义《急救护理基本操作》,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此配套实验教材简明、易懂,有助于学生学习。
(二)实践教学环境急诊科配有专用教室一间,教室里配有各种教学设施,有CMB项目资助的全套初级与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教学设备,包括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气管插管模型4个、危险性心律失常计算机演示仪器2台、心电图机5台、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负压吸引器等仪器若干台。
(三)临床教学环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为培养高级医疗护理技术人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急诊科为“急救护理学”的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
1.拥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基础和科研条件,完善的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急救护理学》的临床实践活动,机会充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全面照顾病人的能力;2.拥有充足的病员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能充分满足本课程学生课间见习和临床实习的需要;3.拥有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设备,所开展的新型医疗技术以及相应的护理实践,能及时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中相关内容,可保证“急救护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并对急救护理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相应的促进作用;4.拥有高水平的临床师资,临床带教教师均具备较高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及人格特质,能够满足学生的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需要,能保证“急救护理学”的临床教学质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讲授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训练急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因此我们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下列改革:(一)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应用PBL教学法,教师根据病情可能发生、发展的规律,应用临床思维来启迪、引导学生,学生经过课前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并适当查阅文献、课外资料,同学间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相互发表见解并激烈讨论等精心准备,课堂上又通过自述事例、每位学生发言及回答他组学生的提问及老师的引导等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而化理论为实践,促进了学生多项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急性心肌梗死”模拟病例,让学生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并且对所应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勤于思考,增强了学生课堂主体意识、师生间的沟通、同学间的协作、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2.小组轮转法:小组轮转法是急救护理学实践课中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它采取分别将带教老师和学生分为A.B.C.D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不同的临床技术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对应的每组同学讲解操作技术并监督学生熟练完成操作练习,所在这一组的学习完成之后,再转入另一个小组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这样像车轮滚动式的转动,循序渐进地完成A.B.C.D四个小组的学习过程。